(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兰茂,字廷秀,号止庵,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人,我国明代和云南历 代最负盛名的医药学家、音韵学家和文学家,是云南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终生 布衣,以讲学行医为生,著书立说,备受群众爱戴。 兰茂一生著作颇多,现存较为有名的著作有滇南本草、韵略易通等书。 滇南本草为云南地方本草学著作,早于本草纲目1 4 2 年。音韵学著作韵 略易通中的2 0 个声母系统为今天普通话中2 1 个声母的前身。小说续西游记 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1 0 0 多年。其经典著作对云南乃至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历 史影响和作用,兰茂因此名垂祖国民族医药史、汉语语音史和文学史。至今,还 存有许多有关兰茂的遗迹及建筑,如兰公祠、昙华寺等。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云南地处边疆,兰茂又为一介布衣,其著作及事迹尚 未得到很好的宣传。滇南本草在中国医药史上的价值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他 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先驱,更是鲜为人知。 当前,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掘兰茂历 史文化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宣传兰茂,扩大兰茂在云南 历史文化中的知名度。为更好地发掘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云南旅游文化大省, 本文拟进一步对兰茂在医学、音韵学、文学及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进行 论述,并对发掘兰茂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宣传兰茂,建设 云南。 关键词:兰茂;医药学;音韵学;文学;发掘;云南历史文化资源 a b s t r a c t l a n l q l a o ,s t y l e dt i n g x i ua n dn a m e dz h ia n ,w a sb o r ni nt h et o w no fy a n g l i n , s o n g m i n gc o u n t yo f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a so n eo f t h ec e l e b r i t i e so f y u n n a nh i s t o r y , l a n r n a oi s 也em o s tf a m o u sd o c t o r , p h o n o l o 西s ta n dw r i t e ro fy u n n a l li n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 h ee a r n e dh i sl i f eb yi n s t r u c t i n ga n dp r a c t i c i n gm e d i c i n es oa st oe n j o yt h e d e e pl o v ea n de s t e e mo f t h ep e o p l e l a n m a nw r o t em a n yw o r k s a m o n gw h i c h t h ec e l e b r a t e dw e r e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d ,y u n n a n , t h ee a s yw a yt oh a r m o n i o u sd i c t i o n ,e t c m a t e r i am e d i c ao f y u n n a na p p e a r e de a r l i e r1 4 2y e a r $ t h a nc o m p e n d i u mo fm a t e r i am e d i c a t h e p r e s e n t2 1h a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 so f m a n d a r i ng r e wo u to f t h e2 0h a i t i a lc o n s o n a n t so f t h e e a s yw a yt oh a r m o n i o u sd i c t i o n t h en o v e l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 j o u r n e yt ot h e 阡缸t c a m ee a r l i e ro v e r1 0 0y e a r st h a nr e c o r do fa3 0 u r n e yt ot h e 阡幻t t h e s e m a s t e r p i e c e sc r e a t e dt h eg r e a te f f e c t so nm e d i c i n eo f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i e s ,p h o n o l o g y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i ny u n n a na n d 也ew h o l ec o u l l l - y a c c o r d i n g l v l _ a n m a ow a sc r o w n e d w i t he t e r n a lg l o r y u pt on o 、m a n yh i s t o r i cc i t e sa n dm o n u m e n