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后汉纪》校读札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晋袁宏所撰的后汉纪是一部出色的编年体断代史,其书共三十卷,约二 十一万多字。所载起自王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迄于曹丕代汉,刘备称帝,记述 了东汉二百余年的兴衰史。后汉纪的流传几经波折,近年来,先后出现了两 部整理后汉纪的著作,一是后汉纪校注( 周天游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1 9 8 7 年版) ,二是两汉纪中的后汉纪( 张烈点校,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 。 这两部著作分别选取乐三堂本和黄姬水本为工作底本,并参考了明、清学者的研 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可读之本。但这两个本子在断句、校勘等方面 还存在一些不足,故笔者参照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后汉纪,后汉书等传世 文献及相关论文,对其中的误校漏校、标点讹误、点校失范等问题进行一些规范 整理。 关键词:后汉纪;引文;版本;校勘 a b s t r a c t e p o c ho fe a s t e r nh a ne d i t e db vy u a nh o n go ft h ej i nd y n a s t yi sa ne x c e l l e n t a n n a l i s t i cs t y l ed y n a s t i ch i s t o r y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i r t yv o l u m e s a n dc o n s i s t so fa b o u t t w oh u n d r e da n dt e nt h o u s a n dc h i n e s ew o r d s i tg i v e sa l la c c o u n to ft h et w oh u n d r e d s r i s ea n df a l lh i s t o r yo f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 f r o mt h ep e a s a n tr e v o l to ft h el a s t y e a r so ft h ew a n gm a n g ,t oc a op is u b s t i t u t e de m p e r o ro f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 a n dl i ub e ip r o c l a i m e dh i m s e l fe m p e r o r e p o c ho fe a s t e r nh a nh a sw i t n e s s e ds e v e r a l u p sa n dd o w n s ,b u tt h e r ei sn og o o de d i t i o no fi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 t w oe d i t i o n so ft h e e p o c ho fe a s t e r nh a na p p e a r e do n ea f t e ra n o t h e r , o n ei se d i t i o no ft h ec h e c k e d e d i t i o no ft h ee p o c ho f e a s t e r nh a n ,w h i c hc h e c k e da n da n n o t a t e db yz h o ut i a n y o u , p u b l i s h e db yt i a n ji na n c i e n tb o o kp r e s si n1 9 8 7 ,a n o t h e ri se p o c ho fe a s m r nh a ni n t h ee p o c ho ft w oh a n ,w h i c hc h e c k e da n da n n o t a t e db yz h a n gl i e ,p u b l i s h e db y z h o n g h u ap r e s si n2 0 0 2 t h ef o r m e rs e l e c t e dt h ee d i t i o no fl e s a n t a n ga sm a s t e rc o p v a n dt h el a t e rs e l e c t e dt h ee d i t i o no fh u a n gj i s h u ia sm a s t e rc o p v r e f e r r i n gt ot h e r e s e a r c h e r s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s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ss c h o l a r , t h et w ow o r k sa r e v e r yc o n v e n i e n tf o ru s t h e r ea r es o m es h o r t a g eo fp u n c t u a t i o n sa n dc o l l a t i o n si n t h e s et w ow o r k s t h e r e f o r e ,r e f e r r e dt ot h ee d i t