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横渠易说》研究刍议.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横渠易说》研究刍议.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横渠易说》研究刍议.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横渠易说》研究刍议.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张载《横渠易说》研究刍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载横渠易说研究刍议 马鑫焱 摘要张载作为北宋五子之一,是北宋道学的主要人物,其思想对后世道学有 深远的影响。宋史张载传对张载的学说体系这样说到:“以易为宗,以 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这首先明确了张载的哲 学是在研习周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此,吾师刘学智先生曾说:“反映张 载历年致思之所得的正蒙,无疑是其哲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不过正蒙 只是集所立言,即汇集了他的立言精华,且由门人苏晒所编次厘定。而他先前 所著的易说,则应看作是其重要的奠基之作。从易说到正蒙,正说明 张载哲学是在易学基础上成熟起来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1 9 9 2 年0 2 期) 由此,论文基于横渠易说,从其中的三个重要哲学概念 入手,对张载易学思想作了一些基本的研究,从而展现出张载哲学思想的发展脉 络。 文章从易象入手,分析出象在周易中有可见的象,有不可见的象。可见 的象,即为物象;不可见的象,即为爻象。爻象虽不可见,但其性有阴阳,故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卦中的阴阳爻来体悟和感受吉凶变化、悔吝刚柔。太极是易 传中的一个概念,张载以此作为太虚之气的称谓。太极作为周易中的一个 最大的象,象的作用在于表意。张载取太极这一易象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得出, 他是要以太极作为太虚性的象,以此象徵“合两”之性。对此张载重点阐发了“一” 与“两”之间的关系,说明由“合两”之性致使二气呈现至高的和谐“太和”。 “合两”之性又由其两端,致使阳性发散,阴性凝聚,阴阳二气相感万物生成。“两” 与“一”为统一的关系,是为“天参”。太虚之性贯通于太虚与万物之间,且不离 乎气而单独存在。从而,张载围绕性而完成了太极本体论的建构。 神是张载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张载哲学中起到了两个层面的作 用:由气之神化,万物生成;圣人存神尽性,穷神知化,天人合一。神的重要性 在于它是联系万物与太虚之间的枢纽,不致使它们相互割裂。神使得太虚之气清 通无碍,保证万物散而入于太虚之中。同时,又能使太虚之气包容万物。神使得 阴阳二气相感相遇,产生出纷繁的万物。通过对张载“合一不测为神”分析得出, 神其实质是动静合一,阴阳不测。动静合一,此时阴阳二气和而未分,为太虚之 气。阴阳不测使得二气气化万物生成,由此展示出了神化万物的宇宙论特点。 张载在横渠易说中吸收、继承了中庸“时中”涵义,进而在其易说 中作了充分地发挥,并以此来解易,成为其易学独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分析得 出“时”即是爻应,爻应则有时。“中”即是中位之爻,代表中庸、中萨的德性。 这与王弼注、孔疏有很大的不同。张载以“时中”解易,旨在突出道德实践的作 用,“中位”代表中庸、中正之德性,在固守德性的同时要积极地实践其德性,在 实践中发扬中正之德。且以乾卦为例,充分地展示了张载以“时中”解易的 工夫论特色。 关键词:张载横渠易说太极神时中 h ad i s c u s s i o no nz h a n gz a i s h e n gq uy is h u o m a x i n y a h a b s t r a c t :a so n eo ft h ef i v ef a m o u se x p e r t so np h i l o s o p h y , z h a n gz a iw a st h e m a i nr e p r e s e n t i t i v ef i g u r eo f “t a o i s ts c h o o l o f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w h o s et h i n k i n g f a r - r e a c h i n g i ya f f e c t e dt h es t u d yo f t a o i tw a s “h i s t o r yo f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b i o g r a p h yo fz h a n gz a i ”t h a tt o l du sh i sd o c t r i n es y s t e m i ts a i dt h a t “b a s e do nz h o u y i ,h i ss y s t e mt o o km e a na s i t ss k e