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休闲伦理问题是一个极具现代意义的伦理问题。在“休闲时代” 即将到来的当代社会,休闲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 性和多样性。休闲伦理作为调控人们休闲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现实角度来看,当前 中国的休闲生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其发展、成熟中尤其 需要休闲伦理的支持。从伦理学科角度来看,我国长期忽视休闲 伦理问题研究,至今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休闲伦理体系。理论的 发展呼唤休闲伦理的研究。本文立足于规范伦理的角度来探讨休 闲伦理问题,以期推动休闲伦理体系的建设。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休闲的伦理意蕴,休闲伦理研究的对象和性质 以及当前研究休闲伦理的重要性。文章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中国、 西方和马克思对休闲伦理及其意义的论述。文章第三部分主要介 绍了休闲的伦理原则。该部分又探讨了三个问题,一是休闲的道 德调节,二是休闲的三个伦理原则,即身心健康原则、不损害他 人利益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三是休闲伦理原则的实旌。文章最 后阐述了休闲伦理建设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以 及公民休闲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休闲休闲伦理伦理原则休闲道德教育 a b s t r a c t t h ei s s u eo fl e i s u r ee t h i c si sa ne t h i c a li s s u ei t i s p r o v i d e dt h e m o d e r ns e n s e i nm o d e r n s o c i e t y , w h e r e “t h el e i s u r et i m e s ”i sd r a w i n g n e a r ,t h ec o n t e n t sa n df o r m so fl e i s u r et a k eo nag r e a t e rd i v e r s i t ya n d c o l o r f u l n e s st h a ne v e rb e f o r e a sab a s i cm o r a ls t a n d a r dt o r e g u l a t e p e o p l e s l e i s u r e a c t i v i t i e s ,l e i s u r e e t h i c s p l a y s am o r ea n d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s o c i a ll i f e f r o mt h er e a l i s t i c a n g l e t h e l i f eo fl e i s u r ei nc h i n aa t p r e s e n t h a v ev a r i o u s p r o b l e m s a n dn e e dt h ee t h i c a l s u p p o r td u r i n g 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m a t u r e f r o mt h ep o i n to ft h es u b j e c to f e t h i c s ,o u r c o u n t r y i ss t i l li m m a t u r ei n b u i l d i n gu pac o m p l e t e da n dp e r f e c t s y s t e m o fe t h i c sb e c a u s eo ft h el o n g - t e r mi n g n o r c eo f e t h i c a lr e s e a r c h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 o r yc a l l st h er e s e a r c ho nl e i s u r ee t h i c si nt h e h o p e o fi t sc o m p l e t e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ee s s a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i e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i tm a i n l y e l a b o r a t e st h ee t h i c a ii m p o r t a n c eo fl e i s u r e ,t h eo b j e c t sa n dn a t u r eo f r e s e a r c hi n t ol e i s u r ee t h i c sa n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s t u d y i n gi t i nt h e s e c o n d p a r t ,i t f o c u s e so nt h e e x p e d i e n to fl e i s u r e e t h i c sa n d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b y t h ec h i n e s e ,w e s t e r n e r sa n dm a r x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i t 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p r i n c i p l e s o fl e i s u r ee t h i c s t h i s p a r tp r o b e s i n t ot h r e eq u e s t i o n s :t h em o r a la a j u s t m e n to fl e i s u r e ;t h et h r e ee t h i c a l p r i n c i p l e s o fl e i s u r e ( t h a ti s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p h y s i c a la n dm e n t a l h e a l t h ,t h ep r i n c i p l e o fn o t h a r m i n g o t h e r si n t e r e s t sa n d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p r i n c i p l e ) ;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l e i s u r