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天理与仁的贯通——程颢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天理与仁的贯通——程颢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天理与仁的贯通——程颢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天理与仁的贯通——程颢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天理与仁的贯通——程颢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丑毕日 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率导师签名: 日 期:e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_ - _ - _ _ _ _ _ _ _ _ j - _ - _ _ - - _ _ _ _ e - _ e _ _ - 日_ - _ - _ _ _ | - _ _ _ _ _ - _ _ _ - - - 一i _ _ _ _ _ - - l 中文摘要 程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与其弟程颐并称为“二程”,分别影响了后世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两派,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由于他不丰 张著书立说,反对寻行数末,加之去世比较早,因而流传下来的著述很少。而程 颐则留下了相对较多的著作,弟了对其文章、语录的整理也相对丰富,“二程”的 思想常被视为一人之学,程颢成了程颐的配角。本文力图在前贤研究的萆础上, 通过对程颢思想及其生命智慧作一番粗浅的探讨,以期还宋明理学一更为清晰的 面貌。 本文引言部分,首先扼要叙述了当前学术界对程颢思想研究所形成的几种主 要观点,继而由程颢所牛活的时代及学术背景入丁,揭示其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 问题。本文认为,宋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实行“杯酒释兵权”政策,严重削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而经济上,由于土地的兼并和集中,社会矛盾曰益激化。加之 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内忧外患使得一些有识之士力求改革,希望以此改变国家积 贫积弱的局面。程颢之学即是积极回应时代的产物,有着同时代儒学的共同特点, 同时也体现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用牛命体贴天理、观照万物,这种特色正是程颢 哲学之新境界所在。 本文第一部分围绕天理问题展开。程颢描绘了以天翌 为终极根摹根据的总体 宇宙图景,无论是台阶下的小学还是盆中小鱼,都充满了牛机和乍意,天地万物 的生生不息、大化流行都是依天王! ! 展开的。二程兄弟虽然都以天理为终极根据, t u 在理气关系上却持有不同的观点:程颐认为理气是分隔的;而程颢则认为理气 不可分离,并通过道器关系来确证两者的分位。天理又称为天道或道,天道下贯 到人道、天理落实到人身上便为仁。 所以,本文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以“仁体”为核心的心性本体论。在程颢看 来,学者首先要识得仁体。孔予学说即依仁而展开,其核心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了进一步发挥了仁的思想,将仁视为人心的安身立命之所,这 里,仁已经有了心性本体的意味,程颢则推进了一步,将仁提高到了本体论的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度。在他看来,仁、义、理、智、信这五者,都是性,其中,仁是全体,其他四 者是四支,都为仁所统摄,这样,仁与性便相通了,性即仁。他以孟了的性善论 为基础,借用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的说法并赋予全新之意义,讨论了人性 的善恶问题。 第二部分则着重探讨了修养功夫论。只就性本身而言,是没有善恶之分,纯 然至善的,只是由于气禀的不同而呈现出善恶表现之不同。f u 人是可以通过涵化 气质,改变偏驳的气质,以诚敬之心待之,使之恢复到原初之性。从识仁篇 中可以看出,他的修养功犬丰要为诚敬。程颢认为,如果只足过分的强调敬畏, 就会过于拘禁,束缚人做工大的丁j 脚。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他在答张载的“定性节”中提出,定性的境界不只是只静不动或不接外物,丽是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本文第四部分丰要论述了做定性诚敬的修养功夫的最终日标,即成就超拔决 然之圣贤人格。同众多儒者人牛价值追求一样,程颢以成就圣贤人格为其人牛的 终极目的。通过变化气质,涵养德性,就可以明晓天理,达到浑然与物同体,乐孔 颜之所乐,达于“活泼泼”的圣人境界。程颢之学是对时代的积极回应,所以, 他所倡导的人格是体用兼备的大人气象。在程颢看来,圣人是可学而至的,每个 人都应当有历史担当感,以突显出人在宇宙中的丰体性地位,并最终落实到人文 化成。这种超然的人牛应然之追求,正与手流中国哲学的摹本内容相契合。 2 关键词:天理仁定性诚敬和乐 出奎查兰罂圭兰! 