l e t o na n dc o n f u c i u sm e n c i u si t sb a s i cl a w s i t d e s e r t e ds t r a n g et h i n g sa n d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g h o s tf r o mg o d ”t h i se v i d e n t l ys h o w st h a t z h a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i sb a s e do ns t u d yo f “z h o uy i ”t a l l d n ga b o u t t h i si s s u e m yt e a c h e r m ri a ux u e z h ih a sm a d eh i sc o m m e n t s :“z h o u y i , w h i c hr e f l e c t sz h a n g sg a i n so u to f h i sl o n g t e r ms t u d y , i su n d o u b t e d l yh i sr e p r e s e n t i t i v ew o r kd u r i n gh i sm a t u r ep e r i o d h o w e v e r ,i tw a sm e r e l yac o l l e c t i o no fq u i n t e s s e n c eo fh i sw o r d sa n dc o m p i l e db yh i s d i s c i p l es ub i n g t h e n ,h i se a r l yw o r ke s s a yo nz h o u y i ,s h o u l db e t a k e na sa n i m p o r t a n tf o u n d a t i o n l a y i n gw o r k 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t h i sb o o kt oz h e n gm e n g i n d i c a t e dt h a tz h a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m a t u r e do u to fz h o u y i ( j o u r n a lo fs h a a n x i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 de d i t i o no n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2 0 0 2 ) f r o mt h i s ,t h ep a p e r “h e n gq uy is h u o ”,o b t a i n sf r o mt h r e ei m p o r t a n tp h i l o s o p h yc o n c e p t ,s t u d i e dt h e t h o u g h t t oz h a n gz a it o d os o m eb a s i cr e s e a r c h t h u su n f o l d e d o p e nc a r r i e s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t h o u g h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v e i n g u i d e db y “y ix i a n g i ta n a l y z e st h et a n g i b l ea n di n t a n g i b l e “x i a n g t h o u g h i n t a n g i b l e ,“y a ox i a n g h a si t sn a t u r et oh e l pu st a s t eo rf e e lt h ep r o p i t i o u s ,t h ee v i l , t h ec o n t r i t i o n ,t h em e a n ,t h ep l i a n ta n dt h eh a r db yo b s e r v i n gt h e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 “y a o i nt h e d i o g r a m s ”“t a ox u e ”a n di t sk e yf u n c t i o ni st h a ti t st h eb i g g e s t “x i a n g i n “z h o u y i ”“x i a n g i su s e dt os i g n i f ys o m e t h i n gf o ru s t h e nw h a t st h ei n t e n t i o no f h i su s i n gt h e “y ix i a n g o f “t a ij i ”? w ec a nk n o wf r o ma n a l y s i so ni tt h a th ei st ot a k e “t a ij i a st h e x i a n g o ft h en a t u r et os y m b o l i t et h en a t u r eo f “h el