e e t h i c s a t l a s t ,t h ee s s a y e l a b o r a t e st h e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t h a t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l e i s u r ee t h i c sp l a y sf o rs p i r i t u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i nm o d e r n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a n dt h em a i n w a y s f o rt h ec i t i z e n st o e n j o yt h e e d u c a t i o no f1 e j s u r ee t h i c s k e y w o r d s :l e i s u r e ,l e i s u r ee t h i c s ,e t h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 s , e d u c a t i o no fl e i s u r em o r a l i t y 刚吾 自从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特别是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我国 社会的道德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的一点就是传统的道德观 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既有的善恶标准、价值准则受到了挑战。 这种变化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休闲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亦不可避免地受了影响。纵观当前中国的休闲领域 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伦理问题。休闲伦理的严重缺失已成 为提升民族素质的重大障碍之一,并将极大地冲击我国社会的公 民道德。近2 0 年以来,伦理学的应用研究异军突起,建立了各种 各样的应用伦理学,对从伦理视角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作出 了并将继续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作为应用伦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 休闲伦理却鲜有人涉足,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其实,休闲伦理问 题,既是值得伦理学研究者关注的学术课题,也是事关民族素质 的重大社会问题。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把休闲伦理问题作为学 位论文的选题。 什么是休闲伦理 1 、休闲也是一种伦理现象 休闲伦理主要研究休闲活动中的道德观念、道德关系、道德 规范等问题,但要全面而又正确地阐述这些问题,必须首先界定 休闲。 对于休闲这概念解释颇多,但就其基本内涵来讲,还是比 较一致的。休闲之“休”,最早见于甲骨金文。说文解字:“休, 息止也,从人依木。”“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 为“吉庆、欢乐”的意思。“人依木而休。”诗商颂长发中 释“休”为“吉庆、美善、福禄”。“何天之休。”郑玄笺:“体, 美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礼承天之休”,杜预注:“休, 福禄也。”至于“闲”,其基本意思是范围,引申为道德、法度。论 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其次,有限制、约束之意。易家 人:“闲有家。”“闲”还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 的意思。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因而, 它不同于“闲暇”、“空闲”、“消闲”。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象喻, 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 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活活动。入倚木丽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 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地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 真、善、美,具有了价值意义。 和“休闲”这。概念对应的英文词汇是“1 e i s u r e ”,它源丁 希腊语中的“s c h o l e ”,其意为休闲和教育,认为发展娱乐,从中 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这种精华涵义以一定的受 教育程度为前提,至今还存在,并将有社会价值的娱乐区别于其 它娱乐。可见英文中“l e i s u r e ”休息的成分很少,消遣的成分也 不大,主要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从词义溯源上可以看 出“休闲”一词所内含的道德、教育属性。 作为一门学科,休闲学在西方已有1 0 0 多年的历史,严肃的 体闲学者们不断探讨,赋予休闲以不同的意义,大致归下类, 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是从时间的角度理解休闲,即生活中我们常有一段可以自 由使用的时间,在这段时问里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愿望去做想要 做的事。二是从社会活动的角度理解休闲,是指“一系列在尽到 职业、家庭与社会职责之后,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 它可以是休息,可以是自娱,可以是非功利性的增长知识,提高 技能,也可以是对社团活动的主动参与。三是从生存方式的角度 理解休闲,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 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于是,休闲常被用作形容词,表达人们从 容、宁静,忘却时光流逝的状态。四是从心态的角度理解休闲, 很多心理学家用“心灵上的自由”或是“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 来表达他们所理解的体闲,他们想要强调的休闲感的真正含义是: 不论外部环境如何,一个人都会相信,他是自由的,是他在控制 局面,而不是被环境所控制。心理学家纽林格认为:“休闲感有且 只有一个判据,那便是心之自由感。只要一种行为是自由的,无 拘无束的,不受压抑的,那它就是休闲。