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代表,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 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孝的文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 , 传统孝道文 化是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孝道倍受儒家文化推崇,它不仅对促进家庭和睦、 维护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传统孝道伦理的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 我国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分析、我国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的对策思考三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本文阐述了传统孝道伦理的主要内容,发扬其积极的内容,摒弃消极内容,同 时分析了传统孝道的现实价值, 这对于深入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 本文主要从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扭曲、 学校中智育为主的偏激和社会中利益至上 的冲击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孝道伦 理教育环节薄弱、学校孝道伦理教育体系欠缺和社会孝道伦理教育意识淡化。 最后, 本文分别从重视家庭孝道伦理教育的习惯养成、 加强学校孝道伦理教育的体系 建设和强化社会孝道伦理教育意识三方面阐述了实施孝道伦理教育的具体对策, 这些对于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家庭美满、达成社会和谐均有一定的现实借 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社会,孝道教育,对策思考 ii filial piety in the modern society of ethics education filial piety in the modern society of ethics education abstract abstract filial piety, representing traditional ethics and morality of china, is a microcosm of chinese five-thousand-year civilization. in a wa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be seen as a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filial piet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people. filial piety goes before hundred good deed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is the base and core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culture. filial is enthroned by confucian culture, which not only promotes family harmony and maintains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leave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v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velops her study from three sectors: the main contents and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ethics, problems and cause of filial piety ethical education in our modern society, and countermeasure of filial piety ethical education in our modern society.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sets forth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ethics, promotes its positive elements, gets rid of the negative content, while analyzes the reality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which is highly significant for deeply grasping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ution and the overlook of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in family, schools and society, finding that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weak family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the lacking school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and the diluted social sense for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som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for carrying out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theyre mainly about valuing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school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systems, and intensifying the awareness of society filial ethics education. key wordskey words: modern society,filial education, consider countermeasure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 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1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我国的孝道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 由个 人到国家,范围广泛的多元文化伦理体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品德形成 的前提,是使人怀有感恩之心和道德人格形成的基础。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 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我国孝道伦理 由来已久,而且我们有着非常优良的传统,有着很好的文化基础,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却有 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耳边响起。 在社会越来越进步,经济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先进,人的素质越来越高的当代中 国社会,由于人口众多、独生子女、421 家庭结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诸多因素, 使孝道在现实生活中被无意识淡化, 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 孝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义务, 是感恩的基石,孝的观念对我们至关重要。 