t sa b o u tl a n m a n s t i l lh a v ee x i s t e d ,s u c h 笛l a n g o n ga n c e s t r a ls h r i n e ,t a n h u a s it e m p l e ,e t c u n f o r t u n a t e l y , y u n n a ni ss i t u a t e di nt h es o u t h w e s tf r o n t i e rr e 画o no fc h i n a , a n d t l l n a ow a so n eo ft h eo r d i n a r yp e o p l e 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h a v e n tb e e np u b l i c i z e d e n o u g h e s p e c i a l l y , h i sm a t e r i am e d i c ao f y u n n a nh a s h tb e e na f f i r m e dw e l l ;p e o p l e a r en o tv e r yf a m i l i a r 、】l r i t hh i ma s 山ef o r e r u n n e ro f g e n e r a l i z i n gm a n d a r i ni nc h i m u n d e r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o fd e v e l o p i n gy u n n a nt o u r i s me n e r g e t i c a l l y , t oe x p l o r e l a n n l a o s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h a s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es h o u l d e n l a r g el a n m a o sp o p u l a r i t y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s i s t om a k ey u n n a nh i s t o r i c a la n d 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v a i l a b l e t h i st h e s i sp l a n st of u f t h e rd i s s e r tl a n m a o sh i s t o r i c a la n d c u l t u r a ls t a t u sa n di n f l u e n c ei ny u n n a n m e a n w h i l e i ta l s og i v e ss e v e r a ls u g g e s t i o n s a b o u te x p l o r i n g1 a n m a o s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k e yw o r d s :l a n m a o ;m e d i c i n e ;p h o n o l o g y ;l i t e r a t u r e ;e x p l o r e ;y u n n a n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赡盖币弘 2 口护占年月2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云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剜始 2 ,节,年6 月3 - e t 指导教师签名:苏宝嘻 之功占年,月。7 日f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兰茂是我国明代和云南历代最负盛名的医药学家、音韵学家和文学家,是云 南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为更好地发掘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云南旅游文化大省, 本文拟进一步对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进行论述,从而更好地宣传 兰茂,建设云南。 兰茂及兰茂研究综述 ( 一) 兰茂其人 兰茂,字廷秀,号止庵,别号和光道人、玄壶子、洞天风月子,云南嵩明县 杨林镇人。“止庵”是兰茂的书斋名,因他绝意科举而取名。他终生布衣,设馆 授徒,采药行医,著书立说,以讲学行医为生,备受群众爱戴。 兰茂生于明洪武三十年( 公元1 3 9 7 年) ,卒年不明,有两种说法: 第一,8 0 岁而卒。清康熙二十九年李澄中撰的兰先生祠堂记、康熙五 十九年编撰的嵩明州志隐逸、光绪十三年刊刻的续修嵩明州志人物 均说“年八十卒”,即卒于成化十二年( 公元1 4 7 6 年) 。 第二,7 4 岁而卒。明正德云南志( 修成于正德五年) 说兰茂“年七十 四而卒”,即卒于明成化十二年( 公元1 4 7 6 年) 。民国嵩明县志人物也 说兰茂“年七十四卒于家,祟祀乡贤”。 应该说,明正德云南志所述较为可信。因为它成书于正德五年( 公元 1 5 1 0 年) ,即仅在兰茂卒后4 0 年,是有关兰茂最早的史籍记载。这样,兰茂 卒年应是明成化六年( 公元1 4 7 0 年) ,即享年7 4 岁。 兰茂祖籍河南洛阳。兰茂的父辈从河南洛阳入滇,落籍杨林。据苏石兰茂 评传考析:兰茂的父辈可能是洪武二十一年( 公元1 3 8 8 年) 被征往云南,后编 籍屯戍杨林千户所。历代史籍很少提及兰茂的家庭情况。兰茂有子名绶,工书善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篆;有弟两人,名廷俊、廷瑞,皆能诗。廷俊在明永乐二十二年( 公元1 4 2 4 年) 早逝。 兰茂隐居不仕,以著述自娱,乡里人称他为“小圣”。他一生著述很多,在 阴阳、地理、丹青、文学亦皆通晓。据明正德云南志艺文志记载,兰茂著 有玄壶集、鉴义折衷、经史余论、安边策条、止庵吟稿、 山堂杂稿、碧山樵唱、桑榆乐趣、樵唱余音、甲申晚稿、 梅花百韵、秋香百咏、草堂风月、韵略易通、声律发蒙等 十九种。