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 姓名:黄宗海 导师:贺祖斌 教授 专业:高等教育学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年级:2005 级 摘摘 要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通过“院校合并”或“专升本”等途径 新建了一大批本科院校,这些本科院校的出现,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并逐步成 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2000 到 2006 年广西先后有 7 所新建本科院校成立,约 占到广西本科院校总数的 37%。随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数量的增加及其在广西高等教育大 众化进程中地位的提升,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 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为研究对 象,选择广西 7 所新建本科院校为样本,从影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教学先在因子、 教学过程因子、教学结果因子、教学环境因子等诸方面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现 状进行了分析,找出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设想,以服务于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实 践。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从背景分析入手,提出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的目 的与意义及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本研究的概念以及理论基础。主要是界定了本研究的主要术语与相关概 念,并介绍了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及教育评价理 论。 第三部分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现状分析。从教学先在因子、教学过 程因子、教学结果因子、教学环境因子 4 个方面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 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存在教学观念落后、师 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理想、生源质量不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 学方法手段落后、学风建设滞后、教学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第四部分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针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 质量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包括构建以 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反馈体系为主 体的内部保障体系和以广西区政府、及整个社会在内的外部保障体系,最后对教学质量保 障体系的运行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ii research on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of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y in guangxi postgraduate: huang zonghai instructor:prof. he zubing major:higher education specialty: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grade:200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new universitie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means of “merger” or promote in our country recently.the apprance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meet the need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lly become a new force to achiev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from 2000 to 2006 there were 7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appeared in guangxi, which make up nearly 37 percent of the number of university in guangxi. with the number increasing and the improving effect to the massive educational of guangxi,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their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se universiti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research, the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rrelative concepts scientifically, choos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y in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samples are 7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from the factor which influence teaching quality including teaching leading factor, teaching process factor, teaching result factor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factor.etc, design investigate questionnaire firstly, then by asking the student to finish the questionnaire and by giving a individual interview to the manager and teacher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se university, and discover the problem, finally put forward setting up a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new-established university on this foundation to service the fulfill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of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y lately in guangxi. this text is total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foreword. science mainly commenced from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put forward studying a problem, clarified purpose and meaning of research on this foundation, and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paper.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of this research. commence from the concept analysis by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comparison research, definite the main technical term and related concept of this research, and clear in meaning research way of thinking to set up homologous of inside logic system. this part introduced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of this research such as overal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ies, system theories and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ories. the third part is bout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which based on 4 categorizing analysis such as teaching leading factor , teaching process factor, teaching result factor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factors etc. and point out that the iii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university still not as well as expect, like the teachers strength is weak, the school condition ideal, the fresh source insufficiency, th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investment insufficiency, the curriculum are not unreasonable, the teaching method is backwardnes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s la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s unscientific etc.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set up a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y in guangxi. the assurance system is aim at the objective and existent problem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y in guangxi, which include the internal guarantee system and exterior guarantee system. the internal guarantee system is made up of quality of teaching safeguard organization system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evaluate system and teaching supervise system, while exterior guarantee system is made up of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at the end of the part is giving a suggestion on the impl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key words: guangxi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黄宗海 日期: 2008-04-29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 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黄宗海 日期: 2008-04-29 导 师签名: 贺祖斌 日期: 2008-04-29 1 1 导 言 1 导 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 问题的提出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务院 批准的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 201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将达到 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9 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行扩招政策。2000 年根 据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教育部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将在 2005 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目标。 为了适应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满足人们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自 1999 年以来,在“共建、调整、合并、合作”方针的指导下,一部分办学条件好、比较有实力 的高职高专院校通过调整、合并、共建等方式升格为本科院校,经过 7 年的发展,新建本 科院数量剧增。截止 2007 年 11 月,全国共有新建本科院校 210 所,占 743 所本科院校总 数的 28.3% 1(见附录 1)。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并在高 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指出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 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很难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好” 2。 