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随着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作家、作 品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探讨兴趣,如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孟称舜就是其中之一。孟称 舜著述丰富,其杂剧、传奇的创作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由 于资料的匮乏,学界对于孟称舜的研究多是零散性的。本文力图在全面占有盂称 舜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孟称舜的生平交游、戏曲创作及戏曲理论进行整体上的 分析与研究。除引言外正文分三章,引言主要论述近年来关于孟称舜的研究概况, 指出其成绩与不足。正文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探讨孟称舜的生平交游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搜集现 有孟称舜生平的所有资料,对其为人、生平、交游作了全面的梳理,特别是对其 生年作了进一步的考订,从而断定其最迟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 1 5 9 8 ) ,使孟称 舜的生平更加清晰。通过分析其家世生平、交游记录展现孟称舜的为人、为学, 为我们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孟称舜的戏曲创作及其理论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第二章主要分析孟称舜的戏曲创作。本文将孟称舜所有的作品按孟氏的创作 思路分为爱情剧和社会历史剧,然后从不同的文化层面宏观分析比较这两类作 品,揭示了孟称舜前后期创作的显著变化及其原因,展现了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最后把孟称舜与临川派诸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见出孟氏创作的特色。 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孟称舜的戏曲理论与戏曲创作的关系。试图从戏曲传情、 戏曲人物塑造、戏曲语言、戏曲风格四个方面分析孟称舜的戏曲理论与戏曲创作 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彰显出孟称舜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戏曲作家,而且在戏曲理 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关键词:孟称舜生平交游戏曲理论戏曲创作关系研究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e n l a r g e m e n to f s t u d y i n gd o m a i na n dg o i n gd e e pi n t of o rc h 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yh i s t o r y , s o m ew r i t e r sw o r k s w h i c ha r en o tw e l l k n o w ni nt h ep a s ta r e v i e w e dh i g h l yb yp e o p l e f o re x a m p l e ,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w h oi sap l a y w r i t e ri nt h e p e r i o do fl a t e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m e n gc h e n g s h u n w o r k sa r ev e r y r i c h f u l a n dh i sc 犯a t i o no f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d r a m a t i ca n dl e g e n d a r yi si m p o r t a n tt ot h e h i s t o r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y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s t u d yo f s c h o l a r s o nm e n g c h e n g - s h u n s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yi ss c a t t e r e dd u et ot h es h o r t a g eo fd a t a i nt h i sp a p e r , b a s i n go n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a t ar e l a t i n gw i t hm e n gc h e n g s h u n ,w et r yt os t u d y a n da n a l y z e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 sc r e a t i o na n dt h e o r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ya