耋兰銮 a b s t r a c t c h e n gh a oi saf a m o u sp h i l o s o p h e ro fs o n gd y n a s t y , w h oa n dc h a n gy ii sc a l l e d “t h eb r o t h e r sc h e n 0 ”l uc h i u y u a n ss c h o o lo fm i n d ( h s i nh s u e h ) a n dc h u h i ss c h o o lo fp r i n c i p l e ( l ih s u e h ) w e r e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t w ob r o t h e r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ya r ci m p o r t a n tt ot h eh i s t o r yo fs o n g m i n gl ih s u e h c h e n gh a od i s p u t e dt ol e a r n s o m e t h i n gw o r db yw o r da n dd i d n ts e tu pas y s t e mo fs c h 0 0 1 i na d d i t i o nt oh i se a r l i e r d e a t ht h a nh i sb r o t h e r , f e wa r t i c l e so f h i mw e r ep a s s e dd o w n o nt h ec o n t r a r yc h u n gy i w r o t es o m eb o o k sa n dw h a th es a i dw e r ea l s ow r i t t e nd o w nb yh i ss t u d e n t s ,s om o s to f u sr e g a r dt h et w ob r o t h e r ss c h o o la so n e ,a n dc h e n gh a op l a y e da nu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 h i s t o r y t h ep a p e rw a n t st oa t t r a c tm o r es c h o l a r s j o i ni nr e s e a r c ho f c h e n gh a n ,p u tt h e s t u d yo fc h e n gh a o si d e at 0ah i g h e rs t e p a n db r i n gat r u e r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ot h e d e s c e n d a n t , i nt h ef o r e w o r d ,t h ep a p e rf i r s t l yi n t r o d u c e st h es t a t u sq u oo ft h es t u d yo fc h e n g h a o ,a n dt h e ny o uc a nk n o wa b o u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h i sl i v i n gt i m e ,s oy o uw i l lk n o w t h ep r o b l e m sh ef a c e da n dh a dt os o l v e w h i c hw e r ep o n d e r e db yt h ep r o m i n e n tp e o p l e t h a tt i m e a sw e l lk n o w n ,a t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s o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r u l e r ss e i z e dt h ep o w e r o ft h el e a d e r s ,a n dt h ea r m yw a sw e a k e n e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a n di ne c o n o m y , t h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c a m es h a r p e n e df o rt h el a n dw a sd i v i d e da n dp l u n d e r e d f u r t h e rm o r e , s o m em i n o r i t i e ss e tu pt h e i ro w nr e g i m e s o m ep e o p l ew a n t e dt oc h a n g et h ep o o ra n d w e a ks i t u a t i o nb yr e f o r m a t i o nb e c a u s eo ft h ec r i s i s t h ed o c t r i n eo fc h e n gh a oi st h e r e s u l to ft h et i m ea n dr e f l e c t e d 证j u s tl i k es o m eo t h e r s t h e o r y w h i l e t h e r ei ss o m e d i f f e r e n c ei nh i s d o c t r i n e l o o k i n g i n t oh e a v e n s p r i n c i p l ea n da l it h et h i n g sb y m i n d b e y o n dt h ef o r m e r t h ef i s tp a r to ft h ea r t i c l ei sa b o u th e a v e n sp r i n c i p l e i nh i st h e o r y , h e a v e n s p r i n c i p