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文化国内外研究.doc_第1页
手机文化国内外研究.doc_第2页
手机文化国内外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研究现状由于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影响主要是电脑与手机,而电脑又以游戏为主,手机则是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才在生活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而且手机的发展越来越像小电脑,在手机上的游戏与电脑上的游戏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且手机更加便捷,说一这里主要记录了手机的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首位手机用户出现在1987年的广州,从此手机走入人们的生活。国内学者倾向于把手机归结为新媒体或者是第五媒体中的一部分,很少把手机文化独立起来研究。对关于手机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一般都是倾向于研究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描述手机文化的特征、发展以及遇到的瓶颈。如国内最早研究手机文化是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他的手机媒体概论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手机媒体专著,在书中他阐述了手机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手机媒体引发的问题与管理。匡文波 著/2006年0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萍在传播与生活一中国当代社会手机文化研究中,对手机文化的兴起、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王萍华 夏出版社, 2008李丹丹的手机新媒体概论重点突出解决手机媒体的“新,。由于手机媒体的业务发展速度太快,很多今天的“新”明天可能就成为了“旧”,如 “手机报”在三、五年前可能是一个新话题,如今再提就成了旧闻。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122-134 李亚玲在手机文化研究期待提升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一是研究手机文化的总数少,比率低;二是近几年研究手机文化的趋势呈现上升态势;三是手机文化研究的内容结构处于调整期李亚玲.手机文化研究有待提升J.新闻爱好者,2008, 10.,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对手机文化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理论方面。 总体上来说,对于手机文化的研究都集中于从微观上把握手机文化的特征、表现、发展,而没有深入研究手机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影响。2、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研究:一是中国科学院青少年研究室为代表的社会学取向的研究,主要针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发展变迁进行了系统的追踪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观点和主张;二是以共青团系统包括团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各个省、市团委组织的研究,主要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对其成长和发展状况进行系统专题研究;三是国内学者开展的较有影响的研究,例如安国启在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中,集合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以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推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安国启中国青年研究, 2005(12):32-33 。佘双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勇中,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身心健康、政治观等做了分析以及界定,并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佘双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健全措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2.。总体来说,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主题越来越丰富,研究的视角和方 3、手机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关于手机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所产生影响的研究,目前只能搜索到少量的文献,但却说明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的课题。目前,学术界在手机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之处 (1)从社会化、价值观等角度研究手机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例如:惠秋平在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中,指出手机文化对中小学生社会化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如民族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淡薄,扰乱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惠秋平 基础教育研究, 2012(24):3-5 。刘翰在手机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中,手机文化在及时搜索和定位、快捷个性交流平台对青少年有积极的影响,但认为手机网络色情暴力信息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手机新媒体的消费观念造成青少年的攀比之心,严重摧残青少年的意志。刘翰科学咨询, 2012(11):34-34 这些文献在手机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了一个大致轮廓的研究,但是有些方面都是浅入浅出,而没有深入去研究,缺乏理论和实践意义。(2)从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研究,主要是从手机的特点、手机传播内容、途径角度来谈论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沈玉梅、黄伟的手机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论文中,谈到手机文化的多元性、手机文化信息传输的快速性、手机文化的开放性等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沈玉梅、黄伟.手机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7,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田义勇在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中,根据对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分析,得出了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7,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陈伟宏、黄岩在手机新媒体对大学主导价值观形成的挑战及对策中,通过分析对手机文化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手机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4、在手机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提出挑战的对策思考上,国内的学者主要是从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角度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农冬云在手机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对策中,提出了构筑家庭、学校和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同时也要借鉴网络文化时期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田丽在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一以济南十二中为例中,提出要多方位加强校生使用手机现象,二是精心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借助手机平台,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田丽.手机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一以济南十二中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杨立英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中,提出在面对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用“堵、防、建、疏、变”的基本方法来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的如利用BBS, E-mail, OICQ等现代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 277-298 。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针对手机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的文献几乎没有。但是,手机是在国外最先流行开来的,手机的发展、应用都是在国外最先开始,所以国外学者在很多著作和文献都有涉及手机文化。从国外学者对手机文化的研究上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注重在对手机文化这一现象的描述,而没有深入了解手机文化背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及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保罗莱文森在手机一挡不住的呼唤讲述了手机给人们带来的惊喜、狂热和神秘,它不仅对家庭,而且对人们的感情世界、经济活动甚至于世界和平都会产生影响。手机是是一场科技革命,这场革命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电脑和网络革命,它让人们从幽闭的室内解放出来,使我们恢复同时说话和走路的天性。手机文化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间的和平保罗莱文森.手机一挡不住的呼唤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IO。 Gerard Goggin在Cell phone culture: mobile technology in everyday life即(手机文化:日常生活中的移动技术书中提到,手机和移动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手机带来的文化现象却一直以来被我们所忽视 Gerard GogginCell phone culture: mobile technology in everyday lifeM.英edition .2006.。因而,作者向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国际手机文化概念。在书中作者介绍了手机文化的含义、手机文化的生产、发展历史以及手机文化是怎样崛起和上升的,而且专门提及手机文化对青少年健康和礼仪的影响。虽然作者仅用短短的一章介绍了手机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但是却足以证明手机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 Hofferth, Sandra L.; Moon, Ui Jeong在Cell phone use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reading proficiency中描述了手机与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单词的记忆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表明,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有更少的兄弟姐妹以及住在城市的小孩更有可能拥有或者共享一部手机。而且如果孩子们花很多的时间在打电话上,那么精通文字的能力就减弱;如果孩子们花更多的时间发短信,那他们将有更大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这些方面说明手机文化已经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领域。Hofferth, Sandra L.;Moon Ui Jeong. Cell phone use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readingMedia Studies, 2010, O1. 总体上来说,国外学者对于手机的研究,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研究数量不多,目前主要有Matanhelia, Priyanka: Mobile phone usage among youth in India: A casestudy; Willis, Shari Lorraine: cellu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