sw e l la sh i s l i f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e x c e p tt h ep r e f a c e t h e r ea r et h r e ec h a p t e r si nt h et e x t t h e p r e f a c em a i n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r e s e a r c ho fm e n gc h e n g s h u ni nr e c e n ty e a r s ,a n d p o i n t so u ta c h i e v e m e n ta n dd e m e r i t t h et e x ti n c l u d e s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c h i e f l yi n q u i r e di n t ot ot h ei i r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o fm e n g c h e n g - s h u n o nt h eb a s i so ff o r e f a t h e r s r e s e a r c h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 c o l l e c tt h ee x i s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a n dr e v e a l s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 ) sp e r s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 l i r e a n da s s o e i a t i o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 c o n s e q u e n t l yi tc a nb es u r et h a tm e n g c h e n g - h u na tt h el a t e s ti sh e mi nw a i i l i2 6y e a r so fm i n gd y n a s t y s ot h a tm e n g c h e n g - h u n sl i f ci sm o r ec l a r i t y s ot h a t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 sl i f ci sm o r ec l e a r l y w e c a nk n o wm e n gc h e n g s h u n sc o n d u ma n d k n o w l e d g et h m u g l la n a l y z i n gh i s e x t r a c t i o nl i f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r e c o r d s t h e r e b yas u b s t a n t i a lp l a t f o r mi se s t a b l i s h e df o r u st ol e a r n i n g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 sc r e a t i o na n dh i st h e o r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ye x a c t l y a n d d e e p l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c h i e f l yt oa n a l y z em e n gc h e n g - s h n n s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y c r e a t i o n a l lw o r k so f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i sd i v i d e di n t or o m a n t i cp l a y sa n ds o c i e t y h i s t o r i c a lp l a ya c c o r d i n gt oh i sc r e a t i o ni d e a l ,t h e nm a c r o a n a l y s i sa n dc o m p a r i s o ni s i m p l e m e n t e df o rt w ok i n d so fw o r k sf r o mt h ea l l g l eo f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a ll e v e l 。