i a n g t h e nt o e l u c i d a t e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 “o n e ”a n d t w o ”t oi n d i c a t et h eu t m o s t h a r m o n y _ - “t a ih e ”c a u s e db yt h et w os c a t t e r sb y “y a n gx i n g ”a n dc o h e r e sb y “y i n x i n g t 1 l et w of a c t o r sc o o r d i n a t ea n dt h i n g sa r ep r o d u c e d t w o ”a n d “o n e c o e n i s t n i w i t he a c ho t h e r , a si tc a l l e d “t i a nc a n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t h en a t u r eo f t a ix u p e r f o r a t e s b e t w e e ne x t e r i o ra n di n t e r i o rf o r ma n di td o e s n te x i s tw h c ns e p a r a t i n gf r o m q i o n t h i sp o i n t ,z h a n gs y s t e m i z e dh i ss u b j c c t i v et h e s i so f “t a ij i c e n t r e da r o u n dn a t u r e g o di sa ni m p o r t a n tt o p i ci nz h a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 , i tf u n o i o n s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 c h a n g i n gf r o m q i t og o d ,t h i n g sc o m e ;t h es a i n t sh a v eg o di nt h e i rm i n d sa n d m a x i n g i z et o “h u a u l t i m a t e l y , t h e yc o e x i s tw i t ht h en a t u r e w h yg o dc o u n t si st h a ti t c o n n e c t s t a ij i ”a n de v e r y t h i n ga n de n s u r e st h e i ru n i t y g o dm a k e s q i ”o f t a ix u f l u e n ta n dm a k e ss u r ee v e r y t h i n gs c a t t e r sb u te n t e r si n t o t a ix u ”i na d d i t i o n ,g o d m a k e st h e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f e e le a c ho t h e ra n dm i xt h e mu p ,w h i c hp r o d u c e s e v e r y t h i n g t h i sc h a p t e rb e g i n si t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o p i co f t h ec o e x i s t e n tb u tu n c e r t a i ns i g o d o fz h a n ga n dg e t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e s s e n c eo fg o di sc o e x i s t e n c eo f c h a n g ea n dr o p o s e ,t h e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a r eu n c e r t a i n c h a n g e sa n dr e p o s e s c o e x i s ta n dt h er e s u l ts u r p a s s e st h ec o m m o n “s t i l l n e s s ”t h e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 “q i ” o f “t a ij i ”t h eu n c e r t a i n t yo ft h ep o s i t i v ea n dn e g a t i v et r a n s f e r st o q ia n dt h i n g s c o m e t h i si n d i c a t e st h eu n i v e r s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g o d m a d et h i n g s j u d g i n gf r o mt h ea n a l y s i so fz h a n g se x p l a n a t i o n so f “h e n gq uy is