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芜湖米市新探一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 中文提要 芜湖米市新探 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 中文提要 芜湖米市近代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之一。本文依托翔实 的历史资料,运用历史学、市场学、货币金融学等有关原理方法,对芜湖米市作出新 的历史考察。 本文考察了芜湖米市的市场环境和贸易体系。认为近代以来稻产区稻米生产能力 的恢复和发展,产地米市的兴起,是芜湖米市最重要的市场环境,是芜湖米市崛起的 基础;完善的米市结构,稳定的米粮运销区域,保证了芜湖米市的持续发展。本文剖 析芜米价格的形成机制,认为芜米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流通中的诸多中间剥削对 芜湖米市和腹地经济的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芜湖米市的社会经济功能。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稻米集散 市场,芜湖米市不但为终端消费市场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米粮贸易中形成 的购买力流动,促进了芜湖及其腹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米粮贸易中的巨额资金流动促 进了芜湖金融业的发展,米市与金融之间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形成颇具专业特色的 “米市金融”。最后,本文认为在芜湖米市的影响下,近代芜湖及其腹地形成了“米 市经济圈”。“米市经济圈”对当今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 关键词:近代中国芜湖米市“米市经济圈” 作者:朱海波 指导教师:卢伯炜 t h en e w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_ b a s e d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f r o mt h ea n g l eo f m a r k e t i n g t h en e w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w u h u r i c em a r k e t - b a s e d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r e s e a r c hf r o mt h ea n g l eo fm a r k e t i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e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o n eo ft h ef o u rl a r g e s tr i c em a r k e t si nm o r d e nc h i n a , i s a l w a y so n eo ft h ef o c u si na c a d e m i a b a s e do ns u b s t a n t i a la n dc r e d i b l eh i s t o r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s ,t h i st h e s i so b s e r v e s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u s i n gr e l a t e dp r i n c i p l e sa n dm e t h o d si n h i s t o r y , m a r k e t i n g ,c u r r e n c ya n d f i n a n c e t h et h e s i sr e s e a r c h e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t r a d es y s t e mo f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t h e r i c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r e c o v e r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r i c em a r k e t se m e r g e si nr i c ep r o d u c t i o n a r e a s ,w e r e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o f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t h e yw e r et h eb a s eo f 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r i s i n g ;p e r f e c tm a r k e ts t r u c t u r ea n ds t a b l er i c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a n ds a l e r e g i o ng u a r a n t e e d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d t h ef o r m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t h ew u h ur i c ep r i c e ,t h o u g h tm a n yk i n d so ff a c t o ri n f l u e n c e d t h ew u h ur i c ep r i c e m u c he x p l o i t a t i o ni nt h ec i r c u l a t i o nw e r eh a r mt o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a n d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i