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诗林广记》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诗林广记》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诗林广记》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诗林广记》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诗林广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诗林广记》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南宋蔡正孙诗林广记一书在当今学术界多被认作选本,实则其体例更多汲取了 前代多部汇编体诗话的编纂经验。本文通过对比其与选本体例的异同,探究其体例之形 成与宋代各汇编体诗话的关系,指出它是一部具有选本性质的汇编体诗话,进而尝试揭 示宋代诗话汇编体例的发展轨迹,兼及诗林广记所反映的诗学观念,以及该书版本 源流、文献征引特点及价值。论文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诗林广记的作者及其成书 诗林广记为宋遗民蔡正孙所编,成书于1 2 8 9 年。其为教授子弟和满足个人欣赏之需 双重目的而编纂。亡国之痛的刺激、居隐之处山林秀色的抚慰、诗社活动成为诗林广记成 书的社会背景。而诗学批评之风的兴盛、正孙家乡的理学风气、多种诗学批评体例的长期发 展共同提供了佶争沐广记成书的学术条件。三者共同影响其独特体例与诗学观。 二、诗林广记的基本情况 诗林广记设立前集、后集各十卷,以六十位名家为目,各人名下以评论性主题 为中心,编排诗作7 2 6 篇、诗评1 1 8 5 条,由此形成其独特体例,以达到其编纂目的。该 书元明清刻印不绝,尤以明版为多,迄今有十余种版本存世。 三、 诗林广记体例性质及其形成 诗林广记无论在精神气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不同于选本,而更偏向汇编体诗话性 质。在汇编内容上,诗林广记结合汇编诗作与诗评。从诗话总龟到唐诗纪事,诗 作汇编的地位大幅提高,苕溪渔隐丛话不免又仅汇编诗评,但其与历代吟谱、竹庄 黼毕竟呈现诗作量逐渐增多的趋势,以诗评汇编驾驭诗作汇编的能力不断增强,成为诗 林广记得以出现的基础。在立目方式上,诗林广记在各目人名下以评论性主题为纲, 两种类目的创始有赖唐诗纪事和 苕溪渔隐丛话,但其结合则以苕溪渔隐丛话为 开端,在苕溪渔隐丛话、竹庄诗话、 诗人玉屑中评论性主题经历了从隐到显的过程, 最终奠定诗林广记中似隐实显的地位。决定立目方式的主要是诗学理论水平和可操作性 两要素。在诗作、诗评的组织上,诗林广记嵌套运用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苕溪渔隐丛 话主要运用并列关系,竹庄诗话更全面地运用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诗人玉屑则驱 使两种关系形成系统结构,从而更接近诗林广记。 四、诗林广记的诗学观 诗林广记设立多个评论性主题,在创作者的品行修养、诗歌美学追求、具体创 作技法、学习方法四个方面表明了自己的诗学观,以指导子弟。 五、诗林广记的文献征引特点及价值 诗林广记在文献征引方面具备较强的尚典意识,并针对四大功用灵活地征引、 组织诗作与诗评。且富于文献辑侠价值、诗学研究资料价值、体例价值,体现了当时选 本体例的发展方向,以及宋末元初的诗学文献编纂风气。 关键词:诗林广记;体例;形成;汇编体诗话;文献学价值 a s t u d yo n ”s l l il i ng u a n gj i ” m aj 1 1 1 9 a 0 s t r a c t : ”s h ii a ng u a n gj i “w h i c hw a sc o m p i l e db yc a iz h e n s u no nl l l es o u t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 , i sm a i n l yr e c o g n i z e da sa l la n t h o l o g yi n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n o w a d a y s i nf a c t , i th a s a b s o r b e dm o r ee x p e r i e n c ef r o ms h ih u ao fa s s e m b l ys t y l e 删sa r t i c l ec o m p a r e si tw i t h t h ea n t h o l o g y , e x p l o r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i t sf o 咖a t i o nw i t ht h es e v e r a ls l i ih u ao f a s s e m b l ys t y l eo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 p o i n t so u tt h a ti ti sas h ih u ao fa s s e m b l ys t y l ew h i c h h e a r ss o m eo ft h ea n t h 0 1 0 9 yc h a m c t e r i s f