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专业论文)kiss1和s100a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pdf_第1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kiss1和s100a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pdf_第2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kiss1和s100a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pdf_第3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kiss1和s100a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pdf_第4页
(外科学专业论文)kiss1和s100a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摘要 中文论著摘要1 英文论著摘要3 二、英文缩略语5 三、论文 前言6 刖舌 材料与方法6 结果1 0 讨论1 6 结论19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2 0 五、参考文献2 1 六、附录 综述2 3 致谢3 9 个人简介4 0 中文论著摘要 s 1 0 0 a 4 和k i s s 1 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讨论钙离子结合蛋白a 4 ( s 1 0 0 a 4 ) 及肿瘤抑制因子( s s 1 ) 在膀胱癌中 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膀胱移形细胞癌标本6 0 例作为实验组,正常膀胱组织l o 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均为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膀胱移形细胞癌标本,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化疗 和激素治疗,病人年龄的范围在2 0 8 1 岁。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膀胱移形 细胞癌标本2 4 例,非转移性标本3 6 例。正常膀胱组织1 0 例( 由于输尿管癌或肾 盂癌而行膀胱部分切除的正常膀胱组织,经病理证实膀胱无肿瘤细胞) 做对照, 所有标本均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临床病历资料通过回顾病人的病历记录 和组织病理报告获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标 记法( s p 法) 检测6 0 例膀胱移形细胞癌组织及1 0 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s 1 0 0 a 4 蛋白及k i s s l 的表达。采用s p s s 软件进行贮检验和s p e a r m a n 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二者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 正常膀胱组织s 1 0 0 a 4 蛋白1 例表达阳性,k i s s 1 中9 例表达阳性。6 0 例膀 胱移形细胞癌组织中4 2 例( 7 0 ) s 1 0 0 a 4 蛋白表达阳性,2 6 例( 4 3 3 ) k i s s 1 表达阳性。正常对照膀胱组织与膀胱移形细胞癌组织之间s 1 0 0 a 4 蛋白及k i s s 1 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s 1 0 0 a 4 蛋白在膀胱移形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 表达率:在组织学分级中i 级、i i 级和i i i 级分别为3 1 3 ( 5 1 6 ) 、6 8 4 ( 1 3 1 9 ) 和9 6 0 ( 2 4 2 5 ) ;在不同临床( t ) 分期中t a t 1 期和t 2 1 4 期分别为5 7 1 ( 1 6 2 8 ) 和8 1 3 ( 2 6 3 2 )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8 7 5 ( 2 l 2 4 ) 和5 8 3 ( 2 1 3 6 ) 。k i s s 1 在膀胱移形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分级中i 级、 i i 级和级分别为8 1 3 ( 1 3 1 6 ) 、4 7 4 ( 9 1 9 ) 和1 6 0 ( 4 2 5 ) ;在不同临床( t ) 分期中t a - t 1 期和他t 4 期分别为6 4 3 ( 1 8 2 8 ) 和2 5 0 ( 8 3 2 ) ;在淋巴结转 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2 5 o ( 6 2 4 ) 和5 5 6 ( 2 0 3 6 ) 。在膀胱移形细胞癌 组织中,s 1 0 0 a 4 蛋白的表达增强和k i s s 1 的表达缺失与膀胱移形细胞癌的组织 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s 1 0 0 a 4 蛋白表达增高时,k i s s 1 表达下降,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的关 系。 