ni t sa d j a c e n ta r e a s t h et h e s i se m p h a s i sa n a l y z e d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s o c i a le c o n o m yf u n c t i o no fw u h u r i c em a r k e t a st h eb i g g e s tr i c ec o l l e c t i o n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m a r k e ti nm o d e mc h i n a , w u h u r i c em a r k e tn o to n l yp r o v i d e dt h ei m p o r t a n ts a f e g u a r df o rt h et e r m i n a lc o n s u m p t i o n m a r k e tf o o ds e c u r i t y , b u ta l s ot h ep u r c h a s i n gp o w e rf l o w i n gf o r m i n gi nt h er i c et r a d e s t i m u l a t e dt h es o c i a l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i nw u h ua n di t sa d j a c e n ta r e a s l a r g es h i l l so f l i q u i d i t ym o n e yi nt h er i c et r a d ea c c e l e r a t e dt h ef i n a n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w u h u ,t h er i c e m a r k e ta n dt h ef i n a n c ef o r m e dt h e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p a r a g e n e s i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t h u sf o r m i n ga 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r i c em a r k e tf i n a n c e ”l a s tb u tn o tl e a s t , 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w u h ua n di t sa d j a c e n ta r e a sf o r m e dar i c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 w h i c ho f f e r st h e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e x p e r i e n c e t o t o d a y s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 m o r d e nc h i n aw u h ur i c em a r k e t t h er i c em a r k e t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 w r i t t e nb y :z h uh a i b o s u p e r v i s e db y :l ub o w e i l l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趣叁日期:掣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塑墼日期:纠:型 乒蝉一 芜湖米隶赣探基手枣场孥焦凄的历史考察 绪论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2 0 0 6 年我有幸进入苏州大学学习,入学之初,当导师听说我是安徽入时,建议 我对近代芜湖米市作个案研究。尽管我是安徽人,而且长期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但是 我对芜湖米市的有关内容知之甚少。通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和对有关材料的收集、 整理,并和导师多次商讨,最终选定此题目。我对本选题的意义也有了比较深的理解。 本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学术意义:1 经济史方面:作为近代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米市,对其 研究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之一。基前对芜潮米市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已经十分丰富,这 些成果对于认识芜湖米市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笔者认为对芜湖米市的研究还不够,还 有缀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本文正是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详前人之所略,对前人研究 的不足或盲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希冀对芜湖米市的进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 用。2 区域地方史方面:近几十年来,区域经济史研究邑经成为一股重要的国际学术 潮流。美国学者柯文曾经指出“把中国按横向分解为区域、省、州、县与城市, 一 以展开区域性与地方历史的研究”,是“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方向之一。o 芜湖米市作 为近代皖省重要的特殊的商品市场,对皖江地区乃至皖省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正如时入所云“芜湖市面之荣枯,亦视米粮交易之旺淡为转移,故米业不振,其 他各业亦随之而衰落,关系殊大”。圆对芜湖米市的深入探讨,将会推动对皖江地区社 会经济史的研究。