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至丛日期:趁堑:丝! 里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至童煎一导师签名:避日 期: 弛笸,丝: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来知德是明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周易集注为其易学代表作。来知德继 承并发展程朱官方易学,创立了有明一代以象解易的“来氏易学”。他纠正明 代易学偏重义理、疏忽象数之失,融象数义理于一体,认为舍象不可言易,以 象方能明经。明易象及象之理是来氏易学基本核心。围绕此点,本文从四个方面 探析来氏易学思想。 第一,分析来氏易学易象观。在如何取象解易上,来知德提出错综取象 的注易体例,揭示象辞皆有阴阳对待流行且平衡之理,说明象辞间有一定联 系,象可明辞,取象可疏解部分疑难卦爻辞。在象为什么能解易的问题上, 来知德探讨了易象的实质。易象沟通宇宙与人,是圣人之心与天地之道相通的特 殊符号体系。象中寓理,所以象能明经。从象说,象有微显,理为其微,寓于象 中,这就深化了程朱“体用一源,显微无问”易学基本思想。据此,来知德提出 “假象以寓理”的易学原则认为理体象用,二者一体两面。理无所不至。象亦 无所不及,为扩大取象范围提供了哲学依据。来知德着意于提升象中理的形而上 学哲学思想,既上推字宙演化之理,又下济人生性命之理。 第二,论述来氏易学宇宙观。其宇宙观的核心是理本论,并涉及太极、道, 阴阳等范畴及范畴之间的理气、道器关系等。理是抽象的本体太极是至极之理, 是气化生成的终极根据。结合气来说理,它是阴阳之道,也是易道,它和气的关 系是理气不相离,道器亦不相离。来氏宇宙论的宗旨是论证天人在终极上同原一 气和同根一理,共有至真的根据和至善的法则。 第三,分析来氏易学道德修养论此部分由人性论,良知说,易简说,功夫 论和理想人格论五个方面组成。人性论说性分天命性善与气质性恶。良知说讲去 除形气私欲,化气质性恶为天命性善,复成良知明觉,这是现实性善的理论保证。 易简说指易学道德修养的本体说和功夫说相统一,其中,本体说论述良知、良能 作为易简是易学道德本体,易学道德功夫论论证,由功夫入本体,去欲存理是道 德修养初入手的易简功夫此功夫突出内在道德理性自觉和外在人伦法则约束这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两个方面的结合,通过左欲存理,可获真知真行。据此解易,来知德提出“三 易说”,就易之本原、成书、运用而言,分别有“造化之易”、“易托艺易”、 “在人之易”。来知德强调在人方面的用易,通过用易,不仅提高个人 的道德修养,亦要将己德推行于世,明示后人,成就理想的君子人格。 本文最后,肯定了来氏易学在象数易学研究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当代易学研究 的现代意义,并从易象,易理等方面评价了来氏易学贡献及其不足之处。 2 关键词:易象;错综;易理;易简;修德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a iz h i d e , w h ol i v e di nm i n gd y n a s t y , i saw e l l - k n o w nt h i n k e r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y i - o l o g y h i sm o s ti m p o r t a n tb o o ki s 历o u y jj i z h u h ec a r r i e s o i lt h eo r t h o d o x c h e n g z h uy i - o i o g ya n dd e v e l o p si ti n t oau n i q u ey i -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c a l l e d l a i s y i - o l o g y ,w h i c he x p l a i n sh y i n g ( b o o ko fc h a n g e s ) b yt h ev i r t u eo ft h ec o n c e p t “i m a g e i ny i f i n g t h ec o r eo ft h es u b j e c to fh i sy i - o l o g yi st oi l l u s t r a t eb o t h y i i m a g ea n d y i - p r i n c i p l ei ni t t h i s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d i f f e r e n tc h a p t e r s :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ia n a l y s et h et h e o r yo f t h ey i i m a g eo f l a i sy i - o l o g yf r o mt w o r e s p e c t s :( 1 ) h o wd o e sy i - i m a g ee x p l a i n 盼j i n ga n d ( 2 ) w h yd o e st h ey i i m a g ec a n e x p l a i n 巧n g a sf o rt h ef i r s tr e s p e c t , l a iz h i d ep r e s e n t st h eb a s i cs t y l i s t i cr u l e sa n d l a y o u t so fc u o z o n g , a n du s e si tt oe x p o u n d 玛i n ga n dr e v e a l si t si n t r i n s i cp r i n c i p l eo f y i n a n dy a n g i nd o i n gs o ,h e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a ty i i m a g ec a ne x p o u n dy i j i n g t u r n i n go u t t ot h es e c o n dr e s p e c t , h eb r i n g st ol i g h tt h a tt h ee $ $ e n o go f y i i m a g ei sak i n do fs p e c i a l s y m b o ls y s t e mc o m m u n i c a t i n gt h em i n do f t h es a g ew i t ht a nb e t w e e n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y i - i m a g e , i th a st h eo v e r ta n dc o v e r ta s p e c t s y i - p r i n c i p l ei si t s c o v e r ta s p e c t , s oy i i m a g ea n dy i - p r i n c i p l eh a st h es 帅eo r i g i ni nb o t ht h i n g - i n - i t s e l f a n di t sf u n c t i o n l a id e e p e n st h et h e o r yo f b o t ht h i n g - i n - i t s e l f a n di t sf u n c t i o nw i t ht h e 湖eo r i g i n b o t ht h eo v e r ta n dc o v e r tw i t h o u ts p a c e ”o fc h e n g z h uy i - o l o g y , a n dp u t s f o r w a r d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r e s i d i n gt h ey i - p r i n c i p l ei ny i - i m a g e t h i sp r i n c i p l ep r o v i d e s t h eg r o u n d sf o rb r o a d e n i n gt h er a n g eo fu s i n gy i i m a g e i na d d i t i o n ,l a ia l s or a i s e s m e t a p h y s i c si n c l u d i n gc o s m o l o g ya n dt h et h e o r yo fn a t u r eo fl i f e a n dm o r a l so f y i -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n q u i r e si n t ot h ec o s m o l o g yo fl a i sy i o l o g y a si sk n o w nt o a l l ,i ti sb a s e d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t h e o r yo fy i - p r i n c i p l e y i - p r i n c i p l ei sa b s t r a c t s u b s t a n c e l a iz h i d ea l s od i s c u s s e sv a r i o u sb a s i cc o n c e p t s ,i n c l u d i n gt a i j i ,t a o ,y i na n d y a n g 抽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l ia n dq i ,t a oa n dm a t e r i a l i s m , e t e t a i j ii su l t i m a t e p r i n c i p l ea n du l t i m a t ef o u n d a t i o ni nt h ep r o c e s so fg a s i f y i n g i fw es e et h i su l t i m a t e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r i n c i p l e 舶mt h ea