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中文摘要 梁代萧氏父子,以帝王之尊,雅好文学,在梁代文学发展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们不但在文艺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主张,同时在创作上也获得了一 定的成就。在萧氏父子的诗歌中,女性题材诗歌数量很大,尤其表现在他们的乐府 诗歌刨作中,女性题材的乐府诗几乎占据了其乐府诗歌的半壁江山。萧氏父子的女 性题材诗歌,风格上华美艳丽,非常注重运用各种技巧去表现女性形象的美丽和哀 怨,代表着整个梁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特征。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同南 朝流行的民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萧氏父子,都十分热衷于模仿民歌进行创作, 他们学习当时的吴声和西曲的艺术手法,比如双声谐音,采用民歌的旧题,写作了 不少优秀的女性题材诗歌。 这里的萧氏父子,指粱武帝萧衍、梁筒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三人。 关键词:萧氏父子;女性题材诗歌;南朝民歌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1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t h ex i a o sf a m i l ya se m p e r o rl i k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 h a v em a d e u n i q u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i n l i a n gg e n e r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 yn o to n l ys u g g e s t e ds o m ep r o g r e s s i v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h e o r yi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 , b u ta l s og a i n e dc e r t a i n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i nt h e p o e m so fx i a o sf a m i l y , t h eq u a n t i t yo fw o m a ns u b j e c tm a t t e rp o e m si sc o n s i d e r a b l e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y u e f up o e m , a l m o s th a l f 1 n b e i rs t y l eo ft h i sk i n do fp o e m si s m a g n i f i c e n tg o r g e o u s w h i c hr e p r e s e n tt h e i rc r e a t i o nm na f t e rb e a u t i f u ls t y l et i m e sp o e m w i n d w i t h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 p o p u l a rf o l ks o n gh a sv e r yc l o s er e l a t i o nt ox i a o s f a m i l y , t h e yl e a r n e d 舶m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y u e f u b a u a d u s e dd o u b l em e a n i n ga n d a r g o t si nt h ec r e a t i o n x i a o sf a m i l yc o n s i s t e do fx i a oy a h ,x i a og a n g , x i a oy i k e yw o r d s :x i a o sf a m i l y ;w o m a ns u b j e c tm a t t e rp o e m s ; 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y u e f u b a l l a d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砰氤h 羊 日期:。7 年,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即硫晖 日期:村年歹月7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涝后:口半年;口一年;d z 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唧积峙 日期:q 年,月7 日 指导教师签名:喜i 弗生 日期:湖年j 月f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帝王出身的作家数量虽然不多,也并非凤毛麟角,而以 帝王之尊,成就文学之盛誉的,却并不是很多,历数而来,唯有三曹四萧南唐二主, 可以称得上文才斐然卓尔不群之辈。著名学者钱基博曾经将梁武父子的文学地位与 曹操父子相提并论,的确是比较中肯的。在南朝四代之中,文学为一时之盛,诸帝 之中,多有喜爱文学者,在这样的风气下,南朝不过短短一百七十余年的时间中, 二十一位帝王竟留下了七百余篇诗歌,这个数字无疑可以看作是当时帝王们大力提 倡和爱好文学的有力左证。而其中尤其要以梁武帝父子为最,单纯从诗歌的统计数 量来看,梁武帝萧衍存诗1 0 0 余首,梁简文帝萧纲存诗2 8 0 首,梁元帝萧绎存诗1 2 0 余首,竟然占了南朝帝王诗歌总数的一半以上,大略可见梁代帝王父子的文化素养 和文学才华。所以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感叹“自三代而后,入主文章之美, 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光武、明、肃,魏高贵乡公,晋简文 刘宋文帝、孝武、明帝,元魏孝文、孝静,梁武、简文、元帝凡二十九主。