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的组织学结构: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血管球:20-40个盘曲毛细血管袢肾球囊Bowmanscapsule:,脏层上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肾小球包括血管球和肾球囊:血管球毛细血管壁为滤过膜(filteringmembrane):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um):胞体布满70-100nm窗孔,呈不连续状。细胞表面含大量带负电荷唾液酸糖蛋白基底膜(GBM):型胶原、LN、硫酸、肝素、FN、内动蛋白等。,脏层上皮细胞(Visceralepitheliam):胞体伸出足突,细胞表面含一层带负电荷唾液酸糖蛋白。,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将毛细血管袢联系在一起有收缩、吞噬、分泌细胞因子功能,,肾小球血管系膜:,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和尿路的病变,包括:1.炎症:如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肾硬化3.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性肾硬化,4.中毒性疾病:如汞中毒、磺胺等药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5.尿路阻塞:泌尿道结石等6.先天畸形:多囊肾、马蹄肾等,7.遗传性疾病8.肿瘤:如肾细胞癌、膀胱移行细胞癌等。本章主要介绍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和肾、膀胱的常见肿瘤。,第一节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肾小球肾炎是指原发性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尿的改变(尿质、量),水肿,高血压等。,分类:原发性:原发病变在肾小球继发性:全身性或系统性疾病中出现的肾小球病变,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病理研究表明大多数是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免疫性疾病,其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超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因素。,相关抗原:内源性抗原:肾小球性抗原:肾小球基底膜(层粘蛋白)抗原,足细胞的足突抗原,内皮细胞膜抗原,系膜细胞膜抗原等。,非肾小球性抗原:机体的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等。外源性抗原:病原体成分(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螺旋体等),药物,外源性凝集素,异种血清等,致病机制: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其他:抗肾小球细胞抗体、细胞免疫、补体激活等,细胞产生、血浆存在的炎症介质肾小球损伤。,主要通过下列两种方式致病:(一)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insituimmunecomplexdeposition)(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AbAg(肾小球性、植入肾小球)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和Heymann肾炎两个动物模型反映了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机制和特点。,1.抗肾小球基膜肾炎(anti-GBMGN)Masuqi肾炎:用大鼠肾皮质匀浆免疫兔后获取抗大鼠肾组织的抗体。将该抗体给健康大鼠注射后,抗体与大鼠GBM成分反应,引起肾炎。免疫荧光显示沿基底膜有密集抗体沉着,形成抗GBM肾炎特征性的连续线性荧光。,抗GBM肾炎在人类肾炎中占比例不到5%。GBM抗原成分为型胶原3链羧基端非胶原区(NC1),2.Heymann肾炎(实验性大鼠的Heymann肾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刷毛缘Ag免疫大鼠AbAb注入大鼠与人膜性肾小球肾炎相似的肾小球改变现已证实:HeymannAg(330KDmegalin糖蛋白)44KD受体相关蛋白抗原复合物,该抗原复合物位于脏层上皮细胞的基底侧抗体与细胞膜的抗原结合,形成典型的上皮下沉积物引起GN。电镜显示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显示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3)抗体与种植抗原反应:非肾小球Ag肾小球成分反应植入肾小球Ab种植Ag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GN种植抗原种类:带正电荷蛋白质、DNA、细菌产物、聚合IgG、免疫复合物、病毒、寄生虫产物、药物等。,(二)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内、外源性可溶性Ag(DNA、肿瘤抗原;感染产物,异种蛋白等)Ab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肾小球损伤(型超敏反应)。,影响因素:复合物分子大小所携带的电荷其他(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系膜细胞的功能、滤过膜电荷等)。,电镜:肾小球内有电子密度较高的致密物质沉积。沉积部位:内皮C与基底膜之间:含阴离子复合物不易通过BM。基底膜与足细胞之间:含阳离子复合物可穿过BM。系膜区:电荷中性复合物。,免疫荧光:显示沿基底膜或在系膜区出现颗粒状荧光结局:Ag为一过性,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降解,炎症随之消退。大量抗原持续存在,免疫复合物不断形成沉积,引起慢性膜性增生性肾炎。,(三)抗肾小球细胞的抗体有的肾炎病变中未发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而是抗肾小球细胞抗体,引起细胞损伤起主要作用。,抗体肾小球细胞的抗原成分抗体依赖细胞毒反应或其他机制诱发病变抗系膜细胞抗原的抗体系膜溶解系膜细胞增生抗内皮细胞抗原的抗体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抗脏层上皮细胞糖蛋白的抗体蛋白尿,(四)细胞免疫许多证据表明致敏T淋巴细胞也可引起肾小球损伤。某些类型的肾炎由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如轻微病变型肾炎。,(五)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个别类型肾小球肾炎由此引起(六)肾小球损伤的炎症介质抗原抗体复合物、致敏T淋巴细胞炎症介质肾小球损伤症状。炎症介质:细胞性、大分子可溶性活性物质两大类,1.细胞性介质:嗜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血管系膜细胞、血小板蛋白酶、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产物、NO、PG、细胞因子等2.可溶性介质:补体成分、趋化性细胞因子、花生酸衍生物、生长因子、凝血系统、NO、内皮素。,二、基本病变,包括炎症病变和免疫反应病变。(一)增生性病变肾小球中任何细胞、基质都可以增生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系膜细胞,明显增生时可导致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2.肾小球的上皮细胞(主为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或环形体3.