i ti s i m p o r t a n tt oc o m p r e h e n dt h ec h a n g ea n dr e a s o no fh i sc r e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a n a l y s e sw i t ho t h e rw r i t e r so fl i n c h u a ns c h o o la r es t u d i e d a sa c o r s e q u e n c et h ec r e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i sf e t c h e do u t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m a i n l yt oa n a l y z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h i st r a d i t i o n a l p l a ye r e a t i o na n dt h e o r y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a n a l y z et h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f r o mf o u r p a r t s :e x p r e s s i o n s ,f i g u r e ,l a n g u a g ea n ds t y l e ,s ot os h o wt h a t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 i sn o t o n l ya l le x c e l l e n tp l a y w r i t c rb u ta l s oa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yt h e o r i s t k e yw o r d f :m e n gc h e n g - s h u n ;l i f ea n da s s o c i a t i o n ;t h et h e o r y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p l a y s ;t r a d i o n a lp l a y sc r e a t i o n ;t h er e s e a r c ho fr e l a t i o n 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是在导师的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 签名) :妒毋渺 9 涉 砂。7 年奎月孑e t 学位论文原创性确认书 学生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是 在本人的指导下,由其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该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 绽 口巴 j e 、节目 日 名 ,鳓咱悠, 币 手 师 年 教夕 是 即 引言 中晚明时期,中国古代戏曲继元曲之后又迎来了一个额的黄金时期,戏曲作家 与理论家灿若群星,孟称舜即是其中佼佼者之一。他凭借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戏 曲作品和见解独到的戏曲理论,为中国古典戏曲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目前学术界虽有一些论文或戏曲史专著提到孟称舜的创作,并对其理论作了一 定的分析和评价,但还缺少宏观系统的研究。 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率先给予孟称舜以较高和公允评价的, 其中关于孟称舜的生平事迹虽然论述筒略,但材料确凿,对此后的孟称舜研究产生 了不小的影响。2 0 世纪8 0 年代后,在王季思、叶长海、徐朔方、朱颖辉等先生的 肯定和推崇下,孟称舜的传奇娇红记一时备受关注,许多论者从文学、美学、 文化等角度对其作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为人们客观全面地认识孟称舜打开了广阔 的视野。2 0 0 5 年6 月,朱颖辉先生辑校的盂称舜集出版,该书收集点校了孟称 舜现存的全部戏曲作品和诗词文作品,有关孟称舜生平事迹的资料亦搜罗殆尽; 2 0 0 6 年l o 月,王汉民、周晓兰也点校出版了孟称舜戏曲集,收有孟氏现存的 全部杂剧、传奇作品。这两部戏曲集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近年来学界对盂称舜的著述及相关的生平研究日渐增多,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 方面: ( 1 ) 关于孟称舜生平的考证研究:由于盂称舜生平资料的严重匮乏,所以 只能从其同时代的著述中找寻只言片语进行考证,2 0 世纪8 0 年代,最初进行孟 称舜研究的前辈学者大多以生平考证为主,探讨了孟称舜的生平家世及其创作的 时间,为研究孟称舜及其创作提供了可能。如朱颖辉孟称舜新考、胡旭伟孟 称舜的卒年及其后人、刘文峰孟称舜史料补遗等论文都对孟称舜的生平考 证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因为材料匮乏,很多问题如生年问题等大多持猜测性的观 点,生平事迹的研究也有很多空白点和矛盾点。 ( 2 ) 关于孟称舜的戏曲创作:历来对孟称舜戏曲创作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 代表作娇红记。八十年代初,王季思先生等人将孟氏埋没已久的杰作娇红 记列入到了“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中,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后一度备受 学者关注,盛誉如潮,从文学、思想、时代等多角度诠释娇红记传奇,如萧 作铭时代的浩歌一孟称舜剧作思想内容浅析、胡绪伟“诚”的颂歌一孟称舜 剧作思想研究、朱颖辉承前启后的爱情悲剧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 学者开始冷静客观地研究娇红记传奇,力图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李梦生 对孟称舜( 娇红记 的重新剖析、郑尚宪、张冬菜 新论等。