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孝道研究.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孝道研究.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孝道研究.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孝道研究.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孝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l lil i ltf lr lf fl lj lj y 17 9 4 6 9 6 摘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根本。孝是反映人类发展规律的一种道 德规范,作为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传统孝道经历了由宗教伦理转化为家庭伦理再转化为政治伦理的演变过程,历 经数千年而经久不衰,在传统社会的各个领域,一直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孝 道对于协调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培养个人责任和义务的情感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 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现代社会的传统孝道观念逐渐淡化、弱化的 现象已经变得及其普遍。探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历史的原 因,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原因。而此种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就是需要在批判继承传统孝 道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汲取孝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建构一种既 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又能够符合发展规律的现代孝道。 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根据前人的研究,对传统孝道思想和适应现代社 会的新孝道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传统孝道的起源、演变、 孝道的内容,以及辩证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分析 现代社会孝道传统的缺失及成因。第三部分:分析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重塑新时期的 孝道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理论上的论证和实践上的探讨。孝道对于解决中国 的老龄化现状、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因此,在现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赋予孝道以时代的内容,实现孝道的创新。 同时,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孝道应该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家庭的和睦稳定,个 人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人们正确的处理社会、家庭、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达到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孝道;和谐社会;现代价值;新孝道 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a sam o r a lv a l u e sw h i c hr e f l e c tt h el a wo f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a n d o n eo ft h ec o r eo fc 1 1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t h i c si t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e v o l v e d f r o mt h er e l i g i o u se t h i c so fa n c e s t o rw o r s h i pt ot h ep o l i t i c a le t h i c si th a s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h i s t o r y f i l i a lp i e t y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c o o r d i n a t i o no ff a m u ya n ds o c i a lr e l a t i o n s , e s t a b l i s h i n go fp e r s o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n do b l i g a t i o ne t c h o w e v e rw i t h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s o c i e t yw e a k e n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o ff i l i a lp i e t yi sv e r yc o m m o ni nm o d e r ns o c i e t y t h e r ea r er e a s o n si nm a n ya s p e c t si n c l u d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a n dr e a l i s t i c t os o l v et h i sp r o b l e ma n e wk i n do ff i l i a lp i e t yw h i c ha d a p tm o d e ms o c i e t ya n da g r e e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h o u l d b ee s t a b l i s h e dw i t h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l i a lp i e t yc r i t i c i z e