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词语的语义对应于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概念。当前研究者大都赞同这样的观点:概念 由不同类型的特征(如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所组成;这些概念、特征之间通过各种各 样的关系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语义网络。语义加工就是人们如何对语义记忆 中的概念特征进行表征和提取的过程。国内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语义模型 理论,考察了诸如语义距离效应、典型性效应和特征差异性效应等概念特征组织现象, 试图解释和探索语义加工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例如,层次网络模型、概念结构理论 和联结吸引点网络模型等等。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而且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的方法手段 还比较单一,基本上仍主要采用反应时范式。所以时至今日概念特征的语义加工研究虽 然成果丰硕,结论却不统一。 目前,眼动实验法已经在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医学等领域得到 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研究即时加工过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眼动实验法在视觉认知研 究领域, 特别是在阅读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随着心理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整合思想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心理 学研究者们希望通过采用多范式、多领域的会聚操作来整合研究思路,以便多维度地研 究具体的心理现象。 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结合反应时范式和眼动研究技术,设计了两个实验, 从离线加工和在线加工两个角度来探讨汉语概念特征的语义加工特点。 实验一考察在语义加工过程中汉语概念差异特征比共同特征是否能够被更快激活。 实验采用 2(概念范畴:生物和非生物)2(特征类型: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2(soa: 300ms, 1200ms)的三因素混合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对概念特征的反应时和错误率。 实验二考察在语义加工过程中激活汉语概念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时的眼动行为是 否存在差异以及相应特点。实验采用 2(概念范畴:生物和非生物)2(特征类型:差 异特征和共同特征)2(soa: 300ms, 1200ms)的三因素混合设计。因变量为基于兴趣 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等眼动行为指标。 实验一和实验二得到如下结论: (1)在生物范畴上的特征激活时间上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性效应,即生物范畴概 念的差异特征激活时间明显短于共同特征激活时间。 ii (2)随着 soa 的增加,特征差异效应更加突出,即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激活时间 差异量更加明显。 (3)在生物范畴的眼动行为指标上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效应。即生物范畴概念的 差异特征总注视次数明显少于共同特征总注视次数;差异特征总注视时间明显短于共同 特征总注视时间;差异特征平均注视时间明显短于共同特征平均注视时间;差异特征回 视次数明显少于共同特征回视注视次数。 关键词:语义记忆,差异特征,眼动 iii abstract semantic is a study of meaning of the words. in psychology, semantic memory refers to long-term stores of meaning, understanding and other concepts-based knowledge unrelated to specific experiences. most researchers agree which the current view that concept includes different types of features (such as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shared features), and these concepts are connected with corresponding sets of features with each other. a semantic network which is a complex network represents semantic relations among these concepts and features. a semantic processing issue is about how concepts and features are represented and accessed in semantic memory. to date a number of theories of semantic structure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have been proposed as alternatives. such as, hierarchical network theory,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account, and connectionist attractor network. although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semantic processing, it has some inconsistencies among the results of these by now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language. many studies using eye movements to investigate cognitive processes have appeared over the past 40 years, such as reading, typing, visual search, and scene perception. eye movement data have proven to be extremely useful in the study of many topics related to cognitive processing. eye movement research may be the best on-line measure of moment-to-moment cognitive processes. so two experiments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our goal in this study. the two experiments that used reaction time paradigm and eye movement research technique were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distinctive effects of chinese conceptual feature during semantic processing. eighty hena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in experiment 1,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distinctive features are activated quickly than shared features in chinese concept during semantic computations by manipulating the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 betwee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target feature. a 222 mixed design was adopted, with concept domain (living vs. nonliving thing), the type of feature (distinctive vs. shared feature), and soa (300, 1200ms)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dependent measures were verification latency and error rate. in experiment 2, although the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is the same as that in experiment 1, the iv eye movements of each participant were recorded while they read concept and feature by using asl 504 eyetracker. the experiment design and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is also the same as experiment 1.