h u o ”,w ec a n c o n c l u d et h a th eu s e da n ds u c c e e d e d “s h iz h o n g i n z h o n gy o n g ”a sa r e f e r e n c e a n d f u l l yb r o u g h th i si d e a si n t op l a yi n “e s s a yo nz h o u y i ”a n de x p l a i n e di t a l lo ft h e s e b e c a m et h ei n d i c a t i o no fh i so r g i n a l i t y t h ea n a l y s i sa l s os h o w su st h a t “t i m e i sj u s t t h er e s p o n s eo f “y a o ”w h e n “y a o ”a c t s ,t i m es t e p sa f t e r w a r d s “m e a n ”i sj u s tt h e “y a o o ft h e “m i d d l e o f y a o ”i ts i g n i f i e st h ev i r t u eo f “z h o n gz h e n g t h i sd i f f e r s f r o mt h ei d e a so fw a n gb c o n s i d e r - a b l y z h a n gz a ie x p l a i n e d “z h o uy i u s i n g s h i z h o n g t oh i g h l l i g h tt h ee f f e c to fm o r a lp r a c t i c e “z h o n g ”r e p r e s e n t st h ev i r t u eo f “z h o n g t o n g a n d “z h o n gz h e n g ,h et o o k “d i a g r a mo fh e a v e n ”a sa ne x a m p l ea n d i n d i c a t e dt h es k i l l f u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h i se x p l a n a t i o nb yw a yo f “s h iz h o n g ” k e yw o r d s :z h a n gz a ih e n gq uy is h u o t a ij ig o ds h iz h o n g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钆强盒公眺塑巫二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曼筮数眺边 : 引言 张载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作为关学学派的开创者,其一生的著述很 丰富。据朱熹近思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及 后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其著作有横渠易说、正蒙、西铭、 东铭、经学理窟、语录、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横渠孟子解、 崇文解、祭礼、信闻记文集等。其中部分作品,宋以后就亡佚了。后 经明代沈自彰、吕槽搜集整理,才有现在所见面貌,即由中华书局于1 9 7 8 年出版 的张载集。 当前学术界对于张载哲学思想的研究多集中于正蒙。正蒙一书为张载 后期所著,是其一生思想的精华,据吕大临所述:“熙宁九年秋,先生感异梦,忽 以书属门人,乃集所立言,谓之正蒙,出交门人日: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 其言殆于前圣合与! 大要发端示人而已,其触类广之,则吾将有待于学者。正如 老木之株,枝别固多,所少者润泽华叶尔。”国张载一生治学严谨,感人至深,“终 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所以程颐曾说:“以大概气象言之, 则有若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和之气”,此论应该是中肯的。 横渠易说是张载的早期著作。宋史张载传说他的学问“以易为宗”, 言明张载的哲学是以研究周易而建立起来的,周易应该是其哲学思想的发 端所在。就横渠易说与正蒙之| 日j 的关系而言,“其中以解说周易的原 理为主,有些篇如太和、参两、神化、大易、乾称都是直接解说周 易经传的,大易可以说是其易说的节录篇。易说中的许多观点,或 收入正蒙中,或于正蒙中作了进一步发挥。从易说到正蒙,说明 张载的哲学是以其易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所以研究横渠易说,无论是对 研究张载的易学思想还是其哲学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考察张载早期哲学思想著作横渠易说和后期哲学思想著作正蒙发现, 在易说中,张载已经对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予以思考和定义,并且在正蒙 中予以继承和发挥。具体表现如下概念:如太虚、性、神、时中等。