结论 s 1 0 0 a 4 蛋白及k i s s 1 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判断其生物学 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s 1 0 0 a 4 蛋白有可能下调k i s s 1 的表达, 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s 1 0 0 a 4 ;k i s s 1 2 英文论著摘要 t h e s t u d yo fs 1 0 0 a 4a n d k i s s - - 1e x p r e s s i o ni n 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a r c i n o m ao ft h qb l a d d e l n s i t i o n a la ro m ao it h eb l a d d e r 0 b j e c t i v e t od i s c u s s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so fs 1 0 0 a 4a n d k i s s 1i nb l a d d e ru r o t h e l i u m c a r c i n o m aa n dt h e i rs i g n i f i c a n c e m e t h o d s w es e l e c t e d6 0 s p e c i m e n so fb l a d d e r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 b t c c ) a s 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a n d10s p e c i m e n so fn o r m a lb l a d d e rt i s s u ea sc o n t r o lg r o u p t h e s p e c i m e n so f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a r ea l lp r i m a r yb t c co fs u r g i c a le x c i s i o n t h e y h a v en o tr e c e i v e d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a n dh o r m o n e t h e r a p y b e f o r e o p e r a t i o n t h ed u r a t i o no ft h e i ra g ei sf r o m2 0 - 81 t h en u m b e ro ft h es p e c i m e n sw h i c h h a v em e t a s t a s i si s2 4 a n dt h en u m b e ro fn o n m e t a s t a s i si s3 6 t h e10s p e c i m e n so f n o r m a lb l a d d e rt i s s u eo fc o n t r o lg r o u pa r ea b l a t e db l a d d e rb e c a u s eo fu r e t e r i co rp y e l i c t c c i th a sb e e nc o n f i r m e dt h a t t h e yh a v e n o tt u l t l o rc e l l sa f t e r p a t h o l o #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舢lt h es p e c i m e n sh a v eb e e np r o c e s s e db yf o r m a l i nf i x a t i o na n dm i n e r a l w a x e m b e d m e n t w ee v a l u a t e d6 0b t c c sa n d10c o n t r o l sa n de x a m i n e dt h ep r e s e n c eo f s 1 0 0 a 4 p r o t e i n a n d k i s s - 1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s t r e p t a v i d i n p e r o s i d a s e ( s p ) m e t h o dw i t ht u m o r g r a d e ,c l i n i c a ls t a g ea n dl y m p hn o d e m e t a s t a s i s b e s i d e s ,w ea n a l y z ew h e t h e rs10 0 a 4 p r o t e i na n dk i s s 1e x i s tc o r r e l a t i o no r n o t r e s u l t s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s10 0 a 4p r o t e i ni sn e g a t i v ei 1 1n o r m a lb l a d d e rt i s s u ea n d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k i s s 一1i sp o s i t i v ei ni t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s10 0 a 4p r o t e i nw a sf o u n d e di n 7 0 i nb t c c sa n dk i s s 一1w a s4 3 3 伊 0 0 5 )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r a t e so fs 1 0 0 a 4 p r o t e i ni nh i s t o l o g i c a lg r a d ei ,i ia n di i io f b t c ca r e3 1 3 ( 5 1 6 ) ,6 8 4 ( 1 3 1 9 ) a n d 9 6 o ( 2 4 2 5 )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r a t e so fs10 0 a 4p r o t e i ni nc l i n i c a ls t a g et a t 1a n d t 2 - t 4a