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寓言故事探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经校保密办审核批准,本学位论文属保密论文,在年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期:! z 翌:丝:z 幺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中文摘要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中文摘要 如果说先秦文学是中华文明源头活水的话,那么,先秦寓言就是这博大水域中的 一颗明珠。 先秦寓言体制短小,却精致非凡:含蓄雅致,诙谐幽默,绝妙的说理,不动声色 的讽刺处处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 本文研究对象为先秦人物寓言。论文从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概述先秦寓言 面貌,谈先秦寓言的范畴、演变、发展、分类和内蕴。其中,在寓言分类一节,着重 论述先秦寓言以人为主的故事倾向;第二章,归类分析寓言故事中最常见的三类人物 形象:智者、庸人、奇人;第三章,论述先秦寓言故事的艺术特色,从人物塑造、故 事情节、叙事风格和艺术表现四方面展开;第四章,透过寓言看社会,论述寓言所反 映出的先秦时代的社会状况。 关键词:先秦人物寓言;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社会百态 作者:付春卉 指导教师:曹林娣 a b s t r a c t a s t u d yo nt h ep r e - q i nf a b l e s a s t u d yo nt h ep r e - q i nf a b l e s a b s t r a c t i fw es a yt h a tp r e q i nl i t e r a t u r ei st h ef o u n t a i n h e a do ft h ec h i n e s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w e m a ya l s or e g a r dt h ep r e - q i nf a b l e sa sa b r i l l i a n tp e a 订i nt h i sa r e a t h ep r e q i nf a b l e sa r es h o r tb u te x q u i s i t e t h e ya r ei m p l i c i t ,h u m o r o u sa n di r o n i c , 、析t 1 1a na r t f u lw a yo f e x p l a i n i n gs o m ea b s t r u s e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t h e s i sf o c u s e so np r e - q i nf i g u r a lf a b l e s i ti sc o m p r i s e do ff o u rp a r t s ,t h a ti s ,t h e g e n e r a lp r o f i l eo ft h ef a b l e s ,t h el i t e r a r y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 s ,i t s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sw e l l a st h e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r e v e a l e db yt h ef a b l e s t h ef as tc h a p t e rs k e t c h e so u tt h eg e n e r a l p r o f i l eo ft h ep r e q i nf a b l e s i to f f e r st h ec o n c e p to ft h ef a b l e s ,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a i l ,i t s s o r t sa n di t sc o n n o t a t i o n b e s i d e s ,t h ef e a t u r eo ft h ef a b l e sc e n t e r e do nt h ef i g u r a ls t o r i e si s h i g h l i g h t e di nc h a p t e ro n e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t h ef i g u r a li m a g e se m e r g e di nt h ef a b l e sa r ec a t e g o r i z e d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t y p i c a lt h r e ek i n d so fc h a r a c t e r sa r em e n t i o n e d ,t h a ti s ,t h ew i s e ,t h e g i g m a n i t ya n dt h e m i r a c u l o u sp e r s o n t h et 1 1 i r d c h a p t e rw i l lh i g h l i g h tt h e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f a b l e s 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a