l ei st h ef i n a lc a u s e so f t h ew h o l eu n i v e r s e ,a n de i t h e rt h eg r a s sa tt h ef o o to f s t e p o rt h ef i s hi nt h eb a s i ni sl i v e l y a l lt h et h i n g si nt h ee a r t hc a n te x i s tw i t h o u th e a v e n s p r i n c i p l e ,w h i c hw a ss u p p o s e db yb o t ho ft h eb r o t h e r s b u t ,t h e ye o u l d n ta g r e eo n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p r i n c i p l ea n de t h e r :i nc h a n gy i so p i n i o n ,p r i n c i p l ew a ss e p a r a t e d f r o me t h e r , w h i l ec h e n gh a oa t t e m p t e dt oa p p r o v et h a tp r i n c i p l ea n de t h e re o u l d n tb e d i v i d e d ,a n dv a l u et h e i rs t a t u st h r o u g hd i s c u s s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a t t e r h e a v e n sp r i n c i p l ec a nb ec a l l e dt a ot o o ,a n dt a oe x i s t si nh e a v e na n dh u m a nb e i n g b e n e v o l e n c ea p p e a r sw h e nam a nu n d e r s t a n d sw h a th e a v e n sp r i n c i p l ei s s o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w i t ha ne x p l a n a t i o no fb e n e v o l e n c e ,t h ep a p e rp o i n t so u th i s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一 i _ - - o n t o l o g yo f m i n da n dn a t u r e c h e n gh a ob e l i e v e dm a nm u s tk n o ww h a ti sb e n e v o l e n c e a n dh ew a n t e dt og e t t ot h ei d e a lr e a l mo fn a t u r ea n dm a n 舔a ni n t e g r a l w h o l e b e n e v o l e n c ei sn o to n l y “e x i s t e n c e ,b u ta l s o “a c t i v e ”r e s u l t si nm i n dw h i c hh a s e x i s t e ds i n c eam a nw s sh e m ,a n dt h em i n dc a nt h o r o u g h l yk n o wh e a v e n sp r i n c i p l ea n d b e n e v o l e n c e h e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m i n di nt h ec o u r s eo fa p p r e c i a t i n g h e a v e n sp r i n c i p l eb ys h o w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i n da n dp r i n c i p l e c h e n gh a o s a i dt h a t b e n e v o l e n c e ,d u t y , p r o p r i e t y , w i s d o m a n df a i t hw e r ea l ln a t u r e ,a n d b e n e v o l e n c ew a st h ew h o l ea n do t h e r sw e r ef o u rp a r t s s on a t u r ec a nb ei n t e r l i n k e dw i t h b e n e v o l e n c et h a t i s t o n a t u r ei s e q u a l e d w i t hb e n e v o l e n c e h e a c c e p t e d m e n c i u s d o c t r i n e a n dd e e p e n e dt h em e a n i n go f “t h ed e c r e eo f h e a v e ni sw h a ti sm e a n t b yn a t u r e ”i nd o c t r i n eo f t h em e a nt os t u d yt h eh u m a nn a t u r ei sg o o do re v i l n a t u r ei st h o r o u g hg o o dw h e nw et a l ka b o u ti t s e l f , b u tg o o da n de v i la p p e a rb e c a u s e o ft h ee t h e r m a nc a nc h a n g eh i se t h e r , w