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裴迪考论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老师:刘明华教授 内容摘要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研究生:冯棣( 2 0 0 0 1 4 1 ) 本文是对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裴迪做的专题研究,裴迪是和王维同时而稍后的田 园诗人,他的一生中大概有2 0 多年的时间都是和王维一起度过的。虽然裴迪的地 位在唐代诗人中并不显赫,但是他与当时除了李白以外的大诗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来 往。本文通过考证推论他与这些诗人的关系,力求还原当时的诗人圈子。从而使人 们加深对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作者群的印象,同时对裴迪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裴 迪和王维之间的情感提出新的看法。 第一章对裴迪的生平交游做了考察论证,介绍了他的主要经历,以及他与王 维、钱起、杜甫等大诗人的交往。 第二章对裴迪的诗歌进行分析,主要是从辋川集中发掘出前人忽略的裴 迪诗歌的价值。其价值是可以帮助恢复定位辋川的原貌,以及帮助了解裴迪和王维 在辋川i 的居住地点。 第三章王裴二人共同隐居多年,裴迪受到了王维诗风的浸染,写出了寂处有 音、静中趣浓的怡人作品,从而确立了山水田园诗人的地位。 第四章讨论裴迪与王维的情感问题。这一章主要是根据诗歌文本解读两人生 活的背景条件,对裴迪和王维的亲密关系进行探讨。i2 一, 诗死萄详? p e id ir e v i e wd i s s e r t a t i o n m a j o r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 um i n g - h u a d i r e c t i o n :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f e n gd i ( 2 0 0 0 1 4 1 )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m a k eas p e c i a l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 t a n gd y n a s t yi d y l l i s t 。p e i d i p e id ia n dw a n gw e iw e r eb o t hc o n t e m p o r a n e i t y i d y l l i s t ,b u tt h e f o r m e rb o r n e dl a t e rt h a n t h el a t t e r h el i v e dw i t hw a n gw e if o ra b o u tt w e n t yy e a r si nh i sl i f e p e id ia f f i l i a t e dw i t h t h o s ef a m o u sp o e t se x c e p tl ib a ii nt a n gd y n a s t ym o r eo rl e s s ,a l t h o u g hh ew a s n tv e r y b r i l l i a n c ea m o n g 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s t h i sp a p e rd e d u c e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id i a n dt h o s ep o e t sb y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i n g ,a n dt r i e st or e s t o r et h ep o e tc i r c l ea tt h a tt i m e t h e p a p e rm a k e sp e r s o n h a v em o r e i m p r e s s i o na b o u t t h ei d y l l i s t si n t a n gd y n a s t y , a n d i ta l s o m a k ea l l s i d e di n t r o d u c e st op e id i ,a n d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n e wo p i n i o na n ds t a n d p o i n t 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id ia n d w a n g w e i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t h i sp a p e rm a d ear e v i e w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b o u tp e id i st o u r i n gi nh i s l i f e ,i n t r o d u c eh i sm a j o r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h i sa f f i l i a t i n gw i t ht h o s ef a m o u sp o e t ss u c ha s w a n g w e i ,j i a nq ia n d d u f u e t c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w e a n a l y s ep e id i sp o e m s ,w em o s t l yu n v e i lt h ev a l u e o fp e i d i sp o e m st h a th a sb e e ni g n o r e db yp r e d e c e s s o rf r o m w a n gc h u a n c o l l e c t i o n t h i sv a l u e c a n h e l p r e s t o r ea n dl o c a t et h el a n d s c a p eo fw a n gc h