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休克.ppt_第1页
病理生理学休克.ppt_第2页
病理生理学休克.ppt_第3页
病理生理学休克.ppt_第4页
病理生理学休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念:,休克:各种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灌流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微循环,调节:神经因素-交感,受体体液因素(收缩,舒张)代谢因素(腺苷、K+、H+等)-舒张,休克动因不同的始动环节交感-肾上腺髓质强烈兴奋CA*-R皮肤骨胳肌内脏肾血管痉挛-RA-V短路开放(非营养血流),RaRvMC少灌少流MC缺血灌少于流,休克的分期和微循环的变化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痉挛、缺血;毛细血管网关闭;前阻力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机理:,影响:,1.维持血压,血压下降不明显或不下降;2.体内血液重分布-大脑、心脏血液供应正常;3.组织缺血、缺氧。,(缺血性缺氧期),水,本期的代偿意义:,(1)维持血压:自身输血回心血量自身输液CO(交感兴奋、HR心肌收缩力回心血量)外周阻力(2)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自身输血”:当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小静脉和肝、脾储血库收缩,减少血管床容纳的血量以增加回心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自身输液”:在休克早期,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毛细血管后阻力,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使得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以增加回心血量,起到“自身输液”的作用。,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及机制,休克期,扩张、淤血;前阻力后阻力;血小板聚集、WBC嵌塞;灌而少流,灌流。,(淤血性缺氧期),机制:,影响:,1.“自身输血”停止,血液大量淤积;2.“自身输液”停止,组织液生成,血液浓缩;3.血压进行性下降,心、脑缺血。,影响:(本期处于失代偿状态)(1)回心血量;(2)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加重恶性循环;(3)BP进行性下降,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心脑功能障碍。,WBC嵌塞,休克期临床表现及机制,休克晚期,麻痹性扩张;微血栓形成;不灌不流;“无灌流”。,DIC形成:,影响:,比休克期的影响更为严重;器官功能急性衰竭;休克转入不可逆。,1、DIC的发生:,(1)休克动因的作用感染、创伤、内毒素等可同时激活内外凝血途径(2)缺氧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3)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液粘滞度升高,处于高凝状态(4)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凝状态(5)TXA2与PGI2失平衡(6)MC障碍,单核吞噬系统功能抑制附DIC形成后对休克的影响(1)微血栓阻塞通道回心血量(2)血管通透性(凝血与纤溶过程产生了FDP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3)出血时血容量进一步(4)器官栓塞、梗死,休克发展过程中微循环3期的变化,休克早期休克期休克晚期,特点,机制,影响,休克的防治原则,一、病因学防治,二、发病学治疗,1、纠正酸中毒:,2、扩充血容量:补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根本措施。补液的原则:需多少,补多少补液量应等于:失液量+血管床容积增加量+血浆外渗量监测补液的最佳指标是:PAWP休克1期:及时的补液就可纠正休克。休克2期:在补液的同时应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