由于历代兵燹和社会变迁,兰茂的存世之作不多,大部分著作散佚无存。 其书刊行于世者有:滇南本草、医门揽要、韵略易通、声律发蒙、性 天风月通玄记;未经刊刻而民间传有手抄本的是:玄壶集哲理诗一百首:已 散失仅存书目者有:安边策条、经史余论、鉴例折衷、止庵吟稿、山 堂杂稿 ( 二) 兰茂研究综述 兰茂现存较为有名的著作为滇南本草、韵略易通和性天风月通玄记 三种,被称为“兰氏三书”。滇南本草为药物学著作,早于李时珍写的本草 纲目1 4 2 年;韵略易通为音韵学著作,其中的2 0 个声母系统为今天普通话 中2 1 个声母的前身;性天风月通玄记为云南自元明以来的第一部剧作:小说 续西游记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1 0 0 多年。 研究兰茂的学者们把对兰茂音韵学、医药学、诗文方面的研究称为“兰学”。 1 9 8 3 年6 月,云南省卫生厅在嵩明召开兰茂学术纪念会,对滇南本草的学 术理论和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兰茂学术纪念会的召开,推动了对兰茂研究 的深入展开。研究兰茂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推出:文献、云南社科、云南 中医学院学报、昆明社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昆明师专学报等一大批 学术刊物刊登了研究兰茂的文章;兰茂诗词新注、兰茂评传、兰茂研究文 集等一大批书籍也相继出版。这些文章和书籍,对兰茂的药物学、音韵学、诗 歌及其思想性格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 9 9 0 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嵩明县文化局、兰茂纪念馆编印,彭发 兴、许福荣辑注的兰茂诗词新注,“收集、注释、评价了兰茂的一百七十多首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诗词,计十二万字。它研究、宣传了兰茂在文学上的成就,中肯地评价了兰茂诗、 词、赋、剧本、碑记等的思想和艺术。它是研究兰茂文学作品及滇诗的专著, 也是研究兰茂思想及其著述的重要资料。”【1 】在中国历史上,云南明代前期出现 了三位历史名人:航海家郑和、出将入相的杨一清、医学家兰茂。而三人中仅兰 茂在明史中没有专传,仅提到“兰廷秀韵略易通二卷”。这确实是一大 缺憾。“明代云南方志不载或很少记载兰茂事迹,一方面使人们对兰茂及其事迹 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又使明代中叶至清初有关兰茂的种种研究未被记 录下来。”【2 】 1 9 9 2 年出版了由嵩明县兰茂纪念馆馆长许福荣撰写的兰茂传。兰茂传 共4 2 万字,“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兰茂的生平、历程、思想、 著述、年表以及兰茂在医药学、音韵学、文学诸方面的成就和兰公祠、兰公祠题 咏作了全面深入地阐述,并搜集了部分兰茂研究论文,附录了兰茂的故事和部分 史料照片,材料充实,结构宏伟,堪称兰茂研究的巨著。”【3 】兰茂传收录了 许多前人研究的成果,填补了兰茂无传的空白。 1 9 9 7 年出版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苏石著的兰茂评传,全 书2 1 万字,“对兰茂的医药学、音韵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军事等方面的贡 献作了全面介绍和述评,并对兰茂的教育观、养生观进行了深入探索,既有研究 现状的述评,又注意到多方面掇拾文献资料,能使读者对兰茂有较为全面、深入 的了解;整理、收集兰茂的年谱、著述目录,以及所涉及的有关地名考证等,内 容翔实,信而有征,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该书具有学术性与可读性统 一的特点,是近年来兰茂研究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籍。”【4 】兰茂 评传虽字数少于 - x - _ 茂传,但对兰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且学术性强, 这就把兰茂的研究大大推向前。 2 0 0 5 年纪念兰茂诞辰6 0 8 周年之际,中共嵩明县委宣传部、嵩明县兰茂研 究会联合编出兰茂研究文集( 第一集) 。兰茂研究文集用兰茂论坛、考析 与综述、探讨与争鸣、医药之窗、文苑长廊等不同板块,辑录了兰茂研究理论的 新成果,使兰茂研究得到不断的丰富和繁荣。 i l l 许福荣著:兰茂传) ,嵩明县委宣传部、嵩明县文化局、兰茂纪念馆编印,1 9 9 2 年7 月,p 5 2 7 【2 】苏石:明代方志为何少有兰茂记载,载自云南文史博览,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7 月,p 岱2 2 “ 【3 许福荣著:兰茂传 ,嵩明县委宣传部、嵩明县文化局、兰茂纪念馆编印,1 9 9 2 年7 月,p 。 1 4 】李耀武:嵩明人的兰茂情结,载自嵩明文史资料第九辑,2 0 0 4 年9 月,p 1 9 5 3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兰茂在医药学上的成就 ( - - ) 滇南本草概况 1 、本草学概况 “本草”一词最早出现于汉朝。据古代汉语词典解释,“本”为“事物 的基础或主要的东西”【5 1 ,“草”为“草本植物的总称” 6 1 。我国把古代研究药物 学的书称为“本草学”。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中药之所以称 为“本草”,五代韩保升的蜀本草中说:“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 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众也。”f 7 】他解释“本草”二字的来源,是因药中草类 药最多,以草类治病为本。因此,“本草”也可以说是药学的书名。 