u a n a n d h e l p t ok n o wt h e i n h a b i t a n c y o f p e id ia n d w a n g w e ii nw a n gc h u a n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a s w a n g w e ia n dp e id iw e r eb u r i e da l i v ef o rm a n y y e a r s ,s op e i d ip o e m ss t y l ew a si n f e c t e dw a n g w e i s ,s oh ew r o t et h o s ea f f e c t i n gp o e m s l i k et h e r ei s s o u n di n q u i e s c e n c e ,a n dt h e r ea r es t r o n gi n t e r e s ti nw h i s h t ,s oh eg a i nh i sr e p u t ei n i d y l l i s ts t a t u s 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 w ed i s c u s st h es e n s i b i l i t yb e t w e e np e id ia n dw a n gw e i t h i s c h a p t e rm o s t l ye x p l a i n st h el i v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t w op o e t s ,a n dd i s c u s st h e i r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i rp o e m s 2 第一章裴迪的生平及交游历程 裴迪,字不详,新、旧唐书无传,新唐书艺文志未见著录。因此,对于裴 迪的研究从资料上来说,是很缺乏的。本文力图从他遗留下来的诗以及别人赠送给 他的诗中,整合相关资料,尽可能勾勒出他的面貌来,使其呈现在人们面前,以期 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关于他的籍贯,全唐诗载:“裴迪,关中人,处与王维、崔兴宗居终南,同 倡和,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李颀友善。尝为尚书省郎。诗二十九首。”。 另外钱起集校注中裴迪南门秋夜对月后有注释云:“裴迪,诗人,绛州闻 喜人。”。由于裴迪一直都是在长安一带活动,直到中年才入蜀,所以当以关中为准。 开元七年( 7 1 9 ) 裴迪出生。钱起曾有一首送裴顿侍御使蜀,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九收录, 螟字下注明“一作迪”。诗云:“柱史才年四十强,须髯玄发美清扬。朝天绣服乘恩 贵,出使星轺满路光。锦水繁花添丽藻,峨嵋明月引飞觞。多才自有云霄望,计日 应追鸳鹭行。” 邓绍基先生说:“如果确是写的裴迪,时地尚和,黄鹤定杜甫这首 和裴迪的诗于上元元年秋,从裴迪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隐人不遇诗可知 裴迪上元元年还在长安,可疑之处是题中一作迪,不能遽然相信。钱起另 一首裴迪南门秋夜对月,一作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都无裴崾字样。裴迪 作为侍御使蜀,也无其他材料可供佐证。更令人怀疑的是钱起诗中说裴迪才年四 十强,就和王维年龄相差过大,即为忘年交也不甚相合。”回邓先生觉得没有材料 可以证明裴迪作为侍御使蜀,来推翻此诗为赠裴迪是可行的,但是他以诗中裴迪年 纪与王维相去甚远为由认为此诗不是写给王维的尚可斟酌。裴迪在与王维交往时尝 以晚辈自居,在和与王维年龄相近的诗友们相处时显得非常谦逊。读王维与裴迪倡 和的三十余首诗也并未发现有裴迪与王维年龄相近之意。倒是王维诗有怜爱勉励后 辈的语气。而裴迪之于王维,也是一直保持尊敬谦虚的态度。他们曾在一次诗友会 o 全唐诗卷一二九,第1 3 1 l 页,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 。钱起集校注第1 1 8 页王定璋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 o 全唐诗,卷二三九,第2 6 9 9 页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 。杜诗别解第8 9 页邓绍基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上共同赋诗,其间王维与另一人以兄弟相称而裴迪则以晚一辈的身份出现( 此诗后 面要谈到) 。所以和王维是忘年交是极有可能的。而王定璋先生也谈到钱起此诗编 年为上元元年:“裴螟或作裴迪,据诗中反映的时令,则可更确知为上元元年 春。所谓四十强,不过四十一二岁,又可进一步推知裴之生年应在公元七- - j 至七 一九年间比李白、杜甫、王维都要年轻,又可补裴平生资料之缺。”据此推算, 裴迪大约出生于七一九年左右。唐诗纪事卷一六云:“迪初与王维、兴宗俱居终 南”。仇氏在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的诗后引黄鹤注云:“此必公暂入 新津,与裴同至寺中,故有此作,当在上元元年,蜀州至成都才几百里,故可唱和 也。唐世系表:裴迪,出洗马房裴天恩之后。”。洗马:官名,秦置,汉沿 置,为太子官署。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则为前导。晋以后改为掌管图籍。南朝 梁陈置典经局洗马,都以世族充任,北齐称典经局洗马,隋称司经局洗马,历代因 之。新唐书上的宰相世系表中记载裴天恩为后魏武都太守。裴天寿为后 魏中书博士。但是裴天恩的后代中并没有发现裴迪的名字。但是在裴天寿的后人中 却列有裴迪。为第九代。o 所以,裴迪应该是裴天寿的后代而非裴天恩的后代。可 能是仇氏引鹤注有误。由此可知裴迪有可能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家中,并受到了良 好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学修养,这也为他后来与许多名重当时的诗人( 如王维、 杜甫、李颀、钱起等等) 建立了很深的交情奠定了应有的学识基础。 开元二十五年( 7 3 7 ) ( 1 8 岁) 这是能够了解到的裴迪最早行踪的时期,时裴迪与孟浩然同在张九龄荆州幕府 作幕僚。有孟浩然诗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为证。