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的困境等问题。其次,本文从四个部分具体探究和论证艺术教学的教 学艺术问题。第一部分提出了艺术教学内容的艺术性;第二部分具体 从教学情境的艺术性、教学节奏的艺术性、教学空间的艺术性、艺术 教学的独特性、艺术教学的创造性、艺术教学的情感性、艺术教学的 直观性七个方面探讨了教学方式的艺术性;第三部分探讨了师生关系 的艺术性;第四部分提出了教学结果的艺术性。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试图为艺 术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为艺术教学实践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提高各 学科课堂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提供借鉴,同时也尝试着为丰富、完善 艺术教学理论和整个艺术教育的发展尽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艺术教学教学艺术艺术审美特征艺术性 i i i nm i s p a p e r ,ia n a l y z e 也ee x i s t i n gp m b l e m sm e o r e t i c a l l ya n d d i s c u s s m e a s u r e st os 0 1 v et l l ep r o b l e m s i 仃yt op m v i d ea r tt e a c l l i n gw i mn e w t 1 1 0 u 曲ta l l d n e wt l l e o 巧b a s e ,p r o v i d ea r t t e a c l l i n gw i t l lr e f e r e n c e st o i m p r o v e t l l ea r to f t e a c h i l l g i 1 1a l lk i n d so f c o u r s e s a tt 1 1 es a m et i m e ,i 奶r t od om yb e s tt oe l l r i c ha n dc o m p l e t em em e o 搿o f a r t t e a c h i l 唱,a i l d d e d i c a t em y s e l f t 0 也e d e v e l o p m e m o fa r te d u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a r tt e a c h i n g a r to ft e a c h i i l ge s s e n c eo fa n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s t i cq u a l i t y v 绪论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当中,其中课堂教学作 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备受关注,而教学艺术是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情况看,教学艺术的问题并未引起足够 的重视,特别是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学艺术未受到重视。而已有的教育 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都表明:不具备教学艺术的艺术教学不是真正的 艺术教学,因此,在艺术课程改革中解决艺术教学中教学艺术化的问 题刻不容缓。 教育教学必须具备艺术性往往是许多人所忽视的,而在具体教学 中对教学艺术问题的思考更是淡漠的。在艺术教学领域里,对于教学 艺术问题,常常有这样一个误解,想当然地认为在艺术领域中的教学 由于所教授的内容是艺术本身,那么教学就自然而然、也毋庸置疑地 具备了艺术性,艺术教学也就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这是一种片面甚 至错误的理解,正是这种误解使得教师在主观意识中忽视了艺术教 学中教学的艺术性。 艺术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艺术美的形式、传递美的本质,并和 学生一起欣赏美、感悟美的过程,本文所探讨的艺术教学的领域主要 是指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以及综合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艺术领域 的教学毋庸置疑地需要让教学遵循艺术审美特征,让教学审美化、艺 术化。而艺术教学的艺术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的内容是艺术的,而且 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结果、师生关系等都应该是艺术化、审美化的, 是符合美的规律的,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的结果都是与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特征息息相关的。 教学艺术的内涵是复杂的、多元的,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对教 学艺术的理解主要有以下观点: “教学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 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 象,最佳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 “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既有审美价值的整体教学观点,它 化为教师个人高超精湛的教学操作术,并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表现 出来。” 阎增武在浅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一文中认为:“教学艺术 的本质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 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 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朱作仁等编写的教育辞典指出: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育、 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与方法的综合。 以上对教学艺术的说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特色,基 本上都突出了教学的审美性。综合借鉴已有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学艺 术是教学遵循教学的规律、美的规律和艺术的审美特征,通过诱发学 生的审美感,实现学生的审美愉悦,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 转引张玲教学艺术的新思路载贵州市教育学院学报1 9 9 7 年第3 期第3 l 页 转引张玲教学艺术的新思路裁妊贵州市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7 年第3 期第3 l 页 转引马凤龙教学艺术的特及功能载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年6 期第s 1 页 手段与方法的综合。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艺术教育整体上取得了很大 成绩,但是具体的艺术课堂教学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存在的问题 亟待我们共同探讨与研究。