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之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之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之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之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文摘要 世界女子竞技体操于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开始设立至今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发展 历程,期间发生过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于 1952 年第 15 届奥运会上正式确定为女子四 项,即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本研究以 1952- 2009 年间获得奥运会和世锦 赛女子竞技体操个人全能、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项目奖牌的优秀运动员的 年龄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分析比较法归 纳总结出自 1952 年以来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的特征,我们不仅可以 从整体上揭示出优秀参赛选手的年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而且为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 动员的科学选材和合理安排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同时对于丰富和完善 女子竞技体操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的科学化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另外,为其他运动项目 研究运动员的年龄变化特征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学信息。 研究结果发现: (1)在 19522009 年间,获得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奖牌 的优秀运动员的年龄集中在 13- 35 岁之间,适宜的获奖年龄主要集中在 16- 19 岁之间, 不同项目在不同时期获奖主体年龄不尽相同,体现出明显的时限变化特征和项目变化特 征。 (2)年龄变化的时限特征主要体现在:从女子竞技体操平均年龄的整体变化趋势分 析,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年龄呈现先变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从女子竞技体操不同时期获奖运动员主体年龄变化情况分析,1952- 1964 年间获奖主体 年龄最大,主要集中在 27- 31 岁之间,而 1966- 2009 年间获奖主体年龄主要集中在 16- 18 岁之间;从女子竞技体操不同时期获奖运动员的标准差值分析,1952- 1995 年间获奖运 动员的年龄离散程度逐渐降低,而 1996- 2009 年间标准差值突然变大,呈现年龄的离散 程度变大的趋势。 (3)年龄变化的项目特征主要体现在:共性特征:从女子竞技体操 各项目优秀运动员平均年龄的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均呈现先急剧减小后又小幅度增加的 现象。个性特征:从女子竞技体操各项目优秀运动员平均年龄值来看,个人全能、跳 马、自由体操、平衡木、高低杠的平均年龄依次变小;从女子竞技体操各项目奖牌获得 者年龄频数分布情况来看,在 1952- 2009 年期间,个人全能、跳马和高低杠获奖主体的 年龄区段相同,主要集中在 16- 18 岁之间,而平衡木和自由体操项目获奖主体的年龄区 段相同,主要集中在 16- 19 岁之间;从获奖主体年龄的离散程度来分析,平衡木、自由 体操、跳马、高低杠、个人全能依次降低。 (3)赛事特征比较分析:在女子竞技体操各 项目上,1952 - 2009 年间从赛事举办的届次、参赛人次、获奖国家数量、获奖总人数、 奖牌产生的总数量等方面分析,奥运会较世锦赛少;从获奖年龄跨度范围来看,奥运会 获奖年龄在 15- 35 岁之间,而世锦赛获奖年龄在 13- 32 岁之间;从获奖主体年龄来分析, 奥运会获奖主体年龄集中在 16- 20 岁之间, 而世锦赛获奖主体年龄集中在 16- 19 岁之间。 关键词:女子竞技体操;优秀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 ii a b s t r a c t the world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 was set up in the 9th olympics in 1928 by more than the 80 years of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ourse,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times change and development,and in the 15th olympics the four kinds of the women gymnastics were formally determined,including vault,uneven bars,balance beam and floor.in this paper the women gymnasts in the world who had been awarded the medals of individual all- around,vault,uneven bars,balance beam and floor in the olympics and the artistic gymnastics world championships during1952 to 2009 are the subject which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e of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ources,mathematics statistics,logic analysis,analysis comparison so as to induce the varying feature of the excellent fem- gymnasts ages since 1952,we can not only integrated reveal the varying feature of the excellent fem- gymnasts ages and developing trend,but also provide the useful information of methodology for the other sports programs to study the varying feature of the athletes ages,otherwise we can provide some of evidences in the theory and valuable reference details for the scientific selection and rational training arrangement of the following excellent fem- gymnasts. the results