2 0 0 5 年4 月,武影的硕士论文孟称舜戏曲研究对孟称舜的现存所有杂剧及传奇也作 了分析。由于孟称舜的戏曲创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因此仅对娇红记传奇或对 孟氏其他作品进行单一的研究并不能全面客观地揭示孟称舜的创作思想,所以有必 要把孟称舜的所有作品联系起来分析考察,这样才能清楚全面地揭示孟称舜戏曲思 想的内涵。 ( 3 ) 关于孟氏戏曲理论的研究:部分论文只是针对其理论的某一方面深入研 究,而缺乏较深入、整体的分析归纳。关于戏曲内容,他继承了汤显祖的“言情 说”,提出了戏曲传情的主张,并对“情”的内涵及传情的方法作了论述。关于 人物塑造,他提出了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人物形象的原则,并就如何描绘人物的神 态、刻画人物的性格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关于戏曲风格,他认为不能按地域 来区分,只能按作品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并从整体上将戏曲分为“婉丽”和“雄 爽”两种风格。关于戏曲语言,他认为戏曲的语言不能酸腐俚俗,要蕴藉有趣, 具有较好的舞台效果。沈尧明末古典剧论的新篇章孟称舜编剧理论综述、 俞为民论孟称舜的戏曲创作论等论文就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孟氏戏曲理论进 行了研究。但因孟氏的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是一个统一体,所以仅从戏曲理论中 某个单一角度切入,显然不能囊括孟氏戏曲理论的全部。 综上所述,学界对盂氏戏曲创作及其理论的研究多具有零散性的特征,学者多 对某一部戏曲作品进行重点研究,或者对戏曲理论的某个范畴进行单独研究,这样 就缺乏深刻性、系统性。笔者认为孟称舜的剧作及理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要揭示 孟氏剧作及理论所独具的特色,就必须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宏观角度来加以 考察,通过其作品来分析其理论,在理论的关照下分析其作品。笔者认为,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全面研究孟称舜戏曲理论及其戏曲作品,而且对于分析晚明动荡的社会 状况对文人思想的影响、孟氏与同时代作家的相互影响都有一定的意义,从而可以 进一步确定盂称舜在明末文坛上作为一个戏曲家兼戏曲理论家的角色定位。 本文以孟称舜的戏曲作品与戏曲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及其生平 交游的状况,将盂称舜的戏曲创作与同时代的其他戏曲家进行比较,从而肯定孟称 舜戏曲创作及其戏曲理论的价值,突显其矫世独立的人品、学品,进而全面客观地 评价孟称舜。对孟氏剧作的分类研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本人的创 作思想。另外,本文把孟氏戏曲理论和戏曲作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摆脱了以往 大多数学者对于孟称舜的研究重作品轻理论的倾向,同时试图找出其戏曲创作与其 理论的联结点,从而证明孟称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戏曲作家,而且是一位造诣很深 的戏曲理论家,进一步确定了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地位。 2 第一章孟称舜之家世生平与交游考 一种文学理论或者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发展、盛行及其流变,毫无疑问地 与形成这种文学理论或风格的时代思想、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该文学理 论或风格的构思创作主体即倡导者的创作个性密不可分。文心雕龙时序篇 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o 所谓“世情”、“时序”,都是一个时代所 特有的社会环境。恰如巴赫金所言:“每一种文学现象( 如同任何意识形态现象 一样) 同时既是从外部、也是从内部被决定。从内部由文学本身所决定;从 外部一由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所决定。不过文学作品被从内部决定的同时,也 被从外部决定,因为决定它的文学本身整个的是由外部决定的。而从外部决定的 同时,它也被从内部决定,因为外在的因素正是把它作为具有独特性和同整个文 学情况发生联系( 丽不是在联系之外) 的文学作品来决定的。这样,内在的东西 原来是外在的,反之亦然。”回这两种因素主体的人生轨迹与外在的社会和文 学环境的影响,亦突出地体现在孟称舜的戏曲创作之中。 第一节孟称舜的家世生平 据松阳县志卷七载: 孟称舜字子塞,会稽人训导品方正孤介,不肯与俗伍,不肯以 私阿,力以励风俗、兴教化为己任。朔望升堂讲道,阐明濂闽心学,课 士严整,毋敢或霹学富才敏,昕夕诵读不绝,寒暑著述无体。适学宫 颓废,谋如家事,汲汲不休庙无俎豆有未备者,皆缮补之尊经阁藉 其落成其有功圣门盖不少云国 孟称舜,字予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卧云子,花屿仙史,会稽( 今浙江绍 兴) 人。生年不详,后人多据他在古今名剧合选对王粲登楼眉批中提供 的线索,推断他约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 1 6 0 0 ) 前后回,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1 6 8 4 ) o ,一生纵跨两个时代,终年已逾八十。