去休闲,意味着作为一 个自由的主体,由自己的选择,投身于菜一项活动之中。” 美国著名的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在分析了以上四种含义 的适应性之后,提出了自己对休闲的理解: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 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 体能够以自己的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 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我国的休闲学研究者 马惠娣女士将此归纳为: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鼬 既然休闲是关于人们在必要劳动时间之余以欣然之态做心爱 之事的一种活动,那么,它就必然地包含着道德的内涵。休闲作 为人的一种重要活动,不能不受到某种道德的规范和影响。休闲 主体在休闲活动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道德行为准 则,总是受到道德意识的支配。社会对休闲方式和休闲内容的态 。以上弓l 交皆引自:【美】杰弗瑞戈比:镬你生命中的体阑,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4 - 6 页。 。赵宏:“学会体闲”,中国教育,2 0 0 3 年第4 期 3 度,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要受到一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 观念的调控。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说过,需要崇高 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只有那些具有崇高 体闲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能享受到休闲所引起的无与伦比的高层次 精神快乐。 美国学者纳什有一个划分休闲时间的利用表。他认为处于最 底层的是作为负价值的反社会不良行为;零价值层是那些基本与 他人无关仅构成自我伤害的放纵行为;在正价值的层次上,依次 有为了消磨时间、摆脱单调,寻求刺激和娱乐解闷等等活动。这 些活动本身虽没有创造但与社会整体发展相容;再上层是投入情 感的,积极参与性活动。这是带欣赏性的,对个体、群体有进步 意义的活动;最高一层,纳什认为是“创造性的参与”,它们是一 些作曲家、画家、发明家等文化成果的创造发明者。叫 以下是纳什提供的休闲活动道德序列图: 上层次 危0 造性 地参与 发明家、画家、作曲家、 、面r 诗人等文雠憷者 意义的参与 中层次 寻求刺激 摆脱单调 无所事事消磨时问 与社会进步 相容 下层次 放纵自我的有害活动0 价值 反社会的不良行为 有害 事实上,在孔子说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 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锄时,内心已有一个休闲活动的道 德比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只能处于道德的下层次,棋类游 戏、娱乐处于中层次,自然贤于“无所用心”。 休闲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不同于工作或劳动过程中 的行为,它的根本特性在于其自由性和个人性。所谓自由性,是 。【美 杰弗瑞- 戈比 。论语阳货* 4 氍你生命中的休闲静,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0 3 页 指这时间过程与人们所承担的社会规定劳动相对应,它没有他 律性、强制性,此时,人的自f h 意识得到了最自由的表现和满足; 所谓个人性,是指休闲把人从一种规范性、程序性的规约中解放 出来,而且使主体最充分自觉地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休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休闲行为主要靠休闲主体的自觉,不可能 依靠强制性的他律的规范来调节,而只能依靠自律性的个人道德 修养来调整。休闲的这特点表明了它的道德属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亦可以看到人们往往将当时社会公认的 道德体系,道德规范作为休闲评价的价值尺度,将休闲分为雅闲、 庸闲和劣闲三个层次:把合乎道德,应予以提倡的休闲方式称之 为雅闲,这种休闲方式健康向上,有益于身心,有利于社会,如 琴棋书画、旅游、体育活动等;而将那些不违反道德但其休闲内 容没有提倡价值的休闲方式称为庸闲,这类休闲活动虽然也可以 使人得到一时的心灵愉悦,但对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知识的更 新并无多大益处,如闲聊、闲逛等;再种就是违反社会基本道 德、社会极力加以否定的体闲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劣闲,如炫 耀财富的黄金宴,满足病态心理的人乳宴,更有黄、赌、毒、迷 信之类。人们常常用“品位”、“高雅”等带有强烈道德色彩的概 念反映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而用“无聊”、“没品位”等表示对 那些粗俗的休闲方式的否定,这些都无不反映着人们对休闲活动 的道德评价。 休闲伦理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休闲既然是一种伦理现象,它就理应有自己独特的伦理规范 和价值准则,这种独特的伦理,它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我们的初步认识是:休闲伦理主要研 究休闲活动中的道德观念、道德关系、道德规范等问题。 休闲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自古就有,但并不是所有的 休闲行为都符合道德要求。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体闲中的道德问 题随处可见。就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他“常乘鹿车,携一壶 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 土木形骸,邀游世。” 叫刘伶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客人来访,也不遮避。别人 讥笑,他满不在乎,说自己以天地为房屋,以居室为衣裤,责问 “诸君何为入我衣中! ”饮酒酣醉,本非好事,至于“不复用常杯 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有时群猪来饮,直接去上, 便共饮之。”罾狂喝滥饮到如此程度,活脱脱幅玩世不恭的嘴脸。 西晋末年,裸体之风已成士族的荒唐习尚。阮瞻、王澄、谢鲲、 胡母辅之等,自称得到玄学的真谛,纷纷脱衣裸体,露出生殖器, 像禽兽一样。有一次,胡母辅之、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 彝、阮孚关上门,散发裸体,起饮酒好几天。