s p e c t sa r er e l a t e d :t h ew a yt om a k et h e v i v i dc h a r a c t e ri m a g e s ,t h es i m p l eb u ts p l e n d i ds t o r yp l o t , t h eu n i q u en a r r a t i v es t y l ea sw e l l a si t so t h e r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v em e a n s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t a l k sa b o u tt h e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r e v e a l e di nt h ep r e - q i nf a b l e s w e 1 1 t a k eab i r d s - e y ev i e wo ft h ep r e - q i nf a b l e sa n dc o m et oa l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s o c i a l o u t l o o ka n dt h ep e o p l e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o fi t st i m e k e yw o r d s :t h ep r e q i nf i g u r a lf a b l e s ,f i g u r a li m a g e s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o c i a l o u t l o o k l l w r i t t e n b y s u p e r v i s e db y f uc h u n h u i c a ol i n d i 目录 弓i 言1 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6 第一节寓言的范畴、演变和发展6 第二节寓言的分类8 第三节寓言的内蕴1 2 1 寓理13 2 寓讽15 d 、结16 第二章寓言故事人物形象 第一节智者18 第二节庸人2 2 l 心智庸常2 2 2 言行荒诞2 3 3 心理丑陋2 6 第三节奇人2 8 第三章寓言故事艺术特色 31 第一节人物塑造:形神具备3l l 对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3l 2 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3 3 3 心理描写3 5 4 环境描写3 5 5 在对比中刻画人物3 6 第二节故事情节:具体而微3 8 第三节叙事风格:情趣盎然4 0 l 妙趣横生4 0 2 深情中减4 2 第五节艺术表现:不一而足4 4 l 极致的夸张。4 5 2 妙语如珠4 6 3 别样的美感4 9 第四章寓言故事中的社会。5 2 第一节社会关系5 2 1 君臣5 2 2 家庭5 5 3 朋友5 6 4 邻里5 7 5 师徒5 8 第二节社会面貌5 8 1 战争与阴谋5 9 2 当政者:腐化堕落6 0 3 劳动者:苦难深重。6 1 4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6 3 结语 参考文献6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 1 后记。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引言 引言 在华夏文明早期的先秦时代,文学便显露出了她非凡的魅力:原始歌谣,远古神 话,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诗经,楚辞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如果说先秦文学 是中华文明源头活水的话,那么,寓言就是这博大水域孕育的一颗明珠了。王焕镳先 生说过:“先秦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以有崇高的地位,虽有好多原因,而寓言的丰 富远远超过前后期的文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 先秦寓言题材宽广,寓意隽永,风格多样,其高度的文学性,独特的魅力和深远 的影响,使诸多研究者沉醉其间,流连忘返。先秦寓言散见于先秦典籍之中,作为著 述中的论证手段而存在,在当时非独立文体。诸子散文中寓言众多的有庄子、列 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其次是墨子、孟子、苟子、晏子春秋等; 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各家著作中寓言故事屡见不鲜,且思想 内容、艺术特色各异。 2 0 世纪以来,我国的寓言研究专著主要有陈蒲清的中国古代寓言史,公木的 先秦寓言概论,王焕镳的先秦寓言研究,刘城淮的探骊得珠先秦寓言通 论,白木松的先秦寓言史等,此外还有诸多相关研究文章。一些通论中国古代 寓言的著作,也往往将先秦寓言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论述。研究者多从寓言的起源、发 展、思想内容、艺术审美、成就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还有很多研究者结合先秦具体 著作,分析寓言与其主旨的关系、及具体的寓言特色。 关于寓言出现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阶级对立尖锐”2 是寓言产 生的必备条件。