孟称舜自幼受家学影响,喜读屈原的九 歌、离骚,m 诗文词曲,少有文名,满腹经纶。有同乡故友马权奇评价孟称 舜为人:“方行纡瞟之士也。与余同研席,时余壮而子塞弱冠耳,然其心则苍然。 好读离骚、九歌,讽咏若金石。余时治韩婴诗传,与之辩闯往复,未尝不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6 7 5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8 年版。 。巴赫金著李辉凡、张链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第3 8 页,漓江出版社,1 9 8 9 年版 。松阳县志,孟称舜传,t 盂称舜集,第5 9 5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朱颖辉:孟称舜新考,戏曲研究6 辑,第2 0 0 页,文化艺术出版杜,1 9 8 2 年版。 。胡绪伟;盂称舜的卒年及其后人t 戏曲研究2 6 辑,第6 4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8 年版 3 叹谓之益也。盖独行不欺,论世不诬,余信之稔矣! ” 孟之好友陈洪绶评价说: “子塞文似苏、韩,诗追二李,词压秦、黄。然其为人则以道气自持。乡里d , j t , , 有目之为迂生为腐儒者,而不知其深情一往,高微窗渺之致。”。宋之绳在二胥 记叙中评日:“东越卧云子,长才博洽,矩则一本先民。于时少可,既慨且慷。 往往抚长剑作浩歌,不复知唾壶口缺。” 由此看来,可谓是对孟称舜人格忠实的 褒奖,即是迂直方刚而又充满热情、常怀不平之气的文人。孟称舜由于不擅长八 股文,多次科考竟不得一第。早年曾随父待命兖州,中年又同其兄一起参加了复 社,崇祯十年又加入祁彪佳组织的枫社,为该社的中坚。顺治六年,作了一名贡 生,后就任松阳县训导。在职期间,修葺学宫,建置学田,勇救士人,可谓功高 德馨。顺治十三年,自松阳县学训导辞归。顺治十八年辛丑( 1 6 6 1 ) ,孟称舜“呈 明县府道,舍其父盂应鳞遗宅为庙”回。可见盂称舜一生都一如既往,做着有功 圣门的善事。 孟称舜的为人为文受其家庭影响颇大。他的父亲孟应鳞,字文叔,“万历甲 辰以明经授兖州别驾,寻命监军援辽左,署东阿、寿张二县篆。时郓城妖人杨子 云等以自莲社倡乱,徐鸿儒乘势据邹峄攻兖州,东阿、寿张俱恃应鳞为保障。阿 素称盗数,有奸民煽乱,立帜山中,民惊扰。应鳞使人拔其帜,禁民无妄动,至 期果无恙。有寡妇以妖术聚诸少年,应鳞擒斩之,余党无所问,城赖以安。应鳞 为人廉正不阿,为部所撼,抗辞奉母归里,年八十有二而卒长子称尧,天启丁 卯举人。次子称舜,以明经司训松阳,皆以家学有名于时。”。 他除奸民、斩妖妇、镇压白莲教起义,使民得安,为子孝敬,是封建时代典 型的忠臣孝子和耿介儒士。孟父有勇有谋的人格,为民立命的行动,对孟称舜为 人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奠定了孟称舜为国为民的思想基础。 孟称舜之兄称尧,天启丁卯举人,曾与孟称舜一起参加了张溥、张采领导的 进步团体一复社,可见与其有共同的志趣。在祁彪佳致孟称舜的一封信内也提 及了孟称尧的事迹:“闻仁兄同令兄左顾小园,竞不使弟知之,遂使倒屣。虽剡 溪之棹,以不见戴为高,然良晤无期,能不怅怅哉! , o oe,op 可知称尧曾同盂称 舜一起造访过祁之寓园,不期而至没有和祁彪佳相见,致使祁非常遗憾。又述祁 彪佳为孟称舜之子孟次微应乡试之事而劳碌奔波,“数日前询令兄,始知其讹, 绵力莫效,深为愧歉。”可见祁彪佳也与孟称舜相交甚厚。 孟称舜之夫人,据丽水县儒学教谕徐开熙修学建田记略序云:“松阳自 。吴鞔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1 5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舨。 o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2 3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3 4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会稽县志,盂称舜舍宅为庙,盂称舜集第6 0 3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o 会稽县志,孟应瞵传,盂称舜集,第5 9 6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o 明祁彪佳:祁彪佳尺牍,与孟子塞) 之一,盂称舜集,第6 0 8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4 鼎革之会,几为榛莽。子塞孟先生司训兹土,慨焉欲新之。首捐百金为多士倡, 夫人亦出其簪珥相助。由是邑之慕义者乐输,费寡而功倍。”西可见孟夫人在修学 建田之事上支持孟称舜,并慷慨解囊,表现了热心重义的品格 孟称舜有子二,长子字伯嘉,号伯通,其名霞外捃屑中记载为空缺,然 据胡旭伟考证伯通实名“达”,“因其不良死”,“故讳而署远名”,书中称“伯通 足下”o 。 次子名远,字次微,号慵蔻,据平步青霞外捃屑中孟次微监州称: “次微少与朱朗诣、晋叔、敬身、友声、董子播( 玉) 兄弟交,西河叙称其与张 用宾( 宗观) 、骆叔夜、姜武孙齐名,为越郡四才子。其文长于持论,颇近东坡, 而叙事亦得龙门神理。”次微文胜于诗,却“九试棘闱不见纳,一赴殿陛不见用。 不得已就试于吏部,而仅得一不可获之虚职。锄著有慵罨集一册,慵罨北 游集一册。孟远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少有英才,却屡试不第,一生抱才不遇。 孟父的忠孝、耿介、有勇有谋的品性影响了孟称舜方正孤介的秉性。在孟称 舜修学建田大功告成、准备功成身退之时,松阳发生了枉杀士人事件,孟称舜挺 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士人,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牺牲精神。