3 。市场史方谣:2 0 世纪,九十年代,枣场史一度成为国内史学研究 的热点。芜湖米市作为曾一度执近代中网四大米市牛耳的大米市场,前人主要对芜湖 米市的市场空闻结构、市场格局等方面都进行7 研究,德是对市场内容的研究,帮对 商品交换、供求关系、价格体系、“米市金融 等状况的研究明显不足。中国社会科 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支l 兰兮在关于近代市场研究的几个阚题一文中指出对近代 市场研究要有多角度,“多角度即从与市场相关的多因素的角度出发考察市场,以弥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网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林同奇译) ,中华书局1 9 8 9 年版,第1 6 5 页。 寒疆周:米,中国银符经济研究室1 9 3 7 年刊鞭,第1 6 5 燹。 1 绪论 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 补我们对市场认识的不足”。本文运用市场学、经济学和历史学,多学科多角度对芜 湖米市进行新的考察,对于加深对芜湖米市的认识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二) 现实意义:1 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商业传统的芜湖焕发出新的活力。2 0 世纪8 0 年代芜湖被辟为对外贸易港,1 9 8 4 年芜湖米市恢复,1 9 9 0 年经国家批准为省 级大米批发市场,芜湖米市再现当年风采。与此同时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粮食购销体系 的改革,以市场为主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基本形成。对近代芜湖米市进行历史考察,对 于进一步利用芜湖在历史上就存在的传统优势,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推动芜湖、安 徽沿江经济发展以及为今日全国性粮食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以农立国,粮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粮 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事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和稳定。近年来由于主要产米国家禁止或 限制大米出口,国际米价达2 0 年来最高点。 面对国际米价的高涨,我们如何应对, 或许在对近代以芜湖为中心的米粮贸易的个案历史考察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二、概念界定 ( 一) 时间界定:本文探讨的芜湖米市是曾经存在于历史上的芜湖米市,与今天 的芜湖米市关系不大。它发端于鸦片战争前,1 8 8 2 年后开始成为全国性的米市,衰 落于2 0 世纪3 0 年代,抗战后一蹶不振,1 9 5 3 年,粮食领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芜 湖米市正式从历史舞台消失。本文在时间上选定上限为1 8 8 2 年,下限为1 9 3 7 年,之 所以选定这个时间段,是因为1 8 8 2 年李鸿章奏请清廷获准将镇江七浩口米市迁至芜 湖,原驻镇江的各地米商接踵而来,芜湖作为全国性的米市遂告形成; 1 9 3 7 年抗战 军兴,芜湖陷落,米市遭战火破坏和日人的掠夺。本文的时间虽有所限定,但为论述 的完整性,在某些方面会突破这个时间段的限制,可能上溯到明代中期,甚至更早。 ( - - - ) 相关概念解释:“米市”、“米粮”、“米业”等概念在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 需要作一解释。“米市”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米市,即米谷贸易的集散地; 狭义的米市,指的是专门进行米谷贸易活动的具体地点。它们通常设在某些城市的某 些地段或某些街道,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官府指定的,有的是商贩们协议的结 刘兰兮:关于近代市场研究的几个问题,清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5 期。 东方早报) ,2 0 0 8 年3 月3 1 日。 徐正元:中国近代四大米市考,黄山书社1 9 9 6 年版,第5 页。 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绪论 果。本文所论述的芜湖米市属于广义上的米市,它不仅包括芜湖青弋江沿岸的米市 街、长街等米粮交易场所,而且涵盖了产地市场、集散市场等。“米粮”包括稻谷、 糙米和精加工的白米。“米业”是指与芜湖米市米粮贸易相关的行业,包括帆运业、 米行业、杂粮米行、机器碾米业、砻坊业和采运业( 米号) 等行业。 三、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芜湖米市一直是经济史、市场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关的研究的著作和论文 已经相当丰富;而本文定位为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因此对 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爬梳和整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追溯和反省相关的研究成果, 才能与前人的研究对话,才能找出以往研究的不足,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重难点。 早在2 0 世纪2 0 、3 0 年代,面对当时农村经济的衰败和农民生活的困苦,一些报 纸和杂志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更有些学者开始对当时中国的米粮生产和米粮贸易 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术价值极高的调查报告和论著。尤 其是1 9 3 4 年 - 1 9 3 5 年间,上海经济调查所受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委托在 长江流域展开粮食调查,这次调查结果以“粮食调查丛刊”的形式相继出版,部分在 当时的社会经济月报上发表。