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4.血管系膜基质增多,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系膜细胞,肿胀(早期)严重毛细血管壁可局灶或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二)变质性病变,2.脏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发生空泡变性3.晚期肾小球纤维化最终导致透明变性和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三)渗出性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渗出血浆蛋白、纤维蛋白毛细血管袢中性粒细胞渗出到血管系膜RBC肾小囊淋巴C、单核巨噬C肾间质,(四)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免疫复合物原位形成or沉积。电镜:电子致密沉积物(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不同,可沉积在上皮细胞下基底膜表面、基底膜内、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血管系膜区,上皮下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处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免疫荧光:呈颗粒状或线状荧光。,三、临床表现分型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分型类型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质、少尿、水肿、高血压快速进行性肾炎综急性肾炎综合征,并快速合征进展为肾衰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3.5g/天)、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严重水肿、高脂血症无症状血尿、蛋白尿无明显症状、轻度蛋白尿、肉眼或镜下血尿慢性肾炎综合征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慢性肾功不全、氮质血症、尿毒症,四、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diffuseproliferativeGN病变特点: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伴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数病例与感染有关,又称感染后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非链球菌感染性肾炎5-14岁儿童好发,成人也有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原菌:1.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12、4和1型等)咽部、皮肤链球菌感染1-4周后发生,血清抗“O”,2.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发病机制:Ag+AbAgAb可溶性复合物沉积肾小球炎(AgAb)(补体沉积),病理变化1.肉眼:大红肾或称“蚤咬肾”双侧肾弥漫肿大色红,表面散在小出血点切面被膜紧张,散在小出血点皮质增宽,2.光镜:肾小球:弥漫性增大,细胞核增多,即“球大、核多”肾小球细胞增多: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肿胀、增生阻塞压迫毛细血管腔肾小球缺血严重者:毛细血管壁可发生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破裂、出血。,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脂肪变性肾小管管腔可见各种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蛋白管型。肾间质:充血、水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2.电镜:细胞增生及肿胀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之间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沉积物处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中性粒细胞侵蚀内皮细胞,直接贴附于毛细血管基底膜上,3.免疫荧光:IgG和C3沿基底膜和血管系膜区沉积,呈颗粒状荧光。,临床病理联系:1.尿的变化尿量:少尿、无尿尿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2.水肿3.高血压,结局:预后较好,以儿童链球菌感染后GN更好95%完全恢复少数慢性极少数1%患儿新月体GN成人15%50%;儿童1%-2%转为慢性,(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RPGN临床表现: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快速进展为肾衰。病变特点: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又称新月体性GN,或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分类:病因:原发性RPGN:原因不明,病变局限于肾脏。继发性RPGN:多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过敏性紫癜引起。,分类:根据免疫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三个类型:型RPGN:属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约占25%免疫荧光检查:显示GBM有IgG和C3的线性沉积部分病例表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yndrome):抗GBM抗体与肺泡BM产生交叉反应临床表现:咯血、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常发展为肾衰。,型RPGN: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我国较多见),约占25%。可由链球菌感染后肾炎、SLE发展来。免疫荧光显示:基底膜和系膜区颗粒状荧光病变特点:免疫复合物存在和大量新月体形成,型RPGN:为免疫反应不明显型,约占50%。可能由非免疫性机制或细胞免疫引起。部分病人可检出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血管炎的发生有关。部分为Wegener肉芽肿病或显微型多动脉炎等系统性血管炎。,病理变化:1.肉眼:大白肾、皮质散在出血点、切面皮质增厚。2.光镜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壁层上皮细胞明显增生渗出:单核巨噬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少量淋巴细胞较多纤维蛋白,50%肾小球,新月体,细胞性,纤维细胞性,纤维性,肾小囊壁增厚并与球丛粘连肾小囊腔闭塞肾小球血管袢受压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毛细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病变肾单位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纤维化。,3.电镜:新月体形成型RPGN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GBM断裂或缺损4.