of study have shown that first the ages of gymnasts who win the fem- gymnastics medals were concentrated among 13 to 35 during 1952 to 2009,and the feasible ages of the fem- gymnast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among 16 to 19, with the variety of sports programs and periods,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awarded gymnasts ages,and there are the obvious varying features of time and programs.and second the varying times features of the gymnast ages were mainly reflected on somewhere in which the fem- gymnasts who win the medals emerged the varying trend to be younger at first and then to be older from the analysis on integrated varying trend of the average age of gymnas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varying ages of the main awarded fem- gymnasts in the different periods,the main awarded fem- gymnasts were oldest during 1952 to 1964,whose ages were among 27 to 31,but the main awarded fem- gymnasts were among 16 to 18 during 1966 to 2009;and from the analysis on their standard deviation,the extents of their discrete ages gradually become low during 1952 to 1995,but their standard deviation suddenly grew large during 1996 to 2009,it revealed the trend that the extents of their discrete ages were increased.third,the programs features of the varying femgymnasts ages were mainly reflected on the general character at first: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common varying trend of the ages of fem- gymnasts who engaged in different kinds items,there was a phenomena that the ages of awarded gymnasts suddenly reduced at first,then it increased within a small range.second on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average ages of the awarded fem- gymnasts,the gymnasts of individual all- around,vault,uneven bars,balance beam and floor were younger in turn;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ir ages,during 1952 to 2009,the age ranges of gymnasts in individual all- around,vault,uneven bars were the same,they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among 16 to 18,but the of gymnasts in balance beam and floor were also the same;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extents of their discrete ages of the awarded fem- gymnasts,the gymnasts of balance beam,floor,vault,uneven bars,individual all- around were younger in turn.fourth,the comparison analysis on the game feature:within any kinds of fem- gymnastics programs,there are less number of games holding,less number of gymnasts iii engaged in games,less amount of awarded countries,less amount of awarded gymnasts,less amount of total medals in the olympics than in the world tournament.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span of the awarded gymnasts,the awarded gymnasts were among 15 to 35 in the olympics and 13 to 32 in the world tournament.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age of the awarded gymnasts,they were among 16 to 20,but 16 to 19 in the world tournament. keywords: womens artistic gymnastics;excellent athlete;character of age variet 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我们郑重声明:本论文所用方法、手段及数据、材料真实可靠,研究工作是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无任何剽窃他人成果行为。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研究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我们完全意识到本声明 的法律后果由我们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我们授 权首都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之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现实依据 近代体操是在资本主义时期以近代科学的发展成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 与同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紧密相关,从某方面来说这三大文 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体操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史料记载,在 18 世纪以前体操还没 有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学体系而存在,直到 19 世纪初期和中叶,逐渐形成了德国、瑞 典两大体操体系和学派,后来又形成了丹麦体操,它是综合德、瑞等国体操的特点形成 的一个新体系。