这一时期直接关于芜湖米市的调查报告和论著主要 有:芜湖米业之实况与其救济方法 、芜湖米市概况、安徽米业调查 、芜 湖米业近况 、长江下游五大米市米谷供需之研究、芜湖米市调查 粮食 问题严重化中米粮成本加重过程之研究 、江西安徽江苏三省米谷运销之研究 、 米o 、米业须知0 皖中稻米产销之调查o 等。在这些论著中笔者认为芜 湖米市调查和皖中稻米产销之调查的价值较高;芜湖米市调查介绍了芜湖 米市的沿革、米市的内容、米粮交易程序,并对帆运商、粮食经纪业、米谷加工机关、 蒋建平:清代前期米谷贸易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1 3 2 页。 林熙春、孙晓村:长江下游五大米市米谷供需之研究,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2 卷第2 期,1 9 3 5 年4 月。 陈必贶:芜湖米业之实况与其救济方法,东方杂志第3 l 卷2 号,1 9 3 4 年1 月。 王维德:芜湖米市概况 ,工商半月刊第6 卷第3 号,1 9 3 4 年2 月。 朱孔甫:安徽米业调查) ,社会经济月报第4 卷第3 、5 期,1 9 3 7 年3 月、5 月。 芜湖米业近况) ,国际贸易导报第8 卷第4 号,1 9 3 6 年4 月。 林熙春、孙晓村:长江下游五大米市米谷供需之研究,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2 卷第2 期,1 9 3 5 年4 月。 林熙春、孙晓村:芜湖米市调查 ,社会经济调查所1 9 3 5 年5 月刊印。 林熙春:粮食问题严重化中米粮成本加重过程之研究,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2 卷第4 期,1 9 3 5 年9 月。 孙晓村:江西安徽江苏三省米谷运销之研究,国际贸易导报第8 卷第6 期,1 9 3 6 年6 月。 朱西周:米,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3 7 年刊印 o 张一凡:米业须知,中华书局1 9 3 7 年版。 o 吴正:皖中稻米产销之调查,交通大学研究所社会经济组1 9 3 6 年刊印。 3 绪论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 仓库、粮食业中劳动者的工作概况及米谷运输、米价等做了调查;是研究芜湖米市不 可缺少的第一手资料。皖中稻米产销之调查对皖中地区的芜湖、无为、庐江、舒 城、六安、合肥、宣城、南陵等县的产米概况、米业、交易踪迹、米价、米粮输出输 入、市场费用、金融、堆栈、运费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此外这一时期还有部分 论著虽然不直接以芜湖米市为研究对象,但是在其论述中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芜湖米市 及芜湖米市与芜米运销地之间的经济联系等,如米、上海米业调查圆、上海 米市调查 、无锡米市调查、镇江米市调查 、浙江粮食调查 、上海米 价之季节变迁、广东粮食问题 。总之,这一时期的调查和论著为芜湖米市的 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它们大都侧重于数据的整理,缺乏学理分析,且观点陈 旧。今天它们已经成为研究的芜湖米市重要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米粮贸易和米市研究的论著不断涌 现。早在1 9 5 9 年安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芜湖地委宣传部和安徽师范学院历史系 组成芜湖米市调查研究组对芜湖米市进行了调研,发表了芜湖米市旧中国四大 米市之一 文。该文对芜湖米市的形成、米市的发展、米市的结构进行了论述, 但是由于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该文某些观点值得商榷。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学界 对芜湖地区及芜湖米市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地方经济史、 地方志和文史资料中关于芜湖米市的论述:在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 、长江 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o 、安徽近代经济史o 、皖江开发史o 、安徽近代史 o 、举步维艰皖江近代城市化研究0 、芜湖海关。、安徽近代经济探讨o 、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编:米,1 9 3 1 年版。 上海米业调查 ,工商半月刊第l 卷第2 4 号、第2 卷第1 号,1 9 2 9 年1 2 月、1 9 3 0 年1 月。 姚庆三、昂觉民:上海米市调查,社会经济月报第2 卷第l 期,1 9 3 5 年1 月。 无锡米市调查 ,社会经济月报第3 卷第7 期、第8 期,1 9 3 6 年7 月、8 月。 孙晓春、羊冀成:镇江米市调查,社会经济月报第3 卷第9 期、第l o 期,1 9 3 6 年9 月、l o 月。 孙晓村、林熙舂、昂觉民、羊冀成:浙江粮食调查,社会经济调查所1 9 3 5 年9 月刊印。 曹立瀛:上海米价之季节变迁,实业部统计处1 9 3 7 年刊印。 广东粮食调剂委员会编:广东粮食问题,1 9 3 5 年1 月刊印。 芜湖米市调查研究组:芜湖米市- - i b 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安徽史学1 9 5 9 年第4 、第5 期合刊。 张学恕:中国长江下游经济发展史,东南大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张仲礼、熊月之等主编: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 o 程必定主编:安徽近代经济史,黄山书社1 9 8 9 年版。 o 郭万清、朱玉龙:皖江开发史,黄山书社2 0 0 1 版。 翁飞主编:安徽近代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周忍伟:举步维艰皖江近代城市化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版。 o 王鹤鸣:芜湖海关 ,黄山书社1 9 9 4 年版。 0 王鹤鸣:安徽近代经济探讨,中国展望出版社1 9 8 7 年版。 4 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绪论 芜湖港史、从旧埠到新城:2 0 世纪芜湖城市发展研究等区域经济史著作中 对芜湖米市都有所涉及。