诗云:“从禽 非吾乐,不好云梦回。岁暮登城望,偏令乡思量。公卿有几几,车骑何翩翩。世禄 金张贵,官曹幕府达。何意狂歌客? 从公亦在旃。” 其中张丞相即张九龄,张 参军为张湮。谭优学先生在孟浩然行止考实中这样写道:“开元二十五年,( 孟 浩然) 四十九岁。四月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辟浩然为从事,与之倡和,诗人裴迪 同在。开元二十六年,( 孟浩然) 五十岁。似已回襄阳养疴。王昌龄贬岭南过之, 钱起集校洼第2 5 5 页,王定璋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 唐诗纪事校笺,第4 3 1 页。王仲铺校巴蜀书社, 1 9 8 9 年版。 杜诗详注第7 6 3 页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新唐书第2 1 8 4 页,宋欧阳修中华书局,1 9 7 5 年舨。 盂浩然集注,第1 4 4 页,李景白校注。巴蜀书社1 9 8 8 年版。 4 浩然赋诗送别。”o 据此可判断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孟浩然是张在荆州时为 其幕府从事的。所以裴迪大概也在这个时期由张九龄延入幕府的三年后,即开元二 十八年春,张九龄南归逝世。徐浩张九龄碑铭云:“开元二十八年春请拜扫南 归,五月七日遘疾卒于韶州曲江私第。”张九龄的逝世使裴迪无心继续仕进,从客 观上也不方便仕进了。就在五月以后,裴迪以及张湮离开了荆州回到了长安,并在 终南山隐居下来。 孟浩然是现有资料中和裴迪最早有来往的大诗人,虽然裴迪年龄不大,并且也 没有什么官职,( 诗只提到张湮是参军) 但是孟浩然还是赠诗给裴迪,究竟裴迪是 怎样的一个人? 也许是因为裴迪的家世才华或者是他与张九龄的关系,使得孟浩然 另眼看他。 开元二十九年( 7 4 1 ) ( 2 2 岁) 裴迪和王维的相识约在此年。这是裴迪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我们今天能够 得知裴迪其人,主要还是因为王维。当时从河西回到长安的王维也到终南山隐居。 由于王维和“工诗善易h 兼能丹青草隶”的张湮早在开元年间共隐嵩山时便认识并 以诗相酬了o 。所以他 f i n 了终南山也有来往。裴、张二人曾共事荆州长史张九龄 幕府,又共同寓居终南。所以裴、王认识当与他们共同的朋友张湮有关。当时一起 隐居的还有崔兴宗。( 全唐诗载:“裴迪,关中人,处与王维、崔兴宗居终南, 同倡和,”) 裴迪自从遇到王维后,他的人生道路就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今后 的十多年里,裴迪跟随着王维从终南山移居到辋川。共同游玩倡和,写下了彼此人 生中最为精美的诗篇。在王维的影响下,裴也慢慢受到了佛学的浸染。能够静坐室 中,诵读经文,谈吐之中也饶有佛机了。 天宝二年( 7 4 3 ) ( 2 4 岁) 全唐诗现存裴迪诗二十九酋,全唐诗编者已指出其中西塔寺陆羽茶泉 一首系他人所作。剩下二十八首中可考的最早一首诗是在天宝二年( 公元七四三年) 夏秋,在长安青龙寺参加一个诗友会时的倡和之作。参加此次集会的有王维、王昌 。唐诗人行年考第5 0 页,谭优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o 王维新论,第1 0 3 三页,陈铁民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 龄、王缙、裴迪、昙壁( 一作昙鐾) 上人,其中王维此年四十三岁,官左补阙。王 昌龄年岁要比王维大些。王维在此诗的自序中称王昌龄为:“江宁大兄。江宁” 是王昌龄的官称。当时他任江宁县丞。“大”是指王昌龄的行第。“兄”是指他的年 龄比王维大。傅璇琮先生认为此时王昌龄有五十多岁。这样看来裴迪的诗文在当时 己享有声名,能与诸多名人共同倡和。 裴迪诗云:“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逶迤峰岫列。 参差闾井分,林端远堞见,风末疏中闻。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 王维、王昌龄、王缙也各有五韵。王维:“高处敞招提,虚空记有倪。坐看南陌 骑,下听秦城鸡。渺渺孤烟起。芋芊远树齐,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眼界今无 染,心空安可迷。” 王昌龄诗云:“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圆通无有 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方友弟深。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钟音。” 王缙诗云:“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高卧一床上,回看云合间。浮云几处 灭,飞鸟何时还。问义无人接,无心世界闲,谁知大隐客,兄弟自追攀。”。 比较可看出,裴迪较其他三人口气似是晚辈,如王昌龄在诗中和昙嬖上人是兄 弟相称:“真是吾兄法,何方友弟深”,王缙也是如此:“谁知大隐客,兄弟自追 攀”。王维在此诗的序中也称他为“吾兄”。而裴迪对县璧上人的称呼不是称兄而 称吾师:“吾师久禅寂,在世超人群”,此时王维等都己届中年或更年长一点( 时王 维四十三岁) ,裴迪的年龄比他们晚一辈,所以裴正是青年。 由于青龙寺离终南山很近,王维后来又去游过青龙寺,不过这一次是和裴迪一 起去的。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 遥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裴迪同咏为:“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鸟飞争向 夕,蝉噪已先秋。烦暑自兹退,清凉何所求。” 从诗记叙的两次同游来看,王维与裴迪不但同居终南山,并己成为好友诗侣。 常相携游玩。以上两首诗是裴迪在终南山隐居时所存的两首,也是王、裴二人友谊 逐渐加深的见证。后裴迪在蓝田还写了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绝旬,来怀念在 。唐代诗人丛考王昌龄事迹考略,第1 0 3 页傅璇琮,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t 算2 1 5 页t 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6 1 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第1 2 9 页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6 终南山的这段时日。 