重视人事努力和人心背向的新思潮的形成,百家争鸣和策士的游说之 风,为寓言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士阶层的迅速壮大,民间传说、历史著作 的大量出现,这些都为寓言的发展做好了准备3 。 寓言本身的特点也是它发展壮大的一个原因。寓言形象具体,含蓄幽默,耐人寻 1 王焕镳:先秦寓言研究,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l 页。 2 彭恺奇:寓苦浅论中国文学研究,1 9 8 7 年,第2 期。 3 朱金华。先秦寓占文学的发展0 繁荣,中州学刊,2 0 0 1 年,第5 期 引言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昧,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其隐晦含蓄的特点,使之既可以被用来批评统治者, 又可以避免直接冲撞之罪,因此“士 用它们来巧妙地表达不同的思想。士人的游说 活动是寓言发展的直接动力。“诸子以应付世变自负,务摧毁敌派而行其所学,当他 俩互相辩难的时候,必格外致力于语文的技巧,使它富于说服力,不但要对方容易 了解,还要说得娓娓动听,使人乐于接受 ,于是,寓言就成了他们“阐明事理及讽 刺、劝说时君世人的工具 4 。 同时,文学的发展也为寓言的出世准备了条件。“如果战国时代,还没有产生出 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还没有记载下大量的包含着丰富的经验教训的历史故 事,还没有积累有关比喻、拟人、夸张等方面的艺术手段 ,那么就不可能有寓言的 产生和繁荣5 。神话传说、动物故事,民间故事等民间文学“或为寓言文学积累了创 作经验,或者提供了表现手法、题材,或者给以哲理上的启示 6 。“斗争需要它,文 学的发展又为它的出世准备了条件 7 。 寓言的来源。 寓言源自比喻。“寓言是比喻的高极形态,是在比喻的基础上经过复杂的加工过 程而成的机体。 8 白本松认为,先秦寓言资料中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寓言起源于 比喻 9 寓言的来源与神话传说、谚语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寓言起源于民间,直接反映 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 m ;“最初的寓言 是孕育在古代神话中 。神话传说“有的已经构成了寓言的雏形,为先秦作者提供 了寓言的素材,同时在手法上也启发了寓言的创作技巧 。那些“含有讽刺性反抗性 警惕性的谚语”及其中鲜明的比喻,被先秦学者吸收来,“制造了许多巧譬善喻,又 从而扩充为有动作有对话有形象的简单故事,这便成为寓言的形态 坦。 寓言特点。 4 王焕镰:先秦寓言研究 ,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l 页 5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第1 8 页 6 白奉松:先秦寓言史,河南人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3 一_ 9 页。 7 白本松:试论中国寓言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河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8 3 年,第2 期。 王焕镀:先秦寓言研究 ,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9 页。 9 自奉松:先秦寓言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3 - _ 9 页。 m 段爱勤:中国寓言的产生与发展,) 兰台世界,2 0 0 8 年,第7 期。 杨公骥:中国文学 ( 第一分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舳年,第4 4 4 页 眩王焕镳:先秦寓言研究) 。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4 页 2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引言 在先秦寓言研究一书中,王焕镳先生说寓言有如下特征:“比喻的性质、主 旨的说明、夸张性的表现手法、人格化的手法”,语言“浅显、简括、生动,言近而 旨远1 3 ;“寓言的本质便在于比喻 ,是“比喻的一种高级形态 1 4 。以人物形象为 主也是中国寓言的一个特色。其寓言故事多以假托的历史人物为主角,不同于欧洲以 动物为主角,旨在驱遣动物教训人类的寓言特点。 从美学角度进行观瞻,寓言具有“智慧美、形象美、语言美 1 5 的特征,人物、 情节和语言有“浓厚的喜剧色彩1 6 ,“幽默美、滑稽美、讽刺美是其( 先秦寓言) 喜 剧美的主要特征1 7 。寓言“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奇特、变幻的故事,表现严肃、 深刻的哲理”,具有“奇幻美”、“哲理美 、“精神美”和“谐趣美1 8 。 从创作方法来看,寓言是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是形象与理念 的完美结合;其现实精神与浪漫色彩相映成辉,喜剧形式与悲剧情调交融互渗憎。 寓言的地位和影响。 寓言使文学语言和民间口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欧阳文风认为寓言创造的很多成 语“丰富了民族语言 ,“拓展了民族语言的涵义 ,使我们民族语言有了一个“鲜活 的源头 ;先秦寓言“用比”的表现手法启发了后来文人“用比 的许多技巧,启 发了后世对寓言的模仿、使寓言得到了发展;“先秦典籍中的许多文体形式,结构模 式,先秦典籍中的神话传说、志怪故事和寓言故事,先秦典籍中的叙事写人等都对后 世的小说文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小说之滥觞。”