孝道是可以推己及人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天下大同、 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 对于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的研究, 无论是在我们的现代教育 中还是在拥有众多人口的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更好的解决养老、尊老、爱老、善待老人 的问题上,对于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道德境界,和谐家庭、和谐社会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 义。 (二)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利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孝道伦 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对传统孝道伦理的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 现代社会 中的孝道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进而实现对孝道伦理教育的总结、 扬 弃和创新性的发展。同时为从事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提 供了理论素材。此外,目前理论界,特别是伦理学界、教育学界对于现在的孝道伦理教育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主要是从宏观大环境下对孝道伦理教育进行研究, 本研究从微 观领域入手为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学理资源。 2.现实意义 我国现阶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大课题,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发 展方向,创建和谐文化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所不可或缺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追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2 赶经济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物质财富不断充实的同时,精神上也 希望更加的充实与健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 更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现在正处于青年一代独生子女成长起来、 老龄化社会不断深化的时 代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人、应该怎样教育子女?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 研究对现在我国孝道伦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 希望可以 从微观上,对于孝道伦理教育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对孝道的研究 国内对孝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历史学的纵向角度研究孝的起 源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其历史演进和本质规律。第二,从文化学的横向角度研究孝 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 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孝的文化。 孝文化是中 国文化的内核,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三,从伦理学角度研究孝道与孝行。对于孝道 的根本精神、规范体系、实践机制和孝道教育进行概括总结,分析阐述,以便人们从整体 上清晰把握孝的规范要求,以便人们更好的进行孝的认知和践行。第四,从哲学扬弃的角 度评估其当代价值。对孝进行历史反思,有助于我们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去审视孝。分析孝 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与现代新孝道的特点,阐发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 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以及孝对当代社会、国家、民族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进行了分 析阐述。第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孝道的内涵及其社会心理学观、孝的先天及后天决定 论、新孝道的特点等等。 2.对孝道教育的研究 国内对孝道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孝道教育的现代内容、 孝道教育的现代价值和孝道教 育的现代实施途径三方面对现代社会的孝道教育进行探讨。 孝道教育的现代内容:第一,养亲教育。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子女成人后应尽心 竭力供养和照料双亲,保障父母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使其安度晚年。第二,尊亲教育。在 现代社会进行尊亲教育就是要尊重父母,始终保持和悦的脸色,关心他们的精神状态,尽 力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满足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倾听他们的经验、意见、建议,尊重他们的 决定,给予父母充分的爱和关怀,尽可能多的为父母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使老人在内心中 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子女的一片亲情和孝心。第三,感恩教育。只有从内心感激父母,感谢 父母,才会时刻无微不至的关怀父母,善事父母的种种行为是出于我们真挚的感情。所以 说“百德孝为先” 、 “百善孝为始” 。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 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果人人都能够树立感恩意识,从家庭推而广之到社会,从家庭的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3 小和谐扩展为社会的大和谐,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孝道教育的现代价值:第一,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孝道是对人因衰老而生理功能减 退、 生存能力弱化状况的人道关怀, 是出于人类扶弱济困的天性, 如果老人是自己的亲人, 那就更应多几分关爱和感恩, 这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第二, 民族精神的源头与内核。 “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出发点,对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 和践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 族振兴的精神渊薮,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和动力。第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孝道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一方良药。当前,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进程中,如果不弘扬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很难达到家庭和谐,这势必影响和谐 社会的进程。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弘扬现代孝道。 孝道教育的实施途径:第一,重视孝道的认知教育。 “知行合一” 是中国传统文化 历来的主张,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结果,只有先知,才能践行,把知与行相分离是与 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相违背的。因此,我们要想让孝道伦理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就要从 孝道的认知教育入手,使人们首先对孝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逐步在头脑中形成“孝”的 意识,否则没有对孝道的“知” ,就无法践行孝道,也就使“行”孝道失去了方向和指导。 第二,强化孝道的实践教育。 “孝”并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伦理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在人 们的日常行为中表达它, 而且也只有通过日常实践才能更加真切的诠释它。 知行统一是道 德的最高境界,当然也是“孝”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若明确了对“孝”的理论认知,但却 不能实践于实际生活中,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并未具备孝心,遵循孝道。 “孝”重在践行、 重在养成,因此,在孝道教育中,应当重视培养和训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孝行养成。第 三,加强孝道的情感教育。孝是一种发自血缘亲情的行为,赡养父母长辈而无感恩之心, 也许只是屈服于外界压力的暂时的、不情愿的行为,并不是出于真心,所以发生了这种行 为也不能看做是孝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孝道教育时,由于伦理道德的特殊性,我们在注 重“孝”道认知教育的同时,更要从其血缘亲情出发,在亲情的基础上启发使其内化。孝 道教育想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把以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配合。 3.代表性研究成果简要评介 对于孝道教育伦理的研究,肖群忠在孝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做了系统的阐述。 孝经曰: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五千年 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孝,从其产生开始,就具有教化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古代孝道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从周到先秦的理论化时期; 从先秦 到两汉的核心地位确立时期;两汉到唐的政治社会化时期;宋元后的通俗深入化时期。 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 孝道教育伴随中国伦理教育史的始终, 是伦理教育的源 头。 作为处理亲子关系家庭伦理的孝,家庭在其中具有重大的责任和影响。纵观历史,历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4 代家书均以孝作为伦理教育之首。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加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 机的相结合,才能使孝道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钱焕琦、刘云林的中国教育伦理学和钱焕琦的中国教育伦理思想发展史中都 提到,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上至历代统治者下到社会大众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在宗法制度 和宗法观念支配下的中国古代家庭是十分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贯穿孝慈两种思想的。 无论在 古代还是在现代, 孝在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和很重的分量。 可以说孝是中国文 化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有人称中国的文化是孝的文化。 孝慈这两种思想对于家庭和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孝, 它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当然,现代家庭是建立在平等思想基础上的,与建立 在宗法制度下的封建家长制的旧式家庭有着很大的不同。 吴灿新在 中国伦理精神 中认为现代社会家庭伦理生活中的孝慈原则的根本精神是 子要尊、敬、养亲;亲要抚养、关怀、爱护子。可以说孝慈意识是中华民族历来所推崇的 优秀传统伦理精神。 孝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尊老爱幼, 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为国人所认同和 继承。 中国古代的孝慈精神由于受到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制约,故有其狭隘性、非合理性和 局限性的一面,如亲把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求子对亲的绝对服从,甚至“父要子亡,子不 得不亡” ,压抑子代的独立自主性,提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愚孝思想。 因此,在中国当代家庭生活中,一方面对传统孝慈精神的糟粕要坚决摒弃;另一方面 应当批判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慈精神的精华,提倡尊敬父母,尊敬老人,爱护子女,保护儿 童。特别是在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老 人数量庞大;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先进, 国家没有办法拿出太多的资金来包揽老人的晚 年生活; 计划生育政策使两个子女要面对四个老人甚至八个老人; 老人在需要物质关怀的 同时,更需要精神关怀,亲情是政府和社会所无法替代的等原因,使我国的老年问题变得 十分突出和迫切。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继续大力倡导孝慈精神,使家庭、社会变得更加温 馨、温暖,更加的富有人情味儿。 肖群忠在伦理与传统中认为孝道是心德与行德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在今天的孝道 教育中一定要从知情意行的统一上去提高现代孝亲教育的水平。孝,发乎情,因此,我们 在进行未成年人的孝道教育时, 首先要注意使他们多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 培养爱父母的 情感, 爱是孝的起点和动力, 如果缺乏爱父母的感情, 这种孝仅仅是一种道德意志和理性, 不具有更为纯洁和高尚的道德价值。 在孝道教育中, 我们不能忽视对孝道的知性教育。 虽然长期以来, 我们在道德教育中, 往往把本该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搞成了简单的知识教育甚至是讲空泛的大道理 的教育,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在人格培养中知性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深知,才能笃行。 宋书通主编的厚德载物中国传统道德译评中提到, “孝” ,大可以治国、平天 下,小可以齐家。它是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国家伦理意识、等级制度在家庭中的渗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5 透,由“孝”出发,中国传统道德对家庭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这对稳定家庭结构 及其人伦关系,以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一种道德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我们需要客观分析,认清形势,重 塑现代社会的新道德。要重塑新道德,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重视 家庭教育。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生产功能。