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清末新政”教育领域的变革, 教育行政机构发生前所未有的革新。礼部等传统教育行政机构已不合时宜,取而 代之的是学部、提学使司、劝学所等新式教育行政机构。这些新式教育行政机构 的设置,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初步形成,推动了近代教育 的发展。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得风气之先,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变革和影响有其自身 的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变革过程、运作情况以及相关 问题的探讨,说明清末浙省近代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是近代教育发展的结果。 变革后的浙江教育行政机构已经渐露现代教育行政的一些端倪,为促进浙江教育 的近代化作出不少贡献。当然,因脱胎于传统,新机构在不少方面还保留着传统 的特征。 全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绪论主要说明论文研究对象、意义及研究概况,阐述整篇文章的角度和背景。 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清末浙省教育管理机构的革新,以省 级和府州县两级教育管理机构分别阐述。第二章论述了清末浙省视学机构的设 置,包括机构设置的过程、主要活动及其影响和不足等。第三章则论述了教育行 政官员进修和教育咨议机构的设置情况和影晌。 结语部分将清末浙省教育行政机构革新的作用及不足之处给予客观评价。 关键词: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革新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a b s t r a c t f r o mt h em o d e r nt i m e , w i t ht h ec h i n e s es o c i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t h e 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c h a n g e sh a dt a k e np l a c ei n t h e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m a n yt r a d i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w h i c h w e r eo u to ft i m ew e r ei n s t e a do ft h en e w s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t h en e w 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t h e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a n d s y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o ft h ec h i n e s em o d e r ne d u c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h a d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f o r m e d a n di tw o l l l dp m m o t et h em o d e r oe d u c a t i o n sd e v e l o p m e n t 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l i e si nt h es o u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 a n di ti so p e nt ot h ew o r l d e a r l y s o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h a di t s o w u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i sp a p e rt r yt os e a r c hf o rt h ec o u r s eo f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 s o m eo t h e r p r o b l e m sa b o u ti t i tc o n c l u d e dt h a t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m o d e r n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w a st h er e s u l to fm o d e r n e d u c a t i o n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r a n s f o r m e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m a d es o m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z h e j i a n ge d u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f o rs o m e r e a s o n s ,i ts t i l lh a ds o m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i st h e s i sc o u s i s t so fp r e f a c e , t e x t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i nt h ep r e f a c e , ie x p l a i n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t h e m e , a n dg i v eas u r v e yo f t h es t u d