但由于是地方整体史的一部分,火力不够,且大部分属于一 般性的简略叙述。在1 9 9 5 年4 月出版的芜湖市志( 下册) 的第三十六编第一章 中分三节分别介绍了芜湖米市的兴衰、米粮行业和经营状况。安徽省志粮食志 的第一编第二章中也介绍了芜湖米市的兴衰和粮商与行帮有关情况。由于地方志侧重 建国后的情况,对近代芜湖米市的论述有限,但是地方志关于米市的内容也为本文提 供了一定的材料来源。此外芜湖文史资料中也有芜湖米业人士对芜湖米市的回忆性文 章,代表性的是马永欣整理的芜湖米市春秋 。芜湖米市春秋介绍了芜湖米市 的兴衰、米粮业内部组成、营业状况、米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以及对米市的社会主义 改造。由于是当事人的回忆,因此此文可作为研究芜湖米市重要的材料,但是文史资 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语言缺乏客观严谨性,与学术研究要求相距甚远。( - - ) 对芜 湖米市及其他米市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王涌的中国四大米市 一书,对芜湖、 九江、无锡、长沙四大米市的形成、发展兴衰、米粮来源、内部结构、交易程序逐一 做了介绍。1 9 8 8 年徐正元编著的芜湖米市述略对芜湖米市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粮源和销区、市场组成、交易程序、米价等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1 9 9 6 年徐正元又 编著了中国近代四大米市考 一书,对芜湖、无锡、长沙、九江四大米市的成因、 供需、运销、市场组成和交易程序、稻米价格作了详细的介绍。目前,上述三本著作 可以说代表了学界对芜湖米市研究的最高水平。( 三) 相关对芜湖米市进行研究的单 篇论文:1 关于芜湖米市介绍性的文章:曹昌兴的芜湖米市的盛衰 、张家康的 芜湖米市兴衰录 、芜湖米市的百年沧桑o 、吴高的中外驰名的芜湖米市o 、 四大米市今昔o 等文章对芜湖米市进行了一般性的介绍。2 关于芜湖米市兴起、 鲍亦骐:芜湖港史,武汉出版社1 9 8 9 年版。 章征科:从旧埠到新城:2 0 世纪芜湖城市发展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 芜湖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芜湖市志) ( 下) ,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徽省志粮食志 ,安徽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版。 马永欣:芜湖米市春秋 ,见政协芜湖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芜湖文史资料第l 辑,安徽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1 2 4 9 页。 王涌:中国四大米市 ,广西漓江出版社1 9 9 0 年版。 徐正元:芜湖米市述略) ,中国展望出版社1 9 8 8 年版。 徐正元:中国近代四大米市考 ,黄山书社1 9 9 6 年版。 曹昌兴:芜湖米市的盛衰) ,历史知识) 1 9 8 3 年第2 期 张家康:芜湖米市兴衰录) ,民国春秋1 9 9 6 年第5 期。 张家康:芜湖米市的百年沧桑,中州今古2 0 0 2 年第4 期。 o 吴高:中外驰名的芜湖米市 ,神州2 0 0 3 年第8 期 o 四大米市今昔,粮食科技与经济2 0 0 7 年第3 期。 5 绪论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 发展、衰落及芜湖米市米粮运销方面的文章:早在1 9 8 2 年崔思棣发表了芜湖米市 是怎样形成的一文,对芜湖米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徐正元的中国近代农产品 商品化的发展与米市的形成对农产品商品化与米市形成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剖析。 他的另外一篇中国近代稻米供需、运销状况的计量考察 文章探讨了包括芜湖米 市在内的2 0 世纪3 0 年代前半期中国稻米供需和运销情况。邵华木的芜湖米市兴衰 及其历史作用从历史积淀、地理条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芜湖米市的兴起, 同时探讨了芜湖米市的兴衰起落和米市的历史作用。陈敬宇的芜湖米市的兴起及其 与李鸿章的关系 一文从市场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及李鸿章所起的作用等方 面探讨了芜湖米市的兴起。戴国芳的近代芜湖米市兴衰的原因及其影响 从地理、 资源条件和政治影响探讨了米市的兴起,同时从洋米的倾销、税制改革、市场的缩小 等内因及外因探讨了米市的衰落。戴迎华的近代镇江米市移师芜湖的历史考察对 近代镇江、芜湖两大米市形成的地理条件、历史渊源、市场发育程度、历史地位及影 响进行了全面的历史考察。汪华的裁厘加税与芜湖米市的走向 认为芜湖米市的 盛衰与厘金制度有着密切关系,米市形成初期,米厘制度对米市的粮源起到了保障作 用,裁厘加税使米市失去了政策性保护,米市逐渐走向衰落。方前移的抗战前芜湖 与无锡米市 从地理位置、经济和人为因素分析近代芜湖与无锡米市的兴起,同时 从交通条件变迁、人为因素消除、洋米的冲击和市场结构探讨了2 0 世纪2 0 年代芜湖 米市衰落,无锡米市后来居上的原因。3 、关于芜湖米市与芜湖及皖江区域经济发展 方面文章:周忍伟的商业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作用芜湖米市分析 通过介绍 芜湖米市的形成、米粮交易、米粮业及其经营、从事米粮业的工人等,进而探讨米市 的兴衰对芜湖城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谢国权的近代芜湖米市与芜湖城市的发展 o 、近代长江中下游沿岸中等城市商业研究o 和典型的城市化之路近代芜湖 崔思棣:芜湖米市是怎样形成的,安徽史志通讯1 9 8 2 年第4 期。 徐正元:中国近代农产品商品化与米市的形成,安徽史学1 9 9 7 年第1 期。 徐正元:中国近代稻米供需、运销状况的计量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9 2 年第l 期。 邵华木:芜湖米市兴衰及其历史作用,历史地理第1 2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3 3 1 3 7 页。 