i c s a n df u r t h e rt r yt or e v e a lt h ep h y l o g e n yo f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s h ih u ao fa s s e m b l ys t y l e ,a sw e i la st h ep o e t i c so fc a iz h e n s u n ,a n dt h e b o o k se d i t i o nh e a d s t r e a m , i t sc h a _ r d c t a i s f i c so f l i t e r a t u r ec i t a t i o a 1 1 砖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t h e s ep a r t s : f i r s t t h ea u t h o ro f ”s h il i ng u a n gj i ”a n dh i sw r i t i n g ”s h il i ng u a n gj i ”w a sc o m p i l e di na d 1 2 8 9 ,b yc a iz h e n s u n ,at o r yo ft h es o n gk a i s e r h ec o m p i l e st h eb o o kt ot e a c hh i sc h i l d r e na n ds a t i s f vh i m s e l f t h es t i m u l a t i o no fh i s n a t i o n sp e r d i t i o n ,t h ec o n c i l i a t i o no fh i sh o m e t o w n sl a n d s c a p e , a n d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t h e p o e ml e a g u e sc o m p o s e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h i sw r i t i n g a n d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h ep o e t i c c r i t i c i s m ,h i sh o m e t o w n se t h o so fs t u d i n g “l ix u e 。t h el o n g - t e r m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m a n yk i n d so fp o e t i cc r i t i c i s ms t y l e sp r o v i d et h ea c a d e m i co fh i sw r i t i n g s e c o n d , t h e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o f “s h il i ng u a n gj i ” ”s h i a ng u a n gj i ”s e t sf r o n tc o l l e c t i o na n db a c kc o l l e c t i o n e a c hi n c l u d e st e nv o l u m e s i t a l s ou s c st h ef a m o u sp o e t sa st h ei t e m s u n d e re a c hi t e m s , 7 2 6p o c n l sa n d1 1 8 5p o e t i c c o m m e n t sa r eg r o u p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a n yo n m m e n t a r ys u b i e c t s s oi t ss p e c i a ls t y l eh a s f o r m e 正s ot og a i ni t se n d s t l l i sb o o kh a sb e e np u b l i s h e dc o n s t a n t l yi ny u a n , m i n ga n d q i n gd y n a s t y , a n di sr i c hi nt h em i n ge d i t i o n u pt on o w , t h e r e a r e1 1k i n d so fe d i t i o n t h i r d , t 1 l en a t u r ea n di t s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s t y l eo f ”s h i 【j nc m a n gj i ” ”s h il i ng u a n gj i ”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a n t h 0 1 0 盯i nb o t hi t ss p i r i ta n df o r i l l ,w h i l ei th a s m o r es i m i l a f i t vw i t hs h ih u ao fa s s e m b l ys t y l e o nt h ec o n t e n l ”s h il i ng u a n gj i ” c o m p