而 著作之盛,则无如萧梁父子。棚 就文学成就上来讲,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以及梁元帝萧 绎,都有著述传世,而除了昭明太子之外的其它三人,在诗歌创作上,更是当时翘 楚。王世贞所谓“梁氏帝王,武帝、简文为胜,湘东次之昭明鉴裁有余,自运 不足。 的说法,也主要是从诗歌等文学创作的角度来对萧氏父子进行比较的。 梁武帝萧衍未登王位之前就位列西邸,曾是萧齐竞陵王萧子良为领袖的文学集 团“竟陵八友”中的重要成员,与当时的著名文人沈约、谢胱、王融等人皆有交往, 登基为帝之后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强烈爱好,勤于著述,隋书经籍志中记录梁 武帝有文集3 2 卷,学术著作6 0 0 多卷,数量之多,在帝王之中,几乎可为第一。 梁简文帝萧纲则是梁后期宫廷文人集团宫体诗派的领袖,在梁后期的诗坛上, 以他为领袖的文学集团创作实绩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萧纲本人聪明博学具有极 高的文学才华,六岁能文,七岁号称有“诗癖”,被其父嘉许为“吾家之东阿”。梁书 也说萧纲才气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耳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 在萧氏父子之中,萧纲的文学才华是最受推崇的。而贺贻孙更是将萧纲列为了南朝 。明:i :世贞:艺苑卮言卷八。丁仪椭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1 0 7 2 页 。蛆:吐贞:艺苑卮言卷三,丁保祸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9 9 7 页 o 唐姚思康;粱书 卷四,中华书局j 9 7 3 年版,第1 0 9 页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壬琚s i s 一流作家之列:“梁氏一家,不减曹家父子兄弟,所恨体气卑弱耳简文艳情丽 藻,在明远、玄晖之间。沈约、任防之臣,皆所不及,武帝以东阿拟之,信不虚也。棚 梁元帝萧绎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比不上其父兄,其诗歌大多是游戏之作的咏物 诗和具名诗,缺乏情思,然而其乐府诗创作尤其是其中的七言诗,颇为流丽动人,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萧绎与其兄一样,聪明好学,南史称他。文章诏诰,点毫 便就,殆不游手。,其诗歌风格上也基本上秉承了齐梁华丽轻靡的风致,然而值得 重视的是他的文论观点,其金楼子立言之中,区分文笔,鼓吹性灵,充分反映 了当时文坛风气和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功能的看法,值得研究者的注意。 经过汉末魏晋到南朝期间这数百年的发展,在萧氏父子的大力倡导之下,梁代 文学越发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气,南史文学传序中这样描述齐梁时期文 学的兴盛,“自中原沸腾,五马南度,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 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呵以看出当时之盛况。南渡 之后,江南经济大为发展,战乱也远远不像北方中原地区那么频繁,尤其是在梁武 帝治下,更有将近三四十年的太平时光,史书上这样描述当时的社会状况,“治定 功成,远安迩肃。加以天祥地瑞,无绝岁时。征赋所及之乡,文轨旁通之地,南超 万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财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克韧王府,蹶角阙庭。三四十年, 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是为“梁武中兴”。社会相对安定,加之统治 阶级的重视和提倡,文学之风必然大盛于世。在这个号称“文的觉醒”的时期,文学 终于逐渐由经学附属的尴尬地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这一时期,文学尤其 是诗歌创作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成为寄托功名千古不朽的重要手 段,成为了诗人们获得价值认可的重要途径。在这样风气的影响之下,诗歌创作获 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但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扩大,而且在艺术手段上也不断推陈出新, 为盛唐诗歌的勃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梁武帝父子的诗歌创作大体可以看出梁 代文学的一些特点,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独特的风貌和审美情 趣。 中国古典诗歌中,素来就有描写女性的传统,诗经中有不少或直自热烈或 辗转反侧的爱情诗,楚辞中有大量自成体系的香草美人象征寄托,但是直到南 朝,才开始在诗歌这种体裁中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地抒写女性的体态美和爱情情感。 从题材的扩展来看,南朝时期是中国女性题材诗歌大为发展的特殊时期,这自然是 。清贺贻孙:诗笺,郭绍虞,富寿荪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馇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6 2 页。 o 唐李延寿;南史粱本纪卷八,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4 3 页 o 脚李延寿;南史文学传序,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7 6 2 页 审庸姚思廉;粱书本纪第三武帝下 ,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9 7 页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当时社会风气、时人审美以及文学潮流影响下的结果。