h i c hm e a n se v i le t h e rc a nb ee l i m i n a t e di fh e k e e p si n t e g r i t ya n dr e v e r e n c e 1 1 1 a tw i l l b ed e m o n s t r a t e di nt h et h i r dp a r t f r o mh i s a t i c l e “k n o w i n gb e n e v o l e n c e w ec a ns e et h a th i st h e o r yo fp r a c t i c ei st ok e e pi n t e g d t y a n dr e v e r e n c e c b e n gh a ob e l i e v e di fam a l lr e v e r e ds o m e t h i n ge x c e s s i v e l y , h ew o u l d m i s sh i sh a p p i n e s s i nh i sl e t t e rb a c kt oc h a n gt s a i ,h ep o i n t e do u th o wt os t a b i l i z et h e m i n d i tc a n ts t a b i l i z ey o u rn a t u r ej u s tt ok e e ps t i l l n e s so rn o tg e t t i n gi nt o u c hw i t h s o m e t h i n ge l s e t h er i g h tw a yi s i nw h a ti sc a l l e d s t a b i l i t y ,o n ei ss t a b l ei nm o v e m e n t 鹊w e l la si ns t i l l n e s s ;i ti st h es t a t ei nw h i c hw ed on o tf o l l o wt h i n g sa st h e yw i t h d r a w n o rg ot om e e tt h e ma st h e yc o m e ,a n dt h e r ei sn od i s t i n c t i o no fi n t e r n a la n de x t e r n a l i nh i so p i n i o n ,i fam a nw a n t st oa c h i e v eas a g eh em u s tp m c t i c e st os t a b i l i z eh i s n a t u r e ,w h i c hi st h ei d e ao f t h ef o r t hp a r t j u s tl i k es o m eo t h e rc o n f u c i a n s ,c h e n gh a o a i m e dt oa r r i v ea ts a i n t h o o db yc h a n g i n gt h ee t h e ra n da p p r o v i n gh i sv i r t u e ,a n dt o u n d e r s t a n dh e a v e n sp r i n c i p l e i fh ec a nb eo n eu n d i v i d e ds u b s t a n c ew i t ht h i n g s ,h ew i l l k n o ww h a tp l e a s e dc o n f u c i u sa n dy e n - t z ua n da r r i v ea tt h es a i n t h o o d c h e n gh a o s s c h o o lr e f l e c t e d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t h a tt i m e ,s ot h ec h a r a c t e rh ep r o p o s i n gc o n c l u d e d s u b s t a n c ea n df u n c t i o n h eb e l i e v e de v e r y o n ec a na c h i e v et h es a g ea n dh a v e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t ou n d e r t a k et h eh i s t o r ya n dg i v ep r o m i n e n c et om a n sa u t h o r i t yi nt h e u n i v e r s e m a n su l t i m a t ea i mi st oc o n c e r no nh u m a nb e i n g ,a n de v e r y o n es h o u l dp u r s u e t h ed e t a c h e di d e a lw h i c hi si d e n t i c a lw i t h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c o n t e n to f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 c h i n a l 4 k e yw o r d s :h e a v e n sp r i n c i p l e ,b e n e v o l e n c e , s t a b i l i z i n gn a t u r e ,c h e n ga n dt h i n g , h a p p i n e s 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就理学的发展而言,后期理学逐渐分化为两个基本派别,即程朱理学和陆王 心学。冯友兰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指出:“程伊川为程朱,即理学,一派 之先驱,而程明道则陆王,即心学一派之先驱也。”