论文也由这 几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作为切入点,通过研究横渠易说在张载哲学思想的发端 和形成阶段的作用和地位,说明张载的哲学是建立在其易学之上且横渠易说 对张载哲学的形成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 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张载集附录,第3 8 4 页。 晶人临横渠先生行状,张载集附录,第3 8 3 页。 易学哲学史,朱伯岜,第二卷,华夏出版社,1 9 9 5 年,第2 5 7 2 5 8 页。 第一章横渠易说太极本体论解析 太极概念就易学而言,出自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 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整个易学史上,太极是易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易学家们又赋予它不同的内涵。从整个易学史来考察,对太 极的解释可以分为两种,即汉易的太极说和理学的太极说。 一、汉易的太极说。太极为宇宙的生成渊源,是宇宙的开始,其质料的构成 是元气。易纬乾坤凿度云:“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形。( 郑玄注: 太易无也,太极有也。) ”又见易纬乾凿度:“易始于太极。( 郑玄注:气象 未分之时,天地之所始也。) 太极分丽为二,故生天地。( 郑玄注:轻清者上为天, 重浊者下为地) 。” 虞翻:“太极,太一。分为天地,故生两仪。” 太极为某一 具体实体。马融:“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 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 十九转运而用也。”回 二、理学太极本体论的确立。魏王弼以为:“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 这里,王弼以 “以无为本”赋予太极本体论含义。至唐孔颖达作周易正义,虽然否认了王弼 的太极虚无论,但他并没有超越王弼,而是重新捡起了汉易的太极元气说,认为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以太极建立起来 的本体论是到宋易时所完成的。北宋道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仍然没有 摆脱汉易的影响,认为“太极为阴阳二气混而未分的状态。太极动则生阳,静则 生阴,阳变阴合,相互作用,生出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顺布,即为四 时,阴阳五行相交便生出万物和人类。”o 至宋朱熹才真正完成了太极本体论的建 构。太极不再是元气,而是“理”。朱子全书卷二十一:“朱子曰:且夫大传 之太极者,何也? 即两仪、四象、八卦之理,具于三者之先而蕴于三者之内者也。” 回“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是无形象,只是理。”西“太极只是个 易纬,黄氏逸书考,汉学章从书,民因修补车。 易纬,黄氏逸书考,汉学章从书,民国修补奉。 刷易集解- 系辞,李鼎祚,中国书店,1 9 8 4 年。 ( d j 耐易正义,北大出版社。1 9 9 9 年,第2 7 9 页。 刷易正义卷七,北丈:h 版社,1 9 9 9 年,第2 8 9 页。 刷易正义卷七,北人2 l j 版礼,1 9 9 9 年,第2 8 9 页。 易学皋础教程,朱伯岜主编,几洲| 璺| 书 | ;版朴,2 0 0 6 年,第1 8 2 页。 未了伞佧( 贰拾青) ,未毒撰,i :海古籍j i 版社,安徽教育j j ;版社,2 0 0 2 年,第1 5 6 7 页。 朱了语类( 宋) 黎蚰德编,中华书局,1 9 9 4 年,第2 3 7 5 贞。 来子语类,( 宋) 黎蚺德编,中华书局,1 9 9 4 年,第2 3 7 5 贞。 2 理。”“太极非是别为一物, 只是一个理而己。因其极至, 即阴阳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 故名日太极。” 在朱熹看来, 极主宰气,但仍不离开气而单独存在。同时,太极又蕴含, 万物之中。 一、张载的太极观 太极与气的关系是太 贯通于阴阳、五行、 对于周易中这样的一个重要概念太极,张载对此是如何解释的昵? 他赋予太极以怎样的一种涵义? 张载说;“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对此,首 先我们应明确太极与象之间的关系。在周易中,象有可见的象,有不可见的 象。可见的象主要是指物象,存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当中。不可见的象,主要是 指易象,主要体现在卦爻之间。郑万耕先生研究了张载的易说,他认为张载“提 出无形而有象说,用以说明卦爻象和所取物象的特点。形指大小方圆等形 状或形体,象指刚柔动静等性能。就六十四卦说,其卦画有形可见。为形:其 性质有阴阳、有吉凶,为象。就八卦所取之物象说,艮为山,离为火,坎为水, 有形可见为形;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无形却有象。总之,凡未成形或无形的事 物,张载皆归之为象。有象者不一定有形,如昼夜寒暑之象,吉凶进退之象;有 形者必有象,如鸡之形有飞之象,地之形有生物之象。