在当时,捷克的天鹰学派对近现代体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它使竞技 体操作为一个独立项目逐渐发展起来了。 “体操” 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原意为 “裸体技艺” , 这与当时人们裸体进行操练有关。 它产生于远古时限,起初被称之为瑜伽的呼吸体操动作,在中国、印度、埃及、古希腊、 古罗马五个古代文明国家中历史发展悠久。 1896 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体操就被列为正 式比赛项目,设立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爬绳等项目,但没有自由体操, 由于当时的古希腊社会对妇女存在着很大的偏见,妇女被排斥在奥运会之外,只设有男 子项目。直到 1928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 9 届奥运会上女子体操首次被列为正 式比赛项目,只限团体赛,比赛增设了火棒操(后改为轻器械体操) 、瑞典式体操、欧 洲式体操等体操比赛,1932 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 10 届奥运会上增设了自由体操, 1934 年第 10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开始记录女子个人全能名次,1948 年第 14 届奥运会 上只有女子团体赛计成绩,竞赛项目包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跳马 4 个,比赛 分为自选和规定两种方式进行,当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竞赛规则对比赛进行规范指导, 裁判员依据自身经验进行评分,评分缺乏依据,分值相差很大,故经常引起比赛中的意 见分歧。1949 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制定了第一本体操评分规则,全册 12 页,明确了体操 比赛的办法、形式和内容,提出了评分三因素难度、编排及完成情况,初步制定了 裁判组的组成及工作程序。这本体操评分规则的诞生是体操竞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 件,它标志着体操技术被纳入正规有序的发展轨道,并且评分规则在指导体操运动技术 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从 1952 年第 15 届奥运会开始,每 4 年根据体操技术的 发展趋势对规则的内容作及时的补充和修改, 并且体操比赛项目按规则固定为男子6项、 女子 4 项,比赛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种比赛成绩确定团体、全能、单项名次。1956 年试行了单项决赛(自选动作)的办法。 女子竞技体操自 1928 年进入奥运会至今已经经过了 80 多年的发展历程,演进到如 1 王厚雷. 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对体操技术发展的影响 d .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4 2 此复杂、高超的形态,其过程经过了三次革命性飞跃。第一次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近代女子竞技体操被称为古典体操,被誉为“运动的芭蕾” ,非常重视动作的华丽和优 美,但难度普遍不高,由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年龄超过 20 岁才是最适合的参赛年龄, 所以获得冠军的也大多是有多年参赛经验的成年人。由于该时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 其中有三届奥运会因战争而被迫取消,所以这个时期女子竞技体操发展非常缓慢。该时 期女子竞技体操的特点是项目繁多且不固定,除了器械体操项目外还有田径项目的跑、 跳、投、举重、游泳等共有 17 个项目,技术水平比较低,奥运会和锦标赛的参赛国也 比较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裁判员的评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统一的评分标 准,因此裁判员在评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论的现象,以致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这个 时期体操开展较好的国家有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第二次是进入 20 世 纪 50 年代以后体操有了很大变革。世界体操运动开始有了较快发展,参加比赛的国家 越来越多,特别是前苏联体操女队的加入,大大地提高了国际体操比赛的整体水平。在 1952 年赫尔辛基举行的第 15 届奥运会上,前苏联女队获得了团体、个人全能、跳马、 平衡木四个项目的冠军,并且紧接着在第 13 届、14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连续获得女子 团体和个人全能两个项目的冠军,她们在 1952- 1992 年间一直保持优势地位。该时期的 比赛特点是依靠动作的质量获胜而非创新。当时苏联女队的特点主要是动作质量高、姿 态优美、成套动作把握性大、稳定性好。前捷克斯洛伐克女队曾在 1966 年第 16 届世界 体操锦标赛上,凭借动作的加难和创新并且高质量的完成战胜了前苏联女队,荣登团体 冠军宝座。从此,各国开始重视难新动作的发展。在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前苏联 运动员奥尔加? 科尔布特第一次在女子竞技体操项目上实现了空翻,她使人们对体操技 术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亲切的称她为“奥尔加宝贝” 。科尔布特为体操界带来了 一股新鲜活力,从此体操界的审美价值取向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1976 年在蒙特利尔奥运 会上, 15 岁的小姑娘科马内奇的出现引发了竞技体操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她凭借高难度 动作获得了 7 个满分,从此推动竞技体操朝着高难度动作的方向发展。第三次是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沙波什尼科娃在高低杠上第一次实现了长半径类回环动作的应用, 大回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短半径支撑类回环为主的编排,体操跨入了竞技性现代 体操的新纪元。 1.1.2理论依据 随着女子竞技体操技术不断向难度化、惊险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训练方法、运 动器械、辅助器械和保护设备越来越先进,情报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强,运动员 初训年龄和出成绩年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地变化,针对这种现象,国际体操联合会为了 保护参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规定必须年满 16 周岁才可以参加国际体操大赛。 