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谈卢照邻病中创作.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谈卢照邻病中创作.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谈卢照邻病中创作.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谈卢照邻病中创作.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谈卢照邻病中创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谈卢照邻病中创作.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初唐四杰”在唐诗开创时期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积极开拓诗歌思想题材的领域,对盛唐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四杰”之 一的卢照邻在歌行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长安古意不仅被看作是他的 代表作,而且还被看作是他所处时代的代表作。由于特殊的患病经历,卢照邻 还刨作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五悲、释疾文等独具特色、感慨深沉的反映疾 患题材的诗文。 疾病给卢照邻带来了深重的生命磨难,但卢照邻并没有被苦难压垮,他在 不幸中挣扎而起,以个体深刻的生命体验感受世界存在的意义,感受人生的一 切,他在感到空前的人生孤独和痛苦中,发愤创作,将生命的感悟有机地渗透 在人生、生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记录中,为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 富。本文第一章分析卢照邻病中创作的内容。通过他的病中创作表现出的非同 寻常的肉体与精神的痛苦,剖析一个身染沉疴的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 诗人在绝境中无可底止的精神苦闷和强烈的痛愤,了解诗人在绝望中灵魂的挣 扎,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生命的追问,了解人在应对恶疾等人类永 恒难题方面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和局限。第二章分析卢照邻的病中创作包含的悲 剧精神及悲剧的震撼力。命运无情地毁灭一代骐骥所有的希望和梦想,将他推 向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文化尖锐对立的前沿。卢照邻在苦难中奋起抗争,不 断向命运发起冲击,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意志力量。剧烈的痛苦和顽强抗争的精 神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并表现出撼人心魄的悲剧的震撼力。第三 章将卢照邻的病中创作放在唐代和先唐的历史时段中分析比较其作品的文学 价值。与历史上其他作家相比,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创作主题,卢照邻的病 中创作都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另外,卢照邻的病中创作通过情感迷狂中的悲 愤问难与宣泄,延续了屈原骚体赋的悲剧风格,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独创性。 历来研究者多重视卢照邻歌行方面的成就,很少注意他的病中创作文学 史中反映个人的人生苦难尤其是疾病苦难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研究的也不够 深入和充分人生苦难作为人生重大忧患之一应该得到文学史的重视。本文涉 足这一领域,试图公正地评价卢照邻病中创作的价值,以弥补前入研究的部分 不足 关键词:卢照邻 疾患病中创作悲剧精神 a b s t r a c t t h ef o u rw h i z z e so fp r i m et a n gd y n a s t yt o o k0 1 1t h et a s ko ft h ee r a t h e yg o t r i do f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p o e m ss t y l eo fq il i a n ga n dh a dc r e a t e dn e wf i e l do f 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a n dc o n t e n t t h e yp u s h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f l o w e rt a n g d y n a s t yp o e m s a so n eo ft h e m ,l uz h a o l i ng o tas p e c i a la c h i e v e m e n to nt h el o n g p o e m s b e c a u s eo fh i ss p e c i f i cc a r e e r ,h es t i l lc o m p o s e dt h o u g h t p r o v o k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 w o r k sw h i c hr e f l e c t e dt h es i c k n e s sa b o u tp e o p l e s i c k n e s sb r o u g h ts e r i o u sm i s e r yt ol uz h a o l i n ,b u th es t r u g g l e df o rt h ed i s a s t e r h ep e r s u a d e df o rw h a