da n di n h e r i t e da n de s s e n t i a lc o n t e n t a b s o r b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e m a n d s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ah a r m o n i o t i ss o c i e t y b a s e d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a n d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l i a lp i e t y i d e o l o g yw a sa n a l y z e da n dh o wt oe s t a b l i s hn e wf i l i a lp i e t yw h i c ha d a p t st h em o d e ms o c i e t y w a sd i s c u s s e d t h e r ea r et h r e ep a r t si nt h i sp a p e r i ns e c t i o no n et h eo r i g i n a t i o ne v o l u t i o na n d c o n t e n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l i a lp i e t yw a ss t u d i e da n dt h ee f f e c to nh i s t o r yw a sa l s oa n a l y z e d i n s e c t i o nt w ow e a k e no ff i l i a lp i e t yi nm o d e ms o c i e t ya n dt h er e a s o nw a sd i s c u s s e d i ns e c t i o n t h r e et h em o d e mv a l u eo f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l i a lp i e t yw a sa n a l y z e da n dt oe s t a b l i s hh a r m o n i o t i s s o c i a l i s ts o c i e t yw a sa l s oi n v e s t i g a t e d f i l i a l p i e t yh a sau n i q u er o l ei nm a i n t a i n i n gt h e h a r m o n ya n ds t a b i l i t yo ff a m i l ya n ds o c i a lp r o m o t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m o r a l i nt h e s o c i e t yn o w a d a y s 。i ts h o u l db ei n n o v a t e dw i t ht h em o d e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o m b i n e d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i n go fn e wf i l i a lt h e o r yi sb e n e f i c i a l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d i v i d u a l h a r m o n ya n d s t a b i l i t yo ff a m i l y w i t l lt h en e wf i l i a lt h e o r yt h er e l a t i o ns h i pa m o n gi n d i v i d u a l ,f a m i l ya n d s o c i e t yc a nb eh a n d l e di na c c u r a t ew a y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s o c i a l i s ti d e o l o g i c a le t h i cw i l la l s o b ef a c i l i t a t e d k e yw o r d s :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l i a lp i e t y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m o d e mv a l u e s ;n e wf i l i a lp i e t y 2 1 现代社会孝道传统的缺失1 4 2 2 现代社会孝道传统的缺失的原因l5 2 2 1 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1 5 2 2 2 社会历史条件变化1 6 3 孝道传统的现代价值和新孝道的合理构建1 8 3 1 孝道传统的现代价值1 8 3 1 1 孝道传统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基础1 9 3 1 2 孝道传统是解决当前家庭代际矛盾的需要2 0 3 1 3 孝道传统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2 l 3 2 新孝道的合理构建。2 l 3 2 1 新孝道的合理构建理念和原则2 2 3 2 2 构建新型孝道的举措2 4 结论2 7 参考文献2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一3 0 j l j 【谢3l j l 5 5 5 6 9 9 1 4 一 一 一 至中 长辈 在维 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五四时期,陈独秀、鲁迅、吴虞等革命者对其进行了猛 烈的批判,他们认为孝道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愚昧人民思想的 目的,阻碍社会的发展,他们对孝的合理因素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 的社会转型,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根据社会生活的新要求人们开始对孝道观念有了新的 认识,多数学者认为,对于孝道问题,不应该忽略其合理因素,应该坚持批判继承的态 度。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八十年代至今,在传统孝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如中国人民大 学哲学系教授肖群忠的孝与中国文化;北京大学伦理学博导魏英敏教授主编的孝 与家庭伦理;谢宝耿主编的中国孝道精华;高成莺主编的中华尊老文化探究; 宁业高、宁也泉、宁业龙编写的中国孝文化漫谈;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王 长坤编写的先秦儒家孝道研究:曹源编写的孝行天下;朱岚编写的中国传统 孝道七讲;曾振宇、齐金江编写的中华伦理范畴孝等等。