关于终南山和蓝田的位置,文学遗产1 9 8 5 年5 期上发表了陈允吉先生的王 维“终南别业”即“辋川别业”考,该文主要是想说“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 业”,并据此对陈贻锨先生为代表的王维先隐终南后隐辋川之说提出异议。蓝田境 内东南诸山属于终南山,这是大家认可的。但是说蓝田辋j i l 另, j 业就是终南山别业, 这确实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绝句中的“辋水去悠 悠,南山後何在”,再加上王维答裴迪中也有“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就 说明终南别业和辋川别业这两处别业并非同一。 天宝三年( 7 4 4 ) ( 2 5 岁) 裴和王在此相识后,感情日益深厚。但是他们具体是在什么时候离开终南山而 隐居辋川的呢? 陈铁民认为天宝三载( 7 4 4 ) 王维仍在长安为左补阙。始营蓝田辋 川别业最晚当在本年。o 旧唐书卷一九零王维传云:“晚年长斋,不农文采,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 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新唐书王维传云: “别墅在辋川,地考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潸,辛夷坞,与裴 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即裴、王二人约在天宝三载后搬到了蓝田辋川。 在辋川,王维常到裴迪那里玩赏谈禅,登裴迪秀才小台作就是王维到裴迪住 处的小台玩赏而写的,诗云:“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 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问。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裴、王同隐辋川时,曾多次游玩附近的寺庙并共同倡和了许多诗。其中共游附 近化感寺时,裴迪有诗云:“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灞陵,古地名,本作霸陵。 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见长安志。裴迪既然说在灞陵边安居接近十年,那么 在这十年中,裴迪到底有没有出仕呢? 唐语林曾有记载:“长安菩提寺僧弘道, 天宝末,见王右丞为贼所囚于经藏院,与左丞裴迪密往还。”。裴迪在什么时候任 的左丞,不得而知。从此首诗看来,他此时发出的心声是“愿栖禅”,似己看透浮 。王维新论王维年谱第1 7 页陈铁民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王右丞集笺注,第1 5 5 页,赵毁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o 唐语林,第1 2 2 页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7 名世事。王维也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也以佯狂遁世的接舆喻裴迪“复值接 舆醉,狂歌五柳前。”很能说明这个时期裴迪志在林泉的出世心态。但是年轻的裴 迪并不是真正的“愿栖禅”,他在青雀歌中表达了与此完全不同的愿望: “动息自适性,不曾妄与燕雀群。幸忝鸫鸾早相识,何时提携致青云。”说明 自己洁身自好,不曾与小人为群,幸好早就认识了你们,希望被人提携致身青云。 这可以解释他年轻时仕途失意只得归隐而后又复出的原因。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写他在深冬的一个好天气里想约裴迪出游,可是 见裴迪正端坐温习经卷,不忍打扰,怜爱之意,溢于行间。原文为:“近腊月下,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文末还邀 裴迪来春同山中畅游“此时独坐,童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 临清流也。当待春中,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清皋,麦 陇朝雏,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 是中友深趣也! 。”o 王维与裴迪来往最密,维集中同迪的赠答同咏之诗数量达 三十余首,为其友中之最,而裴的所存之诗基本都是与王维倡和的。从王维思念裴 迪的赠裴迪,宽慰裴迪的酌酒与裴迪中可看出对裴的特殊感情。 天宝十四载( 7 5 5 ) ( 3 6 岁) 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王维扈从玄宗不及,被安禄山迫以伪职,王服药取痢, 伪称痨病,不宜就职,因而被禁押在菩提寺中。 天宝十五载( 7 5 6 ) ( 3 7 岁) 八月,裴迪到菩提寺去看望维,维写了七绝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 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诗云:“万 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撮碧池头奏管弦。”o 这首诗也 因裴迪而得以传世,且凝碧诗为后来王维的平反起了决定性作用。| 日唐书王 维传云:“一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 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受太子中允。”裴迪在这个过程中起了 o 王右丞集笺注,第g o 页,赵殴成笺注,上海吉籍出敝社,1 9 6l 年版。 o 王右丞集笺注,第3 3 2 页,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第2 6 5 页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诗,而是一首救命诗,更是一首能够证明王 维忠君忠国的立场和心态的明志之作。在这首诗后,王维又接着给裴迪写了一首诗 即口号又示裴迪,诗日:“安得拾尘网,拂农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这两首诗就是王维生平重要的转折点,第一首诗还在为世所累,苦苦挣扎,第二 首诗已经看破世间红尘,心向桃花源了。