国际体操联合会规定,运动员只有年满 16 周岁才有资格参加国际体操大赛,年龄 限制是到当年年底,另外,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允许年满 15 岁的运动员可以参赛, 因为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同时兼做奥运会资格赛,当时 15 岁的选手到奥运会时也已 3 满 16 岁。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布鲁诺 格兰迪在好运北京体操国际邀请赛上表示,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体联可能会“强化”对选手参加国际比赛的年龄限制,运动员只有 年满 16 周岁才有资格参赛奥运会和世锦赛这样的国际大赛,体操运动员不应该是小孩 子,只有当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成熟后,他们才适合参加国际大赛,这也是体操运动 人性化的一种表现。按照格兰迪的设想和竞技体操的发展方向,参加竞技体操国际大赛 的年龄限制可能会延伸到男子项目。动作难度的增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北京奥运会之 后,体操运动将沿着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但是新规则并不会一味追捧高难度而忽视 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研究目的 女子竞技体操以技术的发展为主线、以规则的变化为导向,随着技术动作呈现难度 越来大、危险系数越来越高,获得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项目奖牌的优秀运动员 的年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研究以 1952- 2009 年间获得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竞 技体操个人全能、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项目奖牌的优秀运动员的年龄变化 特征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年龄变化的时限特征和项目特征。 1.2.2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通过对 1952- 2009 年间获得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个人全能、跳马、高低杠、 平衡木、自由体操项目奖牌的优秀运动员的年龄进行统计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从整体上 揭示出优秀参赛选手的年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而且对于丰富和完善女子竞技体操专 项运动训练理论的科学化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运动项目研究运动员 的年龄变化特征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学信息。 1.2.2.2 现实意义 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的分析,本研究不仅可以总结和 概括出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的时限特征和项目特征, 而且为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合理安排训练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和参考价值。 1.3 研究任务 第一,全面分析奥运会和世锦赛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年龄变化特征,揭示世 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的整体态势。 第二,分析比较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各个项目优秀运动员年龄变化的时限 特征和项目特征。 1.4 文献综述 4 在 19992010 年间, 国内体操界学者对于竞技体操的研究较多, 在中国知网上以 “竞 技体操”为关键词搜寻到相关文章 696 篇,但对女子体操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女子竞 技体操”为关键词搜寻到相关文章 64 篇,以“年龄、体操”为关键词搜寻到相关文章 23 篇。 根据已搜集到的资料,前人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 剖析:一是技术,二是规则,三是年龄,本研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女子竞技体操的研 究成果进行梳理。 1.4.1 对世界女子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 对女子竞技体操动作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技术动作的“难”和 “美” 是其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创新高难动作并且高质量高水平稳定的发挥出来是其发 展的重点。同时认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训练器材的不断更新, 教练员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及训练经验的不断积累等等因素促进了各国女子竞技体操 事业的迅猛发展。 李思民等在女子体操运动发展趋势探讨一文中指出,动作的加难和创新是体操 技术发展的生命力,运动员要想在世界大赛中获得较高的起评分就必须创新高难动作及 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动作,编排上力求新颖,另外,要深入研究规则,利用规则,以适 应体操技术发展对于训练的挑战1。 许铭在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中指出,基本技术和高难 技术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不断深化过程中协调发展;竞赛规则在难度值上 的不断变更、比赛器械的不断更新、训练方法手段的逐步完善等因素是女子竞技体操基 本技术变迁的主要缘由;女子体操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和方法逐渐趋于“男性化” 2。 陈俊钦在现代竞技体操运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中应用体育哲学的基本原理揭 示了现代竞技体操的本质,指出“难”和“美”是竞技体操固有的特征,二者之间的矛 盾推动着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指出现代竞技体操以难度的创新为先导周期性的向 前发展3。 