而这类诗歌对于文学的贡献, 不仅仅在于描写手段和诗歌技巧上的发展创新,还对词这种幽深窈缈的文学形式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整个梁代的文学潮流中,女性题材显然是当时最受诗人熟悉喜爱的题材之 一,因此,纵观梁代的诗歌创作,无不充满着轻靡与香艳的气氛,以徐陵所编纂的 玉台新咏为例,这部典型的女性题材诗歌总集收录梁代诗人共6 2 人,诗歌4 7 1 首,其中内容大部分皆为男女之情,除了写情之作,还有专咏女子以及女子之物的 诗作,几乎人人皆有所作,而其中尤以梁简文帝萧纲的作品最多,其乐府诗歌中专 门描写女子的就有美女篇、咏内人昼眠等等,数量之多,可以算得上粱代诗 人中冠首。而梁武帝萧衍和梁元帝萧绎的此类作品,也不在少数。可见当时文坛风 气,崇尚艳情,上至帝王,下至普通文人,无不普遍创作女性题材诗歌,而萧氏父 子,以其在文学上的才华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更加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使得女 性题材成为继咏物潮流之后,南朝文学的第二次题材扩展,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给南朝文学打上了独特的烙印。 关于萧氏父子女性题材的概念界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本论文所意图研 究的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传统梁代文学研究中所指的 宫体艳情诗的概念有一定的重合。然而这里不直接采用宫体诗这一概念,主要是因 为目前的学术界对于宫体诗概念的界定至今尚未达成一致,还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 地方,究竟什么样的诗歌属于宫体,宫体诗的标准是哪些,都还比较模糊。因此, 本文不使用宫体诗的概念,而直接用“女性题材诗歌”这一涵盖面积更为广泛的概念 展开对萧氏父子诗歌的研究论述。 为了对萧氏父子女性题材诗歌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必要对主要针对女性 题材的“宫体诗”加以了解。关于宫体诗在吟咏内容上与女性相关,已经是学界共识, 争论主要集中在这一概念的外围之上。狭义的观点认为,只有以女色为吟咏对象内 容、主要表现“止乎衽席之间”、风格轻艳绮靡的诗歌,才是宫体诗。类似的观点主 要是出自于魏征及令狐德菜在隋书中的描述,唾罂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仟, 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 纷纷,号为富体。棚从这段史书记载来看,“富体诗”主要是指流行于梁代后期, 时间差不多在萧纲入主东宫之后,一直到初唐时期,以萧纲等诗人为代表,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以轻艳华丽为主要风格,以闺闭衽席之事为主要内容的新变体艳诗。 这一概念主要是从时日j 限定、代表作家以及风格内容为出发点来对宫体诗进行概 。唐魏征:南书经籍志列,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1 0 9 0 页。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b r ,st h e s i s 述,这一概念涵盖的范围相对比较狭小,集中在“艳诗”之内。持相同论点的说法很 多,还有刘肃在大詹f 新语公直中的观点,“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 化之,浸以俗成,谓之宫体枷,直接把宫体诗认同为由简文帝萧纲带头写作的艳 情诗歌。闻一多也在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 宫廷为中心的艳诗严格的讲,宫体诗又当指以粱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富及陈 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诗,同样是将富体诗同宫廷艳诗划 上了等号。很显然,狭义的宫体诗的概念,并不适合概括本论文中对萧氏父子诗歌 的研究范围,并不能够将本文所要论及的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包括殆尽,萧氏 父子那些模仿民歌而作的清新诗篇,以及那些表现离乱女子情感的凄婉之作,都不 能用富体诗的狭义概念加以归类。因此,本论文以宫体诗为主要基础,扩大了讨论 范围,着重探讨萧氏父子诗歌创作中,涉及女性的那一部分。在概念的规划上,主 要以内容和风格为标准。内容上,包括那些直接或间接描绘女性容貌和女性情感的 诗歌,这里也包括了一些咏物诗,主要是指咏物诗当中那些通过描写女性相关物品 两闫接描绘女性的诗歌作品。这是概念界定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论文研究的主要 范围。风格上,则是指那些具备典型齐梁诗风的作品,语言华丽美艳,形式上具备 新变的特色。 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主要指其文人诗歌中具有女性化的写作,不但包括 了那些以女性为客观描摹对象的诗歌,同时也应该包括那些采用“女性视角”来进行 创作的作品,后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量兴起也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同唐 宋词之中“男子做闺音”的女性化表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是在研究萧氏父子女性 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较为值得注意的地方。 粱朝萧氏父子是南朝重要的诗人,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都 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萧氏父子现存的诗歌中,有很大的一 部分是女性题材。梁武帝萧衍梁元帝萧绎的乐府诗,学习南朝民歌,大量描写女子 爱情,而作为富体诗领袖之一的萧纲,更是有将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诗歌是涉及到 女性题材的,较为值得注意。