t st h em e a n i n gt h ew o r l dl i e sa n ds e n s e de v e r y t h i n go ft h el i f e t h r o u g hh i se x t r ae x p e r i e n c e h ef e l ta l o n ea n dm i s e r a b l ev e r ym u c ha n dc o m p o s e d p o e m st op o u r e dh i ss a d n e s s w h a th er e c o r d e dr e t a i n e dap r i c e l e s sw e a l t hf o r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i nm ye s s a y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t h ec o n t e n to f h i sw o r k si ni 1 1 t h r o u g ht h eu n u s u a lb o d ya n ds p i r i tm i s e r yw h a th i sw o r k sa p p e a r e d ,ia n a l y z ea c o l o r f u ls o u lw o r l dam a nw a si nb a ds i c k n e s sa n dw h a th et h o u g h ta b o u tt h es o c i e t y , t h el i f e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p i d ts t r e n g t ha n dl i m i tam a no p p o s e dt h es e r i o u si l l n e s st h a t t h eh u m a nc a n tr e s o l v e df o re v e l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t b et r a g e d ys p i r i ta n d t h ea f f e c t i o n t h ef a t ed e s t r o y e da l lo ft h ew h i z sh o p ea n dd r e a m s l uz h a o l i n s t r u g g l e df o rt h ef a t ew i t hs t r o n gs p i r i t u a ls t r e n g t h t h em i r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t h ec o s t o fl u7 _ h a o - l i n sw o r k sd u r i n g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b e f o r e c o m p a r e d 、i mo t h e r a u t h o r si nh i s t o r y , l uz h a o l i n s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i ni l lc o n c l u d e dc e r t a i nc r e a f i o na n d s t r e a kn o to n l yi nc o n t e n tb u ta l s oi np r i n c i p a l i na d d i t i o n , t h r o u g hp o m i n gt h e a n g u i s hf i e r c e l y , h i sw o r k sl a s tt h es t r a t e g ys t y l eo fq uy u a n sl is a na n da p p e a r e d c e r t a i nc r e a t i o n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a b o u ts i c k n e s sw e r e n tb es e e nc o n s t a n t l ya n dw e r e n tb e s e a r c h e dd e e p l y a s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p r i n c i p a l s ,t h em i s e r yi nl i f es h o u l db e p r i z e db yl i t e r a t u r eh i s t o r y t h i se s s a yt r i e st od i s c u s sl uz h a n l i n sw o r k se q u a l l y a n dc o m p e n s a t et h es h o r t n e s st h a tp r e d e c e s s o rh a ds t u d i e d k e yw o r d s :l uz h a o - l i n s i c k n e s s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i ni l l t r a g e d ys t y l e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砝 i 吝孚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寝末 签字日期:罗口一年卓月2 护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蝴夫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0 0 6 年4 月矗,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渗孑舡 签字日期:- 二。幺置夕; 月j 日 电话: 邮编: 崞 言 已i 毒 i口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人,大约在贞观九年( 6 3 5 年) 出生于一个“衣 冕之族”。