i o no ft h ef o u rs e r i e s ,e p o c ho f e a s t e r n h a nr e c o r d e di nt h ec o m p 妇l i b r a r yi nt h ef o u rb r a n c h e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 h t s t o r yo f e a s m r n 协na n do t h e rr e l e v a n td o c u m e n t sa n dp a p e r sh a n d e dd o w n t h ea u t h o rt i d e u pa n dc o r r e c tt h ee r r o r sa n dp r o b l e m so fp u n c t u a t i o ns u c ha sm i s u s ea n dm i s s e di n t h e s ep a p e r s k e yw o r d s :e p o c ho f e a s t e r nh a n ;q u o t a t i o n ;e d i t i o n ;c o l l a t i o n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 究成果。 的。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童! j 玉翌 日期:迎星:上:兰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规定。 晋袁宏所撰的后汉纪是一部出色的编年体断代史,其书共三十卷,约二 十一万多字。所载起自王莽末年的农民大起义,迄于曹丕代汉,刘备称帝,记述 了东汉二百余年的兴衰史。 后汉纪的成书要早于范晔后汉书五十余年,是现存东汉史史籍二大 部中的一部。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篇称“世言汉中兴史者,唯范、袁二家 而已 ,清代四库馆臣亦称以袁宏配范晔“要非溢美也”。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中,范晔后汉书因采用纪传体而被列为正史,备受统治者的提倡,更为世人 所重视,再加上在流传过程中,屡屡有人为其书注释,尤其是南朝梁人刘昭将晋 人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分为三十卷插入范书并经宋人合在一起1 :l i e u 后, 遂广为流传,影响极大,凡习东汉史者,皆讽诵范书。相对而言,袁宏后汉纪 却处在若有若无之间,尤其是宋代资治通鉴以编年体通史形式成书后,袁纪 就更受人冷落了。有的学者遂产生一种偏见,如清代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王鸣盛 就说“宏所采亦云博矣,乃竟少有出范书外者,然则诸书精实之语,范氏摭拾已 尽”。也就是说,范书是诸家后汉书的总结之作,而包括袁纪在内的诸家后汉书 实际上都无足轻重。这一观点确实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从而影响了对后汉纪 一书的公正评价。至今后汉纪的史学价值仍未被真正认识,作为现今保存最 完整的东汉史籍,在史学研究中也未被充分利用。 后汉纪对编年体的继承和发展,上承春秋、左传、汉纪,下启 资治通鉴,使编年体推陈出新,成为可以与纪传体并驾齐驱的一种史体,在 史书编纂学中,扩大了编年史的道路。刘知几史通六家篇称:“为纪传者 则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 后汉纪的流传几经波折,而迄今尚无善本。近年来,先后出现了两部整 理后汉纪的著作,一是后汉纪校注( 周天游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二是两汉纪中的后汉纪( 张烈点校,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 。这两 部著作分别选取乐三堂本和黄姬水本为工作底本,并参考了明、清学者的研究成 ( 清) 浦起龙著,史通通释,上海书店,1 9 8 8 年影印本,第三册外篇,2 8 页 ( 清) 浦起龙著,史通通释,j :海书店,1 9 8 8 年影印本,第一册内篇,1 1 页 1 果,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可读之本,是目前学术界利用频率最高的后汉纪 本子。但不可否认,上述两个本子在断句、校勘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前人的 研究或从文学角度着眼作一般性的介绍,或是观点性的商榷,或是对局部文字的 考订,从文献学角度的系统研究尚未充分展开。故笔者参照四部丛刊本、四库本 后汉纪,后汉书等传世文献及相关论文,对他们之间的优缺异同进行比较 研究,对其中的误校漏校、标点讹误、点校失范等问题进行一些规范整理,希冀 为将来整理出一个更完善的本子贡献薄力。 2 凡例 一、为醒目起见,所要讨论的字词、语句加黑突出显示。 二、每条考订文字前的数字表示卷数和序目数,如1 3 表示第l 卷第3 条考订文 字。 三、凡周、张两本同误、各自独误,两本校勘记失校、误校、存疑,史实性错误, 皆在讨论之列;另原文己误,周本失校而张本已校,张本失校而周本已校,亦录 在文中,以备读者覆检。 四、为行文方便,文中若干常用文献,用简称。 周本:周天游校注,后汉纪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 张本g 张烈点校,后汉纪( 两汉纪下册) ,中华书局,2 0 0 2 年 四部丛刊本:四部丛刊影印本后汉纪,上海书店,1 9 8 9 年 四库本:文渊阁四库本后汉纪,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 3 光武帝纪卷第一 1 1 南顿君聘焉,生齐武王绩、鲁哀王仲、 湖阳 、新野、宁平公主。