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几千年来,我国妇女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思想意识的局限,经济上的不独 立,政治上毫无权利,处处受男人支配和控制,妇女地位的低下又造成了妇女心 理上的自卑行为被动塑成心理依赖,从而使妇女缺乏主动精神与主体意识。后女 权主义认为,改变几千年来妇女处于从属和客体的地位,唤醒妇女作为人的自我 主体意识,建立她们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妇女解放的关键。后现代女权主义承 认争取女性的主体地位对妇女解放的重要作用。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文 化所讲的人的主体性实质上是建立在男性经验基础上,是以男性为标准的主体。 现代女权主义所极力争取的这种主体性无助于改善妇女的处境,要唤醒女性的主 体意识首先必须明确“女性 的概念。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女性的本质特征是由社 会主流文化建构并通过社会主流话语进行言说的。女性主体性是被传统文化所歪 曲了的。因此要重新界定女性主体只有是在对父权制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本质 特征的重新解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职业的培养,重新寻找和认识女性真实的 自我价值,实现女性价值的全面实现。 因此,我选择了“论后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体意识教育”这一题目进行 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识读后女权主义。论文首先介绍了女权主义和后女权主义的发展 历程和理论内涵。进一步分析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突出说明后 女权主义的理论特征、后女权主义对女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以及它自身存在的一 些问题。 第二部分:阐释后女权主义视阈下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可能性。在对后女权 主义进入深入的分析了解后,从后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分析主体、主体意识、女性 主体意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女性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用后女权主义的理 论来分析我国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女性主体意识教育种种缺失的 原因进行了审视。指出:教育性别歧视、教育模式的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性别 意识的培养、传统教育宗旨对女性教育的限制等对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障碍。 第四部分是针对上面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构。指出:女性主体意识的 完饕应该是建立在女性经验基硪上酶,震女性鱼己的话语来言说女性特征,通过 对女性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人格素质教育、责任义务教育,使女性在掌握了一定 文化知识后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女性价值的 完善。 关键词:后女权主义;女性生体意识;女性主体意识教育 i i a b s t r a c t f 髓也撼繇莲so f y e a 醛,c 毯愆s ew c 滕鼹莲醒玺o c i 蕊,缸癍l y 魏dm el 赫i 摭t i 陇s o f 也e i ro w ni d e o l o g y ,m o s tw o m e ni ne c o n o m yi sn o t 试d e p e n d e n t ,i i lp o l i t i c sd o e s n 仪h a v ea n yr i g h t sa ta l l ,a r ea l w a y si nm ec o n 臼o lo f 缸l em e n t h el o ws t a :t i 鹪o f 戳 m 髓m 醛e 也ew ( 髓耐s 翻两商锣e 锻攀l e x 迹p s y e 纛o l o 醪,a 懿f 饕s s 主v e 瓣s 迸毫 p s y c h o l o g i c 甜d 印e n d e n c e , s 0m a t 、o m e nl a c ko fi i l i t i 撕v e 孤dt t l em a i ns e n s e t h e p o s t - n l o d e m 庇枷s mb e l i e v e dm ek e yo fw o m e n l i b e r a t ei st oc 玛e 也ew o m 魏ni n 氇es 矗b o 砖i l l 鑫耄e 雒d 氇e 嘲e 皎鳃睦璐 酿s e v 嘲l 氇。毽s 鑫鞋dy a 搭,幻a w a k e 藏也e w o m a l l ss e i f :删nc 0 i l s c i o u s n e s sa sap c r s o n ,t 0e s 怯l b l i s hm ew o m a n si n d e p e n d e n t s t a :瞰sa sap e r s o 轧t 量l ep o 髓m o d 锄f e m i m s ma c h o w l e d g e dt 妇t o 蚰 v ef b rt h em a i l lg 嫩u s 主si m p 0 渤躐硒t l l ew o m 豹sl b e r a t i 锄。司鹫p o s 乒m o d e m 毓i 畦s t sb e l i 纠e 也戤氇e 掰鑫主n e s s e n c eo fm em o d e m s o c i e 够c u l t u r ei sb u i h0 nt l l eb a s i so fm em a i ee i 】= l p i r i c a l , a n d t a k e s 也em a l ea s 也es u 巧e c to fs t 毅l d a 越n 抢m 洳e s s e n c em a t 也e 黼o d e mf e m 诚s m 赋v e sf o fv i 氍 f o l l s l yi s 棘。璐e 证i m p v i l l gw o m a l l ss i 铅a t i o 珏。w e 幽。