其无形而有象的领域,在 哲学上主要指气而言,所谓凡象皆气也( 正蒙乾称) ,有气方有象,虽未 形,不害象在其中( 易况系辞下) 。张载认为,太虚无形无象,是观察不到 的,但这并不妨碍认识太虚。为了能够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张载援引了太极这 一概念,并以此来阐明何为太虚。他说: 一物而两体者,其太极之谓欤! 。 太虚之气,阴阳一物也,然而有两体,健顺而已。 张载称太虚之气为太极,这样做是因为能更明白、清楚地说明何为太虚,也 容易使人认识太虚。太极是取自周易中的一个象,对此侯敏先生认为“其实, 易经中最大的取象是太极。”o 王弼曾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 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 朱予语类 ,( 宋) 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 9 9 4 年,第2 3 6 6 页。 朱于语类,( 宋) 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 9 9 4 年,第2 3 7 1 页。 易说说抖,t 张载集,第2 3 3 页。 周易知识通览求们岜主编,齐鲁书社,2 0 0 4 年,第3 2 4 页。 易说说卦,张载集,第2 3 5 页。 易说系辞下,张载集,第2 3 1 页。 易象论,侯敏著,北人出版社,2 0 0 6 年,第2 0 6 页。 3 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这是对周易系辞:“子日:书不尽 占,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日:圣人立象尽意”这段话的解释。 张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说:“形而上者,得意斯得名,得名斯得象;不得名, 非得象者也。故语道至于不能象,则名言亡矣。”o 朱震也说:“有意斯有名,有名 斯有象。”。意在名先,得到了意,而后才能得出名,得出名即可得出象,返回来 由象而识意,人们可以够通过对象的认识,而体会出象所要表达的意。太极是易 经中的一个象,张载用太极的重要用意是要阐明何为太虚,这样做是因为张载 深切体会出太极这一易象的功用,并试图赋予其以新的涵义,并以此阐明太虚。 二、物象与易象, 对于自然物,象与形是两个不同概念。周易系辞说:“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变化见矣。”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象与形的区 别在于:象明而可见,但却无形体,所以不能具体言之;形是物形,形体可见, 可以具体而言。例如古人将夜晚的繁星称之为“星象”,其实就表明宇宙星空无边 无际,不能以形称之,而用星象却能作出恰当的概括。对此,韩康伯说:“象,况 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张载也说:“气之苍苍,目之所止也;日月星辰, 象之著也;当以心求天之虚。” 如气象,是不能以形进行定位的。 对于易象,主要存在于卦体当中,八经卦有各自不同的易象,对六十四卦, 一卦卦体有上下两体,上面的称之为外卦,下面的称之为内卦。卦由阴、阳爻两 种符号组成,由于阴、阳爻的不同变化,一卦的卦象也就不同,例如说卦是 专门为了说明卦象而作的。卦象的作用在于表达和说明卦意,周易系辞云: “象也者,像也”,象是卦取物象以表意,取物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清楚的表达卦 意。张载非常重视卦象,他解释说:“象谓一卦之质”,。在周易中,卦象分为 两种,物象和爻象,通常是将物象称为大象,爻象称为小象。物象存于卦体之中, 对八经卦而言,存有确定的物象。对于六十四卦,卦有上下两体,所以通常在一 卦之中存有两种物象,也有一卦为一种物象的。以八经卦为例:周易说卦中 对八经卦的取象有: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 狗,兑为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 为口,等等。对六十四卦举例:蒙,“象曰:山下有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蒯易略例明象,接字烈:蕾掰集校释,中华书局,1 9 8 1 年,第6 0 9 页。 正蒙天道,张载集,第1 5 贞。 汉卜易传,朱震著,j :海古籍 j ;版社,1 9 8 9 年第3 4 3 页。 j 弼集枚释系辞i :,中牛书局,1 9 7 8 年,第5 3 5 贞。 张载语录语录中,张载集h 第3 2 6 贞。 易说系辞卜,张载集,第1 8 0 贞。 4 需,“象日: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观,“象日:风行地上,观,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等等。周易中取象本不多,后经过一些易学家的发挥, 得出有逸象,就是周易中没有取完的象,还有飞伏、互体之说,就是说象中 有象,取象也更多,更为复杂,不一多举。对此,张载说:“吉凶变化,悔吝刚柔, 易之四象欤! ”。取象的根本目的在于表达吉凶变化,悔吝刚柔,这才是取象 的初衷。