( 周 本页1 ) 南顿君聘焉,生齐武王绩、鲁哀王仲、新野宁平公主。( 张本页1 ) 按:周注:“范书北海靖王兴传日:生三男三女:长男伯升,次仲,次光武; 长女黄,次元,次伯姬。又日:建武二年,封黄为湖阳长公主,伯姬为宁平长 公主。元与仲俱殁于小长安,追爵元为新野长公主。十五年,追谥仲为鲁哀王。 据此则袁纪脱湖阳二字,故补之。 后汉书孝桓帝纪:“还,幸新野, 祠湖阳、新野公主、鲁哀王、寿张敬侯庙。”资治通鉴汉纪世祖光武皇 帝卷四十:“是岁,遣使迎丽华与帝姊湖阳公主、妹宁平公主俱到洛阳;以丽 华为贵人。 圆确知光武帝有湖阳、新野、宁平公主三位姐妹。周本此处j 下确。 张本不仅无补,而且新野、宁平公主之间无顿号,欠妥。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 作“生齐武王绩鲁哀王仲世祖新野宁平公主”,比周本、张本多“世祖”两字。 1 2 与其军覆于中原,身分于草野,功败名灭,耻及先祖者哉? ( 周本页7 ) 与其军覆于中原,身分于草野,功败名灭,所及先祖者哉? ( 张本页3 ) 按:后汉书冯衍传:“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 ” 资治通鉴汉纪王 莽卷三十八、东汉文纪卷十、通志卷二百九、册府元龟卷七百二十 均同此句。四部丛刊本作“所 ,非。四库本作“耻”,是。 1 3 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 周本页9 ) 莽遣章驰山东与太师匡并力,( 张本页4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无“山”字。汉书卷九十九下、资治通鉴汉 纪王莽卷三十八、通鉴纪事本术卷五下、通志卷一百一、册府元龟 卷九百十三亦无“山 字。张本此处作“山东 ,不知所据。 1 4 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使宗室刘嘉往诱新 布、平林兵( 周本页1 2 ) 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布、平林 兵( 张本页5 ) 按:“柱天 是荣誉名号,“都部”是实际职务,周本标点正确。后汉书齐 武王绩传:“伯升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注 云:“柱天者,若天之柱也。都部者,都统其众也。资治通鉴、汉书 有多处提到“柱天大将军”、“柱天侯”,都可为证。资治通鉴汉纪王莽 卷三十) k - “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关于“都 部 ,资治通鉴、东观汉记办有多处可见,仅列一例。资治通鉴后 ( 南朝宋) 范哗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二册,3 1 3 页 ( 宋) 司马光,资治通攀,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二三册,1 2 9 2 页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叫册,9 6 3 页 ( 南朝宋) 范哗撰, 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一二册,5 4 9 页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二三册,1 2 3 5 页 4 晋纪高祖天福七年卷二百八十- - “庚辰,以归德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 都部署,以河阳节度使符彦卿为马军左厢排陈使 张本以“柱天都部使 为名号,大误。又,就表达而言,张本此处“使”字属上,遂使叙述对象暗换, 前后不一,不符合行文之理。 1 5 顷时,诏示绩七尺宝剑,申屠建随献王块示。( 周本页1 5 ) 顷时,诏示绩七尺宝剑,申屠建随献玉块示。( 张本页7 ) 按:后汉书齐武王绩传:“更始取伯升宝剑视之,绣衣御史申屠建随献 玉块。四部丛刊本、四库本、东观汉记卷七均作“玉块”。周本可能是排印 错误,周氏不应不知“玉块”之为物。此处从张本。 1 - 6 有流星坠营中,正书有云气若坏山,直于营而坠,不及地尺而灭。( 周 本页1 8 ) 有流星坠营中,正昼有云气若坏山,直于营而坠,不及地尺而灭。( 张本页 9 ) 按:书、昼形近易讹。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昼”。后汉书光武帝纪 卷一上、通志卷六上、太平御览卷九十、册府元龟卷十二亦作“昼”。 “j 下昼连用,文献屡见,“j 下昼”犹言大白天。史记龟策列传:“使者 载行,出于泉阳之门。正昼无见,风雨晦冥。 固汉书李寻传:“阳不能 制阴,阴桀得作。间者太白正昼经天,宜隆德克躬,以执不轨。”锄资治通鉴唐 纪高祖武德四年卷一八九:“时正昼出兵,历北邙,抵河阳,趋巩而去。 “正书 无义,周本误,当从张本。 1 7 二公大众遂溃,奔走赴水溺死以数万,浊水为之不流。( 周本页1 9 ) 二公大众遂溃奔走,赴水溺死以数万,浊水为之不流。( 张本页9 ) 按:应于“溃”、“水 后各点断,吕叔湘 标点校例:“悉弃其 器甲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4 7 5 2 页) 应于投水后加逗号。投水 是为了逃命,不是为了寻死,溺死不是出于自愿。” 周本、张本此处标点皆失妥 当,当断不断。此类例子资治通鉴中甚多,不赘举。 1 8 是时豪杰并起, 李宪起 庐江,张步起琅邪,刘芳起安定( 周本第 2 1 页) 是时豪杰并起,庐江张步起琅邪,刘芳起安定( 张本第1 0 页)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无“李宪起”等字。周注:“据范书李宪传补。后 汉书李宪传:“李宪者,颍川许昌人也。王莽时为庐江属令。王莽每郡置属令, 职如都尉。