落dm a 薹淹c l e a r 也ec o n c e p to f 气h ef e m a j e , i i lo r d e rt oa w a k e nm e 如m a l e sm a i l l i l s c i o u 蛳e s s t h e p o s t - m o d e 艇s tv i e w sm a t 搬ee s 鲫1 t 谢f e a n 戡o f 妊蝣f e m a l ei s b u i 王tb y 龇:s o c i 啊 m a 主l l 鳓陀黜c u l m r e , 鑫l l 娃o k e nb y 臻嚣s o c i a 董m a 主焱骶蚀md i s c o u r s e 。髓ef e m 蠢e 檄a 主l l e s s e n c ei st 、衍s t e db y 戗l e 船l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s ot 0i 以e f i l l et 1 1 em a i ne s s e n c eo f 吐l e f e 撒越es h o u l db eo 西yb a s 耐o n 也er e 一溉谂攀r e t a 疽o no ft h em a l e c e n t e r e dc 试t u 愆t o 也e e s s e 赢越曲躺t e r i 姬c so f 瓣f | e m a l e ,s e e ka n da c 妇酌w l e d g e 氇er c a ls e l s v 菇u eo f 饿e f e i n a l ea g a 洫,m 0 u g l le d u c a t i o n 勰dv o c a t i o n a l 椭i n i n g ,t oa c l l i e v en l em n 蕾e 曩l i z 葩o no fw o 趣e n 曩l e r 。内端,畦l ea u 蕊雠s e l e c t st l 畦ss 岫j e c t ,“o l lt l l em 斑c 锄s c i o u s 珏e s s 灸m a l e e d u c a t i o nu n d e rt l l ep o s t f a 眦i l i s tv i e w ,”t l l i st l l e s i sm c l u d e sf o u rp a r t s p _ a f to :协恻她p o s t 触畦芏l i s 搬。髓e 妞s i s 触匆i 缒o d u c e s 也e 氆e o r y 棚 也ed e v e l o p m e n t0 ft h e :f b m 洫i s m 强d 协ep o s t f l e m i m s 撒,也e n 锄a l y z e st l l ed i s t i l l c t i o 撞 t l l 觚dc o n t a c to fr i m i n i s ta 1 1 dp o s t 一向n i i l i s t t h em e s i st l i 曲l i g h t st l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1 1 e p o s t f e m i i l i s mm e 0 巧a n d t l l ei i 山e r i t a l l c eo ft l l ep o s t f e m i n i s mt 0t h ef e m i i l i s m ,a sw e u a si t so w np r o b l e m sn l a te x i s t p a r tt v 旧:t i l i sp a r tp o i m so u tt 1 1 ep o s s i b i l i 够o ft 量l em 萄n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f e m a l e e d u c a t i o nu n d e r 也ep o s t f e m i l l i s tv i e w a r e rt t i e 鼬e ra l l a l y s i so ft h ep o s t - f e m i n i s m , t l l em e s i sa n a l y z e sn l em a j n ,m em a i ns e i l s ea i l dm ef e m a l em 血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丘d m n l ep o s t - f e m i n i s ts 伯n c e c 锄b i n e d 谢mc k n a s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a 1 1 dt h es e l 仁l i m i t a t i o n s o f t h ew o m e n ,t l l et l l e s i s 删y z e sm en e e do f l em 2 l i nf - e m a l e 剐忸r e n e s sf o re d u c a t i o n i i l o u r c o 咖州m t l l e p o s t - f e m i i l 随、,i e w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m a i l d yt 0e x 锄i n et l l er e 嬲o n sm a ta r el a c ko ft 1 1 ef i e m a l em a 洫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m ew o m e ni i lo u rc o u m 阱m e a i l w h i l e , “p o i n t so u tt l l a t t l l e d i s c r i i i l i n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m eu n i f b n nm o d e lo fe d u c a t i o n ,s t u d e n t sw e r el a c ko f g e n d e ra w a r e n e s s 缸l a i l l i n g 锄dn l et r a d i t i o i 曲p 删币o s eo fe d u c a t i o nr e s t r i c t i o n s o n 、o m e n se d u c a t i o n ,a i l ds oo n , i sm eb a 盯i e rt ot l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o m e n sm a j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t h ef 0 u r t hp a ng e t s 也ec o n e s p o n d i n ge d u c a t i o nb u i l d i n g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b o v e d i s c u s s i o n np o i m so u tn l a tt l l e 内l l f i l l m e n to fn l ew o m e n sm a i l la 