2 1 。闰雪梅认为,寓言对后 世的小说颇有影响,其最直接的启示是“虚构”,“后世小说家正是从先秦寓言大胆虚 构、雄奇想象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开启了所谓小说这一文体。 毖另外,寓言在提高我 们民族的思维素质、塑造传统美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 不过对有些问题,大家的看法还存在分歧,比如,寓言发端的问题。就这个问题, 王焕镳:先秦寓言研究,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7 3 页 h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湖南教育f j j 版社。1 9 8 6 年。第l 卜2 0 页。 ”郭丹:中固古代寓育的艺术审荚特征,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4 期。 怕熊宪光,何宗美:论先秦寓苦的喜剧手法,枣序师专学报,1 9 9 4 年,第3 期。 ”何宗荚:论先秦寓苦的喜剧炎特征,广西师范入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6 年,第3 2 卷第4 期。 顾建华:寓肓艺术的美学魅力,北方t 业火学学报,1 9 9 4 年,第6 卷第2 期。 1 9 问咐红:先秦寓苦的特征及j e 民族文化意蕴,兰州人学文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2 0 0 5 加欧阳义风:中陶古代寓苦的历史功用,锲j l ;f 1 帅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第1 9 卷第4 期。 训下恒展: ,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8 3 年,第7 页。 2 7 公本:先秦寓言概论 ,齐鲁书社,1 9 8 4 年,第6 5 页。 勰赵逵夫:论先秦寓言的成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3 5 卷第4 期 嚣公木:先秦寓言概论 ,齐鲁书社,1 9 8 4 年,第7 0 页 4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引言 本文研究对象为先秦人物寓言。论文从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概述先秦寓言 面貌,谈先秦寓言的范畴、演变、发展、分类和内蕴。其中,在寓言分类一节,着重 论述先秦寓言以人为主的故事倾向;第二章,谈寓言故事中最常见的三类人物形象: 智者、庸人、奇人;第二章,论述先秦寓言故事的艺术特色,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 叙事风格和艺术表现四方面展开;第四章,透过寓言看社会,论述寓言所反映出的先 秦时代的社会状况。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先秦寓言故事概貌 寓言的范畴、演变和发展 “寓言 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开门见山谈寓言:“寓言十九,重言 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加天下篇也谈到“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 寓言为广一3 1 。前者释文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 见信也。 3 2 由此可见寓言“寄托 之本质。韩非把自己的寓言称为“储说”,陈蒲清 先生认为,“储说的意义大概是把自己的学说主张储放在故事之中。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论断: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寄托某种思想的文体;故事只是一个载体,把 思想寄于其中、以事寓理才是作者的本意所在。“第一是有故事情节;第二是有比喻 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根据这两条标准便可以给寓言划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范畴。 m 寓言产生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学术界一般认为,寓言起源于殷商,成形于春 秋,成熟繁荣于战国。 寓言由比喻发展而来,是比喻的高级形式。从比喻到寓言,经历了一般比喻、复 杂比喻到寓言的过程。尚书中就有很多精妙的比喻,如“时日曷丧,予及汝偕 亡 特,“帝日:臣作朕股肱耳目。”前者把夏桀比喻为“太阳”,欲杀身以丧桀; 后者用“股肱耳目”喻强有力的助手,仍是一般比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维能力的 发展,为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明白,人们开始运用比较复杂的比喻形式如殷高宗对大 臣傅说所说的话:“若金,用女作砺,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早,用女作霖雨,启 乃心,沃朕心。 3 7 连续用了三个比喻,以此言明傅说对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该譬喻 精妙无比,但因为没有故事情节,所以还是比喻。以上二例分别出自由上古资料汇编 而成的尚书和记录周王室及其诸侯国历史的国语,下面我们来看出自战国时 期论著墨子中的一段话: 如( 清) 郭庆藩:寓言第二十七 ,庄子集释 ( 卷九上)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9 4 7 页。 