他自称卢姓为姜太公之后,其远祖东汉卢植,灵帝时官尚书,西晋为 并州刺史刘琨从事中郎的卢谌为其祖,其父可能来登仕途,其兄字杲之,弟字昂 之,都博学能文,做过州县级别的地力官。卢照邻从小聪慧过人,父母对他寄予 厚望,很早就让他“阅礼而闻诗”。,到了十二、三岁,长途跋涉,外出游学: 。于是裹粮寻师,褰裳访古,探旧篆于南越,得遗书于东鲁,意有缺而必列,简 无文而成补。入陈适卫,百舍不厌其栖遑:累茧重胝,千里不辞其劳苦。一。得到 当时著名的学者兼教育家曹宪和王义方的指导点拨,加上天资聪颖,刻苦钻研, 终于成为博通古今、才气横绝的一代才子出类拔萃的学识才情使卢照邻十分自 负,在晚年他不无矜夸地写道: 既而屠龙造就,刻鹄初成,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通李膺 而窃价,造张华而假戍郛林宗闻而心服,王夷甫见而神倾俯仰谈笑,顾 盼纵横 释疾文粤若 写起文章来“烟飞云动”、“鸾回凤惊”,象汉代的大名士李膺、晋朝的张华,郭 泰、王衍,见到他的文章,都要刮目相看,而且“心服”、“神倾”。对自己的志 业才能他是十分自负的。 学业初成,卢照邻积极准备步入仕途,约于十九岁时入长安,出入于王侯公 卿之门,得到唐太宗十七弟邓王李元裕的爱重。旧唐书卢照邻传日:“初授 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西张鹫在朝 野佥载卷六中亦云:“弱冠拜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 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o 1 日唐书杨炯传日;“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 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日:吾 释庆空粤若 祝尚书注,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敝社,t 9 9 4 年敝。第2 6 2 贞 同上 【后晋 剃啕旧唐书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0 0 0 页 唐 张鹭刘雠朝野金载隋唐嘉话) ,西安:三秦出版杜2 0 0 4 年敝。第1 8 4 页 l 谈卢熙邻病中翩 l :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o 杨炯自认为不如卢照邻,他在 王勃集序中称赞卢照邻是“人间才杰”,可见卢照邻名重一时。尽管邓王 对卢照邻赞赏备至,但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唐帝国,职事的升迁有种种严格的限制, 不能任意拔擢,而且俩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能犯朝廷的忌讳。卢照邻随邓王历 涉黄、寿、襄、兖诸州,在兖州遭横事被拘,遭到陷害的缘故大概是他恃才傲物, 为人所忌,幸而友人救援得以出狱,后出任益州新都县尉这一地位极卑下的小官。 公元6 7 0 年,卢照邻新都尉秩满,婆娑蜀中,放旷诗酒。此间曾与一市井女子郭 氏相爱。在蜀盘桓既久,倦游思归,约于6 7 2 年秋末离蜀北归洛阳,第二年初染 风疾,时年三十九岁左右,病梨树赋序曰:“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 约在6 7 3 年二、三月间自洛阳入长安,与处士、大医学家兼学者孙思邈同寓长安 光德坊原鄱阳公主之邑司。孙思邈既有推步导养医药之术,照邻执师资之礼,一 面请孙治病,一面向他学习医道。当时仍出入秘书省,从诸文士游,虽然赋闲, 但不甘隐沦,犹希望当权者汲引,以再次入仕。后病情加剧,在光德坊之官舍中 “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哟据新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于上元元年( 6 7 4 ) 称疾求还太白山,照邻病情不见好转,就跟随孙一同居太白山,以服饵为事。与 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日:“昔在关西太白山下,一隐士多玄明膏,中有丹砂 八两,予时居贫,不得好上砂,但取马牙颜色微光净者充用。自尔丁府君忧,每 一号哭,涕泗中皆药气流出,三四年赢卧苦嗽,几至于不免。”遇父丧悲痛过度, 病情加重,竞至于赢卧苦嗽了三四年,差点丧命。服丧期满,便徙居河南登封县 东龙门山,学道,调疾,自号“幽忧子”时风疾益笃,母兄哀怜,破产以供医 药。卢照邻虽出身于“衣冕之族”、“燕地之高门”,本来生活富裕,可是多年的 薄宦外游,又遇父死身病,家道逐渐中落。为了继续治病,卢照邻先后多次写信 向在朝诸贤和洛阳名流乞请医药之资,得到馈赠后,乃徙居阳翟的具茨山,用治 病余资买园数十亩,疏颍水环绕居舍,又为自己筑墓,偃卧其中。最后在医治无 望、病痛难忍的情况下,与亲友决别,自沉颍水,结束了悲剧的一生。终年在四 十八、九岁。 在长达十多年的卧病生涯中,为排遣内心忧愤与苦闷,卢照邻创作了大量以 后晋 刘啕( 1 f l 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0 0 3 页 清】蒋清翊王子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6 9 页 病梨树赋,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籀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5 页 2 l 考 疾病为题材的诗文,并将自己病中所作集结为幽忧子。1 日唐书本传记载有 文集二十卷,朝野佥载卷六亦日:“惜哉,不幸有冉耕之疾,著幽忧子以 释愤丐。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云:“卢照邻集二十卷,又幽 忧子三卷。”。知北宋中期,卢照邻文集尚保存完好,后逐渐散佚。今通行之本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卢照邻集笺注( 祝尚书笺注) ,中华书局1 9 9 8 年 版卢照邻集校注( 李云逸校注) ,皆是对现存卢照邻的诗文进行整理的合集, 其中只保留了原幽忧子集中的部分而已,亡佚至少三分之一,这不能不是 文学史的一个损失。 