i l e sp o c m sa n dp o e t i cc o m m e n t st o g e t h e r f r o m ”s h ih u az o n gg u i ”t o t a n gs h ij i s h i ”t h es t a t u so fp o e m sh a si m p r o v e dg r e a t l y ”砸a ox i ly 抽c o n g h u a ”m a i n l yc o l l e c t s p o e t i cc o u l m e n t su n a v o i d a b l y , b u t ”t i a nx iy uy i nc o n gh u a ”,”l id a iy i np u f t ,”z h u z h u a n gs h ih u a ”p r e s e n tt h et e n d e n c yt h a tt h e k 圮m sb e c o m em o r ea n dm o i nt h i s c o u r s e ,t h ea b i l i t yo ft h ep o e t i cc o m m e n t st or e i nt h ep o e m si n c r e a s e s ,s og r o u n d st h e a p p e a r a n c eo f ”s h il i ng u a u g j i 。o nt h es e t t i n go fi t si t e m s , ”s h il i ng u a n gj i ”s e t sm a n y c o m m e n t a r ys u b i e c t su n d e re a c hp o e t i ci t e m s t h e s et w os p e c i a l t i e sw e r ei n i t i a t e db y ”t a n gs h ij is h i ”a n d ”t i a ox iy uy 访c o n gh u a ”b u tt h e i ru n i tw a so r i g i n a t e di n ”t i a ox i y uy i nc o n gh u a ”a n d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c o m m e n t a l ts u b i e f th a sg r o w nf r o m c o n c e a l e dt oo b v i o u si n ”t i a ox iy uy 蛔c o n gh h a ”z h uz h u a n gs h ih u a ”a n d ”s h ir e n y ux i e ”t h e r e t h el e v e lo fp o e t i c se x o t e r i c aa n dm a n e u v e r a b i l i t yd e t e l m i n et h es e t t i n go f t h e i ri t e m s o n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p o e m sa n dp o e t i cc o m m e n t s ”s h il i ng u a n gj i ”t a k e s 嘲o ft h es t r u c t u r e so fs u b o r d i n a t i o na n dp a r a t a x i sn e s t e d l y ”t i a ox iy uy 组c o n gh u a “ m a i n l yu s e st h ep a m t a x i ss t r u c t u r e “z h uz h u a n gs h ih u a ”u s e sb o t ht h es u b o r d i n a t i o n s t m c t u r ea n dt h ep a r a t a x i ss t m c t u r ea c r o s s - t h e b o a r d ”s h ir e ny ux j e ”d r i v e st h et w o s t m c t u r e st of o r n las y s t e m i cf r a m e w o r k s oi sc l o s e r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s h il i ng u a n gj i ” f o u a h t h ep o e t i c so f ”s h il i ng u a n gj i ” ”s h il i ng u a n gj i ”h a ss e tm a n yc o m m e n t a r ys u b j e c t st oe x p r e s st h ep o e t i c so fc a i z h e n s u n , s ot ot u t o rh i sc h i l d r e n t h e s ec o n n n e n t a r ys u b e c t sr e v o l v ea r o u n dt h em o r a l i t y c u l t u r eo f t h eo r i g i n a t o r , t h ep u r s u eo f p o e ma n h c t i c &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t r i c k sa n ds