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说文解字》系传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型,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其自汉束流传,经历代传抄,己离其真,唐大历年问,李阳冰曾重刊说文,又 增许多谬妄无根之说。继李阳冰之后,徐锴是最早对说文作全面整理和自发 性研究的人,但自徐铉说文校定本行世之后,锴书日晦,直到清代,关注说 文解字系传( 简称系传) 的人才渐多。前人对系传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 大的成绩,但对系传的关注程度与其在说文 史上的价值仍似不成正比, 本文就以系传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系传在整理说文文本和阐释说 文内容上的作用,以试图对系传在说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比较客观, 公正的评价。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系传自成书以来版本的源流及存佚情况,并介绍了 现存的重要版本,以便于人们对其做进一步汇校,研究之用。第二部分重点比较 了徐铉和徐锴对说文文本的整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徐本和小徐本在说 文 原文上的不同主要集中在许慎说解字数的不同,用字的不同和音读的不同等 方p 总的来说,小徐本保存的形声资料要比大徐本多,徐铉常疑某形声字的声符 不确而擅自删削,徐锴的态度较为谨慎,客观,他在注释说文时不敢轻削, 对存疑之处于按语中注出,因而系传对于我们校勘说文以恢复( 说文 原貌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徐锴对说文的研究情况,徐锴 不仅对许慎的本文进行疏通和诠释,且多有发明创建。徐锴通过引征大量文献, 因声求义等用多种方式来说解字的本义,引申义等,劳关注到了各种语言现象, 如,古今字,假借字;逐字进行疏解之后,徐锴又独立出若干篇幅对说文进 行了专题性的研究,可以说徐锴对说文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并具有 开创性 关键词:徐锴,徐铉,说文解字系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h u ow e nj i ez ii st h ef a s td i c t i o n a r yw h i c ha n a l y s e s f o n 4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e x p l a i n sm e a n i n g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i nt h ec h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s h i s t o r y i t so r i g i n a lt e x th a db e e nc h a n g e dd t om a k i n gm a n yp r i v a t ec o p i e sa f t e ra l l 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s i n c ei ts p r e a d e df r o mt h eh a r td y n a s t y l iy a n g b i n go n c eh a d r e p r i n t e ds h u nw e nd u r i n g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b u ta l s oi n c r e a s e dm a n yp r e p o s t e r o u s w o r d sa n dv i e w p o i n t x uk a ii st h ee a r l i s tp e r s o nw h o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m e n d a t e da n d s p o n t a n e o u sr e s e a r c h e di ta f t e rl iy u n g b i n g +s h u o w e nj i e z ix i z h u a n ( o fx iz h u a n ) o fx uk a iw a sn e g l e c t e dw h e ns h u ow e nr e c e n s i o no fx ux u a np r e v a i l e d t h e p r e d e c e s s o ro fs t u d i n gi tb e c o m e dm o r ea n dm o r et i l l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o b t a i n e dt h e w r yb i gr e s u l t , b u tt h ea t t e n t i o np a l e dt o x iz h u a nw a sn o te q u a t e dw i t h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o fi t s e l f t h ep a p e rt a k e sx iz h u a