n g l eo fq i i tw i l lb et h ey i y a n gt a oa n dy i - t a o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h ey i - p r i n c i p l ea n dq ii st h a tt h e yc a n n o tb es e p a r a t e df r o me a c ho t h e r , n e i t h e r c a nt a na n dq i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e s s e n t i a lp o i n to fl a i sc o s m o l o g yi s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a t h u m a nb e i n g sa n dt h eu n i v e r s eh a v et h e 戤u n ek i n do fu l t i m a t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r u t ha n d g o o d n e s s ,v i z q ia n dl i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p r o v e st h et h e o r yo fm o r a l so fl a i sy i - o l o g yi n c l u d i n gf i v e a s p e c t s :t h et h e o r yo f h u m a nn a t u r e , t h et h e o r yo f c o n s c i e n c e ,t h et h e o r yo f “j a n i n h j i n g , t h et h e o r yo fw o r k m a n s h i p ,t h et h e o r yo fn o b l ec h a r a c t e r t h et h e o r yo fh u m a n n a t u r es a y st h a tt h e r ea 托g o o d n e s so fg o d - g i v e na n dw i c k e d n e s so ft e m p e r a m e n ti n o r d i n a r yp e r s o n i ti sp o s s i b l et h a th u m a nb e i n g sc a nt o mt h eg o o d n e s si n t or e a l i t yi f t h e ym a n a g et oc l e a ro f fd e s i r ei nt h eb o d y , w h i c hc a l la l s om a k ec o n s c i e n c eb r i g h t t h u s ,t h eg o o d n e s so fh u m a nn a t u r ew o u l db et o t a l l yr e v e a l e d t h i si st h et h e o r yo f c o n s c i e n c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 l a id e v e l o p st h ey i - o l o g y , c a l l e d “jj a n i ny i j i n g , o u to fg o o d c o n s c i e n c ea n dc a p a b i l i t ys ot h a th ei n t e g r a t e so n t o l o g ya n dw o r k m a n s h i pi n t oo n e t h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m w o r k m a n s h i po ft h em e t h o do fc l e a r i n go f ft h es e l f i s hd e s i r ei st h e e r l w a n c et ot h eo n t o l o g y r e g a r d e de st h ef i r s ts t e pi nc u l t i v a t i n go n e sm o r a l i t ya n d h u m a n i t y t h i sm e t h o dp u t sag r e a te m p h a s i so n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b e t w 。