很多学者都赞同这一观点。 也有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第一种意见认为,二程之 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朱熹传的是。二程”之学,陆九渊之学不由此出;第二种 意见认为,程颢、程颐虽然有区别,但并不构成后来朱陆之分歧,从而不认为是 程颢开创心学;第二种意见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认为朱熹虽开自程颐,陆九渊 之学却不由程颢而来;第四种则是唐君毅先牛所持观点,他认为,不仅有程朱之 传,也有程陆之传,但所谓程陆之传,是说陆九渊不但有得于程颢,也有得于程 颐。罾以上不同思维路向代表了当前理学研究者的两大类观点,而这两类不同的观 点也正是落实程颢地位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理学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宋代历史情势即是其一。从某种意义 上说,理学的产生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运动是分不开的。宋初统治者在加强中央 集权制度同时,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而经济上,由于土地兼并和集中,社 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面对内忧外患,一些有识之士要求进行改革,宋仁宗二年, 范仲淹等人实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宋神宗继位后,立即于熙宁初年支持王 安石实行大规模变法,以求在富国强兵方面有所作为,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 不过,在二程兄弟为代表的理学家看来,王安石的变法着力的是利,诱发了人们 的利欲之心,因此他们对变法的偏失以及这一偏失所带来的弊端有着足够的警醒。 另外,随着社会改革步伐的推进,宋代学术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下层 士大夫的讲学布道,以及兴起的学校、节院都促成了学术的发展及繁荣。由于佛 老之学在救治人心陷溺于名利场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功效,所以相对而言,唐代 儒学发展呈现出“淡薄”情势。为了更好重振儒门以抗衡佛老,学术领域出现了 新情况,儒者掀起了一股疑经思潮,不再拘泥于汉唐以来所形成的以寻章摘句的 冯友兰:巾闲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1 1 月版第2 3 8 贞。 参址郭晓东:论二程工夫论之差异及其传承与流变 ,复f l 哲学评论 ,第l 辑。上海辞 持t t i 版社2 0 0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i _ - _ - - _ _ _ _ - _ - - - - _ _ _ _ _ e e i _ _ _ _ 目_ _ l l _ - _ _ _ - _ - _ _ - - - - - _ _ _ 一 形式注疏“五经”的局面,而是着力于嘲发天道性命之精微。在此历史文化背景 下,理学得以兴起。 在理学发展史上,程颢、程颐兄弟是划时代的重要人物。理学作为一种有别 于前期儒学的一种新的学术,其成熟的形态是二程兄弟确立起来的。程颢字伯淳, 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 1 0 3 2 ) ,卒于神宗元丰八年( 1 0 8 5 ) ,学者称之为“明道 先牛”,河南人( 今河南洛阳) ,他和弟第程颐并称二程,由于他们长期在洛阳讲 学,传统上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他们是“理学”的重要奠基者。 程颢出生在官宦世家,曾祖父程希振曾任尚节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通赠开府 仪同二司吏部尚节,父亲程晌任太中大夫。程颢年轻时举进士,后来任过县手簿、 县令、著作佐郎。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时,程颢任太了忠允权监察御史里行,后改 签为镇宁军节度判官、太常丞、知扶沟、监汝州酒税等职,宋哲宗继位后召为宗 正寺丞,未得上任因疾病而终。文彦博题其墓表称“明道先生”,此尊称为后世学 者所用。 程颢父程垧以反对王安石新法著名,二程兄弟对新法亦采取不调和的态度加 以攻击,视新法为异端邪说。程颢也因此被贬回洛阳,与旧党人物形成在野的政 治舆论力量,他的政治沉浮与王安石变法是紧密联系的。在这坎坷仕途中,程颢 却逐步挺立起其学术牛命。对于程颢的为学经历,程颐在为其所作的行状中 指出:“先牛为学:自十五六时,闻汝南周茂叔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 之志。未知其要,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 之。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知尽性至命,必本于孝悌;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 辨异端似是之非,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这是对程颢 思想及学术历程的精要概括。 针对当时变法运动的偏失以及汉唐儒学的不足,程颢以“辨异端似是之非, 开百代未明之惑”为己任建构了一套学说体系。其学以。天理”为最高范畴,强 调道德原则对个人和社会的优先意义,注重内心精神修养。