n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 a n a l y z e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t h ee f f e c to fx iz h u a ni ne m e n d i n ga n de l u c i d a t i n gs h u ow e ni no r d e rt o a t t e m p t i n gt om a k eao b j e c t i v ea n df a i ra p p r a i s a la b o u tt h eh i s t o r ys t a t u so fx iz h u a n t h e r ea r et h r e ep a r t si nt h ea r t i c l e : t h ef i r s tp a r tm a i n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ox iz h u a n se d i t i o n $ o r r c ea n dc o u r s es i n c e t h eb o o kw a si nc i r c u l a t i o n ,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e x t a n ti m p o r t a n te d i t i o n , b ya d v a n t a g e o u s 斯t h ep e o p l et of u r t h e re m e n d a t ea n dr e s e a r c hi t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o s t l ym a k e sa c o m p a r i s o no fx uk a ia n dx ux u a ni nt h ed i f f e r e n c ea b o u tt h et e x te m e n d i n go f s h u nw e n t h r o u g ht h ec o n t r a s tw ek n e wt h a t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w oo r i g i n a lt e x t e s m a i n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i nt h en u m b e ro f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c h o i c eo f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a n d8 0o i l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e c h o i s mi n f o r m a t i o nt h a tx uk a i c o n s e r v e di sm o r et h a nx ux u a n x ux u a nw h i l e sd e l e t e ds g ) m ec h a r a c t e r s 。b u tt h e a t t i t u d eo fx uk a ii sc a u t i o u sa n do b j e c t i v e ,w h od i d n td e l e t e dw h a th ed i s s e n t e da n d w r o t ed o w nt h ed i s s i d e n c ei nh i sc o m n l e n l a r y s ox iz h u u nh a st h e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v a l u ei ne m e n d i n ga n dr e s t o r i n gs h u ow e n t h et l l i r dp a r tm a i n l ye x p l o r et h er e s e a r c h o fx uk a it os h u ow e n x uk a id i d l l to n l ya n n o t a t et h et e x to fs h u ow e n , b u ta l s o h a dm a n yf o u n d a t i o n sa n ds e t e dab e g i n n i n g h ee x p l a i n e dw o r dm e a n i n gi nt h el i g h t 2 当奎盔兰耍圭兰簦笙奎 o f t ss t r u c t u r ea n di t s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 i n t e r p r e t e dw o r dm e a n i n g 、i t l ln o to n l ya n c i e n t d o c u m e n t sb u tc u r r e n ts p o k e nl a n g u a g e h eh a dm a d ead i s c o v e r yi nt h ec h a n g eo f c h a r a c t e r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 ,a n o t h e rm e a n i n ga n de ) 删i n gm e a n i n g a ss e e k e df o