论文研究传统孝道 的非常多,而且还不断的有大量新论文发表,人们对传统孝道的认识越来越趋向辨证、 全面,许多学者都对传统孝道进行了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对其合理性以及在现代社会生 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现时代,倡导孝敬父 母很有必要。第一,孝敬父母,是当今社会生活所必需。第二,倡导孝敬父母 是培养人道意识的起点。第三,倡导孝敬父母,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第四, 倡导孝敬父母,有利于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泛滥”【l 】。有学者则从孝对中国 国民性的影响角度间接地评价孝道,他认为“孝对中国国民性的积极影响表现为促使中 国人形成了仁爱敦厚、忠恕利群、守礼温顺、爱好和平的优良品质消极影响则表现为其 权威价值取向导致了国民的因循守旧、保守落后的性格,其片面义务价值取向导致了国 人的权利意识淡漠、忍耐不争的人格特质 【2 l 。有的学者较客观地评价了传统的孝道对 规范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作用p j 。有的学者认为“孝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道 德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道德行为的生长点,在调整人和人之问的道德关系、 维护社会的稳定、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1 4 有的学者从孝道文化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来评价孝文化,认为“其积极的作用在于修身养性、融合 中国传统孝道研究 家庭、爱国、凝聚社会、塑造中华文化,消极的一面在于愚民性、不平等性、封建性、 保守性 1 5 j 。有的学者从传统孝道的内涵谈起,认为“加强代际的和谐仍然要提倡传统 孝道中的尊老、养老的精华部分 嘲。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处于转型期,老人的生存状况 充满了不稳定性,需要孝道伦理予以调适,提倡尊老爱幼的孝道和养老是解决当前家庭 道德建设问题的良方刀 7 1 。有的学者认为“孝是维持家庭养老保障的精神支柱构建新型 农村孝文化及其传承的机制,是维持家庭养老保障,应对农村老龄化,建立和谐家庭与和谐 社会的有效措施嗍。 在国外,新加坡和日本的学者对传统孝道的研究也很多。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在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也各有不同,最重要的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因为 华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儒家思想在华人传统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新加 坡教育部何子煌博士认为,“孝道的最基本要求是奉养父母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要 融洽。他还认为孝道是从物质上奉养父母做起,在传统华人社会,是不可能摆脱孝道对 家庭、宗教信仰和社会影响的【9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家坡领导人把儒家思想作 为治国纲要的重点,提倡和弘扬儒家思想。为了达到在现代社会推行孝文化的目的,新 加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维持孝文化的社会基础几代同堂的家庭结构模式,如在 购买住房时,对于照顾父母的子女享有价格上的优惠;父母去世后遗留下来的住房享有 减免遗产税的优待等,1 1 0 j 。“新加坡政府为了保障老人的权益且还制定了赡养老人法, 规定凡是拒绝赡养或资助处于贫困的年迈父母者,其父母可以向法院起诉。这些措施的 实施,无疑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敬老尊老的社会风气,从而使老人的晚年能够得到 了很好的照顾l l o 。 日本是深受儒家学派影响的国家,儒家义理对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和民族道德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因此,他们对儒家思想的核心孝的研究内容也很丰富。日本的阳明学 派不仅把“孝道作为全部道德教育的核心,把孝道说成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道德准则, 并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说成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 【l 。有的学者对儒家“移孝作 忠”的君臣道德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地批判。他认为“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引喻到一 个国家、一个村子、一个政府或一个公司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这就是世间名分之所 以产生和专制之所以盛行的原因”i l l 】。日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中江藤树的“全孝心法 把“孝”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他说:“孝是人根,若灭却此心,则其生如无根之草木 i l2 1 。他不仅强调“对父母要孝,还要追根溯源,对祖先、对天地、对太虚都要尽孝”1 1 3 。 “其弟子熊泽蕃山继承了他的思想,进一步阐发了天地万物皆是孝生的观点,把孝 作为力善之源,百行之本,i h i 。 一2 一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国内外对孝的研究来看,孝的起源、发展、演变、内涵以及性质等已得到了较好 的梳理和分析。但在孝的创新方面,仍需要深入分析、发掘,虽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 的学者意识到了弘扬传统孝道对实现家庭及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就此方面 的研究却不多。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我国一直以来都 有着孝顺父母、尊敬父母的优良传统,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理念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教 育的核心内容。任何社会,如果没有孝道的存在,无论经济怎样发达,也不可能构成所 谓的和谐社会。