l e5 7 1 ( 1 6 2 8 ) a n d8 1 3 ( 2 6 3 2 ) a n dt h ee x p r e s s i o nr a t e so f p o s i t i v ea n d 3 n e g a t i v el y m p hm o d e m e t a s t a s i sg r o u pa r e8 7 5 ( 2 1 2 4 ) a n d5 8 3 ( 2 1 3 6 )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r a t e so fk i s s - 1i nh i s t o l o g i c a lg r a d ei ,i ia n d o fb t c ca l e8 1 3 ( 13 16 ) 、4 7 4 ( 9 19 ) a n d16 0 ( 4 2 5 )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r a t e so fk i s s 一1i nc l i n i c a l s t a g et a - t 1a n dt 2 t 4a r e6 4 3 ( 18 2 8 ) a n d2 5 o ( 8 3 2 ) a n dt h ee x p r e s s i o nr a t e s o f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l y m p hm o d em e t a s t a s i sg r o u pa r e 2 5 0 ( 6 2 4 )a n d5 5 6 ( 2 0 3 6 ) b o t hs10 0 a 4a n dk i s s 1i i lb t c ca n dn o r m a lb l a d d e rt i s s u eh a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s 1 0 0 a 4p r o t e i na n dt h el o s so fk i s s - 1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h i s t o l o g i c a lg r a d e c l i n i c a ls t a g ea n dl y m p hn o d em e t a s t a s i s ( p 0 0 5 )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k i s s - 1 d e c r e a s e sw h i l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s10 0 a 4p r o t e i nr i s e s t h er e l a t i o no ft h e i r e x p r e s s i o n si sn e g a t i v e 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so fs10 0 a 4p r o t e i na n dl o s so fk i s s 一1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a s s o c i a t e d w h i tt u m o rp r o g r e s s i o ni nb t c c s b o t ho ft h e mc a nb et h ep r e d i c t o r so ft h eb i o l o g i c a l b e h a v i o ra n dt r e n do ft h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l a d d e rt r a n s i t i o n a l c e l lc a r c i n o m a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s 1 0 0 a 4p r o t e i na n d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k i s s - 1i nb t c c sh a v ei n t i m a t e r e l a t i o n s10 0 a 4p r o t e i nm a yd e c r e a s e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k i s s 一1 i tp e r h a p sa f f e c t s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m e t a s t a s i so fb l a d d e rc a r c i n o m a k e vw o r d s b i a d d e r :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e l lc a r c i n o m a :s10 0 a 4 :k i s s 1 4 英文缩略语 5 论文 k i s s 1 和s 1 0 0 a 4 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刖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 t r a n s i t i o n a l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o fb l a d d e r ,b t c c )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第一位。侵袭和转移是恶性 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之一。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活化是导致肿瘤增殖失 控,恶性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基础。