与汉唐儒学相比,程 颢这一以“天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标志着儒家哲学一个新境界的出现。譬如在 董仲舒的具有神学目的论色彩的学说中,核心观念是本天道而立人道,人道的终 【宋l 栏颢、程顾;二:程集,i u 妇程氏遗体卷第卜一,中华1 s 肺2 0 0 4 年2 月第二版,第6 3 8 页以f 均做此版本。 。 6 出奎盔兰竺主兰! 圭兰耋 极根据在天道那里,儒家学者是从经验层面地把握天道的,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天理的提出,天道成为形而上的、超越的存在,这种把握天道的方式使人们 具有了宏大的整体性的视野。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i _ l l i _ _ i l l i _ i _ l _ _ _ _ _ _ i l _ l l _ _ _ _ _ l l e 自_ - l l l _ _ 日- - l _ _ _ _ _ l - _ i i _ _ l _ _ _ 一、以天理为终极根据的生意盎然的总体宇宙图景 在先秦晚期,理的观念逐渐朗现。论语、老了中还没有关于“理”的概 念孟子中关于“理”的文字有一处:“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谓理也,义也。” ( 孟了:告了上) 在庄了、简了中“理”则被普遍运用开来。韩非也 曾经以“理”解“道”:“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尽道”。( 韩非了解老 ) 而“天理”一词则出现于礼记中。节中说:“犬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 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礼记乐 记】这两句话,受到包括二程在内的理学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纷纷将理或天 理引入自己的学说中,尤其是程颢,他进一步把“天理”提升为宇宙的本体,构 造了一个以天理为最高范畴的宇宙本体论。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易学是宋明理学的源头之一,几乎所有的理学家 都称得上易学家。周易揭示了一个牛生不息的宇宙图景,认为牛是天地所具 有的最高德性,这一德性使宇宙充满无限的牛机和牛意。 在周易这一思想影响下,理学家们为更好体味宇宙牛生不息的情状,特 别喜观万物的盎然牛意。据程颢所云:“周茂叔窗前争不除去,问之,云:与 自家意思一般。”。张九成也曾说:“明道节窗前有茂荦覆砌,或劝之芟,日: 不可,欲常见造物牛意。又置盆池,畜小鱼数尾,时时观之,或问其故,日: 欲观万物自得意。”。在程颢看来,整个宇宙都充满着牛机、生意,所以他说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回 宇宙何以呈现为这种生乍不息的图景? 在二程兄弟看来,宇宙之所以呈现出 牛牛不息的情状,在于有着个终极性根据,即“天理”。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之 参见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计1 9 8 6 年5 月版第1 9 6 页。 洲嘲柠氏遗怙卷第二,二程集第6 0 页。 束元学室- 明道学熏r 附录。 河南程氏遗传) 卷第卜一:程艇第1 2 0 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以为宇宙、天地之所以为天地、万物之所以为万物、人之所以为人的背后共同 的终极根据。程颢指出:“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回“体贴 出来”,是说他真正从生命深处理会了儒家自先秦以来的真精神。又说:“天理云 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己?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圆宇宙万象背后都有终极 的根据,也就是天理,天理是最实在的存在,宇宙万象都可以用天理的视野进行 观照,这样才能对宇宙进行通透的把握。虽然宇宙万象处于生生不息、流动变化 当中,但宇宙是有序的,理之序是不变的。犹如系辞开篇所说:“天尊地审,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周易系辞上) 就现实的社会人生而言, 尊卑之序是不能改变的,天理作为根基也是不可变的。 在程颐看来,天理是形而上的存在,是永恒的,气、物是形而下的存在,是 暂时的。他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问。” 在他看来, 天理是体,用是包含阴阳之气在内的宇宙万物所呈现出来的情状,虽然两者无间, 但毕竟是分隔的。天理形成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根据,这个根据落实到每一个具 体的事物就是它的性,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本然之性来自于他们所禀受的天理。 天理是纯然至善的存在,因此人的本然之性是纯然至善之性,宇宙是纯然至善的 宇宙,人跟万物的区别在于他们禀受的气的不同造成的,禀受清气,天理就会很 顺畅的彰显出来,禀受浊气,天理就会遭受到障蔽,人禀受的气相对要清,所以 人成了万物之灵。在程颐那里,天理是永恒的,气是暂时的。当一个事物消亡之 后,构成它的气也就化为乌有,造化可源源不断的牛出新的气来,这与阴阳五行 家的观点截然不同。在阴阳五行家看来,一个事物消亡之后,构成它的气要复归, 复归到原始的状态。 与程颐不同的是,在程颢看来,形而上的天理和形而下的气是不可分的。程 颢在若干论述中体现了理气两者不可分离这一观点。他说:“道之外无物,物之外 无道,是天地之间无适而非道也。” 这个“道”,它充塞宇宙大化流行之中,与“物” 不相离,与“人”亦是不分的。