e ni m e m a l p r a c t i c a li 发l s o na n de x t e r n a ls o c i a lc o n s t r a i n t s i nd o i n gs o ,w cc a ng e tt h eg e n u i n e k n o w l e d g ea n da c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i st h e o r yo f g e n u i n ek n o w l e d g e ,l a ip o s e st h et h e o r yo f s a n y i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so f o r i g i n ,w r i t i n ga n du s i n g , t h e r ea r et h r e ek i n d so f y i - o l o g yo f n a t u r e , t h eb o o ko fc h a n g e sa n dy i - o l o g yo fd e p e n d i n go np e o p l er e s p e c t i v e l y l a iz h i d en o t o n l ye m p h a s i z e st h eu s eo f 两i n g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t or e a l i t yb u ta l s oa t t e m p t st o i n s t r u c tt h ed e s c e n d a n t si nt h eh o p eo f h a v i n gp e o p l ew i t hn o b l ec h a r a c t e r s f i n a l l y , t h i st h e s i so b j e c t i v e l ye v a l u a t e sb o t ha d v a n t a g e s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o fl a i z h i d e sy i - o l o g y , i t ss t a t u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y i - o l o g ya n dm o d e m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t h e r e s e a r c ho f y i - o l o g y k e y w o r d s :y i - i m a g e ;c u o z o n g ;y i - p r i n c i p l e ;e a s ya n ds i m p l e ;c u l t i v a t i n gm o r a l i t y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论 来知德,明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字矣鲜,号瞿唐,四川梁山人。生于嘉 靖四年( 1 5 2 5 ) ,卒于万历三十二年( 1 6 0 4 ) ,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明代 程朱官学科举兴盛,来氏于嘉靖三十一年( 1 5 5 2 ) 考中举人,后虽往京师两度参 加会试皆不第。仕途无望之时,他返归故里。自隆庆( 1 5 7 0 ) 迄于万历二十六年 ( 1 5 9 8 ) ,来氏隐居在万县虬溪山中,会通诸儒之学,精思易之象理,= 十九 年竣成其易学代表作周易集注o 。 来氏虽是“山林独抱守素之士”o ,无明确的师门派系,但“学有渊源,言称 古昔”固,有着深厚的儒学根基和程朱理学素养。在易学基本问题上,他“本原程 朱”固,如易学发展的分期上,沿袭朱熹的“易历三圣”说,并区分先天之易、后 天之易;释周易书名为交易和交易l 卜筮和义理的关系上,一方面,认同朱 熹“易本卜筮之书”的观点,释卦爻辞时不脱离筮法,另一方面,反思“h 筮 一端岂足以尽易”西,认为论先后,b 筮先义理后,论轻重,义理重b 筮轻, 二者不可因先废后,亦不可因重弃轻,故论六十四卦时,其多言“易以祸福配 道义,而道义重于祸福”回;象数和义理的关系上,继承朱熹以义理为前提考察象 数的基本易学思想,并有所发展。 来氏发展朱熹易学,突出表现在以象解易上,认为象能明经,舍象不可 言易。此是围绕象和理的关系展开,大致有两个思路:一在如何以象解易 的问题上,主张以“错综”阐明易象,以象明理,以理证象;二在为何以象能解 易的问题上,提出“假象以寓理”o 的易学原则,认为象中有理,能明经中大 文中所用卦曼辞之沣。凡束沣鹎出处者均引自来知德的周易集注 四库易学从刊 本,上海占藉出版 社,1 9 9 0 年。本文参照来知德的易鳟来汴图解 ,郑壤订j e 本巴蜀书社1 9 8 8 年。 束知德的理学哲学著作霞刻来譬唐先生日录 ( 以f 简称目录) ) ,续修四库全书 子部杂家类,第 1 l 鹞册,上海古藉出版社,2 0 0 3 年 架平县文史资料 第五辑政协粱平县文史委员会编1 9 9 9 年,第3 3 页。 架平县文史资料 第五辑,政协粱平县文史委员会编,1 9 9 9 年,第3 3 页。 详见朱伯岜;易学哲学史 第三卷,。来知德周易集注 一节华夏出版社,1 9 9 5 年 易绎来汴图解五拳制器尚象图 ,郑焕订j i = 奉,巴蜀持社,1 9 鹊年。第5 8 5 页 周易集注节上a 沣 第3 1 8 厦 周易集注系辞下传注 第3 7 4 贞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义,言易不可舍象。总之,其易学核心是明象,尤其是“明象之理” 。 