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战国纵横家思想产生在战国社会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具有复杂性和多元 性,呈现出立体结构特征。这一特征明显有别于古典文学中主流的平面化人物思 想性格特征,对于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的文学价值具有重要影响。本 文分五部分,绪论澄清史料、辨别概念、确定论述范围;正文三章分别考察战国 纵横家思想和当时不同层次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展现战国纵横家思想的文化内 涵,揭示出纵横家思想体系多元立体的结构特征;余论考察纵横家思想立体结构 的特征对于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文学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 战国纵横家思想,立体结构,文学价值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o u g h to ft h ed i p l o m a t i s t sw h ol i v e di nz h a n g u op e r i o d ,i sv e r yc o m p l e x i t s 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f e a t u r ew h i c hh a s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nl i t e r a r yv a l u ei sd i f f e rf r o m t h em a i n s t r e a mp l a n a r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e a t u r eo f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r ea r ef i v e c h a p t e r s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c l a r i f i e sh i s t o r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d e f i n e ss o m e c o n c e p t s t h et h r e ec h a p t e r so ft e x ti n s p e c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h o u g h to f d i p l o m a t i s t sa n da l lk i n d so fc u l t u r e ,r e v e a lt h ec o m p l e xf e a t u r eo ft h et h o u g h to ft h e d i p l o m a t i s t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a t t e m p t st oa n a l y z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 f e a t u r eo ft h e d i p l o m a t i s t s t o t h e l i t e r a r y v a l u e o f z h a n g u o c e a n d z h a n g u o z o n g h e n g j i a s h u k e y w o r d s t h et h o u g h to ft h ed i p l o m a t i s t sw h ol i v e di n z h a n g u op e r i o d ;s p a t i a ls t n l c 眦; l i t e r a r yv a l u e i i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矗矾为f 司签字日期:铂年月 3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鎏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盘堂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走嗣为词 签字日期:秒呷年( 月;日:冀k 签字日期:了年占月岁日 致谢 这篇论文历时一年有余,在创作过程当中,古代文学研究所的各位老师给予 了我极大的帮助。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德华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取材、 写作、修改直到定稿,王老师都严格认真地督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没有 王老师的指导,就不会有我这篇论文的出炉。其次,还要感谢其它老师,林家骊 老师对我选题、构思、大纲的指导与修正,胡可先老师为我解答文献疑难,沈松 勤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论文的立意,等等。没有古代文学研究所各位老师的栽培与 指导,就没有我的论文定稿。还要感谢浙江大学,整个学校的学风带给我深远的 影响,“求是创新”四个字教会我做人做文,论文创作中我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也是得于求是园校训的熏陶。 赵鹏团 2 0 0 9 年6 月3 日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北园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战国纵横家在其所处的纵横政治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人格。与此同 时,战国纵横家又生活在战国社会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下,战国士人精英思想、 平民社会思想都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以其在纵横政治环境下形成的思想人 格为基础,融合来自士人精英思想和平民社会思想两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自身 独特的思想体系。