艺术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 艺术审美特征,缺乏艺术性,教学的内容艺术含量不足,教学方式缺 乏艺术性都是艺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的、突出的问题。在艺术教学中, 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本质没有完全贯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没 有融入在教学的细节中,教学的内容、方法,都没有得到艺术性的深 化、艺术性的整合和创新,或者,即便教学的内容是艺术的,但是教 学的方法却是非艺术的,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本质只附在教学的表 层,甚至完全脱离了教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很 多艺术教师对艺术和艺术教学本身认识不足,同时缺乏教学艺术的意 识和能力,从而导致教学理念、方法陈旧。这一方面体现在艺术教学 遵循传统教学模式,艺术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缺乏艺术性,另 一方面体现在运用艺术化形式教学的能力不高。 探讨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从艺术谈起。因为不管是艺 术教学还是教学艺术问题都必然是和艺术息息相关的,艺术教学简单 说来是指以艺术为内容,采用艺术化的形式和手段,以提高受教者艺 术审美修养为目的的教学。那么,我们研究艺术教学,毋庸置疑首当 其冲的就是了解艺术以及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 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本质都融入在教学各个环节和细节中,不管 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形式都得到艺术性的深化、艺术性的整合的 一种高水平教学形式。教学的艺术是一种艺术化的、突出艺术审美本 质、体现艺术审美特征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教学领域内 的艺术,教学艺术与艺术同样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对艺术和艺术的 本质的研讨是我们阐述艺术领域中教学艺术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1 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 艺术是人对真实世界审美认识、精神掌握之后的意识和表现,是 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物化的结果。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 识,艺术通过人的精神动机和精神活动认识体验世界,展示所获得的 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进行的创作和表现,同时将这个过程和结 果物化。这种认识活动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个性化的精神和情 感主动作用于客体对象,同时对客体进行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 创造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认识事物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 个性和美,同时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 质。因此,艺术就具备了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等形象性的特点, 同时所塑造的形象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艺术与美密切相关,美是艺术的灵魂,审美是艺术的核心本质。 “一般地说,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审美特征:实践性和主体性、合 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形象性、形式美和形式感、创造性、情感性” 除此之外,自由性、真实性也是艺术的审美特征。 深入全面地把握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我们探讨艺术教学和教学艺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第1 0 2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1 年7 月版 术的关键所在。艺术来源于现实,又形成一种高于现实的美。美的面 前如果没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一颗审美的心和欣赏美的情感,那么美 的价值就会大大减弱,甚至不复存在。因此,审美是艺术美存在的依 托,艺术美的根本价值是审美价值。“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艺术理论 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的创造,艺 术的欣赏是审美的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 根本性质。”。敏泽说:“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 在于审美。” 杨恩寰也认为:“审美是一切艺术的审美本质,无审美 也就无艺术。” 审美是艺术美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艺术不是为了直接满 足使用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 艺术的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给予人精神上的陶冶、 愉悦和感染,这种愉悦是超功利性的,没有具体的、现实的目的。康 德认为美学意义上的美是一种不受功利、概念、目的束缚的美,是一 种用最纯真的眼光来看世界所发现的美,而审美也不是用日常的目光 对事物进行美与丑的判断和褒贬,而是用最纯粹的眼光洞察事物本 身。同时,审美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状态,在审美过程中主体是自由的, 是解放的;审美也是一种充满着联想想象和创造的状态,审美主体把 自己投入到作品中,面对作品中最富孕育性、情感性的特点,结合自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第7 8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1 年7 月版 转鲫自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第7 2 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 杨恩寰主鳊美学引论第l61 页,辽宁大学出版社l992 年版。 己的阅历体验和价值取向进行联想和自由创造:审美还是一个饱含情 感的过程,没有蕴含情感的艺术品是不可想象的,也是苍白无力的, 同样,一个审美的过程没有情感也是不可想象的,只有用情感才能感 受到情感,只能用情感才能感动情感。 艺术是一种高于现实的美,这种美是需要人的意识和精神去审 视、感知、体会才能重现的一种抽象的美,因此,艺术具备实践性和 主体性特征。