3 1 ( 清) 郭庆藩:天下第三十三,庄子集释) ( 卷十下)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1 0 9 8 页。 3 2 同2 9 。 3 3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 ,河南教育出版杜,1 9 8 3 年,第6 页 m 同l ,第2 页。 3 5 ( 清) 阮元:尚书正义汤誓第一 。十三经注疏) ( 卷八)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第1 6 0 页 撕同上,益稷第五 ,卷五,第1 4 1 页。 3 7 楚语上 ,国语( 卷十七) ,据商务印书馆1 9 3 4 年版复印,上海书店影印j i j 版,1 9 8 7 年,第2 0 0 页 6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 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 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升则岂不悖哉? ( 墨子鲁问) 墨子用此例论证自己“非攻 思想的正确性。这段话中的“譬 字显现出了它譬 喻的痕迹,但因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已经堪称完全意义的寓言了。 从比喻到寓言,从发端到成熟,寓言不断发展的原因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之外, 还得益于时代的风云变幻。 春秋战国时期,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列国争雄,战火连绵。为在残酷的竞争中 求得生存和发展,各诸侯国开始由战场的蛮力搏杀转为外交的争勇斗智,这就需要有 人为其出谋划策,于是游说之士应运而生,蓄士之风扶摇直上。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 张和哲学思想,诸子纷纷著书立说,游说诸侯。 然而,游说诸侯有其两面性:一言相投可以平步青云,朝为布衣,暮为卿相;一 言不当也可能惨遭横祸,甚至身首异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韩非的说难中深深 体味。文中,韩非列举了七种“身危 的可能,八种会引起君主反感憎恶的境地,并 为此喟叹:“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 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鞠。因此,在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和社会变革思路时,诸书作者和谋臣策士着意避开人主的“逆鳞 ,以迂回 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思想。“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 必称诗以谕其志 。这“称诗谕志 的方法,被诸子继承来,就有了先秦 典籍中那众多美不胜收的寓言故事。 为美化语言,补充政论,增强论辩效果,诸子在宣传自己的学说时,开始有目的地 大量引用和改造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或论辩需要进行 创作,使其思想形象化并赋之特殊的涵义,或穿插或集中显现在他们的著述论说中,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寓言故事。寓言短小精悍的体式,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意深远 的内涵使之迅速流行开来,并随着游说之风的兴盛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而迎来了它 的繁荣时代。 战国中后期,学者、策士无不长于论辩。刘知几史通言语第二十有云:“战 国虎争,驰说云涌。人持弄丸之辩家挟飞钳之术,剧谈者以谲诳为宗,和口者以寓 言为主。”4 0 用寓言说理,已成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不仅寓言作家众多,寓言数量无法 3 5 ( 清) 王先慎:韩非了集解,中华书局,1 9 9 8 年,第9 4 9 5 页。 3 9 ( 东汉) 班| 司:艺文忠第f ,汉书( 卷三十) 。中华书局,1 9 6 2 年,第1 7 5 5 1 7 5 6 页。 柏( 唐) 刘知几,( 清) 章学诚:史通文史通义,岳麓书社,1 9 9 3 年,第5 l 页。 7 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估量,寓言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不一而足。墨子用寓言阐述“兼爱 、 “非攻 ,孟子用寓言宣扬儒家的“仁政 ,庄子寓言为道家说话,韩非子 寓言处处谈“法”、“术”、“势 ,吕氏春秋寓言则显示出其杂家的特色。寓言的表 现手法除传统的比喻、夸张、拟人之外,还出现了种种细节描写,对故事形象动作、 神态、心理的刻画,使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环境和气氛烘托手法的运用,增强了 寓言的艺术效果,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就艺术风格来说,“孟 文的犀利,苟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是各有千秋。 4 1 先秦之后,寓言不断得以发展,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按时间顺序, 中国古代寓言大致可划分为先秦寓言、两汉寓言、魏晋南北朝寓言、唐宋寓言和元明 清寓言五个时期。