张载的易学是重义理兼象数,有时通过象数来阐发义理,他在易说 中的取象之处有: 成之为道,以虚受为本,有意于中,则滞于方体而隘矣拇,腓股,膊、辅,以 一卦通体高下为言9 鼎,象也,足阴腹阳,耳虚铉刚,敌日“刚柔节”也9 易言“光明”者,多艮之象,著则明之义也9 盖孚者覆乳之象,有强生之理,信且正,天之道也。 小过有飞鸟之象,故因日“取彼在穴” 爻象与物象的不同之处在于爻象无形不可见但可以感受。张载说:“因爻象之 既动,明吉凶于未形,故日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通常认为,一卦由六 爻构成,爻有阴阳,阴阳爻各有其位,三、五位为阳位,二、四位为阴位。至于 初、上是否有位,易学家们说法不一。卦有中位,二、五位为中位。一卦之中有 一个主爻,主爻能够确定一卦的卦意。张载吸取了王弼的易学思想,认为初、上 无位。他 兑:“卦例于上爻多处之以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至恒又不可以此处,但 见其不常在上,故大无功也。”。他将一卦卦体分为天、地、人三才,下二爻为地, 中二爻为人,上二爻为天。二、五位为中位,但五位是“盛位”。在五阴一阳或五 阳一阴的情况下,少爻为主爻。如在解释小畜卦爻辞时说:“六四为众阳之主”。 通过对张载易说爻象的研究可以得出,其表现有以下三种: 阴阳爻应有同性相应和异性相应。有感才能应,感必应,如咸卦中所说: “感有以同而感,以异而感。”同性相感应如豫之初六应与上六,颐之初九应于上 九。异性相感应的如讼之六三应于上九,否之九四下应初六,大有之九二应于六 易说系辞。e ,张载集,第1 7 9 页 易说成,张载集,第1 2 4 页。 易说鼎,张载集,第1 5 5 页 易说艮,张载集,第1 5 8 页。 易说中乎 ,张载集,第1 7 1 页。 易说小过,张载集,第1 1 4 页 易说系辞下张载集,第2 1 0 页。 易说恒,张载集,第1 2 8 页。 ( 勘易说小畜,张载集,第9 3 贞。 5 五,上九下应六五,临之初九应于上六,观之六三应于上九,剥之六三应于上九, 晋之初六应于九四,家人九五下应六二,解之九二上应于六五,损之初九应于六 四,益之九五下应六二,井之九三上应于上六,丰之九三应于上六,旅之九四下 应初六,小过之九三应于上六,等。阴阳爻相互感应的有习坎之六四与九五。 在横渠易说中,从爻位方面来讲,初与上可以相互感应,初与四可以相 互感应,二与五可以相互感应,四与五可以相互感应,三与上可以相互感应。感 应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同样,对于卦变,上下爻位的移动是卦变的根本原因。朱 熹在周易本义卦变图中说:“凡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来。” 如自泰卦而来的有益、贲、恒、损、井、归妹、丰、节、既济,自否卦而来的有 随、噬嗑、咸、益、困、渐、旅、涣、未济,与程颐不同。程颐主张乾坤卦变说, 从易说中可以看出张载既赞同乾坤卦变说又以泰、否卦变解易。以泰卦卦变 而来的有:蛊,他说:“蛊,泰终反否,蛊之体也。”。损,“六三本为上六,与坤 同体。”9 归妹,“泰之九三进而在四,六四降而在三。”以否卦卦变而来的有:随, 他说:“上九,下居于初也,故日刚来下柔。”。噬嗑,“六自初而进之于五,故 日上行。”。益,“否卦九四下而为初九”。渐,“渐卦九三、六四易位而居。” 在没有感应的情况下,l 临近的上下爻一方亲近另一方,称之为“比”。例如讼 之上九亲近于六三,小畜之六四亲近于九五,履之九四亲近于六三,丰之九四亲 近于六五,解之六三亲近于九二,等。彼此亲近的如习坎之九五与六四。六爻应 趋时而动,以时居中,时中结合。张载说:“时中之义甚大,如蒙亨以亨行时中 也,蒙何以有亨? 以九二之亨行蒙者之时中,故蒙所以得亨也;”举例说:乾的 九二,占据中位,九二的时平和,可以停留。而九三、九四位过重刚,所处的时 为危难之间,不可停留。九五居盛位,不以时而论。又如坤的六三,以阴居阳, 不可躁动,应该贞固等待时。 周易作者用阴阳来作为爻性,在一卦之中,其中的动静、进退、变化之 象是无形的,但却实有。卦象中的各种爻象,实质是两种爻性所决定。张载吸取 了周易中爻象无形不可见但可以感受的思想,说明太虚虽无形无象不可见, 但它同爻象一样可以用心来感受,识象也就是识心,识心而后才能尽性。鉴于此, 张载引入了周易太极观念,以此作为太虚的名,“得名斯得象”,遂即由太极 6 。贞。 页页贝瞎贝贞l掰黯徽喊第第第,第第第扎扎耽嶷虬扎扎集集集载集集集栽载找张裁栽载报张张0张张张k扎扎玑嗑鼽k扎 蛊撤随噬益渐敛 说说说说说说说易易易易易易易 之象而认识象所表达出来的意,这成为认识太虚的种途径。对这个问题,我们 应首先认识清楚张载的太极是怎样的一种象,且由此以象太虚的什么方面? 三、象与性 在周易中,有一些象是用来说明其属性的,如乾为马,是说乾之健性: 坤为牛,是说坤之顺性;震为龙,是说震之动性;巽为鸡,是说巽之燥性;爻象 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阴阳爻互相作用而导致的。而爻性关系到卦性,如坎由两个阴 爻和一个阳爻组成,虽然阴多阳少,但以阳为主,卦性为阳。离卦由两个阳爻和 一个阴爻组成,虽然阳多阴少,但以阴为主,卦性为阴。张载在易说中注重 以阴限二气来解释易卦和阴阳爻,比如他说: 云雷皆是气之聚处,屯,聚也o 自我西郊,刚阳之气进而不已也。 坎离者,天地之中二气之正交。 在正蒙中,张载用阴阳二气来解释自然现象。气有阴阳,阳气清而升, 阴气浊而降,在一升一降的过程中,相感相遇生成万物,阴感于阳,物以形显; 阳感于阴,象著而未形。张载说: 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通聚结,为风雨,为雪霜。 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 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降:阴为阳得,则飘扬为云而升9 天象者,阳中之阴;风霆者,阴中之阳。 