有个叫光逸的迟 到了,守门者不准他进,光逸就在门外脱光衣服,从狗洞中向屋 里大喊大叫。东晋时,王忱是个放荡分子,他岳父的亲人死了, 王忱乘着酒兴去吊丧。岳父正在伤心痛哭,王忱和十几个宾客, 披头散发裸体而入,绕着岳父走了三圈而去。 文人市井狎妓历来 被当作美谈,可谓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其实际情况与今日 的嫖娼可有一比。比狎妓更为荒淫糜烂的还有,宋书无行志 中说,晋惠帝元康时期,贵族子弟聚众散发裸体饮酒,对弄婢妾。 酒后聚众闯进别人家中,谑戏丑亵,调戏妇女。 2 0 世纪中时,随着休闲理论研究在欧美特别是美国的逐步升 温,休闲活动的伦理精神及道德标准问题随之提出。美国学者托 马斯古德尔和杰弗瑞戈比明确指出:“自由时间是自由的、随 意的时问,也是检验道德和伦理判断的基础。这一点表达,人们 对环境和未来的关心,也表达了对生物及整个人类的关心;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也是为了对自己的关爱。这些都是我们选择活 动时作出价值判断的标准。通过这些标准,能够判断某些活动比 另外一些活动更好。” 休闲作为展示个人价值的又一个重要舞台, 并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可以接受的,美国学者葛拉齐亚曾指出: 英语中的休闲一词由拉丁语“1 i c e r e ”经法语传来,意思是被允 许。因此,休闲包含有许可、守法和美德方面的意思。北美从事 。世说新语- 文学* 。g 世说新语任诞* 。晋书王忱传 。i 美1 托马斯- 古德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渖,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6 2 页 6 休闲研究的先驱德伯格和他的合作者,对判断令人满意的休闲活 动提供了四条标准,其中第四条是休闲起码也应该与身心健康和 社会利益相容,即便不是对它们有所裨益,这种讲法我们是认可 的。举个例子来说,像赌博这样有害于家庭生活的“休闲活动” 便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明显的害处。再比方说,野营可能导致森 林被污染,甚至会引发火灾,但也可能不会如此。然而有些休闲 形式看来本身就是有害的。全程沙漠越野赛车几乎不可避免地破 坏那些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许多活动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和水, 并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显然,那些对环境不会产 生负而影响的活动及其方式会被认为比那些破坏环境的活动及其 方式要在“道德上”更好些。在做出这些判断时,我们的集体 利益置于个人愿望之上。我们可以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我们必 须这样做。对于这些现实休闲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合理的 休闲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休闲伦理都必须作出理论上的说明。这 就不难看出,休闲伦理从学科性质上来说,应该属于应用伦理学 的范畴。 作为一种应用伦理,与其它伦理尤其是工作伦理、职业伦理 相比较,休闲伦理的一个最基本特点是:它是一种自主型伦理。 人的生命活动包括必需活动时间和休闲活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 需活动的时间里,或是参加职业生活活动,或是从事谋生与修业 活动,或是参加社团组织活动等等,都有特定的行为模式规范着, 身处其中的人们常常是比较被动的,比较不自由自主的,其伦理 道德规范的实施,常常是自上而f 地制定和要求的,它并不定 反映了每一个人的真实道德需要与利益,个体更多地是按照他人、 社会的道德要求,伦理规范去想、去做,根本上谈不上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道德主体。休闲伦理是人们在摆脱了工作和责任之后, 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自主选择的,能施展自己的才能,表现自 我个性的活动享受中形成的伦理,这是一个失去了“他律”强制 性因素的自由伦理,一个淡化了“社会包袱”、“社会控制”因素 的自主伦理,是“心中的道德律。”当然,这种伦理的形成也不是 天然的,它同样受到了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第四部分 对此有些阐叙。 3 、当前必须重视休闲伦理研究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 9 9 9 年第1 2 期撰文说:随着知识经 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的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也许 1 0 、1 5 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 后。据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 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专门提供休闲的第三产业在2 0 t 5 年左 右将会主导劳务市场,将在美国g d p 中占有半的份额。新技术 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们生命中5 0 的时间用于休闲。休闲的中 心位置将会进一步突出,人们的休闲观念也将发生本质的变化。 休闲显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文化活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距休闲时代虽然还有一大段遥远的路,但我们不能不看 到,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2 0 年的时间内一一1 9 9 5 年起实行五 天工作制,1 9 9 9 年又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门, 我们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闲巾度过的。休闲发展速度之 怏,不能不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但纵观当前中国休闲领域,由 于“休闲伦理学研究的缺失”曾,休闲行为缺乏必要的伦理指导, “日前难免会出现观念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偏差。”凹现实的发展 呼唤休闲伦理的研究,这是就现实层面说的。 就理论层面来说,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休闲”的研究,主要 集中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美学等视角,而对休 闲进行伦理视角的关注和所做的探索还远远不够。据笔者手头掌 握的资料显示:从伦理视角专门研究休闲的著书,我们目前还没 有。