战国纵横家的思想体系,由于其构成成分是多元的,相互之间 有着矛盾冲突,故而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呈现出立体结构特征。 战国纵横家思想的立体结构,明显有别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平面化人物思想性 格的主流特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重要的文学意义。它对于战国策和战 国纵横家书的文学价值,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认为,由于战国社会等级制度不再森严不可逾越,上下层之闻身份的变 换也颇为频繁( 上层失势沦为下层民众,下层得势升格为上层士大夫乃至贵族) , 即战国时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不仅有上层精英文化意识,也有下层平民社会 思想。故本文拟粗略地将战国社会思想文化分为士人精英层面和平民文化层面。, 逐层考察战国纵横家受到此两种层面思想文化的影响情况,展现纵横家思想中的 多元成分。 在此基础上,迸一步考察战国纵横家在纵横政治环境下形成的思想人格,分 析纵横家所以能够以之为核心,将士人精英思想成分和平民社会思想成分融合到 自身思想体系中的原因,从而探讨战国纵横家思想的立体结构特征,以及这一特 征对于策文文学价值的影响。 根据这一规划,正文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考察战国纵横家思想对精英文 o “纵横政治环境”,指战国时期诸侯国合纵连横的战争和纵横策十所运作的纵横外交活动,这种战国所特 有的政治性活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环境。笔者认为,如同所有人都会受到其生存发展环境的影响一样,这 种环境对于其中从事者一纵横策士的思想人格也具有重要作用。 o 精英文化意识,大体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代表,保留着周代礼乐文化遗风,拥有更多形而一卜的精神追求和 价值理念:平民文化层面主要指当时兴起的商业文化和普通民众的思想,这一层面的内涵更多是物质欲求 和世俗化的思想。这种划分是粗线条的,也是不科学的。战国社会,士人精英思想和平民社会思想常常混 杂在一起,上层思想中浸染_ r 许多下层思想,下层思想j 一样也受到了上层思想许多影响,很难明确区分开 来。也常常有种人身上兼备以上两个层面的思想。但此处为论述方便,粗略进行划分,并非认为这两种 思想在当时是明确区分开来的。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的接受情况;第二章考察战国纵横家思想对平民社会思想的接受情况;第三章 考察纵横政治环境下纵横家思想人格的内容,论述战国纵横家是如何兼容上述三 种思想为一炉的,指出其思想核心,展现纵横家思想的立体结构特征。另设余论, 论述战国纵横家思想的立体结构特征对于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文学价 值的影响。 1 1文献综述 1 1 1 原始文献 关于战国纵横家的原始文献比较少,现存足以凭信的只有匹部书:战国策) ) , 战国纵横家书( 马王堆汉墓帛书) ,鬼谷子,史记。同时,孟子,荀 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著作中略有相关记录。另有一些传世文献如 鲁连子及苏秦、张仪、鬼谷先生等人的一些遗文,多数创作时间难以确考, 疑窦较多,学界往往疑为后人伪托之作。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中秘所藏的记载辩士游说的简策( 国策、国 事、短长、袋事语、长书、事语、长书、修书) 校定而成,定名为 战国策。刘向本战国策流传到宋代,一度散佚。北宋曾巩搜集士大夫家 藏本重新整理校定,使原书三十三卷复完。 南宋初,剡川姚宏对曾巩本作校注,忠于原作,态度谨慎。后至清代,黄丕 烈影写覆刻,将其收入士礼居丛书中。此本流传极广,是目前公认的战国 策最可靠、最接近原著的本子,通称姚本。 与姚宏同时,缙云鲍彪也对曾巩本进行校注。但是鲍彪根据自己的意见改易 原文,对原著的次序作了重新编排。鲍彪的校注,颇能阐发策文精要,其次序编 排也很有独到之处。但是他擅改原文,打乱原著次序,不忠实于原著的作法,引 来后世颇多讥弹。元代吴师道根据鲍本重校战国策,订正了鲍本的失误,加 以补正。四部丛刊初编印影印此本,世称鲍本,其实中间也包含了元代吴师 道的校注。 现存战国策的重要版本,便只有剡川姚本和鲍本。建国后许多学者对战 国策进行了重新校订注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诸祖耿的战国策集注汇考 2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缪文远的战国策新校注。二书各有特色,诸本汇集各家注释,考辨详实, 并附有战国策逸文、战国策考研录、战国策人名索引、战国策地名索引, 是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研究的重要著作。 缪文远本后出,但是缪文远终生致力于战国策研究,被推许为战国策 研究方面的大家。他的战国策新校注在其力著战国策考辨的基础上对战 国策进行释疑正误,集众家注释之大成而颖出其上,基本完成了战国策疑 误考辨方面的工作,是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研究的必备版本。 战国纵横家书( 马王堆汉墓帛书) 是1 9 7 3 年3 月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中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这个名称由帛书整理小组所定,全书共2 7 章, 3 2 5 行,l 万3 千多字,其中有1 1 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字大 体相同。另有1 6 章是久已失传的佚书。( 战国纵横家书性质和战国策成书 前汉代中秘所藏的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事语、长书、 修书相同,可能是当时流传在民间而没有被收入官方中秘的本子。这一文献 的出土,为战国策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佐证,修正了以往对于战国 策的许多错误观念。虽然此书内容较少,且有相当一部分与战国策重复, 但它在学术上的重要性与战国策相同,是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研究方面 重要的原始文献资料。 