目前有关膀胱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仍不 十分清楚,严重制约了临床医生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评估。因此,寻找 与膀胱癌侵袭和转移有关的标记物一直是膀胱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s 1 0 0 a 4 基因的编码产物属于c a 2 + 结合蛋白s 1 0 0 家族的成员,$ 1 0 0 蛋白被认 为是一组钙离子传感器,通过钙离子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增殖、分化、粘附、运 动、基因表达及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k i s s 1 基因是1 9 9 7 年l e e 等人在黑色素瘤中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 基因。研究发现k i s s 1 的表达水平与人黑色素瘤、乳腺癌的转移能力呈负相关。 目前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b t c c 中s 1 0 0 a 4 蛋白及k i s s 1 蛋白的表达,研 究二者与b t c c 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s 1 0 0 a 4 与膀胱癌的发生、侵 袭及转移的关系,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 0 0 4 年1 月- - 一2 0 0 7 年4 月手术切除膀胱癌 标本6 0 例,均为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化疗和激素治 疗。标本中男性4 0 例,女性2 0 例,年龄2 0 - 8 1 岁。已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膀 胱尿路上皮细胞癌2 4 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 6 例。正常膀胱组织1 0 例( 由于输尿 管癌或肾盂癌而行膀胱部分切除的正常膀胱组织,经病理证实膀胱无肿瘤细胞) 6 做对照,男性4 例,女性6 例,年龄5 2 8 4 岁。所有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 包埋。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回顾病人的病历记录和组织病理报告获得。临床分期按 照2 0 0 3 年修改的国际抗癌协会联盟( u i c c ) 和美国肿瘤联合会( a j c c ) 联合制 定的t n m 标准分为t a t 1 期2 8 例,t 2 t 4 期3 2 例。病理分级按w h o 标准分 为i 级( 高分化) 1 6 例,i i 级( 中分化) 1 9 例,l 级( 低分化) 2 5 例。 二、主要试剂 一抗:兔抗人s 1 0 0 a 4 单克隆抗体( 工作浓度为1 :1 6 0 倍) ; ( 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抗:兔抗人k i s s 1 单克隆抗体( 工作浓度为1 :8 0 倍) ; ( 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s a b c 免疫组化试剂盒( - - 抗:标记长臂生物素的山羊抗兔i g g ) 5 b s a 封闭 液;s a b c 液) ; ( 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d a b 显色剂;组织抗原修复液i ;1 :9 多聚赖氨酸溶液;3 h 2 0 2 溶液;磷 酸盐缓冲液( p b s 缓冲液,0 0 2 m ,p h = 7 4 ) ;苏木素复染剂; o 0 1 m 枸橼酸盐缓冲 液( p h 6 0 ) 。 ( 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三、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 a b c 法。每批染色均 设阳性对照( 已知的阳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切片) 和阴性对照( 以磷酸盐缓冲 液p b s 代替一抗) 。 ( 一) 载玻片处理 1 、载玻片置于8 1 0 硫酸中过夜。 2 、流水冲洗2 4 小时。 3 、蒸馏水浸泡2 4 小时。 4 、置于1 0 0 烘箱中3 0 分钟干燥。 5 、l :9 多聚赖氨酸溶液( p o l y l y s i n e ) 中浸泡5 分钟。 6 、捞出后,室温晾干,装盒备用。 7 ( 二) 切片、贴片、烤片 1 、组织蜡块夹于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旋 紧。 2 、设定切片厚度4 9 m 。 3 、旋转蜡块,切出蜡片,用毛笔扫入摊片机水槽内展平( 水温4 5 ) 。 4 、用载玻片捞取蜡片,铺平。 5 、置于3 7 c 温箱中过夜。 6 、装盒备用。 ( 三) s 1 0 0 a 4 染色程序 l 、切片经二甲苯、梯度酒精常规脱蜡至水。 2 、滴加3 h 2 0 2 ,置于3 7 恒温培养箱内孵育1 5 分钟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 物酶。蒸馏水洗3 次。 3 、滴加抗原修复液i ,高温高压修复5 分钟,降至室温,p b s 液洗涤2 分钟 3 次。 4 、滴加5 b s a 封闭液,置于3 7 恒温培养箱内孵育1 0 分钟,甩去多余液 体,不洗。 5 、滴加稀释至1 :1 6 0 倍的一抗( 兔抗入s 1 0 0 a 4 单克隆抗体) ,置于4 c 恒 温培养箱内过夜,p b s 液冲洗1 分钟2 次。 6 、滴加二抗( 山羊抗兔) ,置于3 7 恒温培养箱内孵育3 0 分钟,p b s 液冲 洗1 分钟x 2 次。 7 、滴加s a b c 试剂,3 7 * ( 2 3 0 分钟,p b s 液冲洗1 分钟2 次。 8 、d a b 显色:使用d a b 试剂盒,取l m l 蒸馏水,加试剂盒中a ,b ,c 试剂各 一滴,混匀后立即加至切片。室温显色,显微镜下控制反应时间( 一般在3 5 分 钟) ,自来水洗涤。 