艺术中所蕴含的美是我们无法用具体的言语和文字能够 表达的,可以说是无法翻译的、是抽象的、是需要凭借感官直接感受 的,艺术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在人类 各类创造活动中,艺术凝聚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艺术之所以为艺术, 独特的审美创造是必须具备的。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也是对情感的体 验和反映,在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无不渗透、凝聚着创作 主体真挚的情感。此外,艺术的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审美欣赏的过 程,也无不与情感因素交织在一起。艺术也是一种情感自由的、自主 的表现,创造艺术、鉴赏艺术也是人追求自由的象征,人在自由创造 中发展了艺术,酿造了美,艺术因此具备了自由的审美特征;除此之 外,真实性也是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所显 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的生命就 在于真实”。 2 教学艺术是突出了艺术审美本质、体现艺术审美特征的教学 形式和方法。 艺术与美有血缘般的联系,艺术和美始终是水乳交融的。美是艺 术的真谛,是艺术的生命之源,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创作的领域。 我们实施教学艺术,使教学艺术化,就是追求美化的教学,追求突出 艺术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的教学。突出艺术审美本质、体现艺术主体 性、形象性、创造性、情感性、自由性等审美特征的教学形式才是真 正的教学艺术。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 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 展。”同时又强调: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 而进行个性化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教学可以营造课堂教学 生动鲜活的面孔和朝气蓬勃的生机,使课堂教学有了活的灵魂和永恒 的生命力。教学艺术不仅将教学引入审美的境界,而且赋予教学无穷 的魅力,焕发师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一幅 “教师青春常在、学生如沐春风、课堂春意盎然”的绚丽画卷。 首先教学艺术通过优化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示艺术的美和艺术 的本质。艺术的东西、美的东西,如果不能用美好的方式和手段去展 现,虽然内在的美本身不会被打折,但是美却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 来,学生所领略到的美就不完全。其次,艺术化的教学能够提高教学 质量,让教学方法达到最高层次,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艺术是一 个不需要增加学习时间、教师数量和设备,甚至不增加教学的内容, 就能优化艺术教学的效果的方法,同时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我们可以 这样打个比方:教学的效果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的“乘积”,即便教 学的内容丝毫不变,只要教学艺术化程度越高,值越大,则“乘积” ( 教学效果) 就会( 越) 大。正如阎增武在浅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 感中所说的:“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 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 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朱作仁等编写的教育辞典中指出:“教学艺术是能够达到最 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勿庸置疑, 教学存在美。教学的美使学生愉快、激动、向上,使教师获得成就感 和满足感。因此,教学美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教学效果 也会很好! 其次,教学艺术能够做到以美引入、以情感人、情景交融、 形声并茂,让学生在美好的学习气氛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在艺术教 学中,艺术化教学必然体现美学特征,给人以审美感受。教师通过艺 术作品的生动形象和艺术感染能力,使课堂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气 氛,创造最佳效果,学生则以主动愉快的心情,在审美中接受知识, 并从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感知生动的艺术形象中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 感染和熏陶。凡是具有艺术性的东西总是具有美感的,即有非凡的魅 力,能够感染人、愉悦人,能够让人倾倒、迷恋。艺术领域内的教学 一旦具备了艺术性,经过教师的精雕细琢形成一种美的形象和手段, 就能让学生由厌学变成好学、乐学,在课堂学习中乐此不疲,在愉悦 的气氛中如沐春风。教师通过创设美的情景,酝酿美的情感,挖掘美 转引马凤龙妊教学艺术的特及功能戴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年6 期第8 1 页 好的感觉,置学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使之感动、愉悦, 从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礼学学记中讲:“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就是教学艺术 的体现。而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没有艺术性,学生没能被置于美好的 学习气氛,没有受到感染,得不到学习的乐趣,就会失去善学与乐学 的基础和前提。若教学具备了艺术性,教师就能把自己的知、情、意 融入教学中,构建创造一个美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达到激情洋溢、生 机勃勃,意象情思纷至沓来,愉快轻松的感觉不可遏止的最佳教学环 境。 3 艺术教学和教学艺术的关系 首先,教学艺术和艺术教学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艺术教学的教 学内容是艺术,蕴含着美的作品,艺术教学是展示美,传播美的教学, 艺术教学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元素如果 没有最合适的形式,没有最佳的传播方法,就不能由教师的一端传向 学生的另一端。而教学艺术是教师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教学,它用美 的方式将美的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而且将教学引入审美的境界,赋 予教学无穷的魅力,实现艺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说艺术教学和教 学艺术一个是目标,一个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艺术教学需 要展示美,教学艺术的过程不仅展示了艺术的美,也展示了教学的美, 艺术的美也在艺术化的教学中得到升华。 艺术教学和教学艺术的另一种关系是教学艺术本身也是艺术教 学的一种隐性内容。教学艺术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一种教学领域中 的艺术。