不同时期的寓言内容和风格有所偏重,研究者一般认同先秦哲理寓 言、两汉劝戒寓言、唐宋讽刺寓言、元明清诙谐寓言的观点。 第二节寓言的分类4 2 和倾向 先秦寓言按寓体分类,可分为两大类型:人物寓言和拟人寓言。 人物寓言是指以人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 也。 4 3 深入其中,我们发现先秦寓言所取之“象 最多的是人物。神话传说人物、历 史人物、作者杜撰人物,甚至作者本人都可以成为寓言故事的主角。神话传说人物多 见于有浪漫主义特色的庄子和列子,如黄帝、夸父、愚公、任公子、宋元君、 周穆王、河伯、北海神等;历史人物最多见于韩非子。据公木先生先秦寓言概 论一书,“在韩非子三百四十则寓言故事里改造加工历史故事成为寓言的二百 六十则,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六 “,“据粗略统计,所涉及到的著名历史人物就有 一百多个 伯。杜撰人物如郑人、宋人、齐人、鲁人、卫人、丁氏、施氏、田父、哀 骀它、叔山无趾等。庄子取象虽宏采博取,但仍以人物占绝大多数。 以人物寓言为主,是中国寓言有别于西方寓言的一大特点。西方寓言多以动物为 主。例如,引狐的形象在伊索、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的寓言中都占有第一位的 引郭沫若:十批判书 ,人民出版社,1 9 5 4 年,第1 页。 船在世界寓言通论 一书中陈蒲清先生认为,寓言的类型可按寓体分类,按本体分类,按本寓体问的关系分 类,亦町按体制分类及其他。本文所谈的寓苦分类是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即按寓体、亦即按故事类型分类。 躬严杰武秀成译注:文史通义全译) ,贵州人民:j j 版社,1 9 9 7 年,第2 4 页 卅公木:先秦寓言概论 ,齐鲁书社,1 9 8 4 年,第1 3 6 页 同上,第1 4 0 页 8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 比重 拍,“伊索寓言和莱辛寓言中,有将近8 0 的动物寓言;拉封丹寓言声称使唤 动物来教训人类,动物寓言占6 0 以上。 盯 先秦寓言也有以动物为故事形象的。我们把那些以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非 生物为寓言故事主角,采用拟人化手法,使以上形象拥有人的思想、性格,像人一样 言谈行止、嬉笑怒骂的寓言称之为拟人寓言。 先秦典籍中拟人寓言出现最多的是庄子。在庄子寓言中,鸟虫鱼鳖,树 木花草,甚至金属、影子、骷髅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甚至人们观念意识 中的物象都走进寓言,成为故事形象。鲲鹏与小雀对话,青蛙和警对话,相濡以沫的 鱼,蜗牛角上的战争,会说话的金属等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柏,千奇百怪, 神幻怪诞。 战国策中也有一些动物寓言。较之庄子寓言拟人化的手法,战国策 寓言对拟人手法的运用更胜一筹。前者只是简单赋予动植物人的语言和行动,让它们 像人一样说话和行事,反映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后者则有意把物的特点对应于 人类的某些社会特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前者仍属哲理寓言,后者则接近讽刺 寓言了。如狐假虎威的故事,借狐狸的形象讽刺了那些欺世盗名之徒,借虎的形 象嘲笑某些外表不可一世、被人愚弄利用却懵懂无知的当政者。 韩非子中也出现有动物题材的寓言,但“在韩非子三百四十则寓言故事里 动物题材的四则,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弱。一帕 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拟人寓言在后世得到发展。先秦时期拟人寓言依附于散文著 作,作为说理论证的一个手段,到唐代柳宗元那里,拟人寓言独立成篇,且以动物之 名命名,如l 临江之麇、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罴说、蝓蜥传等。 纵观先秦寓言,人物寓言远远多于拟人寓言,在为数不多的动植物寓言中,也常 常采用拟人化手法,动植物所反映的依然是“人事 。人物寓言毋庸置疑地唱着重头 戏,这么为什么呢? 在试论中国寓言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发展一文中,白本松认为,“在故事的角 4 6 陈蒲清:世界寓苦通论,湖南教育j i 版社,1 9 9 0 年,第3 3 6 页。 4 7 i 司- i 二,第2 3 页。 蛐( 清) 刘熙载箸。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贵州人民i i j 版社。1 9 8 6 年,第2 2 页“元”通“玄”,清代避 康熙幺烨讳改。 4 9 公木。先秦寓占概论,齐鲁书社,1 9 8 4 年第1 3 6 页 9 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色方面,以人为主的,在中国早期寓言资料中占主要倾向以人为主角至少有这样 一个特点:因为它是以直接的方式来描写人的社会生活,所以能给读者更亲切的感觉, 更便于了解其中的含义,因而也就更容易发挥它的战斗作用与教育作用。 神“先 秦诸子的哲理寓言,立得高远,其寓意带有对人生、世界的认识,具有广泛性、普遍 性和丰富性。因此在形象上,那些类型单一、极具个性、行为简单的低级的动物们便 不适合作这些丰富的寓意的载体,这个任务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既具有类型化、个 性又很丰富的人身上。 5 1 多数研究者认为,诸子寓言大多数着重于阐明作者的思 想学说,向上层统治阶级提出建议或作出批判,显然,寓言的接受对象也大多是居于统 治地位的当政者。