在书中辟章节对休闲道德进行阐述的只有北京大学魏英敏教 授主编的新伦理学教程和中南大学曾钊新教授主编的伦理 社会学。但f h 于这两本书皆是教材,因此对该问题的阐释带有介 。参阅【美】杰弗瑞- 戈比:2 1 世纪的休闲- 5 体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第8 页 。徐锦中:“休闲文化的道德意蕴”,道德与文明* ,2 0 0 3 年第5 期 。王红:“生命因休闲而精彩一一如何正确认识休闱及构建休闲道德体系”,中州学刊,2 0 0 2 年第2 期 8 绍性质,并未完全深入。此外,徐锦中的休闲文化的道德意蕴, 王红的生命因休闲而精彩一一如何正确认识休闲及构建休闲道 德体系,宣兆凯的论以可持续伦理为基础的休闲,章海荣的 从史实梳理中拓展旅游美学研究,刘海鸥的旅游道德三论, 品锡琛的论先贤山水之乐的道德涵蕴及其现代启示等六篇文 章,是近年来少有的专门论及休闲道德的文章,它们分别从不同 的角度,针对休闲伦理的某一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 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明显不足。 社会的发展呼唤对休闲文化的研究,而对休闲文化的深层次 研究又绝对离不开对休闲伦理学的探索。而“休闲伦理学研究的 缺失”不仅在理论层面上留下了空白,而且在实践中也造成了休 闲活动的无序和休闲道德的失范。因此,从伦理的维度研究休闲, 对休闲作出理论上的说明,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本文就是基于以上认识而作的尝试。在写作安排上,本文拟对休 闲伦理先进行一番历史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休闲的伦理原则 以及休闲伦理原则的实施。最后归纳休闲伦理建设对于推进当代 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以及加强公民休闲道德教育的具体 途径。 二、中西休闲伦理之探究 休闲伦理直接涉及到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认识,涉及到人们对 劳动与休息关系的看法与态度,它奠基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并受到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尽管人类在休闲伦理方面有许多共 同点,但由于中国和西方在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传统方面的明显 区别,中西方休闲伦理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休闲伦理之特质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休闲在我国传统文 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虽然在中国历代哲学家的文献中,对 于休闲并未见有直接的阐叙,但在其笔墨游刃之间仍能略见端倪。 在历史上,孔予是儒家休闲伦理的创始入。孔子的体闲思想 可以用一个中心概念来加以概括一一“仁”。历来,人们都将仁作 为儒家道德哲学的最高范畴,这是对的;可是,作为道德范畴的 “仁”,到底与休闲有什么关系呢? “仁”是什么? 孔子界定“仁”说:“仁者爱人。”许慎在说 文解字中把“仁”解释为“亲,从人二。”是说在人与人之间相 亲相爱的表现就是仁。从仁爱出发,儒家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人 伦关系网。孔子把“爱人”看成“仁”的基本内涵。中庸引用 了孔子的一句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作为人的基本 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的,只有爱自己 的亲人才会推己及人,才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要做到“推己及人”还必须以“忠恕之道”为原 则,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 人”,把以亲情为基础的仁爱精神推广到全社会,使全社会都归向 于“仁”,这就是孔子的理想:“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伦理学说,是建立在以家庭亲 情为纽带推而扩之的“仁学”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德性伦理。在 实现德性的过程中便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万物 之间不同层面的伦理关系,德行展开的过程从亲情开始,必须推 。至广泛的人间关怀,形成所谓的社会层面的伦理关系,甚至还 要推展至自然界万事万物,关心和爱护一切生命及非生命之物( 即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 ,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的整体和谐一一“天地万物一体”的仁的境界。西方休闲学 家认为:休闲的过程就是在社会交往( 互动) 中实现的。在社会 交往中,我们不仅了解到我们是谁,还认识到我们在哪里,即我 们在社会交往中处于什么位置。当人们基本的行为就是与他人打 交道的时候,社会交往本身就成了休闲。”固 儒家的休闲观念也正是如此,儒家认为,人是群居的动物, 。论语颜渊 。【美】约翰凯刹氍走向自由一休闲社会学新论第13 9 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存在丁i 各种社会关系中,人的休闲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与 人的交往而能体验到。故休闲与自由之境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 现,而不是鲁滨逊式的或离群索居式的。只有在人与人的相亲相 爱以及互动中,才能实现休闲。论语先进篇中的“与点”章, 最足以说明这点。孔子与弟子各言其志,曾点说自己的理想是:“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孔子说:“吾与点也”,极大地赞赏了曾子与人同乐的休 闲意识,此为其一。 其二,在儒家看来,休闲还是个人修身养性完善德行乃至建 功立业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学记中就曾提 出过“藏、修、息、游”的育人思想,主张把休闲游乐与敬德修 业结合起来,从而造就完满发展的理想人格。儒家创始人孔子“发 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坚守着“朝闻道,夕死可 矣”四的强烈的入世精神,固然认为君子或者“士”应当忧道不忧 贫,以铁臂担道义,但君子仅仅道德高尚和肩负道义还不够,还 必须具有人文教养,否则就不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因为一 个人,不仅要为社会作贡献,具有道德品行,而且要通过人文修 养以及各种“技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与才华,乃至人格美, 这样才可以说做到了生命的自我实现。