汉书楼护传记载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中国最早的本草学 是后汉时名医张仲景、华佗等人编著的神农本草经。到了明代,“本草学”大 为盛行,“据不完全统计,几乎在百种以上。i s 2 、滇南本草的地位 我国有四部区域类本草:唐代李殉的海药本草、郑虔的胡本草,明代 兰茂的滇南本草,清代吴继志的质问本草。 海药本草共六卷,原书己佚,其中多条材料散见于明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海药本草收采海药,并杂记南海郡县药物所产郡县及功能主治,药物产 地多数是中国南方( 南方以岭南、南海为最多) 及海外地名,少数是中国州县地 名。胡本草共七卷,所载药物皆为胡( 外国) 中药物,今已不传。 滇南本草共三卷,所载药物为云南地方本草。该书首刊于1 4 4 9 年,至 今己流传5 0 0 多年。 质问本草共九卷,刊于清乾隆四十六年( 1 7 8 2 年) ,所载药物为作者采 集琉球群岛的各种草木药物,现存日刻本及1 9 8 4 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上述四部本草中,前两部己散佚,质问本草仅有抄本。而滇南本草 有刊本,仅就这一点而言,前述这三部本草对后世的流传和影响均远远不及滇 南本草。滇南本草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地方性本草著作,这正是它的价值之 1 5 迟铎、白玉林主编:古代汉语词典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p l l 2 9 【6 同上,p ” 【7 】尚志钧著:神农本草经校点。皖南医学院科研处印,1 9 8 1 年9 月,p 1 1 嘲薛愚主编:中国药学史料 。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8 4 年7 月,p m 4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所在。 滇南本草是云南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云南唯一的一部地方本草。“据 不完全统计,首载于滇南本草的药物约1 4 7 种”【9 ,是一部“具有浓厚地方 特点和独创性的药物专著” 1 0 l 。经长期实践证明,滇南本草是一部价值很高 的中草药学古籍名著。 3 、云南产生滇南本草的原因 ( 1 ) 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 云南有着独特的客观条件。它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高原山区的省份, 地形复杂。北部有青藏高原,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气候极其明显,属 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热、寒三带气候都有。滇中地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 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省会昆明有“春城”的美称。气候复杂 多样,变化无常,形成冬暖夏凉的立体特殊高原季风气候。复杂的地形和独特的 气候,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物产,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云南 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美称,自然资源相当丰富。 云南不仅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而且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样性中 心,主要有经济作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我国近3 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 就有1 8 万多种,占了一半以上,许多植物种类为云南的特有植物。经济作物中 价值较高的有烟叶、茶叶、橡胶等。香料植物种类极多,全国5 0 0 多种香料植物 中,云南约有4 0 0 种,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重要天然香料基地,主要有桂花、 玫瑰、茉莉、草果、依兰香等。云南约有2 1 0 0 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植物有 1 5 0 0 多种,有著名的云南八大名花:山茶、杜鹃、报春、龙胆、百合、玉兰、 兰花、绿绒蒿。其中杜鹃花有3 0 0 个品种,茶花上百种,有“云南山茶甲天下” 之称。 云南堪称“药物宝库”,还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著名珍贵 药材有三七、天麻、虫草等。野生植物药材蕴藏量为9 亿多千克。全省有中草药 2 0 0 0 多种,其中供中医配方和制造中成药的有4 0 0 多种,还有1 2 5 0 多种常用草 药。药用植物有1 0 0 0 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还有大量食用野 生菌类植物,如竹荪、松茸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生产的约5 0 0 0 多种药品 【9 】苏石著:兰茂评传,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p 5 1 0 l 吴光范编著:云南之最,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5 月,p m 5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中,涉及到云南植物药原料的种类就达3 5 0 0 多种! ”【1 1 】 云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繁多,珍禽异兽很多,许多经济价值较高 的动物,云南的产量居全国之首。