韩军生、姚侠文、张宁在从雅典奥运会看世界女子体操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中 指出,加难和创新仍然是当前女子体操发展的主流, “强调难度”是体操发展的新趋势, 而提高动作质量也是体操发展的必然要求;参赛选手水平接近,竞争激烈,参赛国家差 距缩小, 金牌面扩大是雅典奥运会的显著特点, 也必将是世界女子体操发展的重要特点; 规则的修改使得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获得了延长,也是女子体操发展的趋势4。 王文生在竞技性体操技术发展节奏的基本规律中指出,竞技性体操技术发展节 1李思民,沈子海,孙桂香. 女子体操运动发展趋势探讨 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 9 9 7 ,1 2 (1 ) :7 5 - 7 7 2许铭. 我国女子竞技体操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 0 0 7 ,2 7 (4 ) :6 5 - 6 6 3陈俊钦.现代竞技体操运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j福建体育科技,1995,14(4) :13 4韩军生,姚侠文,张宁. 从雅典奥运会看世界女子体操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j .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 0 0 6 ,2 0 (1 ) : 2 5 奏的基本规律有周期递减律、周期更迭律和周期演进律。周期递减律揭示出竞技性体操 突破性高难动作的攻克时间呈递减趋势;周期更迭律揭示出竞技性体操大约每 4- 10 年 产生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或技术革命。周期演进律揭示出竞技性体操技术发展的根本性 条件在于空间占有度和空间利用度的不断增大,而且空间占有度和利用度在竞技性体操 运动训练时间流中存在着顺序与层次上的递进关系,即某一空间的占有在先,随后便是 对该空间的利用1。 王厚雷在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对体操技术发展的影响中认为,体操技术的 总体发展表现出难度的递增性、连接的创新性、动作完成的艺术性,这也是竞技体操发 展的精髓,体操技术的发展将会在原有技术结构的基础上,将多个难度动作串联,从而 向新的难度动作或新的价值的方向发展2。 1.4.2 评分规则对女子竞技体操影响的研究 古人曰“无规矩不成方圆” , 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作为具有法规效力的文件对女子竞技 体操起着积极导向和主动制约的作用,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态的事物,而是顺应竞 技体操的发展趋势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着竞技体操动作的不断加难和创新,它不断地 更新动作组别,调整加、扣分力度,更好地引导着竞技体操在不断地突破人体极限的同 时更加健康的发展。体操界学者认为,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与竞赛规则的完善是相辅相 成、相互促进的。当规则适应技术的发展时,促进技术的发展;反之,则阻碍技术的发 展。反过来,技术的发展适应规则的发展时,促进规则的发展;反之,则阻碍规则的发 展。这也是成立的。 徐华,张泽军在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特征中指出,规则 的变化对技术发展起导向作用,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促使规则变化更新是规则演变过程 中的显著特征,由于规则不断强化难度的发展,导致了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的改进和变 化,促进了训练器材的改进和新的训练手段的运用,规则具有社会法规效应,对体操的 发展起着积极的导向和主动制约的重要作用;新动作、新连接的出现丰富了难度表的内 容,同时也使某些难度动作降组;加大了扣分力度,提高了动作完成的质量;技术自身 的发展要求、场地器材的更新换代、体育市场的需求等都是影响评分规则的重要因素3。 何幸光、马飞在从国际规则变化分析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美学形态中认为,规 则是竞技体操发展的导向,每次规则的改变会对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使得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更加趋向于美学的特征。美是竞技体操的灵魂,是竞技体操强 大的生命力。竞技体操的美是一种复合性、多元性的美。它始终受体操规则的导向又受 规则的影响和制约,规则的变化使竞技体操的美呈现出永久性的美。高质优美、动作编 排美、节奏美、艺术美是竞技体操最基本的美学形态,连接惊险美和高难动作的创新美 1王文生. , 竞技性体操技术发展节奏的基本规律 j . 西安体育学报,2 0 0 0 ,1 7 ( 1 ) :4 5 2王厚雷. 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对体操技术发展的影响 d .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3徐华,张泽军. 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特征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0 7 ,3 0 (1 ) :1 2 4 - 1 2 5 , 1 3 4 6 是最高层次的美学形态。当今竞技体操发展是美、力、难、新、稳高度统一的结合体1。 王厚雷在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对体操技术发展的影响中认为,国际体操评 分规则作为有法规效应的文件,对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起着积极导向和主动制约的重要 作用,它反映了体操技术发展的某些趋势和人们期望体操技术如何发展的主观愿望。评 分规则的发展趋势是:分数的分配更加合理、鼓励难度的发展及技术的更新、不断加强 评分规则的客观性、不断促进体操技术的艺术性,体操评分规则对体操技术的发展起到 了一种制约和推动相结合的促进作用,体操评分规则一系列的变化,都将促进竞技体操 技术向着难美纵深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体操技术的创新2。 杨国秀在从新旧规则变化及世界大赛看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中指出,新规则的 主要变化特点是体操评分系统有重大突破;对难度要求越来越高;新规则对运动员完成 动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扣分力度增大;新规则使评分更加客观公正。在新规则的 指导下,体操将沿着难、新、稳的道路、朝着技术高难变化性和格局的多极化的方向发 展。新规则决定了今后体操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运动员向更高更难水平发展。女子体 操的发展将是团体格局呈现“双极化” 、全能项目不再是“均衡性”发展、单项技术更 多的呈现“多极化”发展3。 1.4.3 对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 目前,国内体操界学者对优秀体操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优秀体操 运动员出成绩年龄年轻化的原因、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获奖年龄是否 存在着差异性、优秀体操运动员创新能力最佳时期等方面。 