i e sa b o u ti t t h e n ,it r yt os e tt h r e em ya n g l e s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f o r a n a l y s i s 7 t h et e x ti sm a d eu po ft h r e e $ e c t j o n s i n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 ,ie x p l a i n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i nt h ee n do fq i a gd y n a s t y i nt h es e c o n ds e c t i o n , ia n a l y s e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 i n s p e c t i n ge d u c a t i o n , t h er e v i s e dc h a r t e r a n dm a i na 州t i e s i nt h el a s ts e c t i o n , t h et h e s i sh a sac l o s ec o n n e c t i o nw i 恤h i s t o r ya n dg i v e sag e n e r a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 o t h ee d u c a t i o ni nl a t e n e s so f q i n gd y n a s t y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 ig i v ea no b j e c t i v e v a l u a t i o nt o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 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t h el a t e n e s so fq i n gq y n u s t y ; e d u c a t i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r e f o r m a t i o n 2 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绪论 一、研究对象和意义 从人类组成一定的社会群体起,就有了执行事务的管理活动。随着国家的出 现,行政就成为国家最主要的职能之。在我国,使用“行政”一词的历史久远。 在左传中便有“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等记载。显然,这里的“行政”是 指管理王朝政务。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行政一词转化为对国家公共事务的 推行或管理。在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将该词解释为“国家事务的管理”。行 政作为国家重要的职能之一,主要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依 法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它是以“组织”和协调为其主要特征的管理活动。 教育行政是行政系统中的子系统。对于教育行政的基本含义,在国内一些教 育行政学论著中,解释各有差异。本文认为较为完整地说明“教育行政”的概念, 至少应包括活动的主体、客体以及活动的目的、性质等主要因素。概括的说,教 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实现教育目的,依法 对各类教育事业与所属教育机构进行的领导和管理活动。教育行政事务范围甚 广,其内容主要涵括三方面: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行为,教育行政工作实务。 作为国家行政组成部分的教育行政,是一种有组织的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 机构主持下开展的。因而,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教育行政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 容。 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各朝各代设置管理教育的组织机构的类别和结构形式, 颇为复杂。特别是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清末新政”教育 领域的变革,使得教育行政机构发生前所未有的革新。礼部等传统教育行政机构 已不合时宣,取而代之的是学部、提学使司、劝学所等新式教育行政机构。这些 新式教育行政机构建立后,在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上作了不少努力。深入探讨清 末教育行政机构的变革,将有助于完善整个清末教育改革的研究,还能充实清末 官制改革的研究。 近代以后,浙江得风气之先,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变革和影响有其自身的特 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变革过程、运作情况以及相关问题 的探讨,说明清末浙省近代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是近代教育发展的结果。它莫 。张济正等主编:教育行政学通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3 页 一4 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定了民国以后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基础,为促进浙江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不少贡 献当然,因脱胎于传统,新机构在不少方面还保留着传统的特征。 二、学术回顾 中国教育行政史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这是因为中国教 育行政研究的确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史记、汉书再到清史稿暨通 典、通志、文献通考直到 清朝文献通考等“十通”中,不仅记载有大 量古代教育行政管理的史料,还进行了粗略的研究和检讨。