从构词逻辑看,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既归属于教学艺术 也归于属艺术。人们通常所指的艺术具有相对独立的自身形态,如文 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虽然教学艺术不是此种意义上的艺术,但 是教学艺术同样具各艺术的特征,教学艺术是一种不能脱离审美本质 的艺术,是一种具有个性、创造性、主体性等审美特征的艺术。教学 艺术是一种美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作为艺术教学的一项内容,教学的 艺术本身具备了美的特征和艺术审美特性的美,它的展示和呈现对学 生的艺术素养都能潜移默化地产生良好的影响。展示教学方式的美, 本身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艺术教学的内容,而且,艺术教学中,教学 若无艺术性,不但艺术的美不能展示,教学方式也就成不了艺术教学 的内容。教学艺术是一种美的艺术,这种艺术包含了许多美的因子, 给人美的享受,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念、审美情操、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同时遵循艺术特征 的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美的情感,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同时审 美情感、鉴赏能力、创造美的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 艺术教学和教学艺术的困境 所有的教学都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为基础的,如果教学思 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研究滞后,那么教学就不能适应新时 代的需要。同样,艺术教学也如此。艺术教师对艺术教学本身认识不 足,对艺术教学的目标和艺术价值的片面理解,将直接导致艺术教学 不能突出艺术审美特征,缺乏艺术性。目前,存在的主要的、突出的 问题是艺术教学中只注重艺术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略艺术的内在价 值和本质价值审美价值,只注重艺术非审美的体验( 知识、技术、 历史、思辨) 而忽略审美体验( 联想、想象、创造、情感) ,漠视艺 术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方面所起到的不 可取代的作用。同时,艺术教学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 方法陈旧,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上。在艺术教学中,一些过时 的、保守的、封闭式的教学观念,严重的束缚着艺术教学的手脚。我 国传统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弊病众多,在教学目标上偏重艺术 知识技能的传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 没有向学生提供能够拓展视野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知识;在教学形 式上长期停留在单一枯燥的形式上。长期以来,教学过分地强调整齐 划一,强调共性,漠视个性,强调统一,无视差异,无形之中扼杀了 许多颇具创新、颇有建树的设想。教学中处处充斥着刻板的程式、机 械的灌输、单调的训练。我国传统教育基本是灌注式教育,在灌注式 教育中,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对知识的掌握。艺术教育是与灌 输式教育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由于人们缺乏正确的认识,艺术教学 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灌输的俘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掌握技巧,耗费了 学生许多时间和精力,却事倍功半。这种艺术教学从根本上违背了艺 术本身的精神,学生在学习中领略不到学习的乐趣,享受不到美,感 觉不到愉悦,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呆滞僵化,没有活力和生机。缺乏 对艺术教学的认识,同时忽略对体系中的新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方 法的研究,直接导致了艺术教学的水平停滞不前。而在具体的教学当 中,运用艺术化形式教学的能力不高,也直接导致了艺术教学的非艺 艺术教学领域内的教学艺术有许多种误解,这些误解散见在整个教学 当中。比如,误解一:想当然地认为在艺术领域中的教学由于所教授 的内容是艺术本身,那么教学就自然而然、也毋庸置疑地具备了艺术 性,艺术教学也自然就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即便教学的形式没有遵 循美的规律、教学的形式没有贯彻审美的本质,教学的艺术性也丝毫 不会有所减少。误解二:教学的内容具备了审美特征,艺术教学中的 教学内容就一定实现了艺术性,就符合艺术教学艺术化的要求了。艺 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需要考虑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不需要考虑整体内容的整合,也不需要考虑所选的 教学内容在教学当中的最佳顺序和比例。误解三:艺术课程教学中, 师生关系的处理与艺术以及教学的艺术性是无关痛痒的问题,既便追 求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也是与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审 美特征以及和以艺术为中心的艺术精神、人文精神是毫不相干的,也 与教学艺术是完全独立的。 对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管是对完好地展示 艺术的美,还是提高教学的水平,优化教学的过程和结果都是至关重 要的。让艺术领域中的教学具备艺术性,让教学审美化,除了要彻底 摒弃艺术教学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还要不断地探索怎样让教学具备 审美特征,寻求在教学中,如何让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本质完全贯 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细节都得到艺术 性的深化、艺术性的整合和创新。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要求在教学的 过程中,不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结果是与艺术的美息 第一章艺术教学内容的艺术性 艺术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审美教学,这就决定了在艺术教学 中必须以艺术为主,艺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审美特征、审美价 值,教学内容应该体现艺术审美本质和艺术精神的。艺术教学所选择 的作品的内容必须是美的,只有美的内容,才能体现艺术的本质,才 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才能引导学生置身美的艺术境界,才可以培 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艺术品位,才能提高学生美的感悟能力,达到 高层次的艺术鉴赏水平。 当然,并不是教学的内容具备了艺术审美特征,教学中的教学内 容就一定实现了艺术性,就符合艺术教学艺术化的要求了。