云南有滇金丝猴、小熊猫、亚洲象、绿孔雀等 1 6 4 种野生动物,占全国总数的6 3 8 。全省共有陆栖脊椎动物1 3 6 6 种,占全国 总数的5 7 3 。许多动物为云南所特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很多,云南列为国 家保护的动物有1 3 2 种,占全国的5 5 。这些稀有动物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经济 价值,如穿山甲、鹿茸等都是云南特产的名贵药材。 据统计,我国药材种类共1 1 1 0 0 多种,云南中药资源有6 5 5 9 种,其中,植 物药资源3 1 5 科,1 8 4 1 属,6 1 5 7 种;动物药资源1 4 8 科,2 6 6 属,3 7 2 种。云南 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居各省、市、自治区拥有药材种类排名的第一位,品 种多、数量多、分布广,出产大量名贵药材,“有西南宝库之称”【1 2 】。云南的药 用植物由于品种多、全且疗效独特而享誉全球。现在的云南,不仅是中国最大中 草药基地,也是世界上拥有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云南丰富的植物药资源为云南药业乃至全国药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 基础。云南“药物王国”的美称,为兰茂编写滇南本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也正因为如此,滇南本草“最早记载了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 金属王国的天然宝藏,被近代植物分类学家引用成书,成为全国及世界最早了 解云南的一把钥匙”【1 3 1 。 ( 2 ) 兰茂与医药学之缘 兰茂的家乡嵩明有药灵山,盛产中草药。兰茂自幼“酷好本草,考其性味, 辨地理之情形,察脉络之往来。” 1 4 】后兰茂因母病,留心医药而摒弃仕途。“留心 此技三十余年投人数剂,无不立愈”t l s 。他“采集当地草药,并遍访滇池流 域及滇南各地,采集药物,又向彝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访求医疗经验,结 合中医本草学”【1 6 1 ,编成滇南本草。 兰茂生活时代的云南地处祖国边疆、人民缺药少医,而云南又盛产各类中草 生力胶囊的第一生产车间竟然是大自然) ,载自云南政协报,2 0 0 5 年1 0 月2 8 日,第4 版 【1 2 ) 陆复初:昆明简史) ( 上) ,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 9 8 3 年1 2 月,p 2 2 i 1 3 1 吴彦宁:兰茂药物资源开发刍议,载自秦桂珍主编:昆明迪庆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云南民族出版 社。2 0 0 0 年1 2 月,p m 【1 哪兰茂著滇南本草整理组整理:滇南本草,第一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7 5 年11 月,p5 【1 5 】同上,p 6 【1 q 云南日报编辑部调研组编:云南概况,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5 月,p 2 6 7 6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药,为了利用云南中草药为人民解决缺药少医的状况,兰茂坚持了长期的药物实 地考察和医疗实践。“他撰写滇南本草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 对云南各地,主要是滇中地区的药物实地考察的资料,包括各种药物的产地、生 产环境、生态、品种等:其二,收集民间防治疾病的用药经验;其三,是兰茂及 其弟子、再传弟子长期为各族人民防治疾病的临床经验;其四,吸取祖国医学的 基本理论和历代医家的医疗经验。”【1 7 】 4 、滇南本草内容简介 滇南本草成书于明英宗正统元年( 1 4 3 6 年) ,分上、中、下三卷,第一 卷为果品类药物,第二卷为蔬菜类药物,第三卷为菌类及动物类药物。滇南本 草详尽地叙述了每一种药物的性能、形态、产地、主治、炮制、用法、禁忌等。 滇南本草中有植物形态,图文并茂,纠正了前人许多谬误,附方达五百多。 全书约1 0 万字,其中半数以上药物“为云南特产,或仅为云南各民族所使用,( , 具有独特疗效。 医门揽要是滇南本草的附本,是兰茂根据长期实践写成的。全书共 两卷,上卷论望、闻、问、切四诊及论脉,下卷论病症及附方。医门揽要是 兰茂根据他数十年的行医经验的结晶。该书发微创新,辩证论治,是不可多得的 中药学术著作。兰茂主张诊病要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古人的陈方,治病要扶正 培本,防微杜渐。他要求他的弟子和后学者“切不可贪大利而泯救病之思”1 1 9 1 , 这反映了他切志救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滇南本草与医门揽要共同奠定 了兰茂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地位。 滇南本草由于所收药物为云南特有,因此它是一部空前著作。不仅是在 云南,就全国来说,自古以来,在药物学方面都没有类似滇南本草的科研成 果问世。 5 、滇南本草的版本 滇南本草成书后,由于兰茂不愿轻易传人,同时无力付梓,所以滇南 本草( 包括医门揽要) 在兰茂生前并没有刊刻。但是,成书后数百年间,云 南医药界奉为至宝,竞相传抄,传播非常广,对云南医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刀杨国祥,马培洲:浅论( 滇南本草) 的学术特点及其影响 ,载自云南中医杂志 ,1 9 8 3 年第5 期 p n 【1 8 】曾育睡编:滇人天衍:云南民族医药 ,云南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1 2 月,p m 1 9 1 兰茂著滇南本草) 整理组整理:滇南本草) 第一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7 5 年1 1 月,p 5 7 云南师范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光绪十三年( 公元1 8 8 7 年) ,杨林名医管浚出资、增补,昆明务本堂刊印 首次出版了滇南本草。