现存卢照邻的病中创作包括:赋双槿树赋、病梨树赋,五言排律赠 许左丞从驾万年宫、羁卧山中,七言古诗失群雁、行路难,骚体赋五 悲和释疾文。其中五悲包括:悲才难、悲穷通、悲昔游、悲今 日、悲人生五个单篇,释疾文包括:粤若、悲夫、命日三个单篇。 病中还写了几封书信,如: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与在朝诸贤书、寄 裴舍人诸公遗农药直书,作本文研究的参考,不作研究对象。 同大多数怀才不遇的古代文入一样,卢照邻一生仕途坎坷,有英雄失路的悲 哀,在这种悲哀之外,他又多了一份恶疾缠身、赢卧荒山达十多年的孤苦绝望的 哀痛。明代张燮于幽忧子集题词中满怀同情地说:“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 升之之甚者。夫其仕宦不达,则亦已耳,沉疴永痼,无复聊赖,至自投鱼腹中, 古来膏肓,无此死法也。”人可以不要功名富贵,但不可以不要健康的身体。柏 拉图把人类产业排列为:健康、美丽、力量和富庶。可见健康才是人最重要的财 富。可怕的疾病会使人感到生不如死,万念俱灰,使得短暂的生命痛苦不堪。不 幸偏偏降临到卢照邻身上,使他经历了常人没有的生命磨难。天地悠悠,万事堪 嗟,唯生老病死为大。人不同于动物对生老病死的茫然无知和漠不关心,人总要 问个为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 也许这是个终古之谜,但人性的光辉正在于人类 要前赴后继地追求和探索这个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问题。“老”带给人丰富的经 验,“病”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卢照邻的病中创作探讨的正是这一文学创作的永 恒母题,不可治愈的可怕疾病使卢照邻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痛苦,他的病 中创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独特的人生历程。 来】欧阳修束丰i i 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卷六十,第l g 0 0 页 3 谈卢熙邻病, 7 载竹 第一章卢照邻病中创作内容分析 一、病残之躯的展示 在卢照邻的病中作品罩有大量病痛折磨的描写。卧病初期,卢照邻肉体所受 的折磨已经苦不堪言,病梨树赋以憔悴幽独的病梨树自喻:“无庭槐之生意, 有岩桐之死枝。尔其高才数仞,围仅盈尺;修干罕双,枯条每只。叶病多紫,花 凋少白憔悴孤影,徘徊直形,状金茎之的的,疑石柱之亭亭。”凄凉惨淡的 描绘中晃动着诗人孤独憔悴的虚弱病体。他与病梨树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语调 中充满自怜和悲伤。 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卢照邻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九生九死兮,同 变化乎盘古。”。病情的变换无常,一步步加剧了肉体的痛苦,他的病中作品对这 种痛苦进行了细致痛切的描绘: 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衣朕褰而 百结毛落鬓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翳 其若瞢;俯而动身,赢而欲折。神若存而若亡,心不生而不灭。 形半生而半死,气一绝而一连。 及其蹇产摧联,支离括撮,已濡首兮将死,尚摇尾兮求活庄西贷而鱼 穷,姬东徂而狼跋。 余赢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躇; 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寂兮寞,岁岁年年长少乐;恍兮惚,朝朝暮暮生白发怆倪愤恨兮无所 见,宛转联蜷兮独向隅状若重陛圆扉之受绁,又似干池涸井之相濡。 天无雷兮,闻蚁聚于床下;家非牧兮,见羊生于奥里支离疏之五官已 败,哀骀驼之六骸不美求时夜兮求枭炙,何逼迫之如此:为鼠肝兮为虫臂, 悲夫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7 9 页 悲穷通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2 3 页 悲昔游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3 3 页 悲今日,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4 1 页 释疾文序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6 0 页 释疾文粤若)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6 4 页 4 第一章声照邻确中戗竹内容舒折 何锻炼之如彼! 。 形枯槁兮意摧颓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一伸一屈兮,比艰 难乎尺蠖;九死九生兮,同变化乎盘古。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迪 迪而屡腐? o 从以上触目惊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由于疾病无情的摧残,卢照邻的五官损 毁,面目全非:先前红润的面颊如今像死灰一般,头发鬓毛完全脱落,曾经引以 为豪的美须浓眉也没有了,面皮多皱如裙褶,而且五官多腐烂变形甚至脱落,嘴 唇烂得连牙齿都遮掩不了,眼睛像是有东西遮住了似的模糊不清。身体枯瘦,浑 身奇痛,四肢麻痹,肌肉萎缩,又由于长期卧床,生了褥疮,导致身体局部肌肉 腐烂。到了生命的后期,他的肢体亦残腐畸形,双脚蜷曲不能伸直,一只手臂残 废弯曲不能伸展,稍一行动便一伸一曲匍匐蠕动,艰难如尺蠖一般,寸步如行千 里,咫尺如隔山河。整日里什么也看不见,只能蜷曲着卧于床上,独自向隅而泣。 疾病折磨得他异常虚弱,即使俯身而动,身体内的骨头也脆弱得要折断似的。他 形容枯槁,意气摧颓,气息微弱,精神似乎附于体内,又似乎游离于体外,恍恍 惚惚,似乎听到床下蚂蚁活动如雷声一样轰鸣,眼前幻像迭生病情反复无常, 忽轻忽重,生与死展开了拉锯战,几经反复,一命如丝,虽生若死。