2000-2006 年在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广西人民对高等教育的 需求,促进广西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广西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导下,广西先后成立 7 所新建本 科院校,分别为:玉林师范学院、河池学院、广西财经学院、钦州学院、梧州学院、贺州 学院、百色学院(见表 1) 。 表 1: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概况 新升本科院校 主管部门 层次 合并院校 所 在建立时间 广西财经学院 自治区 本科 广西商专、广西财专 南宁 2004 3 玉林师范学院 自治区 本科 玉林师专、玉林电大、玉林职业技术学院 玉林 2000 4 河池学院 自治区 本科 河池师专、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宜州2003 5 钦州学院 省市共建 本科 钦州师专、钦州民师 钦州 2006 6 梧州学院 省市共建 本科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梧州市教育学院、梧州梧州 2006 7 贺州学院 省市共建 本科 梧州师专 贺州 2006 8 百色学院 省市共建 本科 右江师专、百色民师、百色民族 百色 2006 9 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成立满足了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但由于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 校是在专科或专科合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合并升格时间晚、本科办学时间短、办学 经验不足、基础薄弱。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影响其教学质量的许多 不利因素,这些问题将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 底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更需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真 正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2005 年 11 月 10 日, 2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第四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指出,质量是高校发展 的生命线,新建本科院校要将工作重心由重视“升本”工作,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办学水 平和教学质量上来。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质量保障不仅关系到这些院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 广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 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本文的选题正是基于 这样的背景而提出的。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现实意义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是广西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尽管这类院校升格时间都还 很短,还没有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强大竞争力的优势,但在传统本科院校向研究生教育转 型的大趋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承担重要的角色。目前广西区政府对 其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开始,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对保障体系的研究也 不够深入。本文力图通过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广西新建本 科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其 能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实现规模扩大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1.2.2 理论意义 1.2.2 理论意义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属于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范畴,到目前为 止,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上,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还没有成熟,因此对广 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容,引起更多人对 区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关注。另外一方面,随着新建本科院校数量的增加及其在高 等教育中地位的提高,对新建设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本文在新建本科 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上的探索,不仅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的系统化,也 将进一步丰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体系。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本文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本科 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了解和分析了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 教学质量的基本现状,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共分 4 个部分。 3 第一部分为导言。从背景分析入手,提出本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明研究的目的 与意义,明确本研究的思路及研究的综述。 第二部分为本研究的概念以及理论基础。主要是界定了本研究的主要术语与相关概 念,并介绍了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及教育评价理 论。 第三部分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制约因素的现状调查与结论分析。通过对广西 七所新建本科院校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关 键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现实状况。 第四部分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主要从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和包括 政府、社会在内的外部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并 提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1.3.2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 历史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 历史的研究方法是一切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通过对其历史分 析可以起到借鉴和继承的作用。 文献分析法:主要参考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著作,国内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保障 体系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以及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保障的指导性文件、会议等,通过对本 科院校教学质量问题深入了解,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提出新建本科院校教 学质量保障的对策。 调查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本人在研究过程 中采用了实地调查法:一是问卷调查,对象是广西新建本科院玉林师范学院、河池学 院、广西财经学院、钦州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梧州学院的抽样调查;二是访谈法, 访谈对象包括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院长、主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发源于欧洲是工业 国家,以西欧的荷兰、英国、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为先锋进行大量的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研究,并付于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 动。90 年代后,吸收了工商业质量管理的思想导入高等教育管理领域,自此高等教育质量 管理成为新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如何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各国高等 教育发展的主要课题。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在扩招形势下形成的新概念,国外没有相关的概念,因此国 外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研究没有可供参考的现成理论和模式。但他们对高 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理论模式却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有 4 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有关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1995 年陈玉琨教授在国内首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我 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建议,引起一些学者和高校的普遍兴趣和重视。1996 年在北京师范大 学召开了“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国际会议” 。安心、沈玉顺、江彦桥等一些高校博士研究 生围绕高校教育(学)质量保障体系及模式等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北京轻工业学院在“建立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自 1999 年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学者们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研究数不胜数。同 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应运而生。涉及对国内外各类高校教学质量保障问题的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观点如下: 杨德广教授提出了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与措施的具体构想,包括建立校、院、 系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信息体系、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建立 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考核项目及指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 有专门评估知识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 10 陈玉琨教授将促进高校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称为发展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他认为:发 展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主要措施,它以学校的发展为主要的保 障对象,根据变动着的社会需要来调整学校的发展目标,经常性地诊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 关键因素,持续地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不断完善学校的发展机制,以保障学校的稳步发 展。 11 贺祖斌教授提出大众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的研究,首先分析 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发展中数量与质量关系的内涵。并阐述了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外部保障体系、评估体系,以及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保 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管理模式,wto 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 12作者以多年一线教务管理 工作实践与理论结合,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 1999 年以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 210 所,这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起着重 要作用的新生力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育部和各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定期开展 各种形式的校长论坛、研讨会等,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等问 题进行探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 2002 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研讨会 议,交流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经验,研讨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和 新问题 。 