我们举一 个非常通俗的例子:中学课堂上的艺术教学,所教授的内容是专业化 程度很高的艺术知识或者技能,老师讲锝津津有昧,学生却听得一头 雾水。这样的教学内容即便突出了艺术的美和艺术的审美本质,但由 于不符合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心理特征,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 教学内容没有具备真正的艺术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学 内容应该是体现艺术审美本质和艺术精神的,所选择的内容要求是艺 术的,同时内容的整合和组织也要求具备艺术性。在教学中,首先要 选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与审美水平的艺术作为教学的内容,同时这些 艺术的内容又必须经过筛选、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内容取 向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适宜而经典的成份。因此,教 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也必须具备艺术性。除此之外,组合这些适宜而 经典的内容,让其在教学中具备最佳的顺序和比例构成也是教学内容 具备艺术性的一个方面。在艺术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上的把握,艺术教 师必须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教学内容的主体内容必须突出艺术的审美本质和艺 术特征。突出艺术的审美本质和艺术特征一方面可以来源于艺术精 品,另一方面可以来源于自然和生活。艺术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中外一 切优秀的、具有经典性的艺术文化遗产,把经典的艺术引进学生的课 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经典的艺术作品具有经典性和永恒 性,在艺术形式上、技法上是优秀的,同时“它往往反映人性最深处、 最本质的东西、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最高成就, 所以能经得住历史的筛选和考验”。函因此,其中所内涵的精神是一笔 不朽的精神财富。在艺术教学中,把古今中外经典的艺术遗产融入课 堂教学,并引导学生充分接触和感悟经典的艺术,细细体会,品味其 中所蕴含的生命力、所凝聚的艺术魅力,学生课堂和生活就有了重要 的文化养分。 艺术教学的内容,可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把现实生活 和大自然的美引进学生的学习当中,既可以让学习的艺术形式更加丰 富多彩,还可以让学生更贴近艺术的源泉。为此,美术课程标准 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 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 以及校 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 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 进行美术教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艺术课程标准解读第9 8 页北京师范太学出版社2 0 0 2 年4 月版 1 6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 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中的美经历了人类的高 度概括与提炼,融入了人类鲜活的个性和充满智慧的创造,是高于生 活和自然的。但是艺术的源泉是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色彩、声响、形 状甚至动态等都是艺术形成的基础,都是艺术美赖以生存和提炼的源 泉。一位学者说过;“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蚓, 摸过鱼,那他对人类和大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同”,他眼里心里的艺 术形象也会更加鲜活和动人。现实生活中的美和大自然的美是艺术的 有利根据和根源,在教学中引进大自然中的美,让学生扎根于艺术的 源泉,学生形成的艺术感觉就会更真实、更鲜活,审美愉悦的实现就 更容易做到水到渠成。在这方面,国外艺术教学就给予了重视,如: 日本某小学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设计了造型系列的教学活动。“2 00 5 年5 月,由该校2 年级学生自发提出了种植水稻的计划,在种 植水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造型活动。从春 天到秋天,绘画活动贯穿活动的始终。学生们用绘画与文字的方式记 录了自然景色的变化、种植的情景、水稻成长的过程、收割的情景以 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各种心情。在夏天,学生们收集了各种废旧材 料制作了14 件雕塑作品,立在稻田中,守护稻田,防止鸟类啄吃还 未成熟的稻谷。这些雕塑作品不仅造型奇特,而且有的还会发出声音, 有的还会挥动手臂。11 月,在当地的龟山美术馆召开全校美术作品 展览时,2 年级的学生们以种植水稻为题材创作了表达自己心体验的 美术作品,并加以装裱,参加了这次美术展。12 月,在学校召开的 文化节时,2 年级的学生又创作、排演了以种植水稻为主体的话剧, 他们自己设计、制作服装、海报,上台表演。12 月底,学生们又利 用稻草等材料制作了新年、圣诞节的装饰礼品,送给当地的农民们。 最后,全班收集了从5 月到l2 月的绘画、文字记录,进行选择与编 排,制作并完成了一张长卷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接触 自然,形成的艺术感觉强烈且鲜活,并且在完全愉悦、自主中完成了 一系列的活动。 第二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以 及认知过程中的心理顺序。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无视学 生心理与生理的需求,很少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的心理顺序,这导 致教学内容缺乏艺术性。郭声健教授针对这一问题指出“传统教材的 编写体例并没有考虑基础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 律,而一味模仿甚至简单照搬适应成人与音乐专业的教材体例,因而 一般采用的是以乐理知识为主线来构建的教材体例结构,这种体例结 构是与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格格不入的,它难以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 兴趣,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欲望”。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 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与艺术审美发展水平,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 认识规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审美的认知规 律,提供学生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艺术以及学习艺术文化知识 【目】_ - g 真理跨学科的丰富的造型活动教育美术( 曰本) * 2 0 0 1 ( 8 ) 郭声健美,音乐教材的首要追求人民音乐2 0 0 3 年4 月第3 5 页 1 8 的机会,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个方面:教学内容选择和组合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本身就是 一种美的艺术创造实践,这种实践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单 一的,而是多元的。