陈敬字:芜湖米市的兴起及其与李鸿章的关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5 期。 戴国芳:近代芜湖米市兴衰的原因及其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3 期。 戴迎华:近代芜湖镇江米市移师芜湖的历史考察,江海学刊2 0 0 6 年第3 期。 汪华:裁厘加税与芜湖米市的走向,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年第5 期。 方前移:抗战前芜湖与无锡米市,巢湖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2 期。 周忍伟:商业对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作用芜湖米市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 社科版) 2 0 0 2 年第4 期。 谢国权:近代芜湖米市与芜湖城市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9 9 9 年第3 期。 0 谢国权:近代长江中下游沿岸中等城市商业研究,安徽师大学报1 9 9 6 年第3 期。 6 芜湖米市新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历史考察绪论 与南通城市结构与功能之比较等文章既探讨了米市对芜湖城市的发展的作用,又 对芜湖与其他城市发展进行了比较,凸显了芜湖米市对芜湖城市发展所起到的独特作 用。( 四) 涉及到芜湖米市的相关硕、博士学位论文:目前,专门以芜湖米市为研究 对象的硕、博士论文还没有,但是相关涉及到芜湖米市的硕士论文也有几篇。苏州大 学陈金勇2 0 0 5 年硕士学位论文芜湖开埠与近代皖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 ( 1 8 7 6 1 9 3 7 年) 把芜湖米市和米粮输出纳入到近代皖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中考 察,论述十分有限。安徽师范大学汪效驷2 0 0 5 年硕士学位论文2 0 世纪3 0 年代农 业危机的历史考察在论述2 0 世纪3 0 年代基础农业衰退时,以芜湖米市为中心进行 了考察,认为农业的衰退、农业危机是芜湖米市衰落的重要原因。南京师范大学郭洪 业2 0 0 7 年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四大米市兴衰之研究对四大米市形成的历史地理基 础、四大米市的市场结构及其米谷流通体系、四大米市与相关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和 四大米市的衰落进行了探讨,由于作者综合四大米市进行探讨,因此关于芜湖米市方 面的探讨显得不够深入和集中。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 0 0 6 年3 月1 7 日,c c t v - 4 走遍 中国栏目中播出了走进芜湖李鸿章与芜湖米市专题片,介绍了李鸿章及其家 族与芜湖米市渊源,重现了昔日芜湖米市的不少史迹。 1 : 境外论著中关于芜湖米市的主要是台湾谢国兴先生著的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 究:安徽省( 1 8 6 0 1 9 3 7 年) 圆。该著作论述了近代以来安徽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 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的状况,在其第四章经济现代化中对芜湖米市的形成、稻米来 源、稻米的运销和运销中的成本加重以及洋米对芜湖米市的冲击进行了一定探讨。另 外美国学者墨菲的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在介绍上海米市的部分,对芜湖米 粮贸易也有所涉及。 综上所述,前人对芜湖米市的研究或多或少涉及到芜湖米市的基本问题,有些方 面研究的还比较深刻,但是前人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 存在的问题:( 1 ) 视角单一,内容重复,一般性叙述多,深入分析少;( 2 ) 2 0 世 纪3 0 年代的调查研究不能充分利用。2 不足之处:( 1 ) 从市场学的角度对芜湖米市 的整体研究的不多;( 2 ) 米粮贸易中的购买力流动问题、米价变动与米粮安全问题, 前人涉及甚少;( 3 ) “米市金融论”米市与金融关系:米市如何促进金融的发展, 谢国权:典型的城市化之路近代芜湖与南通城市结构与功能之比较,安徽史学1 9 9 9 年第4 期。 谢国兴: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 1 8 6 0 - 1 9 3 7 )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 9 9 1 年版。 【美】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 中译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7 绪论芜湖米市颏探基于市场学角度的蟛史考察 金融如何为米粮贸易提供资金融通,前人研究基本是空白。前人研究的不足正是本文 研究、探讨的重点。 本论文的主要资料来源有:( 一) 档案资料:主要有芜湖海关十年报告国、芜 湖关华洋贸易情形论略圆等。( 二) | 曩报于| l 杂志:主要有审报、社会经济月报、 东方杂志、工商半月刊、国际贸易导报、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等。( 三) 调查报告:主要是前文所提及豹各个时期有关芜湖米市的调查报告。( 罂) 地方志及 文史资料等:除前文所提及的地方志外,还有芜湖县志 、皖政辑要、芜湖 市金融志 以及相关昙市的地方志和文史资料。( 五) 当代收集整理的资料:主要有 安徽近代经济轨迹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 、中 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 等。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一) 研究方法 本文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前提下,坚持唯物史观和实证主义原则,继承历史学传统 手法,通过“实态描述 争取在最大程度上还原芜湖米市的原貌。