而裴迪在王维这人生关键的两个节骨眼上, 总是一直陪伴着他,倾听他的倾诉,记录他的苦处。患难见真情,两人相互扶持, 共同走过劫难。很难想象,如果王维被禁之时,没有裴迪的探望,没有私成口号示 他,没有凝碧诗的流传于世,那么王维不仅在当时要重重加罪,性命难保,而 且他的形象流传到今天,很可能就成为一个完全软弱、临危变节的文人形象了。 由于王维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所以有大批诗人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社交圈, 圈内人士互有往来。裴迪的交往也大致未能超出这个圈子。这个圈子内的人有王昌 龄、储光羲、綦毋潜、祖咏、李颀、钱起、卢象、崔兴宗等等。 裴迪所存之诗大量是田园山水诗,辋川集记载了他与王维初居辋川到细游周 围景物而彼此唱和的佳作。如: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鼯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华子冈)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木兰柴) “门南宫槐树,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宫槐陌)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散。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辛夷花) 。 从以上诗歌可看出,裴迪诗深受王维影响。但是学师得法,也有过人之处。把 辋川的优美景色与在山水之中流连忘返的闲适隐居生活淡然描画出来,不事雕饰, 清丽喜人。诗人的影子就在诗中淡淡浮现出来,我们可以从文字中可以生动地感受 到一个热爱自然山水而富有情趣的俊逸洒脱的诗人形象。 裴迪陪着王维共同隐居了十几年,在辋川的美景游玩倡和中,裴写下了现在我 们所能看到的诗篇。王维也确立了自己晚期的田园山水诗风格。所以裴迪对王维的 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两人都经常一起吟诗作对。从某种程度上说,裴诗可以成为 王诗的注脚。 可以说,“能诗”的“高人”裴迪,其传世之作仅附于他人集中,这不能不说是 一个不幸。然而,他的这些诗凭借王维得以流传,又堪称幸事。尤其是他与王维同 o 王右丞集笺注第2 5 4 页,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6 1 年版。 o 王右丞集笺注辋川集,第2 4 1 页,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咏并载入辋川集的二十首绝句,确立了他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地位。裴王 二人的交游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话。他们的辋川集风行于世,影响很大, 以至后人争相摹写。 前人对裴王二人作品有诸多评价,现不一一列举,总之,裴迪是王维晚期交往 中的重要人物。因此,裴迪的问题讨论得越清楚,对王维的研究就越有帮助。 乾元元年( 3 8 岁) 和大诗人杜甫的相识约是在乾元元年,时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他曾到蓝田去 访崔兴宗和王维,闻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云:“乾元元年六月,房珀因 贺兰进明谮,贬为邰州刺史,公坐瑁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 崔兴宗、王维。”但是杜甫此次来访并未见到王维。这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云:“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何为西庄王 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王给事”即王维,“柴门空闭”即不遇。后来杜甫又 在解闷十二首中写道:“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蔓寒藤。”都可推知杜甫当 时没有见到王维。但是此时裴迪仍在辋川,“时裴迪应在蓝田,不知与公相见否? ” 闻一多先生在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中发出疑问,o 从后来桂甫曾多次写诗给裴迪 的情况来推测,当时杜甫是应该与裴迪见了面的。不仅见了面,而且还成了好友。 详见后文。 乾元二年( 7 5 8 ) ( 3 9 岁) 大历十才子中的钱起与裴迪的交往:钱裴相识,是在钱起任蓝田县尉时。据傅 璇琮考证,钱起是在此年任蓝田县尉的o 。由于钱起和王维有来往,裴迪也认识了 钱起,钱有诗裴迪南门秋夜对月赠裴迪,从诗中首联云:“夜来诗酒兴,月满 谢公楼”。以谢公喻裴迪,算是很高的赞扬了。且诗中描写的景色也是山中夜景。 更有力地证明了此诗是钱起于裴迪未离开辋川时写给他的。 上元元年( 4 1 岁) 前文提到邓绍基先生和王定璋先生都把送裴颐侍御使蜀这首诗编为上元元 。唐诗杂论少陵先生年谱会笺,第6 9 页,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8 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钱起考,第4 2 7 页,傅璇琮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 l o 年,所以裴迪在此年作为侍御入蜀。值得注意的是,陈铁民先生在王维年谱中 考证王维弟王缙在上元年间任蜀都刺史。( 王缙任蜀都刺史的时间约为上元元年秋 至五月之间。) 。此年王维上责躬荐弟表,乞尽削己官,放归田里,使缙得以还 京师。王缙是确实做过蜀都刺史的。但是全唐诗载:“裴迪,关中人,初与王 维、崔兴宗居终南,同倡和,天宝后,为蜀州刺史。与杜甫、李颀友善。尝为尚书 省郎。诗二十九首。”这与钱起在诗中送裴迪入蜀以侍御相称联系起来看,时间是 合理的。即裴迪确实是在天宝后到了蜀地。但是裴迪作为侍御入蜀后,到底有没有 刺蜀是有争议的。因为王缙在上元元年秋到上元二年五月做蜀都刺史,而上元二年 中,高适亦任蜀都刺史。陈铁民先生怀疑是上元二年缙入为左散骑常侍后,高适继 任。这样看来,裴迪就没有作过蜀都刺史。