rw o r dm e a n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c a r e f u la n a l y s i so fx iz h u a n ,w ec a nc o m e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x uk a ii sai n a u g u r a t o ro fr e s e a r c ht os h u ow e n ,w h i c ho u g h tt oh a sai m p o r t a n t p o i s o ni nt h e 佗s e a r c hh i s t o r yo f s h u ow e r e k e y w o r d s :x uk a l ;x ux u a n :s h u ow e nj i cz ix iz h u a n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文解字系传之版本 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型,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 典,但其自汉末流传,经历代传抄,已离其真,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说文 解字的本子就是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和徐铉的校订本。徐锴是最早对说 文作全面整理和自发性研究的人,其 说文解字系传是说文的第一部注 释本,对说文的研究具有标志性和开创性意义。但此书经历代流传,版本渐 多,且优劣参杂,因而有必要对其作一番考察,以作为进一步研究之基础。 徐锴( 9 2 0 - - 9 7 4 ) ,字楚金,广陵人。仕南唐,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内史舍 人。锴因其兄铉奉使入宋,焦虑而疾,后宋兵南下围困金陵,锴卒于围城之中。 时年五十有五。徐锴自幼聪颖,平生酷嗜读书,博闻强识。精研小学,与其兄徐 铉同名重于江东,世称“二徐”。徐锴一生著述甚多,有说文解字系传,说文 解字韵谱,方舆记,古今国典,赋苑,岁时广记及其他文章凡数百卷。 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和说文解字韵谱十卷。 钱曾读书敏求记载:“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简端题云文林 郎守秘书省臣徐锴传释。盖楚金仕江左,是书曾进览,故结衔如此。”这说明系 传的成书在徐锴仕南唐时。徐锴生于五代梁末帝贞明六年( 9 2 0 年) ,此时南唐 尚未立国,南唐在北宋太祖开宝八年( 9 7 5 年) 被灭,享国三十九年。南唐立国在 9 3 7 年( 后晋天福二年) ,因而系传的撰写当定在9 3 7 年之后。北宋开宝七年 ( 9 7 4 年) ,徐锴病逝金陵,故 就已雕版。”李先生之所以这样推断说文 解字系传上板开雕的时间,是因为其据宋史认为系传是由徐铉“亲为 篆写而上板开雕行世”,但我们复检宋史,发现徐铉所。亲为之篆,镂板以行 4 于世”的并非为说文解字系传,而是徐锴的另一部书说文解字韵谱。 因为宋史文苑传徐铉传这段内容文字来源于徐铉为其弟锴说文解字韵 谱所作的序,该序文云; “方今许、李之书仅存于世,学者殊寡,旧章罕存。秉笔操觚,要资检阅, 而偏傍奥密,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力省功倍,思得其宜。舍弟锴特 善小学,因命取叔重所记,以切韵次之,声韵区分,开卷可观。锴又集通 释四十篇,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玄旨,正阳冰之新义,折流俗之异端,文 字之学,善矣尽矣。今此书止欲便于检讨,无恤其他,故聊存训诘,以为别识。 其余敷演,有通释五音凡十卷,贻诸同志云。”回又:李焘说文解字五音 韵谱序云:“铉苦许氏偏旁奥密,不可意知,因令锴以切韵谙其四声,庶几 检阅力省倍功。又为锴篆,名日说文韵谱,其书当与系传并行。” 通观诸文,循其文意,则徐铉“亲为之篆,镂板以行于世”的书就理所应当 为说文解字韵谱,因而现系传雕版的时间尚不能断定为“雍熙三年以前”。 自徐铉的说文解字校定本行世后,徐锴书渐晦,元明两代竟未曾刊行。至清, 因小学的发展,此书日益受到重视,版本渐多,据调查后初步归纳,可分为以下 九个系统: ( 一) 宋刻本 1 北宋嘉祜足本 关于此本的记载见于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卷一,校记云;“ 补 :蒋 风藻云:陈氏( 即陈徵芝) 带经堂藏有宋刻说文系传四十卷,全本带往台湾, 不克影写为憾! 钰案:陈藏有宋本系传亦嘉祜本,与大徐本同入带 经目。” 藏书纪事诗卷六:“又读书敏求记校语云:说文解字三十 卷,系传四十卷,福州陈氏带经堂藏有宋刻本。丙寅岁向星村秀才索观,则为 其徒兄携赴台阳学舍矣,怅借久之。”又 四部丛刊中张元济跋宋椠残本 说 文解字系传云;“楚金书宋刊见於著录者,故有陈氏带经堂目中嘉祜足本,蒋香 生时已传带往台湾,存于中土者唯兹述古景本与残宋十一卷而已。”此宋足本最为 珍贵,但在我查阅过程中,现未见此宋足本有书目著录。 中华书局标点本又丛书集成 初编说文解字篆韵谱序: “慎作。谨”;。若”后有。乃“锴一 作。楚金”;。傍”作。旁”;。玄”作。无”;“他”作。它”;。通释”后有。焉”;“云”作。者也一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宋刊残本。此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李致忠宋版书叙录记此本云:“南宋中期浙江地区刻本,存十二卷( 一, 三十至四十卷;卷一配明抄本) 。