来自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中的那些时人耳熟能详的名 字及其或真或假的轶事,最能让统治者感兴趣并从中得到启发。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先秦寓言故事“以人为主 的原因尚有如下两个方面: 原因一:战国时重人事轻神事的思想倾向 商代后期,统治者的极端专制统治和暴政,使得社会矛盾激化。一些比较开明的 政治家隐约预感到了社会的危机,开始怀疑“天命”;至西周,周公汲取殷商“自绝 于天,结怨于民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l l 期。 ”尚书召诰 ,转引王世舜尚书译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第l 引页 1 0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 不长夏以革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 ( 诗经大雅皇矣) ,连天帝也 告诫人间君主要爱护百姓,实行仁政、德政,如此,天神才赐福。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逐渐瓦解,新兴封建制度日益发展。劳动工具的改进使 生产力得以提高,经济得到发展;官学逐渐被私学所替代,教育得到发展。随着社会 大变革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和开放通脱的氛围。天命神权的思想更加动摇,重人事 轻神事的心理愈加笃定。“民本 思想拔节抽枝,自我意识高扬,“人 作为时代的主 题被鲜明地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 ;“诗 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 大 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能够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 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百 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论语颜渊) ,意思是说,百姓的用 度如果足够,那么国君的怎么会不够;如果百姓的用度都不够,那国君的又如何能够 呢? 这些论断都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生活满足的重要性。论语学而中提出:“道千 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节用 、“爱人 、“使民以时 ,体现 了以民生为本的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苟子王 制) ,荀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写出了人民力量之大和地位之重。孟子更是把“民 的 地位提得高于社稷、君的地位之上,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 心上) ,这是千古以来“民本 思想的最强音。左传中也有很强的重视并强调“人一 的意志和“民 的作用的意识。桓公六年季梁论民与神,有云:“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 左传桓公六年) ,“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 主也 ( 左传僖公十九年) ,“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 左传昭公十八年) 。 郑子产不准用国宝禳( 除) 火,曾公开主张“天道远,人道迩 ( 左传邵公十八年) 。 襄公十四年师旷侍于晋候,论卫人出其君,亦着重强调“爱民 之义( 左传襄 公十四年) 。襄公二十五年,然明向子产问为政,提出“视民如子 ( 左传襄公 二十五年) 。 从冥顽不灵、对自然和天神充满敬畏的初民到依靠自身能力改造自然的劳动者, 中国文化逐渐摆脱原始文化的宗教色彩而逐渐将目光转向历史和人事,于是我们看 到,在此时期的众多文字记载中,以人物为中心的意识普遍加强。 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原因二:故事的来源决定了它的形象取向 先秦寓言大多植根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它们之中大量的人物形象 直接影响了寓言故事的形象取向。 神话人物如夸父,后羿,黄帝等都以人物形象出现在先秦寓言中,寓言中的许多故 事也闪烁着神话人物的光辉:任公子钓于东海,宋元君与神龟,那个“藐姑射之山 的 神人也有着神话人物的光彩和不俗;“鲲鹏与斥鹦”、“河伯与海若”、“愚公移山”、“夸 父追日 等都是以神话为题材的著名寓言。 以历史人物为寓言形象的更是数不胜数,不再一一列举。各家作者多对历史人物 进行加工和改造,单孔子形象就被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打造出多种版本,由历 史人物变成寓言人物。 另外,儒家“敬鬼神而远之 船、“子不语怪、力、乱、神 聃的思想,也影响了 寓言形象的取向。儒家思想在前秦时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这一点从先秦诸子纷纷 把儒家创始人孔子拉来做自己代言人的事实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孔子巨大的影响 力,诸子才想要借他之口,传己之“道 。