9 、苏木素复染5 分钟,置流水中返蓝3 0 分钟。 l o 、梯度酒精、二甲苯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 四) k i s s 1 染色程序 1 、切片经二甲苯、梯度酒精常规脱蜡至水。 8 2 、滴加3 h 2 0 2 ,置于3 7 恒温培养箱内孵育1 0 分钟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 物酶。蒸馏水洗3 次。 3 、滴加抗原修复液i ,高温高压修复5 分钟,降至室温,p b s 液洗涤2 分钟 x 3 次。 4 、滴加5 b s a 封闭液,置于3 7 恒温培养箱内孵育1 0 分钟,甩去多余液 体,不洗。 5 、滴加稀释至1 :8 0 倍的一抗( 兔抗人k i s s 1 单克隆抗体) ,置于4 恒温 培养箱内过夜,p b s 液冲洗1 分钟2 次。 6 、滴加二抗( 山羊抗兔) ,置于3 7 恒温培养箱内孵育3 0 分钟,p b s 液冲 洗2 分钟3 次。 7 、滴加s a b c 试剂,3 7 。c 3 0 分钟,p b s 液冲洗1 分钟2 次。 8 、d a b 显色:使用d a b 试剂盒,取l m l 蒸馏水,加试剂盒中a ,b ,c 试剂各 一滴,混匀后立即加至切片。室温显色,显微镜下控制反应时间( 一般在3 5 分 钟) ,自来水洗涤。 9 、苏木素复染5 分钟,置流水中返蓝3 0 分钟。 1 0 、梯度酒精、二甲苯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定 s 1 0 0 a 4 蛋白以细胞浆细胞核内出现黄色或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k i s s 1 蛋白以细胞膜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 每张切片在光学显微镜( n i k o ns m z l 5 0 0 实体显微镜) 下选取5 个高倍视野, 每个视野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判: a = 阳性细胞百分比: 无,0 分; 5 0 ,3 分。 b = 阳性细胞染色程度: 无显色,0 分;浅黄色,1 分; 黄色或浅棕色,2 分;棕褐色,3 分。 每个视野积分= a x b 。 9 求每张切片5 个高倍视野积分平均值,按照积分高低分为: 3 分,阴性( 一) 3 - - 9 分,阳性( + )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l 3 0 软件进行x 2 检验和s p e a r m a n 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a = 0 0 5 。 结果 l 、在6 0 例b t c c 中,s 1 0 0 a 4 蛋白4 2 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 0 ( 4 2 6 0 ) , 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 阳性1 例,阳性表达率1 0 0 ) , x 2 = 1 0 6 1 ( p o 0 1 ) ,主要在癌细胞的胞浆内表达,细胞核内也有表达( 附表1 ) 。 2 、$ 1 0 0 a 4 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分级i 级、i i 级、i i i 级b t c c 中分别为 3 1 3 ( 5 1 6 ) 、6 8 4 ( 1 3 1 9 ) 和9 6 o ( 2 4 2 5 ) ;在非浸润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中 分别为5 7 1 ( 1 6 2 8 ) 和8 1 3 ( 2 6 3 2 )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 8 7 5 0 o ( 2 1 2 4 ) 和5 8 3 ( 2 1 3 6 ) 。s 1 0 0 a 4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学分级、临 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与病 人性别、年龄无关。( 附图1 4 ,附表3 ) 3 、k i s s 1 蛋白2 6 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 3 3 ( 2 6 6 0 ) ,明显低于在正常膀 胱组织中的表达( 阳性9 例,阳性表达率9 0 0 ) ,x 2 = 5 7 1 ( p 0 0 5 ) ,以细胞膜表达为主 ( 附表2 ) 。 4 、k i s s 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分级i 级、i i 级、i i i 级膀胱移行细胞 癌中分别为8 1 3 ( 1 3 1 6 ) 、4 7 4 ( 9 1 9 ) 和2 0 0 ( 4 2 5 ) ;在非浸润性膀胱癌和浸润 性膀胱癌中分别为6 4 3 ( 1 8 2 8 ) 和2 5 0 ( 8 3 2 ) ;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阳性组中 分别为5 5 6 ( 2 0 3 6 ) 和2 5 0 ( 6 2 4 ) 。k i s s 一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学分级、 临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与 病人性别、年龄无关。( 附图5 8 ,表3 ) 5 、6 0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二者表达均为阳性的为1 2 例,表达均为阴 性的为4 例,s 1 0 0 a 4 蛋白表达阳性但k i s s 1 蛋白表达阴性的为3 0 例,s 1 0 0 a 4 蛋白表达阴性但k i s s 一1 蛋白表达阳性的为1 4 例。s 1 0 0 a 4 蛋白表达增高时,k i s s 1 表达减低。经统计分析x 2 = 1 2 4 ,p 0 0 5 ,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呈统计 1 0 学负相关,相关系数r = - - 0 4 2 。