明清时期还出现了教 育行政管理的重要著作南雍志和国子监志等。这些著作为我们今天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行政机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本史料,同时,也为今天我们教育行 政机构改革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 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庞大的社会管理压力,行政管理学开始成为学术 研究的热点。作为社会行政管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即教育行政管理,也就越来 越为学术界所关注。2 0 世纪3 0 年代,薛人仰出版了中国教育行政制度史略, 作者运用近代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教育行政制度进行粗略的分析和研究, 虽略显简略,但不可不谓之开启山林之作。嗣后民国一些著名的教育家也对教育 行政管理作出过研究论述。如陶行知、余家菊、蔡元培、梁漱溟、许崇清等教育 家。 2 0 世纪8 0 年代,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散论逐渐增多,如1 9 8 8 年刘子扬编 著的清代地方官制考,该书从清代官制变革的角度,论及到清代教育行政机 构的演变。1 9 8 9 年,熊贤君出版了中国教育管理史一书,该书是中国大陆 较早对教育行政有所涉及的著作,但还没有就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专门的研 究。到了9 0 年代,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专著便逐渐增多,如梅汝梨主编的中 国教育管理史、萧宗六主编的中国教育行政学、熊贤君编著的中国教育行 政史等,在论文方面有,有汤钦飞、杨忠红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载 云南社会科学1 9 9 6 年第5 期。应方淦清末教育行政近代化考论载许 昌师专学报2 0 0 0 年第4 期等。 这些著作、论文或以教育学的视角,或以史学视角,以宏观叙事方式对中国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演变进行研究。相对来说,专注于特定时空的区域性的教育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行政机构研究较少。特别是“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教育行政机构革新奠基之 时。尽管当时清政府力图把全国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纳入到统一规范中,但由于中 国幅员辽阔,各地民风习俗又是各有千秋,因而,在实际机构设置和运作过程中, 清末浙省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具有宏观叙事所无法包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 将是本篇论文所试图论述的。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在清末浙江 教育行政机构研究上有所创新。在体例方面,为便于论述,文章把教育行政机构 分为管理机构、视学机构和培训、咨议机构三部分。 三、中国教育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 方式、生活方式等社会条件决定了不同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在结构、运行机制等方 面必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机构除主要受制于所处时代的社会条件 外,还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有直接关系,同当时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发 展状况密切相关。因而,各国的教育行政机构有其历史演变的过程。 我国教育历史悠久,又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远在三千年前的夏商时期, 就产生了“序”、“校“学”等教育机构,古籍中记载有“夏后氏之学在上庠” o “序,夏后氏之序也”o “夏日校”这些都是有关当时学校的记载。随着学校 教育的萌芽和逐渐发展,开始出现管理学校教育的行政机构。据尚书舜典 所载:“舜命契作司徒,布敷五教,命夔典乐,教胄子。”这里的司徒、典乐,都 是管理“教乐”的“学官”。 先秦时期,奴隶制的国家行政组织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奠定以教育空 间来营造国家政治一伦理秩序的基调。西周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学在官 府”、“官守学业”圆政教合一和官师合一的教育行政制度。当时的典章文物,诸 如典、谟、训、诰、礼制等,均由分管的官吏掌管,藏之于秘府。因而“春诵夏 弦,太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 o 札记辛l 仪 十三经注疏( 上)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第1 3 4 6 页 o 札记明堂位) 十三经注疏( 上) ,中华书局1 9 7 9 年 o 。学在官府”、“官守学业”为夏、商、西周文化教育制度的特点,亦为教育行政的特点其时官师合一, 由国家职官师氏、保氏、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大司徒、乡大夫、乡师,父师,少师等职掌学术, 充任各级学校的教师另一表征是政教合一,学校既是实施教育的场所,又是进行政治活动的地方章 学诚说:“有书斯有学,故师传其学;有学斯有业,故弟子习其业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下以同文 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校雠通义原道第一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敢机构的革新 在上庠。”。