在当今社会孝道严重缺失的情况下,要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必须使人们 在思想和行动上都符合社会发展的伦理规范。想要让人们能够达到这种较高的道德水 准,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而恰恰实施孝道教育就是达到这种水准的有效手段。 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山西永济市八旬老人王秀英患肺癌晚期住院,她有7 个子女,每家与医院的距离均 不超过两公里,有的甚至仅距几百米,但老人病床前却无人照料,最后凄然离世。2 0 0 7 年1 月1 7 日,永济市纪检委决定,对王秀英4 个有党籍和公职的子女分别给予党内严 重警告、警告和行政警告处分。【l5 】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慨叹:社会越来 越发达,两代人关系却越来越疏离,孝道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 1 5 j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孝道意识、尊老敬老的传统却被 逐渐淡化。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子女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庭中 的老人却没有人照顾。尤其在农村,孝道缺失现象更为严重。2 0 0 9 年从2 月2 0 日到4 月2 0 日的两个月里,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自费筹资,组织3 个志愿者对中国农村 的养老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地点选在山东曲阜南辛镇,是因为这里既是孔子的诞生地, 也是孝文化发祥地。【1 6 l 调查方法是问卷、个别访谈和进户查看,而问卷涉及自然情况、 居住、饮食、衣着、生活设施、医疗、经济收入、劳动和生活自理、儿女尽孝9 大项4 0 余小项。调查范围:山东曲阜南辛镇4 3 个村庄;调查样本:2 0 0 0 多个家庭中1 1 8 6 位 6 5 岁以上的老人;调查结果:老人与儿女分居者占7 2 2 、三餐不饱者占5 6 、衣着 破旧者占8 5 、生活必需品不全者占9 0 0 6 1 据统计:11 8 6 名受调查者中,老人与儿女分居者占7 2 2 、三餐不饱者占5 6 、 衣着破旧者占8 5 、生活必需品不全者占9 0 、丧失劳动能力者占8 9 。而受调查的 3 0 0 多个子女中,5 6 的人认为孝与不孝与经济有关,1 3 认为无关,3 1 认为父母无冻 馁之虞就算孝。1 1 6 1 西龙泉村的一位老人有三个儿子,其中- - ) l 子是教师。老人曾赴镇上告发三个儿子 不尽孝,- - ) g 媳认为老人“成心丢儿女的脸”,将老人的窗户砸了,还扬言放火烧屋。屯 中国传统孝道研究 民熟知“村中一景 每日中饭、晚饭时,8 8 岁的老太太便准时坐在儿子家门前的石 乞食。据邻居告知,“给不给饭,全凭儿媳妇高兴。 有时,儿子斗胆开门递给母 碗,愠怒的儿媳妇便开骂“自己都吃不上饭了一讨不到饭,老人就怏怏离去, 粒换煎饼吃。0 6 如果家有不肖子孙,老人必定绕不过“三最一吃的最差、穿的最破,住的最旧。 老人冬天的蔬菜是一缸腌制的胡萝卜,另一位老人几乎日日馒头泡水。“我有钱是 ,没钱他是我爹 ,一位老人以无奈口吻表达对子孙的不满,“过去我一个能养七 ,如今七八个养不了我一个一。0 6 翟玉和的调查显示,由于孝道缺失、尊老养老观念的淡薄,导致了农村老人的晚年 非常的凄惨悲凉。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还不可能在现阶段 农村的养老问题,而绝大多数老人又没有自养的能力,所以农村孝道传统的淡薄导 农村的老年人没有人赡养的情况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子女对老人不履行赡养的义务并不完全是由于其经济条件的 原因所引起,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于敬老、孝顺观念正在逐渐的淡化、弱化,家庭里没 有人伦温情的存在,儿女孝顺老人、关心老人的很少,以至于各种不孝的现象日趋增多 了,甚至有虐待父母老人等很多不孝的情况的出现。可见,在现阶段家庭养老仍然是我 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所以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家庭发挥其的协调作用,来调节父母与子女 的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充分利用我国传统伦理规范的孝道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培养人 们的孝道观念,解决养老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与安定。 在现阶段,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首要发展目标,而社会和谐发展的实现又需要家 庭关系来协调。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是以家庭和谐为本,而家庭和谐又是 以孝道观念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家庭的伦理规范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孝,孝的意义是 以家庭的存在而发挥作用的,如果家庭存在,孝道的意义就会存在。所以,此时不管是 对孝道的家庭观念还是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两方面来说,我们都应该继续进一步深入发 掘传统孝道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主张提倡与弘扬孝道,正确把握孝道传统的涵义。采用 科学分析的方法,将这一传统美德同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积极寻求建 立现代孝道思想的新思路,积极探讨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以上这些对培养个人的孝亲 的意识,加强现代社会的家庭的伦理规范,树立一种尊老敬老的风气,以及维系家庭的 稳固,社会的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何谓孝? 说文解字中说“孝,善待父母也,从老省,从子,子承父也。 【l 刀 从而指出了孝的基本含义为是善事父母。孝之含义有三,即善事父母;尊祖敬宗;传宗 接代。【l 刀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尊从、侍奉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传统孝道是由传统社会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这三方面相互作用而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商周时期的孝道观念已经初步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将孝由最初的 宗教意义转化为伦理意义并将其系统化;两汉时期,孝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开始成 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孝道沿着汉代的路线发展:宋元明清时期 盛行理学,孝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已经严重异化。