、2 e n e s ss h o u l db e b a s e d0 nt h ew o m e n se x p 嘶e n c e , t os p e a l 【t l l ew o m e n sc l l a r a c t e r i s t i cb y l ew o m e n s o w nw o r d s t 1 1 r o u g ht h ec u l t u r a lq u a l i t ) ,e d u c a t i o n , q 砌i 够o fc h a r a c t e re d u c a t i o n , 趾l dr e s p o n s i b i l i 够a r l dd l i 够e d u c a t i o n ,m a k et l l ew o m e nl 谢v eac e r c a i l la b i l i 够t 0 p 矾c i p a t et h es o c i a lp r a c t i c ea r e rt l l ec u l n l r a le d u c a t i o n , t h a tm ew o m e nc a n r e a l i z et t l e i rf e m a l ev d l u ei i ln l e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k e yw o r d s : p o s t - f 已m i m s m ;m ef e m a j em a i l lc o i l s c i o u s n e s s ;t l l ef e m a l em a i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e d u c a t i o n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酌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住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栽一同工作酌同事对本研窥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 了解并同意河南农学有关保学。媲罔攀拯论斑韵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黼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奎洱舻本;人授权河赢夭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臀蕾,虿璐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住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2 0d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釜名:霹i 望虬一 2 0c ) 等年月f s 日 垦言 寸目 没有女性参与的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没有女性文化的文化是残缺的文化。 马克思在1 8 6 8 年的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曾经指出:“每一个了解历史的人 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没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妇女( 丑的 也包括在内) 的地位来精确的衡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妇女的贡献,没有她们人 类就不可能存在。当今,女性问题与环境、资源、人口、安全等问题一样,已成 为2 1 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加强对女性问题和女权主义最新发展方向的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 0 世纪8 0 年代初以来,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第三世界女权主义理论逐步被介 绍到中国来。其中后女权主义理论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引领下出现的一个崭新 的女权主义理论派别,它是在反思现代女权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理 论观点,从另一个角度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而产生的。后女权主义并不是一个统 一的女权主义流派,作为与现代女权主义不同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具有以下的特 征:强调女性和女性的主体性、女性与男性的因为国家和种族、地区、阶级、的 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差异,呼唤人类注意女性内部千差万别的经验,注重男性话语 霸权对女性的压迫,承认主体性和权利的构成性,平等、权力、妇女解放的途径、 知识客观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上。从后女权主义进入到我国以来,关注妇女问题的 中国学者就以这些女权主义理论为参照,不断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女性主义 理论。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妇女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并对文学、历史学、社会 学、教育学和涉及到的诸学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人作此论文以期能够介绍各 种女权主义理论,加深中国学者对西方女权主义的了解,从而建立中国语境中的 女性主义理论,希望能够对妇女学在高等教育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有所帮助。 。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 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5 3 1 一、识读后女权主义 ( 一) 后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 1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内涵 女权主义( f e m i n j s m ) 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 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经日本传到了中国,定名为“女 权主义”。