在当时,官府并未设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而是专门指派职官兼管教 育事宣。这是西周“学术官守”所决定的,同时也与当时物质条件的限制有关。 据周礼地官司徒载,其时“闻共祭器,旅共丧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 乡共吉凶礼乐之器”。这些前代文物典籍及本朝礼制法规等,均由官吏掌管,这 样他们负责教育行政事宜,应是自然之举。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统一后的秦朝推行与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相一致的“以吏为师”的教育行政制度。“以吏为师”是先秦法家的教育行政 主张,商鞅在定分篇中提出法令、宫体、师授的三位一体的主张,“圣人必 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 同时这种教育行政制度还 直接源于西周的“学在官府”,“官师合一”之制,旨在使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全国, 由各级吏师贯彻中央的法令,从而谋求教育和思想的统一。 由于秦朝实行“以吏为师”的教育行政制度,并承袭西周以来由行政官吏兼 管教育行政的体制,因而也未有专职教育行政机构之设,只有兼理教育行政之责 的职官。当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九卿之一的奉常“掌宗庙礼仪”,同时 兼管教育。“奉常,周为春官宗伯,掌邦礼,秦改奉常”。o 到了西汉则由掌理宗 庙祭祀礼仪的太常兼理,同时太常还兼管中央官学( 主要是太学) 。太常之职官 脱胎于奉常,。常是祭祀时之旗帜,奉常即是主祭之意。”回由于太常管理事务繁 杂,无暇顾及中央官学管理。因而汉代便在太学设祭酒一职,成为中央派委到太 学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职官。中央教育行政职权在太学的行使,呈教育机构 和行政机构双重复合性的机构设置,为后世仿袭和借鉴。 秦汉时期地方教育无论官学和私学都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发展。因之,地方州 郡也始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萌芽。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o 郡下设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亭下设里。“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 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地方设“三老”为基层地方官员,并兼掌 教化。礼记礼运载:“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到了汉代,地方官学进一步发 展,“郡国日学,县、道、邑、侯国日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日庠,聚日序, o 札记文王世子 十三经注疏( 下册)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第1 4 0 5 页 o 商君书定分篇) 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7 6 年,第1 8 5 页 o ( 唐) 杜佑:通典职官七 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第1 1 2 0 页 。黄奉骧:历代职官袭。简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第眈页 o 史记秦始皇本记 o 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 7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庠、序置孝经师一人。”o 经师不仅是地方宫学的教师,同时还是管理地方教育的 官吏。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和教育行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唐代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以及相应的教育行政管理 体制。教育行政机构呈现出向专门化过渡的特征,其机构设置对后具有深远影响。 唐代中央官学有两个系统,一是由国子监掌管的国子学等,统辖于尚书省礼部, 成为中央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二是由各类中央行政机构和部门举办和管理的 一批学校,如门下省所辖弘文馆等。地方官学设州学和县学,置博士、助教;州 府置行政长官刺史及佐官长史,兼理所辖地区地方官学。直至隋唐,我国还没有 专门独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到宋代( 宋神宗熙宁四年) ,为管理日益繁杂的 地方学务,开始设诸路学官。后又设诸路提举学事司,专门掌管一路之学政,这 可以说是我国地方设置专门教育行政机构和人员的发端。回从而,结束了地方教 育行政机构附设于地方行政衙门、处于附属地位的历史。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教育行政制度集大成时期。明清两代为强化中央集权, 在政治和文化领域推行专制主义,学校教育完全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在教育行 政管理上,形成一套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是国子监, 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学府在地方,承袭元代行省设置,明代在行省设提学司,清 代设督学道,后改为提督学政,专门管理全省范围地方儒学事务。府学设教授, 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副职均称训导,由礼部对各级教官职掌作出规定,由 吏部会同相关部门考核政绩。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产生之前,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是融 合于社会管理之中的;阶级国家和学校教育正式产生后,教育被逐步纳入到国家 行政管理中。