每半叶七行,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 上未镌大小字数,下镌刻工姓名,计有顾昌,顾祜,陈礼,许成之等人。”“但此 本当初刻印时却是完帙,后世流传中又行残缺。”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云: “徐楚金说文系传有通释,部叙,通论,祛妄,类聚,错综,疑义,系述等 篇,吕太史谓:原本断烂,每行减去数字,故尤难读。若得精小学者以许氏说 文参绎,恐犹可补也。今浙东所刊,得于石林叶氏,苏魏公本也。”从版本源 流上来看,王应麟所见“今浙东所刊”本也是由苏颂、叶梦得所传之本,与尤袤 所传录并补足的本子不同。或此南宋中期浙江地区刻本即王应麟所见本。又宋 版书叙录云:“此本在明清两代递经名家收藏。可谓流传有绪。铁琴铜剑楼藏 书目录卷七,谓此本卷中慎字减笔,是孝宗以后刻本也。旧为赵凡夫藏本, 其叙目一卷,题跋二叶,赵氏抄补。这里提到的赵凡夫,指的就是赵宦光。赵宦 光,又作赵颐光,字凡夫,明代吴郡人。读书稽古,精于篆法。著有说文长笺, 六书长笺等。此本经他收藏,可谓学问家收藏学问书。至清代,著名校勘学 家顾千里曾据以校勘他本,所钤顾千里经眼印记,证明了这一点。顾千里乃 嘉道间贫士,其经眼此书实在挚友黄丕烈家。黄氏藏书散出后多归汪士钟,故此 本亦钤有汪士钟藏印记。( 邵按:祁刻本李兆洛跋云:“汪本人夸为北宋本, 甚精雅可喜,而按通论卷中蓉字缺笔,则亦是南宋本耳”) 后展转归铁琴铜 剑楼,最后入北京图书馆。”此本为汪士钟所藏时,曾由祁寓藻使李兆洛相假,祁 云:“汪氏仅焘示第四函三十二卷至四十卷,余云无有。”( 祁刻序) 李兆洛跋则称: “阆原所藏,旧见涧蕾所借,尚有通释数卷。今止借得部叙通论等共 六卷。复往借,则坚距不肯出矣。”寻祁李之意,似疑汪氏未曾将其藏本全部相示, 略致不满。至于顾千里的校本,后辗转归海源阁,海源阁藏书散出,此校本有王 献唐先生收藏,今在济南张亦轩先生家( 参下文) 。 ( 二) 旧钞本 1 宋苏魏公家钞本。 传世说文系传卷四十末有苏颂跋云:“熙宁已酉冬,传监察王圣美本,翰 林祗候刘允恭等篆。”知苏颂从王圣美获此本传录,而由刘允恭等写篆文。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宋叶石林家钞本( 见“尤袤家钞本”一条) 。 3 宋尤袤家钞本。 苏魏公即苏颂( 1 0 2 0 1 1 0 1 ) ,字子容,福建泉州人,他曾在熙宁二年( 1 0 6 9 ) 题识于系传云:“司农南齐再看,旧阙二十五、三十,共二卷,俟别求补写。” ( 邵按:南齐曾是江宁的代称,苏颂曾任江宁县掌管农税,故言司农南齐。) 后 此本为叶梦得所假,石林燕语卷十云:“余顷从苏借系传,苏语及此,亦自 志于系传之末。”复于乾道九年( 1 1 7 3 ) 又被尤袤借得并钞补,说文解字系 传哆莹末尤袤跋云:“余暇日整比三馆乱书,得南唐徐楚金说文系传,爱其博 洽有根据,而一半断烂不可读。会江西漕刘文潜以书来,言李仁甫托访此书,乃 从叶石林借得之。方传录未竟,而余有补外之命,遂令小子概于舟中补足。此本 得于苏魏公家,而讹伪尚多,当是未经校理也。乾道癸巳十月二十四日尤袤题。” 李仁甫即李焘,号巽岩,四川眉州人,举绍兴进士。此跋即说明尤袤从叶石林( 叶 梦得,号石林) 家借本传抄,而叶石林之书正是得于苏魏公。 南宋孝宗乾道时,李焘根据徐锴 说文篆韵谱而作说文解字五音韵谱, 感慨n - 韵谱“当与系传并行,今韵谱或刻诸学宫,而系传迄莫 光显。余搜访岁久,仅得其七八,缺卷误字无所是正,每用太息。”( 小学考引 说文解字五音韵谱自序) 可见系传虽只有刻本,但在南宋初期前后已无完 帙。可幸的是,尤袤在乾道九年( 1 1 7 3 ) 见到了缺帙的系传,并钞补成完帙, 此见上文说文解字系传卷末尤袤的跋。尤袤所见的残本系传乃从叶石林 家借得,而叶石林之书又得于苏魏公家,苏魏公曾在熙宁二年( 1 0 6 9 ) 题识于系 传云:“司农南齐再看,旧阙二十五、三十共二卷,俟别求补写。”苏魏公所见 之本阙二卷,后尤袤借得即此残本并抄录,同其子补足。但王应麟玉海卷四 十四则云:“今亡第三十五卷”( “三”字讹,当为“二”) ,是其所见本已补上了第 三十卷,而第二十五卷仍阚。 又 四库全书提要云:“则系转在宋时已残缺不完矣。今相传仅有钞本, 钱曾读书敏求记至诧为惊人秘笈,然脱误特甚,卷末有熙宁中苏颂记云:旧 阙二十五,三十共二卷,俟别求补写。此本卷三十不阙,或续得之以补入,卷 二十五则直录其兄铉所检之本而去其新附之字,殆后人求其原书不获,因摭铉书 以补足之。”据此,尤袤或只补入第三十卷,卷二十五一直未得补写。 中华书局1 9 8 7 年影印清道光十九年祁离凛刻奉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清钞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5 朱筠藏旧钞本。 台北中央图书馆编印的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经部云:“说文解字通 释四十卷,十二册。乌丝捅旧钞本卷末有清衡泰同治癸酉( 十二年,1 8 7 3 ) 题跋。书中有朱黄校语。书中钤有国立中央图书馆考藏朱文方印、笥河府君 遗藏书记朱文长方印”。衡泰跋云:“朱笥河先生刊宋本大徐说文,风行海内, 此楚金系传是其欲刻未果者。同治癸酉闰夏长白衡泰( 原名三奇) 观并记。”o ( 三) 影钞宋本 1 述古堂影宋钞本。 此本即四部丛刊中张元济跋宋椠残本说文系传中所提的述古堂中的 影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卷一下:“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下有 校记云:“题词本有。述古堂目注宋板影钞四字。 补 劳权云:系影宋本。