疾病折磨得 他如同一棵枯木,丧失了活力,几乎没有了生命的迹象:“无庭槐之生意,有岩 桐之死枝。” 根据这些描绘可以看出,卢照邻的病来之以渐,病程长,面目改变、 肢体残腐,最后足挛手废等症状都表明他患的是麻风病。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 难怪大医学家孙思邈也无法治愈。诗人将病况描绘得如此细致真切而又痛入骨 髓,千载之下,仍令人掬一把同情之泪。 目不忍睹的残形陋相使他本能地躲避众人,害怕别人奇异的、怜悯的甚至嫌 恶的目光,害怕箭一般的流言蜚语射向自己敏感的心窝,“姬东徂而狼跋,”他只 好学周公避流言而东居洛阳,独自卧于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病痛给生活带来极 大的不便,他不得不忍受着残酷的疾病折磨,强撑病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料 理自己的饮食起居:“时向南溪汲水,或就东岩负薪。”回生活上的一切都得自理, 对于出身于富裕家庭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考验,更何况是一个身患恶疾的人。 悲夫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7 8 页 悲夫,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7 9 页 病梨树赋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4 年版,第2 6 页 悲今日)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4 1 页 谈声照邻嫡中蓟件 病重时恐怕连饭也吃不上:“其所居也不爨,其所狎也非人。”。看来他是常常饿 着肚子蜷曲着躺在床上,任其生死。他的衣服也无人给换洗缝补,竟至于“衣 朕褰而百结”。,残碎破败得像个乞丐似的。至于久病卧床又无人照料的人,其 肮脏痛苦之状更是羞于启齿。很难想象,一个长期卧病,病重时“形半生而半死, 气一绝而一连”的病废之人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做到生活上的自理,苟延残喘 着活下来。但卢照邻在作品中很少反映生活方面的痛苦,与无可底止的精神痛苦 比较起来,这些痛苦算得了什么? 做些生活琐事或许可以填补部分无事可做的空 虚。 二、穷厄困境中的痛愤 疾病不可能只改变肉体而放过心灵。卧病期问,卢照邻经历了复杂深刻的生 命沉沦与生命磨难,其心理苦闷与精神痛苦也随着病情的加重、时间的推移而日 趋沉重。似乎世上所有的不幸与打击纷至沓来,统统压在这个可怜的人身上:“百 罹兮六极,横集兮我身”西其心灵所蒙受的苦难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几乎世上 所有的悲哀都流进了他的作品里,至今我们仍能在其声泪俱下的字里行间感受到 那颗泣血心灵的颤栗。 1 万劫不复的人生转折 贞观之治后。唐王朝以昂首阔步的姿态向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迈近,统治者 励精图治,多方收罗人才,重儒术,兴科举,唤起士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在 时代精神的强烈感召下,卢照邻颇怀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虽仕途坎坷,仍时刻 等待着寻找着机会,意欲在历史的舞台上充分展现卓越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然而飞来的横祸拦腰斩断了他所有未竟的人生蓝图,生命骤然堕入绝望 的深渊,时刻面临着疾病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疾病彻底改变了卢照邻的人生和 命运,彻底毁灭了他所有的希望和梦想。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得不在与世隔绝的 寂寞苦闷中苟延残喘。理想毁灭了,未来黯淡而无望,这巨大的反差足以使这颗 一向恃才狂傲的心碎裂。病前他就一再对自己“十五而有志于学,四十而无闻焉”o 感 到极大的愤慨和不平,常常担心未及成名便星陨身没:“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 悲穷通)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2 3 页 同上 命日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4 年版,第2 8 7 页 对蜀父老问 。卢照邻集笺注 ,上晦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7 4 页 6 帮一章卢熙邻硗中勃住内j 鑫分析 知。”而他的诗如可诅咒的预言一般灵验了,厄运降临,恶疾缠身,所有的梦想 如泡沫般破灭,巨大的失落使卢照邻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和难以遏止的痛苦,激 起他强烈的愤慨和不平:“岁将晏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 西山秘此凤凰柯。”o 理想的幻灭、追求的无望,还只是万劫不复的人生转折的一个方面,卢照邻 即便想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也不可能,所有一个正常人应该享有的生命之美好、生 之乐趣也从此向他关上了大门。 疾病撕毁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经济独立的尊严。他无法自立于社会,更不能靠 自己的努力挣得治病之资。寄裴舍人诸公遗衣药直书日:“余家咸亨中良贱百 口,自丁家难,私门弟妹凋丧,七八年间货用都尽。余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怜, 破产以供医药。属岁谷不登,家道屡困”破落的家道无法供给大量的医药之 资,他只好过着布衣藜羹的生活贫穷并没有降低他的毅力,夺走他对生活的信 心。求助的本能使他先后多次写信向在朝诸贤和洛阳名流乞请医药之资,寄裴 舍人诸公遗衣药直书揭示了他当时矛盾而羞愧的心理:“本欲息贪寡欲,缘此 更使贪心萌生。