在天地万物和社会人伦中都是如此。他又说:“气 河南程氏外书 卷第 - 二,二程集第4 2 4 页。 扣j 南程氏遗传,卷第二上。一程集第3 l 页 周易程氏传易传序。_ 程铝第6 8 9 囊。 扣j 南程氏遗符 卷第四,二程集 第7 3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外无神,神外无气。或者谓清者神,则浊者非神乎? ”此处之神,是圆而神之神, 也就是神妙万物并曲成万物之天理。形而下的气和形而上之神是圆融一体,不可 分隔的。流行之气有着共同的根摹,作为阴阳之气背后根基的理是清浊之气的依 据。无论是清或是浊,都是神之不同展现而己。轻虚、清明之气是天,浑重、污 浊之气是地。无论是清气或是浊气都依神而存在,物之清者固然是神,但物之浊 者也是神。神与气在无限的宇宙时空中相可涵融,合而渗透为一,气外无神,神 外无气。既然理与气不可分割,那么两者之地位是否就可并驾齐驱、无所轻重呢? 程颢针对张载的“太虚即气”,提出以道在器中的观点,以器显道,以事显理。 器亦道,道亦器 与二程兄弟同为“北宋五了”的张载,提出了以“太虚”为终极本体的总体 宇宙观。张载认为,太虚由气构成,太虚之气是清的,运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 变浊,因此他说:“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 形。”圆“太虚”作为一个名词在先秦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张载则将它作为学术体 系的最高范畴。在张载看来,太虚是气的本然之状态。太虚是无形无象的,是气 之本然状态,气之或聚或散而形成的有形有象的事物只能是暂时性的存在,太虚 之气才是永恒的。事物消亡之后要复归于太虚。如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在这 个变化过程中,太虚之气永远保持着本然之常态。所以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 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国 与张载不同,在程颢看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丽下者为之器,若如或者 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则乃以器言而非道也。”。这里的“清虚一大”即是指张载所 言之“太虚”。他认为像张载那样将“太虚”视为天道,是拘泥于器而言,而这并 不是道,这就颠倒了器与道的关系。 因此,程颢对道和器作了区分,以正定两者之职分。他认为有形有象的存在, 是为形而下的器,既然气是有形有象的,所以是气便是形而下的器;道无形无象, 河南程氏遗婷卷第卜,程集第1 2 1 贝。 【宋j 张载:张裁集,d i 蒙太晕l 篇。中华f 5 硒h ;版1 9 7 8 年8 _ | 版,第9 页。以f 均依此版本。 l - j i :第7 贝。 扣f 南程氏遗1 5 卷第t 一,= 程集) 第1 1 8 贞。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所以称做形而上,故程颢说:“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虽然道是形而上,器 是形而下的,两者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道离不开器,器离不开道,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所以说“彻上彻下,不过如此。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著如此 说。器亦道,道亦器。”。但是,他又常用道来说明非形而上的存在,这正是他以 器显道、以事显理的高明所在,这在下面这段话中很好的体现出来: 系辞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日:立天之道日 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日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 人默而识之也。 对于这段话,陈来先生是这样理解的:“系辞中,一阴一阳之谓道那句 话未能真正分清道和器,因为阴阳是气,是形而下的存在,是不能被称作道的。 只有那句形而上者渭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才截得上下最分明才把感性 的具体和抽象的一般本质划分开来。”本文认为,程颢在论及阴于阳、柔与刚、 仁与义的时候也称之为道,实则为他的“即道即器”做了很好的注脚。道,是阴 阳之气的变化之道,但阴阳之气本身是形而下,是不可谓之道的。然而,无形的 道和有形的阴阳之气又是不可分离的,由阴阳之气,人们便可体会到什么是道, 道寓于阴阳之中,并通过阴阳变化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阴阳之气虽然是 形而下的,却又可以称之为属于道者。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句并未混淆道 和器的关系,这句才是“截得上下最分明”者。 道同理一样,流行于万物之中,和每个个体的生命密不可分、相融一体。通 过道器关系,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整个充满着牛机、生意的宇宙宇宙万物背后的根 据天理。而天理落实到人身上便为“仁”。“仁”不仅存在于人,而且存在于 万物,万物以仁相通,仁是万物价值资源开显之根据。 河南程氏遗传 卷第a ,二程集) 第8 3 页。 河f | 程氏遗档 卷第一,二:程集第4 页。 扣j i 白程氏遗传 卷第卜一t 一摧安第1 1 8 页。 