过去对梁朝文人这部分诗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批评其 宫体艳情诗歌的轻薄妖冶,与随后而来的盛唐气象相比,这类诗歌无疑是带有强烈 的女性化情感倾向,显得柔靡而冶艳,其内容范围往往局限于香闺富闰的方寸之地, 所描摹刻画的也无非是各种女子的形貌体态和她们因爱情而引发的一系列爱断情 伤,既无关经国大业道德教化,又缺乏激荡人心的艺术力量,因此受到后人的非议, m 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4 2 页 。闻一多:富体诗的自赎,唐诗杂论) 世纪出版集团i 海古籍出版社年2 0 0 6 版,第8 贞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珥s i s 至今亦未能为普通读者所广为接受。平心而论,萧氏父子三人的作品虽有部分流于 庸俗,但其大部分的女性题材诗歌颇为清丽可读,尤其是那些在学习民歌基础上写 就的乐府诗,被萧氏父子用文人的趣味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加以改造,将里巷之间 传唱的民歌充分典雅化,用文人格外细腻多情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美丽与哀愁,具 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量和艺术成就。 5 硕士学住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倾国且倾城,如雨复如神”:萧氏父子诗歌中物化的美女 形象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于把齐梁诗歌中的女性题材作品简单评价 为色情文学,对于梁代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更是给予了“亡国之音”的批评, 例如隋书文学传序中就认为“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 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道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 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 。近年来,随着学者对魏晋南 北朝文学深入的研究,才渐渐地开始从艺术成就上来肯定萧氏父子女性题材诗歌的 创作。过去人们之所以普遍把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划为色情文学,很大一部分 的原因,在于萧氏父子诗歌创作中那些极尽手段,用华美艳丽的语言描写女性外貌 体态的诗歌。这些诗歌中的女性无不具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诗人运笔的着力点也只 是要突出这些女性的“倾国且倾城,如雨复如神”的外在美,萧氏父子花大力气去描 绘的内容也不过是美女的朱唇玉指、罗裙红妆、画堂杏梁、兰舟风楼等等外在的东 西,很少涉及人物内心的情感,美则美矣,却很少有动人心魄的情思。在萧氏父子 的女性题材诗歌中,这是一群具有美丽容颜的女子,然而她们在诗歌中所承担的审 美功能也仅仅止于此,这些美丽女子在萧氏父子繁琐细密的描写中渐渐消亡了生 命,而仅仅作为物化了的客观审美存在,被冷静的观照和鉴赏,被客观的抒写和描 绘。 描写女子外在美丽的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并不少见,以刻画美女为主要 内容的诗歌很早便有了源头,女性的美丽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之中就 有了非常生动形象的描绘。硕人中那一系列令人生发无限遐想的比喻,可以说 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早关于女人容貌之美的表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 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棚。到了楚辞之中,这样简单直 白的描写就远远不能够表现出女性的美丽了,于是宋玉在他的登徒子好色赋中 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侧面烘托,更 加突出了女子的绝世风姿和无比美貌。 到了齐梁时期,在写作的题材上,摆脱了道德承载和教化功用束缚的南朝文人 毋庸魏征: )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子,不太可能有什么机会去主宰自己的命运,一生的幸福 往往便只能取决于所依托的男子,于是在爱情婚姻当中始终处于弱势的女性便只能 幽怨自怜时常怀有忧虑和不安,生活在对失去幸福担忧之中,担心所爱之人不能归 来,担心年华老去容颜衰老带来的“秋扇见捐”的悲惨命运,就如同这首诗中女主人 公自怜的感叹,“君如东扶景,妾似西柳烟”,。东扶”指东方之扶桑,是太阳每天升 起的地方,借来比喻女子夫君盛年,而“西柳烟”则是比喻人的暮年。这里的女子满 怀着凄凉的自怜之情,在为夫君别离忧愁的同时,深切的感到由于时光流逝带来的 红颜凋零的忧虑。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典诗歌当中特多女子怨诗的缘故,实在是因 为那个时代的女子无力把握自己的爱情,故而在不幸命运的面前只能空白哀怨嗟 叹。 而事实也证明,封建时代的女子常怀忧虑不无道理,被抛弃的女性除了哀哭不 幸之外,只能用“独鹤罢中路,孤鸾死镜前”( 萧纲咏入弃妾) 的决绝方式独自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来承受不公平的悲惨命运。 入堂值小妇,出门遇故夫含辞未及吐,绞袖且踯躇摇兹扇似月,掩此 泪如珠今怀固无已,敌情今有余 一一萧绎戏作艳诗 萧绎这首诗写一个弃妇旧情未断仍然心念故夫,起笔依照汉乐府“上山采蘼芜, 出门遇故夫”写来,接着写其面对旧日夫君之时仍有余情故而含羞踌躇的动作,捕 捉这名女子“绞袖”小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而诗歌中还巧妙的借助带 有一定象征性意味的意象道具扇子,暗示这名女子被故夫抛弃的遭遇,对其内心伤 感怀念的心理描画的也极为细腻。 在那些描写思妇的诗歌中,比较值得注意的还有萧纲的几首边塞诗。萧纲本人 曾经有过戎边的经历,虽然未必亲自作战,却用诗人所特有的敏感与才思,真切地 体会和想象着边塞战事的慷慨激越。他的边塞诗善于将边戎战士的思乡和闺中红颜 的守望等待结合起来营造一种悲壮凄凉的诗歌境界,刚劲苍凉,绝无艳情的华靡气 息,有些精彩之作已经颇有盛唐边塞诗的风骨和境界。 三月杨花合,四月麦秋初幽州寒食罢,郑国采桑疏便闻雁门戍,结束 事戎车寄语金闺妾,勿怨寒床虚 一一萧纲雁门太守行三首之三 这一首诗写的是边戎战士的思乡之情,其中思妇的闺怨闺思并没有从正面落笔 描写,全部是从男子的角度写来,这种以男子的视角来表现女子思念之切的作品在 萧氏父子乃至整个齐梁女性题材诗歌中都不常见。