所以,孔子提倡诗教、礼 教、乐教。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谈诗,认为学诗,“可以 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曾草木之名。” 是说学诗,可以感发人的意志,可以提高观察和 辨别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人的群体观念,可以学到讽刺的方法。 在诗中,还可以学到在家侍奉父母在外服事君主的人伦之道,而 丑还可以多增加一些草木鸟兽的知识。孔子亦十分重视音乐教育, 他本人十分爱好音乐,能演奏琴、瑟、磬等乐器,会唱歌谱曲, 而且还有较高的欣赏音乐的能力。他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 ”回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竟被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 4 论语 。论语 。论语 述而蛩 里仁* 阳货 阳货* 感叹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孔子看来,韶胜于武, 不仅具有美的魅力,又具有善的价值。 此外,儒家还认为,个人的真正休闲,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社 会环境。所以,对于休闲的社会环境的考察,也成为儒家休闲理 论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儒家不仅强调良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风 气,而且也重视社会的经济富裕。因为一个物质贫乏,处于无序 状态的社会,人们要有休闲的心态,实践休闲的生活方式,是很 难的。所以,儒家的休闲理论其实还包含有强烈的社会发展的内 容。对于儒家来说,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文素质,都是休闲的 重要内容,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儒家希望是一个人人都可休闲, 人人都有休闲机会的休闲社会。这种休闲社会,就是儒家提倡的 “大同”社会。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这就是儒家的社会休闲观。 与儒家社会伦理型为价值取向的休闲观不同,道家体闲观则 以回归自然,任性逍遥为其价值取向;回归自然是道家休闲理论 的根本宗旨。道家休闲理论的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固又说:“道之尊,德之贵,莫之命而常自然。” 吲在老子那里,“自然”既可以理解为自然世界,万事万物,也可 以理解为自然而然,即事物顺着本然、原本的状态,既没有外在 力量的控制,也没有自我意识的主宰。日月轮照,四季变化,江 河长流,草木生长,万物各得其所,自在自得,不受意识的于扰, 即是天地自然。老予还认为人不要活得太累,而应该“见素抱朴, 虚心弱志。”主张人应该回到婴儿,即回到天真、纯朴的自然状态。 。论语述而 。( 转引自) 胡伟希:追求生命的超越与融通一一儒道禅与休闭* ,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 第1o s l0 6 页 。老于第2 5 章 。老寻第3 7 章 1 2 冈此,他提出要“复归于无极,朴散而为器”,提倡“绝圣去智, 绝学无忧”,把一切虚伪的、浮夸的、铺张浪费的东西统统排斥掉。 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驰聘f f l 猎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之行妨。”。主张“去甚、去奢、去泰”, 4 消除贪欲,消除对外物的执著,保持“无为”一一无拘无束,a 由自在的心态,这与孔子说的“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具有同工之妙。 道家的休闲观念为庄子这位中国先哲中最善于观察世界,反 省自身的伟大哲人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说,老子学说主要是指 “自然无为”的话,那么庄子学说则主要是指向“自在逍遥”。所 谓“逍遥”指的就是悠闲自得的人生状态,就是摆脱一切主观的 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一休闲的极致状态。在庄子 看来,人要获得休闲的极致状态,就必须超越形骸,功名的束缚, 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境界。无己、无 功、无名,这是一种悠闲的人生状态,是从是非,虚实、善恶、 内外、物我、生死的区别中超脱出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 物与我为一”的“齐物”境界,这样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庄子在精神上追求自然回归,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泯物 我、齐生死的境界,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 难实现,而魏晋名士则把庄子的这种“哲学境界”变成实有的“生 活境界”,把庄子“道的境界”变成“诗的境界”。这样庄子的齐 物逍遥在魏晋名士那里则成为自在旷放、任性逍遥。魏晋人常常 借a 然l l i 水,鱼跃鸟啼来排解心中的压抑与苦闷,使他们过于物 质化的生活平添一点雅兴。因此,他们怡情山水,留连自然,为 的足借山水之美启迪灵性,从中发掘生活之美,以获得精神卜的 极大享受。从庄子的超然物外,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到魏 晋人那里则发展为鼓楫泛舟、游猎垂钓,在自然中体认如诗如道 的人生状态,过着一种淡泊闲适的审美生活。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类对声色、财富、权势的欲望无限膨胀, 。老子第1 2 章 。老子第2 9 章 导致生活越来越奢侈糜烂,心灵越来越放纵弛荡。沉湎于各种物 欲中不能自拔,欲望和野心一旦漫无节制,尘世中一切美味、美 声、美色都可能难合其胃口,社会中一切财富、权势都可能难使 其满足,得到了马上又生厌倦,享受过后便觉空虚,这又将诱发 人们寻求更大更新的刺激,而所求总多于所得,嗜欲弄得人们f 躁 动不安、贪婪使人们精神苦闷难当。在餐桌上,人们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什么“生猛海鲜”、“山珍海味”、“珍馐馔玉”、天上飞 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不遍尝。这不,闹出来“非典”这样 的怪病,不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追求过度的“口腹之享”的“报复” 吗? 为了趣味纯正,为了精神幸福,为了心灵安宁,我们应该追 求生活的单纯朴素,戒淫欲而守淡泊,存俭朴而去奢侈。