鬼谷子一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最早著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 志,其明确认定此书是周代隐士鬼谷子的著作。但是因为它的这一特殊著录情 况,一直以来,在没有相关资料佐证的前提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成书于魏 晋六朝时期的伪书。后经清儒阮元、秦恩复、周广业、俞樾等人的研究,大体认 定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著作。俞樾的鬼谷子真伪考是清人鬼谷子辨 伪的力作。后来学界在清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现在已经基本确定鬼谷 子成书于先秦。但是,鬼谷子中的捭阖至决这十一篇以外的篇目, 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作或是后来窜入的他作。鬼谷子虽然成书于先秦, 但其作者目前并无确切证据可资考证,故只能认为此书与战国纵横家有关系,作 者很可能是纵横家。因此,鬼谷子是研究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的重要旁 证资料。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流传至今,原著的面貌保存 基本完好。现存重要的版本有:史记三家会注本,日本泷川龟太郎的史记 会注考证1 3 0 卷( 后又增加了史记会注考补) 司马迁著史记在刘向整 理校订战国策之前,根据二书的比照情况、司马迁的自述及相关记载,目前 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司马迁和刘向所见的战国策版本相同,司马迁的史记 关于战国时期的记载,多数与战国策同出一脉。另外一部分内容,源自司马 迁可能见过一些后人未曾见过的其它记载,以及司马迁本人所作的大量调查考 证。因此,史记中关于战国纵横家的记载,也是研究战国纵横家的重要史料。 孟子、( ( 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著作中关于战国纵横家也 有零星记载和评论,这部分内容也是战国纵横家研究的重要资料。 1 i 2 参考文献 战国纵横家思想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一个逐步客观、全面、深入的总趋势。 在民国以前,对于战国纵横家思想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刘向在战国策序言中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 势而为资,据时而为脱字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 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 可喜,皆可观”。刘向这段话常被研究者做为证明刘向赞赏纵横家的证据。但 细加分辨,刘向在序言中未有一处提及对于纵横家思想的肯定。此处所谓“可喜 可观”,是指纵横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的纵横术而言。刘向在序中说“孟 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显然是拿纵横家与 儒士对立而言的。在刘向看来,纵横家思想其实是“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弃 仁义而用诈谲。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纵横家“上诈谖而弃其信”。 曾巩在为战国策所作的序言中,认为孔孟“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t l 信 者也”。,认为“战国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 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 w 元吴师道( 重校) :四部丛刊初编( 四六) 战国策,上海:上海书店,1 9 8 9 年3 月,第3 页。按:引 文标点系笔者所加,下同。 o 同,第2 页 圆同,第2 页 回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6 月,第六册,第1 7 4 0 页 。同,第4 页 4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并进而认为纵横之道 是“世之大祸”。他整理战国策的目的是“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 “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曾巩此处所指不仅是纵横术,而是概指包 括纵横家思想在内的一切纵横之道。故可以认为,曾巩也和刘向一样,是站在儒 家的角度批评纵横家思想的。 宋元以还,历代评论战国策的人不少,但总归不出刘、班、曾的范围。 民国以前,能够对纵横家思想加以肯定的主要有西汉初的司马迁和东晋的袁悦。 司马迁在史记的苏秦列传、张仪列传等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 于纵横家不甘贫贱、慷慨进取、立名当世的价值观的激赏和对于他们张扬意气的 作风的赞扬。他在苏秦列传中说:“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 声” 世说新语的谗险篇记载:“袁悦语人日:少年时读论语、老子, 又看庄、易,此皆是病痛事,当何所益邪? 天下要物,正有战国策。”。文字很 短,我们只能推断袁悦这里很可能是批评论语,老子、庄子、周易之 类都是迂阔而远于事情,战国策却是切于世情,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所以, 袁悦这里当是表示了对于纵横家追求事功进取的精神和实用理性精神的赞赏。 从民国到现在,整体上看,关于纵横家思想的研究论文和著作逐渐增多,但 是在前期多数未能脱离刘、曾、班、马、袁论断的范围。加之特殊环境的影响, 具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很少。