t u d ym e t h o d s f i f t h t h ee h a m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i t e m t o r ec i t a t i o no f ”s h il i ng u a n gj i “a n di 协v a l u e ”s h i 珏ng u a n gj i ”i sf u uo ft h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a d v o c a t i n ga p o t h e u s i s , s oi tq u o t e sa n d o r g a n i z 龉t h ep o e m sa n dp o e t i co n n l n l e n t sn e a r l y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f o u rf u n c t i o n s t h i sb o o k “s ot e e m sw i t hv a l u et oc o l l e c td i s s i p a t e dp o c n l sa n dp o e t i cc o m m e n t s t ob eu s e d 勰 d a t u mf o rs t u d i n gp o e t i c sa n da b u n d a n ti ni t ss t y l ev a i u e b e s i d e st h e s e ,t h i sb o o k e m b o d i e s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a n t h o l o g ys t y l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t i m e s ,a sw e l la st h ep o e t i c s l i t e r a t u r es t y l e sc o m p i l a t o r ye t h o si nt h el a t es o n ga n de a r l yy u a l l k e y w o r d s :s h il i ng u a n gj i , s t y l e , f o r m a t i o n , s h ih u ao f a s s e m b l ys t y l e ,i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墨蕉日期:丝:! ! :竺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堡篮 导师签名:日期: 马靖:诗林广记) 研究 引言 宋代是一个诗学批评兴盛的时代面对唐诗的巨大压力,宋人不仅在创作方面追 求开拓新路,而且力求以其理论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兼有不同时期特殊社会背景的 影响,形成诗话、选本、诗格等多种诗学批评形式共同繁荣的局面,同时也出现多种 诗学批评体式互相交融的状况。其中,诗格在宋朝初期与末期尤其兴盛,并且往往与 选本、摘句体式互有渗透;选本继承唐代的发展趋势,堪称最富包容性的诗学批评样 式“1 ;而诗话自北宋中期诞生以来获得长足的发展,原创型诗话大量涌现,日渐从“论 诗及事”发展到“论诗及辞”,并在时人要求分类编纂以便学习的呼声中,逐渐衍生 出汇编多家诗评的汇编体诗话体式。但无论是原创型诗话还是汇编体诗话,都与多种 论诗形式存在广泛的交融状况。原创型诗话每每形如笔记丛谈,汇编体诗话则时或形 如选本。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探讨这一状况的形成,无疑有助于加深对当时诗学发展趋 势的认识。 诗林广记即提供了这样一个范本,它具有介于选本与汇编体诗话之间的独特 体例,并且成书于诗格编纂之风兴盛的宋末元初,既充分学习了前代诗话汇编体例的 优点,又吸收了选本体例的长处,以致其定性至今在学界仍引起较大分歧,但恰可作 为研讨宋代汇编体诗话体例发展过程的一个切入点。而且目前对于汇编体诗话的研究 多集中于文献价值与诗学观两个角度。无论是在诗林广记研究方面,还是在汇编 体诗话体例研究方面,成果都不丰富。现有涉及诗林广记的成果,一般是将其作 为诗歌文献、诗学文献辑佚的来源,不仅没有专文探讨其独特体例的形成过程,更未 探究其体现的诗学观念。而在汇编体诗话体例研究中,现有成果往往将关注重心置于 多部汇编体诗话体例形态的概括总结方面,却较少细致地探讨其形成过程与原因。本 文即试图以诗林广记的多种体例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探究其形成过程,尝试揭示 宋代诗话汇编体例的发展轨迹。 而且在诗学研究方面,诗林广记也具备一定价值。它是在宋元易代的特殊社 会环境中由蔡正孙所编纂,因此在美学趣味等方面,反映了宋末遗民诗人群体的影响。 它在福建论诗风气中纂成,因此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它服务于教育子弟的特殊编纂 目的,主要被用作教材以指导创作,因此注意结合具体创作过程阐发诗学观,并注意 诗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它成书于宋末元初,需要正确对待唐宋诗学的不同成就,追求 融合唐宋诗学。本文即在关注其体例形成过程的同时,试图清理其诗学观念,并且与 其独特体例结合考虑,借以认识当时诗学的发展倾向。 