钰案: 此书后归丰顺丁氏:转入吴兴张氏,每叶板心有虞山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十。瞿目 有宋孝宗后刻木,为赵凡夫旧藏。”张氏即张均衡,其适园藏书志中记有:“说 文系传通释四十卷,影钞宋本”,并跋日:“此本口上有虞山钱遵王述古堂藏 书十字,精妙无匹,是遵王旧物。收藏有田耕堂藏,泰峰借读两朱方印。” 此本张氏售归前中央图书馆,现藏台北中央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编印的国 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经部记有:“说文系传通释四十卷,十册。清虞山 钱遵王述古堂影宋钞本。”“每半页七行,小字双行,行二十二字,篆字估二字。” “此钞本即适园藏书志卷二著录之本。” 2 汪宪所见影宋钞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一说文系传考异四卷附录一卷下谓:“国朝汪 宪撰。宪所见者,犹属影宋钞本,然已讹不胜乙。因参以今本 说文,旁参 所引诸书,证其同异。以成是编。”又醑宋楼藏书志卷一三载朱文藻撰说文 解字考二十八卷:“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今世流传蔷抄,吾杭惟 城东郁君陛宣购藏钞本,昨岁因吴江潘君璺中获渴吴下宗丈文游,从其插架借得 此书,归而绿之。”朱文藻曾馆与汪宪家,汪宪借得影宋钞本 考补,同汪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j l l l o o o o o l l _ l _ _ _ - i _ i _ l i _ _ - _ i i _ _ _ l i _ - - i _ i _ _ - l _ l - _ - l - - _ _ - _ - i - _ i _ 本和马本相校,更为精善。 4 同治十二年粤东书局刻( ( 古经解汇函小学汇函) ) 小字本。 5 卷首注有“寿阳祁本”,前有( ( 祁重刊景宋本序) ) ,可知此本据祁本重刻。 6 光绪十五年湘南书局刻本。此本据( ( 古经解汇函) ) 本刻。 7 光绪元年归安姚觐元重刻本。此本据祁本刻。 8 光绪二年平江吴宝恕重刻本。此本据祁本刻。 9 光绪九年江苏书局( 苏州书局) 本。此本据祁本刻。 ( 七) 清人校本 1 顾千里校本。底本为汪启淑大字本,据宋本校,有顾千里跋。 此本后由王献唐收藏,此事见于 楹书隅录初编卷一云:“寿阳相国纯朴年丈督 学江苏时假涧蓄居士影宋本并黄荛圃所藏宋椠残本重加校刻,于是学者于楚金之 书始获见真面目矣。此本即涧蔷居士以影宋本手自契勘者。其云十一至二十,盖 指补脱之卷言之,非所校止此。又间有称残本处,则以黄本参校者也。寿阳所刻 固已精密,然此本为涧蓍手校,且和大徐, ) 本排印。 ( 九) 影印本 1 四部丛刊初印本 此本为1 9 2 9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述古堂藏影宋钞本和瞿氏藏宋刊本( 即宋残 本) 合印,卷首有牌记:“上海涵芬楼借乌程张氏藏述古堂景宋写本,古里瞿氏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刊本合印,原书板心高营造尺六寸半强宽四寸八分。”后又张元济跋谓。会当重 印丛刊,请於良士兄借得宋刊诸卷与述古堂景本,配合印行,既弥祁氏当年之 缺憾,且释近世治楚金书者不见宋本之惑。” 2 1 9 7 2 年台湾商务印书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1 9 8 6 年中华书局据道光十九年祁离藻刻本影印,此中华书局影印本为我们 今天能方便见到最好的系传本。 今世系传之存本不一,倘有人能汇聚存本,参合各家所校,成一集成性 的系传本,对于学术界,将是一项很大的贡献。 二徐锴与徐铉对文本整理的比较 ( 一) 说文解字至宋之前的历史 说文成书后,在当时即引起了一些著名学者如郑玄、应劭等人的重视,最 早称引 说文的著作是东汉郑玄的三礼注,此后对说文的著录、引用和 研究,历代相沿成习、经久不衰,使说文的研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隋书经 籍志是最早著录说文的史书,继 隋书之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 书艺文志也都对说文进行了著录。在唐代,称引说文的著作主要有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李善的文选注、颜师古的汉书注、孔颖达的五经 正义、贾公彦的仪礼注、周礼注、玄应的一切经音义、慧琳的一切经 音义等。据清人严可均、姚文田| 日说文录的统计,仅- - 礼注及经典 释文以下5 0 种书,从说文中引用的材料达1 7 0 0 0 余条。此外,最早系统整 理研究说文的学者是唐代的李阳冰,其后南唐徐锴、北宋徐铉、南宋的郑樵、 戴侗等人都对说文的整理和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阳冰,字少温,唐赵郡( 今河北赵县) 人,肃宗乾元( 公元7 5 8 - 7 5 9 年) 时为 缙云令,后迁当涂令,官至将作监。阳冰工篆书,得法于秦峄山刻石,勇于变 化,自成一格,宋元人称其书法不下于李斯,有“笔虎”之誉。徐铉在上校定 说文表中甚至赞其书法“篆迹殊绝,独冠古今,自云斯翁( 李斯) 之后,直 至小生,此占为不妄矣。于是刊定说文,修正笔法。学者师慕,篆籀中兴。” 据宣和书谱所载,颜真卿每书碑文,必请阳冰题其额,欲以擅连璧之美。于 此可见阳冰篆书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以致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也颇为推崇他。 李阳冰对说文一书的整理是在代宗大历年问( 公元7 6 7 7 7 9 年) 。