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的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十七章的“纵横家 思想”一节,论述了纵横家的商人投机思想和纵横术,对于纵横家思想研究的突 破,起到了开山作用。作者结合战国时商业投机风气,指出纵横家是以商人的投 机思想从事纵横活动,发掘出纵横家思想深处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将纵横家思 想限定为商业投机思想,有片面和绝对化之嫌。 关于纵横家思想的研究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 o 同上页,第4 页 。同上页,第5 页 同上页,第5 页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1 1 月,第2 2 7 7 页 刘义庆著,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 修订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1 2 月, 第8 9 1 页 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库;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3 月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傅剑平有博士论文:纵横家与中国文化。另有论文:纵横家道术论。, 纵横家道德论。但以上两篇论文系出于其博士论文,故此处只论纵横家 与中国文化。 作者论述了纵横家源起、发展、衰亡,分析了纵横家的思想、道术及学术贡 献,考察了秦汉之际纵横家的活动情况,追溯了纵横家思想在后代乃至现当代的 影响。其中分析纵横家尚进取精神对儒家传统重“内圣”的静态人生哲学的突破, 独具只眼。 谢东贵的 思想新探 驳斥了认为战国策主体思想是民本思 想和倾向于纵横思想的观点,认为战国策中的思想是:崇尚智能、反传统精 神( 包括:宣扬个人功利追求、否定礼义、颂扬侠义、不为尊者讳) 。作者在文中 抓住了战国纵横家思想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对于“民本思想论”的辨析,十分精 当。 曹家齐的纵横家学说探论 中论述了纵横家的学说,分析指出纵横家追 求功利的实用主义思想,抓住了纵横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郑杰文的( ( 能辩善斗一中国古代纵横家论在其中卷纵横家考辨中主要 依据战国策文,论述了战国纵横家的性格特征:“不安现状,追逐富贵利禄”、 “骋才驰能、个人奋斗的人生哲学” ,并分析了形成这一性格特征的原因:“纵 横策士们这种不安现状,不甘贫贱、唯重为用、骋才驰能、以求荣华富贵的性格 特征,是由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人本思潮的影响所造成的。战国时期那种特有 的重人重士的社会风气和争贤下士的社会局面,使士人的自信心空前高 涨,实现自身价值的呼声空前高涨,因而出现了这样一批追求富贵荣华的纵横策 士,因而激发起平民士人对社会政治局势的关注、对社会政治斗争权术的研究, 并身体力行,才出现了战国时期所特有的这一派纵横家”。 郑氏在其书下卷纵横家论析中论述了纵横家的哲学思想:“阴阳概遍论”、 “阴阳转化论”、“柔弱为强说”、“逻辑推理术” 。以上观点,都是依据鬼谷 国傅剑平:纵横家与中国文化,杭州大学古籍所藏该所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1 9 8 8 年1 1 月 窜傅剑平:纵横家道术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 9 6 年第l 期 傅剑平:纵横家道德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4 年第l 期 固谢东贵: 思想新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1 9 卷,1 9 9 1 年第l 期 囝曹家齐:纵横家学说探论,江苏社会科学,1 9 9 5 年第l 期 郑杰文:能辩善斗一中国古代纵横家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5 月。第4 6 5 页 。同,第4 6 8 页 回同,第5 5 l 5 “页 6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着重论述了纵横家将当时的阴阳转化理论运用到社会斗争中的情况。 郑杰文的能辩善斗一中国古代纵横家论是一部影响较大的纵横家研究专 著,构建了整个纵横家的形象,梳理出了纵横家的流变史、纵横家的各方面特征、 纵横家的道术哲学及纵横家对后世的影响。针对纵横家的思想,作者力图抓住纵 横家的核心思想和哲学理念进行论述,指出了纵横家“不安现状、不甘贫贱、唯 重为用、骋才驰能、以求荣华富贵的性格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总之, 郑杰文此书对于纵横家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为 纵横家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熊宪光撰有战国策研究和纵横家研究二书,另有论文:论 的思想倾向,论纵横家的辩证法思想 。以上两本书、两篇论文中关于纵 横家思想的论述,全部重见于纵横家研究。故此处只论其纵横家研究一 书。 熊氏的纵横家研究旨在建构宏大体系,“从战国纵横之世的历史背景切 入,考纵横之兴,论纵横之势的形成和纵横家的应时而兴、顺时而盛;进而探纵 横之学、析纵横之术,论纵横之英,评纵横之文;最后叙纵横之衰揭其弊端,述 纵横流变论其影响” 。从作者的这段总述可知,他旨在对于战国纵横家作全面 的观照和考察。 针对纵横家思想,熊宪光在书中总结出:“以苏秦,张仪等为代表的纵横家 之学,则是奉策略为中心,而以重计、重利、重时、尚贤相结合为主要特征。” 作者详细论述了纵横家尚智计的思想,并结合当时商业风气,认为“崇尚智 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的纵横家思想,正是当时贩贱卖贵的商业投机行为在 政治生活中的反映”。,同时又分析了纵横家朴素可贵的辩证法思想,并指出其 与道家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纵横家思想解放、旗帜鲜明,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吞吐含糊。 