新建本科院校成为学者们新研究视角,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有 16 篇硕士论文, 涉及到“教学质量” 、 “评估体系” 、 “人力资源管理” 、 “办学特色” 、 “ 生存与发展”等方 面。其中有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论文有十几篇。另外,研究的著作 1 本, “博 5 硕士论文”中,其中有 2 篇是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体现了近年来学者们 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关注。 如林华东教授主编的过程与评价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 构针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特点,把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新世纪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省级课题为依托,以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直面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 带来的挑战,以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包括提升办学水平、保证教学 基本单位运行机制在内的教学质量保证系统。 王艳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分析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 众化背景下面临的形势,并根据形势分析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定位分析。其次,对影响新 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内外因素进行分类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引导其向有利于提高新建 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方向发展。第三,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的 问题及其归因进行分析。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特点的教学质 量保障体系。 13 李中军的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校内自我评估机制的研究从新 升本科院校的形势环境与定位分析,得出问题从而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确立自我评估 机制及评估方法。 6 2 新建本科院校及教学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 2 新建本科院校及教学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 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本文试图对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 质量保障进行研究,有必要对教学质量保障的相关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部分主要是 从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两方面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理论进行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新建本科院校 2.1 相关概念 2.1.1 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规模扩招的形式下出现的新概 念,是指在地方高等教育难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人才和科技与知识的大量需 求的情况下,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向地市延伸后,一批地方高等专科院校通过合并和独 立升格而形成的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升本的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原来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当地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校升格而来的师范学院。第二类是以工科、文科、医科、警 官及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第三类是由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 转制而形成的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学特点: 在办学层次上是以本科为主, 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共存;管理体制上是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学校分布上主要以直 辖市、省会以外城市为主。近些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得到快速的发展,截止 2007 年,我 国新增新建本科院校 210 所,占到本科院校 743 所的 28.2%。在传统老牌本科院校向研究 生教育转移的大趋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将承担重要的角色。 本文研究的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为广西财经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河池学院、钦州学院、 百色学院、贺州学院、梧州学院,七所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以合并、升格为主,来源方式有 两种:第一种是以高职高并而成,广西财经学院由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与广西财政高等 专科学院合并;梧州学院由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与梧州教育学院、梧州师范学校合并而成。 第二种主要是由原来地市师专合并升格而成,升本后,只有玉林师范学院保留“师范”两 字,其他均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 2.1.2 教学质量 2.1.2 教学质量 1)质量。质量是人们对产品或服务价值观的反映,质量评价的好坏是人们对产品或 服务做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质量可以理解为产品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率。顾客期望(需 要)的变化,要求组织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内部行为或完善其效果,以保持其产品对顾客需 求的满足率 14。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缩 写为 (iso) 将质量定义为:“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总和” 。 美国学者刘易斯(ralph lewis )认为, “质量就是一种与能满足或超过期望值的产品、 7 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相联系的动态的状态。 ” 15 2)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还提到教育质量这一概念,那么什么是教育质 量呢?对于教育质量的内涵,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瑞典学者胡森(husen)认为, “高等教 育质量的高低,就是指高等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或者说 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 。 16我国教育大辞典从一般意义上把教育质量界定 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 , “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 “衡量的标准是 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 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 17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的教育质量。弄清楚教育质量与教学质 量的关系,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教学质量这一概念。 对于教学质量一词的理解,学术界看法不一,李秉德教授认为:所谓教学质量,也就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为 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学工作效率的客观尺度,也是 学校管理水平的基本标志。华东师范大学王志良教授认为高校的教学质量,就是依据教育 方针和高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认识、能力和思想品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18厦门大学 刘金桂教授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效果所达到的水平,它一般体现在培养出来的人才在 满足社会需要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特性上,包括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的素质与水 平。它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结果和反映。 19 笔者认为不同时期、不同立场对教学质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针对于目前新建本科院 校来说,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考 虑,毕业生是否具备的工作能力和特性上。 2.1.3 教学质量保障 2.1.3 教学质量保障 质量保障源于工商界,是指“厂家或者产品生产者向用户保障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持 续达成预定目标以使用户满意的过程” 。参照工商界质量保障的基本思想,高等教育质量 保障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相关机构包括政府层面的机构、社会层面的机构、高等学校,向 用户包括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保障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活 动持续达到预定的目标,以使用户满意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西方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在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影响下、在高等教育评估活动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质量的承诺、保障 和提升入手,以取信于社会,争取社会更大支持的系统活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 大致始于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上的矛盾日渐尖锐,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高等 教育质量的保障:从 1990 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到 1995 年的本科教学 8 工作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再到 2003 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方案 ,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特别是 2006 年 10 月 26 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迈上了 新的台阶。 2.1.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1.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基 础之上的由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一般可分为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 两个体系。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保障体系是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专门机构,其成员包括高 等教育界与高教界之外的专家。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领导、组织、实施、协高等教育质 量鉴定活动与监督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活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主要负 责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质量保障活动。