但是,这个刊印本已散失,所以它的详细内容无法获 知。 最早的滇南本草抄本是明嘉靖丙辰( 1 5 5 6 年) ,范洪根据原著整理成的 滇南本草图说,载药2 7 4 种。现存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两种, 药物内容均有不少差异。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 7 9 种,多为一般本草著 作所未收载者,并附治疗验案和经验方。1 9 7 3 年起,滇南本草整理组将滇 南本草重新整理,作了必要的校勘,并对每种药物的科属、植物形态、生长环 境、药用部分、附注等内容作了补充,载药5 4 4 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现 存清刻本、1 9 5 9 、1 9 7 5 及1 9 7 8 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滇南本草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经明、清两代中草医增订、补注,以及有关 志书收编和民间传抄,不仅版本各异,甚至有的地方互相矛盾。加之作者所处历 史条件的限制,各种古版滇南本草均有若干错讹和不够准确之处。因此,要 继承这部民族文化遗产,必须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 0 0 4 年9 月, 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于乃义、于兰馥等辑录的单卷滇南本草精装本。至 今滇南本草有1 4 种版本,流传极广。 医门揽要现存的版本有:明万历四十二年( 1 6 1 4 年) 刊本,清光绪十 四年( 1 8 8 8 年) 昆明务本堂刊本,和1 9 1 4 年云南丛书本。 ( 二) 滇南本草与神农本草经的比较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秦汉时期的一部药学文献。 习惯上认为,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古的一部本草书。传说神农尝百草著本草 经,人们崇拜神农,因而假托其名,并称之为“经”。这说明神农本草经是 我国医药学的经典著作。其实,神农本草经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在一个 长时期中由许多医家逐渐补充而成的。原书早己散佚,现在流传的都是后人的辑 佚本。 神农本草经共三卷,收载药物3 6 5 种。其中植物药居多,有2 5 2 种,动 物药6 7 种,矿物药4 6 种。根据药物效用的不同,该书又把药物分为上、中、下 三品,上品药1 2 0 种,为君药,能补养、无毒、可久服;中品药1 2 0 种,为臣药,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能治疗补虚、无毒或有小毒,应斟酌病情使用;下品药1 2 5 种,为佐使,多为活 性强的专科治疗用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神农本草经绝大部分是中 医常用药物,至今约有2 0 2 种药物依然在应用。神农本草经也是最早记载云 南民族药物的医学著作。据统计,神农本草经“载有云南民族药物2 2 种,其 中君药1 2 种,医药6 种,佐药4 种。”【2 0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朝以前几千 年间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 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为我国本草学的发展起 了奠基作用。历代的本草,几乎都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滇南本草正是继承了神农本草经以来传统的本草学理论体系和论述 方法,总结了明代以前云南药物和医疗的实践经验,“被看作是当时云南中草药 物的百科全书”1 2 1 1 。 与神农本草经相比,首先,滇南本草在收载和记述药物方面,主要 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其次,滇南本草比神农本草经在分类上更进一步 细分。比如神农本草经中有远志、防风、龙胆等药物的记载,滇南本草 中则将远志分为甜远志、苦远志,将防风分为竹叶防风、杏叶防风、白花防风、 串枝防风、绣球防风,而龙胆分为龙胆草、苦龙胆草等,使人们不会因药物同名 相混而误用,同时也区别了这些药物的疗效。 ( 三) 滇南本草与本草纲目的比较 明朝比较重视医药事业。“朱棣的救荒本草是明代出现的最早本草书籍。” 阎另外,有关“本草”的三大杰作是“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 纲目。” 2 3 3 救荒本草与本草品汇精要均已散佚。据有关记载,本草品 汇精要为刘文泰等于明弘治十八年( 1 5 0 5 年) 所编纂,全书4 2 卷,载药1 8 1 5 种,文字简洁精练。 本草纲目是伟大医学家湖北蕲州人李时珍用毕生精力,广搜博采,参阅 伫伽吴光范编著:云南之最 ,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p i 挣 伫1 】李成鼎:博学多才的兰茂与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1 0 月,p 2 硒 5 3 1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 ,中华书局,1 9 9 1 年7 月,p 8 7 【蚓陆复初:昆明简史 ( 上) ,昆明市志编纂委员会,1 9 8 3 年1 2 月。p 2 2 1 - 峦 【5 5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 ,中华书局,1 9 9 1 年7 月,p 外 :o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f = 及影响 声。