诗中分别在两地遥遥相思的思妇 和征夫,在春日里感受到了地理距离上千山万水之隔的遥远,这不仅仅是边戎战士 的感受,同样也是在闺中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的感受,接着男子对远在家中的妻子 宽慰道“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希望妻子“勿念寒床虚”,以此宽解妻子对自己的 相思,全诗写得虽然是思妇相思之事,却由于借男子之口做宽慰之语,故而于悱恻 之中显出一股乐观的道劲豪迈之气。 相思之苦,别离之恨,见弃之悲种种色色,都是萧氏父子表现在诗歌中的 女性感情,然而最为深广最不能排解的,除了上述这些由于某种具体原因而带来的 具体的感情之外,还有一种无端而起,更无法释怀的愁绪。 霭霭夜中霜,何关向晓光枕啼常带粉,身眠不着床兰膏尽更益,熏炉 灭复香但问愁多少,便知夜短长 一一萧纲拟沈隐侯夜夜曲 这是一首典型的怨诗,是萧纲拟沈约的夜夜曲而作,诗中通篇所写的是一 2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位女子心中如烟似海的愁情,却又刻意不着笔去写这股愁怨的原因,由此而更见委 婉曲折幽深窈缈。开头写深夜的一段光景,用景物衬托出长夜漫漫的凄凉寂寞之感, 接着写女子夜不能寐,只因心头哀怨,愁绪绵长,更似这总不能见晓光的长夜一般, 尤其是最后两句“但问愁多少,便知夜短长,比喻巧妙切景,写得很是含蓄动人。 到底诗中的女子无边无际不可计数的愁绪,是从何而来呢? 诗人并没有在诗歌中给 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又或者,这里满怀无端愁绪的,不仅仅是诗中夜不能寐的女 子,还有那些以萧氏父子为代表的,善于从优游生活中捕捉闲愁的齐梁诗人们。齐 梁文人的气骨孱弱风流委顿使得他们的审美趣味流连于纤细柔弱,在诗歌中表现最 多的不是壮怀激烈慷慨悲凉,而是萦绕于敏感心灵内的无边愁绪,形诸于笔端,就 是气格雅致、轻巧的齐梁风格。 在萧氏父子的乐府诗中,还有少量描写民间女子热烈爱情的作品,这类作品大 多是模仿西益吴声等民歌的小诗,直白大胆,热烈执着。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固中花如绣,帘上露如珠欲知有所思,停织复峙蹰 o 玉盘着朱李,金杯盛白酒虽欲持自亲,复恐不甘口 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君住马已疲,妾去蚕欲饥 一一萧衍子夜四时歌镁夏歌四首 放在民歌当中几乎可以乱真,梁武帝这四首短歌,无论是修辞手法还是描写的 意象,都是江南民歌的风格,比如用莲藕比喻同心就是江南民歌中表现爱情的常用 手法,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里不用对偶,也不像永明之后的新变体诗歌那么讲究 声律的和谐,自然生动,热烈奔放地歌唱爱情,的确是萧氏父子模拟民歌作品中很 成功的例子。 如果仔细统计一下萧氏父子三人那些表现女性情感生活的诗歌,会发现较之第 一类客观描摹女性美貌的作品中集中表现舞女、贵妇而言,第二类女性题材诗歌中 的女性形象要丰富许多,所表达的女性情感也更为充实,尤其是萧氏父子以文人身 份模仿民歌写就的情歌作品,带有江南水乡清新秀丽的风格,语言生动,诗歌中所 描绘的采莲渔家女子灵动清新、闺中思妇相思绵长、不幸的弃妇凄苦无望都十 分富有生活气息。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3 南朝民歌与萧氏父子女性题材诗歌创作 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与江南流行的民间音乐吴声西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这一点早就有人指出,刘师培先生就曾经说:“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 之辞,起源自昔。晋宋乐府,如桃叶歌、一碧玉歌、 白纶歌、白铜赣歌, 均以淫艳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萧齐,前有惠休,特至于梁代,其体尤昌。加以女 性为主要描写内容的宫体诗的出现,与善于抒写男女情思的江南民歌有着非常深厚 的渊源,根据统计,3 2 6 首吴声歌曲中有两百多首涉及女性题材,而现存的1 4 2 首 西曲歌中,也有一百首属于女性题材的范围,由此可见女性题材在吴声西曲中占的 比例是相当大的,这些民间歌曲被广泛的采入乐府,成为贵族文人摹写的对象。王 运熙和杨明就曾经总结说:“宫体诗的兴起与歌咏男女情爱的吴声、西曲密切相关, 文人由仿制这些曲辞,进而脱离音乐,f l 锖r j 新诗,至萧纲而其风大炽,可以说宫体 诗本是在那些委巷歌谣的熏陶启发下产生的。,大体可见民歌与南朝女性题材诗 歌兴起之间的关系。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多为乐府体裁,便可见在女性题材诗 歌的创作中,梁代的文人大多都喜欢借鉴当时流行的民歌,再以文人趣味加以改造。 3 1 南朝江南民歌的兴盛 江南经济在南朝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战乱较少蔓延到 江南地区,使得江南地区社会基本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之中,而因为逃避北方战乱 而大量迁徙而来的流民又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这些都使得江南的土地得到 了极大的开发,成为沃饶之地,超过了当时号称富裕的关中地区。特别是富裕的荆 扬二州,更成为南朝经济的中心, 宋书孔季恭传论中形容江南富饶繁荣的景象 时说:“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潮,良畴亦数 十万顷,膏腴土地,亩值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 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绸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见荆扬两州在 南朝时期的繁荣富庶。 梁代粱武帝夺取政权之后,由于内部敌对势力大多被消灭,百姓多少有了休养 。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9 7 页。 。王运熙、扬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4 年鹱。