对社会的稳定与 和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当下,独生子女家庭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家庭形态,家 庭教育问题就更加重要起来。我们只有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才可以从传统“家庭教育” 遗产中发现许多有益的东西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孝道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在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 地区。 1.日本的孝道 孝文化传入日本,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孝文化首先是在日本上层社会 开始传播和稳固的,在这一过程中, 孝经和二十四孝对孝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 作用。 在成书距今近 1300 年的日本历史著作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有很多体现不孝 的神话、传说,但并无表现孝道的事实。后来的经国集中对孝道的阐述,基本就是对 孝经的翻版,在其后的很多著作中都有类似的论述。 在当代日本社会,孝文化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2.韩国的孝道 韩国人的孝道观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 在距今 1400 年左右的韩国就已经非常重视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了法 律规定。西方文化于 18 世纪后半叶开始传入韩国,但是孝道观念却以其约定俗成、根深 蒂固的特点成为西化学校的重要内容。20 世纪初期日本殖民者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需要, 继续把传统儒家孝道作为各级学校的重要内容,传统孝道丝毫不变地继承和保留下来。 在当代韩国社会,孝的内涵有所变化,但是孝文化养老敬老尊老的内涵都很好的保 留了下来,同时呈现了子女地位提高、男女平等意识增强、家庭重心转变等新特点,孝在 韩国文化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这些国家对孝道的研究虽然基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但其在孝道的 发展和继承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孝道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6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写作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阐释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的文献主要来源于一些与孝道教育和伦理学相关的书籍、 论文以及报刊杂志的有 关报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专著和文章。从已有的关于孝道伦理教育中提取理论精髓、发 现线索,进而提高本文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2阐释研究法 本文对传统孝道伦理的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进行了总体较为系统的深入的解释阐述。 3综合分析法 本文对于孝道伦理教育进行跨学科研究,采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和 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4实证研究法 本文分析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为提出解决对策提供依 据。 (二)创新点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是当前众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 面入手对我国当今社会进行切实有效的孝道伦理教育, 这是当前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 本 文从不同方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进行论述,本论文将尝试就此做些分析。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7 第二章 传统孝道伦理的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 一、孝与孝道 (一)孝 考古发现“孝”字最初见于殷商甲骨卜辞。 说文解字中,对“孝”作了这样的解 说,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主要说的是一种下对上的关系,晚辈 对长辈的关系,即子女奉养父母。 “孝” 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氏族社会中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期, 氏族社 会中的“孝” 只停留在一种自发血缘情感的状态下,而在夏商周奴隶制社会时期它得到 了充实,在保留自发血缘情感的基础上,与祭祀祖先联系在一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政 治色彩。所以,在儒家之前“孝”主要是与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周朝的分封制和家天 下为政治统治和血缘情感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结合点。在奴隶制社会中“孝”的概念和 施行主要是在统治阶级中。 儒家是“孝”的集大成者,它在继承“孝”的自发血缘情感的基础上,从人性和理性 的角度对“孝”做出了基本规定,同时使“孝”的观念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有了更为广泛 的社会基础,同时使“孝”的观念更贴近日常生活,更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孝作为中华 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和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已深入民心,难以撼动。 传入中国的佛教,最后也不得不把“无夫无君”改为“忠孝” ;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最初也 不能逃出改变“不能崇拜偶像”诫条的命运,允许其信徒“祭祖” 在儒家伦理文化中,孝主要可以体现为三个层次:最低的要求是“能养”,即能够赡 养父母,关心父母的日常起居,满足他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需要。其次是要做到“弗 辱”,即要方方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不破坏自己的声名,更不能有辱父母的声誉。最 后是“显身扬名”,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汗水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让父母放 心, 使他们衣食无忧, 精神愉悦富足, 尽享天伦。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能养是基础, 不辱是发展,显名是最高境界,逐步上升,更高一层总是以完成低一层的要求为前提。一 个人即便为父母显名了,也要关心、赡养父母,而且应该更加关心、孝敬父母,更加无微 不至的照顾父母。 (二)孝道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最基本的伦理意义是指“善事父母” ,即 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一种伦理义务意识与行为规范,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 等。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 容,越来越丰富。 夏商之际就已有对孝的记载,并不十分系统,比较零散,但已初具雏形。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8 在周代,孝的主要内容表现为笃诚的祖先祭祀,以期保佑现世的风调雨顺、生灵的和 谐共生。