莽末,江贼王州公等起众十余万,攻掠郡县。莽以宪为偏将军、庐江 连率,击破州公。莽败,宪据郡自守。更始元年,自称淮南王。建武三年,遂自 立为天子,置公卿百官,拥九城,众十余万。后汉书张步传:“张步字文 ( 宋) 一j 马光,资治通签,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一九册,9 2 6 1 页 ( 南朝宋) 范哗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一二册,5 5 2 页 (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一。册,3 2 3 0 页 ( 汉)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第一。册,3 1 8 5 页 ( 宋) 叫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一二三册,5 9 1 0 页 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版,2 1 2 页 ( 南朝宋) 范哗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二册5 0 0 页 5 公,琅邪不其人也。由上可知“庐江 不是张步籍贯,当从周本补入。张本不 仅行文上不照应,内容上也不吻合。 1 9 祀毕,相与盟日:“凡我同盟,允承天道,与辅刘宗 ( 周本页2 2 ) 祀毕,相与盟日:“凡我同盟,允承天道,兴辅刘宗”( 张本页1 1 ) 按:与、兴形近易讹。后汉书隗嚣传:“凡我同盟三十一将,十有六姓 允承天道,兴辅刘宗。”明刘彦爵荆门赋:“谋兴辅王业于万全何土崩瓦解 于瞬息。”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兴 。“兴辅 奋起辅助,是。“与辅”无义, 非。 1 1 0 弁闻世祖在卢奴,乃北谒之,世祖置弁门下吏。( 周本页3 1 ) 弁闻世祖在卢奴,乃北谒之,世祖( 置) 署 弁门下吏。( 张本页1 6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置”。张注:“从后汉书耿弁列传改。 后汉 书耿弁传:“弁道闻光武在卢奴,乃驰北上谒,光武留署门下吏。 另后汉 纪光武帝纪卷一:“上爱其姿容,谓遵日:欲从我乎? 日:愿从。因署 门下吏。 张本作“署,可从。 ( 南朝宋) 范哗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_ 二册,4 9 8 页 ( 南朝宋) 范哗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一二册,5 1 4 页 ( 南朝宋) 范哗撰, 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三册,7 0 4 页 ( 晋) 袁宏撰,后汉纪,周本2 5 页,张本1 2 页 6 光武帝纪卷第二 2 1 公日:“王霸权时以安众,是王瑞也。为善不赏,无以劝后。 以霸为 军正,赐爵关内侯。( 周本页3 4 ) 公日:“王霸权时以安众,是王瑞也。为善不赏,无以劝后。以霸为军正, 赐爵关内侯。 ( 张本页2 1 ) 按:张本引文下衍。“以霸为军正,赐爵关内侯 应在引号之外,从“以 字可以判断此句是光武命令的实施,而不是当时诏命的文字。 2 2 于是未知所之,有老公在道旁,曰:“信都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 乃至信都。太守任光、都尉李忠闻世祖至,开门出迎。( 周本页3 5 ) 于是未知所之,有老公在道旁,日:“信都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乃至。 信都太守任光、都尉李忠闻世祖至,开门出迎。( 张本页2 1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有“城”字。后汉书光武帝纪:“信都郡 为长安守,去此八十旱。 资治通鉴汉纪淮阳王卷三十九亦作“信都 郡为长安城守,去此八十里。”圆“乃至”当属下,当时光武兵败出走遇老公, 老公的话是激励诸人,“乃至 属上就暗含路途遥远之意。从周本断句,张本“去 此八十里乃至”为读,似是而非,古无此句法。“乃至信都”后语意不完整,用 逗号较妥。 2 3 因率与党从赐,为偏将军,与世祖共破二公兵于昆阳。( 周本页3 5 ) 因率党与从赐,为偏将军,与世祖共破二公兵于昆阳。( 张本页2 1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党与”。后汉书任光传:“光因率党 与从赐,为安集掾,拜偏将军。与世祖破王寻、王邑。 “党与”指同党之人。 公羊传宣公十一年:“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此皆大夫也。其言纳何? 纳公党与也。 “与党 无义,当从张本作“党与 。疑周本排印错误。 2 4 邯郸刘胡子等假此威势,惑乱吏民,诈以卜有王郎为成帝子,拥而立之。 ( 周本页3 6 ) 邯郸刘胡子等假此威势,惑乱吏民,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拥而立之。( 张 本页2 2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者”。后汉书光武帝纪卷一上:“林 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遣使者降下 郡国。” 资治通鉴汉纪淮阳王卷三十九作:“邯郸卜者王郎缘是诈称 真子舆,云母故成帝讴者,尝见黄气从上下,遂任身;赵后欲害之,伪易它人 子,以故得全。 东观汉记卷一亦作“者 。