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组织形式也相应演 进。从国家行政机构兼管教育,到设置专门教育行政机构;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的设立,到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从教育行政机构本身来看,有 时又是教育机构,呈复合双重性,有时则呈单一行政性;组织机构内部分工和管 理职能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明确化、制度化。在漫长的演变中,各个历史时期的 教育行政机构虽有不同,但政教合一是其传统教育行政机构共同的特色。 o 汉书 卷十二平帝记 o 张济正等主编:教育行政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第1 1 0 页 -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育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科举教育的弊病日益暴露,使越 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今日为中国前途计,莫亟于教育”。回新式学堂应运而生, 旧的教育行政机构因而受到巨大的冲击。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为培养急需的 洋务人才,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在课程、教育管理和培养目标上都是 科举教育截然不同。尽管传统教育行政管理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有了较为完整 的机构体系,在中央设有主管教育的礼部,省级设有专门的教育行政官员学政, 府厅州县一级设有儒学教谕。但整个教育行政机构都是为科举制度而作的制度设 计,清廷还没有与新式学堂相对应的教育管理机构。因而当时洋务学堂各自为政, 苦无通盘筹划。嗣后新式学堂大量出现,学校种类级别的复杂化以及课程内容的 日益丰富,导致管理职能曰趋纷繁,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以专责成,已势在 必行。 戊戊变法时期,特别是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致使旧的教育行政机构已 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式教育的发展。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令改旧式书院为新式 学校。尽管变法失败,但“政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见, 亦由民习已工,不可抑遏”。0 1 8 9 8 年京师大学堂筹办成立,依据总理衙门筹议 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规定:“今京师既设大学堂,则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 辖,一气呵成;一切章程功课,皆当遵依此次所定,务使脉络贯注,纲举目张。” 霉并“设管学大臣一员,以大学士、尚书侍郎为之,略如管国子监事务大臣之职” 国同年7 月清政府令孙家鼐为首任管学大臣,既主持大学堂事务,又统管各省学 堂。此便是我国近代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肇始,但仍类似于旧国子监的最高学府 兼教育行政中枢的模式。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条规,使得近代教育行政机 构逐步确立和完善。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年) 1 0 月,山西学政宝熙奏请速设学 部,顺天学政陈宝忠奏请设立文部,翰林院编修尹铭绶等又请设学部。1 2 月政 务处对各奏折合并议奏:“现在停止科举,专重学堂,整理一切学务,不可无总 汇之区。自应特设学部,以资管辖。”。据此,清廷效仿日本文部之成规,于1 9 0 5 o 粱启超:教育政策私议 载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1 年第9 3 7 页 。粱启超:戊戌政变记丁酉重刊本,第2 7 2 页 陈元晖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第5 、4 1 页 朱有璃主编;中嗣近代学制史料) 第一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 9 断年第6 5 4 ,酾1 页 奏请特设学部 ,载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科上册,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1 年,第2 7 0 页 9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年1 2 月6 日正式设立学部,专司全国学务,它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央教育行 政机构的正式成立清末科举废止后,本以主办科举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育机构 遂失去效用。原国子监归并学部,教官一并裁撤,监生另行安排,只保留监丞一 员,负责孔庙管理及祭祀等有关职能。 一 学部与清廷其他各部并列,其内部组织较为健全,权限明确。长官称尚书, 左、右侍郎为副长官,设左、右丞处理部务,设左、右参议及参事4 人,负责拟 定有关教育法规。学部下设总务、专门、普通、实业、会计五司。总务司掌管机 要文书、计划审计及教科书审查等事宜;专门司掌管专科以上学校、留学教育及 学会、图书馆、博物馆等事宣;普通司掌管小学,。含蒙养院、中学和师范教育事 宜;实业司掌管实业教育事宣;会计司掌管本部财务建筑及核算各地教育费用。 各司长官称郎中。另设司务厅负责内勤事务,有司务二员。司下设科,共计十二 科。总务司:下设机要科、案牍科、审定科。专门司:下设专门教务科、专门庶 务科。学部的直属单位还有编译图书局、京师督学局、学制调查局、教育研究所、 高等教育会议所及国子监。 学部成立后,地方学务日渐繁杂,旧有学政已不能胜任。清廷遂于1 9 0 6 年 上谕决定:“各省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节制。”