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和内部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共同 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予以保障的功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是通过高等教育评估的中介 机构来联系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中介机构协调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关 系,组织和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因此,中介机构往往承担起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 构的任务,受政府的委托和资助,运用评估的方法,开展对高等教育的质量鉴定活动。高 等教育评估的中介机构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和学术上的权威性,它能客观、独立地实施评 估活动,是缓解政府、社会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冲突与矛盾的社会组织。 20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思想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和米兰 两人首先提出,以克服传统质量管理的局限,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国际标准 is08402 的定 义,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 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 21 在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高等 学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教学质量的竞争,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 按“消费者”的需要衡量“产品”的质量,按“消费者”的要求进行质量的管理。质量管 理从传统的停留在事后检测阶段,发展到数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再发展到质量主体行为 控制阶段,直到发展为目前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是国外高等学校移植工商 界对于产品的一种管理方法,美国学者菲根鲍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对全面质量 管理工作概述如下: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 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部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 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 9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学校借鉴现代企业生产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质量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学 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对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的全面性管理;是全体教职 员工和学生同时参加质量管理的全员性管理;是对招生、计划制定、计划实施、教学运行、 辅助教学和考试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22 2.2.2 系统科学论 2.2.2 系统科学论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 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 门科学的特点。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 systemapproach 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 译成系统论,因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他说,我们故意用 approach 这样一个不太严格的词,正好表明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 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与方法,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以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 研究,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系统研究中,存在着基于不同 学科背景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系统理论, 至今尚无统一的系统理论,由此对系统的界定 也具有多样性。贝塔朗菲(bertalanffy,l.v.)认为: “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 干要素复合体。 ” 23 高等学校系统是一个由教学、科研等组成的复合系统。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涉 及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环节、要素、过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显得尤其必要。 24系统 科学的一般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3 教育评价理论 2.2.3 教育评价理论 现代教育评价是从美国学者泰勒(tyler,r.)开始的,他在著名的“八年试验”基础 上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并明确使用了“教育评价” (educational evaluation)的概念。 25泰勒认为教育评价应该被理解为: “评价过程在本质上乃是一种 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 。 泰勒的这种评价模式,后来 被成为泰勒模式,其核心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 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泰勒模 式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式,也是最有影响的模式,它以目标 为依据,检查实际活动达到目标的程度,根据反馈信息修改活动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 性。但是,泰勒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忽视对教育目标自身的评价,并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对学 生个性发展的特殊性的关注。 10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 为了弥补泰勒教育评价模式的不足, 适应美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者创立了一些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其中 cipp 评价模式是这些新的评价模式当中比较 完整并有较大影响的一个。cipp 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姆(l.d.stufflebeam)于 1966 年创 立。 这一模式由背景评(context evaluation) 、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 、过程 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ion 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所组成。 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 26背景评价是为 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是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是为决策的实施服务,成果评价是 为再决策服务。 背景评价是对教育目标本身所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也就是说,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评价 对象的状况,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进行价值判断。输入评价是对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 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也就是对实现教育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可能获得的条件的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其目的在于, 一是了解和掌握方案实施的进度, 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二是及时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作 出对方案进行调整或终止的决策。 成果评价是对教育方案实施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目的 在于测量、解释和判断方案实施的成效,为下一周期新的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教育评价活动及理论的出现和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质量一 直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教育评价的出现使教育质量的定量化成为可能。教育评价成为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 27。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工作环节,具有全 面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系统科学理 论、教学评价理论等基础上。 11 3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制约因素的现状分析 3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制约因素的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复杂因素和诸多环节的大系统,每一种因素、 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教学质量。贺祖斌教授在 “教学质量受控因素子” 中把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制约因素为分四大类:一是教学先在因子,主要包括教育观念、 师资队伍、生源质量、办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等;二是教学过程因子,主要包括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三是教学结果因子;四是教学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校 园文化、校风、班风、学校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等。上述四类因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制约着教学质量。 28 本文试图从教学先在因子、教学过程因子、教学结果因子、教学环境因子出发,选择 广西财经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河池学院、钦州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和百色学院作 为样本,并以广西老牌本科院校作为参照物,对制约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进 行问卷调查分析,以了解目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适合广西 新建本科院校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调查对象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等。 第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法,对被确定调查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 教师、学生发放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 ,实施问卷调查,进行分 析研究。对回收的问卷用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访谈法。结合设计的问卷,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了随机的观察和采 访,并结合相关资料,真实了解广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现状,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调查问卷的不足。 第三,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教学先在因子、教学过程因子、教学结果因子、教 学环境因子等多个角度设计了51道有关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现状的问题(见附录2、 3、 4),采取自愿、不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 170 名教师(包括教学管理人员 30 份)和 650 名本科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回收教师(包括教学管理人员)问卷 148 份,学生问卷 596 份,教师(包括教学管理人员)问卷回收率为 87.05%;剔除无效问卷 11 份,得到有效问卷 137(包括教学管理人员为 29 份)份,占问卷总数的 80.5%;学生问 卷回收率为 91.69%;剔除无效问卷 61 份,得到有效问卷 535 份,占问卷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