来氏以象解易时,着意提升象中理的形而上学哲学思想,既上推宇宙演 化之理,又下济人生性命之理。 宇宙之理上,来氏笃信程朱“天即理” 的理本论,持守程朱易学理学基本 风貌,“绝口不及心学”o 。但他两度参加会试不第后,。初见薛敬轩( 薛碹) 。 录”西时受悟,开始接触王阳明( 1 4 7 2 - - 1 5 2 8 ) 心学。因为明初理学大师薛碹( 1 3 8 9 一1 4 6 4 ) 曾感叹“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始觉性天通”西,其中,“始”字内涵薛 氏循程朱之学格物穷理,但曾有几十年不入性理的困惑,故而其慨叹多年之后才 能觉性理。这恰揭露了程朱理学的弊端,即格物穷天理时,须求助于心觉,方能明 性。茫然数年不知如何入性理的来氏经此拨醒,“始知学当求诸心”国。随后,在性 理上,他小心翼翼摄取王阳明的良知学。之所以慎重,主要是顾忌于王学后期执 泥于良知现成而空虚,尤其是其亚流似于狂禅之嫌的严重弊端o 一是为避免王学良知的空虚,二是为弥补程朱理学在性理方面的不足,来氏 试图调和程朱外在天理和王学内心良知,强化外在天理对良知的规范与约束,同 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良知的道德拜! 性自觉,如此以来,来氏的心性说呈现出 调和程朱理学与心学的特色。来氏还将这种心性论运用于对周易的诠释中。 发挥周易经传的道德性命思想,认为周易经传是教人遵循天理规范、自 觉培养道德良知的性命修养之学,其易学道德修养论得以问世。 时人称誉来氏。言易言性”。成就颇丰。因来氏对程朱易学有一定的突破 和发展,故其易学被学界标举为“易来氏学”或“来氏易( 学) ”。 太史来豫腈年i 蒋 ,见年谱从刊 ,北京图书馆珍藏本,北京圈传馆h j 版社。1 9 9 9 年,第5 0 册,第1 5 6 页 周易集汴又有沣 第1 3 2 页。 只录内篇卷网,第l 晒贞 日录- 内篇 卷网第1 6 5 贞。 清 黄宗裁:明儒学案 卷七,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1 0 页 只录内篇卷_ 二,第3 1 贞。 王j 哑学主流是主张“奉体印功夫4 的千畿( 1 4 9 8 1 5 8 3 ) 现成派。此派认为良知与下自然流行即奉体与 性命现成,洲而轻视功夫,。动辄随任纯朴的自然件情,或者施任知解情识。从而陷入任情悬,申之弊以 至于产生蔑税人伦道德和世之纲纪的风潮。”( ( 只) w 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上海占藉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0 4 兵) 其存和弹学心性皆申的思想棚互推波助澜f 走向猖狂一路。来氏h 睹而育感丁- 其学弊之 害对之作了其实揭露:“儒也,假托仲尼( 孔子) 之徒真悖尧舜之道,纲常名救作为口头掸,诗挣扎 乐税为身外物。弃君父于郊野变华夏为蛮夷鸡鸣狗盗学问假而品行卑。”( 粱平县文史资辩 第五 辑。第1 4 4 贞) 这样的懦者谈及心学自然会招致人们反对心学。来氏对心学的态度是一分为二区别i e 统和变流。凡讲心学不可乱与人讲必侯其目之谆切而后占之;”( 霸录内篇卷五,第1 2 9 贝) 来知 德由捧斥心学向吸收融会心学的治学之思鲜明可见。 梁平县文史资料,第血辑政协粱平县文史委员会编,1 9 9 9 年第7 l 页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氏所取得的易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在继承与发展朱熹易学时, 对象理关系的缜密思考,尤其是反思朱熹所言“卦中要看得亲切,须是兼象看, 但象不传了”o 的问题。 朱熹是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研究的集大成者,非常重视对易学史上解易传 统的梳理和总结。在概括象数和义理两个传统时,朱熹认为二者皆不明。易 者,象也”( 系辞上传) 的精义,解易中存在着偏失,概括起来说,大致 有两种:一是汉易甚至宋易象数易学研究中,按辞索象,刻板繁琐,不能深明象 辞之理;二是自王弼扫象以后,义理派易学脱离易象纯说易理,不能探得易传 以象解易的精髓, 易传以象解易之风遂泯,所以,朱熹认为。象不 传了”来氏对朱熹象数、义理之学进行必要的吸收、改造和整合,提出关于易 象和易理的独到见解,认为明理不可舍象,取象亦要探理。从而在说明易象。未 失其传”圆时,能续接易传以象解易的象数易学传统,成为有明一代易学 宗师。 本文大致沿着易象,易象之理、宇宙观、道德修养论,以及君子理想人格这 一思路,对来氏易学思想展开探析。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 9 8 6 年。第l “3 页。 周易集注易经字义象 第8 贞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以象明经 一、来氏易学易象观 朱熹论述象失其传问题时,明析了自汉唐以来易学研究中出现的两种偏失, 或象数易学偏于易象而不能探理,或义理易学脱离易象而偏于易理。来氏关注后 者,因其考虑到明代易学的总体特点。明代官方宗奉程朱易学其中,程颐易学 偏重义理疏忽象数,在其影响下,易学研究中脱离易象来说易理的积习已久弥重, 明代官方编纂的易经性理大全就是循蹈此积习的产物。另外,朱熹虽倡导兼 采象数义理来治易,但他对易象采取。