2 0 世纪8 0 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 代替“女权主义 的提法, 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主 义 的西方色彩,还有一些学者则继续使用“女权主义 的概念。美国开始使用 女权主义这一词汇是在2 0 世纪2 0 年代,但是只针对那些在政府中任职或在大学 中教书的职业妇女们。今天,女权主义已经被定义为多阶级、多种族的,学者们 也开始追溯这样的多元女权主义的历史根源。 女权主义思潮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人文主 义者针对封建等级制和宗教神权至上提出的“人权 观念,已经潜在地包涵了女 性人权的不安定因素在内。当“人人平等”的口号日益深入人心之时,“男女平等 问题的提出已经不可避免。最初的“男女平等思潮主要是由男性先行者们策动 和领导的。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薄迦丘、蒙田、乔叟等人文主义者已经 在婚姻家庭领域有“男女平等 的呼吁,其后也出现了个别先觉醒的女性的声音, 如早在1 7 2 9 年,英国的克雷弗特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力的论著,有组织的妇 女解放运动的萌芽也在1 9 世纪开始出现,1 8 4 8 年,第一届女权大会在美国纽约州 召开。2 0 世纪初期,“男女平等 的主张得到了包括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 种程度的响应。1 9 2 0 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从1 9 2 8 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一直 。【美】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2 2 2 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女权主义声音都是和社会主流的“民主 、“人权运动相呼 应的。 但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女权主义开始脱离人文主义阵营,独立成为一种波 及所有人文学科门类的声势浩大的社会思潮。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女权” 运动进入第二阶段,也被称为“新女性主义 。这场波及欧美许多国家的女权主义 运动,一开始就与黑人民权运动相结合,后来又与反战和平运动遥相呼应,其声 势与影响均非上一阶段女权主义运动所能比拟。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女权主义 运动非常注重理论建设,并与2 0 世纪以来各种西方哲学思潮和众多学术流派密切 相关,其主要特征是对于男权中心主义的全面清理批判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与以往的女性解放运动不同,这次声势浩大的女性主义运动己不再局限于为女性 争取某一方面的平等权利,而是试图全面消解父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观念和社会 体制,彻底铲除滋生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文化土壤。由此,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新 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对所有父权社会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批判和清理, 与风行欧美的各种“后现代 思潮一起,催生了诸如“女权主义人类学 、“女权 主义教育学 、“女权主义伦理学 、“女权主义生态学 等诸多分支学科。 女权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第一,父权制( 或父权文化) 。父权制原是早期人类学 专有名词,意指氏族公社时期,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公社转向父系氏族公社时产 生的以父权为中心的氏族组织与文化结构,传统的父权制往往是建立在宗族关系 的基础上的。在历史上,父权制主要存在于农业社会和早期的中东与亚洲国家。 在这些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从属与年长的男性,从事家族或宗族的生产活动。女 权主义有关父权制的理论是在2 0 世纪6 0 7 0 年代北美,欧洲妇女解放运动兴 起的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女权主义理论接过这个概念,并将其延伸扩展到 从父系氏族公社一直到今天的整个社会历史过程中。父权文化系统成为女性受压 张广利论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j 社会科学,2 0 0 l ,( 4 ) 迫和歧视的社会前提。在父权制演变成为一个社会系统的过程中,父权家庭逐渐 被整合进两发展为早期国家的亲属共同体社会中的大家族社群。这种家族体的社 群,由于其更强调延续世系的血统和继承的的规则,导致更关注他们世系的斑缘 性延承,因此更加看重妇女的生殖力。当妇女被限制在家庭与生殖领域的同时, 公共领域的价值被提升了,蔗这些又得到了社会法律的认可并得以巩固。 在父权社会背景下,其派生的文化价值系统便不能不以维护父权制为目的。 以儒教和基督教为例,其中皆含有明显的“厌女成分。男性主宰、女性服从和 男性优越、女性低劣的范式显然是一个精心制作的结果焉非鱼然的秩序,这一范 式影响着每一个出自父权家庭的人。父权制作为一种制度体系,无论是宗教的、 政治的、学术的、教育的、艺术的、还是经济制度的,无不或隐或显地具有这种 男性支配藏式的特点。父权制是第二浪潮女权主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女权主义 对父权制的认识促进了许多重要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女权主义的 社会工程。同时,女权主义对父权制的界定不断受到质疑,修改甚至扬弃。国 第二,社会性别。“社会性别 ( g e n d e r ,或译“文化性别) 是西方第二阶段女 权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对男女的社会角色、行为、道德、自 我意识的建构和不同期望。社会性别是妇女学昶女权主义的一个主要概念,这个 概念为女权主义建立质疑妇女的从属地位的权利结构和话语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一 个重要前提。