但裴迪在蜀时,一方面因为王维的关系, 另一方面他本身也与王缙有来往,所以他们在这里是应该继续交往的。 裴迪在蜀都时,杜甫曾写过至少三首诗赠给他。杜赠裴的诗中,最早一首是上 元元年的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杜诗详注卷二,第7 6 3 页) 诗云:“何 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 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其中的王侍郎就是指王缙。仇氏引鹤注云:“此必公暂如 新津,与裴同至寺中,故有此作,当在上元元年,蜀州至成都才几百里,故可唱和 也。” 杜甫又在此年冬天写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云:“东 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 暮春,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诗上四答裴诗意, 下四对时伤怀。仇氏在题后注为:“此公往蜀州时,朱氏编在上元元年冬。唐书: 蜀州唐安郡,属剑南道。垂拱二年,析益州置。黄鹤日:九域志:蜀州东至 成都才几百里,宜公与裴频有和寄。”o 由于这两首诗是杜甫与裴迪唱和的诗,裴迪的原诗题目应为新津寺寄王侍郎 以及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这两首诗都是写给王缙的。说明了裴迪 入蜀后与王缙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可惜,杜赠裴诗仅余三首,而裴赠杜诗则一首也未能留下来。 。王维新论第3 4 页,陈铁民,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 。杜诗详注, 第7 8 1 页仇兆鳘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上元二年( 7 6 1 ) ( 4 2 岁) 裴迪在蜀都可考的最后时限是上元二年,由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可知,诗云:“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世浮烟翠 且重。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交游万事慵。”。 当时杜甫在成都,此诗是杜甫上元二年往蜀州时作。所以裴迪至少在上元二年时仍 留在四川。 关于裴迪的官宦生涯问题是必须讨论的,他早年和孟浩然等一起跟随张九龄, 在其幕府中做事情,但是带的什么京衔已经不能确考了。后来又在终南山和王维、 崔兴宗等一起隐居,至于什么时候又重新出仕,也不得而知了。唐语林文学载: “长安菩提寺僧宏道,天宝末见王右丞为贼所囚于藏经院,与左丞裴迪密往 还。”此事被史家采入正史,应该是可信的,这也能与他后来作为侍御使蜀以 及做尚书省郎相联系。 全唐诗中云裴迪与杜甫,李颀友善,李颀曾写圣善阁送迪入京云:“雪 华敛高阁,苍色上钩栏。药草空阶静,梧桐返照寒。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坠 叶和金磬,饥鸟呜露盘。伊川惜东别,灞水向西看。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 从诗中的伊川和露盘可看出地点是在洛阳长安,又由名物推知是秋冬之季,由“清 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可得知李颀当时正是疾病缠身。关于李颀的卒年,闻一多 先生唐诗大系曾定为“7 5 1 7 ”,以表示不确定之意。傅璇琮先生和谭优学先生 都曾作过李颀考。傅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李颀考中说:“我们只能说,李颀 于天宝八载( 7 4 9 ) 秋尚居洛阳,其卒当在此后数年间,不超过天宝十二载( 7 5 3 ) 但无法确定是哪一年。至于他的生年,则连大致在哪几年也无法确定。”圆而谭优学 先生在唐诗人行年考李颀中说:“唐诗大系批颀卒于天宝十载,依此考订, 似可推后三年。此后则不可考诗人名篇送魏万之京疑作天宝十三载秋冬, 即此看出,颀犹健在。” 现今从李顾写给裴迪的诗来看,颀至少在上元二年仍在人世,可是有疾在身, 。杜诗详注,第7 8 3 页,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李颀考,第8 8 页,傅璇琮,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第5 5 页,谭优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1 2 只能“暂同欢”罢了。因为裴迪上元二年冬仍在蜀都,他回长安作尚书郎至少也应 是在此之后,即可推知李颀卒年当在上元二年之后。 从李颀赠裴迪诗中的“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之含香典可推出裴迪曾任 尚书郎。庾信哀江南赋日:“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文后注“含香” 日:“汉桓帝时,因尚书郎刁存口毒,给以鸡舌香畲在口中。从此,尚书郎奏事时, 口里尝含鸡舌香。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这句诗就是说你曾经在尚书省任 过职,以后要平步青云也不是一件难事。意即裴迪曾任尚书郎。这是与史书记载符 合的。 裴迪的卒年我们已经无法确知。但经过笔者的考证和推算,在开元二十五年到 上元二年这二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最重要的事迹行踪已经能够比较清晰地还原 了。简示如下: 开元七年裴迪出生 王维十九岁,在长安。七月,赴京兆府试。 开元二十五年十八岁,在荆州跟随张九龄,孟浩然同在。 此年王维三十七岁。自春徂夏,在长安任右拾遗。秋,赴河西节度使幕为 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此年盂浩然四十九岁。四月,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辟浩然为从事,与之 唱和。 开元二十九年二十二岁,隐居终南山。同时在终南山隐居的还有王维、张湮 和崔兴宗。 此年王维四十一岁。隐居终南山始于此年。 天宝二年二十四岁在终南山隐居并与王维、王昌龄等诗人共同唱和。 此年王维四十三岁。在长安,仍官左补阙。 此年王吕龄四十六岁,任江宁县丞。 天宝三年二十五岁,与王维移居辋川约在此年。 此年王维四十四岁。