不必深求其象之所自来,然亦不可直 谓假设而遂欲忘之”o 的态度,所以,其注易中常拘累于“不宜穿凿”之戒, 对部分卦爻辞存疑不解,成为注易之缺憾。总之,解易中或不言易象而 纯说易理,或搁置易象对卦爻辞悬疑存惑,不能深得象辞要义,有严重的“以讹 传讹”o 之弊。来氏认为若纠其偏,须明确易象和周易古经的关系,不如此, 则难以“明经”o 。 关于易象和 周易古经的关系,来氏提出“以象明经”的基本观点,并从 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易象本身而言,它是周易古经之为经的根本之处, 这是比较周易古经和其他诸经的异同所得的必然结论,因为他经皆只言事理, “如禹谟日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是真有此理也;如泰誓日惟 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是真有此事也。”函而周易因“言不尽意”,所 以,其不仅言事理,更重在。立象以尽意”,通过易象来说事理、明易辞,以象 明经是诠释周易古经的独特方式。 第二,在周易的辞变象占四项内容中,从易象和其他内容的关系来看。以 象明经”的必要性。就 周易的成书而言,是“观象系辞”;就周易的解 宋 朱警编,朱文公易说 卷八。网片易学从刊 本,上海占籍f l ;版社,1 9 8 9 年,第1 7 2 页 粱平县文史资料第血辑。政佛粱平县文史委员会编。1 9 9 9 年第3 5 页。 粱平县文史资料 第血辑,政协粱平县文史委员会编。1 9 9 9 年,第3 5 页。 固周易集注原序 第3 _ 4 页 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读而言,是“观象玩辞”,皆说明“辞因象而系”。,易辞之旨在易象之中;就卜 筮而言,周易古经主要以揲蓍所得卦爻象及其变动之象,辅以卦爻辞的分析, 占断所问之事的吉凶,因卜筮过程中。变由象而出”。,。占因变而决一回,交占 皆因于象,由此可见,易辞之吉凶亦在于易象。 总之,在易象和易辞的关系上,来氏认为言易不可舍象,以象方能明经 这就规定了其治易时的象学基本入路,取象注易是其解易的摹本方式 ( 二) 错综取象以注易 来氏注 易的根本原则是以象解易。他扩大了圣人立象的范围,认为一 切易辞都可用“象”来释。具体说,。有卦情之象,有卦画之象,有大象之象, 有中爻之象,有错卦之象,有综卦之象,有爻变之象”o 等等。 关于卦情之象,我们先看八卦卦情之说八卦之性,总的来说是刚柔,阳卦性 刚,阴卦性柔细分,八卦又各有性情 ,即说卦传所讲的“乾,健也。坤, 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悦也”等等。 卦变则卦之性情亦变,以性情变化之象可释卦爻辞。如来氏注夹九四“闻言 不信”云:“变坎则情险,性健乃傲物也,故闻言不信”央九四阳爻变阴爻, 央变为需,其上卦为坎,坎性情为险,央卦九四阳爻因而处于险陷之中, 但其不屈服,因坎阳卦卦性刚健,所以,央卦九四爻辞日:“闻言不信。” 来氏注央卦九四爻辞时不仅用了卦情之象,还用了爻变之象。爻变是就本 卦而言,“阳变阴,阴变阳也”,成为另一卦。如央九四阳爻变阴爻,央卦 变为需卦,夹卦爻变之象为需,需之上卦为坎,以坎险之象释辞。 来氏释辞时根据需要,或用一种注易体例,或几种交替使用,中爻之象是 其中的一种。中爻指“二三四五所合之卦也” ,实为前人所言互体,即取一卦之 二三四爻或三四五爻组成互体经卦,所取卦象为中爻之象。来氏常以中爻之象释 周易集注系辞e 传注 第3 4 0 页 周易集注系辞二传汴 第3 3 8 页 周易集注系辞上传注 第3 4 0 页。 回周易集注易绎字义 第8 页。 来知德认为情尉性而来为性之所发。因此常性情合说。 周易集注易经字义第1 0 页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卦爻辞,如注讼九四爻辞“渝”云:“渝,变也。四变中爻为震,变动之象 也。”讼九四爻变,- - = 四爻互体为震,震为中爻之象,震性动多变,可释爻 辞。渝”。 另外,来氏还从具体爻画之形取象释辞,这是卦画之象。如注渐六四。或 得其桷”时,他说:。巽为木,木之象也。下三爻一画横于上,桷之象也。”渐 土卦为巽,巽为木。渐六四阴爻爻画,两笔分开,横于巽木之上,似屋宇之桷, 可释爻辞中的。桷” 如果从整个卦体取象,则是大象之象,即就卦体而言,对于一些特殊的六画卦, 可将它们的同阴同阳之多爻合并为一爻,从而将六画卦视为三画卦,为大象之象, 可分为:一阳爻在上,在中,在下,分别取艮、坎、震象;一阴爻在上,在中, 在下,分别取兑、离、巽象。比如颐卦象为毳,上下皆阳爻,中间二三四五 阴爻可合成一个阴爻,大象为离,说卦传讲“离为龟”,故颐初九爻辞 说“舍尔灵龟”。 前文简略分析了来氏取象注易的几种体例此外,为满足注易需要, 来氏还运了用错综之象。其集中体现了来氏易学以象解易的特色,下文详述。 错综之象是来氏具体运用错综说解释卦爻辞时的注易体例。来氏用错综 取象注t 易时,不仅以错综之象来明易辞,而且用阴阳错综之理证明象辞一体, 为象能明辞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下面具体分析他是如何以错综取象来注易的。 先说错。错指“阴与阳相对”国,表现为两卦卦画完全相反,如八经卦乾兰 与坤- e ,兑兰与艮三三,离- - = 与坎兰,震兰与巽三, 两两之卦势画分别相对。六十四别卦亦两两相错,共有三十二对相错之卦。相错 的两卦中。与本卦相错的那个卦为本卦之错卦,其卦象为错卦之象。 因相错的两卦卦象相通。