有、者形近易讹,当从张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一册,1 2 页 ( 朱) 司马光,资治通搭,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三册,1 2 6 1 页 ( 南朝采) 范哗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三册,7 5 1 页 ( 清) 阮,e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 9 8 0 年,下册,2 2 8 4 页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一册,1 1 页 ( 宋) 司马光,资治通攀,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三册,1 2 5 5 页 7 本作“者字。 2 5 李轶等擅命于外,所置牧守交错,州郡不知所从,强者为右。( 周本页 4 0 ) 李轶等擅命于外,所置牧守交错州郡,不知所从,强者为右。( 张本页2 4 ) 按:“牧守”、“州郡各点断。后汉书刘玄传:“诸将出征,各自 专置牧守,州郡交错,不知所从。 资治通鉴汉纪淮阳王卷三十九: “诸将在外者皆专行诛赏,各置牧守;州郡交错,不知所从。 2 6 范蠡收续于姑苏,狐犯谢罪于始入。( 周本页4 1 ) 范蠡收绩于姑苏,狐犯谓 罪于始入。( 张本页2 4 ) 按:续、绩形近易讹,其例甚多。四部丛刊本、四库本、东汉文纪卷五 均作“绩”。“收绩”与“谢罪”从行文上相照应,张本作“绩 是。 2 7 王幸温明殿,耿弁请问日:“吏士死伤者多,愿归上谷益兵。”( 周本 页4 6 ) 王幸温明殿,耿弁请问,日:“吏士死伤者多,愿归上谷益兵。 ( 张本页 2 8 ) 按:问、间形近易讹,“问”必为“间 字形误。张本注:“从南监本、 学海堂本、后汉书耿弁列传改。 后汉书耿弁列传作“请间”:“弁入造 床下请问,因说日” 资治通鉴汉纪淮阳王卷三十九作“请问”: “萧王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耿弁入,造床下请问,因说日:吏士死伤者多, 请归上谷益兵。删“请问”:请求在空隙之时白事,不欲对众言之。史记孝 文本纪:“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日:愿请问言。 司马贞索引:“言 欲向空问处语。颜师古云:间,容也,犹言中间。请容暇之顷,当有所陈, 不欲即公论也。 四库本作“请问”,是。四部丛刊本作“请问 ,非。 2 8 王日:“卿勿妄言,我告斩卿? 弁日:“大王哀厚弁如父子,故敢披 赤心。 ( 周本页4 7 ) 王日:“卿勿妄言,我( 告) 斩卿? 弁日:“大王哀厚弁如父子,故敢披赤 心。”( 张本页2 8 ) 按:张注:“告衍,径删。”张删不知所据,非。刘秀当时并非真心斩 杀耿弁,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告”谕告,告示,后作“诰”。释名释书契: “上敕下日告。告,觉也,使觉悟知己意也。 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有“告” 字,保留“告”字为宜。 2 9 王敕降贼各勤兵,王将轻骑入其营。( 周本第4 8 页) 王敕降贼各勒兵,王将轻骑入其营。( 张本第2 9 页) 按:勤、勒形近易讹,作“勤”无义,应为“勒 字。“勒兵,治军,操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二册,4 7 2 页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三册,1 2 5 8 页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三册,7 0 5 页 ( 宋) 司马光,资治通裕,中华书局,1 9 5 6 年,第二三册,1 2 6 7 页 (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一二册,4 1 5 页 ( 清) 于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i :海古籍版社,1 9 8 4 年,3 0 5 页 8 练或指挥军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 汉书武帝纪:“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干余里,威震匈奴。”四部丛 刊本、四库本均作“勒 。张本作“勒 是。 2 1 0 王至河内,太守韩歆谋将城守。 修 ( 备) 武人卫文多奇计,冯异 素知之。( 周本第4 9 页) 王至河内,太守韩歆谋将城守备。武人卫文多奇计,冯异素知之。( 张本第 2 9 页) 按:四部丛刊本作“守备”,四库本作“守修”。周注:“两汉志无备武县, 地理志河内郡有修武县,修,备形近而讹。”此说是,从周本。 2 1 1 王深纳之。因言歆南阳人,可以为用。( 周本页5 0 ) 王深纳之。因言歆南阳人,可以为用,( 张本页3 0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南阳人”。周注:“范书岑彭传作南阳大人, 注日:大人谓大家豪右。袁纪恐脱大字。 此说甚是,单是籍贯,恐怕承 担不了“可以为用”的原因,“大人 较是。后汉书岑彭传:“彭因言韩歆 南阳大人,可以为用。 李贤注:“大人,谓大家豪右。 2 1 2 闻王在河北,隆单身归王,王以为骑都尉,使与冯异守洛阳。( 周本页 5 0 ) 闻主在河北,隆单身归王,王以为骑都尉,使与冯异守洛阳。( 张本页3 0 ) 按:四部丛刊本作“主”,四库本作“王”。时刘隆尚未归刘秀,刘隆岂能 以主称刘秀? “王”字是,从张本。 2 1 3 更始据河东e - ( 周本页5 2 ) 按:周本此处括注 二 当为 一 之误。 (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八册,2 4 4 5 页 ( 汉) 班用,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第一册,1 8 9 页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三册,6 5 4 页 9 光武帝纪卷第三 3 1 今马子张皆复亲幸爵位如此,谢躬达戾伏辜如彼,又明效也。