祈祷祖先护佑其子孙后代,使国兴家旺、人民太平安康。周代对于“孝”的观念 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重视,这是前代所无法企及的。 “孝”在西周的诸多文献中已不鲜 见。 周代的分封制和土地私有为以 “孝” 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道德规范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孝的主要内容由天上走下来更加接近人间,即由笃诚祭祖逐步转变为 父慈子孝。这样孝就更加具有了亲民近民的色彩,使孝不再是帝王家的专利,开始普遍进 入寻常百姓家,为更多的平民百姓所接受所践履。这一时期的孝更多的是指事亲、养亲、 尊亲、敬亲。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当推论语和孝经 , 论语中有二十多处提 到孝,孔子本着教育需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境给予不同的答案,让人耳目一新,顿 觉深刻,引发思索。 孝经对于孝做以阐释,把孝分为五等,分别为天子之孝、诸侯之 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对于不同等级的孝道规范都有针对性的进行阐述, 不同等级的孝道规范不同,其所表现出的作用也不同。 论语与孝经都是中华五千 年文明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秦代统一天下以来, 各朝各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对孝道的表奖和对不孝的 惩治, 这些都为后世提供了经验教训, 使孝不断传承和完善。 有的朝代认为忠孝是一体的、 相互贯通的,能“孝”之人必能“忠” ,把“孝”作为选拔国家官员的一项最基本内容。 由此可见当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 有的朝代把 论语 、 孝经 等作为考试前的必备书目, 考生需认真研读,否则很难达到考试合格的要求。有的朝代举行各种针对老年人的活动, 对于长寿老人给予嘉奖,以示对孝道的重视,给后世做了很好的榜样 纵观孝道发展的历史进程,孝扎根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之中,其对后世的影响是 极为深远的。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洗礼和进化,孝已经融入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种以 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孝道伦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发显现出他的独特魅力! 二、传统孝道伦理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孝道伦理的积极内容 1.善事父母 “孝”的本意是“善事父母”,即对生命造化的回报。养、葬、祭是奉行孝道的三大 问题。其中,重点是“事生”,是“奉养”。其次是“慎终追远”,其中包含有“送葬” 和祭礼,即追念父母和先辈们。 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孝,孔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孔子这段 话说明,子女对父辈的孝行,不仅要表现在父辈活着时的衣食赡养上,还要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无论生与死都要好好敬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呵护之情是永远难以报答的。 礼 1 论语为政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9 记祭义曰:“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 其亲,不敢弗尽也。”可以看出,孔子所规范的“事亲”、“无违”德行正是人类生命的 追根溯源和“反哺”报恩的道德升华。 古代十分重视对父母的奉养,“生则养”。奉养父母是作儿女的基本义务。所谓 “养”,就是要保证父母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远离饥寒之苦,得到衣食无忧之乐。 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过程, 这是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的命运, 人当然也一样。 人衰老了, 必然会多病。孔子曾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记住父母 的年龄,一方面为长寿的父母高兴,一方面也要为父母的高龄而担忧。人道年老体衰的时 候,很容易生病。父母生病了,为人子女者要第一时间为父母治病。要精心的熬药、喂药, 细心的服侍。熬的汤药和送药丸的水,一定要亲口尝一尝,看温度是否合适,以免烫伤父 母。民间有“熬汤药,必先尝”的训导。父母重病的时候,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之外,儿 女们一定要轮流守候在父母的身旁, 多给父母一些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 死对于每个人来 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和恐惧。父母在临终前,总想见到自己所有儿孙,多给他们一 些临终关怀,让他们不留遗憾地带着微笑地走完生命的最后光景。 从以上的观点, 我们可以总结出子女奉养父母要尽心尽力让父母过舒适的生活, 有什 么劳力的工作,要代劳,照顾父母日常的生活需求,关心他们的健康,为了照顾父母,应 有个人牺牲的精神,同时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使父母担忧,要保持身体健康,使父 母快乐而放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父母增加负担。 2.谏诤父母 孔子主张子女要顺从父母, 但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一味服从。 父母有过错还得要谏诤,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焉得为孝乎?” 2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所谓几谏就是委婉劝止的意思。规 劝父母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孔子家语 六本篇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曾子不小心斩断了其父曾皙从吴国觅来 的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打昏了曾子。曾子苏醒后马上问父亲: “刚才我犯了过错, 您老教训我,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高声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 不适,让其父放心。孔子知道后批评说: “一点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也不该 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得没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大不 孝! ”这些可以证明孔子所强调的无违,其实并非要子女盲目顺从,而是要合乎礼仪,而 不要违背礼义。可见,古时把孝当成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也是对孔孟观点的一种曲解。 在当今社会,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平等的,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子女要提出来,但要 讲究方法, 要用一种父母能够接受的方式提出来。 如果父母做了违法乱纪、 悖情悖理之事, 2 孝经 3 论语里仁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10 做儿女的一定要尽力对其进行劝阻; 否则, 这种陷父母于不义的无原则的顺从就是大不孝。 今天的社会生活准则是以道德与法律为准绳的, 无论父母还是儿女, 都应该遵守道德与法 律的约束,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 3.尊敬父母 儒家倡导对父母首先要“敬”。尊敬父母和一切长辈,不仅是古代社会提倡的,也是 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它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良好习惯的基础。 