周从改在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以 20 世纪 50 年代以 来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个人年龄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初训年 龄、出成绩年龄、退役年龄、训练周期以及运动寿命五个部分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些基 本特征进行了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比较,找出共性和差异。最后提出,早期专门化训练, 多年、多周期严格系统的控制训练,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年龄年轻化等是优秀体操运动 员的本质特征,也是今后我国竞技体操训练工作的基本依据4。 王文生在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创新时机的研究中指出,创新是竞技性体操运动 训练中最活跃、最主动、最积极的实践部分,是追求成功、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基础, 运动员的创新能力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最佳年龄段问题,在这个年龄段内,运动员的生 理机能旺盛,训练经验丰富,创新意识浓烈,技能迁移与改造相对灵活,故做出创新的 可能性与成功率就最大。作者通过统计发现,竞技体操难新动作最佳创成年龄表现出具 体的项目特征和鲜明的性别特征,结果发现 14- 25 岁是竞技性体操难新动作的最佳创成 1何幸光,马飞. 从国际规则变化分析竞技体操技术发展的美学形态 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 0 0 3 ,2 3 ( 3 ) : 8 3 - 8 5 2王厚雷.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演变对体操技术发展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杨国秀. 从新旧规则变化及世界大赛看女子竞技体操的发展 j 体育科技,2 0 0 7 ,2 8 (4 ): 5 6 4周丛改. 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 j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 ,1 2 :9 5 - 9 7 7 年龄段并且世界冠军年龄分布与创成年龄分布呈高度相关1。 许敏雄在中国与世界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初始训练年龄和出成绩年龄比较研究 中发现,世界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初训年龄越来越小,而出成绩的年龄逐渐增大,呈 现出早期专门化训练、出成绩周期和运动寿命延长的趋势,这与竞技体操技术动作难度 提高、竞争性增强等有很大关系。同时运动寿命的延长也为优秀体操运动员创造优异成 绩提供了更多机会。 研究发现, 我国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初始训练年龄比欧美运动员小, 明显小于亚洲其它国家体操运动员,而出成绩年龄比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优秀运动员也 小。我国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在初始训练年龄、出成绩年龄与欧美国家优秀女子竞 技体操运动员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经差异显著性检验,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 运动员在初始训练年龄和获奥运会前三名两者的比较不具有显著性,而在出成绩年龄、 获世界杯和世锦赛前三名年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2。 王存华在谈当今中国体操女队的运动年龄和运动寿命中认为,中国体操女队低 龄化最主要原因是全运会体制。为了将培养新人与奥运会战略挂钩,国家队在十多年前 便对女运动员参加全运会作出规定:参加个人比赛须达到十四周岁;团体赛六人中,必 须有四人达到十四周岁,允许两人十三周岁。作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队应改变 教育管理方法,技术训练要注意根据个人特点及技术发展趋势,有重点发展专项素质, 增加比赛的密度和强度,特别要提高他们连续比赛的能力,教练员结合训练实践对运动 员进行目标教育,培养运动员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增强运动员对实现预期目标的信心 和勇气3。 傅道华、呼美兰、孟宪林在关于世界体操运动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的研究一文 中以雅典奥运会体操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今世界体操强国运动员年龄结构进行 研究。结果发现,女子团体前 8 名共 48 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 18.146 岁,获得团体奖牌 队伍的平均年龄为 19.167 岁,女子个人全能前 8 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超过了 18 岁,获 得各单项前 8 名共 32 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 18.219,预示着女子团体优胜队的年龄不 再“年轻” ,也表明只要坚持科学训练,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可以大大延长。如 果按照女子最佳平均年龄为 19 岁和各个国家运动员平均运动寿命来看,目前处于 3 强 的罗马尼亚、美国和俄罗斯,队伍调整的任务较小,而中国队的调整任务最大,尽管全 部运动员都在 18 岁以下,但是中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普遍较短,大多是在十六七岁昙 花一现4。 以上文章对竞技体操的研究主要从技术的发展趋势、规则对技术的制约和导向作用 以及技术对规则变化的影响做了阐述,对运动员年龄的研究主要从中国优秀竞技体操运 动员出成绩年龄年轻化的成因、我国与其他国家优秀体操选手出成绩的年龄差异性、动 1王文生. 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创新时机的研究 j . 中国体育科技,2 0 0 0 ,3 6 (7 ) :2 5 2许敏雄. 中国与世界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初始训练年龄和出成绩年龄比较研究 j . 怀化学院学报,2 0 0 6 ,2 5 (8 ) : 1 0 9 - 1 1 0 3王存华. 谈当今中国体操女队的运动年龄和运动寿命 j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6 (2 ) :2 8 - 2 9 4傅道华、呼美兰、孟宪林. 关于世界体操运动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的研究 j . 中国体育科技,2 0 0 5 ,4 1 (5 ) :2 7 - 3 0 8 作创新最佳年龄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而针对女子竞技体操在一段时期内获奖运动 员年龄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重点是对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 操运动员的年龄变化特征进行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概括出该时期内优秀女子竞技体操 运动员年龄变化的总体特征。