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are eye movements index which includes fixation count and fixation duration in the areas of interest. the result shows:in chinese concepts, 1)the distinctiv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for living things was significant at all soas, and 2)the distinctive effects is more prominent at the longer soas,and 3) there is the distinctive effects among eye movements, and the effects for living things was significant at all soas. keywords: semantic memory, distinctive feature, eye movement 引言 1 引 言 词语和意义联系密切。正是形形色色的词语串联起各种知识经验,从而使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能够自如地使用语言进行学习,理解意义,掌握概念,解决问题,相互交流。 所以词语、意义和概念一直都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 关注重点。 广义上讲,词义包括句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较多地注意后者 词汇意义,也称为语义。具体而言,词语的语义就对应于这个词语所代表的概念。 目前多数研究者都赞同这样的观点:概念由不同类型的特征(如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 所组成;这些概念特征彼此之间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相互连接,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语 义网络; 这一复杂网络及其所包含的各种知识信息就构成长时记忆的一部分语义记 忆。因此可以说,语义加工就是人们如何对存贮在语义记忆中的概念特征等知识信息进 行表征和提取的过程。 纵观语言加工的认知心理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国内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 角度提出许多语义模型理论, 考察了诸如语义距离效应、 范畴体积效应、 相反范畴效应、 典型性效应和特征差异性效应等概念特征组织现象,试图解释和探索语义加工的心理过 程和影响因素。但是由于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多使用自编的实验材料,材料的编制方法 和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主要局限于反应时范式,手段比较单一以及研究者的理论基点 不同,从而造成不仅在相同语言背景中各理论模型的支持证据存在冲突,在不同语言背 景之间的各类概念特征效应,尤其是特征差异性效应的研究结果存在着种种矛盾。 在人类信息加工的过程中,绝大多数(80%-90%)的外部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 视觉始终都是我们进行认知加工的关键方式之一。研究也已表明,人的心理变化与眼球 运动(简称眼动,eye movement)的各种模式存在相互关联。眼动实验法是一种高科技 的、 精密的视觉心理测量方法。 具体来说, 就是借助眼动仪可以记录各种眼动特征数据, 诸如,人眼注视的空间区域及注视时间,对注视对象各部分的注视次序及次数,还有注 视过程中的瞳孔大小变化等等。通过得到眼动特征数据,就可以分析个体在注视对象物 体时的关注点及其感兴趣的区域、浏览个性习惯等信息,借此来进一步推断个体在实验 任务中思维活动,反映其认知加工的过程。随着眼动仪和眼动理论的发展,眼动实验法 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 2 已成为一种便于操作,准确度高,用途广泛的理想研究工具。目前,眼动实验法已经在 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研究即 时加工过程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眼动实验法在视觉认知研究领域,特别是在阅读研究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随着心理学研究技术的不断扩展和完善,整合思想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 心理学研究者们希望通过采用多范式、多领域的会聚操作来整合研究思路,以便多维度 地研究具体的心理现象。 因此,本研究基于整合思想尝试结合反应时范式和眼动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使用 语义启动特征判断任务,针对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从延时和即时加工两个角度来进 行考察,试图更全面地探讨汉语概念特征在语义加工中的特点,进而能够进一步丰富汉 语认知方面的研究,也为相应的语义模型提供新的实验支持。 1 理论综述 3 1 理论综述 1.1 语义模型 单词含义在人们的头脑中是如何被储存、如何被快速提取以及如何被理解的?这一 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理解、语言生成以及神经损伤患者知识理解障碍研究的重要课 题。加拿大心理学家 tulving 于 1972 年,在他和 donaldson 共同主编的记忆的组织 (organization of memory)一书当中,第一次提出区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episodic memory vs. semantic memory) 。他将语义记忆定义为: “它是一个心理词典,包括一个人 拥有的关于词汇以及其他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意义和所指代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关系 的有组织的知识。它还包括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规则、公式和算法的知识。 ” 自从 tulving 提出“语义记忆”概念以后,语义领域研究取得可观的进展。这一发展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语义加工模型和高级工具(如语义特征生成常模等)的使用和发展,使 得对于语义加工机制的精确测量成为可能。 第一种语义加工模型是层次网络理论(collins rumelhart rogers mcrae,de sa, lambon ralph, howard, nightingale, moss,tyler, durrant peatfield, warrington tyler et al.,2000; tyler smith, 1984)。在关于概念组织的理论当中,很多都对概念特征之间的这种差异性 进行了论述。例如,样例理论就提出生物概念的范畴内部相似性要高于非生物概念。概 念特征结构理论也提出“生物类概念的差异特征和其他特征的联系比较弱,而共同特征 间的联系则比较强; 非生物类概念的所有特征间都有较强的联系。 ” (randall, moss, rodd, gree, minda smith plaut bai et al, 2008) : 被试操作失误或其它意外事件造成的实验中断; 眼动仪对瞳孔追踪丢失(如被试头部晃动造成的数据丢失) ; 注视时间大于 1200ms 或小于 80ms; 平均值大于三个标准差和小于三个标准差。 使用 gazetracker 软件对眼动仪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获得眼动轨迹图及 眼动指标参数,进行初步处理后,获得有效眼动数据,最后使用 spss16.0 for windows 对有效数据进行详细统计。 4.3.2 兴趣区划定 在阅读的眼动分析当中,主要分为以单个字为单位分析和以单个区域为单位分析。 基于本研究目的是考察概念特征的语义加工特点,所以采用区域为分析单位。