仍在长安为左补阙。始营蓝田辋) r l j i u 业最晚当在本年。 天宝十五年三十七岁,仍然跟随王维。并在王维被囚菩提寺时常去看望王维。 或有出仕,据唐语林载,曾任尚书左丞。 此年王维五十六岁。仍为给事中。是年六月,安禄山反,维扈从不及,为贼 所获,囚于菩提寺。裴迪曾去寺中探望王维。 乾元元年三十八岁,结识杜甫约在此年。 此年王维五十八岁。是春复官,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贸殿学士;迁太子中 庶子、中书舍人。是秋,复拜给事中。 此年杜甫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曾到蓝田访崔兴宗、王维。 乾元二年三十九岁,仍在蓝田。 此年王维五十九岁。仍官给事中。 此年春,杜甫自东都回华州。十二月入蜀。 此年钱起为蓝田县县尉。与王维、裴迪都有来往。 上元元年四十一岁,此年入蜀 此年王维六十岁。夏,转尚书右丞。 此年杜甫在成都,h 居浣花溪。 上元二年四十二岁,仍在蜀州。 此年王维年六十一岁。是年春,弟王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上责躬荐弟 表,乞尽削己官,放归田里,使缙得以还京师。七月卒,葬于辋川, 此年杜甫五十,居成都草堂。间至蜀州之新津、青城。与裴迪有唱和。 1 4 第二章裴迪与辋川 裴迪留下来的诗篇,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九所录共二十九首,而西塔寺陆 羽茶泉后注有:“统蕺云:此诗扬慎以为见之石刻,然羽自在大历后,则非迪诗 矣。”。其余二十八首皆载于王维集中。这二十八首包括在辋川i 集中他与王维唱 和的二十首,即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 茱萸游、宫槐陌、临湖亭、南圪、欹湖、柳浪、乐家濑、金屑 泉、白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和椒园。其他八首是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绝句、和王维的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与王 维、卢象、王缙同咏的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与宗林亭、与王维、王昌龄、王缙 同咏的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同和王维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 遇、与王维同咏的过感化寺昙典上人山院以及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 王维、崔兴宗等同咏的青雀歌。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与裴迪相关的有六首:钱 起的送裴崾侍御使蜀、裴迪南门秋夜对月( 一作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孟 浩然的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杜甫的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 郎、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和薯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辋川集中的诗篇,是王维和裴迪在辋j i i n 用闲暇,一起游玩时所写。但并 非是在一时一地完成的。辋川集的结构形式是两个诗人依次处理了一组拟定了 的诗题目,这些诗题的描写对象就是辋川别业的各个景点。浏览这些诗题就好像对 辋川全景进行了有计划的游览。既象山水画逐幅展开,又象音乐的流淌,了无痕迹。 两人的诗歌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把他们的诗联系起来看,能更加清晰地了解 诗中的美景和意味。 “辋川”一名得来是因为古时候辋峪河水和四面山涧的小溪,象辐条一样注入 宽阔的欹湖,好似车辋形状,故名辋川。王维和裴迪曾居住在这里。至于裴迪在辋 川具体的居住地点,樊维岳先生在王维辋川别墅今昔中通过裴王二人对北坨的 描写而推断出裴迪的住处在北姹。“王维诗云:北坨湖水北,裴迪北圪诗云: 南山北坨下诗中的南山指北:咤阳面的群山。即在南山下的北姹边临湖结 宇,故裴迪说他结宇临欹湖。这也就是说裴迪就居住在这一带。”其实在辋 o 全唐诗卷一二九第1 3 1 5 页,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 i i 集中有很多类似的字样出现在诗中。如孟城坳中王维云:“新家孟城口, 古木余衰柳。”裴迪和诗云:“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难道就可以说他们居住 在孟城坳吗? 另外王维在文杏馆中云:“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那文杏馆 也是他们的居住处吗? 显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结宇结庐”等字样,是因为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讲究把自然风景微缩放在庭院中,或者在自然之中妙置建筑。 “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但早期人工建筑比重较小,随着造园 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园中建造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这些建筑功 能分类包括住宅、客房、道观、佛庵、祠堂等等。有堂有观,有亭有阁。所以裴迪 北坨中的“结宇临欹湖”只是一句描述,说明了他们在欹湖旁边建筑了房宇。 比如l i 缶湖亭一首中,就谈到他们在湖边建有凉亭,他们在亭子里斗酒赏花,凭 湖l 临风,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而他们在孟城坳中所云“结庐古城下,时登古 城上”,以及“新家孟城口,古本余衰柳”,也是指依着古城建有房子,因为辋川别 业并非在一时一地完成的,而是王维等人经过很多年的经营策划而成的。孟城口这 里的房宇可能是最近刚刚才建立的。所以有“新家”之说。王维在文杏馆中云: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是说明他们用大的文杏木料作为房梁,用茅草修葺 屋顶。