它将传统视为自然天成的男女性别角色解析为“生理性别 ( s e x ,或 称“基因性别 ) 与“社会性别 两部分,由此将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意义从葵所 依托的生物性载体中分离出来。“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女权主义学说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持何种观点的女权主义者,都不能不对这一表述作出自己 的评价与圈应,较早提逝“社会性别 概念的应该是西蒙娜波伏娃,她在第 二性中明确拒绝了将女性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视为“自然一体 的传统看法。 依波伏娃等人的观点参照现代人类生理学的学说,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一对人类性 美 苏红军,柏隶西方后学谱境中女权主义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2 2 9 4 别的认识作如下表述:她们认为社会性别不依赖于生理性别而存在,生理性别源于 人体解剖学的认识,社会性别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但是女权主义这样强调生 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对立是错误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都是关于性别差异观点 的不同表述,都是社会文化建构,都是有历史背景的概念。 后女权主义的理论内涵 以上之所以对女权主义有很多的介绍是因为后女权主义理论与传统女权主义 的关系是批判和继承。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自2 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女权主义理 论和思潮。它作为一个新的女权主义流派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它是对传统女权主 义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同时也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因此它有着自身鲜明的 理论观点和特征,而且它的理论轮的某些方面对指导我国妇女的自由发展也有着 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后现代主义是在2 0 世纪6 0 年代西方进入后工业进程中兴起的一种思潮,它 在8 0 年代前后达到了鼎盛时期,9 0 年代后开始走向衰弱和分化。它是对西方现代 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 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它的主要理论特点是反语言中 心主义、反基础主义、本质主义、以及反对宏大叙事、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 消解主体性等。同时它还强调多元性、非中心化,强调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内的 人的精神的发展的延伸,建构与解构的统一。强调无论是在文化或者其他领域内 的和谐。主张将任何激进的理论和实践都放到历史中去检验,以减少独断性和虚 妄性。后现代女权主义在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从而产生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特征。具体地来讲,后现代女权主义者的思想深深 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想法国的大思想家福柯( m i c h e l f o u c a u l t ) ,心理分析的 拉康( j a c q u e s l a c a l l ) ,解构主义的德里达( j a c q u e s d e 盯i d a ) 的启发。 。 美 苏红军,柏隶西方后学语境中女权主义 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 2 2 2 圆张广利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代女权主义的理论继承与超越 j 人文杂志,2 0 0 3 ,( 3 ) 5 首先,福柯是一位怀疑主义哲学大师,是怀疑主义哲学传统在2 0 世纪的重要 继承人。每一位后现代女权主义者无论对他的思想是全盘接受,还是批判的接受, 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福柯关予权力和话语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他对现存的一切秩序体制的确定性和稳固性提出了质疑,这也对 后现代女权主义重新审视妇女的权力秘地位阎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褫焦。 其次,拉康的思想建立在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 ( c l a u d e l e v i s 妇u s s ) 观点的基础上,列维一斯特劳斯认为,每一个社会都是由一系 列相互关联的符号、角色稻仪式来制约的。拉康稼这一系列“象钲秩 序”( t l l e s y m b o l i c o r d e r ) 。拉康认为象征秩序是通过对个人的制约来制约社会的。只 要个人讲述的是象征秩序一内化其社会性别角色和阶级角色的语言,社会就能以 相当稳定的形式继续复制自己。拉康的“象征秩序理论无疑也给后现代女权主 义者们关于男女不平等根源问题提供丁新的思考。 最后,德里达的“从基本的二元对立,存在虚无中解放”的思想也给后现代 女权主义者钓以启示。德里达认为,从基本的二元对立,存在一虚无中解放,我 们就不会再完全强制性地将思想对立起来,使一个反对另一个( 男性一女性,自然 文化,讲述一书写) 。相反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岛盎地探讨新的不同的思想。解 构论者们相信,既不存在自我身份,也不存在真理;我们生活和语言中的秩序都 是被强加的结构;这些观点引起了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的注意。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f s 激。愆如b o 臻v 蛐在她的第二 性中所否定和贬义意义上使用的“他者 的概念,也给后现代女权主义以启示。 