所以可用错卦之象释辞,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上卦之错,如大壮上六“不能退,不能遂”,来氏注云:“震错巽为进 退,退遂之象也。”大壮彗上卦之震错巽,以巽的进退之意释大壮上六 爻辞“退、遂”来氏注明夷初九云:“外卦错乾,乾为言,有言之象也。” “外卦”指明夷嚣上卦之坤。坤错乾,因乾为言,可释明夷初九爻辞。有 言” 周易集注易经字义 第8 贞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卦之错,如来氏注大畜九二云:。乾错坤为舆,舆之象。”大畜至 下卦之乾错坤,说卦传讲“坤为大舆”,以此可释大畜九二爻辞“舆”字。 中爻之错,如来氏注讼九二云:。中爻为离,坎错离,离居三,三百之 象也。”讼卦妻- - = 四爻互体中爻为离,且讼下卦为坎,其错离,又因 先天易中,离卦数为三,可释讼九二爻辞。三百” 本卦错,如来氏注损六五“朋”日:。本卦错咸,故咸九四亦日朋从” 损茎与咸翼相错,所以,损六五爻与成九四爻两爻爻辞皆云“朋”。 本卦大象错,如来氏注中孚蓥六三爻辞“泣”云:“本卦大象离错坎, 坎为加忧, 泣之象。”中孚卦的大象是离,离错坎说卦传说:“其 于人也为加忧,”坎有忧象,可释“泣”辞。 爻变而错,如来氏注观六二云:“变坎为隐伏,坎错离为目,目在门内隐 伏处,窥视之象也。”观要六二爻变,观下卦之坤变为坎,坎错离,离有目 意,可释观六二爻辞“窥” 来氏不仅以错卦之象注易,还探讨了卦错之由 说卦传云:“天地定 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来氏认为其是说先天易中 八卦乾与坤t 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两两卦位互 对,卦性阴阳相反,卦画相错。“八卦既相错,所以象即寓于错之中”o 。这里的 “象”既指八卦各有错卦之象,又指卦错所象征的天地万物中高低、尊卑等对待 之象。物之相错源于阴阳相错之理,即“独阴阳不能生成,故有刚必有柔,有男 必有女”尊其在周易中表现为卦爻相错且相平衡,尤其在周易上下经六 十四卦的排列里,这一点非常突出例如; 自乾,坤历屯、蒙需,讼,师,比, 小畜,履十卦,阴阳各三十画,则六十矣。故上经首乾 坤,必乾坤,历否泰,至颐,大过,而后 终之以坎,离下经自成、恒历遁,大 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十卦,阴阳各 三十画,则六十矣。 上述材料说明周易的( i - 经中乾、坤、屯、蒙等十 周易集注易纾字义 第8 页 周易集注易经字义第8 页 周易集注上下绎篇义,第5 - 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l i _ _ l i _ l _ l - _ _ i _ _ _ _ i i - - _ _ l i _ - l _ i _ _ _ _ - _ _ l - _ l _ _ _ _ _ _ l 卦两两相错,且总体上,阴阳各三十画,相互平衡。下经亦如此。周易上 下经中卦的排列里寓含着阴阳对待且平衡的相错之理。此外,阴阳也有流行且平 衡的相综之理受朱熹易学影响,来氏还以易之交易、变易之义解释了这种阴阳 之理。一般说来,以交易言阴阳对待之理,以变易言阴阳流行之理。交易和变易 统一,阴阳对待亦不离阴阳流行,对待为体,流行为用,二者不分,阴阳对待与 阴阳流行相统一。可见,来氏由 周易书名中“易”的本有之义进一步说明了 阴阳之理的实质。其中,阴阳对待之理可通过卦错来揭示,阴阳流行之理则寓于 卦综。 至于卦综之“综”,其指卦中阴阳上下相颠倒。如屯薹与蒙垦相综, 即把屯卦颠倒过来是蒙卦,把蒙卦颠倒过来是屯卦。六十四卦除乾坤颐 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八个卦不相综外,其余五十六卦都两两相综, 且在序卦传的卦序中有所体现。例如:“屯者,盈也,受之以蒙需者 饮食之道也受之以讼。”屯蒙两卦相综,杂卦传亦日:“屯见而不失其 居,蒙杂而著。”需茎与讼蚕相综,杂卦传亦云:“需不进也,讼不亲 也。”他卦同理。两卦相综,其中与本卦相综的那个卦为本卦之综卦,其卦象为综 卦之象。 综卦之象相通,可释重复性卦辞的由来。例如,来氏注噬嗑日:。本卦 综责,二卦同体,文王综为一卦。”责蚕与噬嗑嚣相综,责下 卦之离倒转为噬嗑上卦离,离因其阴爻。柔得中”,“宽猛得宜,有哀 矜之念而又不流于姑息”,有“利用狱”之象,所以噬嗑卦辞日“利用狱”, 贲象亦日“折狱”同理,旅雾与丰墓相综,两卦皆有离象,皆 言“狱”。 就爻而言,本卦初二三四五上爻分别与综卦上五四三二初爻相综,爻之相综 也可解释两卦中重复性爻辞。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初上爻相综者,如无妄墓和大畜羹相综。两卦互相倒转,其中无 妄下卦震倒转后,成为其综卦大畜的上卦艮。即“无妄下卦之震上而为大 畜之艮也”。( 大畜彖注) 相应地,“大畜上卦之艮,来居无妄之下卦而 为震也。”( 无妄彖注) 大畜上卦艮的上九阳刚之爻下行,居于无 妄下卦震的初爻之位,也就是无妄彖辞所说“刚自外来而乇于内”同理, 无妄下卦震的初九阳爻上行,为大畜上卦艮的上爻,因此,大畜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阳刚之贤在上之象,可释其上爻爻辞“尚其贤” 二五爻相综者,如来氏注噬嗑云:“以贲下卦离之柔得中上行,而 居于噬嗑之上卦也。”