整理的 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 修正篆文。对篆文中一些形体容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别。 如大徐本说文“王”字下引李阳冰的话说:“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于“玉” 字下引李阳冰的话说:“三画正均,如贯玉也。”2 改定形声。对形声字的构件进 行改换。例如说文:“忍,怒也。从心,刀声。”李阳冰认为“刀非声”,改为 “从刈省”,即把“忍”当成了省声字。3 别出新意。对许慎的释义提出新说。例 如说文:“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李阳冰以为:“子在襁 褓中,足并也。”又如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阳冰认为:“古人正圆象日形,其中一点象乌,非口一。盖籀篆方其外引其点尔。” 说文:“亥,萎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 一人女也。从乙,象抱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李阳冰认为: “古文本象豕形,诸义穿凿之尔。豕,古文亥从豕,本象豕减一画尔。篆文乃从 二首六身。” 说文:“隹,鸟之短尾总名也。”李阳冰:“鸟之总称,尔雅长尾 而从隹,知非短尾之称。” 说文:“书,古者葬之中野,以弓驱禽兽,人遇弓为 苇。”李阳冰:“苇从二人,往返相帚问之义。”李阳冰对说文的刊定,虽然有 些是有道理的,至少指出了许慎说解中的一些问题,如对“子”、“亥”等字的解 释,但多为自发新说,缺乏根据,有的纯属主观臆测,如对“韦”字的解说即属 望文生义。故后人对他的刊定多持贬义,指责他擅改 说文,徐铉上校定说文 表云:“然颇排斥许氏,自为臆说,夫以师心之见,破先儒之祖述,岂圣人之意 乎? ”但在今天看来,李阳冰对说文的刊定,虽谬失颇多,但其也得失参半。 作为一位篆书家,他能够担负起全面整理研究说文的重任,“刊定说文, 修正笔法”,使“学者师慕,篆籀中兴”,且李阳冰之刊定说文是在战乱之后 的大历年间,这在说文的流传过程中起到了保存和传接的重要作用。 ( 二) 徐铉、徐锴校定 说文的出发点和内容 说文解字经过数百年的传写,又经李阳冰的穿凿改制,已真本不传,我们 现在可以见到的说文最早的全本。只有徐铉的说文校定本和徐锴的系 传本。 徐铉,字鼎臣,生于后梁贞明二年( 9 1 6 ) 。初仕吴为校书郎,又出仕南唐后 南唐灭亡,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加给事中,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贬靖难 行军司马。 宋史本传谓徐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常 受诏与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可见徐铉校订说文是受最高 统治者之旨而为的。徐铉在其( i - 校定说文表中说:“自唐末丧乱,经籍道息。 皇宋鹰运,二圣继明。人文国典,粲然光被,兴崇学校,登进群才。以为:文字 者六艺之本,固当率由古法。乃诏取许慎说文解字,精加详校,垂宪百代。” 而“篆书湮替,为日己久,凡传写说文者皆非其人,故错乱遗脱,不可尽究”, 便“以集书正副本及群臣家藏者备加详考”徐铉对说文的校定工作主要是: 一改易分卷。将许慎原书十五卷卷分其二,共为三十卷;二增加标。徐铉于卷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首别加檩目,其文与原书第十五卷许慎自记者雷同;三增加反切。许慎时无反切, 仅以“读若”等法注音,徐铉始据孙俪唐韵加注反切于各字之下。四增加新 附字。于每部之末补录经典相承及时俗要用之字而本书不载者,别题日:“新附字”, 共计四百零二字,此为承太宗之诏附上的。徐铉等人所校说文于宋太宗雍熙 三年( 公元9 8 6 年) 献上,雍熙三年中书门下牒谓:。书成上奏,克副朕心。 宜遣雕镌,用广流布。自我朝之垂范,俾永世以作程。”徐铉在奉诏校定完说文 后,深受皇上赞许,从此徐铉所校定之说文便成了官方定本,广为流传,直 到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说文仍为徐铉之校定本,为了同其弟徐锴的说文解字 系传区别,世人称徐铉的校定本为“大徐本”,而称徐锴的系传为“小徐本”。 徐铉之前,说文文本杂乱不一,自徐铉校定说文之后,始有一说 文标准本广为行世徐铉虽对说文的文本进行了一次统一,有利于人们的 阅读,但是这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说文的旧貌。徐铉校定说文时所参照 的异本诸多,一则徐铉要为说文定一个官方的标准本,必要索求异本,- - n 徐铉时在朝廷任职,因而有条件去看到官方的藏书,可以。以集书正副本及群臣 家藏者备加详考”,其弟徐锴的说文系传就是其所参考的异本之一。此外,我 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在徐锴之前的说文本就是两个唐写本:一个是木部残卷, 后为清同治年间莫友芝所得,并作 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另一个是口部 残简,后被日本人所藏,周祖谟先生在问学集中谈到唐本说文木部残卷 与二徐本时道:“小徐书著述的目的在于注释原书,其中许氏原文跟唐写本相同的 地方较多( 只就木部而言) 大徐书是用许多本子来校定的,很多地方跟唐写本不 同。所以清代段玉裁注说文,很重视小徐本。”因而,我们要考证说文旧 貌,首先就要以说文系传作参照。 