与波伏娃不同的是,在她们看来,女人之作为“他者 或“第二性 不仅仅是与 女人之受雁迫的,较低下的地位耱联系的,还意味若女人是不圈子男人的存在, 女人应该超越父权制文化的逻辑、价值和规范而创立一种新文化。这种新文化不 是以女人为中心的,它是无中心的,它不排除男人,以开放性,流动性和多元性 6 为特征。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是肯定的。回 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流派主要包括有:建设性后现代女权主义、激进的后现 代女权主义、生态的后现代女权主义、主体性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构成论的后 现代女权主义。 第一,建设性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在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政治实践中,不 应只从女性自身权益出发,而应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利益和命运来考虑自身的目标; 倡导用多元和综合建构的社会认同概念取代单一的“女性 概念,把性别当作众 多概念中的一种。该流派认为应建立以性别差异为基础,把男女平等看成是在承 认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下女性与男性的具体平等。这样,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政 治实践过程中就不会再象过去那样简单地把所有男性都看作是压迫女性的敌人, 而是要达到与他们同等的地位,使女性在寻求平等的过程中从众多不同方式中找 到最适合于自己的途径,并主张要与男性开展全面合作,争取男性的支持,使男 性中的许多人成为女性的盟友和伙伴。 第二,激进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它全盘接受福柯关于权力和话语的理论观点, 主张把权力定义为分散的、弥漫的、而不是集中于某个机构或某个群体;积极倡 导在妇女运动内部实行“模式转换主张应以话语为中心而不应以生理学因素为 中心来建构性别差异的意义,其抱负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的话语,并借用福柯关 于标准化、正常化的思想,说明妇女原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压力之下,不 仅要服从纪律,而且要遵从规范,自己制造出自己驯服的身体。 第三,生态的后现代女权主义。从各种角度研究女性本性和男性本性的差别, 探讨女性角色,女性价值,并对造成歧视妇女、压迫妇女的父权制进行了全面、 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第四,主体性的后现代女权主义。以j 1 弗兰克斯为代表的这一后现代女权主 王淼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产生及对我国的意义 j 中国人民大学,2 0 0 0 ,( 3 ) 圆张广利论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j 社会科学,2 0 0 l ,( 4 ) 7 义理论流派强调人的主体性,该流派高度肯定后现代理论对差异性的强调,认为 应豢关注性别、种族、阶级、性倾向等闻题,因为这些方面都是主体认同不可或 缺的部分。女权主义使我们认识到性别角色对主体的建构作用,后现代理论则重 视不同个体、群体和主体立场间的差异性和异质性。 但是,在一个妇女们正在努力提高自身主体意识所决定静状况时,主体性懿 后现代女权主义指出,应当清醒认识到那些来自于阶级、种族、地域、性别等方 面的种种限制。只要认识到塑造主体性的各种话语和主体立场,我们就有能力去 发现那些禁锢着思想和行为的多重束缚,发现铲除的压迫性话语和主体立场,如 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阶级压迫以及沙文主义等。 第五,构成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该理论批判本质主义的现代理论,以解构 主义为目的,否认“男性 和“女性 观念,认为两性平等观是男权思维逻辑的 延续,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两性平等的理论和实践无助于真 正改变女性的地位。它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自然作用和社会佟用都是通过 男性标准制定的。人的主体性是社会造成的,是由社会话语构成。人的社会角色 是表现,并无实在的质量。另一位构成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代表人朱迪思巴特 勒还批评了传统女权主义的靠女人皆受男入压迫 的大统理论。她认力,世界 上并不普遍地存在着类似传统女权主义描绘的男权制度。传统女权主义过分地自 我中心化,把自身的经验当成全球妇女的普遍经验。她也认为“女性 是一个不 确定的概念,她说人的社会熊色是靠表现来实现的。 3 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震现代女权主义是女权主义的一个主要的流派,它代表着女权主义的最新发 展方向。在理论上后现代主义是对女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 是联系,后女权主义和现代女权主义都带有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共同为争取女性的 正当权益丽建立的奋斗西标,它们所面对的闻题都是妇女在家庭帮社会中处于获 属的、被压迫地位的社会现实问题;它们都有着观察问题的女性视角;它们的目 盛 标都是消除性别歧视、改变妇女在社会上的不利地位,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 各种权利,使妇女能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然后是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一,后 现代女权主义的某些理论向度完全采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没有对女权主 义的理论进行很好的解构。第二,后现代女权主义过分强调差异性,忽视了女权 主义强调的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共性问题。意思就是说在父权制下妇女的地位和处 境在不同的国家、种族、阶级之间还有很大的相似性。正是在这种相似性的基础 上才有了广大女性的共同奋斗目标。第三,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在现实中的 种种压迫是由于女性话语的缺失,所以强调女性话语的重建。但是女权主义则更 多的提倡政治性和实践性。 ( 二) 后女权主义的特征 后女权主义不同于传统女权主义片面要求男女权利的平等,相对于女权主义的 偏颇和激进,后女权主义显得更温和,在男女权利平等问题上,后女权主义主张在 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男女的平等,使用女性自己的话语,用女性的视角进行交流 沟通。后女权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提法下,在对传统女权主义理论的重新理解、 超越、继承的情况下产生的。后女权主义的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差异性 差异性是后女权主义的主要特征,它主要表现为:首先,在理论上:后女权主 义认为女性要有自己的权力话语,有区别于男性的思维模式。其次,在现实中:后 女权主义认为女性的就业是应该考虑生理需要差异的平等。最后,在家庭私人领域 内:女性应该有主体话和客体化的权利。 同时后女权主义认为,传统女权主义理论都是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 础上的,没考虑到其它不同地域、民族、文化、阶级、性别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女 性在教育、经济、社会家庭领域所受的不同待遇。后女权主义强调差异性,强调男 女之间由于知识权利和霸权话语造成的差异性,这实际上是将女性受压迫置于具体 o 的时空中,即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讨论女性,因此差异性理论更加丰富了对妇女 受压迫的讨论。 2 温和性 后女权主义与2 0 世纪6 0 年代女权主义的根本差异在于它的跨学科性和政治倾 向的温和性。跨学科是因为后女权主义所涉猎的问题都很宽广,没有任何一个单独 的学科可以给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于是,妇女学和社会性别学就将女性置 于多种社会范畴,包括国家、地区、种族、阶级、宗教等来研究妇女问题。后女权 主义的温和性在于它放弃了早期女权主义偏颇、激进的一味去颠覆男权的政治主张 和实践。它主张通过教育来普及和提高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增强女性的社会性别 觉悟,来循序渐进地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于传统女权主义理论,后女权主义 理论主张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革,通过提高全体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觉悟来实现自 己的目标。相比之下,后女权主义更鼓励妇女去考察“体现在女性主体建构中的复 杂性 。 3 语言性 后女权主义吸收了后现代主义关于“话语就是权利的理论,致力于重建女 性的话语。后女权主义者认为,在数千年的人类社会中,女性一直生活和存在于 男性所创造的男性霸权话语中,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话语权,并一直处于话语的 边缘地带。基于这种认识,后女权主义对于女性话语的重建予以特别的关注。法 国后女权主义者假定有一种基于女性经验的女性语言。这里的“经验 一词突出 了女性特殊的生命体验,女性经验是与男性经验相对立的表述。很多女权主义者 将重建女性话语作为颠覆男性霸权话语、消除性别歧视的必经之路。女权主义者 伊莱恩指出,女权主义批评家的任务就是要发现一种新的语言,一种能够把我们 的智慧与体验、理性与痛苦、怀疑与幻想综合为一体的女性话语。另一位女权主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7 2 9 。张岩冰女权主义论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8 1 2 9 1 0 义者莱克赖克认为,女性话语就是另人难以想象的女性身体的快乐。她主张通 过女性身体本身和真实的女性经验来创造女性话语,以便对抗男性文化传统的权 利话语,颠覆男性话语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统治地位。 女性话语说到底是一个对话语权利的觉醒问题。是一个用语言来言说自我, 言说自己对女人和男人、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和体验,言说对历史和现实、对人类 的过去和未来的感觉和思考的问题。女性作为自身特殊经验的言说主体只能是在 与男性共享共同的规则上,填充、改变男性话语的改写,并通过改变社会文化和 男性话语来改变妇女受压迫的境况。 4 主体建构性 后现代主义以批判和背离现代主义为标志,其目的是消解现代理论和现代文 明对我们的身心所造成的束缚,解放思想,它解构了西方近代一直占主导地位的 有关具有理性本质、作为理性主体的“人 的概念,颠覆了自启蒙运动以来一直 被宣扬的所谓人是具有天赋权利的理性主体的观念。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认为: 所谓“主体”是在话语中、并通过话语实践建构的。他们认为现代社会所讲的人 的主体性实质上是由社会主流话语构成的。后女权主义对女性主体的建构是建立 在对社会主流话语的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的。后女权主义者们认为话语通过不同方 式模塑、主宰个人,使个人成为可以呈现“话语的“主体 。人终其一生就是在 各种不同的话语中,特别是在主流话语中构造其主体性。这个建构主体性模式的 过程,涉及到有意识无意识的对各种主体位置以及隐含在其中的心理与情感结构 的记忆的累计。主流话语经由对身体的模塑来建构主体。“身体是权利、知识、 话语的焦距点。后女权主义对女性主体的建构也是建立在对其话语权的重新界定 上,他们认为不能简单的界定“女性”这个概念,应该是在消解了主体性并坚持 对性别的多元化认识,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女性主体性。 。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 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5 9 2 9 3 张广利,杨明光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 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5 8 6 1 1 二、阐释后女权主义视域下的女性主体意识 ( 一) 主体意识和女性主体意识 1 主体 主体问题的突出,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自有哲学产生,就有主体问题存 在。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在哲学上,它有多重含义,主要有本体论和认识论 两种含义。