声调划分上,韵略汇通把平声分成上平和下平,就是中原音韵的阴 平和阳平,这和韵略易通不同。声母方面,仍保存入声,与兰书一样,分为 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在韵书的体例上,两书基本相同,韵略汇通 是韵略易通的继承和发展。 清初河北樊腾风的五方元音,也是删并韵略易通而成的。五方元音 将韵类并为十二,并且用天地、动物名来做韵目,前六韵不配入声,后六韵配入 声,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它将声母分为2 0 个,实际只有1 9 个,兰茂书 中的“无”母,在明代读v ,到了清初己变为w ,只有1 9 个。五方元音仍保 存入声和入声韵,声调分为上平、下平、上、去、入五类,和韵略汇通一样。 民国丛书说:“此种韵书,上承中洪之成绪,而下开国音字母之始基, 为明清时代之一派。” 5 6 1 这类韵书是研究明清口语语音的宝贵资料。 兰茂韵略易通的语音“完全是明代的标准音,并不是云南方言语音”【5 ”。 云南明代还有一部韵略易通,又名重订韵略易通,为嵩明州邵甸的本悟禅 师所著,成书于万历十四年( 1 5 8 6 年) ,比兰茂的韵略易通晚1 4 4 年。本悟 重订的韵略易通根据的是云南方言,语音系统和兰茂的韵略易通差别很 大,可见兰茂的韵略易通语音根据与云南方言关系不大。本悟将兰茂的韵 略易通校勘删改,后收入云南丛书,书中删去兰茂的早梅诗而以3 6 字 母作为声母标目,各自的注解也多有改动,这些注语是在韵略易通的原来格 局下注明后来所发生的语音变化,为我们研究北方官话从明到清的语音演变提供 了参考资料。两书内容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兰茂本用早梅诗,本悟本 恢复3 6 字母:第二,兰茂本无重韵之说,本悟本有重韵字样;第三,兰茂本共 有2 9 2 0 字,加上解释约为8 7 4 5 字,本悟本则标明4 5 7 0 0 字。本悟韵略易通 的主要贡献在于阐明早梅诗的渊源,具体记载了平分阴阳和重韵归并的规律, 同时又是考证云南方音的重要史料。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说:“所作韵略易通,为古汉语史重要著作,明 清时有四五种翻刻本。”【5 司钱玄同“所收藏的明高龄的古今韵摄卷六也源出 【斓张世禄著:广韵研究) ,据商务印书馆1 9 3 3 年版影印,载自民国丛书第一编5 4 册语言文字类 上海书店,p 2 醴 【川王宏凯:明代医药学家和音韵学家兰茂及其著述考) 。载自文献( 季刊) ,1 9 8 7 年第4 期,1 9 8 7 年l o 月1 3 日,p m 5 8 1 方国瑜:( - x - 南史料目录概说) ( 第一册) ,中华书局,1 9 8 4 年1 月,p 4 外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兰公。”【5 9 】这说明兰茂的韵略易通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上承 元代中原音韵,下启现代语普通话语音体系”【6 0 1 ,在汉语音韵史上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是汉语音韵史上继3 6 字母后的第二个里程碑。 ( 三) 普通话与韵略易通之源 韵略易通是“一部在中国语音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 6 ”。它是“云南古 代最有影响的一部音韵学专著”【6 2 1 ,由于它是“根据当时的中原语音编著的,实 为统一全国汉语读音的最早力著”【删。“兰茂所传的音显而易见的是官话系统, 也可以说是当时的普通官话。”【删韵略易通为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期间,全国掀起统一汉语读音,创注音字母、国音字母,钱 玄同、赵元任等语言学家极其重视韵略易通的学术价值和成就,把它视为我 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中的珍品,他们参照兰茂的音韵学方案,受到韵略易通的 启迪,开创了“注音字母”,对音韵学进行了重大改革,推广现代汉语。韵略易 通被音韵学家赵荫棠先生誉为“国音字典”。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于1 9 3 8 年在昆明联合组建 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文学院中国文学系罗常培、王力等教授“将兰茂的音 韵学成果放于中国音韵学的发展史上加以考察,【6 5 】,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将 其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对兰茂的音韵学有了初步认识,并且他 们在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等著述中也十分推崇韵略易通,从而扩大 了兰茂的影响,使兰茂在中国音韵学史上的地位得到不断的巩固。 1 9 5 8 年2 月,在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之前,王力等人对兰茂韵略易通 和声律发蒙作了重新认识和研究,对兰茂在音韵学上的贡献及地位作了精确 的定位。群一先生在对韵略易通的研究中指出,韵略易通“主要贡献在 于声母的归纳。早梅诗所代表的二十个声母,可以说是汉语音韵史上,继三 5 9 1 马金选:兰茂及其学术成就评介) ,载自兰茂研究文集 第一集,中共嵩明县委宣传部、嵩明县兰 茂研究会编,p m c o l 周开学;启蒙后学之先师革新古韵之典范浅谈兰茂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 ,载自兰茂研究文集 第一集,中共嵩明县委宣传部、嵩明县兰茂研究会编,2 0 0 5 年8 月,p 4 卜 【6 l 】吴光范编著:云南之最,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5 月,p 1 3 5 【砬】同上,p 2 1 3 1 6 3 1 同上 1 6 4 1 记兰茂( 韵略易通) 。