据松阳县 志修学建田记略序记载:“乃于时适有无罪杀士之变,诸士哭庙,涂墙抒其 愤抑。当事者移檄,欲罪诸士。先生毅然以去就争之,诸士得无恙。而先生亦力 辞求归,行李萧然,夷犹自若。夫先生以宏济之才,郁郁不得志,乃能以风化自 任而建不朽之功。吾酱议纷起,虮然不顾而卒能以有成,真人杰也哉! ”o 家世生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孟称舜的创作,不管是其戏曲刨作还是其戏曲理 论的观念,都显示出这种烙印。如他的残唐再创就以其犀利的笔触揭露黑暗 的社会,他批评擅权窃政的田令孜,“你那里擅朝纲,施好诈,播弄得破国亡家。 提起这眼前无限伤心话,猛教人挥泪浑如把。”囝卓人月在孟子塞残唐再创杂剧 小引中提到:“今冬遘凫公( 袁晋) ,子塞于西湖,则凫公复示我玉符南剧, 子塞复示我残唐再创北剧,要皆感愤时事而立言者。凫公之作直陈崔魏事, 而子塞则假借黄巢田令孜一案,刺讥当世。” 另据作者友人马权奇眉批:“此剧 作于魏监正炽之时,人俱为危之。”o 显见残唐再创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权者 魏忠贤。另有死里逃生,揭露了在官府的庇护下佛界的虚伪肮脏。他还写到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父母,以娇红记中的王娇娘之父为代表。其( - - 毋松阳县志,修学建田记略序,盂称舜集,第6 0 1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胡绪伟:孟称舜的卒年及其后人,见戏曲研究2 6 辑,第6 4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8 年版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上,第2 3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版。 ”松阳县志,修学建田记略序,盂称舜集,第6 0 1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明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残唐再创第四折【端正好l ,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上海商 务印书馆,1 9 5 8 年版。 。明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残唐再刨总评,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5 8 年版。 o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3 0 3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s 胥记极力讴歌申包胥为国竭尽忠诚的举动,既有着对前朝灭亡的慨叹,同时也 期盼能有一位末世英雄力挽狂澜、拯救风雨飘摇的明王朝的隐衷。可见其为文为 人之道都敢于直言,在那个真心失落的时代,孟称舜做得坦坦荡荡,显示出矫世 独立、不同于流俗的可贵品格。 第二节孟称舜的交游 盂称舜爱好交游,从青年时代起就常与耿介孤忠、志趣相投的文人学士频繁 来往,学习交流,可称其挚友的有马权奇、陈洪绶、祁彪佳、卓人月、王业浩等, 都与其颇为友好,倾心相交。这些交游,包括结社同游、书信往来、诗文赠答、 剧作评点等等,其中蕴涵着他与友人之间在戏曲观念、学术思想等方面的互动影 响,有助于我们探讨孟称舜创作的背景,更好地把握其作品的主导倾向 一、孟称舜与马权奇 马权奇,字巽倩,幼负奇气,受易董中峰圮曾孙懋策门下。事母极孝。 辛未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司琉璃厂。受阉官所害,后阉官事败得以释放。家 事清贫,不能事家人产业,惟饮酒读书,手丹铅不辍遭国变为避兵乱,死于田 间。著有易经解、诗经志、麟经志、老子解、 名臣言行录诸书。 根据现有的资料,马权奇是和孟称舜较早订交的同乡好友。马权奇比孟称舜 年长十岁,他十分赞赏孟称舜的修养和学识,不耻下闯,经常与孟称舜研讨学问。 其在鸳鸯冢题词中说:“孟子塞方行纡瞟之士也。与余同研席时,余壮而子 塞弱冠耳,然其心则苍然好读,离骚、九歌,讽咏若金石。余时治韩婴诗传, 与之辩问往复,未尝不叹谓之益也。盖独行不欺,论世不诬,余信之稔矣。”。在 盂氏的戏曲创作活动中,马权奇与他的关系十分密切。1 6 3 8 年春,孟称舜以鸳 鸯冢词示之,马权奇于崇祯戊寅五月作序一篇。花前一笑一剧,乡人颇有 訾之者,为孟称舜起而辩白,“使挑人者必唐伯虎,受挑女郎必如知唐伯虎而后 可。车来贿迁之事,久宜断迹于世矣。”。崇祯癸未季夏六月,他又为二胥记 作序,并详加评点,深刻阐述了孟称舜的创作思想,并把娇红记与二胥记 相比:“申生感王娇之死而以身殉,包胥欲自践其复楚之一言,至痛哭秦庭,水 浆不入口者七日,而甘以身殉。虽事之大小不同,后之成否各异,而要其之死, 靡他之心,则匪特二胥等也,即前后二申,岂有异乎。余谓此记以二胥名, 合云子两集,而以二申集名之可也。”。马权奇的评点揭示了两剧的共同内涵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 第2 1 5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第2 1 5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第2 1 6 页,中国戏剧出版杜1 9 9 0 年版。 6 是“赋情之至者则均也”,显示了其独特的见解。另外在此剧评点中,叙述了因 盂早年创作桃花人面、花前一笑为老生夙儒呲之,马权奇起而辩白,即使 被批评为强词夺理,仍然坚持己见,为孟称舜的几部剧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二、孟称舜与陈洪绶 陈洪绶,( 1 5 9 8 1 6 5 2 ) ,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擅画人物、仕女,亦工花鸟、草虫,兼能山水。