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如实地讲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毫不忸怩做态,应该说是 有真情实感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纵横家争名求利、唯利是图的思想倾向 o 熊宪光:论 的思想倾向,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 9 8 2 年第3 期 。熊宪光:论纵横家的辩证法思想,川北教育学院学报,第9 卷第l 期,1 9 9 9 年1 1 月 西熊宪光:纵横家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 9 9 8 年4 月,第9 页 国同,第1 0 8 页 同,第7 3 页 西同,第8 7 页 7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反映了他们自私、狭隘、不辨是非、不明大义的另一面。他们为了求宠争幸,贪 利得名,满足一已之私欲,甚至不惜自比为事其主妇的老妾和固吠非 其主的狗,如此庸俗低下的思想感情,在战国策所记策士之辞中多有 反映。” 作者结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论述了纵横家顺时乘势、举贤使能的思想。 作者选取张仪、苏秦、陈轸、公孙衍等著名策士,通过对他们的逐一分析, 总结出纵横家“出身鄙贱”、“富有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的奋斗精神”、“都具有重 计、重时、重自我以及思想敏捷、机巧权变、明嘹形势、长于辩难等共同特点” 国 熊宪光的纵横家研究功力深厚,总结出战国纵横家“重利、重计、重时、 重自我”的思想内容,分析了纵横家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对于战国纵横家的私 利思想的优劣两面都进行了精到的分析,时有闪光之处,可算是这一专题研究方 面的一部代表性著作。 张彦修的纵横家书- 与中国文化在第二章“战国策的思想 体系”中论述了“纵横家以长短纵横之术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文章主要围绕 纵横术展开论述。关于纵横家思想,指出了纵横家的“崇尚智谋韬略,注重权术 奇策”、“不拘一格的人才谋略”、“转祸为福因败为胜” 、“重直观善比喻” 的哲学观。 作者在第三章“战国策的民本思想与士人精神”中论述了纵横家“苟无 民 何以有君”囝、“无鬼神不言天命” 、“富民利民安民” 、“贵士 的 民本思想和“积极进取建功立业1 1 、“强烈的忧患意识”1 2 、“英勇无畏敢于 献身”1 3 的士人精神。 o 同上页,第2 8 6 页 。同卜页,第2 4 6 - 2 4 7 页 张彦修:纵横家书 与中国文化,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8 月,第2 0 页 回同,第2 0 页 同,第8 7 页 同,第9 0 页 。同,第9 7 页 回同,第9 8 页 同,第1 0 0 页 同,第1 0 6 页 1 1 同,第1 0 9 页 1 2 同,第1 1 5 页 同,第1 1 8 页 8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氏此书提炼出纵横家思想多方面的内容,展现了纵横家独特的思想风貌, 为战国纵横家思想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洪波的谈谈 的部类归属问题和战国纵横家的人格精神。文章 分析指出战国纵横家处于礼崩乐坏的社会,“挣脱了西周以来礼乐文明的羁绊, 藐视忠孝仁义等圣法的道义要求,表现出卓然的精神气象”国,总结出他们的三 个人格精神方面的特征:“他们以个人的名利为人生奋斗的终极,国家宗主观念 淡薄”、“他们敢于打碎一切伦理道德的规范,敢于否定和批判儒家的内圣人格, 只以成败论英雄”、“他们多是士阶层中由庶民发迹的,但他们不愿苟全性命 于乱世,洋溢着个体精神,膨胀着自我表现欲”圆。最后指出了他们没落的原由。 这篇论文很见功力作者发掘出纵横家思想的许多重要成分,将纵横家思想 的梳理工作向前又推进了一步。 熊宪光的战国策研究,郭预衡为其作序。在序言当中,郭预衡指出:“但 从思想倾向看,战国策和国语、左传大不相同。国语和左传的 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而战国策则主要倾向于纵横苏秦、张仪等人的从 横短长之说,乃是一种乱世之学,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他分析了历代 关于战国策思想的研究偏差,认为过去研究者指出的民本思想、鲁仲连义不 帝秦的排患解难的高士思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法思想等都不能算战国策 的主要思想,从而分析论述战国策的主要思想是“追求富贵利达的思想” , 认为这是“纵横家最根本的人生观” 。 郭预衡的这篇序言不长,却很见功力。作者一针见血地抓住了纵横家与其他 各家各派的差别,着力突出了纵横家所以成之为纵横家的特征。他摒弃了以往零 碎肤浅的分析整理,将研究的重心引向对于纵横家思想核心的把握,将战国纵横 家思想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综观迄今为止的战国纵横家思想研究,对于纵横家思想的论述越来越全面, 对于纵横家思想内涵的发掘越来越深入,对于纵横家思想的分析也越来越细化。 毋王洪波:谈谈 的部类归属问题和战国纵横家的人格精神,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 8 卷,2 0 0 0 年第2 期,第1 0 页 圆同,第l 卜l l 页 国后来这篇序言又以论文形式单独发表。郭预衡另有中国散文史,对于战国纵横家的思想也略有论述, 其内容与此序言重复,故此处只论述这篇序言。 固熊宪光:战国策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 0 0 5 年4 月,第l _ 2 页 同,第6 页 同,第7 页 9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是前人这些努力,才为战国纵横家思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总体上讲, 纵横家思想研究,已经开始由面面俱到式的全面分析归纳向把握纵横家思想体 系、突显纵横家思想核心的方面发展。迄今为止,这个方面的研究,由于资料考 辨的难度、研究角度的选取、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进一 步研究的必要: ( 一) 传统儒家观念对于学界的研究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影响,刘向、班固等 人对于纵横家的批评至今还束缚着研究者。