同时作为经济史和 市场史方面的研究,单单靠历史学的方法和理论是无法完成对芜湖米市做出较为深刻 的研究,因此学科交叉就最得非常重要。经济史前辈严中平说“不同的方法各有所长, 如能适合课题的需要,有助于揭示历史过程和客观规律,都要实行拿来主义,为我所 用”。本文将在运用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借用市场学、货币金融学、经 济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芜湖米市的市场体系、市场营运及有关问题进行新 的探讨。 ( 二) 论文结构 本文的基本框架为:绪论、主体部分五章和余论。 绪论 汪明译:芜湖海关十年报告( 1 8 8 2 1 8 9 1 年) ,见王鹤鸣:芜湖海关,黄山书社1 9 9 4 年版,第1 2 0 页1 3 4 页。汪明译:芜湖海关史料( 1 9 2 2 1 9 3 1 年) ,安徽史学1 9 8 9 年第1 期。 芜湖关税务司编:芜湖关华洋燹荔情形论貉,安徽省嚣书馆镶藏。 余宜密修,鲍实纂:民国芜湖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影印本。 冯煦修,陈师礼纂:皖政辑藤,黄山书社2 0 0 4 年版。 蒋维贬囊编:芜湖带金融志,黄山书社1 9 9 9 年舨。 王鹤鸥编著;安激近代经济辘渣,安散入民出簸社1 9 9 1 年叛。 李文治、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 ,三联书店1 9 5 7 年版。 姚贤镐编: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中华稍局1 9 6 2 年版。 诲道夫编: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杜1 9 8 3 年版。 芜湖涞泰薮搽基于泰场攀是度的历史考察绪论 第一章从稻产区稻米生产能力和产地米市两个方面考察芜湖米市的市场环境。 近代稻产区稻米生产能力的恢复和发展、产地米市的次第兴起,力芜湖米市的兴起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芜湖米市最重要的市场环境。 第二章详细考察了近代芜湖米市的市场结构和芜米的运销过程。芜湖米市完善 的市场结构和稳定的米粮运销区域是芜湖米市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章从市场和国家政策两个层面论述芜米价格形成机制,并对芜湖米市与粮 食安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第四章觚市场学角度对米市与购买力流动闯题作出考察。近代随着芜湖米市成 为全国性的米市,米市在芜湖埠际购买力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米粮贸易形成的购买 力健进了芜潮及腹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五章论述了米市与金融之间互补共生的关系。米市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因 素,金融的发展为米南米粮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融通,二者结合形成了颇具专业 特色的“米市金融”。 余论“米市经济圈”的思考,试圈在认识上有所提升。 五、创薪与不足 创新:i 尝试运用历史学、市场学、经济地理学和货币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多 学科多角度地对以芜湖米市为中心的稻米市场体系进行整体考察,对米粮贸易中的市 场体系、市场结构、市场中介以及稻米经营进行论述,最大程度的再现芜湖米市全貌。 2 对米市与米粮安全、米市与金融、稻米贸易中的购买力流动和商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模式等前人未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初探,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不足:1 由于本文在收集材料过程中,恰逢芜湖市图书馆迂址,给本文的材料收 集带来了很大不便,不少资料暂时无法收集。2 由于本文在论述中尝试运用学科交叉, 而本人对市场学、货币金融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是个门外汉,尽管也苦读了凡本其绝 学科的理论著作,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难免会捉襟见肘,不尽人意。3 邝艮于条件和自身 水平,对芜湖米市与其他米市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安徽稻米输出密经芜湖米常,史料称杰芜澳米带出目的稻米为芜寒或皖米。 9 第一章芜湖寒市的市场环境芜湖米市薪搽基子市场学角瘦的掰史考察 第一章芜湖米市的市场环境 第一节近代安徽稻米生产、输出能力的考察 吴承明先生说:“在一定意义上,农村有多少粮食可以嵩售,就成为市场大小的 一个界定。 安徽省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优越,“通省土产以米为大宗”, 尤其是长江于支流沿岸平原和皖中的巢潮平原更是安徽水稻的主要产区,素称鱼米 之乡。囝这一地区“既经大江流灌,而又皖河、巢湖及水阳江、青弋江诸水网布其间”, 扶理论上讲,安徽应该成为稻米输出大省。但是如果追溯历史就会发现,近代以来, 安徽稻米产区的稻米生产经历了一个由衰落到恢复、发展的过程。也正是这一过程才 使得芜湖米市由地方米市跃成为全国性的米市。稻产区稻米生产能力的变化对芜湖 米市的兴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一、人口压力对安徽稻米输出的影响 安徽长江两岸和巢潮流域的水稻种植历史鼍# 常悠久,旱在鼹于多年前便有水稻种 植,自三国、魏、晋以来,这里就成为安徽最主要的稻米产区。东晋之后,由于北方 入口大量南迁,从而对南方经济特别是稻米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积累 了丰富的稻米种植经验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入宋代该地区的圩田修筑进入鼎 盛时期,据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及有关地方志的记载,宋代该地区的圩 田有百所之多,遍布于芜湖、当涂、宣城、庐江、无为、怀宁、枞阳等地。圩田早涝 保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一般亩产西石,有的甚至高达六、七石,是北方遗送亩产 的2 3 倍,成为两宋政府的粮仓。 