州张伯伟先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第2 9 6 页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 1 马婧:诗林广记) 研究 第一章作者及其成书 诗林广记编著者蔡正孙,宋末元初人。关于其生平事迹,宋、元诸史无传, 而各家诗话、笔记等亦极少载录。只能根据现有材料略作考述。 一、作者生平 1 、姓名字号与籍贯 蔡正孙,字粹然,据所编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各卷书名后题“蒙斋野 逸蔡正孙粹然”“1 及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自序末称“蒙斋野逸叟蔡正孙粹然书于方 寸地”脚,可知自号“蒙斋野逸”,其室名“方寸地”。脚。关于其籍贯,联珠诗格 各卷书名下题“番易默斋于济德夫、建安蒙斋蔡正孙粹然编集”,可知正孙为建安( 今 福建建瓯) 人氏正孙生年不见记载,惟联珠诗格卷十五载其客程寻诗,自 注“仆己未年二十有一”,可推知他生于理宗嘉熙三年( 1 2 3 9 ) 。卒年亦不详,而联 珠诗格自序末称作于“岁庚子春三月”,则为大德四年( 1 3 0 0 ) ,这是关于其最后活 动的记载,蔡正孙时年六十二岁瑚。 2 、求仕活动 宋朝覆亡之前,蔡正孙与当时大多数士子一样,寻求以科考入仕,然而终生未第。 就目前材料可见,他至少两次应试,一次在理宗开庆元年己未( 1 2 5 9 ) ,他随父赶赴 杭州,参加国子监试。其客程寻诗自注:“仆己未年二十有一。侍先君入杭京监试。 一路抄诗,午炊于仙霞岭,邸壁题此绝。转盼四十二年,举笔惘然。”吲第二次在景定五 年( 1 2 6 4 ) ,其星夕会友自注:“甲予秋试留杭京,与故友唐君畴、林笔峰、赵君 秀,会于涌金f t # b 西湖酒亭,赋诗乐甚。”蜘但是这次应试蔡正孙又以落第告终。诗林 广记自序末称。自变乱焦灼之后,弃去举子习”m ,则宋亡后,正孙经历家国沦丧 之痛,绝意仕进,回到家乡,可见终身未第。 3 、思想志趣 宋亡后,崇尚气节的蔡正孙始终处于悲慨与矛盾中。他既对元政权的统治无能为 力,又不忍面对生民涂炭的局面,希望改变元政府的暴政,又不愿参与政权。他拒不 接受元朝统治,所编著联珠诗格亦只用于支纪年而不用元年号。蔡正孙自称“丙 1 1 l 明初刻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田日本文化元年刻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第一百九十五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车郭绍虞先生来诗话考 亦已阐明。见1 2 6 页,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川张健蔡正孙考论一以( 唐宋千家联珠诗格) 为中心 ,北京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6 0 - 7 0 页 翔蘖正孙 联珠诗格卷十五见蔡正孙考论一以( 唐宋千家联珠诗格) 为中心 嘲蔡正孙联珠诗格) 卷十二,同上 川蕖正孙诗林广记自序) 第3 页,常振国、绎云点校,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2 马嫡:诗林广记) 研究 子兵后,归故庐”m ,自从宋恭帝德佑二年丙子( 1 2 7 6 ) 元兵入杭,他便回到家乡蔡 正孙密切关注家国命运,以为元朝的统治是毁弃了纲常,但既然不愿与元统治集团合 作,则只有与交游“剧谈”嘲而已。清谈无益,正孙每每不免沉于悲慨之情。他感叹: “几度凭阑约夜深,夜深情绪不如今如今强倚阑干立,月满空阶霜满林。”嘲痛愤之至, 他只有以山林秀色自我麻醉,并且将精力投入一向热爱的诗歌创作与诗艺研讨,日与 其他遗民诗人谈诗论道,以寻求忘情于湖海与醉乡。 4 、交游 蔡正孙有一弟,其寄艮弟往云:“弟名寿翁,以艮斋自号。壬戌后,数年留 京庠,远游忘归。甲子岁以此诗寄之,雁行中断,今成孤飞,痛哉! ”则其弟名寿 翁,号艮斋,自从景定五年( 1 2 6 4 ) 正孙寄此诗后两人失去联系。蔡正孙师从谢枋得, 宋诗纪事卷七十八据叠山集卷五收录正孙和叠山先生韵,是他于谢枋得 被执往大都之际的送行之作。与蔡正孙交游的其他人,据星夕会友衙自注,可知 尚有唐君畴、林笔峰、赵君秀。他与薛深道有来往,梅边酌月自注云:“乙未,薛 深道自江左来,访予于方寸地窗外梅花,月色清丽,相与呼酒剧谈,遂赋此绝”嗍。 周世德也曾与他“剧论吟事”啪。令正孙与之。抵掌剧谈”嘲并引为快事的还有徐柏 山。经常相与饮酒论诗的则是诗人玉屑作者魏庆之之子魏天应和忘年交王渊济。 蔡正孙与魏天应等结醉乡吟社,作有寄讯魏梅墅,注云:“故友魏梅墅天应,菊庄 之子,一乡之快士,与余为四十年交游,忘于醉乡吟社中,真一时乐事,今亡矣夫, 借哉。”嘲王渊济曾为联珠诗格作序:“渊济于蒙翁生后二十年,辱翁之知为忘年 交,凡言语文字间有可以相为评品者,无一不招诲于其下。”“”蔡正孙与众多遗民诗 人结为诗社,相与谈诗论艺,并籍以互慰家国灭亡的痛愤之情与漂泊之感。所结诗社 除了前述醉乡吟社,还有湖海吟社。在诗社中,蔡正孙在诗歌创作与诗学批评方面都 享有较高威望。以致于默虽然与他素未谋面,但仍将自己编选的联珠诗格寄送蔡 正孙求教。湖海吟社诸人也常向蔡正孙请教,以致正孙感叹“不虞之誉,吾方惧焉”i n 。 i l 】蔡正孙凭嘲) ,联珠诗格卷二见蔡正孙考论一以( 唐宋千家联珠诗格) 为中心 阳徐柏山候访 ,联珠诗格 卷九,同上 用蔡正孙凭阚 ,联珠诗格卷二,同上 h 蔡正孙联珠诗格 卷六。同上 嘲蔡正孙联珠诗格卷十二,同上 嘲蔡正孙联珠诗格) 卷三,同上 川周世德渣父 ,联珠诗格 卷十七,同上 啊馀柏山候访,。