载自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 ,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 , 【6 5 】苏石:西南联大与嵩明) ,载自嵩明文史资料) 第八辑,2 0 0 1 年9 月,p 抖 论兰茂在云南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 十六字母后,第二个里程碑”【6 6 j 。 韵略易通是很大胆的尝试,“兰茂首次用北方语音来校正云南方音,试 图在云南推广普通话”【6 7 1 。兰茂“想以明代的标准音,来校正云南的方言语音, 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推广普通话的先驱”1 6 8 。建国以来,“推广普通 话,追溯渊源,与韵略易通有关”1 6 9 o 兰茂是第一个推广普通话的人,他率 先在云南推广官话普通话。韵略易通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声母的归纳与合并, 即早梅诗,这首诗代表的2 0 个声母,可以说是“今天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 通话中2 1 个声母的前身”1 7 0 。兰茂用诗歌的形式来概括声母,这在汉语音韵史 上是首创的。 与韵略易通中早梅诗的声母系统相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系统 是有渊源的。早梅诗代表了1 5 世纪初中国的普通话的声母系统,诗中的每一 个字代表当时的一个声母字母:d f pz m ,x n y z h k :bs vr g ,e l l cs h l 。这2 0 个声母已非常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系统( 2 1 个声母) 。这二十个字的声母 与现代汉语2 1 个声母比较,“多了一个v ,少了h jq 三个声母,y 在当时算为零 声母,和现代汉语拼音字母中的y 的用法相同,v 声母在现代汉语中已由拼音字 母w 所取代;现代汉语中h 声母的字,当时用x 声母拼读;j 声母的字,当时用 g 声母拼读,”【7 1 】比如早梅诗中的“见”字,当时读作 g a n ,q 声母的字, 当时用k 声母拼读。另外,早梅诗中的“雪”字,当时读作 s e i 】( 入声) 。韵 略易通的声母系统非常接近现代汉语声母系统,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现代普 通话里,古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古入声消失了,现在许多方言中还保存有入 声。现代汉语共有2 2 个辅音,去掉一个【们,加上一个零声母y ,总数仍为2 2 个。 为了便于记忆,王力教授在他的汉语音韵书中,模仿早梅诗的方法 编了一首太平歌来代表现代汉语的2 2 个声母字母:“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 嘟】群一:云南明代两部( 韵略易通) 比较研究,转引苏石著:兰茂评传) ,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 6 月,p l o m 许福荣:古滇真名士。玄壶老诗人,载自云南日报,1 9 9 3 年1 月2 7 日 【圃兰茂三书载自李孝友编著:昆明风物志 ,云南民族出版社,1 9 9 9 年1 月。p 2 睁 i 删云南日报编辑部调研组编:云南概况,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5 月,p 2 6 7 【7 0 】晁世新:云南明代有两部( 韵略易通) ,裁自嵩明文史瓷料第四辑,1 9 9 3 年1 2 月tp 2 帕 t h 孔庆福:t - , 2 _ 茂和他的( 早梅诗) 。载自t 嵩明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 9 8 9 年1 2 月,p 曲 2 3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7 2 】这2 2 个声母字母是:z y jnr n ,x bd f l , crs hgs t p ,z h k q hc h 。与早梅诗相比,太平歌读起来句式不如早梅 诗整齐、和谐。 王力先生把隋代以后的声母系统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切韵时代 的3 6 声母;守温的3 6 字母;早梅诗的2 0 声母;太平歌的2 2 声母。由此 可见,早梅诗在声母系统的发展史上有很大的功绩。 四兰茂在文学上的成就 兰茂在研究音韵学、医药学的同时,还着力进行文学创作,既是诗人,又是 剧作家。 兰茂的文学作品有玄壶集、止庵吟稿山堂杂稿、碧山樵唱、桑 榆乐趣、樵唱余音、甲申晚稿、梅花百韵、秋香百咏等诗文集,今仅 存玄壶集一卷,其他己散佚。 兰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他写有小说续西游记、戏剧性天风月通玄记 以及以玄壶集为代表的1 7 0 多首“兰诗”等书。 ( 一) 小说续西游记 明代中叶以后,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土地高度集中,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 所,比以往的朝代更为激烈和复杂。虽然昆明元代以降就是云南政治、经济、文 化的中心,但反封建正宗理学的异端思想却在这有着深远的影响。兰茂就是较早 异端思想的代表人物。兰茂的异端思想表现在他写的长篇小说续西游记中。 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已家喻户晓,说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徒弟 保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伏魔降妖,扫清障碍。这个故事取材于唐代僧人玄 奘只身赴天竺取经的历史事件。宋代有大唐萨三藏取经诗话,元代出现西 天取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