( 周本页 5 5 ) 今马子张皆复亲幸爵位如此,谢躬违戾伏辜如彼,又明效也。( 张本页3 6 ) 按:达、违形近易讹。“违戾 ,违背、抵触、不一致,“达戾 不词,“违戾” 是。后汉书范升传:“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 经,谬孔子言。 后汉纪光武帝纪卷二:“谢尚书不量力,内与萧王违戾, 外失河北之心,公所知也。”圆“又数与王违戾,常欲袭之”固四部丛刊本、四库 本均作“违”,东汉文纪卷五亦作“违”,可证。 3 2 异奏轶书,王报异日:“季文多诈,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告守、 尉当警备者。 ( 周本页5 5 ) 异奏轶书,王报异日:“季文多诈,人不能得其要领。( 今) ( 令) 移其书告 守、尉当警备者。 ( 张本页3 6 ) 按:今、令形近易讹。张注:“从南监本、后汉书冯异列传李贤注引东观记 改。 据后汉书冯异传可知张本注文误,其引东观记日:“上报异日: 轶多诈不信,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当时情形是:李轶在冯异的 劝说下欲归刘秀,秀借刀杀人,故意将其书信示众,后李轶果然被朱鲔杀。四部 丛刊本、四库本均作“今 。东观汉记卷九、东汉文纪卷五办作“今”。“今” 字较是。 3 3 朝廷募名德,于子厚矣。( 周本页5 7 ) 朝廷慕名德,于子厚矣。( 张本页3 7 ) 按:四部丛刊本作“募 ,四库本作“慕 。“后汉书独行传作贪慕, 即渴望、向慕之意。古书中慕、募二字经常混用,这里当以慕字为正。” 是。 3 4 广濮人李业,注文:“汉汉形近而讹,作汉是。 ( 周 本5 7 页) 按:“汉 “汉”同字,怎么会形近而讹? 周本排印有误,当是“濮”“汉 。 3 5 天道之行,万物与圣贤并通。( 周本页5 8 ) 大道之行,力物与圣贤并通。( 张本页3 8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大道”。“大道之行 已成为一个经典成语。 礼记礼运:“孔子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五册,1 2 2 9 页 ( 晋) 袁宏撰,后汉纪,周本5 1 页,张本3 0 页 ( 晋) 袁宏撰,后汉纪,周本5 1 页,张本3 0 页 ( 南朝朱)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三册,6 4 3 - - 6 4 4 页 吴金华, 校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9 年第l 期,1 贞 1 0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后汉纪孝桓阜帝纪上、 后汉纪孝献阜帝纪均有“大道之行句。 3 6 王日:“寇贼未平,四面受敌,如遽欲正位号乎? 诸将出。”( 周本页6 0 ) 王日:“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位号乎? 诸将出。”( 张本页3 9 ) 按:周注:“范书光武帝纪“出”上有“且”字,袁纪恐脱。 周注既指出范 书“出 上有“且”字,也应看到范书“如”作“何”字。四部丛刊本、四库本 均作“何 。后汉书光武帝纪卷一上、通志卷六上、东汉会要卷六亦 作“何。“何遽”如何,怎么,是常用语。墨子公孟:“子墨子日:虽 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 而鬼神何遽不明? 一周本“如”字疑是排印之误。 3 7 军中尝有齐巫祠城阳景王,巫言:“景王大怒! 当为县官则可,何故为 盗贼? 有 笑 ( 灾) 巫言辄病。( 周本页6 3 ) 军中尝有齐巫祠城阳景王,巫言:“景王大怒! 当为县官则可,何故为盗贼? 有 笑 ( 灾) 巫 者 ( 言) 辄病。( 张本页4 1 ) 按:四部丛刊本作“有灾巫言”,四库本作“有笑巫者”。周注:“灾、笑形 近易讹:据范书刘盆子传改。 张本注:“从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改。”两书都 据后汉书刘盆子传“有笑巫者辄病 改,但文字却有差异。周本不应一改 一留,张本较是。 3 8 瓮子者,故式侯萌子。王莽时废为家人。 赤眉 ( 更始) 过式,略瓮子 与二兄恭、茂俱在军中。 崇等 ( 更始) 之诣洛阳,恭随见南宫。( 周本页6 4 ) 盆予者,故式侯萌子。王莽时废为家人。( 更始) 赤眉 过式,略盆子与二 兄恭、茂俱在军中。更始之诣洛阳,恭随见南宫。( 张本页4 1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更始过式”、“更始之诣洛阳 。两本均从后 汉书改,但张本一改一否,不知何谓。就文意看,作“崇等”当为得实。 3 9 后祠景王于郭北,使盆子乘鲜车大马。( 周本页6 4 ) 后祠景王于郭北,使瓮子乘轩车大马。( 张本页4 1 ) 按:张注:“从后汉书刘玄刘瓮子列传改。后汉书刘瓮子传:“侠卿为制 绛单衣,半头赤帻、直綦履,乘轩车大马。 鲜、轩声部相通,同属元部( 广 韵) 。“轩车 ,有屏障的车,古代大夫以上所乘。后亦泛指车。庄子让王: “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 “鲜车 ,装饰华丽的 车子。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及之官,时人谓其必当脱素从俭,而栩更乘 鲜车,御良马,世疑其始伪。 叭轩车 、“鲜车”,后汉书均见,四部丛刊本、 四库本均作“鲜 ,不改较妥。 3 1 0 赤眉入,吏民奔,式侯从狱中出,三械。见定陶王刘祉,解其械言:“帝 在渭滨。 ( 周本页6 8 ) 赤眉入,吏民奔,式侯从狱中出,三械见,定陶王刘祉解其械,言:“帝在 ( 汉) 郑幺注、( 唐) 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人学 j 版社,1 9 9 9 年版,中册,6 5 8 页 ( 清) 孙诒让,墨子闲诂,上海书店,1 9 8 6 年,2 8 0 页 ( 南朝宋) 范哗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二册,4 8 1 页 ( 晋) 郭象注、( 唐) 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滓疏,中华书局,1 9 9 8 年,下册,5 5 4 页 ( 南朝宋) 范晔撰, 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几册,2 6 9 4 页 渭滨。 ( 张本页4 3 ) 按:周本的断句方法欠妥。从语法角度看,从“三械”后点断,后面“见定 陶王”、“解其械”应是同一主语发出的动作。其实解其械的是定陶王刘祉,应从 “见 后点断。且“三械“孤立,文意未足,当从张本断句。 3 1 1 更始知严本所守,恐其( 自) 日 尽,即遣刘恭请降。( 周本页6 8 ) 更始知严本所守,恐其( 日) 自 尽,即遣刘恭请降。( 张本页4 3 ) 按:周注:“据四部丛刊本改。 张注:“从南监本、龙溪本、学海堂本改。” 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日”,疑周本排印之误。 3 1 2 赤眉遣大司徒谢禄受之。 坐 更始于庭下,议杀之。( 周本页6 8 ) 赤眉遣大司徒谢禄受之更始于庭下,议杀之。( 张本页4 4 ) 按:周注:“据果亲王校及陈澧校补。 四部丛刊本无“坐”字,四库本有“坐” 字。张本断句欠妥,致表达混乱。 3 1 3 此皆非其人之所致也。愿乞骸骨以避贤,兄弟各行伍。( 周本页7 0 ) 此皆立非其人之所致也。愿乞骸骨以避贤,兄弟备行伍。( 张本页4 4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无“立”字。张注:“从后汉书刘瓮子列传补。” 后汉书刘箍子传:“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避贤圣。 汉书卷 七十四、资治通鉴汉纪孝昭争帝下均作:“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 从文意看,当有“立”字,张补可从。 3 1 4 因涕泣欺欷,崇等及郎吏数百人,无不感恸。( 周本页7 0 ) 因涕泣戏欷,崇等及郎吏数百人,无不感恸。( 张本页4 4 ) 按:欺、戏常通用,不仅形近,而且音近。“欺欷”,悲泣,抽噎,叹息。“戏 欷 无义。楚辞离骚:“曾欺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后汉纪光 武皂帝纪卷六、卷七均有此词,周本同作“欺欷”,张本卷六作“戏欷”,卷七 作“欺欷”。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写法办前后不一。当以“欺欷”为是。 3 1 5 夫天地难知,人道易守,守道之臣,何患死乎? ( 周本页7 5 ) 夫天( 地) 命 难知,人道易守,守道之臣,何患死乎? ”( 张本页4 7 ) 按:周注:“陈澧日,地是命之误。 张注:“从学海堂本、后汉书冯 衍列传改。”四部丛刊本作“地 ,误。四库本作“命 ,是。后汉书冯衍传: “夫天命难知,人道易守,守道之臣,何患死亡? ” 资治通鉴汉纪世祖 光武皇帝卷四十、通志卷一百七下、册府元龟卷七百八十五均同此文字。 张本处理恰当。 3 1 6 茂字子康 二 ( 周本页7 6 ) 按:周本注文无“ 二 字,排印脱误。 3 1 7 更始立,以茂为侍中,从至长安,知更始败乱,以老乞骸,至是年七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二册,4 8 3 页 ( 宋) 朱熹集注,楚辞集注,上海古籍j | 版社,1 9 7 9 年,1 4 页 ( 南朝朱) 范哗撰,后汉书,中牛书局,1 9 6 5 年,第四册,9 7 7 页 1 2 十余矣。( 周本页7 7 ) 更始立,以茂为侍中,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老乞骸,至是年七十余矣。 ( 张本页4 8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政”。后汉书卓茂传:“从至长安,知更 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通志卷一百七、册府元龟卷七百八十九亦 作“政”。就文意看,更始之败,实由其“政”之乱。且茂“从至长安”时犹未 败也,诸本作“政 是。 3 1 8 夫班爵以功,试历而进,经常之道也。( 周本页7 7 ) 夫班爵以功,历试而进,经常之道也。( 张本页4 8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历试”。以功劳被授予爵位,经过多次考验 或考察而得到晋升或提拔,这是常道。“历试”,屡次、多次考验或考察,是。 葛洪抱朴子接疏:“以长才而遇深识,则不待历试,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p u 册,8 7 1 页 ( 晋) 葛洪著,抱朴了,上海书店,1 9 8 6 年,外篇,1 5 5 页 1 3 光武帝纪卷第四 4 1 汉纵兵掠新野,破虏将军邓奉,新野人也,怒汉暴己邑,勒兵反,袭汉 败之。( 周本页8 5 ) 汉纵兵掠新野,破虏将军邓奉,新野人也,怒汉暴己邑,勒兵反袭汉,败之。 ( 张本页5 5 ) 按:若依张读,似吴汉欲先袭邓奉,而邓反先袭吴,非史文之实。“反袭汉”, 似通非通,且使“反叛 之事实掩而不彰。邓是吴部属,故云“反”。周读是。 4 2 三月乙酉,大赦天下。诏日:“惟酷吏残贼,用刑深刻,狱多宽人,朕 甚愍之”( 周本页8 5 ) 三月乙酉,大赦天下。