联珠诗格 卷九,同上 搠蔡正孙联珠诗格) 卷三,弼上 i 埘日本文化元年刻本,现藏上海图书馆。 i n 蔡正孙联珠诗格自序 ,转引自蘩正孙考论一以( 唐宋千家联璩诗格) 为中心j6 2 页 3 马媾:诗林广记 研究 5 、其他著述 蔡正孙的著述,除诗林广记之外尚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陶苏诗话。 诗林广记自序称成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1 2 8 9 ) ,则为正孙五十岁时撰成。 陶苏诗话在大陆早佚,但在朝鲜续有流传,惜不得一见。唐宋千家联珠诗格 为正孙据于默原本,在六十二岁时改编而成。蔡正孙以其“立意甚新,但惜其择未精 采未广”“1 ,故“旁搜博采增为二十卷”嘲,标立三百多格。此书在大陆渐趋无闻, 仅存成化年间徐居正增注本,但在日本、朝鲜广受欢迎,有绿阴茶寮朝鲜本、平安翻 刻元版本、朝鲜版翻剡本、活字本、正德本巾箱本、别版巾箱本,日本文化元年刊本 等。蔡正孙诗作,宋诗纪事辑得一首,全宋诗辑一首张健先生复从联珠诗 格中辑得五十八首以及残句两条。啊 二、诗林广记的成书背景 1 、时代及学术背景 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亡国之痛刺激了众多士人的创作欲望,诗歌风格也大受影响。 同时,结社之风盛行,众遗民诗人在大大小小的诗社中达成情感共鸣,其创作活动相 应获得鼓励,进而研讨诗学理论、传播诗歌观念,上述二者共同构成诗林广记成 书的社会背景。而且在重视评诗论艺的社会背景下,正孙家乡的论诗风气尤其受到理 学思想影响,兼有诗话、选本、诗格等多种诗学批评体例的长期发展,共同提供了诗 林广记成书的学术条件。 其中,社会各阶层对诗学批评的普遍重视成为诗林广记成书的首要条件。南 宋人将诗歌创作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不仅用于抒发情感,还用于摹写日常生活,由 此形成诗歌写作的普遍风气,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商贩工匠都能进行诗歌创作。谈诗论 艺也被作为主要的精神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对诗学批评的广泛追求。因 此为诗林广记的成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且,江西诗派之后继者生硬苦涩, 杨万里、范成大诗风之末流不免圆滑,四灵诗派、江湖诗风又陷入局促琐碎的局面, 诗歌道路的继承与开拓呼唤理论的指导,部分诗人既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又具备较 高理论素养,成为诗艺研讨的社会大潮的中坚力量,蔡正孙就是其中之一,他以 为中心 4 马婿:诗林广记) 研究 的省份之内,仅次于浙江,而与江西不相上下”【l 】,文化氛围浓厚。蔡正孙家乡建安 为建宁府治所在地,咸淳间建宁书院即坐落于此,并且当地书坊林立,魏仲举、黄善 夫、余仁仲等都曾在此刻书,蔡正孙所在蔡氏家族也从事刻书业。所刻之书多为科考 服务,帮助初学者的诗格类著作也得以广泛刻印,助成该地论诗风气。蔡正孙与诗 人玉屑作者魏庆之之子魏天应同居一乡,交游长达四十年,前代另一部汇编体诗话 草堂诗话的编著者蔡梦弼也是建安人氏,而诸家老杜诗评的编纂者方深道为 福建兴化( 今莆田) 人喇,诗话总龟初刻于闽中嘲,历代吟谱也与福建大有关 联伽,这些都不能不对诗林广记的编纂产生影响。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孕育 了朱熹及“闽学”,不仅在南宋后期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而且对福建诗学影响尤 深,使论诗重视合于“理”,要求具备温柔敦厚的旨趣。朱熹本为建安人,后长期生 活于建安之侧的崇安五夫里,并在此讲学,对蔡正孙思想的形成发育产生重大作用, 也直接影响了蔡正孙的诗学旨趣。 蔡正孙生长于宋、元易代之际,受当时结社风气影响,结成醉乡吟社、湖海吟社, 与其他遗民诗人声气相求,令诗社成为抚慰亡国之痛的心灵栖息地。同时,诗社又是 研讨诗艺、传播个人诗学主张的场所。诗林广记、陶苏诗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令“湖海吟社诸公辱不鄙而下问者益众”【5 j ,从而为蔡正孙带来较高的诗坛地位,并 进一步扩大其论诗主张对诗坛的影响力,使于默不远千里以书相询。 而宋末元初的社会大变动也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当时的诗歌创作,进而影响了 诗林广记的审美旨趣与宗尚。在风格方面,宋朝的破亡使诗人不忍面对现实而遁 入山林,上承唐风而追求清幽雅丽的趣味;同时面对家国沦丧却无力回天,于是只能 将沉痛悲慨的感情融化入诗,令当时诗风既继承了晚唐体的清幽,又将宋初的豪气化 为慷慨的风貌,诗林广记崇尚的诗风即与此一致。在表达方式上,蔡正孙重视采 用隐晦幽微的方式表达感情,也不能不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出于避祸心态。此外,科举 制随宋朝灭亡而废止,反而为诗体提供了较宽松的成长环境。南宋后期的科举虽分诗 赋、时文两科取士,实则以时文为主,致使广大士子以时文为业,从而忽略了诗歌创 作,将其视为旁途。随着科考的停废,越来越多的士子将主要精力投入诗歌创作,蔡 正孙深谙个中滋味,自称在“变乱焦灼之后,弃去举子习”【町的背景下编纂此书,“因 1 转引自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 9 4 页,人民出版杜2 0 0 0 年版。 