西方有 的休闲学家甚至主张放弃城市中忙碌紧张的生活,回归大自然, 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因此,中国道家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如果剔除 其过于强调消遣的杂质之后,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不无借鉴作用。 2 、西方休闲伦理之嬗变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代犹太民族的希伯莱文化与占希腊文 化。在远古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受宗教观念与宗教习俗的 影响很大。产生于希伯莱文化的圣经已用神话对休闲的意义作了 一种解释,并以宗教诫命与律法的形式为休闲提供了制度性的保 证。圣经的创世神话说神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与人类,而 “至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1 :, 安息了。”这便成了七日循环的星期的来历,经基督教的继承 和传播,到现代已成了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一种生活节律。 古希腊是一个非常重视休闲的社会,而其哲人也明确对休闲 的意义作了论述,对后世( 包括当代) 的休闲观念影响深远。其 r ,对休闲的论述最为深刻与系统的是亚里士多德。他阐述了什 么是快乐、幸福、休闲、美德和安宁的生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人类的终极追求是幸福,而真正的幸福是积极地践履德性。对古 。圣经刨世纪2 :3 1 4 希腊人来说,勇气、正义、智慧等都是重要的德性。要能积极地 践履德性,方面需要有相应的知识与技艺;另一方面还需要 定的物质条件,从而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而只有自由人,特别是 贵族阶层,才可能具备这些条件。对于自由人,也就是有足够物 质条件的有闲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主要的生活方式有三种,一是 追欢逐乐,一是从事政治和军事,一是沉思真理、获取智慧。追 欢逐乐或许能获得一些快乐,但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在政治、 军事上去展示自己的技艺,为城邦谋得公正、和平,从而让大家 能更好地追求幸福,是体现了自己的德性,但一是从事这些活动 乃是不悠闲自在的,并且是向着一个目标,而不是因其本身而可 取的,二是这些活动毕竟还有“工作”的性质,所以不是最理想 的。追求智慧,进行沉思则是很纯粹的休闲生活,既有较高的严 肃的价值,又不以本身之外的任何目的为目标,所以是最接近幸 福的。 豫里士多德认识到追求幸福得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 并认为一个城邦的立法者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以制度的 形式保障城邦的公民( 或至少是地位较高的阶层) 在物质上不至 于匮乏,从两使他们能够过一种悠闲的生活。虽然他认为个人 如果在生活中遭受重大挫折,包括身处贫困时亦能自持是有德性 的表现,但又指出这样的生活毕竟不能说是幸福。仅知追欢逐乐 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与兽类相去不远,因为他们没把人类所特 有的智性发挥出来,去追求智慧,过一种理性的生活。亚里士多 德关于休闲的论述带有古希腊文化发展到高峰时的古典时代人们 对人性比较乐观自信的态度,但也带有贵族阶层的一些偏见。他 不认为物质享受是休闲生活追求的目标,但又认识到定的物质 保障是休闲生活所必需的条件。他对感官享受略有排斥,这与古 希腊哲学的智性化倾向是一致的。后来中世纪神学大师阿奎那接 受弧里士多德的思想,充分肯定在休闲状态中进行的沉思对灵性 修养的重要,而且也像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这样的休闲状态最 能体现人高于兽类的本性,是优于追功逐利的生活的。 自文艺复兴以来直到工业革命,西方世界的思想和文化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这在人们关于工作与休闲的观念上也有着重要的 体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通过努力工作去追求物质利益是适合 于奴隶或下层自由民不得己而为之的“低贱”的活动,生活条件 有保障的人不过休闲的生活,而为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去逐利无 异于自贱其身。弥漫着宗教意识的中世纪要人们尽量抬头看天国, 从事经济活动只能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或作为避开罪的引 诱的手段。新教伦理的兴起,不违神意的逐利则成了- q , 高尚的 行为,而懒散的生活则成了恶德,甚至是受到神的诅咒,命定了 要f 地狱的。这样的一种伦理观为其信仰者世俗的经济活动提供 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去劳动吧! 振作起来! ”。成为当时响亮 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休闲只能是: 作与劳动的附庸,休闲只 能依附于劳动,才能取得它存在的权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这种价值观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只有 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建立公平又有丰富的 休闲文化生活的社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生产力的发展并不会 自动就带来健康的休闲文化。过于强调工作及其所带来的物质财 富和金钱的价值观念还影响着众多的人们,使不少人即使在物质 生活条件相当丰足的情况下也还孜孜以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未 必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十七世纪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认为,享受闲暇是享受人生的 重要方丽,闲暇活动是人生快乐的一部分。他说:“只有沉闷的愁 苦的迷信才会禁止享乐。”“如可口之味,酿良之酒,取用有节, 以资补养,他如艿草之美,园花之香,可供赏玩,此外,举凡服 饰、音乐、游艺、戏剧之属,凡足以使自己娱乐,而无损他人之 事,也是哲人正当应作之事。”。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伦理 学家弗里德里希包尔生更是在其流传于世的著作伦理学体系 一书中以三章的篇幅专门探讨人类的肉体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问 题,并就消遣与劳动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劳动 是为了一种外部目的的体力的运用;对消遣来说,活动就是它白 。 美】托马斯古德尔等: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 ,云南人民出版社20 0 0 年版,第37 页 。