孝文化的演进经历了产生、成熟、 鼎盛、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从近现代史来看,对孝文化评论是既有批判又有弘扬,但 整体来说对孝文化的批判更为强烈。 1 1 1 传统孝道思想的起源 “孝最初缘起于原始社会,考古发现的孝字最初见于商代卜辞。在商代的 金文中有一例用于人名,在博物馆的青铜器上刻着孝的象形图形,古文字学家释为 孝的篆体。因为老人都是一副弯腰弓背的模样。孝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字, 下面是一个子字,给人感觉是处于服侍的状态,意思是青年人扶着老年人。引伸为老少 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l l 引。 “孝道是农业文明的道德结晶,是血缘宗法的直接产物,是祖先崇拜的观念反映 【1 9 1 。农业的自然经济就是孝道产生、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农业生产发展 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产生、发展的,孝道的产生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农耕经济的发 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保障,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避免了人们会因为缺 乏生活的基本原料而导致食杀老人的现象出现。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逐渐累积的生产 经验,特别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在当时自然而然地生产 的经验大部分都掌握在具有丰富经验的长辈手里。因此在农业社会里,年轻人对有经验 的前辈的尊敬、服从是很自然的事情。农业文明对尊老,养老的传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 的促进作用。 孝道是血缘宗法社会的直接产物。孝道观念其实是有一个内涵不断变化发展的过 程,即由家族的族权转为家庭的父权。“孝道观念的载体是由血缘而存在的家族和由婚 姻而组成的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0 9 1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 中国传统孝道研究 经济形式是农耕经济,而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家庭。随着社会生产基本单位 的改变,个体的家庭确立了自己的主导的地位,并且产生了私有财产的亲子继承制。从 此有血缘关系的人都愿意聚居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庭即家族,并且把孝道观念作为了 维系家族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孝道的产生是以血缘宗法制度实施为基础的,而家 族就是这种道德规范的实施者、拥护者。 农业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结合、发展的过程,促使了祖先崇拜的宗教演变。上古时 期人们对生殖和图腾的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此种变化对确立 孝道的观念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祖先崇拜的产生是人类为追索其祖源而展现的对 生命本质与价值意识的一种外在形式 【2 0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的孝道,有 其历史上的依据,这根据,是在殷商时代即已盛行的崇拜祖先的宗教。上古的祖先崇拜, 演变出儒家的孝道;在秦汉以后的两千年,儒家的孝道,又维系了这个古老的宗教。一 1 2 1 】古时代的人们将生殖崇拜的观念与相信祖先是具有灵魂的观念相结合,这样就使得祖 先的生殖行为变成一件非常神秘和神圣的事情,祖先赐予宝贵的生命,人们需要拜祭祖 先,才能获得祖先的庇佑,由此产生了祭祖、尊祖的观念。因此很自然地在原始宗教上 由对自然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而在尊祖、祭祖意识中很自然地产生了敬养老人 的道德意识。 总的来说,农业经济基础、血缘宗法制度、祖先崇拜的宗教观念,这三者是孝道观 念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内在要求。 1 1 2 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 传统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伦理规范,有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演进过程, 广泛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传统文化所能相比的。 ( 1 ) 孝观念的宗教萌动商、周 殷商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和创造时期,也是孝道观念的初步形成时期。到了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明确确立,并且逐步发展和成熟,孝道是西周时期道德规范的核心 内容。西周时期,孝的主要含义是尊祖敬宗,孝的对象主要是过去的祖先,因为孝道观 念来自于祭祀祖先的行为,所以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在西周时代作为伦理规范意义的 孝,还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周人对孝的规定,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尊祖敬宗、 报本返始。第二,生儿育女,传宗接代。,【2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生,事之 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 3 1 就是说,对于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节侍奉他们, 去世后要按照礼节安葬、祭祀他们。若不以礼相待,仍然是不孝。这段话对周代时期的 孝礼做了高度的概括。此阶段“孝 其实是一种含有宗教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孝观念的人文转化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宗法等级制度由封建制的到来失去了过去的 主导地位,而家族在此时成为占有主导的位置的一股势力,也就使得孝道得到进一步发 展。