诏日:虬睢酷吏残贼,用刑深刻,狱多冤人,朕甚愍 之 ( 张本页5 5 ) 按:周注:“范书光武帝纪作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按类聚五十二引 续汉书与袁纪同,下尚多自今以后有犯者,将正厥辜二语。王先谦、杨树达 据汪辑作语出类聚五十一,误。”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冤 ,后汉书光 武帝纪、东汉会要卷三十五、通志卷六上、册府元龟卷一百五十 一亦作“冤 。“冤 又作“宛 ,易与“宽”相混,作“宽 不通,作“冤 是。 4 3 甲午,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故定陶王 刘祉为城阳王,外祖母黄为湖阳君。( 周本页8 7 ) 甲午,封叔父良为广阳王,兄子章为太原王,章弟兴为鲁王,故定陶王刘祉 为城阳王,( 外祖母) 姊 黄为湖阳君。( 张本页5 6 ) 按: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外祖母”。周注:“诸书均无光武外祖母名 黄者及封湖阳君事。按黄实乃光武之姊,建武二年封为湖阳长公主。袁纪此旬殊 谬,恐乃封姊黄事之讹,且脱封光武妹伯姬为宁平长公主,追爵姊元为新野长公 主事。 周说是,当从之。 4 4 上数幸况第,赏赐甚厚,京师号况 家 为金穴。( 张本页8 9 ) 上数幸况第,赏赐甚厚,京师号况为“金穴 。( 张本页5 7 ) 按:周注:“据范书阜后纪补。”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无“家”字。后 汉书皇后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 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东观汉记卷十、资治通鉴汉纪世祖光武 皇帝卷四十三、后汉书补逸卷四均有“家 字。 4 5 汉兵起,王莽使人捕诸刘亲属,得歙击之,宾客共篡出歙。( 周本页9 0 ) 汉兵起,王莽使人捕诸刘亲属,得歙( 击) 系 之,宾客共篡出歙。( 张本 页5 7 ) 按:张注:“从南监本、龙溪本、学海堂本改。”四部丛刊本作“击”,四 ( 南朝宋) 范晔撰,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第二册,4 0 3 页 1 4 库本作“系”。击、系二字形近易讹,作“击 不合文意,从张本作“系”。周 本1 0 5 页却改“击 为“系 :汉乃使人谓五姓日:“守长无状,复取五姓财物, 与寇掠无异,今已收 系 ( 击) 斩之矣。周本前后不一,同作“系字较妥。 4 6 上复诏邓禹,令:“勒兵坚守,慎无与穷寇交锋! 老贼疲弊,必当束手 事吾也。 ( 周本页9 0 ) 上复诏邓禹令勒兵坚守,慎无与穷寇交锋,老贼疲弊,必当束手事吾也。 ( 张本页5 8 ) 按:皇帝的诏文宜用引号,“慎无”以下为诏文文字,据文义当如此。 4 7 河内太守寇恂坐系治上书者免。会颖川不静,复以恂为颖川太守,郡中 悉平,封恂为雍奴侯。( 周本页9 2 ) 河内太守寇恂坐系治上书者免。会颖川不( 静) 靖 ,复以恂为颖川太守, 郡中悉平,封恂为雍奴侯。( 张本页5 8 ) 按:张注:“从陈璞校改。”静、靖古相通,无烦改字。“不靖”指不安宁, 骚乱。“不静 有不安和不靖两义。汉书翟义传:“反虏故东郡太守翟义擅兴 师动众,日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尚书大诰:“有大艰于西 土,西土人亦不静。”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作“不静”,作“不静”较妥,张 改武断。 4 8 郡中无事,乃修乡校,能为左氏春秋者,亲与学焉。( 周本页9 2 ) 郡中无事,乃修乡校, 聘 能为左氏春秋者,亲与学焉。( 张本页5 9 ) 按:张注:“从后汉书寇恂列传补。”四部丛刊本、四库本均无“聘 字。 后汉书寇恂传、通志卷一百五、册府元龟卷六百七十六均作:“乃 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从上下文看,有“聘”字较妥。 4 9 百姓饥饿,黄金一斤 易 五 升 ( 斗) 谷。异数转斗,而屯上林中, ( 周本页9 4 ) 百姓饥饿,黄金一斤五斗谷数。异转斗而屯上林中,( 张本页6 0 ) 按:周注:“按御览卷八三七引袁纪作关中大饥,黄会一斤易五升谷。 据以改补。又范书作黄金一斤易豆五升。”“异数原误倒置,今正之。 四部丛刊本作“黄金一斤五斗谷数异转斗 ,四库本作“黄金一斤易五斗谷异转 斗”。后汉书冯异传、资治通鉴汉纪世祖光武皇帝卷四十一、通 志卷一百血均作“黄金一斤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差电器件制造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缩放排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方案设计平面布局图
- 游艇制作厂家施工方案
- 市政承台降水施工方案
- 校园防性侵安全教育方案
- 装修微信营销策划方案
- 罗平新年装修活动方案策划
- 建筑方案设计任务和内容
- 移动人工智能营销方案
- 飞书使用教程培训
- 商务礼仪仪容仪表培训
- 无导线起搏器护理
- “七一”党课:从《党章》中汲取奋进力量把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
- 抖音达人签约合同范本
- T/CCMA 0172-2023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施工现场管理规程
- 粮食代烘干协议书
- 铁路交跨协议书
- 2025年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及工作经历证明(6篇)
- 航拍无人机转让协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