一部分研究受传统思路的影响,对于 战国纵横家思想的认识有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倾向,一般认为他们庸鄙险诈,认为 他们的思想无足道;另一部分研究者,出于对颠覆传统儒家礼教观念的目的,往 往从现代文明,现代人性观念的角度出发,试图推翻传统观念,但却犯了脱离历 史背景、以今人说古人的错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 二) 对于战国纵横家思想的分析、论述还不够深入、全面,在史料的运用上 存在较大失误。 1 之前对纵横家的研究,多是针对其整体,重点往往偏向于纵横史的考辨、 纵横术的解析和战国策文学价值的考察。对于纵横家思想多是开列某一章节 论述,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有的专著只是侧面进行论述。关于战国纵横家思想 的分析和论述往往偏于风格总结,如认为纵横家思想有:崇尚智谋、追求利益、 民本思想、重视时势等等,这些描述都类似于风格评析,而并非思想解读。而在 展开论述时,受到资料太少的影响,而无法深入发掘。由于无法深入,导致对于 纵横家思想的研究出现了罗列、汇总的现象,即如上所列,罗列出纵横家的多方 面思想,有堆砌之嫌,并不能够全面揭示其思想。特别是不能深入发掘纵横家的 思想,不能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核心。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战国纵横 家的相关资料太少,正面研究的难度太大。 迄今为止,并没有单独针对战国纵横家思想这一专题进行深入性研究、并产 生较大影响的专著产生。 2 资料运用的失误。战国策系刘向汇集战国长短之学的各种本子而成, 作者、成文时代、真伪情况,多不可确考。因此,战国策不具备史料价值。 这一点已在学界达成共识,吕思勉甚至认为它“诞妄几类平话,绝不足信 国。 。吕思勉: 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7 月,第2 1 0 页 l o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战国策当中的记载多非史实。但是很多论文和专著却有意无意地忽视 了这一点,大量援引战国策文以为证据而不加辨别。这就导致其论点缺乏足 够的可信度。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拟选择战国纵横家是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策 文主要作家这一角度切入。,依据策文,辅以其它相关史料,整理发掘战国纵横 家思想的内容,考察其思想与战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关系,说明纵横家思想的深层 次文化内涵。进而展示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结构,揭示其核心思想,论述其文学 意义。达到将战国纵横家思想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之目的。 1 2 战国纵横家文献运用辨析 要探究战国纵横家的思想,首先要对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的性 质作一基本辨析。战国策的性质,前人已多论述。吕思勉的先秦史认为 “诞妄几类平话,绝不足信”,杨宽的战国史也认为“战国策主要是纵横 家所编选的游说故事和游说辞,原是供游士作为榜样而揣摩和学习的。许多游说 辞是用作练习游说的脚本的,许多献策的信札也是供游士模仿的。当战国末年和 秦、汉之际,有些纵横家夸大游士合纵连横的作用,有伪托著名纵横家和将相所 作的游说辞和书札的,甚至虚构合纵或连横的故事,这是必须认真加以鉴别的” 战国策基本成书于春秋末至汉初。,主要编写者是战国纵横家,作者既 非一入,成文时间也多无从考辨,特别是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人物言行,很 多都已不可确考。并已有缪文远、诸祖耿等人探微发覆,考证出书中有很多拟托 之作和不合史实之处。战国策中所记,当确有许多实录,但从整体上讲,书 刘向是战国策的整理校订者,战国策实际作者仍是成书前国策、国事、短长、 事语、 长书、事语、长书、修书的作者,这些长短策文的作者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主要是战国纵 横家。战国纵横家书实际上是刘向时中秘所藏本之外者,性质与国策、国事、短长、事语、 长书、事语、长书、修书同,故其主要作者仍当是战国纵横家。且其中载苏秦信件,与史实契 合,理当为苏秦之文。 o 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4 月,第1 3 页。何晋的 研究(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1 2 月1 ,第1 3 2 页一1 5 4 页,对此情况考辨、分析极为精详,可以参看。 刘向的战国策书录述其书所载之事,起自春秋以后,止于楚汉之起。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战国策 及学界考补的佚文都无楚汉之起时事,可能是原书在流传过程中有部分策文散佚掉了,也可能另有原因。 缪文远等人考证为实录的一些策文也未必可信。因为缪氏等人往往是结合战国历史事件背景进行考察, 倘若策文切合历史背景,一般都不认为拟托或谬作。其实,策文所记,多有一人一事,其影响地位不足以 列入史传,传诸后世的。策文作者倘若熟稔史实,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拟托,则其文所载就不是后世考证所 能发覆的了。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中多有拟托之作和谬误之作等,又有许多后世无从考证的记载,所以笔者信从学 界共识,认为战国策不具备史料价值,其中很多历史事件、人物言行的记载, 难以凭信。策文的真实性,需逐一考辨。 以往关于战国纵横家思想的研究,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导致立论出现疑问。 所以如此,是由于史料太少,而战国策又是研究战国纵横家思想的第一资料。 故而研究者在引用策文时往往疏于考辨。 战国策的非史料性质是指它的记载多非史实。但从作者的角度讲,战 国策则是研究战国纵横家思想当之无愧的第一史料。战国策的作者基本是 战国纵横家,这一点目前学界已达成共识。策文中记载的事件和人物言行也许有 许多不足凭信之处,甚至策文中大量关于苏秦、张仪、陈轸、公孙衍等策士代表 人物的言行记载也是有很多谬误的。但是这些策文的作者是战国纵横家,反映的 是战国纵横家主观认识当中的战国社会和战国纵横政治史。