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 1952- 2009 年间获得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个人全能、跳马、高低杠、平 衡木、自由体操项目奖牌的优秀运动员的年龄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是体育科研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借助中国知网、中国奥组委官 方网站、国际体联网、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等有利资源,以体育学科的核 心期刊为主(1999- 2010 年间)多渠道搜集到相关文献资料 50 余篇。 2.2.2 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法是体育科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11.5 和 excel2003 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分析。 2.2.3 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体育科研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获取的大 量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整理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出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 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的时限特征和项目特征。 2.2.4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体育科研中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奥运 会和世锦赛女子竞技体操项目在不同时期内获得奖牌的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特征进行了 比较分析,以此归纳和总结出鲜明的年龄变化的时限个性特征和项目个性特征。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变化的时限特征 3.1.1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平均年龄变化的特征 自 19522009 年间国际体操联合会共举办了 15 届奥运会和 27 届世锦赛,在女子 竞技体操个人全能、跳马、平衡木、高低杠、自由体操项目上获得奖牌的优秀运动员的 平均年龄呈现波浪起伏状,出现了先由大变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现象,如图 1 所示,由 此可以看出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年龄呈现出鲜明的时限变化特征。 9 1 4 1 6 1 8 2 0 2 2 2 4 2 6 2 8 3 0 1 9 5 2 年 1 9 6 0 年 1 9 6 6 年 1 9 7 2 年 1 9 7 8 年 1 9 8 1 年 1 9 8 5 年 1 9 8 9 年 1 9 9 3 年 1 9 9 6 年 2 0 0 0 年 2 0 0 3 年 2 0 0 6 年 2 0 0 9 年 举办时间 年龄(岁) 图 1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平均年龄变化曲线图 通过分析图 1 我们得出,1952 - 1964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 呈现一个较稳定的平台期,平均年龄处在 25.31 - 27.42 岁之间,在整条曲线上居于最高 水平;1966 - 1984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出现了逐渐下降的坡状 结构, 平均年龄处在 15.31 - 21.73 岁之间, 较 1952 - 1964 年的平均年龄下降了约 6- 10 岁; 自 1985- 1995 年这 10 年期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又出现了一次 较为稳定的平台期,平均年龄处在 15.92 - 16.88 岁之间,较 1952 - 1964 年间的平均年龄 下降的幅度很大,平均下降了约 9- 10 岁;1996 -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 的平均年龄先呈现较为稳定的平台期,然后又出现小幅度的波浪状结构,平均年龄处在 17.33 - 19.54 岁之间,从图形上来看, 1996 - 2009 年间的平均年龄较 1985 - 1995 年间的平 均年龄幅度上升了约 2- 3 岁。1952 -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 呈现如此明显的时限变化特征,这与近年来国际体操联合会根据竞技体操技术难度的不 断发展,结合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促进女子竞技体操科学、合理、 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地修改女子竞技体操的规则,并加强对参加世界女子竞技体操运动 员的年龄限制有密切关系。 3.1.2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频数变化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把握获得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在 1952- 2009 年间所具有 的年龄变化的时限特征,我们以 1952- 2009 年间女子竞技体操奖牌运动员平均年龄的变 化趋势所划分的 4 个阶段为依据, 利用 spss11.5 和 excel2003 分别对 4 个不同时期获 得世界女子竞技体操奖牌的优秀运动员的年龄进行了频数统计,以此更好的归纳和总结 出时限个性特征(如图 2 所示) 。 10 0 2 0 4 0 6 0 8 0 1 0 0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1 3 2 3 3 3 5 年龄(岁) 频数(人次) 总体1 9 5 2 - 1 9 6 4 年1 9 6 6 - 1 9 8 4 年1 9 8 5 - 1 9 9 5 年1 9 9 6 - 2 0 0 9 年 图 2 1952- 2009 年间世界优秀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年龄频数变化曲线图 从总体来看,在 1952- 2009 年期间,共有 274 名运动员分享了奥运会和世锦赛女子 竞技体操个人全能、跳马、高低杠、平横木、自由体操项目的 643 枚奖牌,我们对其中 575 人次运动员的年龄进行了频数统计。这些运动员的年龄跨度在 13 - 35 岁之间,其中 年龄在 16 - 19 岁之间的运动员共有 324 人次,占总体的 56.4%,年龄围绕着 16 - 19 岁之 间上下波动。 1952- 1964 年间,共有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