第1 4 4 页 o 梁沈约;宋书孔季恭传论,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5 4 0 页 2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生息的机会,所以经济上又显出了某种繁荣的迹象,总体来说,梁武帝长达五十多 年的执政也可算得上平稳,号称“武帝中兴”,可见梁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 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商业比较繁荣,在频繁开展的商业活动中,作为商品经济 的附属品,注重物资和感官享受的民间歌曲小调自然开始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获 得了市民阶层的喜爱和认同,基本上成为了当时市民阶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 分。史书上记载,早在宋文帝时期“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 到了齐武帝永明时期“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祛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 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从史书中的描述,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当时江南社会的 风气,民间的街头巷尾流行的音乐形式主要是吴声西曲。宋人郭茂倩在乐府诗集 中说:“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昊声歌曲,起于此也。”曲这 里所说的“吴声歌益也就是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民歌,大约产生于东吴时代,东晋之 后开始流行。而西曲据郭茂倩所说,“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 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主要是流行于长江中游一带的民 歌。根据上述的记载,吴声歌曲产生于吴地,也就是当时的京城建业( 现在的南京) 为中心的地区,西曲则是产生于长江流域中部和汉水流于,主要是以江陵为中心的 地区。 南朝以来,民间音乐的流行主要以这几个大城市为中心,当时政权的中心建康, 以及荆州、襄阳等几个比较大的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域,这种源自于民间的俚 曲新声,充满了市井气息和活泼的情调,不乏情意绵绵的艳歌,这些民歌被采入乐 府,受到了六朝贵族及文人的青睐,渐渐由“巷委之歌”而成为上层贵族文人们宴游 之际吟咏的心头之爱。世说新语言语中曾经有一条记载桓玄询问当时“吴声”何 以流行,“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 羊日;当以其妖而浮。可见晋时吴声 广泛流行的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内容多是“朱口艳歌”“玉指娇弦”之类的冶艳情爱, 这些在道学家眼里“妖而浮”的“淫声”在贵族中得到了普遍的喜爱与欢迎,于是大量 的吴声歌曲放采入乐府,供当时的贵族士人们欣赏和传唱,不仅如此,一些当时颇 有盛名的士人,还亲自仿写了不少民歌,如孙绰作碧玉歌、王献之作桃叶歌 等。进入南朝之后,萧齐、萧梁诸代君主都喜爱民歌,或制新曲,或易新名,正是 吴声西曲风靡于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 。粱沈约: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二良吏传序 ,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2 2 6 1 页 唐李寿延: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循吏传序,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6 9 7 页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6 4 0 页 。宋郭茂街:乐府诗集 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6 8 9 页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徐震坶,世说新语校笺上,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8 8 页 2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r e r ,st l 瑾s i s 3 2 江南民歌对萧氏父子女性题材诗歌的影晌 在上层阶层的爱好和提倡之下,民歌很快就逐渐渗入宫中,成为了宫体诗的前 奏。萧氏父子三人在齐梁文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对民歌俚曲的学习和吸 收,他们可以算得上梁代将市井文学带入宫廷的关键性人物。萧氏父子出身南兰陵 萧氏,这个家族出身北府兵的将领,北府兵本是今鲁南苏北_ 带在西晋灭亡时避乱 南迁至今苏南一带的移民,其将领多半为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次等士族或是一般的 贫民,这些出身行伍的新贵士族的生活趣味,跟中原传统的高门士族沿袭魏晋玄风 崇尚清谈玄理的风气有所不同,更加重视声色之娱,这些也间接反映在文学艺术的 不同趣味上,尤其是对待民间音乐的态度上,民歌在东晋时代是被王恭这样的中原 高门士族严斥为“淫声”或者“妖俗之音? 。刘宋后期开始有一些作家如鲍照、汤惠休 学习南方民歌进行诗歌创新,但依然受到许多人的批评。而进入梁代,萧氏父子已 经开始大量地摹写南朝民歌,充分实践“杂以风谣”这样要求向民歌学习的主张,并 明确地反对作诗的时候搬弄经书典故。 萧氏的家庭出身,是他们喜爱民歌的一个重要因素。唐长孺先生在南朝寒人 的兴起一文中指出,宋以来门阀贵族的统治地位逐渐丧失,被新兴的庶族政权所 取代,寒人出身低贱,使得他们对于民间市井的巷委之歌十分的熟悉和喜爱,唐长 孺先生指出“大家知道南朝流行的民歌所谓吴歌与西曲一般是反映城市生活而以爱 情为主的歌谣。南渡以来就在北来士人中传播,而且特别在宫廷中盛行。自宋至陈 很多皇帝或皇室曾模拟此种民歌而写出一些作品,萧氏祖居南兰陵中都里,生于 秣陵县同夏里。萧氏一族远非高门,至齐乃贵,赵翼就曾经指出“江左诸帝,皆出 自庶族梁武与齐高同族,亦非高门。