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重视孝的现实伦理道德意义和孝道的家庭伦理道德意义,强 调孝道要以“敬 为基础,还强调孝道分别要与“礼一和“悌一相结合。孔子进一步为 传统孝道找到了人性根基的合理性,即孝的道德本来是适应宗法制度的贵族德行,孔子 将其逐步演变为所有人应该必备的基本德行。由此孝道的作用范围被进一步的扩大了。 在孔子之后,春秋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曾子,他在孝道理论方面,从孝道的广度和深度 两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其的思想,由于曾子对孝的思想进一步广泛的扩充,使其由家庭 伦理的范畴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样的孝道奠定了其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并指出:天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1 2 4 j 孟子把 家庭伦理的孝道观念推己及人,从而把孝悌观念从家庭推广到整个社会。 ( 3 ) 孝道的系统形成汉代 汉代是孝道观念发展演变的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由孔子、 孟子等创立的先秦儒家孝道完成了向封建孝道的转化的过程。统治阶级意识到了儒家学 说对专制统治的适用性,所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策,由此儒家思想 被提高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一时期儒家的孝道观也得到最大的重视。孝道观念“以孝 治天下”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孝的思想扩充到了社会其它的各个方面,成为了维护封 建统治的主要精神基础。孝道观念规定了调整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以此想 达到使父子、夫妻之间能够很好的相处的目的;而且,又进一步规定了个人和国家之间 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孝道在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发挥着的不同的功能,以及起到协调双 方面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到了东汉时期,孝的思想,在内容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 使其的意义更加广泛,并且把父子关系渗透到老师和学生的之间,学生对老师也要像对 自己的父亲一样行孝道。汉代的孝道思想由学校教育进一步扩展为社会教育工作的核心 内容。 ( 4 ) 孝文化的深化与异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化方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孝道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家族 伦理得到重视,家庭和家族的地位有所提高,在人们的心理家庭的利益更为重要,而且 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国家利益。大家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现实利益而开始极力的推崇孝 道。大家族人数众多,有如一个大的家庭一样,家庭内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孝 道在家族罩起到了来维护家族内部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增强家族内部人员的任何事情都 中国传统孝道研究 以家族为中心的使命感的作用。并且统治集团为了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就极力推崇 孝道观念,其实统治者真正的是想掩盖其篡夺帝位的事实,但又想控制民众的思想,使 得民众能够服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以取得“忠一的实现。因为“忠 和“孝”是古 代社会人们最重视的两种德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统治者急需借助提倡孝道来掩 盖自身违背忠道通过篡权而改朝换代的事实。 ( 5 ) 孝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继承了重视孝道的传统,继 续强调社会教化和政治表彰。隋炀帝继承了“举孝廉刀的制度并继续实施。唐穆宗曾请 学者讲解并颁行孝经,为孝经作注疏,依据孝经选择人才。瞵】 唐朝的统治者为了达到强化孝道目的,还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唐律规定:“官 吏在为其父母服丧的二十七个月中必须辞去官职。一【2 5 】儒学是唐王朝维护政治思想统治 的主要工具。唐代在行孝方面主要有侍奉、顺从父母、为死去的父母居丧等方式。唐代 的孝行最突出是数代同堂一起居住,看成是最理想的家庭模式,是家庭和睦、儿女孝顺 的具体表现。传统孝道已经在社会精神层面占有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孝敬父母的行为己 经成为老百姓自觉的一种习惯了。 ( 6 ) 孝文化的极端化、愚昧化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后期,这一时期的统治思 想是由儒学发展而来的理学占主导地位。理学的强化,以达到维护封建社会的忠孝思想 目的,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宋元时期人们的忠与孝的意识,确实得到了一 步的发扬,出现了“大忠大孝的榜样人物,如文天祥、包拯等。但是,理学的充分发 展,使得孝道走向了极端化,倡导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甚至父子、君臣、夫妻关系 由最初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提,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最后 被演绎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思想。1 2 6 】这说明 随着封建专制的进一步强化,孝的内涵被严重异化了。 ( 7 ) 孝道的怀疑批判近代 在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开始了对孝道的批判。鸦片战争后最早放眼看世界的人士之 一的魏源,对孝道有所阐发,他说:“君子之言孝也,敬而已矣;君子之言敬也,孝而 已矣。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2 7 】把照顾父母的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 紧密的结合起来了。