尊重父母本质上是要在人格意志上尊重父母。 子曰: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4。 孟子万章上亦言:“大孝终身慕父母”。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亦言:“尊亲”。 都是在强调对父母人格意志的尊重。 子女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和好恶为标准, 违背父 母意志强行使父母接受一些行为和语言。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 也” 5,匹夫尚且不可夺其志,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呢? 父母年轻时,含辛茹苦,把儿女们抚养成人;到年老体衰之时,他们不求有太多物质 享受,只求儿女们有一颗孝敬的心,能够愉快地安度晚年。“敬”和“爱”是联系在一起 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爱才能敬,只有敬才能耕深的爱。要尊敬父母,最重要的 是要爱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在思想感情上,不能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 理所当然的;更不能认为父母上了年纪,就成为自己的累赘和负担。对待父母时时都应该 以和颜悦色的态度,不能以生硬的态度对父母讲话;更不能大声地呵斥父母。经常使他们 保持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 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对父母要有谦和的态度、 愉悦的脸色和温婉的面容, 这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父母。 尊敬父母是孝内容的一个重要方 面。不敬在古代视为不孝。所以,百孝图说提倡爱亲、敬亲和悦亲,这是应该长久奉 行的。 4.报答父母 报答父母应该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始终,是应该用一生去完成的事情。 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生育之情,二是养育之恩,三是教育 之泽,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中强调“孝”的最根本、最重要 的原因。 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哀父 母,生我劬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是抒发父母在世时未能奉养父母、孝敬父母,父母离世后的悲 痛不已的遗憾心情。 父母在十分困顿的情况下生育了儿女。 他们不但生育儿女, 抚养儿女, 4 论语学而 5 论语子罕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11 还疼爱儿女,照顾儿女,庇护儿女。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予以报答。但是,由于统治 者的剥削,百姓无法生活,因而没有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不计回报的爱。曾经有人说:“推动摇篮 的手,推动了世界!”,这句话一般会用来形容父母的伟大。这推动摇篮的手,是父母双 亲的手。我们会习惯的认同“严父慈母”,但在父母严肃面容的背后,却饱含着浓浓的慈 爱和深沉的关怀。 (二)传统孝道伦理的消极内容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离娄上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 告也” 。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 “于礼者不孝有三,事谓,阿意曲 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 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 意思是说: ,看见父母有过错却只知一味顺从而不劝说,陷他们于不义,这是第一种 不孝;父母年迈,家境困窘,自己却不入仕途赚取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 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这三种不孝中,最后一种是最大的不孝。 当今不育子女者已不乏其人, 恐怕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不孝。 而且独生子女是我国的一 项基本国策,若在古代,有女无子者也是被视为无后的。 2.父母在,不远游 论语里仁说: “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远离父母,子女应该 生活在父母的周围。但这样做很可能束缚了子女的发展。 子女出去寻找发展的机遇, 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些都不能保证他们一直在 父母身边,好儿女志在四方。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孝之终也。”儿女 有了事业上的成就,父母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今天,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交通、 通讯的发达, 地球都已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 一个人完全不远游是不太可能的。 3.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中说: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如果他能长时间的遵照父 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他是孝子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 儿子对父亲的依从。 宋儒所作的注说, 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 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 这样, 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 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 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12 不是所有的父之道都应该继承,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应该抱着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 合理的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不合理的应该坚决的舍弃,如果不合理的也要一直坚持,这 就失去了继承的意义。 三、传统孝道伦理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人感恩的情怀 儒家“孝”的观念和秦汉之后的“孝道” ,都已包含感恩的意识。感恩是一种善良的 道德意识和情感,是支配实现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我们日常所说的“谢谢” ,就是感恩 的表达,而且是最基本的表达。要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就要从孝敬父母开始,一个连 父母都不知报答的人, 还能指望其对他人怀有感恩之心吗?我们应该时刻抱着一颗感恩的 心去面对生活, 去善待我们周围的人们, 如果人人都树立了感恩意识, 我们与家人、 朋友、 远亲近邻等等人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这样一来,对于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和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与融洽 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家庭, 家庭是由家庭成员组成的,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家庭 的稳定与和睦。