圆形 成省级教育行政组织。省以下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至1 9 0 6 年奏定劝学所章 程颁布,规定地方州厅县设劝学所,以为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各县官立、公立、 私立的各类小学堂都归劝学所主管,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教育行政系统。 四、清末浙江。新学”的发展, 清末浙江兴学运动,从时间上说,在戊戌变法前后初露端倪,至清政府实行 新政、废除科举、颁布学堂章程后形成高潮;就兴学特点来看,民间提倡新学、 自主办学的情况较为普遍,官办学堂的数量远不及民办学堂的数量多。o 甲午战败后国势颓危的局势,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危机,同时也促发中国 士绅阶层的觉醒,以康粱为首的维新派认为,“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0 舭日 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o 他 。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科 第二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1 9 8 7 年版,第1 7 8 页 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翻史料第二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4 2 页 。张彬著:从浙江看中国教育近代化 ,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年版,第8 7 页 。盛宣怀: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 引自中国近代教育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龆年。第_ 7 2 页 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载中国近代教育文献,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3 年,第1 0 9 页 1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瓤 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变革的欲望,呼吁废科举、兴学堂的变革主张,掀起学习 西方,更张旧法的维新变法运动。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浙江部分开明 官员和士绅在参与变法的同时,还积极兴办新式学堂。 浙江地方士绅积极投身兴办新式学堂,这其中影响最大者首推瑞安的孙诒 让。他先后刨办了瑞安方言馆( 1 8 9 7 年) 、温州蚕学馆( 1 8 9 7 年) 、温州瑞平化 学学堂( 1 8 9 9 年) 等新式学堂。另外在宁波和绍兴等浙省风气开通之地,地方 士绅亦有兴学表现,如绍兴士绅徐树兰捐资创办绍兴中西学堂;1 8 9 8 年宁波知 府程稻村与当士绅创办储才学堂;1 8 9 8 年新昌士绅筹设知新学堂等。o 这些新式 学堂虽为数不多,但都是当时浙省知名的新式学堂。 光绪二十三年七月( 1 8 9 7 年) 时任浙江巡抚的廖寿丰在受到维新思潮的影 响下,向清廷上奏请专设书院兼课中西实学折。奏请在“杭州普慈寺专设求 是书院”,“委( 杭州) 知府林启为总办,”o 书院“讲授化算图绘诸学,兼及外国 语言文字”,o 学员主要由“地方绅士保送年二十以内之举贡生监”,再由“总办 考试复试”选定三十名,“以五年为期”,求是学堂的设立为浙省新式高等教育之 嚆矢。在廖寿丰的支持下,颇有维新变革思想的林启于光绪二十四年( 1 8 9 8 年) 创办杭州蚕学馆,课程设理化、动植物、蚕体生理、病理、解剖、气象、土壤、 养蚕、载蚕、制丝、显微镜检查等o 与温州蚕学馆同为浙江乃至全国最早兴起 的实业教育机构。光绪二十五年( 1 8 9 9 年) ,林启还创设“养正书垫0 授普通 学科,程度由初等至中等,开创了浙省普通中等教育的先河。o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 1 9 0 1 年) ,清廷发布兴学诏书,“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 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 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o 遵照清廷谕令,浙江省内各书院 相继改办学堂,据光绪三十三年( 1 9 0 r 7 年) 学部总务司编第一次教育统计图 表的统计,光绪二十八年,浙省共有学堂3 2 所,在校人数为1 9 2 人。而至光 绪三十三年,浙省已有学堂1 2 8 4 所,在校人数达到4 1 5 6 9 人o o 张彬:从浙江看中国教育近代化 ,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第8 9 - - 9 0 页 。高时良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2 年,第8 1 2 页 。高时良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杜1 9 9 2 年。第8 1 3 页 。浙扛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浙江近代著名学校和教育家,浙江民出版杜1 9 9 1 年。第9 页 o 杭州市志,中华书局1 9 9 5 年第2 9 页 o 光绪聊东华录 卷一六九,转自毛札锐、沈囊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8 8 年,第4 卷第2 7 4 页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科丛刊 第3 编第1 0 辑第9 4 册第3 7 页,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 9 8 6 年 n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年) ,清廷废除科考设学部,以管理全国学务。浙江也 相应成立学务公所,各地纷纷成立劝学所、教育会和宣讲所等教育机构,据统计 至光绪三十三年( 1 9 0 7 年) 全省共有各类教育机构1 2 9 5 处,居全国2 3 行省第 六,o 同时全省各地还创办一大批新式学堂,迎来席卷全省的兴学热潮。