f z ) 张忠纲诸家老杜诗评说明) ,兕杜甫诗话六种校注,齐鲁书社2 0 0 2 年版 翻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 第2 6 页,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1 4 1 张伯伟先生论( 吟窗杂录) ,见吟宙杂录 附录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一晃中国文化1 9 9 5 年第2 期 例蔡正孙联珠诗格自序转引自蔡正孙考论一以( 唐宋千家联珠诗格) 为中心 ,6 2 页 州蔡正孙诗林广记自序 第3 页,常振国、绎云点校,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5 马婿:诗林广记,研究 得以肆意于诸家之诗州q 。而且诗歌体裁以其形式的精炼性和多义性适于抒写情性,恰 好为时人压抑的情感找到发泄途径,兼以诗体的雅文体地位利于士人借其创作寻回心 理优越感,这些都助成蓬勃的论诗风气。 诗林广记在社会对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的广泛喜好下诞生,其体例采用了介 于选本与诗话之间的形式,也有赖于诗话、选本、诗格等多种诗学批评体例的先期准 备。宋代诗话创作之风兴盛,诗林广记之前的多种诗话,不管是原创型还是汇编 体,都与其他诗学批评形式存在广泛的交融现象。原刨型诗话由某人独立写作而成, 在早期往往与笔记、丛谈等其他著述形式混淆,其后,“论诗及辞”型诗话虽然与“论 诗及事”型诗话渐趋分流嘲,但仍与诗格、选本等诗学批评体式存在相似性,原创型 诗话本身的杂糅形态成为 诗林广记体例的借鉴。原创型诗话也成为诗林广记 一类汇编体诗话体例成形的基础。所谓汇编体诗话是指汇编了多部原创型诗话成果的 诗话,其中多条诗评从多个方面对诗学理论加以研讨,积累了众多具体经验,迫切需 要分类总结,因此热切呼唤合理的汇编体例的出现。而且为了更好地阐释艺术规律以 指导创作,原创型诗话往往将诗评与诗例紧密结合,也成为汇编体诗话将各类诗评与 诗作分别编捧的榜样,进而造成汇编体诗话与选本体例的交融。先于诗林广记产 生的众多汇编体诗话便充分吸收了原创型诗话的编纂经验,反复探索了各自适用的编 排体例,最终孕育了 诗林广记。在汇编体诗话发展历程中,它们都成为不可或缺 的环节。 而选本体例也在向诗话体例积极靠拢。选本体例分类汇编诗作,其类别划分渐趋 复杂,与汇编了大量诗作的汇编体诗话体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选本中的评论性成分 也在逐渐增加。在早期的选本中,其仅在诗人名下出现,如河岳英灵集、中兴间 气集、极玄集,其后则每每体现在作品的注释里,或每每出现在全诗之末,与 诗 林广记等诗话中用以组织诗例的各条诗评相似。此外,宋代的选本极富包容性,也 每每能找到摘旬、诗格、评点诸种体例的一席之地 宋末元初诗格的繁荣同样成为 诗林广记成形的背景。诗格以初学者为服务对 象,以提供诗歌创作的标准和禁忌为编纂目的,并且与江西诗派注重句法、字法的论 诗主张结合,在宋末普通民众对诗歌创作日益重视的情况下,以其实用性受到普遍的 欢迎。诗林广记的成书具有与诗格相似的学术背景,并且为指导子侄创作而编纂, 所以同样重视诗歌创作的法度,包含大量有关句法、章法的内容。总之,多种诗话、 选本、诗格全方位地操练了诗评、诗作混合编纂的技巧,在体例方面成为诗林广记 i l l 蔡正孙诗林广记白序 埘时瑛文史迸义校注 第5 5 9 页中华书局1 9 9 4 年簸 6 马靖:诗# 广记 研究 成书的学术背景。 2 、蔡正孙的编纂思想与目的 蔡正孙受学于谢枋得,且家乡紧邻朱熹长期生活之地,深受闽学熏陶,思想中含 有较多理学成分。表现在诗林广记的编纂方面,是对朱熹、谢枋得乃至真德秀的 诗评选录较多。m 表现在诗学观方面,是重视诗歌创作者的道德修养,讲求讽谏敦厚 的创作追求。并且重视联系时事政治以探求诗歌中的微言大义。但是。蔡振孙并非以 道废文的理学家,他仍然能从艺术角度正视诗歌的价值蔡正孙深味“甚矣! 诗之难 言也久矣”曲,“自知诗之难言,有不可以一毫私意揣摩而臆度之也”伽,对诗哥定艺术 本身极其重视,因此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诗林广记的编纂工作。关于他编写诗林 广记的具体目的,一则是“以课儿侄”“1 ,即作为教授子弟的教材,因此抄撮了大 量大家名篇及名评、仿作。这一目的促成诗林广记以多个评论性主题组织诗评、 诗作汇编的体例。二则蔡正孙本人也可以。时卷舒之,亦足以发其幽趣”嘲,从而满 足自己的欣赏阅读之需。这一日的决定了诗林广记将大量诗作纳入所汇编内容的 体例。正是指导子弟和个人的欣赏需求双重目的,共同决定了此书编纂求实用的价值 取向,并采用了“在总集与诗话之间川”的体例加以表达,也因此造就了诗林广记 广受欢迎的局面 1 1 1 郭绍虞先生柬诗话考第1 2 7 页。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研蔡正孙诗林广记自序 。 瑚蔡正孙诗林广记自序 州蔡正孙诗林广记自序 坍蔡正孙诗林广记自序 。 懈四库全书总日提要 第一百九十五卷 7 马婿:诗林广记 研究 第二章 诗林广记的基本情况 一、版本及流传情况 诗林广记,又名精选诗林广记、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等,据蔡 正孙自序末“岁屠维赤奋若,月昭阳作噩,日阏逢阉茂,蒙斋野逸人蔡正孙粹然序”“1 之语,则成书于己丑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1 2 8 9 ) ,“时宋亡十年矣”嘲。