明清以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水稻品种的改良, 特别是双季稻的栽培技术的推广,该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嘴代安徽已 许涤额、吴承明:巾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9 3 页。 泻熊蘩,陈雾器藐纂:皖政辑要,黄函书疑2 0 0 4 年版,第8 1 3 夏。 张德生盘编:安徽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0 0 贰。 陈必贶:芜湖米业乏实况与慕救济方法,东方杂志第3 l 卷2 号,1 9 3 4 年1 月。 邵华本:芜湖米市兴衰及其历史作用,历史地理第十二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舨,第1 3 3 页。 郭万蒲、寒玉菇;皖江开发史,黄玉书社2 0 0 1 年敝,筹5 2 页。 明清时期安徽稻产区稻米生产情况参见:粱诸英:清代皖南平原水稻产量的提高及原因分析,古今农业 2 0 0 7 年第l 期;梁诸荑:明代皖南平原的圩豳与农业生产, 中国农史2 0 0 6 年第1 期;溅字尘:清代安徽 粮食佟物豹地理分布,中冒历史地理论丛1 9 9 2 年第2 期。 l o 芜湖米枣囊探基予枣场学建度鳆历史考察 第一牵芜湖米商酶毒场环壤 经成为江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商晶粮输出地之一,据吴承明估算清代安徽、江西运往江 浙的米粮为每年5 0 0 万石左右。o 到了1 9 世纪中叶,安徽作为粮食输出地的记载逐渐减少。笔者认为,人口的急 剧膨胀,粮食消费目益增长,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太平天善战争薷,安徽是全重人 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早在雍正二年( 1 7 2 4 ) ,安徽每丁占有耕地0 2 5 1 顷,在南 方十二省中位屠第夕。比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和江苏都少。乾隆二 十六年( 1 7 6 1 ) ,安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英里4 1 5 2 7 人,仅次于江苏、山东和浙江, 蔼居全国第霹位。孕1 8 5 1 年安徽人口达3 7 6 3 万,占全国入口的9 左右,仅次于江苏、 四川,位居全国第三。 一般认为,清代人均耕地3 4 亩方能维持生计,而当时安徽 人均耕地仅为0 9 5 亩,安徽的耕地已经难以养活庞大的人口,国如此低的入均耕地必 然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战争与安徽稻米生产 ( 一) 战争对稻米生产的破坏 1 8 5 1 1 8 6 4 年爆发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军囟咸丰三年 “( 正月) 十七日陷安庆。同日先陷望江。十九夜陷池州。二十一陷铜陵。二十五尽, 二十七陷芜湖、当涂。二十八陷和州 。 从此安徽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当时 “英、霍、潜、太,实陆军百战之区 ,“滁、含、巢、和,亦陆军死挣之地”,曾圜 藩“驻祁门,而自皖南以抵章江”与太平军对峙。 长期的战争使人口锐减,农业劳 动力极其缺乏。皖南地区“遗黎十不存一”,更有甚者“孑遗之民,存十一于千吾 。 江地区“自池州以下,两岸难民,皆避居江心洲上壮者被掳,老幼相携,草 根掘尽,则食其所亲之肉。风褥悲啼,死亡枕藉徽、池、宁因等属,黄茅白骨, 或竟日不逢一人”。 战争同时破坏了农田水利和农业生产。“中国水利,惟江南各省 炅承明:论清代前期我阑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 9 8 3 年第l 期。 蒋建平:t 清代懿期米谷贸易研究,= l l :京大学出版挂1 9 9 2 年版,第4 6 、4 7 页。 童鹤鸣编著:安徽近代缀济轨迹,黄出书牲1 9 9 1 年叛,第1 5 夏。 张爱民:近代安徽人日的变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3 期。 攀应钰: 皖巾发匪纪略,见江浙豫皖太平天网史料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6 9 页。 李应钰:皖巾发噩纪略,见江浙豫皖太平天灏史料选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舨,第2 6 9 更。 沈镣棱:豌褰急于鞫民不急于捂垦冀,冕吴嚣炳辑:沈支肃公致书卷七,叁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2932-10:2025 EN Mining - Vocabulary - Part 10: Haulage
- 浙江事业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中心幼儿园招考编外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养老机构服务协议书
- 材料装饰公司协议书
- 供水服务外包协议书
- 卫浴工程供货协议书
- 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个人租车牌合同范本
- 广西防城港市政务服务中心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招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书
- 【《H小学教学楼设计》19000字(论文)】
- 医院急救演练脚本和演练方案
- 美团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供水管道土方开挖与回填方案
-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年中国少儿书法美术培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国家电投集团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认知域作战基础知识课件
- 养老社区课件
- 学校流感宣传教学课件
- 车辆管理档案及相关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