每得物,辄欢喜,更限不足。呜乎! 道恶在而奔竞之若兹。”从中 可以看出他在困境的压迫下,渴望得到关爱和同情,不得不向人乞怜的真实心理 状态。想必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违心地屈尊求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疾病羞辱了他爱美的自尊。初唐世族遗风尚存,高门大族特别讲究仪态、姿容, 卢照邻对自己病前的外貌、风度颇为自矜,他借用虚构的公子自评:“昔也子之 少,则玉树金枝;及其长,则龙章风姿。”o 而疾病使昔日风流倜傥的美少年如今 成为“明镜羞窥”o 的人形鬼魅,外表非但无法表达内在的高风亮节,反而成为 令人恐怖的拖累。疾病也摧毁了美好的的爱情,他不能再去爱别人,也无法使别 人爱自己,当初蜀中与郭氏共同编演的那样的风流韵事永远也不会重现了。 疾病也割断了他生活中的一切喜好,所有美好的可以忘忧的事物都从此与他 无缘。别人理想失落后,可以借助价值转换来缓解痛苦,也可以借助外物的依托, 宣泄并消解内心的苦闷:陶渊明可以“守拙归园田”o ,可以“采菊东篱下”o , 曲池荷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7 1 页 释疾文粤若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6 4 页 悲穷通 。卢照邻及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2 3 页 悲夫,卢照邻及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8 0 页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逯钦立校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5 5 页 陶渊明饮酒 其五,逯钦立校陶渊明集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8 9 页 7 谈声照秘瘸中剑作 可以“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谢灵运可以借助山水遣兴赋诗;郭璞可以 游仙:李白可以“一斗诗百篇”,可以“一生好入名山游” :杜甫可以在家庭 和平民中得到温暖,可以诗酒慰平生:白居易可以流连诗酒,悠游卒岁;苏轼可 以从日常的细琐事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杜牧、柳永可以“十年一觉扬州梦”, 在歌楼妓馆中找到乐趣绝大多数文人失意后总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供慰 藉的外物甚至美人来冲淡人生的悲剧感受,唯独枯卧荒山、病体奄奄的卢照邻找 不到任何能够真正缓解痛苦的外物:酒只能增加病痛,不顾疾病的强饮只会触发 万念千忧:“对卮盾兮陇恒满。”8 连平日下棋、弹琴的爱好也不得不忍痛割爱: “围棋废兮,时不可乎再来;鸣琴停兮,人何时以重抚? ” 各种娱乐和艺术的 享受在病魔面前拱手退让,他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欲望,无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 活,都是可怕的空白和单调。这种匮乏违背了人的天性。 疾病还剥夺了他与家人同享天伦之乐的权利面对残酷的现实,卢照邻本能 地寻求身心的安顿。人生多少跋涉劳苦,多少牺牲,都只是枉费无补。遭受命运 打击的诗人怀着一颗受伤的惨痛的心,自然地希望回归故乡,希望在家庭的温暖 中弥合那颗破碎的心。一般人在仕途不通,向上之路被阻,心绪茫然失落时,家 的温暖亲切就显露出来。患病之前,多年在外游学奔波、仕宦无成的卢照邻就渴 望回到亲人身旁: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山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这是卢照邻在四川时与王勃等人同登玄武山时所作的思乡怀归之作。家,是他疲 惫身心得以调整的避风的港湾,可以唤起他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所有的失落 与苦痛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抚慰与平衡。绝境中的卢照邻由于病卧荒山,与世隔绝, 孤苦伶仃,他所表现的浓烈的思乡之情更是超出常人。他思念自己的兄弟,即使 病重也为他们才高而位下的命运抱不平,孤独中,他常常回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 情,深情地吟唱道:“庭有树兮树有荆,园有鸟兮鸟有铸。镐其鸣矣,思诸兄矣; 陶渊明连雨独饮 ,逯钦立校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 9 7 9 年舨第5 5 页 牡甫饮中八仙耿 。( 清) 仇兆鳘注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第8 3 页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清)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6 7 8 页 杜牧遣怀 陈允吉校杜牧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0 5 页 悲夫 卢照邻及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8 0 页 悲夫 卢照邻及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7 9 页 8 第一章卢照邻病中劬件内容静析 荆其悴矣,思诸季矣。岩有芳桂,隰有棠棣,枝巍键兮相樱,叶翩翩兮相翳。”毋 这不仅仅是一个可以托身的物质的家,也是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充满人伦 温情的礼仪的家,是陷入困境中的个人的最后归宿,体现着生命的意义、生活的 乐趣,是他心灵向往的最后归宿。