清末浙 江教育变革虽然并未对旧式教育体系完全改造,但新式教育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为清末浙省教育机构的革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清末浙江教育管理机构的革新 第一节、省级教育管理机构 一、省学务处 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从“作育人才”以“振兴庶政”的目的出发,提倡“敬 教”、“劝学”,兴办近代学堂成为清统治者的既定国策并切实推行到全国。光绪 二十七年( 1 9 0 1 年) 八月初二日,清廷颁谕政务处咨行各省督抚、学政,务切 实通筹,认真举办学务,并酌拟详细章程。 光绪二十九年( 1 9 0 3 年) 十一月,张之洞会同管学大臣张百熙等,遵旨重 订学堂章程具奏。在所附学务纲要中提出:。各省遍设学堂,其事至为重要, 必须于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之学务”,。至各省、府、厅、州、县遍 设学堂,亦需有一总汇之处,以资管辖。宜于省城各设学务处一所,由督抚选派 选派通晓教育之员总理全省学务,并派讲求教育之正绅参议学务。”o 此折上后,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奉谕批:“方今时务多艰,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前经 谕令张之洞会同管学大臣,将学堂章程悉心厘订,妥议具奏。兹据会奏胪陈各折 片,条分缕析,立法尚属周备,著即次第推行。”o 随后,各省遵照奏定之学务纲 要,相继建立全省之学务处,此为建立近代省级教育行政机构之肇始。 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年) 正月十三日,浙江巡抚聂缉桑上为全省学堂次 第兴办请设立学务处统管事奏折,详细汇报遵章设立全省学务处,并委派大员 。清学部总务司编:光绪三十三年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 ,载沈云龙主编近代中目史料丛刊第3 编第 1 0 辑第9 4 册第2 7 页,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 9 8 6 年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1 年第1 9 7 - - 2 1 6 页 。大清光绪新法令) 第一册转引刘子扬编著:清代地方官制考 紫禁城出版社1 9 8 8 年,第4 3 0 页 - 1 2 浙江大学硬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总理全省学务的情形“浙省各属大小学堂正在次第兴办,经管伊始,条绪纷繁, 举凡厘定学规,考察学术,必须有一总汇之处,方足以资稽核。当经臣查照章程, 札饬设立全省学务处,派委藩、臬、运三司总理其事。”o 据此份奏折可知:浙省 学务处于光绪三十年( 1 9 0 4 年) 十月二十日在省城设所开办,暂借宁绍分司衙 署为学务处办公之署。所需开办经费由藩司( 专管全省财赋和人事) 筹拨洋三千 元用于置备器具及刷印章程、采买教科书籍。其常年经费为每月银洋五百元,由 藩库按月照数筹拨应用,将来逐渐扩充,另行酌办。嗣后浙江全省所设学堂,学 塾无论官立、民立,统归该处综核,凡厘订有关章程,编订学制,考察学规,综 合考核各学堂等工作,均归省学务处经理。 浙省学务处自光绪三十年( 1 9 0 4 年) 十月成立,至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年) 四月裁省学务处,设省提学使,专管全省学务o ,总计机构存在时间为一年半。 由于浙省学务处设置时间较短,且当时尚无与省学政划分职责权限的章程规定, 因而其机构建制并不如直隶和湖北学务处完备。如直隶省于1 9 0 6 年参照学务 纲要中所提出的中央学务大臣属官的办事机构,酌拟直隶省学务处分科章程。 章程规定,直隶省学务处为全省学校之总汇,设总理、会办统率之。另设提调、 顾问、稽查、查学员、议员等,并延请名誉顾问。学务处分设七科,是为总务科、 专门科、普通科、实业科、图书科、会计科、游学科o 而浙省学务处虽已设立, 但却是“派委藩、臬、运三司总理其事”,也无专署,带有悔时学务管理机构特 征,显然这种临时学务管理机构是无法适应清末浙省新学发展的。关于浙省学务 处,由于没有留存完整的档案资料,其组织构成,办学活动等情况均无从详知, 十分遗憾地留下一段空白。 二,提学使司与提学使 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兴起,随之而来的便是学务日繁,诸如学生品行考核、 教学内容选定、学堂规条督施、官话推广、外籍教员权限等等,层出不穷。 传统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与职能已难堪重负,必须有专门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与 职官统筹其事,凡学校之事,责成专司,如此一来便于督促、管理。同时也有利 于地方教育统筹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谋求地方教育之普及。为了适应先行发 o 浙扛巡抚聂缉莱为全省学堂次第兴办请设立学务处统管事奏折 ,载王道瑞:光宣年同浙江* 办新式学 堂史料) ( 上) ,历史档案) 2 0 0 4 年第2 期 。浙江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志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第3 3 页 o 东方杂志 第3 年第l 期,转引刘子扬编著清代地方官制考) 紫禁城出版社1 9 8 8 年,第4 3 0 页 1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展的新式教育,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也就势在必行 ( 一) 机构设置 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年) ,清廷下诏自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年) 停止一切科 举考试,全国广设学校。在清廷和各级官吏督促下各地举办的新式学校逐渐增多, 各省学务顿形繁剧。原设提督学政,主管科举事宣,学校事务实无力承担。有鉴 于此,学部与政务处会奏裁撤学政设立直省提学使司折,请裁撤各省之“学 政”,改设“提学使司”,以提学使为行政长官“总理全省学务,考核所属职员功 课”。 