此书 完成后颇为流行,历代多有刊刻,而以明版居多,或二十卷或四卷不等,今据笔者所 见十七种版本略论其版本及流传情况如下: 元代: l 、蔡氏家刻本 该本迄今未见存世,但日本有宽文八年( 1 6 8 8 ) 中野吉右卫门刻本,书前翻刻有 蔡正孙自序,半页四行行八字,行草而瘦劲,末有上标“粹然”的香炉形牌记,显然 源自初刻本。正孙纂成该书后,为教授子弟之需,先付家中印行,此本即为后世各本 的祖本。蔡正孙家处建宁府治所在地建安( 今建瓯) ,当地素有刻书传统,魏仲举、 黄善夫、余仁仲等即为该地著名坊刻主。蔡氏作为当地望族,长期从事刻书业,宋代 有建宁书铺蔡琪纯父一经堂、建安蔡子文东塾嘲等,元代当地刻书业更加兴盛,建安 蔡氏仍为一支重要力量。此本即为蔡氏家刻。 明代: 2 、明初刻本 该本题名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藏于上海图书馆,著录为“明初刻本”。 其前集即晋唐部分,共十卷八册,其后集行款、纸张与前集明显不同,而与下文所述 张鼐刻本更加相似。前集首为蔡正孙自序,半页五行行九字,四周双边,黑口,双黑 尾,与蔡氏家刻本之蔡序不同。次为目录,半页七行,四周单边,黑口,双黑尾,目 次与校点本同,但将“薛道衡”独立作为一目,并将前集卷九之“薛能、王驾、张祜” 以及卷十之“薛道衡、李涉、王播、韩栩、张继”作为附录。再次为正文,半页八行, 诗、评俱行十六字,诗评较诗作低三字,四周双边,大黑口,双黑尾,行间有圈点掷。 附录之诗人名目在正文中与其他诗人名目一致而未作特别标示。各卷首行题“精选古 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卷之某”,次行题。蒙斋野逸蔡正孙粹然”,第八卷末有墨笔小字 “厚堂阅”前集全书字体粗硕肥大,绵纸而稍黄。该本后世翻刻较多,多藏国家图 书馆。 l l l 蔡正孙诗林广记自序, 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一百九十五卷 埘张秀民南柬刻书地域考,图书馆1 9 6 1 年第3 期。 搠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记版本编 第2 1 1 页,齐鲁书社1 9 9 8 年版 8 马婧:诗林广记 研究 3 、正统十一年宁夏刻本 该本名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前集十卷,后集十卷。木犀轩藏书题记 及书录中有著录:“明初刊本 ( 前集卷三有缺页) 或题新刊名贤万选诗林广 记,或题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万选。标题后题蒙斋野逸蔡正孙粹然编集 半叶九行, 行 十八字有元统十一年 1 3 4 3 季春宁夏刊板序,谓予按临西口,公暇 往参赞军务,大理寺丞洛阳罗公尚纲出斯集见示予念宁夏僻在边方,人罕得睹,遂 捐廪给,命公侵梓,以广其传云。收藏有昕雨楼查氏有圻珍赏图书自文方印,澹 远堂图书白文方印”今检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j 文字、图章乃至空围丝毫不差, 并钤有“李盛铎印”,即所著录之本。该本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四周双边,大黑口, 双黑尾,中缝处有卷次,下鱼尾下方有页码。该本与其他诸本多有不同,前集卷二杜 甫名下有所残缺,羌村诗后之“幕府燕闲录云”即为最后一条诗评,其后即“二 卷终”三字。卷首之跋末题“元统十一年龙集丙寅季春中旬日”,徐庄明清时期宁 夏版本经眼录嘲已指明“元”字经剜改,实作。正”,即跋于明英宗间,时当1 4 4 6 年,为迄今可知明确刊刻时间的最早刊本。 4 、弘治十年张鼐刻本 该本题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前集十卷,后集十卷,首为张鼐序,半 页五行行十二字,四周单边,白口,双白尾。末称“弘治丁巳春三月望日,济南张 鼐书于黄陵之半闲堂”,则序于弘治十年( 1 4 9 7 ) 。次为蔡正孙自序,行书,半页五行 行十三字,四周单边,白口,双白尾。再次为目录及正文。前后集目录分别位于两集 之首。前集目录半页八行,具体内容同于明初刻本后集目录半页七行。正文半页十 行,诗作行二十字,诗评行二十一字,四周单边,白口,双白尾。下鱼尾中或下方有 刻工名号,俱为单字或符号:“文、柰、仁、王、月、勤、元、句、壬、袁、徒、天、 b 、孝、高、大、晋、黄、土、”。附录之诗与非附录之诗版式相同,诗评较诗作低 两字半。前集各卷首尾题“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卷之某”,而后集各卷首尾题 “精( 或作“妙”) 选古今名贤丛( 或作。佳”) 话诗林广记某卷( 或作“卷某”)后 集”。此本版式特征与上海图书馆所著录“明初刻本”之前集不同,而与其后集一致, 当与后集属于同一版本系统。该本流传极广,多家书目屡有著录,而与现存其他各本 俱不相同。今中华书局校点本即以此为底本。而四库全书总目于“诗林广记前集 十卷后集十卷”下著录“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d j ,检日本藏宋人文集善本钩沉, f 1 1 李盛铎著,张玉鲍整理木犀轩藏书题记及书录第3 7 4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 栩周原师专学报1 9 9 7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