【荷兰1 斯宾诺莎: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 8 3 年版,第20 6 页 身的目的,它没有它以外的目的,它是自由的活动;而劳动则是 受约束的或不自由的活动。到处是肥沃农田的乡村不会完全使我 们满意,我们会因此失去荒地和森林、沼泽和旷野,失去自由的 诗意。仅仅由有益的劳动组成的生活也不会令我们满意,没有消 遣的生活就失去了自由的诗意。针对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 消遣的范围越来越受限制,同时劳动也变得更加单调和呆板的事 实,包尔生指出,在文明的早期阶段劳动比现在更自由、更具有 可变化性,它具有某种消遣的特点和魅力,所以,现代社会的人, 他们希望去跑、去爬、去跳、去舞、去建设和去破坏。但在“公 寓”里,既没有场所也没有机会使他们进行这些活动。自由的和 不受妨碍的消遣是完全不可能的,因而人们非常盼望假日,借以 放松自己的骨肉和精神,亲近和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在书中,包 尔生以充满诱惑的笔触向我们写道:“赛跑、划船、登山、赛车、 郊游、散步、欣赏音乐等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情趣和人生态度,使 已经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偿,使在一般职业中不需要加以使用的那 些功能得到运用,而且还是治愈消化不良、神经过敏、近视、失 眼等种种病症的良药。”不过,作为个严肃的伦理学家,包尔 生最后指出,消遣要有合理的安排,要适度,“劳动与娱乐之间的 适当的平衡是保持健康、效率和幸福的一个基本条件。任何一种 极端都同样是危险的。”。 3 、马克思的休闲价值观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 一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问”。“休闲”就是“非 劳动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鼬在马克思看来,休 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 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 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人类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必 。转引自魏英敏、王泽应:新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3 年,第5 4 1 页 。( 德) 包尔生: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8 年,第4 5 2 页 。马克恩恩格斯垒集* ( 第2 6 卷) ,第3 分册,人民出版社19 7 5 年版,第2 8 7 页 须赢得休闲时问。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 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点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 来讲,它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彼岸世界只有建立在此岸 世界的基础之上才能繁荣起来。在彼岸世界“作为目的本身的人 类能力的发展”拉开了自由王国的序幕。人们有r 充裕的休闲时 问,就等有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 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自由的天地 里,人们可以不再为谋取生活资料而奔波操劳,个人才能在艺术、 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 用于劳动生产力。在这里,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自由时间对人类文 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并进一步指出:“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 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 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 为必要的基础。”圆在这个基础上,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了 这样的描绘,“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 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建立自由个性”。接着他说:“我们的目 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 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安保考试题库及答案
- 保育师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云客服考试题库及答案
- 抖音电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亲友房屋无偿赠与合同8篇
- 2025年贵州六盘水留置看护人员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轨道交通地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创新与创业能力建设试题和答案
- 重庆职高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科医院考试题及答案
- 中药白芷简介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A(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30年中国电船行业趋势预测及投融资分析报告
- 超全自考英语二词汇表-含音标4500-个单词
- 【MOOC】电工电子实验基础-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成都市公务员劳动合同
- 专题02 0-v-0模型(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同步模型易点通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
-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同步练习】
- (校对)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地市卷)答案和解析
- 河北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