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人士,对封建家庭和孝的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 判,对封建孝道产生了很大动摇的作用。随着革命运动发起,封建孝道已经失去了精神 层面的主导地位,被唤醒的民众纷纷加入到革命运动中来,以反抗封建专制的统治。 ( 8 ) 孝道的激烈批判与弘扬重建现代 一8 一 便是如此! 2 9 1 学者们批判了孝道的愚弄民众、保守性、不平等性等消极影响,以全面 抨击了整个儒家传统思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时中国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民 族精神的重建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一定要坚定信心,在反思和曲折前进中,获得真 理。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纠正了“文革 时期的所发生的错误,结束了过去的盲目追 寻与批判,使得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得以发扬光大。社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 时代,对儒家文化能够做到科学的评价。进入9 0 年代后,传统孝道进一步的引起了重 视,学者们开始了重建新型孝道的探索与反思的工作。 孝,在封建社会既可以维护封建家族专制的稳定,协调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 又可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以达到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是其在古代社会可以长 期存在的主要原因。而随着社会基础的改变和孝道观念本身的两重性,导致了两种对立 的观点一怀疑批评与弘扬重建,在近现代社会并存。对于在现今这段时间内,应该坚 持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孝道文化,以完成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达到社会能够 安定和谐的目的。 1 2 传统孝道的内容和评价 1 2 1 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 随着中国传统孝道数千年的发展,它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非常宽泛。孝道 既是父子间爱与敬的基本情感,也是一个人应该需要具备的基本品德。孝道既可以协调 家庭成员间的内部关系,又可以协调整个社会的君臣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传统孝 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 1 ) 养亲与敬亲 孝是一种行为,是侍奉父母,赡养父母,为父母谋利益的一种行为:孝者养亲也。 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道德义务,也是孝道的基本内容。 孟子说:“舜尽事亲之道,此之谓大孝。 i 刈这意思是说:舜竭尽一切心 力来侍奉父母这便叫做大孝。苟子说:“能以事亲谓之孝。,【3 l j 这也是浼能够奉养 自己的父母,就是孝。可见,孝首先是奉养父母。孟子说:“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作为不孝的表现,反过 莫过于对父母的尊敬。 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子游问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 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一豳】这是说所谓的孝顺父母,能够养活父母,自认为就是 孝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人也养活狗和养活马,如果仅是供奉父母,且有一 种不尊敬态度,那么养活父母和养犬马又有什么分别? 只有敬才是孝的最高体现。子夏 问孝道,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 3 】 孔子认为,做到孝,最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有事情替父母去做,有了美酒菜肴 让父母吃,这不难做到,难的是经常保持态度的愉悦,使双亲精神生活愉快。 可见,对父母精神情感上的敬重和物质上对父母的赡养相比是孝的一种更高层次。 只有由养亲上升为敬亲的高度,把“养 与“敬”两个层次的孝结合起来才算是真正达 到了孝的要求。 ( 2 ) 无违与无改 孝是“无违 与“无改,就是要做到不违背礼节,不改变父母的意志,对父母恭 顺,让父母高兴。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老而不怨。 3 3 j 意思 是说,对父母的过失要婉转耐心的劝告,即使父母不接受,也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生 怨恨。孔子主张:“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幽】就是说,对于父母 活着的时候要按礼节侍奉他们,去世后要按照礼节安葬、祭祀他们。若不以礼相待,仍 然是不孝。 孔予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 3 4 1 i p : 父亲在世时,儿子的志向要与父亲保持一致,父亲过世后,儿子的行为不与父亲的意志 相悖,三年不改变父亲生前立下的规矩,这才是孝! 孟子也主张作为孝子必须服从父母 的旨意。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 3 0 1 臣 j 是不能得 到父母的欢心,就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旨意,就不能做一个好儿子。可见,孟 子认为顺从父母的旨意,就是大孝。显然与“无改于父之道一脉相承。 ( 3 ) 传宗接代 传统孝道中敬养与祭祀祖先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后继有人,生子育孙能使家庭以至整 个宗族得以稳固和延续,传统孝道视传宗接代为其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古人云:“父 母生之,续莫大焉。”1 3 5 】父母生育子女,子女生养后代,没有比传宗接代更为重要的了。 “三千之罪,莫大不孝,不孝之大,莫过于绝祀。”p 6 j 意思足所有罪状中没有比不孝再 大的了,不孝之中最大的不孝,就是没子嗣。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 3 0 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孝有三种情形,其中没有儿子是最大的不孝。