陈柬:宋明理学 ,毕东师范大学出版难社2 2 0 4 年3 月版,第6 2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i i i -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 _ _ _ _ - - _ _ _ - _ - _ _ _ _ _ - _ _ _ -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一 二、仁体:生命价值资源之开显 “识仁”思想是程颢学说中一个重要环节。大致说来,这一思想,是针对为 学方法而发的,讲述了心性本体和道德修养的统一关系,而这正是儒者所要解决 的重要问题。孟了已有了“尽心、知性、知天”的命题,要求人通过道德修养而 达本体境界。这里的“心”和“性”,已具有了本体的意味,宋明理学家发挥了儒 家的天道性命之学,将心和性上丁| + 为本体论的高度,“仁体”在程颢这里更具有了 心性本体的意涵。 ( 一) 学者先须识仁 什么是仁? 儒家自孔了创立仁礼合一的仁学体系以来,便纷纷对这个问题从 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但大都停留在博施济众的人性追求和克己复礼的德性修养 层面,直到宋明理学才将之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仁”是孔了:学说的核心,论语对“仁”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孔子并 不曾明确地说出仁的确切内涵,因为每个了弟了向他请教仁的时候,他所回答的, 都是因材施教,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弟予的特点而随机指点的话语。张岱年先 牛认为其实不然,在他看来,其实孔予曾经明白地给出仁的含义,也就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含义来自下面一段话:“了贡日:如有博施于民, 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学,可谓仁之方也己。”( 论语 雍也) 这里,便明白的说出了“仁”的本旨。其具体的含义又可包括三个方面, 这可以通过对论语中关于“仁”的语录的区分而看出来。一是忠恕,“了日: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了日:唯! 予出,门人问日:何谓也? 曾子日: 大了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二是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予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日:请问其日! 子日:非礼物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论语颜渊) ,二是力行,“问仁。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忠恕是由内心推己及人;克 己复礼则是以社会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而忠恕和克己复礼皆以力行为本。 对仁作了进一步发挥的是孟子,他非常注重内心态度的体验。同时也非常注 重义。他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 哀哉! ”( 孟子离娄上) ,又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 孟了告子上) 这两段话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叫二” 是人一1 5 固有的,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按照仁的要求左做,就是义,“义”就是人 之正路,所以说:“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了尽心上) 在孔盂那里,仁还是与克己复礼、与义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博施济众、克己 复礼都还只是“仁”的用的层面,侧重于规范人的修养功犬。在程颢看来,这还 不是“仁”的最高境界,还不可以体。仁之体”,他更多的赋予仁以形而上的含义。 程颢指出:“天地之大德日牛,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乍之谓性,万物之生 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窜此处的生不是发乍论所讲的从无到 有的“产生”,冯友兰先生说:“f u 是在程颢和其他新儒家看来,生的真正意义 是牛命。他们认为万物都有对牛命的倾向,就是这种倾向构成了天地的仁。” 如此看来,孛生是天地之最高的德性,是天理的展现,充满牛机,生意的万物最 能体现天理之德性,此德性是众善之长,落实到人身上就是仁。理和仁在人这里 合而为一了。仁又不仅是人对自身价值的探求和觉悟。我们还当看到,“仁”不仅 仅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也包含了人与万物、与整个宇宙之真切关联。 程颢关于“仁”的思想以整个生牛不息的宇宙为背景,本天道而立人道。在 他看来,要想识仁,首先要明理,天地万物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天理,这个理是不 易之理,不因宇宙改变丽改变,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都依此展开。“理则天下只是一 个理,故推至四海而准,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故敬则只是敬此者 也。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