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经历着分化和综合的 过程。“每个艺术门类以及其中的各种样式,都是一个个开放的体系, 而不是各自闭关自守的领地。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它们都会从其他 艺术中吸取营养,甚至同其他艺术结合起来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种, 以丰富和发展自己,并使得整个艺术体系得到发展。” 艺术教学的内 容的组合要注意体现综合性、融合性的原则。艺术的多元化和艺术风 格的多样化,也为艺术教学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多样 化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条件。而且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 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客 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反映世界。这是 他们共同的“基因”,是他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雷默提出了“综合审美教育”这一概念。他 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 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不一 而足。每一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他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 同时许多艺术又,还可以借用非艺术的要素,艺术地加以运用,转化 成表现素材。 同样,在艺术标准解读中也谈到:“由于社会对具有艺术素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第1 8 6 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1 年7 月版 1 9 质的综合型人才的渴求,促使艺术教育自身也不断向综合的方向发 展,形成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的大趋势。不仅音乐、美 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开始以生态的方式交叉和融合, 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不同领域间也开始相互渗透。” 美国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采用了把各种艺术学科结合起来的综合艺 术教学形式,即利用绘画、音乐、舞蹈、刺绣以及其他不同的艺术的 共同点和不同点去启发学生。“比如节奏可以作为一个跨学科学 习的主题。首先,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节奏,即某种可比因素有规律的 反复。然后,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节奏现象。从自然学习的 角度,认识四季的更迭、昼夜的交错、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是节奏现 象。从音乐学习的角度,认识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形成 不同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认识段落的疏密、文 学作品中情节的变化所体现的节奏感。从美术学习的角度,可以认识 线条的虚实疏密、明暗和色彩的呼应、构图的聚合所形成的节奏变化, 并在美术创作和设计中自觉运用节奏规律,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教学内容上的融合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把握:一是艺术和非艺 术门类之间的融合,二是艺术自身各要素之间的融合。艺术教学要注 意发掘艺术各门类的文化内涵,加强姊妹艺术之间和其他相关文化的 联系。艺术教学是一个与姊妹艺术及相关文化相互联系与渗透的教 学。艺术教学可以把相关艺术门类的艺术特点结合,进行知识整合; 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霍斯曼曾这样说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捧第1 4 7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9 月版 2 0 一个不需要增加学习时间、教师数量和设备、却能扩充艺术课程的方 法,就是使整个艺术教学课程一体化。这种教学强调所有艺术之基础 的、共同的东西,即艺术的审美性、创造性、表现性的东西。艺术教 学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 艺术教学可以同其他学科,或者是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交织在一 起,这样可以相互增强活力,否则艺术教学将是贫乏的。提倡艺术教 学内容的融合和综合性发展,是对传统艺术教学观念的一大突破,是 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一大成果。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舒曼说“有教 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可以从 莫扎特的交响乐获益匪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 是静止不动的雕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雕塑的作品又何尝不是 活跃的人物? 在一个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却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 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在教学中,利用现有的教学内容,需 要再组织一些延伸和拓展的材料,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的教学知识。 艺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需要挖掘艺术自身不同内容之间的搭 配、各要素之间的融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教学内容分为四个 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四个部分是相 互独立却不能分割的,在教学中这四大领域的内容必须在遵从音乐艺 术特点的同时相互搭配和融合。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中既要注意每一部 分的相对独立性,也要注意每一部分存在比例的合理和恰到好处,同 时还要巧妙的相互延展、交叉和渗透。