正是这样寒人地位,为萧氏一族接触 民间间里的民歌提供了机会。萧衍本人于南齐东昏侯在位时,即为雍州剌史,镇襄 阳( 今湖北襄樊) ,也就是西曲民歌广泛流传的地方,而其子萧纲在被立为皇太子 之前,也曾经出镇雍州八年。其后萧氏登帝王之位建都于建业,长期受吴声民歌熏 陶,对民歌的熟悉和喜爱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以梁武帝萧衍为例,他爱好西曲吴声, 宫中专门有演唱吴声西曲的女伎,史书上也有记载,梁普通末年,梁武帝曾经挑选 后宫吴歌、西曲女伎各一部,赐给徐勉。可见当时梁武帝对民歌的喜爱,以及上层 贵族诗人中吴声西曲的流行。萧衍不少诗歌被后人与民歌相混,他的河中之水歌、 东飞伯劳歌、襄阳踏铜蹄歌三首、子夜四时歌十六首、白芝辞二首等等, 中唐长孺:南朝寒人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5 9 年版。第1 0 5 页 o 清赵翼;廿二史刮记江左世族无功臣。王树民注廿二史割记校注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 2 5 4 页 2 4 都与民歌极为相似。其中子夜歌二首之一就同吴歌中子夜警歌二首之二几 乎完全相同。后人常云,“七言古诗有东飞伯劳、卢家少妇二篇,不知其人 代,故日古诗。或以为梁武帝,盖误也。”就是将梁武帝的几首乐府诗与民歌混淆 不清。还有认为,“梁武西洲曲,绝似子夜歌,累迭而成,语语浑称,风格 最老。这些认识可以说明梁武帝萧衍的某些诗歌作品的确是与民歌过于相似,这 些也大体可以证实,萧衍与民间歌曲的密切关系。 江南民歌中多写艳情的男女恋歌,歌咏男女相悦奔放而热烈,大胆而直白,同 儒家诗学中讲究“温柔敦厚”的风格不同,民歌中对男女之间的爱恋并无讳言,调子 欢快明朗俏皮活泼,更加适合南朝文坛中露骨描写艳情的风气。而且,六朝时期文 学中对情感的表达功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诗歌中更加开放和专注地描写男女的爱 情,那么江南民歌小调从内容和趣味上,就更加适合文人艳情诗歌的改造,它们能 由街头巷尾而登上大雅之堂,甚至得到帝王以及皇室成员的喜好,也就并不奇怪了。 乐府诗集把六朝的民歌吴声和西曲收入清商曲辞之中,数量大概有四百多 首,十分可观。按照乐府诗集中的分类,清商曲辞中收“吴声歌曲”、“西曲歌” 和“江南弄”。其中,“吴声歌曲,起于建业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西曲”则多是长江中 游地区的民歌。“江南弄”比较特殊一点,是梁武帝萧衍在西曲基础上改创而成,这 一点乐府诗集卷五十引 古今乐录讲得非常明白:“梁天监十一年冬,武帝 改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一日江南弄,二日龙笛 曲,三日采莲曲,四日凤笛曲,五日采菱曲,六日游女曲,七日朝 云曲。柚 萧氏父子现存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之中,不少与民歌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 一部分就是直接用仿照民歌写成: 梁武帝萧衍 吴声歌曲:子夜歌两首,子夜四时歌十六首,欢闻歌两首,团扇歌, 碧玉歌, 上声歌 西曲歌:襄阳蹋铜蹄歌三首,杨叛儿 江南弄:江南弄七首 梁简文帝萧纲 西曲歌: 乌夜啼,乌栖曲四首,雍州曲三首 江南弄:江南弄三首,采莲曲两首,采菱曲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丁保福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1 4 0 8 页 。宋郭茂倍:乐府诗集) 卷五十,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7 2 6 页 2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n i e s i s 梁元帝萧绎 西曲歌:乌栖曲六首 江南弄:采莲曲 通过上述的统计可以看出萧氏父子,尤其是梁武帝萧衍和梁简文帝萧纲,对乐 府中的江南民歌做了大量的创作、改造和总结,他们运用自己的文人才华从那些采 集自民间的歌曲中吸取营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清商曲辞中民歌的写作样式趋于 文雅,使之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需要,加强了民歌和文人诗歌之间的互动和渗透。 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诗歌在语言上最为典型的艺术风格是平易流丽,绝无刘宋 诗歌艰涩之感,这也是受到了江南那些轻快流丽、语言通俗的民歌的影响。民歌的 语言大多自白浅显,这一点正好与齐梁诗歌讲究“平易”的思想结合到了一处。可以 说萧氏父子的女性题材创作也非常明显的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萧氏父子都擅长写 作乐府诗歌,喜爱模仿江南民歌,使得他们的女性诗歌创作呈现出一种清新易读的 风格,流畅而轻快。 萧氏父子在写作这类诗歌表现女性情爱的时候,借鉴了民歌中的直白大胆、明 朗泼辣,语言也十分生动活泼,颇有生气。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一一萧衍子夜四时歌秋歌之一 南有相思木,合影复同心游女不可求,谁能息空阴 一一萧衍欢闻歌之二 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不留埏,心忙无假熏千春谁与乐,唯有 妾随君。 一一萧纲采莲曲二首之二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 芙蓉裳 一一萧绎采莲曲 这几首小诗的语言都可以称得上清新流丽,颇有南朝民歌风采,其中梁元帝萧 绎的这首采莲曲写江南女子秀美之态,同民歌碧玉歌中的碧玉联系起来, 也颇有动人传神之处。 六朝时期的江南民歌,尤其是产生于吴地的民歌,最大特色就是善于利用语言 上的发音来造成谐音双关之意的艺术手法。而萧氏父子对于民歌的学习和模仿,也 体现在了对谐音双关手法的运用上。所谓谐音双关,就是利用了汉语发音的一些规 律,使用相同的发音,造成同时表达两种不同意义的方法。这是因为民间文学最初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都是起源于口头,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挥智慧,将汉语中的发音和意思巧妙的结合 在一起。通常的儿歌童谣俚语中常常使用这种手法,而在六朝的民歌中,这种方法 可以说最为发达。