( 附表4 ) 表l ,s 1 0 0 a 4 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及b t c c 组织中的表达关系 表2 ,k i s s 1 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及b t c c 组织中的表达关系 表3 ,s 1 0 0 a 4 蛋白和k i s s 1 蛋白的表达与b t c 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表4 ,s 1 0 0 a 4 蛋白和k i s s 1 蛋白在b t c c 中表达的关系 ( x 2 = 1 2 4 ,p 0 0 0 5 ,r - - 0 4 2 ) 图1 ,s 1 0 0 a 4 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阴性表达( 1 0 x 1 0 倍) 1 2 图2 ,s 1 0 0 a 4 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 1 0 x 1 0 倍) 图3 ,s 1 0 0 a 4 蛋白在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 1 0 x 4 0 倍) 1 3 图4 ,s 1 0 0 a 4 蛋白在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 1 0 4 0 倍) 图5 ,k i s s 一1 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1 0 1 0 倍) filljijiljjijilijjjijij 图6 ,k i s s i 蛋白在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 1 0 1 0 倍) 图7 ,k i s s i 蛋白在高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 1 0 x 4 0 倍) flifffjjljlfjff ffffjffijififililijif 图8 ,k i s s 1 蛋白在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 1 0 4 0 倍) 讨论 膀胱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l 2 ,在国内无论其发 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肿瘤的首位,且近年有增加的趋势。虽然针对膀胱癌的 综合治疗已使其5 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膀胱癌侵袭和转移仍是影响其预后的 重要因素之一。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某些基因活性的改变及其表达产 物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s 1 0 0 a 4 又称c a p l 、p 9 k a 、c a l v a s c u l i n 等,是1 9 8 9 年由s b r a l i d z e 从高转移 性小鼠乳癌细胞中克隆出来的一种转移相关基因【1 】。1 9 9 2 年克隆了人类s 1 0 0 a 4 基因。该基因位于染色体l q 2 1 ,基因全长2 8 3 7 b p ,编码1 0 1 个氨基酸的蛋白。该 区易发生各种染色体的缺失、易位、重叠等改变,提示s 1 0 0 a 4 蛋白与肿瘤的发 生发展关系密切【2 】。s 1 0 0 a 4 基因的编码产物属于c a 2 + 结合蛋白s 1 0 0 家族的成员, s 1 0 0 蛋白被认为是一组钙离子传感器,通过钙离子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增殖、分 化、粘附、运动、基因表达及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 】。研究表明,s 1 0 0 a 4 的表达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正相关,被认为是与肿瘤预 1 6 后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4 5 】。关于s 1 0 0 a 4 蛋白与肿瘤发展的分子机制的 最初证据来源于对具有转移性的鼠细胞系s r - 3 y 1 的观察 6 】。其后的转染实验显 示,啮齿动物及人类的s 1 0 0 a 4 可以诱导无转移性的大鼠乳腺癌细胞系出现转移征 象【7 、8 】。与此相似的,将啮齿动物s 1 0 0 a 4 基因转染入鼠类恶性黑素瘤细胞系b 1 6 1 9 】 和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 c f 7 增加了其向肺脏转移的能力。而转染反义s 1 0 0 a 4 基 因,则可以明显降低具有高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细胞系的转移率 1 0 。目前认为, s 1 0 0 a 4 能影响细胞骨架动力学,促进细胞运动;并通过上调c d 4 4 的局部表达, 改变e c m 的结构,影响细胞与e c m 的粘附;增强m m p 的活性,下调其组织抑 制因子t i m p s 的合成;s 1 0 0 a 4 与非肌肉组织的原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并调节细胞间粘附结合,当其过表达时,这些作用增强,从而提高瘤细胞的转移能 力;抑制由蛋白激酶c ( p k c ) 介导的肌球蛋白重链磷酸化,导致肌球蛋白聚集受抑, 细胞转移能力增强。可见,s 1 0 0 a 4 通过多种机制,在多阶段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和 转移。 众所周知,同肿瘤的发生一样,癌转移也是一个有规律的步步关联的细胞活 动过程,即所谓的“癌转移的级联反应” 1 1 】。理论上,癌转移级联反应相关事件 包括:基底膜破裂、细胞脱落、细胞运动、侵袭、穿透血管系统、癌细胞进入循 环系统、阻滞、外渗和增殖。