“具体到一个单元,原则上承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第1 4 8 页人民音卑出版社1 9 8 2 年版 2 i 第二章艺术教学方式的艺术性 在艺术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体现艺术审美本质的,教学的 方式也应该遵循艺术的美的规律和审美特征,使得艺术教学本身艺术 化、审美化,让艺术教学这一行为和过程具备艺术的美,同时也让其 本身成为一种美的艺术。因此在教学实施中,艺术教学在具备各门课 程教学所具备的教学艺术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艺术教学所特有的教学 艺术。基于这个原因,本文从一般课程的教学艺术和艺术课程所特有 的教学艺术两个方面来陈述。首先,针对一般课程所应具备的教学艺 术,简单阐述了教学情境的艺术性、教学节奏的艺术性、教学空间的 艺术性;其次,阐述艺术教学特有的教学艺术,根据艺术教育的审美 规律,遵循艺术主体性、形象性、创造性、情感性等审美特点提出了 艺术教学的独特性、艺术教学的直观性、艺术教学的创造性、艺术教 学的情感性。 2 1 教学情境的艺术性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定和营造出来的一种教 学的氛围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状态。 教学情境是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极富感染力的艺 术效果。艺术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营造能将学生带入一个美的境界,让 学生置身在美的情韵和诗意般的境界中。具备意境的教学是一种具有 艺术魅力的教学,这种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充满激情,保持愉快 的心情和审美愉悦。艺术从来就是一种充满情感和美感的东西,在艺 术教学中,遵循艺术的审美特征,就可以营造出艺术化的教学情境。 具备艺术性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一种景真、情深、意切,情景交融的 教学状况,这是一种以“实”情实景营造的教学情境。除此之外,在 艺术中常用“艺术空白”的引导和启发下,我们以“空”代“实”,同样可以营造出一种高境界的教学情境。 2 1 1 通过情景交融,实现教学情境的艺术性 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处处洋溢着美和迷人的魅力,其实 现的前提首先是有“情”也有“景”,然后再实现情与景的交融,构造出景真、情深、意切,情景交融 x 引入一种美妙的情境中,教师已经无需多言,可以用自己的沉默给学 生留下一点“空”,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填充。在教学中用来“布 白”的沉默,不是没有内容、空洞无物的。空白,虽无,却有,似无, 却又可见;沉默虽无声,却奔涌着情感。它能使人想到“象外之旨” “弦外之音”“境外之物”,它具有一种无限性。“沉默”这种无言无 语的“空白”,胜过了明白直露的千言万语,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正如自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第二,教师可以运用模糊性的语言简洁描述实现教学中艺术 空白的效果,艺术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朦 胧的、多义性的语言,同时这些言语是非常简洁的,抛砖引玉地引发 学生自己的想象。这种朦胧、似是而非的语言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 让学生难以捉摸,而是用寥寥数语留出一个“空白”,营造一种扑朔 迷离,却让人遐想万千的情境,留下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驰骋, 衍生一个空灵飞动的艺术教学境界。第三,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形成 空白,实现教学情境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用一个手势,或者在一 个表情中,让正在进行的教学嘎然而止,若是对某个事物的探讨,可 以留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若是对某个情节的延续,可以让学生 自己去衔接。这样的嘎然而止,不是任意的、无理的中断,而是制造 一个能引发学生好奇的心结,个令人萦绕不绝的空间,让学生自己 去延续、探索和创造。克罗齐说“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 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艺术教学中,所制造的“空白”堪称理想 转引精雅芝艺术空白的魅力* 载石油大学学报1996 年第3 期第77 页 2 7 的“审美再造刺激物”,能撩起学生的情思、感悟和创造的灵感。恰 到好处的布置空白,让教学虚实相结合,让“空白”转化为充满情感 与艺术气息的空间,撩起学生无限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 实现教学情境的艺术性,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艺术。 2 2 教学节奏的艺术性 节奏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方式。音乐要有节 奏,诗歌要有节奏,平仄相间,动静相间。美学家朱光潜说:“节奏 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艺术。 艺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讲究教学的节奏性,体现了教学的艺术化。艺 术教学节奏是指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变化,给人以艺术的 享受。 在教学中,不能不追求教学节奏的艺术性。首先,教学本身就是 一门艺术,需要遵循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因此不能不注意教学节奏的 协调。艺术教学的教学过程应该像奏乐一样,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 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相联。其次,追求教学的节奏美,让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动律的变化,会使教学节奏呈 现出一种明快、生动的韵律之美、流动之美。这种美有利于学生学习 和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种美又能够感染学生,让他 们受到美的熏陶,也有利于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沟通交融,达到优美 和谐的境界。再则,教学中要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就不能 不注意教学节奏的协调。具备节奏美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生机勃勃, 优质高效。实践证明:凡是课堂教学效率高的教师,必定是善于控制 教学节奏,或有张有弛,张弛得法;或有密有疏,疏密得当;或有高 有低,错落有致:或新颖多变,起伏和谐。课堂教学能否具备鲜明的 节奏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 否的重要标志。 在把握教学节奏上,最重要的是教学的节奏应该遵循学生学习中 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 和时间。心理学研究认为:青少年的认知节奏和生理节奏像潮涨潮落 一样呈现出波浪式状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以 曲线式的节奏推进教学,设置课堂教学的若干“浪峰”“波谷”。