他们的思想在策文当 中得到了相当的体现,甚至一些策文中策士直接以第一人称出现,以叙述者的身 份对事情加以评论。策文中的拟托之作,换个角度看,则正是战国纵横家主观思 想的展现。故而从整体上讲,战国策真实地展示了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风 貌。 同时,战国策文中还有一部分记载经学界考证,目前可以确认为信史的。 这部分内容则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纵横家的情状。 总之,战国纵横家思想在书中的表现基本有三种形式: ( 一) 很多策文并非纯客观的叙述,而是流露出很明显的赞赏或批判的态度; ( 二) 书中多处有纵横家直接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对文中记载的人物言行和 历史事件进行批评。这些都是作为战国策作者纵横家思想的表达。因此, 从战国纵横家是战国策的作者这一角度来看,战国策是研究纵横家思想 当之无愧的第一史料。从作者的角度切入,就可以凭借对于策文的辨析,来窥测 战国纵横家的思想和文化立场; ( 三) 可以确认为实录的策文中关于纵横家思想言行的记载。 至于出土文献战国纵横家书,其理同上。 因此,本文在研究战国纵横家思想时,将力避引用策文以为实录的失误,转 而抓住战国纵横家整体上作为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的作者这一基本点, 1 2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再辅以纵横家的相关史料,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两种方法结合运用, 以对策文的辨析为中心,以运用可靠的史料考察纵横家真实情况为辅,探析战国 纵横家思想的整体面貌。 1 3“战国纵横家力称谓界定 在学界里,对于战国纵横家的学术地位,基本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战国 纵横家没有稳定、共同的哲学思想和自成体系的一家学说,故而不能算作诸子百 家中的一家;另一种意见认为:战国纵横家的哲学思想体现于鬼谷子当中, 而其思想体系则由战国策和鬼谷子共同展现,因此可算作诸子百家中的 一家。 这两派意见往还争辩,至今也无定论。笔者在此不拟参与这一争辩当中,而 只想通过客观的考察来发现真相。战国策中无疑体现了战国纵横家的思想, 但纵观战国策全书,包括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并没有一处成体系 学说的表述。学界也从未有学者发现有策士关于己派学说的成体系论述,或者从 以上两书当中整理出战国纵横家成体系的学说。因此,认为战国策和战国 纵横家书中展现了战国纵横家成体系的一家之学,似有武断之嫌。 至于鬼谷子,认为其中具备成体系学说,当无疑议。但若细加分析则会 发现,鬼谷子当中除去现在确认为伪作的外篇和可能是由管子混入的符 言以外,剩下的十一篇基本属于先秦鬼谷子原作。这十一篇的内容有以下 两个特征: ( 一) 从捭阖到决这十一篇基本属于方法论。概要而言,即通过揣摩 分析游说对象的情况和各方面影响因素,利用可利用的条件,运用权术来达到目 的。但是这十一篇文字对于这种游说之术缺乏理论上的提升概括,文中充斥着大 量经验之谈,如捭阖篇: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总之,( ( 鬼谷子所论基本属于术,而非一种思想学说。 ( 二) 鬼谷子文中有大量空洞吹嘘的言辞。如抵城篇: 。鬼谷子四部丛刊初编( 七一) ,上海:上海书店,1 9 8 9 年3 月,第7 页。原文无标点,系笔者所加,以 下皆同,不再一一注明。 1 3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城始有联,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蛾 之理也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 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蠛。抵喊隙,为道术 圣人见萌牙蛾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 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 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文中只说要抵喊、能抵蛾,纵论抵喊的重要,却始终不曾只言片语提及如何抵蛾, 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抵蠛术,更无抽象理论的概括和提升。类似情况 在鬼谷子中不一而足,即其理论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较之儒、道、法、 墨诸家都颇嫌不足。 ( 三) 鬼谷子十一篇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将阴阳家学说和道家学说运用到社 会政治生活当中的表述,如捭阖篇: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 复反忤,必由此矣。 反应篇: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诸如此类,充斥于鬼谷子的十一篇当中。足见鬼谷子是信奉道家朴素辩 证法学说的,即鬼谷子中表达了一定的哲学思想。 要之: ( 一) 鬼谷子所论,基本属于经验之谈,近乎方法论,即古代所说的术, 而非一种思想学说,且多空洞言论; ( 二) 鬼谷子的十一篇基本构成一个理论体系; c - - ) 鬼谷子信奉道家学说,却不成体系。 因此,鬼谷子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游说方法论体系,并体现了一定的 哲学思想。但是关于鬼谷子成书时间及作者,学界认识不一,主要原因在于 没有可供立论的铁证。在有新的出土文献资料证明之前,似乎不加过分的推断更 为妥当。如此,则鬼谷子的十一篇基本成书于战国至汉初;作者不明,似可 回鬼谷子四部丛刊初编( 七一) ,上海:上海书店,1 9 8 9 年3 月,第2 l 2 3 页 。同,第5 _ _ 6 页 。同,第1 2 一1 3 页 1 4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推断为是纵横策士之流。 综上所述,两派意见似都有不妥之处。战国纵横家是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 但并未构建真正成体系的一家之学,其理论还停留在游说的具体经验的总结上。 