血浓于水,父母子女间的血缘亲情是何时都无法割舍的,孝道会使这种情 感更加的深厚,家庭成员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家庭中,父母有理、有节、有度的爱孩子,使孩子在浓浓爱意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 长,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孩子尊敬、孝顺自己的父母,使家庭关系融洽、和睦,家庭成员 间都互相爱护,互相关心,为家庭的美好与未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家长在孝顺老人的同 时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感染着孩子,孩子在这样无声的教育中被潜移默化的熏陶 着, 也会从开始的模仿到后来形成习惯孝顺父母和长辈。 家庭在这样的氛围中, 父慈子孝, 彼此尊重,其乐融融。同时有利于代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代沟的发生。 孝道的提倡对于现代家庭关系的和睦与融洽增益无穷。 (三)有利于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我国现在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而且老年人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会不断增 加,养老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倡导孝道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在 我国现在经济实力还不够强、 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 对于传统 孝道积极内容的提倡有利于更好的解决我国目前老龄社会养老问题。 有助于尊老、 敬老良 好风气的形成。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和各方面条件决定我们在养老模式选择上, 还是要以家庭养老 为主, 这样孝道的提倡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首先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 能做到下慈上孝, 同时在我们的社会中大力提倡孝道的宣传和践行, 这些都有助于形成尊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13 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当这样的风尚都内化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 和谐与美好。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14 第三章 我国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 一、我国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孝道意识产生于家庭, 家庭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成员的关系是自然的 无法更改的,虽然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之间的关系在变化,但是父母与子女间 的自然血缘亲情是永远割舍不断的, 无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 孝道意识产生的自 然基础一直存续着, 传统的孝道伦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内化到人们的心中, 但是由于不断 变化的社会,尤其是在当代的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基本上都是一家一个 孩子,这个孩子在家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爱,溺爱情况严重,家庭的孝道 教育甚是缺乏。 在家庭中孝道教育严重缺失的同时, 学校和家长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智育成 绩,而漠视和淡化了孝道教育的实施,而社会对于孝道教育也是严重缺失的,没有认识到 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是更多的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扭曲 在当今社会,家庭伦理孝道教育的淡化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扭曲。传统社会中,小 辈敬长辈更多一些,而现在某些人对老人是多用少爱,甚至虐待劳动能力弱的老人,这种 长幼错位甚至颠倒的现象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使孩子从小就缺少最起码 的感恩之心、同情之心和应有的责任感。下代对上代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就拿吃饭来说, 与父母同住的子女, 能够给予父母的伙食费远远低于其实际消费的费用。 不与父母同住的, 很多人经常回家噌饭,基本上很少交伙食费。很多为人子女者认为,让父母在物质上有保 障就可以了,如果有些余钱给父母那就是更孝顺了,其它一概不闻不问,忽视老人的精神 需求,更有甚者总是给老人脸色看。 (二)学校中智育为主的偏激 学校是学生继家庭之后形成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场所,不但要教书,更要育好人,肩 负着使学生读好书、长知识的同时作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合格的公民的重大责任。在高考 这个应试指挥棒的指挥下, 学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智育成绩, 这就导致偏重文化课的教 授,使学生很难全面发展,即使各个阶段的学校都有思想品德类课程,但都不是主课,即 使里面涉及孝道的内容,不是一笔带过就是纯粹的理论知识,缺乏生动性和实践性,对于 学生到底能否接受和接受了多少都不考虑,同时在有限的德育课程中,也是戴高帽,只是 传授高层次的道德要求, 而忽视对于孝道教育等基本道德要求内容的传授, 学校的道德教 育中也缺少对于孝道伦理教育的量化考核机制。 (三)社会中利益至上的冲击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伦理教育探析 15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 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 基本上把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金 钱来衡量,连与父母间的血缘亲情也不能幸免,冲淡了父母子女间的亲情使其关系生疏。 亲代和子代成长的环境和其它因素都有了很大变化,这使得两代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 代沟越积越深。 年轻一代的个性意识和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人 们更加功利化,凡事以有用没用为标准,对于父母至亲也是如此,社会上不赡养老人的例 子并不鲜见,但是这些不孝之人却未受到应有的惩治,使人们对此无法引起重视,等到为 人子女者有了自己的子女时就会更加忽视对父母的关心与照顾, 不闻不问, 还有的对父母 是生时不厚养而到他们过世时大操大办,假装孝子,这样的嘴脸真的丑恶至极,根本就无 法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人。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孝道是否盛行。 当今不孝行为的屡见不 鲜,可见,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认识,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才是硬道理。 二、我国现代社会中孝道伦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孝道伦理教育环节薄弱 转型期的中国, 经济标准和价值规律成了新的衡量尺度, 人们由过去的耻于谈 “钱” 、 谈“利益”到现在的堂而皇之大谈特谈,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道德底线”受到严重的 挑战和质疑,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撕下了温情的面纱,变得更加赤裸裸而无人情味,孝道伦 理自然也难逃此劫。 经济发展不仅仅改变了亲子间的经济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对青年一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