在此过程中,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多阶段 的复杂过程,根据转移进展模型理论,转移是由于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 失衡导致的结果。为了探讨转移设计的这一机制,本研究检测癌旁组织,癌组织 以及癌周转移组织中的k i s s l 和s 1 0 0 a 4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膀胱癌 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为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本实验结果显示,s 1 0 0 a 4 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癌细胞 的细胞浆内,正常膀胱组织表达阴性,且其阳性表达率随膀胱癌病理分级、浸润深度 的增加而升高,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与其他研究报道结 果一致,提示s 1 0 0 a 4 可能促进b t c c 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侵袭转移相关。 k i s s l 定位于1 号染色体长臂l q 3 2 q 4 1 区,该基因的初始编码产物是一个由 1 4 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k i s s p e p t i n - 1 4 5 ,缩写为k p 一1 4 5 ( 又称为m e t a s t i n ) 1 2 】。 k p - 1 4 5 经剪切可以生成5 4 、1 0 、1 3 和1 4 个氨基酸残基的较短多肽k p 5 4 、k p 1 0 、 1 7 k p - 1 3 和k p 1 4 ,其共同特点是羧基端为精氨酸一苯丙氨酸- n h 2 ( r f - n h 2 ) 模体,都能 与人类孤儿g 蛋白偶联受体( gp r o t e i n c o u p l er e c e p t o r s5 4 ,g p r 5 4 ) 特异性结合 13 】。 其中k p - 5 4 是k p 1 4 5 的主要生物学活化产物,发挥抑制细胞趋化性,增强成簇黏附 激酶表达和活性的生物学效应 1 4 】。此外,k p 1 0 在生理受体水平上即能增加细胞 内钙离子浓度,这是因为l 印1 0 与其受体的亲和力较其他k i s s p e p t i n s 高3 1 0 倍,而 其他k i s s p e p t i n s 要在k i s s l 受体高表达的水平上才能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1 5 1 6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k i s s l 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力相关 1 7 】。s a n c h e z 等观察了9 个膀胱癌细胞株,发现来源于进展期膀胱癌的细胞株k i s s l 表达水平较 低,膀胱癌中浸润程度越深k i s s l 的表达水平越i l 毛 1 8 】。在可获得随访的一部分膀 胱癌患者中,发现k i s s l 的表达与患者整体存活期有直接的联系,k i s s l 表达越低 患者的生存期越短 1 9 2 0 】。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k i s s 1 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 转移呈负相关,提示了k i s s 1 蛋白在膀胱癌中是转移抑制分子,与肿瘤的侵袭性 相关。据此可以推测b t c c 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由于k i s s 1 蛋白功能缺失所 致。通过本研究可以证实,k i s s 1 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抑制膀胱癌转移中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根据k i s s 1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它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阐明k i s s 1 抑制肿瘤转移的具体机 制对早期发现膀胱癌是否发生转移有重要意义。今后可以设想应用分子生物学的 方法来检测肿瘤标本或患者血液中k i s s 1 基因的表达情况,合理评估肿瘤的转移 能力,制定完善的临床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深入 了解肿瘤转移的生物学行为,人类有可能应用分子手段,改变肿瘤细胞基因遗传 性或纠正基因突变,从而逆转或去除肿瘤扩散转移的恶性行为。 在我们的实验中同样发现s 1 0 0 a 4 和k i s s 1 在b t c c 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所 以我们推测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表达上调的s 1 0 0 a 4 蛋白可能通过抑制k i s s 一1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局部浸润和转移。至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如何,尚需要进 一步的研究来探索。二者的联合检测是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预测其侵袭转移 趋势的有价值的指标。设法阻断s 1 0 0 a 4 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从而提高k i s s 1 蛋白的表达可能会起到抑制或减缓肿瘤的发展、转移的作用。 