因此,本文不认为战国纵横策士是一个学术流派,不认为他们具有成体系的学说, 不认为他们是诸子百家中之一家。 并且,战国纵横策士的师承流传情况现在无从考证,只能通过分析,推断他 们是一个基本没有组织的松散群体,这一群体的思想成分极为复杂,出身背景也 各有不同。 故此,本文对“战国纵横家”这一概念作如下三个方面的界定: 首先,战国纵横家不是一个子家学派,不能称“家”。但自班固汉书艺 文志以来,“纵横家”这一称谓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固定下来,因此,本文仍袭 用这一传统称谓,称之为“战国纵横家 ,谨在此作一辨析说明。为行文方便计, 文中也用“纵横家”、“纵横策士”、“策士”等称谓,仍袭学界惯例; 其次,如上所述,由于战国策中记载的战国纵横家行事及其人物存在真 假混淆的情况,其记载是不足以凭信的。所以,本文中所讨论的战国纵横家,并 非传统认识中那些在战国策中展示的策士形象。本文所讨论的战国纵横家形 象,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 一) 作为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的作者的战国纵横家。战国纵横家 作为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的主要作者,其思想在这两部书中得到了鲜 明展现。本文拟由文本推论作者; ( 二) 记载属于史实的策文中所反映的战国纵横家形象和相关可靠史料记载 中的战国纵横家形象。策文中虽然有许多失实之处,却也有许多实录。在这些实 录中记载的战国纵横家形象不能被忽略;战国时期的其它史料中,也有一些关于 战国纵横家的记录,这些记录一样需要加以重视。 ( 三) 战国纵横家是战国士阶层的一员,既有其特殊性,又有一般性。战国士 阶层,与战国等级制度有关,但也不全是一个等级概念。春秋及其前,士作为宗 族等级制度的一环,对于宗主国和宗族有极强的依附关系。战国井田制度的瓦解、 宗法世袭制的动摇、人才流动性的加大等,致使“士无定主 现象成为战国时期 的一大特色。战国私学的兴盛,则进一步推动了士阶层的发展壮大。此时的士阶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层,既保持着很强的等级特色,同时又从宗法制中相对松脱出来,成了相对独立 的一个社会阶层。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统的士人、陵替的贵族宗室子弟、脱 离土地的农工商等平民。 战国士阶层,主要特征是相对脱离土地生产和手工劳作的束缚,相对脱离宗 法制的束缚,具有较大的思想自由和人身自由。他们主要以智能服务于诸侯和贵 族,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着知识和道义的权威。 战国纵横家即是生活在此一士阶层背景之下,有着士阶层的主要特征,同时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 6 战国纵横家思想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战国纵横家的精英思想层面考察 作为战国士人精神代表的战国精英思想文化,对于战国纵横家思想有着重要 影响。战国纵横家受其影响,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有选择性的接受。本章 主要考察战国纵横家思想的精英思想层面,论述其与战国精英思想文化的关系, 展现纵横家思想中包含精英思想文化成分的特征。 2 1 纵横家的独立意识与战国士人精神 战国时期,由于中国专制君权制度尚未成熟,而周王朝统治又土崩瓦船,中 国历史出现了一个思想文化控制相对宽松的时间段。在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的 时期,战国纵横家也充分地展现了自身对士人独立于政统之品格的追求与实践。 纵横家的这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在战国策和史记当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周”章: 齐宣王见颜周,日:“周前! ”周亦日:“王前! ”宣王不悦左右日:“王,人 君也周,人臣也。王日周前,亦日王前,可乎? ”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执业药师之《药事管理与法规》通关训练试卷详解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云南昆明市卫生健康系统校园招聘44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套
- 新宁县辅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道教真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生物质能生物质醇醚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高校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专业能力考试(QC小组活动专业能力)初级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2025年安徽亳州(QC小组活动专业能力)中级质量专业能力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健康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专业能力考试(六西格玛绿带)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作文讲座:创意写作与作文教学课件(共35张PPT)
- GB/T 5976-2006钢丝绳夹
-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主题班会【ppt】
- 外贸客户验收设备报告工厂测试FATSAT
- 国开电大外国文学形考
- 新《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题库450题(含各题型)
- 幼儿园绘本故事:《排队喽》 课件
- 颈脊髓损伤患者护理查房PPT
- 增员及邀约话术2-2课件
-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
- 高中英语 选必B1 Unit2 Onwards and upwards 第4课时-Developing ideas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