免疫荧光:型IgG和C3沿GBM呈线形荧光型呈颗粒荧光型无荧光反应,临床病理联系: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1.明显血尿: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大量红细胞漏出2.少尿、无尿、氮质血症:新月体形成肾小球阻塞3.高血压,水肿4.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最终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单位功能丧失结局:极差,80%以上数周到数月死于尿毒症。型最差,(三)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GBM损伤引起,轻型选择性,重型非选择性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血液胶体渗透压,水肿血容量肾小球滤过醛固酮和抗尿激素水钠潴留水肿,高脂血症:与低蛋白血症刺激合成肝脏脂蛋白有关低蛋白血症:长期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肾病综合征肾炎:膜性肾炎轻微病变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1.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GN)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原因:原发性:原因不明,85%。继发性:慢性乙型肝炎、梅毒、血吸虫病、恶性肿瘤、SLE、中毒、糖尿病、甲状腺炎等。,慢性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原发性膜性肾小球肾炎与Heymann肾炎相似。肾小球上皮膜抗原自身抗体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激活补体。,病变特点:弥漫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钉突、梳齿)上皮下免疫复合物(IgG、C3)沉积(虫蚀状)没有炎细胞反应,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反应膜性肾病。,临床特点:肾病综合征,病变发展可分四期:期:上皮与GBM致密层间免疫复合物沉积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期:GBM向外侧增生形成钉状突起(Spikeextension)突起插入沉积物间且与GBM垂直形如梳齿状,期:免疫复合物继续沉积,GBM明显增生包绕沉积物沉积物在GBM内逐渐溶解使GBM呈虫蚀状期:虫状空隙逐渐由GBM物质充填GBM弥漫增厚,肉眼:大白肾结局:多呈慢性进行性,对激素不敏感,1/4病人出现肾功不全。,2.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minimalchangeGN)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原因病变特点: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足突病)。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积,又称脂性肾病(lipoidnephrosis)又称微小病变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临床特点:多见幼儿,2-8岁,可继发于上感或预防接种后,临床主要表现肾病综合征,皮质类固醇治疗对90%以上病儿有明显疗效,预后好;部分出现激素依赖性;5%儿童慢性肾衰。,发病机制:尚不清,目前认为与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有关血循环中细胞因子样物质产生脏层上皮细胞损伤和蛋白尿。,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N)类型:继发性:HIV肾病、海洛因成瘾性肾病IgA肾病:继发改变原发性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病变特点:肾小球部分小叶和血管袢硬化(基质、BM塌陷、玻璃样物沉积)相应肾小管BM增厚、细胞萎缩,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显示病变处IgM、C3沉积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上皮细胞从GBM剥脱。,发病机制:未明,认为IgM、C3GBM通透性血浆蛋白节段性硬化细胞因子蛋白尿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少数蛋白尿,结局:50%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小儿预后较好,成人预后差。与轻微病变性肾炎区别:血尿、高血压出现率高,常有肾小球滤过率非选择性蛋白尿;皮质类固醇治疗不敏感;免疫荧光显示病变处IgM、C3沉积,4.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GN)原发性,继发性。病变特点:GBM明显增厚,呈双轨状。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血管球小叶间隔增宽,呈分叶状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GN电镜下上皮:GBM、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显示IgG、C1q、C3、C4沉积。,类型:根据沉积部位和形态分为三型型:占原发性2/3,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C3颗粒状沉积,并可出现IgG、C1q、C4等。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型:又称致密沉积物病,GBM致密层中大量电子致密物呈带状沉积。C3沉积。补体替代途径激活,50-60%C3,70%有C3肾炎因子。,型:内皮下和上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此型罕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旋挖钻机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厂商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业机器人维护保养实操技能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T电梯修理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外贸进口合同范本
- 缺氧性垂体功能紊乱-洞察及研究
- 安全员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三音乐集训合同模板(3篇)
- 安全生产考试题及答案2025
- 高空外墙施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第一届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电力工程冬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全尺寸测量报告FAI
- 塑料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维力能醋酸钠林格注射液
- 肠道菌群与人体代谢疾病.ppt
- 医院检验科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五版)
- 培智四年级美术教案新
- 智能电子储物柜控制系统方案
- 成人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