1 8 s 1 0 0 a 4 蛋白有望成为膀胱癌抗转移治疗的新靶点,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 路。 结论 l 、s 1 0 0 a 4 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 达,且随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增加,与病人 性别、年龄无关。 2 、k i s s 1 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低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 达,且随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减少,与病人 性别、年龄无关。 3 、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 1 0 0 a 4 蛋白表达增加,同时伴有k i s s 1 蛋白表 达减少,二者呈统计学负相关。 1 9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s 1 0 0 a 4 蛋白因为其在人体免疫,炎症,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方 面的重要作用而成为近来国际研究的热点。 k i s s 1 蛋白在许多上皮来源肿瘤中的表达显著缺失,众多研究证明其与膀胱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相关 a n d e r s e nk 等在对恶性黑色素瘤中的s 1 0 0 a 4 蛋白和k i s s 1 的表达的研究发 现,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 目前没有其他学者研究s 1 0 0 a 4 蛋白及k i s s 1 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 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2 0 参考文献 l1a q e r b a e km , a l s n e rj e ta 1 f o c a ls10 0 a 4p r o t e i ne x p r e s s i o ni sa l li n d e p e n d e n tp r e d i c t o r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e t a s t a t i cd i s e a s ei nc y s t e c t o m i z e db l a d d e r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 【j 】e u ru r 0 1 2 0 0 6 q e t ;5 0 ( 4 ) :7 7 7 7 8 5 2s h e b e tg v ,l a k s h m im s s10 0 a 4 ( m t si ) c a l c i u m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i nc a n c e rg r o w t h , i n v a s i o n a n dm e t a s t a s i s 叨a n t i c a n c e rr e s ,2 0 0 8 ,18 ( 4 a ) :2 415 2 4 21 3d o n a t or si0 0 :am u l t i g e n i cf a m i l yo fc a l c i u m - m o d u l a t e dp r o t e i n so ft h ee f - h a n dt y p ew i t h i n t r a c e l l u l a ra n d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f u n c t i o n a lr o l e s 【j 】i n tjb i o c h e mc e l lb i o l ,2 0 0 6 ,3 3 ( 7 ) : 6 3 7 6 6 8 4 c u i i f ,l i uy k ,p a nb s ,e ta 1 d i f f e r e n t i a lp m t e o m i ca n a l y s i so fh u m a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c e l ll i n em e t a s t a s i s - a s s o c i a t e dp r o t e i n s 【j 】jc a n c e rr e sc l i no n c o l ,2 0 0 4 ,13 0 ( 10 ) : 6 1 5 6 2 2 5k i mt it , k i mh i ,s o u n gy h ,s h a wl a ,c h u n gj i n t e g r i n ( a l p h a 6 b e t a 4 ) s i g n a l st h r o u g hs r ct o i n c r e a s ee x p r e s s i o no fs10 0 a 4 ,am e t a s t a s i s p r o m o t i n gf a c t o r :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c a n c e rc e l l i n v a s i o n 明m o lc a n c e rr e s 2 0 0 9o c t ;7 ( 1 0 ) :1 6 0 5 1 6 1 2 6i k o m an ,y a m a z a k ih a b ey e ta 1 s10 0 a 4e x p r e s s i o nw i t hr e d u c e de - c a d h e r i ne x p r e s s i o n p r e d i c t s d i s t a n tm e t a s t a s i so fh u m a nm a l i g n a n tm e l a n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