在儒家典籍论语、孟子、苟子这 些著作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神话或动物寓言,而这样的内容在道家的庄子、法家 的韩非子中却可以见到,尤其是在庄子中,“神有八方,帝至四海,各色人 等,空中鹏雀,地上猴羊,水里鱼鳖,大者不知其几万里,小者不过蝇虫菌子 醣, 什么都可以成为寓言故事的主角。 第三节寓言的内蕴 先秦散文目的明确,密切为现实服务。诸子散文“大抵是政治活动和思想斗争的 产物,其目的或在于干世主,以取卿相之位;或在于阐明政治学术观点,以流传 后世;或在于批判指摘社会弊病,以发泄不满。 铀散文中运用寓言的目的,主要是“以 寓言为广 ( 庄子天下) ,即把寓言作为譬喻、思想的寄托或论点的例证,故事形 象为寄意寓理而存在,是某种思想或道德观念的衍生物。 钱穆:论语新解,巴蜀出版社,1 9 8 5 年,第1 4 7 页 l 司上,第1 7 2 贞。 ”千相飞: 寓言中人物形象的选择与塑造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l l 期。 s 6 谭家健,郑君华:先秦散文纲要 ,山西人民i i j 版社,1 9 8 7 年,第l l 页 1 2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l 寓理 在先秦寓言里, 申明自己“兼爱 主 主张;孟子寓言的中心主旨是宣扬儒家的仁政,寓言“五十步笑百步 就是用来劝诫 梁惠王实施仁政,寓言“攘鸡 ( 孟子滕文公下) 批判苛重的赋税;韩非寓言全 面宣扬他的法治思想,“0 1 - 储说四篇,共使用寓言一百一十多个,从二十个方面宣 扬了封建专制的法治和权术 明;庄子寓言为宣扬道家任自然、齐生死、绝圣弃智、 避世养生等主张服务。“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 讲避实就虚、明哲保身的养生 之道,“空骷髅 ( 庄子至乐) 反映庄子的生死观,“支离疏 ( 庄子人世间) 论证庄子“无用之用 的观点。 除政治哲理外,寓言中的很大一部分表现出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先秦时期,虽然人们还未能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 但已深切认识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密切联系。在“国氏为盗 ( 列子天瑞) 中,国氏认为大自然中到处是上天赐予的财富,“天之所生 却为 己所用,简直就像是“盗 了自然的宝藏了。“鲍氏之子 ( 列子说符) 提出“天 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 先秦时代的人们已经有了这样的见地,真 是让我们赞叹不已。 为了无所偏差地把握一个真实的世界,最根本的原则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无 所有其长 ( 韩非子说林上) 强调考察和实践的重要性。“周人卖朴 ( 战国策秦 策三) 、“黄公好谦卑”( 尹文子大道上) 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揭开“盛名 之 下的真相,既不能有名无实,也不能因名废实。“颜回攫甑 ( 吕氏春秋任数) 、 “亡铁者”( 列子说符) 告诉人们主观臆断将造成失误和偏差。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实际出发、探索事物联系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求真理、寻求 规律的过程。按客观规律办事,可以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庖丁解牛 中庖丁炉 火纯青的技能来自于他“十九年 的实践及实践中所掌握的“道( 规律) 。违反事物 发展规律,即便是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努力,也于事无益、徒增笑料。“揠苗助长”( 孟 5 7 陈蒲清,曾| i 升等:中固古代寓苦选湖南人民f i 版社,1 9 8 年第6 8 3 页 5 。陈蒲清: 中网古代寓苦史,湖南教育 i 版社,1 9 8 3 年,第5 2 贞。 1 3 第一章先秦寓言故事概貌 先秦寓言故事探微 子公孙丑上) 、“鲁侯养鸟”( 庄子至乐) 、“南辕北辙”( 战国策魏策四) 等故事让人们在展颜一笑后深思警醒。 世间万物息息相关,客观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容忽视。“楚人学齐语( 孟子滕 文公下) 就是对这一辩证法的很好阐释。寓言“五十步笑百步 ( 孟子梁惠王上) 指出,从量变到质变是有一个过程的,量变渐增至质变;但是,质变本身没有差别, 没有“五十步”和“百步之分;“扁鹊见蔡桓公 ( 韩非子喻老) 意在让人防微 杜渐,消除祸患;“远水不救近火 ( 韩非子说林上) 告诉人们解决问题时要抓住 事物的主要矛盾,着眼于问题的轻重缓急予以先后解决,这样才能顾全大局而不致偏 颇。“买椟还珠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提醒人们务必以实际功效为标准,切不可 被表面浮华的现象所迷惑;“郑人置履 ( 同上) 、“守株待兔 ( 韩非子五蠢) 、“刻 舟求剑”( 吕氏春秋察今) 等寓言启发人们不能死板教条,对变化着的事物要用 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等等。 寓言以轻松的故事形式阐述了一个个深刻而发人深省的哲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 世界、把握规律,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致紊乱失衡。 还有一些寓言是讲学习和生活道理的。“欹器篇( :苟子宥坐) 以“欹器 作比,阐明做人的道理:适可而止,过犹不及。“学弈”( 孟子告子篇) 篇则借下 围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