因噬嗑墓与贲蚕相综,贲卦六二中爻 上行,居噬嗑卦九五中位,为“柔得中上行”来氏注贲彖云:“本 卦综噬嗑,噬嗑上卦之柔来文贲之刚也。”噬嗑上卦六五阴爻 下来,居于贲卦六二之位,介于初九、九三阳爻之间,亦有“柔来文刚”之意。 损鐾与益妻相综,损六五爻与益六二爻往来相综,两爻爻 辞均言“或益之,十朋之龟” 三四爻相综者,如娲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来氏注云:“夹之九四 与姬相综,倒转即娠之九三。”因为夹茎与媚量两卦相综,夹九四爻 与骺九三爻相综,两爻爻辞皆言“臀无肤,其行次且” 来氏不仅用综卦之象释辞明经,还探析卦综的实质。他认为卦综源于字宙阴 阳流行之理。宇宙阴阳“流行不常,原非死物胶固一定者,故颠之倒之,可上可 下”o ,表现在卦综上,是本卦之初二三四五上爻分别与综卦之上五四= - - 初爻的 上下颠倒相综,以此摹写天地阴阳的进退流行与循环,揭示了阴阳流行、循环且 平衡的宇宙原理。来氏说: 若以卦爻言之,上经阳爻八十六,阴爻九十四,阴多于阳者凡八; 下经阳爻一百有六,阴爻九十有八。阳多于阴者亦八上经阴多于阳, 下经阳多于阴,皆同八焉是卦爻之阴阳均平也 若以综卦两卦作一卦论之,上经十八卦成三十卦,阳爻五十二,阴爻 五十六,阴多于阳者凡四;下经十八卦成三十四卦,阳爻五十六,阴爻五 十二,阳多于阴者亦四上经阴多于阳,下经阳多于阴,皆同四焉。 是综卦之阴阳均平也。 可见,不仅周易中上经阴爻多于阳爻之数同于下经阳爻多于阴 爻之数,寓含阴阳平衡之理,而且从卦综看,可将相综的两卦作一卦来看待,上 经三十卦中乾、坤,颐、大过、 坎、离外的二十四 卦两两相综,共有十二对,加上没有综卦的乾、坤等六卦,共为十八卦 同理, 下经三十四卦中中孚、小过外的三十二卦两两相综,共有十 周易集注易经字义 第9 页 周易集注上下经篇义 第6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六对,加上没有综卦的中孚、小过,总亦为十八卦。这样,周易上 下经卦数实际相等,而且, 上经阴爻多于阳爻之数亦同于下经阳爻多于 阴爻之数总之,上下经六十四卦的卦序及其具体排列上皆有阴阳平衡之理。 阴阳流行且平衡之理也寓于辞中,比如损六三爻辞日:。三人行则损一人, 一人行则得其友。”易学家对此句的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来氏认为该爻辞说明对于 一阴二阳或阳二阴的不均衡态势,天道“裒多益寡”,自损其余而补不足,促使 其最终达致一阴一阳平衡的理想之态。爻辞中所寓的这种阴阳由不平衡变致并保 持平衡的天道法则,亦寓含在卦综之象上这样,在以卦综取象释该爻辞时,可 通过象辞之理将易象和易辞联系起来,以印证易象能明易辞。 下面我们看来氏对损六三爻辞的具体注释: 本卦综益,二卦原是阴阳相配之卦,因损下益上正在此爻,所以发此 爻辞也“三人行”者,益下卦三爻居于损之上三爻也,即象 辞所云“其道上行”也。“损一人”者,损六三也。一人行”即六三也,六 三行上而居四也。三行上而居四,即损下之三而益上之四也益卦下三爻 乃一阳二阴,今损一阴以居四,则阴阳两相配矣居四以初为正应,则。得其 友。也两相得则专,三则杂乱三损其一者,损有余也,两也一人得友者, 益不足也,两也。天地问阴阳刚柔不过此两而已,故孔子系辞复以。天地 男女”发之。占者得此,凡事当致一,不可参以三而杂乱也。 来氏认为,损蚕与益墓相综。按卦综原则,益上卦之哭倒置为损 下卦之兑,益下卦之震倒置为损上卦之艮。益下卦原本一阳二阴,按 照一阴一阳的原则,一阳二阴中多出一阴即六三爻,其为有余遵循损有余而补 不足的天道原则,减损益之六三爻,使之上行,增益而补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导读的教学设计教案
- 关于珍惜友情高一作文11篇范文
- 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 农民互助土地流转经营合同
- 一年级作文过春节放炮8篇
-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500字小学作文15篇
- 唐诗的鉴赏方法:古诗语言风格教案
- 2025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二级试卷:英语词汇与语法同步练习试题
- 合同审核流程及文件存档规范
- 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课件
- 资产评估事务所投标服务方案总体工作方案评估工作关键性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 传染病学总论-人卫最新版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高职)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电子课件完整版PPT全书电子教案
- 拆卸与安装油箱加油管
- 《汉服》PPT课件(完整版)
- 某国有企业精细管理降本增效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企业降本增效.doc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 SCH壁厚等级对照表
- 海洋声学基础讲义吴立新
- 验资工作底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