相对于徐铉奉旨校书的官方行为而言,徐锴系传之成书虽在其仕南唐 时,但却是学者个人性,自发性的研究行为,这种自发性研究的出发点必然会使 作者以探索的精神去认识并阐释说文,因而带有较强的学术性,徐铉在说文 解字韵谱序中也说:“楚金又集 通释四十篇,考先贤之微言,畅许氏之玄 旨,正阳冰之新义,折流俗之异端,文字之学,善矣尽矣。”徐锴广罗众本,时标 同异,诠释疏证许慎的原文,并对 说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著成系传 四十卷,包括“通释“部叙”、。通论”,“祛妄类聚”、“错综”、“疑义”和。系 述”八部分,原书断烂,其中第二十五卷在宋代已佚,以徐铉的校定本补足。其 当耋查兰耍主兰堡笙塞 中卷一至卷三十为“通释”,尊许氏原文而释之,以许氏说文每卷分析为二, 凡徐锴所发明及征引经传者,加“臣锴日”,“臣锴按”或“臣锴以为”字以别之, 注音为时人朝散大夫行秘书省校书郎朱翱所作的反切。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二为“部 叙”,介绍五百四十部首之间内部的联系,以说明各部相次的道理。卷三十三至卷 三十五为“通论”,从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文中抽出若干字,从文字学的角度 予以i ) l l 释,阐释字的义理。卷三十六为“祛妄”,主要是指出李阳冰对说文解 释的不正之处。卷三十七为“类聚”,举出同类名物的字说明他们的取象,讲解他 们之间的关系。卷三十八为“错综”,推阐古人造字的旨意,讲文字的重要性。卷 三十九为“疑义”指出经典所载而说文所无之字应归何部,也分析部分字古 今字体的微小差别。卷四十为“系述”,即徐锴的序言,犹如史记的自序,说 明各篇著述的旨趣。 ( 三) 徐铉和徐锴对文本整理的比较 说文解字一书,历经百年之传写,李阳冰之改定而流传至今,我们能见 到的完好的本子,只有大徐本和小徐本,今天要想了解说文的原貌,也只能 立足于这两个本子。徐锴的系传成书在前,徐铉校定说文在后,且徐铉 奉旨校定说文是力求为官方整理出一个说文的标准本,因而会对众本“备 加详考”,且对系传多有参照。徐铉通过校勘整理后的说文本较有科学性 和可读性,虽为官方的标准本,但毕竟不能当作许氏原书来读,而可以比勘大徐 本的,唯有徐锴的系传,小徐本对说文解字的校勘有着重要的价值,正如 承培元在 说文解字系传) 校勘记跋中道:“非楚金无以正鼎臣之失”。但无论 是大徐本还是小徐本,我们都不能当作许慎原文来对待,通过分析大,小徐对许 慎原文的整理,比较其异同,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发,以便更接近说文之原 貌,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徐铉和徐锴在说文文本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 大徐本本无,小徐本有的内容,其中有字有句。例: ( 1 ) 莠:禾粟下扬生莠。从廿,秀声,读若酉。 按:大徐本作:“禾粟下生莠。从+ 卜,秀声,读若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 下文称段注) 为“禾粟下扬生莠。”,有“扬”字,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 二,卷五十一“莠”下皆引作“禾粟下阳生者日莠”,“阳”为“扬”之假借字。 1 6 当耋盔耋至圭茎! 塞耋兰 可见铉本脱“扬”字,当依小徐本补。 ( 2 ) 遁;怒不进也。一日麓也。从l ,氏声。 按:大徐本作:“怒不进也。从l ,氏声。”无“日麓也”。玉篇l 部: 通鬻不进也。”又王筠说文解字句读:“玉篇又日:鬻也,骇也。则麓 当作麓。” 广韵此字亦训“鸶也”,段注办有“一日麓也”。则大徐本脱“一 日麓也”。 ( 3 ) 。嘻:瞳子精嘻也。从目,喜声。读若尔雅:禧福。 按:大徐本作:“目耄子精也。从目,喜声。读若禧。”段注办为“瞳子精 嘻也。从目,喜声。读若尔雅:稽福。”尔雅释诂云:“禧,福也。”大 徐或以其重复,故删。小徐本应为原文,当掘补。 ( 4 ) 缶乏下平缶也。从缶,乏声。读若薄引羁。 按:大徐本作:“下平缶也。从缶,乏声。读若曩”段注有“薄引”两字。 又段注:“下当作不,字之误也。”大徐本脱“薄引”两字,掘段注,大、小徐本 。不”皆讹作“下”。 ( 5 ) 蔷:爱:磊也。从来,蠢,来者壶而藏之。故阳夫谓之玄夫。一日棘省声。 按:大徐本无“一日棘省声”。段注有,并按:“来省者,会意。棘省声者, 形声。别一说也。棘省,谓省垃柬,为单橐。来办象橐;故云棘声。然少迂矣。” ( 6 ) 梏:手械也。所以告天也。从木,告声, 按:大徐本作:“手械也。从木,告声。”段注有“所以告天也”,段玉裁按: “所以告天四字依周礼音义补。梏、告叠韵也。”又说文解字义证( 下文 简称说文义证) 与大徐本同,但桂馥按云:“手械也者,周礼掌囚释文引 云:手械也,所以告天。御览引同”,大徐或因“所以告天”与“梏”之义不 合而删“所以告天也。” ( 7 ) 稠:祷牲马祭也。从丰,周声。臣锴按:“诗日:既杩既稠。” 按:大徐本作:“祷牲马祭也。从卒,周声。诗日:既杩既稠。”段注与小 徐本同,段玉裁按:“锴引诗曰:既杩既稠,诗无此语。铉又误入j 下文。” 说文义证亦同小徐本,杜馥云:“诗臼云云者,徐锴系传引诗,铉 取而加之,非原文。”则大徐本误将小徐按语当作许氏正文,而且对小徐按语中的 引文亦有所不检。此当依小徐本删“诗日:既杩既j i 习o ” ( 8 ) 伏:伺也。从人。犬伺人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 i iiii_-_-_ ( 8 ) 伏:伺也。从人,犬伺人也。 按:大徐本作:“司也。从人,从犬。臣铉等日:司,今人作伺。”段注作: “司也。从人,犬。犬司人也。”段玉裁按:“犬司人也四字小徐本有。犬司人 谓犬伺人而吠之。