第一: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是指属性关系状态运动变化等的基质,载 体和承担者,近似于哲学中的“实体 或“本体概念。以“主体 表示某种特 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认为本体是作为“这个 的存在,也就是“实体”,它被 理解为事物的属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与现象等概念相对立。是逻辑上的主 体,指逻辑判断中的主语、主词。在哲学史上,康德对此曾作过较早且较多的研 究,在康德看来,“主体”就是“自我 ,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独立自主 地自己作出决定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只有本体才是主体,而主体也就是本体。 第二:从认识论上来说的主体就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从这里我们 可以看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只能是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总 是相对于认识的客体而言的。主体是人但是不等于人,人并非总是主体,主体只 有在与一定客体的关系中通过自己的自觉能动活动而获得对客体的主动态势,发 挥出能动的、积极作用并取得支配地位的人,才会成为主体。马克思在1 8 4 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就是主体,客体是自然界;马克思继承了康德、黑 格尔等前人的主体思想又超出了他们,从而使主体观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马 克思看来,在实际生产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并且,作为主体的人必须 是出发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极其深刻的。它说明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才能 做主体、做主人、其它自然物只能做客体,为人类所利用。因此,人是人们一切 。张天宝主体性教育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 1 8 1 2 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只有作为某种活动的发出者才是主体, 并认为主体为认识者、实践者,客体为被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而人的主体意识, 从大的范围来讲,就是指人类能够自由自在的认识事物和对自我的自主把握。其 外层显现为人作为主体的社会性、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主体和人的这种区 别,决定了主体性和人性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2 主体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人关于自身的认识,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作为客体的自我 的存在活动及其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自我意识是个体心理的特殊方式,是人对 个体自身以及对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能动的反应。这种自我的意识意味着一种主 体性,这种主体性指向人作为个体对自身处境的意识。如“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怎 么回事? 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价值在哪里? 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 ”。以 及由此发生的在意识基础上的把握,把握之上的自我支配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 自己的命运和人生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把握。 3 女性主体意识 众所周知,女性指的是女性的生理属性,女性气质是针对女性的文化气质规 定。 所谓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在社会生活关系、家庭生活中独立自主的 主体地位、主体价值的自觉认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 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 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具体的说,就是女性能够自觉的意识到并履行自己的历 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的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 社会生活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只有确立了主体意识,才能充 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自觉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激发主体的内 在潜能,鼓励自己积极的工作,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活动,以便取得最佳效益,并 函孙迎光主体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6 0 。荒林中国女性主义 j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5 ,( 1 0 7 ) 1 3 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有效的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 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女性创造性的来源,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追 求理性的起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