没有子嗣就没有办法敬养父母,扬名显 亲,祭祀祖先,所以“无后 为最大的不孝。 孝道是家庭生活中协调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赡养父母是对子女孝道最 起码的要求,孝道的理论体系由以上几方面的内容相互涵盖,奠定了孝道的社会地位。 从历史上说,尽管孝的其他内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敬爱、赡养父母作 为孝的最基本的内容,现在仍然是我们要遵循的首要内容。 1 2 2 传统孝道的评价 我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说:“中国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 它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 也不能全盘继承。全盘否定势必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全盘继承必然导致复古主义。这两 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精, 综合创新和古为今用的方针。,【3 刀可见,对传统孝道进行评价必须要用辩证的态度来审 视。 ( 1 ) 传统孝道观念的积极价值 传统孝道观念中也蕴涵了普遍的伦理道德规范,如养亲、敬亲等是孝的基本内涵, 对于我们永远适用,我们应该提倡和弘扬这一优良的传统道德思想,使其能够促进社会 的安定团结。具体来说传统孝观念中蕴涵的积极价值有以下三点: 第一,传统孝观念有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在封建社会孝道观念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对调节父子、长幼、夫妻、兄弟等家庭成 员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很大的凝聚作用。而家庭在封建社会是最基本的社会生产生活单位 和政治单位,家庭的稳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家庭的和谐稳定, 可以带来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社会里家庭是以父子关系为主线的纵向组织结构,调节 父子关系的道德规范就是儒家提倡的“孝”。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1 3 4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说:“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 大伦也。 【3 翻“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 3 9 】孝敬父母及其亲戚,可理顺家庭中的主 要关系,家庭内部就能和睦相处。【1 0 】儒家文化从精神机制来看,讲究的是孝道要推及于 人,给予他人关切和爱,如果能够把对父母亲的敬爱之情,对兄长的敬重精神给予他人, 那一定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 4 1 。这样,就可以处理好各成员相 互之i 日j 的人际关系。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 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1 4 0 1 如果全社会范 围内的人都做到和睦相处,在外就不会有犯上作乱的事情出现,这样有利于促进社会的 安定和谐。“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1 4 1 l 在社会上,孝由孝顺父母扩大到顺从 中国传统孝道研究 君主,顺利地完成了由孝到忠的进一步深入,使社会规范和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则任 何人都能够做到孝敬父母、效忠君主,以此来维护封建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子说:“其 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刚孝经中 也说:“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力 【4 2 】这都说明了传统孝道具有保障维护封建社会家庭稳固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第二,传统孝观念是培育爱国主义的情感基础。 在传统社会人们主张以孝来修身养性。“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4 3 】。孝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古代的“立身 ,已经不是仅仅局限在家庭内部,侍候父 母的范围,而是倾向于社会,成为了一种的事业的追求。在家要行孝,在国要忠君。在 家对兄长尊敬,在社会上就能有爱同辈,尊敬长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 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刚孝道观念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基础,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和实践的基准点, 立身之孝不仅会引发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还会造就许多爱国的杰出人物,建功立 业,报效祖国,促进社会的进步。比如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其全家精忠报国的感人事 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所有人应该学习的榜样。孝道观念作为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 造就了许多的杰出人士。 第三,传统孝观念对中国国民性产生了积极影响。 传统孝道蕴含着中华传统伦理的仁、义、礼,是一种追求和谐与安定的价值取向的 基本精神,使我国人民拥有了很多出色的人格,如仁爱、守礼、宽厚、温顺等。儒家把 孝道观念看作是仁爱之心的根本。如果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给予他人关切和爱,就一定能 达到处处有仁爱之心的崇高境界,拥有一种高尚的情操。就像易经中所说的:“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 4 5 j 其中的厚德载物的意思就是说 有仁爱之心的人,在处世上就必然会宽厚待人。中国人所拥有的豁达乐观的性格就是由 这种厚德载物的德行所形成的。【4 5 】孝道观念其实就是在精神上达到了爱、敬、忠、顺之 间的统一。人们的所拥有的守礼、温顺的性格就是以重礼守法作为行为的根本准则,而 在敬的推广和孝道的不断实践中所形成的的独特品质。温顺、守礼的性格,才能做到淡 泊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