整个辋川是有流水飞瀑、岩亭隐阁、镜湖修树。人工和天然浑然一体,莫辨 你我。从辋川集两人共写的四十首诗歌来看,辋川中有很多亭台楼阁、花坞苑 榭。由于王维精心经营,所以在辋川所布置的二十多处景中几乎处处有房宇。裴迪 和王维可能有一主要居住处,而其他很多景点也可随时留宿。裴迪也并不是单单在 北坨旁边居住。那么裴迪的主要起居处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王维有诗登裴迪 秀才小台作中写道:“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 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说明裴迪住处较为隐蔽,为树林所掩。从林外看根本就 看不见,所以不会是“在南山下的北姹边临湖结宇。”另外钱起的裴迪南门秋夜 对月( 一作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的描述:“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 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也可以看出裴迪居住在一个 相当宁静的丛林深处,两首诗中也未提到欹湖,因为欹湖广阔,- - l i l b 望开去,是无 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由于王维和裴迪要常常一起出去拜访朋友,吟诗作对。在古 代交通甚为不便的情况下,可以断定他们应当住得很近,甚至有可能是比邻而居。 。中国古代建筑史园林与风景建设,第1 8 2 页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 1 6 另外,从裴、王二人的诗中至少还有两点可以证明他们的居住地方。一是王维 的宫槐陌一诗,诗云“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可判断出他们曾经住在从 宫槐陌通往的林间中,因为山僧来访,一定是到王维的主要的居住地方去。并且这 里的槐树,是人工移植而不是天然生成的。因为辋川的主要植被有白皮松、油松、 华山松、五角枫、栗树、漆树、橡树等乔木,槐树基本上没有。”而宫槐陌这条路 两旁全是槐树,所以这条路是故意建植的,( 为什么偏偏要种植槐树而不是其他的 树呢? 因为中国自古对居住环境的绿化就很感兴趣,喜欢在门前道路两侧植树。北 方以槐、榆为多,南方则柳、槐并用。唐代长安主街道就是旁植槐树的。可能是因 为受到长安街道的布局风格影响,在建筑辋川别业的时候,王也用槐树来作门前道 路的绿化了。所谓“宫槐”,也就是这个来由了。) 既是宫槐铺于前面,后面就肯定 是主建筑了。另外,裴迪诗宫槐陌可进一步为证,诗云:“门南宫槐陌,是向 欹湖道”中国由于历代历史原因和地理气候原因,所以他们在居住建筑选址时形 成了坐北朝南的习惯。裴迪的“门南宫槐陌”就印证了这一点。所以这里的房屋是 经过精心选址和布置的,而不是一般的赏玩游历的地点。门南就是宫槐遮蔽的林间 路,这条路通向哪里呢? 就是欹湖。因为这里基本上是辋川别业的中心地带,从此 地出发,穿过宫槐路,到达湖面宽广的欹湖,湖的两边就是北坨、南姹。一路的景 色就此展开。居住在这里应该是比较方便的。 另外,王维的辋川别业,崔兴宗的东山草堂、钱起的蓝田别业都在书中或者诗 中有记载。而裴迪在这里居住了这么多年却未提及他的别业,只提及了他住宅的小 台,书斋这些局部的功能建筑,所以,这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裴迪和王维本来 就住在同一别业中,但是大家都有自己功能齐全的分建筑,所以王维可以夜登裴迪 小台,吟诗赏月以度日。但是辋川集既然是两个人写的,那么裴迪的存在就不 应该被忽视,并且辋川的诸多景点在定位过程中,一定要参照两个人的诗歌才能更 精确,单是靠着王维这个单一的轴,是很难完成这个工程的。我们可以通过王维的 “北坨湖水北”( 北坨) 以及“轻舟南姹去,北姹淼难及。”( 南姹) 加上裴迪 的“南山北坨下”( 北= 咤) 和“孤舟信风泊,南姹湖水岸。”( 南姹) 可以得到 辋川最大的湖泊欹湖和南北坨的分布地图。从王维的“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宫槐陌以及裴迪同咏的“门南宫槐陌,是向欹湖道。”能够推出槐树遮荫的小 。樊维岳王维辋川别墅今昔,王维研究第一辑, 中国工人出版社1 9 9 2 年版。 1 7 路的原形以及它把居处与欹湖连接起来的功能作用。所有的景点都可以通过他们的 诗互证,并交叉定位确定。把他们所咏的四十首辋川诗加以联系和分析,辋川二十 余景是可以大概复原的。 第三章裴迪诗风简评 “王维与裴迪同居辋川,二人交往贯穿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鹰潭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库及答案
- 防城港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语文1-6年级“根据偏旁写汉字”15个集锦
- 中国广电龙岩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邵阳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中国联通安徽地区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自媒体创业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手工黏土考试题及答案
- 淮南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天津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全国Ⅰ卷
- 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词汇表
- Wagstaff低液位自动控制铸造-课件
- 锂电池安全培训课件
- 妇科护士进修汇报护理课件
- 消防验收竣工报告
- 法院调令申请书范本
- GB/T 23451-2023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
- 驻足思考瞬间整理思路并有力表达完整版
- 第二章 盛唐诗歌边塞诗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滚筒干燥机设计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