亦善书法,能诗文,有多方面的 艺术修养。其对戏曲亦有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有宝纶堂集。宝纶堂集卷 酋,有盂之次子孟远所撰陈洪绶传,传中对这位著名画家的生平、成就、人 品、子嗣等,作了详尽的介绍,末云:“远先人与先生交甚厚,其天性孝友,经 世之大节,时时言之。余少犹得从先生游,读其文,见其咏歌之志,何异离骚、 天闯。”o 透露出孟称舜与陈洪绶交谊深厚和常以陈洪绶之修养抱负教育孟远 等消息。 据现存的资料,陈洪绶对孟称舜十种剧作之中的四种( 娇红记、眼儿媚、 桃源三访、花前笑) 都作了评点,是评点孟剧数量最多、用力最勤的批 评家。陈洪绶的评点除涉及对孟作的思想评价外,还对孟作的铸词冶句、叶韵入 律、传情写怨、设置情节、创造意境的技巧,以及对前辈作家的继承发展等,都 有全面的介绍。尤其对娇红记最为赞赏,并大力推介,不仅详加评点、作序, 还画有娇娘像四幅,并有题诗。 陈洪绶在孟叔子史发序中称:“会稽孟叔予,无贤愚少长,皆知其为文 人,予与友善称相知。”啊人在天启年间已成挚友,直至崇祯末年仍有交往,陈 对孟的为文为人都十分佩服,在其孟叔予史发序中,赞誉“其议论高卓精详 者,予与社中诸君子悉评之,不赘。”o “吾思孟十四,的的是吾兄。诗与文皆淡, 神和品共清。”固“来髯为道君无病,作意踏青酒店多。” 这些议论及诗作充分流 露出陈对孟的赞赏和真挚的友谊。 三、孟称舜与祁彪佳 孟称舜与祁彪佳也交往颇深。祁彪佳( 1 6 0 2 1 6 4 5 ) ,字幼文,又字宏吉,号 世培。浙江山阴人。明天启进士,曾任兴化推官,擢御史,后任苏松总督。乙酉 清兵南下时,自沉殉国。著有祁忠敏公日记、祁忠惠公遗书。戏曲论著有 。清陈洪绶: 杂剧小引,可见二人交往的 密切。卓人月十分赞赏孟称舜的剧作,把孟子塞与袁凫公、陈广野、沈君庸四人 之剧作列为与关、马、郑、自及荆、刘、拜、杀相颉颃者。又称盂称舜残唐再 创杂剧“于我所陈诸公十余本之内,岂不又居第一哉! ”回 孟称舜与卓人月艺术观点十分接近,因此,孟在 序中说:“予 。明祁彪佳:祁彪佳尺牍,与盂称舜之二,孟称舜集,第6 0 9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9 0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吴兢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9 1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是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j ,第3 0 3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8 友卓珂月,生平持说,多与予合。”o 在文体流变问题上,卓人月在盛明杂剧二 集序中论述了从诗经到骚赋、乐府、绝旬、词、北曲、南曲,都是情之“宛转 幻化之态焉,而非一端而已也。”o 同时明确反对“昔人论词曲,必以委曲为体, 雄肆共下”的偏见,在古今词统中“并存委曲、雄肆二种,使之各相救。”舒 盂对卓之所论十分赞同,在古今词统序中也提出了“词与诗、曲,体格虽异, 而同本于作者之情”,故无论“柔声曼声”或“清俊雄放”,只要能“达其情而不 以词掩,则皆填词者之所宗,不可以优劣言也。”孟还批评了“作词者率取柔音 曼声,如张三影、柳三交之属:而苏子瞻、辛稼轩之清俊雄放,皆以为豪,而不 入于格”的成见,鲜明提出“两家各有其美,亦各有其病”的观点。回可见他们 艺术观点的契合。 第三节孟称舜生年考辨 由于资料的匮乏,关于孟称舜的确切生卒年月历来争议颇多。上世纪八十年 代,随着对孟称舜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孟之生卒年的考证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 视。最早对孟称舜生平进行考证的是朱颖辉的孟称舜新考 ,主要从孟称舜 的籍贯、家族、生平、交游、著作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发掘出不少宝贵的资料, 后来学者的研究又对其不断补充完善,如刘文峰的孟称舜史料补遗、胡绪伟 孟称舜的卒年及其后人,徐朔方论盂称舜的戏曲创作等,但都没有详细 论证孟称舜的生年。只有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中孟称舜行实系年对孟称 舜的生年进行了考证并确定孟称舜生于1 5 9 9 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己亥。四 徐文从孟好友陈洪绶的生年摧得孟称舜的生年,相比较于朱颖辉先生依据盂称舜 曲作及其评点来判断其年龄,徐先生的结论更为可靠一些,从而为盂称舜研究开 拓了新的研究视角。然而徐文对孟称舜好友陈洪绶生年的考证不够周密、充分, 所以现代研究者多没有给予重视。 陈洪绶生年有三说,各相差一年,最迟为万历二十七年( 1 5 9 9 ) 。最早考证 出陈洪绶生于1 5 9 9 年的是清初的毛奇龄。其宝纶堂集卷一轶事中有毛 西河报周栎园书一篇,较为详细记载了他的论证过程及结果; “魁夙选越诗,亦有女氏乞画莲一绝句,其云庚申三月岳坟前者, 正老莲二十三岁时也老莲总角为画,便驰骤天下,持以好酒,尤好为 女子作画,故女妓每栽酒邀作画,是诗实录也本诗桃花马上量飞仙, o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0 3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9 9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3 0 5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毋吴毓华: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2 0 3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朱颖辉:孟称舜新考。