巴甫 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中这样认为:人脑接受刺激引起的兴奋点如果 不断转移,那么相对来说人就不容易感到疲乏,反之,某一兴奋点持 续活动,就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同时抑制还可以扩散,一旦出现这 种现象,人脑就会出现困倦乃至睡眠状态。教学中节奏的艺术性可以 让学生解除学习的倦怠感和单调感,使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回归精神的 “自然保护区”。美学大师朱光潜说:“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 就感到和谐而愉快。” 一堂课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跌宕是缺乏节奏艺术的表现; 课堂上始终紧锣密鼓,不留一点空闲,不留一点空白,实际上是一种 没有节奏的课堂。课堂上教学气氛松散平淡,杂乱无章,课堂气氛压 抑,沉闷也是没有节奏美的表现,如此不一而足。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自然觉得枯燥无味而昏昏欲睡,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如 果4o 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学生也会感到 乏味,打不起精神。”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艺术化的节奏呢? 在教学中,通过动 静搭配、张弛交错、疏密结合、起伏有致等多种对比和转化,形成强 烈的节奏感,并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契合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动静搭配:动,应该是有控制、有节律、有针对性地对问题的研 究,而不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的;静,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的 思考,认真的钻研,而不是一潭死水般的沉寂,而是在酝酿一个成熟 的见解,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恬静美。艺术教学中,教学的 节奏应该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统一。 疏密结合:密的地方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较大,教学速度较快, 用紧张的节奏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疏的地方 要求教学的内容较少,教学的速度比较平缓,同时留给学生的空间大, 自由思索的余地大。“疏可走马,则输出不是空虚,是无长物,还得 有景,密不透风,换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让人感到窒息”,。艺术教 学中疏密结合要求是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的和谐统一。 张弛交错:一张弛,文武之道。在艺术教学中,教学节奏也应 该是有张有弛、有起有伏的和谐统一。所谓张,就是紧张、急促; 弛,就是轻松、舒展、宽松,张与弛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张和 转引韩凤忧等设谩课堂教学节奏戴教育探索l9 96 年2 期第2l 页 3 0 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统一,教学中要么会显得平淡无奇,要么不能 突出波澜和高潮,整堂教学就陷入没有弹性,没有张力的状况;只有 有张有弛,张弛交错才会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 如私语”,相得益彰,韵味无穷。 2 3 教学空间的艺术性 艺术教学需要营造艺术化的教学意境,同时也需要给学生留一个 艺术化的空间,一个自主、自由的空间。 2 3 1 自主的空间 艺术教学中,自主的空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让学生能自 作主张地产生自己的情感、思维、质疑,能掌握自己的发展、决定自 己行为的学习氛围和场所。 人作为独特的、精神的主体,有形成自我的本能,也一直在成为 他自己的过程中表现出自主性。人的自主性表现为他可以产生自己的 情感、形成自己的思维、决定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在自知自觉中把握 世界、形成个人主体生命的意义,在确定自己的行为当中主动积极的 形成自己、完成自我。 德国的卡西尔用“人是符号的动物”来解释人的自主性,认为人 是一种能以符号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动物。艺术便是符号中最生动的 一种,人类在不断地通过艺术的形式体现着人的自主性、也发展着人 的自主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因为艺术融入了主体的 呼吸和生命,融入了生命主体完成自我、超越自我的行为和过程。“艺 术作品之所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因为艺术创作主体对生活 原料进行了创造性的选择、提炼、想象、虚构,并在其中渗透着自己 的认识和评价,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意愿、情感和审美理想。因此, 艺术作品融入了主体的呼吸和生命,体现了对生活的新发现和审美的 独特建构;艺术创作活动是凝聚了创作主体的全部心血的、个性化的、 能动的、艰辛的创造性生产过程。”在艺术创造和艺术作品之中,艺 术家都毫无例外地表现出他们的主体墓矾罄薹影璧雾岛。 剐鞑副和萎j 篓熨强曜遗薹划辇氍薹,囊篓孺塞囊瓢篓霆 叼缉獭隧萋;善是姜锺蟾羹磊囝强肆嘲理蹬雾委i 塑这种薹薷鍪i 豆 基雾委使人的感知匿! 阪氲善最氯裂薹螽丽;西i 鲥奏尊谧蘼像攘国 豁薹呈薹绳惩蟑翅孺盘墨景培嚣嚣,穗謇篓蒹吝熟掣蠹:营深 品备麓器绨答墨薹雾豳;鬻氨型蛰无尽地畅想,畅所欲言,自由 的 氛围才能让学生在不由自主当中解放自我,让生命的激情得以释放 , 让生命得以张扬。没有束缚,没有捆绑,因自由而舒畅,因自由而愉 悦。 因此在艺术教学中,以给予学生自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校退休管理岗招聘考试重点题
- 2025年机关财务招聘面试模拟试卷
- 2025年无机化工生产工考试重点题及答案集解析集集解析集
- 2025年社会福利会计能力题集
- 课件APP介绍教学课件
- 2025年宠物销售代表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风险管理师职业素质评估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快递企业安全实务题及答案
- 2025年志愿服务基金会笔试模拟考试试卷
- 机电专业班长培训知识课件
- 土地增值税清算培训课件
- 2025年稳定币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医院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 PDCA循环在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 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限时强化练答案解析
- 2025年人资部长面试题及答案
-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复习课》课件
- 2025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多智能体系统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艺术欣赏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