然而少年即外出游学求官直至中年仍蹭蹬下僚 的卢照邻自觉无脸见家乡父老,横遭牢狱之灾又给父母脸上抹黑,更何况又担心 可怕的恶疾遭人嫌恶,自尊使他不得不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残酷的命运的无形的 手将他推到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过着非人的生活。他再也无法回到母亲的怀抱, 再也无法享受到家的温情,他注定要抛尸荒野,在孤独寂寞中了却残生。他有家 不能回,有亲不能投,被自然的强力排除在社会人世之外,只能隔着荒山野水遥 遥领受那对别人来说唾手可得的幸福,感受那份对他来说弥足珍贵的深厚伦理亲 情。“停剑兮怀友,天外兮思故乡,愿见兮终不得,侧身长望兮泪浪浪。遥兮 远,山谷萦回兮屡转,状着登蓟门兮望胡苑。断兮连,并邑丘墟兮知几年,又似 登陇首兮见秦川。”o 这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客居荒山的游子在孤独中徘 徊寻觅,引颈长望,而故乡始终可望而不可及,那犹如漫漫黑夜一般沉重的阻隔 感、决绝感了了几笔便沉痛至极。他那独特的不是因追求功名、不是因羁旅行役, 而是因疾病的阻隔形成的乡愁浓得不可化解,至死无法释怀:“俯观兮故国,洞 峥嵘兮无极。长怀兮故人,涕潺谖兮沾轼。”o 就在他抱定必死之决心时,对故乡 的思念却更为强烈:“思故池之渌水,忆中园之桂枝。栩栩然若有得,茫茫然若 有亡。叹仿佛兮觉悟,魂已归乎北乡。”o 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浮现在眼 前,只有死亡才得魂归故里但可怕的恶疾、与亲人长久的隔绝,使他悲观地认 为,即使魂归故里仍不能被人接纳:? 其往也人皆为之避席,其返也鸟不为之乱 行。”o 思乡怀归源于痛苦,又必然导向更深的痛苦。卢照邻的内心经历着悲剧性的 情感折磨,一方面是严酷的现实、苦闷的心理直接促成了他浓郁的怀乡情思,另 一方面是他清楚的意识到不可能回归故里,但又无法割舍这生命的根,于是愈是 痛苦,便愈是思念;愈是思念,便愈是痛苦,如此矛盾愈扣愈紧,成了无法解开 悲才难 ,卢照邻及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0 7 页 悲夫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7 9 页 命日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8 9 页 命日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9 1 页 同上 9 谈芦照邻辆中勃律 的死结。这种回归需求和需求不得满足的酸楚凄凉,汇成悲叹生命、思乡怀归的 动人旋律,增加了作品激荡回旋的感人力度。 2 置身绝境的悲愤与苦闷 尘埃落定后,一切已无法挽回,往者不可复追的 长限之情总不能让它像蛇一 样盘踞心头,该开辟自己新的生存空间,以便有活下去的勇气。然而残酷的现实 不断地击碎他哪怕是针尖大小的渺茫的希望,多重的深层次的精神痛苦不断地侵 蚀他那颗破碎的心,绵绵无尽的精神苦旅展现在他的面前,悲愤、绝望与苦闷才 是他最大的生存体验,他只有通过笔来倾诉他那血泪交并的、无以复加的痛苦。 远离社会的孤独感: 飞来的横祸使他不得不蜗居于远离人群远离社会的荒山,过着与世隔绝的孤 独生活,只能与山林为友、书籍为伴,唯一能做的只是学道炼丹。他无法投身于 广阔的社会生活,无法捕捉到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只能局促于一山一室,而且 永无出头之日。人生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他几乎完全被社会抛弃了,人们很 快会淡忘一位曾引起他们怜悯又迅速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的可怜人,继续过他们 的生活,他成了于人于社会不相干的让人看了只会作恶梦的可怕人物,人们避之 唯恐不及,哪里会接近他!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开群体孤身独处就得咀嚼孤独的滋味。孤独对于一个 暂时离开喧闹人群的人来说无比珍贵,像睡眠一样给他以休息,给他以思考的空 间,从而理清纷乱无主的思绪,重振精神,确立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然而对于像 卢照邻那样长期离开社会离开群体的人来说,孤独就是巨大的精神虚空和永无止 尽的精神痛苦。从他的诗文里,我们分明看出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刻骨铭心 的孤独感。卢照邻将自己的病中创作集结为幽忧子,可见这种笼罩在他心头 的孤独感是何其浓重,何其绵长。卧病初期他创作的病梨树赋中所流露的孤 独情绪已经浓得化不开:“余独病卧兹邑,圉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似 乎只有院中的一株了无生意的病梨树才是他所见的唯一生物,即便是身处繁华的 都市也被世界遗忘在角落里在死寂无声的日子里,卢照邻将自己比作离群哀鸣 的“失群雁”而惆怅不已、徘徊自怜;“至如赢卧空岩者,乃可为失群恸耳! ” “惆 怅惊思悲未已,徘徊自怜中罔极。旧这种自哀自怜的心态只有在孤独中才会产生 失群雁序,t 卢熙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7 2 页 失群雁 。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7 2 页 1 0 第一章声熙 扛癍中勘作内窖仔檐 尽管卢照邻由于疾病的阻隔而被排除在社会人世之外,他仍努力保持与社会 的联系。他与社会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书信往束,他在病中所作南阳公集序、 乐府杂诗序、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即应他人之邀欣然提笔而成。他曾多次 写信乞药直并与他人书信i 口j 候。他在写给温县县令的痔失群腥中不无伤感地 说:“愿君弄影风皇池,时忆笼中摧折羽。”语意中对其仕途显达不无艳羡,同时 希望对方在为国效力的同时能经常想起自己,与自己保持书信往来。可见卢照邻 在病中害怕被社会遗忘,努力参与社会活动,想方设法与他人联系,试图从中窥 出社会的变迁、政治的动向,呼吸到一点点时代的气息。 然而,日久天长,卢照邻与社会联系的这一线光亮也逐渐泯灭:“今皆庆吊 都断,存亡永阔,凭驷马而不追,寄双鱼而莫达。向时之清谈尚在,今日之相知 已末。”