现在停止科举,专办学堂,一切教育行政及扩张兴学之经费,督饬办学之考成,与地方行政,在在皆 有关系学政位分较尊,摹权较为不属,于督抚为敌体,诸事既不便于禀呈,于地方为客官,切更不灵 于呼应既有深明教育之员,补苴一二,为益益鲜且各省地方辽阔,将来官立、公立,私立之学堂日新 月盛,势不能如岁科各试分棚调查之铡,而循例按临,更有日不暇给之虑,劳费供张,无裨实事学政旧 制,自宜设法变通。拟请裁撤学政,各省改设提学使司、提学司一员,秩正三品视按察使,统辖全省 地方学务,归督抚节制,于省会地方置学务公所,分设总务、普通、专门、实业、会计图书六课,每诞 设课长、副长、课员、分曹隶事,仿汉代辟召之倒,选宫绅之有学行者,由提学司详请督抚札派;另设学 务议绅四人,由提学使延访本省学堂较崇之绅士充选;并设议长一人,由学部慎选奏派,其提学使司养廉, 一仍学政之旧,仍量加公费以资津贴,傣佐薪费皆以公款支给,所有从前之棚规供应,一概禁绝其旧有 学政衙门之胥吏,尤当一律裁革一俟提学司设立之后,其各省学务处即行裁撤,所有学务处绅士及 办事委员。其佐理学务实有成绩者,应留充学务公所议绅及谋长各员之选,均由提学司届时斟酌分别办理 o 光绪三十二( 1 9 0 6 年) 年四月初二日前项奏章奉旨照准,“上谕:政务处、 学部会奏遵议裁撤学政,请设直省提学使司一折,现在停止科举,专办学堂,所 有学政事宣,自应设法变通,著即照所请各省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 省学务,归督抚节制;一切详细官制及办事权限章程,仍由学部筹议具奏。所有 各省学政,一律裁撤,均著回京供职;各该省学校事宣,暂由各该督抚饬属员, 妥为筹画,余著照所议办理。”o 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年) 四月二十日,学部奏定各省学务官制办事权限 。朱有瑕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团体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第3 9 - - 4 0 页 。( 日) 多贺秋五郎着: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 清末编,台撺文海出版社印行1 9 7 6 年,第4 1 6 页 - 1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并劝学所章程折。,从而使德各省学务官制及其权限有章可循。“臣等谨就 各省现在办学情形,参以东西各国地方兴学制度,凡提学使司以下人员,厘定职 司,提挈纲领,分晰科目,以专责成,合官绅而筹任使;尤重在教育行政与地方 行政之机关各有考成,不相扦格,期于实力奉行,徐图推广。至现在风气初开, 办理学务之员,于教育学、教授管理诸法及教育行政、视学制度,皆须随时研究, 以谋补充识力”o 由于中国素有官僚政治的传统,因而政事多有赖于官绅通力合 作,官制和权限不定,则事多推诿侵越。划清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行政机构之间 的权限,详定提学使司各科之权责,有利于分科理事,避免互相干扰。 章程规定:提学使司提学使,每省一员,直属学部,统辖全省学务,归督抚 节制考核,同时还要接受学部的考察,秩正三品,在布政使之次,列按察使之前。 各省提学使员缺可从翰林中挑选“品端学粹、通达事理及曾经出洋,确有心得, 并京外专心学务素有阅历”之员,不拘资格,一体擢用。 设学务公所为提学使专署衙门,章程规定:各省业经裁撤的学务处,即改为 学务公所。以前的各项公牍,概移交提学司衙门稽考。学务公所内设总务课、专 门课、普通课、实业课、图书课、会计课等六课。另设议长一人,议绅四人,议 长概由督抚咨明学部奏派,议绅由提学使延聘,均需择品行端正而通学务之绅佐 理提学使参画学务,并备督抚咨询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 州、县学务。此便是我国近代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建立的肇始。 。 浙江近代省级教育管理机构形成于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年) 四月。当时为 适应全省新式学堂发展的需要,“提学使支恒荣奉学部定章设立学务公所,分为 六课,由提学使督率所属职员按照定章办理,所有课长、副课长、省视学及各课 员每年由督抚汇奏、汇咨一次。各课人员如一时难得其人,准以他课人员兼充, 任缺勿滥。今光绪三十三年分学务公所内各课课长及副课长、课员、省视学等员 先后派委办理。其间如专门、实业各课,现在风气初开,事尚无多,各课长、课 员尚未如额派委,暂缺以节经费。兹届年终,应将各课课长、课员及省视学各员 衔名并将议长、议绅奏咨前来”固 , 清单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 。_ _ _ _ _ _ _ _ _ _ 一 o ( 日) 多贺秋五部著: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 清末编,台湾文海出版杜印行1 9 7 6 年,第4 2 1 - - 4 2 3 页 o 光绪朝东华录 第五册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5 :5 0 页 。刘子杨编著:清代地方官制考 。紫禁城出版社1 9 8 8 年第4 4 3 页 o 。奏章折抚冯妻报学务公所光绪三十三年分备课长课员等衔名片浙江教育官报) 1 9 0 8 年第2 期 1 s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末浙江教育行政机构的革新 谨将浙江省光绪三十三年分学务公所议长、议绅及各课课长,课员,省视学及各衔名敬缮清单恭呈御 览计开: 1 议长:前护理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浪子潼 2 ,议绰:翰林院编修盛炳纬内阁中书姚汗章,法部主事孙诒让、扛苏候补知县王廷扬 3 、总务课:课长候补知县吴学庄、副课长候补知县王志鹅、课员候补盐大使成健、课员试用知县刘应元 4 、专门谋:课长正任淳安县知县屠寄、副课长课员均暂缺 5 ,普通课:课长候补通判沈维诚、副课长暂缺课员试用知县朱邦杰、课员钱塘附贡生诸以颐。 6 实业课:课长副谋长暂缺、课员试用府经历殷松年 7 、图书课:课长拣选知县熊运昌、副课长暂缺、课员前充译学馆理化教习苏州高等学堂毕业生姚志乐 8 、会计课:课长两湖高等学堂毕业生傅遂忠、副课长候补盐大使李蔚然、课员候补知县刘祖锡、谋员江苏 增生柳斌元 9 、省视学t 钱塘举人祝震( 分视杭嘉湖三府) 、昌化县学训导沈镜蓉( 分视宁绍台三府) 、西安县学教谕徐 光烈( 分视金衙严三府) 综观前述浙江巡抚冯汝骥奏折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