清商曲辞中对谐音双关的运用是非常丰富的,它们通常有一种较 为固定的模式,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总结说:“论杂体则有:风人,上旬述一语, 下旬释其义。如古 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体。棚这里说指的下旬解 释上句词语含义的格式,是六朝江南民歌中经常使用的,主要的格式是“两句为一 组,上句说一件事物,下旬就申明上旬的意思,而双关语就在下旬的申明中出现。 例如: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雾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一一子夜歌) ) 这首民歌中的末句就采用了江南一带较为常见的谐音双关字,以“莲花”的“莲” 来暗指“爱怜”、“怜惜”之叶拿,。莲花也就是芙蓉,是水乡常见的植物,因此在产生 于江南一带的吴声歌曲中也可以算是出现最多的事物之一。 闻欢大养蚕,定得几许丝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焉。 一一华山畿 这里也是民歌中常见的一种谐音,以“蚕丝,= 艺“丝”,暗自“相思:艺“思”。 熟悉和喜欢民歌的萧氏父子对这些在民歌中盛行的修辞方法应该说是非常熟 悉的了,他们也常常借用谐音的手段,委婉丽含蓄地表达诗歌中女子那种欲说未明 的羞涩心事,不但较有民歌中活泼的风味,更能造成一种幽深的审美特色。 吹漏来可停,弦断当更续俱作双丝引,共奏同心曲 一一萧衍子夜四时歌秋歌之三 梁武帝萧衍的这首子夜四时歌中就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谐音字,双丝,也 就是双思,正恰于下旬中希望与心爱之人“共奏同心曲”的意思相近,是诗中女子想 要同自己所爱之人互相思念爱慕的美好愿望。 水里生葱翅,池心恒欲飞莲花逐床返,何时乘盘r 驴 一一萧绎吴趋行 根据王运熙先生的分析,萧绎这首诗中“池”字谐“驰”音。 上述的几个例子当中,谐音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不同汉字的相同发音,来达到双 关的目的。还有一些民歌是利用汉字的多义性,用同一个汉字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这类谐音双关被王运熙先生称为“同音同字”的双关语,一个汉字在诗歌的语境当中 。宋严羽沧浪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6 9 3 页 o 王运熙;乐府诗述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1 2 页 2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作一种解法,同时它还有另外的一层意思,也就是诗人所想要暗示表达的意思。这 类谐音民歌当中也非常丰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一一子夜歌 这里的谐音就是一处非常典型的“同音同字”谐音法,利用了“匹”字的多义性, 在诗歌字面上理解为“布匹”的意思,然而巧妙地借用了前面诗句中“两心望如一”来 暗示这里的“匹”同时含有一个隐性的意味,暗指两人相爱得以配成“匹偶”。 这样的例子,民歌当中还有许多,例如: 感欢初殷勤,欢子后辽落打金侧琦瑁,外艳里怀薄 一一子夜歌 用“薄”字中“厚薄”的含义做了表面的意思,同时是在埋怨爱人的“薄情”。 女萝自微薄,寄托长松表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绵 一一襄阳乐 这里的双关意思比较明显,充分体现了民歌中的谐音往往与传统诗歌手法中的 比兴有相通之处,这里的双关,就是一种比兴的修辞方法,用女萝与松树两种植物 之间生长状态的“缠绵”比喻男女之间情感上的“缠绵”。 这种借用汉字多义性的特点造成双关的方法,在萧氏父子的诗歌当中也有体 现。 “送别出南轩,离思沈幽室。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 共成匹? 愿得一迥光,照此忧与疾君情尚未忘,妾心长自毕。 一一萧衍织妇 这里就就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方法,用匹字分别表示字面和隐含的两种含 义,既是扣合题目织妇指闺中织妇所织的布匹,同时也用来表达诗中女子思念 远在万里的“良人”孤独无所“匹偶”的深意。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减腰中双绮带,梦为 同心结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一一萧衍有所思 同心结在此处就是“同音同字”的谐音双关,表面的一层意思是指衣带上所打成 的结,实际隐含的意思这是指希望同相爱的人“永结同心”,这也是民歌当中惯常使 用的手法。 南朝民歌对萧氏父子女性题材诗歌创作的影响,除了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绪小屋课件
-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校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悬浮的鸡蛋科学实验课件
- 车库顶板防水施工方案
- 2026届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
- 2026届湖北省名师联盟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车务系统站段管理结构三年工程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
- 中医康复招聘试题及答案
- 正畸牙医考试题及答案
- 云南博物馆招聘笔试真题2024
- QGDW11937-2018快速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组运维规范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方便面面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
- 2025年中考冲刺模拟数学(云南卷)(考试版A3)
- DeepSeek+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集团数字化转型端到端采购供应链及财务管控业务流程蓝图规划方案
- T/CMES 37003-2022景区玻璃类观景设施安全规范
- 《西红柿移栽和管理》课件
- 虚拟货币交易合同协议
- 《病毒性肝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