说此字之会意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引作“犬伺人也, 故从人从犬”。“犬司人也”正说明了此字的造字意图,小徐本有“犬伺人也”,并 在按语中说明此字为“会意”。段玉裁或当是受了小徐的影响。此处当为大徐本脱。 ( 9 ) 伐:擎也。从人持戈。一曰败也,亦斫也。 按:大徐本作:“擎也。从人持戈。一日败也。”无。亦斫也”三字,段注有 “亦斫也”,并按:“大徐无此三字为长。”则段玉裁虽认为无“亦斫也”三字更佳, 但仍把此三字当作说文原文,并未删之。说文义证无“亦斫也”,桂馥日: “徐锴本下有亦斫也三字,馥按:斫亦擎也。枚乘七发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谓伐木也。”则“亦斫也”与前文语义重复,故大徐删之。从段注角度来看,有“亦 斫也”三字者当是说文原貌,大徐脱。 ( 1 0 ) 值:措也。从人,直声。一日逢遇。 按:大徐本作:“措也。从入,直声。”段注有“一日逢遇也”,并按:“小徐 有此五字。实则持义足咳之。疑浅人历增也。”今所见系传无“也”字。段玉 裁虽认为“一日逢遇也”为人所增,并非说文原文,但并未如大徐武断地将 其删去。 ( 1 1 ) 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东入渭,一日入洛。一日漆城池,从水, 察声。 按:大徐本无“一日漆城池”。段注有,并按:“小徐本如是,与水经注 所引合。” 严可均说文校议:“杜陵当作杜阳,水经作杜阳,注引说文: 漆:水。出右扶风杜阳县岐山,东入渭,从水,紊声。一日漆城池。小徐有一 日漆城池,议补。”则当是大徐本脱。 ( 1 2 ) 漉:浚也。从水,鹿声。日水下儿也。 按:大徐本作:“浚也。从水,鹿声。”无“一日水下儿也。”段注有,并按: “铉本无,今依锴本。封禅文,滋液渗漉,后世言漉酒,是此义。”文选封禅 文李善注:“说文:漉,水下貌。”广韵一屋下所引亦有。则小徐本当为 说文原貌,应据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小徐本较大徐本在许氏原文上增加了一些字句。这类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一 部分为小徐本所衍,而另为一部分则是大徐本所脱。大徐本脱文既有客观原因, 如后人的窜改,刊刻的疏忽等,又有主观原因,即徐铉在整理,校定说文时 为求简洁而删去了一些误认为不是许氏原文的内容。这也许有他一定的道理,但 这样做毕竟不利于为后人探识说文的原貌,而小徐本的存在正给我们提供了 可比勘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同小徐本的比较,来寻找正本清源恢复说文原 貌的线索。 2 大、小徐本用字之不同 ( 1 ) 童:男有罪曰奴,奴日童,女日妾。脚,重省声。 按:大徐本作“男有阜日奴,奴日童,女日妾。从午,重省声。”又大徐本 有:“罪,捕鱼竹网。从网,非。秦以罪为阜字。”段玉裁注:“本形声之字,始皇 改为会意字也文字音义云:始皇以辜字似皇,乃改为罪。按经典多出 秦后,故皆作罪,罪之本义少见于竹帛。”“睾”应为“罪”的本义,“罪”的本义 为捕鱼的竹网,自从假借为“皋”后,“辜”便成了“罪”的常用义。 ( 2 ) 旬:黢言声。从言,匀省声。汉中西域有訇乡。读若玄。 按:大徐本作:“髌言声。从言,匀省声。汉中西城有訇乡。读若玄。”段玉 裁按:“城俗本作域。误。”说文:“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声。” “城”指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等都以有大小不同墙垣的都邑作为中心,这些 都邑通称作城,“城”或可用来指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城垣,内称城,外称郭。说 文:“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段玉裁注日: “既从口从一矣,又从土,是后起之俗字。”“域”则通指邦国,封邑,而非特指 作为权力中心的都邑,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工理论知识考试(含答案)
- 锅炉管阀检修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考研教育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 病理学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焊工考证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北中考理综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机械质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试卷含答案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 月考英语试卷(10月份)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 介绍费合同书范本
- 中考英语高频词汇大纲表(人教版)
- 共享办公室租赁合同
- 血透患者跌倒的预防及管理
- NBT 31066-2015 风电机组电气仿真模型建模导则
-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专家共识2023》解读
- 中国子宫内膜增生管理指南(2022)解读
- 2007-2000央美考研题库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