日质本阴,月质本阳,故于朔望之际精魄反交,剃光为之食矣。 凡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剧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 为时 水者,阴凝而阳未胜也;火者,阳丽而阴表尽也阳陷于阴为水,附于阴为火。 这是以经卦坎、离、震、巽来解释自然物的,坎,二阴一阳,阳入于阴之中, 易说屯,张载集,第8 3 页 易说小畜,张载铤,第9 2 页。 易说- 习坎,张载集,第1 2 1 页。 正蒙太和,张载集,第8 页。 正蒙参两,张载集,第l o 页。 正豢参两,张载集,第1 2 页。 正蒙参两j ,张载集,第1 2 页 正蒙参两,张栽集,第1 i 页。 正蒙参曲,张载集,第1 2 页 正蒙参两,张载集,第1 3 页。 7 阳为主,性为阳;离,二阳一阴,阴入于阳之中,阴为主,性为阴。震,二阴一 阳,阴附于阳,阳为主,性为阳;巽,二阳一阴,阳附于阴,阴为主,性为阴。 充分体现出阴阳二气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气之象是物象的一种,只是未能成形,但却明而可见。朱震说:“气聚而有见 故谓之象,象成而有形故谓之器。”。张载认为气是作为变化之象的物质实体,象 是气之象。 散殊而可象为气。 显其聚也,隐其散也,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9 “有无相接与形不形处”即是太虚,二气由此产生。气有阴阳,聚而为坜, 散则无形入于太虚之中。气散,阳气清而升,阴气浊而降,在这个一升一降的运 动过程中,阴阳气相遇相感,阴感于阳,成天之象,阳感于阴,成地之形。散, 阴阳二气以象显;聚,二气生物以形显。所谓有和无,其实是可见为明,不可见 为幽。可见为明是气有形,不可见为幽是气无形却有其象。任何一物都是阴阳二 气所生成,其中阳中有阴,或阴中有阳;阳明而阴幽,或阴明而阳幽。阴阳,明 幽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们可以因明丽知幽,因幽而知明。所以,在气之象 中就包含了幽明与显隐。王夫之吸取了这一思想,他说:“易以乾之六阳、 坤之六阴大备,而错综以成变化为体,故乾非无阴,阴处于幽也;坤 非无阳,阳处于幽也。”故此,张载说: 所谓气也者,非待其郁蒸凝聚,接于目而后知之。 苟健顺,动止、浩然湛然之得言,虽可名之象尔,然则象若非气,指何为象? 时 若非象,指何为时? 。 对此论,王夫之说:“健顺、动止、浩、湛之象,为乾坤六子者皆气 也,气有此象也。”。对于气不是仅限于目测,而重在于认识气之象,而各种气象 的形成,实质原因在于气的阴阳质性所决定的。二者统一于气之中,性在气之象 中,象由气而生,识象即识性。古之圣人能尽此性,则能“知幽明之故”,“知死 生之说”。对此,朱伯岜先生也有所论述:“张氏的观点是,以健顺、动止等性能 汉上易传,朱震,p 海古籍i b 版社。1 9 8 9 年,第2 4 1 页。 i f 蒙太和,张载集,第7 贞。 易说系辞e ,张载集,第1 9 0 页。 张于正蒙注e 太之,中牛书局,1 9 7 5 年第2 3 9 页。 易说系辞下,张载燕,第2 1 9 页。 易说系群下张载策,第2 1 9 贞。 张于正敛注,e 太之并,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6 5 贞 8 为气之象,不是象王弼和程颐所说的那样,以健顺为气之理。谓气有健顺、动止 之象,来于对卦爻象的解释:谓其有浩然、湛然之象,来于对天象的观测。张载 把这些性质归之于气之象,表明气作为万物的本原,有其物质属性,其属性不是 肉眼可以看到的,具有某种抽象的性质。”。 对于太极,作为周易中的一个象,张载称太虚是太极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张载说:“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这句话出自于横渠易说中张载对“参 天两地”的解释。他说: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f 对周易中“参天两地”的解释通常有两种:一种说法是五个生数,天数 一、三、五,地数二、四。一种解释是以朱熹为代表对“参天两地”的解释:“天 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之,三各一奇,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耦, 故两地而为二。” 这两种解释都与张载的解释不同,与之相比,张载的解释更注 重它的形上之意。很明确,张载是以太极、两仪来解释性的。易象之太极、两仪 能够作为性之象正是张载易学的一大创新之处。对于太极,张载在易说中这 样讲到: 一物两体者,气也。一故神,( 两在故不测。) 两故化,( 推行于一) 此天之所以参 也。两不立则一不可,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其究 一而已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若一则有两,有两亦一在,无两亦一在然无两则安 用一? 不以太极,空虚而已,非天参也。 这里“一物两体”之气,此气即为“太虚之气”,其中阴阳和合,动静合一, 呈现出至高的“太和”状态。不能由此认为太极就是太虚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