o 离开社会政治文化中心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被遗忘,代之而起的是被 永久抛弃无所归属而愈益沉重的苦闷情怀。他只能站在社会人生的边缘绝望地注 视着自己的孤独与苦闷:“盼城郭兮,琼为树兮玉为楼;瞻通路兮,驾素车兮乘 白马。”圆眼睁睁地看着繁华而充满活力的世界,自己却无法投入其中,这是人生 的大悲痛、大寂寞。天长日久,连时间的概念都变得模糊不清:“断兮连,井邑 丘墟兮知几年。”国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欲往从之川无梁。”回社会与他隔膜得 如此深重,以至于心灰意冷:“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o 更由于孤独、苦闷 和永无出头之日的痛苦折磨,益发强化了那病前就隐约存在的被抛弃感。卢照邻 犹如一个在茫茫沙漠中踽踽独行的旅人,迷失了方向,在烈日、饥渴与身心疲惫 的交迫中随时都可能被可怕的自然力量吞没。他在诗文中多处描绘了自己身处与 世隔绝环境中的无尽孤独与苦闷: 自高枕箕颍,长揖交亲,以蕙兰为九族,以风烟为四邻朝朝独坐,唯 见群峰合沓;年年孤卧,常对古树轮困相吊相哭,则有饥鼯啼夜;相庆相 贺,则有好鸟歌春林虞虞兮多鹿,山苍苍兮少人 悲今日 洞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雪尽松帷暗,云开 石路明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 羁卧山中 t 悲今日)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4 2 页 悲夫。卢照邻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8 0 页 悲夫 ,卢照邻榘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7 9 页 同 鹳卧山中 ,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4 年版第1 4 9 页 谈卢熙邻病中截作 天片片而云愁,山幽幽而谷哭。露垂注于幽草,风合悲于拱木古树 为伴,朝霞作邻。下阴森以多晦,傍恍惚兮无垠。松门草合,石路苔新。 悲穷通 卢照邻将刻召的孤独寄托于凄迷渗反的景物描绘中。他没有人陪伴,只有 同山里的动植物进行交流。在他的笔下,白云含愁,幽谷哀哭,芳草垂泣,树 木呜咽,仿佛都在哀悼作者不幸的命运。凄惋悲苦的情感,暗淡迷茫的色彩, 道出了作者内心难以忍受的孤独和郁闷。幽深荒冷的景物与忧伤悲愤的感情基 调融为一体,情状交现,悲怆靡加。这清幽寂寞的境界,没有隐士的从容闲雅 和悠然超越,有的只是人与自然默然独对时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怅惘。自然山水 在病魔面前黯然失色:他笔下的自然虽不是与人尖锐对立的,却犹如他的命运 一般荒蛮凄凉。他把孤独凄怆的自我情感投射在景物上,使景物成为情感渲泻 的表现,而不是可供安慰的对象。作者不能从痛苦中寻出闲适和美来,无法以 一种欣赏的、超然的态度观照自然,而是借助自然抒发自己幽忧之愤,并且深 陷于情感的漩涡无法自拔。 默默无闻的寂寞是如此难挨,独处无依的傍徨忧伤是如此沉重,使得他禁 不住发出一声声痛苦的哀号: 寂兮寞,岁岁年年长少乐;慌兮惚,朝朝暮暮生白发怆倪愤恨兮无所 见,宛转联蜷兮独向隅 释疾丈粤若 悄悄兮忽怆,眇眇兮惆怅迢遥兮独蹇,淹留兮空谷 悲穷通 幽居独处的人对物侯有着特别的敏锐感受 悲夫写处境的凄苦惨淡,主 要通过四季景物悄无声息的更迭表现出来: “萋兮绿,春草生兮长河曲,试一望兮心断续。晚兮豌,夕鸟没兮平郊远, 试一望兮魂不返。蘼芜叶兮紫兰香,欲往从之川无梁,日云暮兮涕沾沾裳。松有 萝兮桂有枝,有美一人兮君不知,气欲绝而何为! ”春季大自然焕发的蓬勃的生 命力只会触发内心的伤痛,他孤独的离魂悄然追逐远方的亲友惆怅了很久;“孟 夏兮恢台,杨柳散兮芙蓉开。叶初成兮蚕宛转,花落尽兮燕徘徊。望夫君兮不来, 形枯槁兮意摧颓。”盂夏万物欣欣向荣,唯有他形影相吊,形容憔悴,意气衰颓; “天何为兮愁苦? 麦将秀兮多风,梅将黄兮屡雨。日色旰烂兮,流金而烁石;地 1 2 第一章户照翎硗中戗作内容分析 气燠煜兮,满室而充户。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锺。”盛夏连绵的梅雨和难 耐的酷热使病情更加严重,身体更加虚弱,万物的繁茂越发激起内心的不平:“万 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遭遛而屡腐? ”“秋风起兮野苍苍,蒹葭变兮露为 霜。蝉悲翳兮声断,雁迷云兮路长。摧折萧条兮林寡色,憔悴云黄兮草不芳。 木叶落兮长年悲,红颜谢兮鬓如丝,王孙来兮何迟迟,思公子兮涕涟湎。”秋季 万物萧条,衰飒凄迷的景象触发了乡关之思,长久的等待只不过是一场空,引起 他内心无限的怅惘和哀怨。秋风秋雨,长沟星月,他更是愁肠百结,耿耿难寐: “风袅袅兮陶凄凄,萤火飞兮鸟夜啼,牵牛西北兮星己转,织女纵横兮河欲低。 秋夜迢迢兮秋未极,愁人耿耿兮愁不息。”“玄冬惨兮阴气凝,沸泉结兮炎州冰。 郊野昏兮寒沙涨,河海暗兮繁云兴。严风急兮密雪下,瑾户闭兮无留者”冬季肃 杀的气候、穴居的孤独使心灵蒙受了厚厚的阴霾。漫长的冬夜,无边的孤独更是 难以忍受;“时眇眇兮岁冥冥,昼杳杏兮夜丁丁庭有霜兮月华白,室有人兮灯 影青披重衾兮魂悄悄,卧空床兮目荧荧御熏炉兮长不暖,对卮酒兮忧恒满。 悲缭绕兮从中来,愁缠绵兮何时断! ”所谓愁人知夜长,昏暗的小屋里,惨淡晃 动的灯影中,气息微弱的诗人闪烁着清荧荧的目光,幽魂一般绝望地注视着那无 边的黑暗和孤独,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温暖,没有光明,只有诗人渺小的 自我和辽阔的黑沉沉的宇宙默然独对。 绵绵无尽的岁月流逝伴随着绵绵无尽的愁绪,痛苦的体验使卢照邻的卧病生 涯显得异常漫长。春夏秋冬的景物默无声息不断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他翘首以盼 的是有人来看望他,关心他,听他诉说内心的痛苦。可是望眼欲穿,等来的是更 深重的孤独和惆怅。他的心灵在等待中日渐绝望:“无灵草兮驻朽质乎千年,无 雕戈兮回躞鸟乎三舍”回,“余独蘸弊兮不自胜”o ,“人事寥寥兮怅漫漫”审。离 群索居的孤独、被社会抛弃的绝望是最沉重的生命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