戏曲研究,6 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2 年版 o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第5 5 9 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 9 自剪生绡乞画莲,好事日多还记得,庚中三月岳坟前又一诗期以莱时 过敞里而以年暮;故畏死先期来其中云:老迟五十二年人本诗萧山 想绝旧时亲,兼想湘湖雉尾尊,明岁有期今岁往,老莲五十二年人老 迟者以甲申后更其名悔迟,故称老迟,非老莲之误也,其五十二年者, 现其注庚寅岁也,越二年遂死,然则老莲以五十四死壬辰岁矣” 毛奇龄对陈洪绶生卒年的考证表面非常严谨,但经过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其中 的矛盾之处。如果庚申为万历四十八年( 1 6 2 0 ) ,陈老莲时年2 3 岁,那么在清顺 治七年庚寅( 1 6 5 0 ) ,陈洪绶应为5 3 岁。反过来,按信中另一线索所述清顺治七 年庚寅( 1 6 5 0 ) 陈洪绶“其五十二年者”,那么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 1 6 2 0 ) 陈 不可能如信中所述为2 3 岁,二者必有一误。为了迸一步论证,笔者在陈洪绶所 著的宝纶堂集里,得到了有关其生卒年的可靠证明在书中所记录的诗文中, 涉及到他自己年龄的有: “洪绶亦先君子三十五岁弃不肖,不肖才九岁。”( 新安戴龙峰先生传) o 。 “吾年九岁失先子,先子三十五岁人每见以介眉寿者,紧我独无伤其 神。”( 为远林尊公七十) 9 。 山阴孟称舜次子孟远在宝纶堂集卷首所著的“陈洪绶传”中有过这样的 介绍:“当父殁时,绶方九岁”,。陈洪绶的父亲陈于朝死于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 ( 1 6 0 6 ) 。 “丙辰洪绶与来风季学骚于松石居,时洪绶年十九,风季未四十。”( 题 来风季离骚序) 囝丙辰为明万历四十四年( 1 6 1 6 ) 。 “行年四十九,今日理园头。玄德非吾事,云卿切已谋。”( 种菜) “五十明年至,千秋今日嗟。强为宽大语,佛法眼前花。”( 且止) o 以上 二诗是陈洪绶于清顺治三年丙戌( 1 6 4 6 ) 在绍兴的云门、薄坞避难时所作。 根据陈在宝纶堂集中的自述,其父陈于朝死时年仅三十五岁,即明万历 三十四年丙午( 1 6 0 6 ) ,陈洪绶当时九岁。根据题来风季离骚序中的记载, 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 1 6 1 6 ) 陈为1 9 岁,在清顺治三年丙戌( 1 6 4 5 ) 作种菜、 且止两诗时为4 9 岁。按这样的时间顺序,陈洪绶对自己的年龄介绍如下: 丙午年即( 1 6 0 6 ) 为9 岁、丙辰年即( 1 6 1 6 ) 为1 9 岁、丙戌年( 1 6 4 6 ) 为4 9 岁,从而推得毛奇龄所考证“其云庚申三月岳坟前者,正老莲为二十三时也。” o 清陈洪绶;宝纶堂集,卷首, o 清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一, o 清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七, o 清陈拱绶:宝纶堂集,卷首。 o 清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一, o 清陈拱绶:宝纶堂集,拾遗, o 清陈洪绶:宝纶堂集,卷四, 轶事四。取斯家塾,清光绪十四年 传清光绪十四年。 七言古l 寺,清光绪十四年。 清光绪十四年。 序清光绪十四年。 取斯家塾,清光绪十四年。 五言律诗,清光绪十四年。 1 0 是正确的,而“其五十二年者,观其注庚寅岁也”中陈在“庚寅年”( 1 6 5 0 ) 5 2 岁的结论是错误的,庚寅年陈应该是5 3 岁。进一步可知陈老莲死时为5 5 岁,即 清顺治九年壬辰( 1 6 5 2 ) ,而非毛奇龄所考证的5 4 岁。根据材料可以推论出陈洪 绶的生年确是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 1 5 9 8 ) ,卒于清顺治九年壬辰( 1 6 5 2 ) 。 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五有邀孟子塞( 丁卯九月) 云:“吾思孟十四,的 的是吾兄。诗与文皆淡,神和晶共清。不能常痛饮,每想数同行。今到西湖上, 为何游不成”毋可知孟称舜的年龄肯定比陈洪绶大,至少是同年而略长。陈洪绶 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 1 5 9 8 ) ,孟称舜也应生于1 5 9 8 年或1 5 9 8 年之前,但 最迟是1 5 9 8 年。朱颖辉先生根据盂氏所编古今名剧合选中王粲登楼杂 剧第三折石榴花云:“老兄也,恰似睡梦里过了三十。”孟氏眉批云:“我亦 如之。”。又有孟所作古今名剧合选序署“崇祯癸酉夏会稽孟称舜题”o ,推 断孟生予1 6 0 0 年前后,根据杂剧中的“恰似”、“如之”之言推断盂称舜的生年 是不确切的。如以孟称舜生于1 5 9 8 年为准,那么孟氏所作眉批早于其序文五年。 由此可知,孟称舜最迟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 1 5 9 8 ) ,卒于清康熙二十 三年甲子( 1 6 8 4 ) ”,终年近九十高龄。 o 清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五,五言律。清光绪十四年。 o 明孟称舜;古今名剧舍选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