根据实验 材料中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划分出两个兴趣区页面上方的两字概念名词作为“概 念区” ,页面下方的六字特征短语作为“特征区” 。 因为本研究着重考察特征的差异性效应,所以只对“特征区”的各种眼动指标进行 方差分析。 4.3.3 眼动指标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实验仪器条件,选用的具体眼动指标如下: 总注视次数,指在一个兴趣区上所有注视点的总和。 注视频率,即该兴趣区的总注视次数与总阅读时间的比值,反映出被试对该区域的 注意程度。该指标越大,表明对该区域注意程度越高。 平均注视时间,指一个兴趣区上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的平均值。 总注视时间,指一个兴趣区上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的总和,被试反映出加工该区域 的时间。 回视次数,指视线离开一个兴趣区后再次进入该兴趣区的次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该区域的加工难度。 4.3.4 统计结果 4 实验二 语义启动特征判断眼动实验 33 因为在筛选有效眼动指标数据过程中,按标准剔除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数据,从而 造成实验项目上的数据数量出现不均等,所以不再进行项目分析,只进行被试分析。 以特征类型和概念范畴为被试内变量, soa 为被试间变量, 对选定的 5 种眼动指标 分别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各项眼动数据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4-1。 表表 4-1 各项眼动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各项眼动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生物 非生物 眼动指标 soa 差异特征 共同特征 差异特征 共同特征 300ms 1.682 (0.578) 2.140 (1.998) 1.847 (1.049) 1.900 (1.400) 总注视次数 1200ms 3.066 (0.417) 3.806 (0.861) 2.015 (0.254) 3.806 (1.715) 300ms 1.540 (0.236) 1.560 (0.294) 1.202 (0.272) 1.550 (0.536) 注视频率 1200ms 2.316 (1.159) 1.647 (0.465) 2.072 (0.906) 1.518 (0.504) 300ms 0.259 (0.038) 0.289 (0.039) 0.280 (0.060) 0.273 (0.047) 平均注视 时间 1200ms 0.419 (0.151) 0.385 (0.142) 0.428 (0.143) 0.425 (0.202) 300ms 0.456 (0.146) 0.702 (0.655) 0.585 (0.443) 0.570 (0.365) 总注视时间 1200ms 1.300 (0.561) 1.339 (0.548) 0.927 (0.303) 1.273 (0.548) 300ms 1.750 (0.735) 2.531 (1.020) 2.406 (0.994) 3.350 (1.507) 回视次数 1200ms 2.541 (1.360) 2.687 (1.531) 2.958 (2.039) 3.437 (2.974) 注:括号里为标准差,注视时间的单位均为秒。 (1)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次数 对总注视次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特征类型主效应显著,f(1,30)=17.825,p0.001,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的总注视次 数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别;即被试对差异特征的总注视次数(m=2.153)要显著少 于对共同特征的总注视次数 (m=2.913) , 表明被试激活差异特征比激活共同特征更容易。 soa 的主效应显著,f(1,30)=22.058,p0.001,被试在不同 soa 条件下对各类特征的 总注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别; 即被试在 soa=300ms 时的对特征区的总注视次数 (m=1.892) 显著小于在 soa=1200ms 时的总注视次数(m=3.173) ,表明随着 soa 的增加,被试加 工深度增加。概念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30)=3.050,p=0.091,表明不同的范畴对被试 在各种特征区域里的总注视次数没有明显影响。 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显著,f(1,30)=7.874,p=0.009,表明在不同 soa 条件 下被试对于不同类型特征的总注视次数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别。其余交互作用均不 显著:概念范畴和 soa 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0)=2.292,p=0.141;概念范畴和特征 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 34 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0)=0.593,p=0.447;概念范畴、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 作用也不显著,f(1,30)=3.012,p=0.093。 对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以 soa 为参照、特征类型为自 变量分析结果显示: 在 soa=300ms 时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的总注视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f1,p=0.870;在 soa=1200ms 时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的总注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别, f(1,30)=5.310,p=0.028。这表明,随着 soa 的增加,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之间的总注 视次数的差别增大。以特征类型为参照,soa 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差异特征, 被试在不同 soa 下的回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异,f(1,30)=21.95,p0.001,对于共同特征, 被试在不同 soa 下的回视次数也存在显著差异,f(1,30)=11.34,p=0.002。 (2)注视频率)注视频率 对注视频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soa 的主效应显著,f(1,30)=11.221,p=0.002,表明在不同 soa 条件下,被试对 各种特征区的注视频率存在显著差别;即 soa=300ms 时被试对特征区域的注视频率 (m=1.463)显著小于 soa=1200ms 时的注视频率(m=1.889) ,说明随着 soa 的增加, 被试对特征区域的注意程度提高。概念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30)=2.627,p=0.116;特 征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30)=3.074,p=0.090;这表明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型对被试在不 同特征区域上的注视频率没有显著影响。 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显著,f(1,30)=10.623,p=0.003,表明在不同的 soa 条 件下,被试对于不同类型特征的注视频率存在显著差别。其余交互作用不显著:概念范 畴和 soa 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0)=0.003,p=0.955;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型的交互作 用不显著,f(1,30)=1.810,p=0.189;概念范畴、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f(1,30)=0.417,p=0.523。 对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以 soa 为参照、特征类型为自 变量分析结果显示:soa=300ms 时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的注视频率没有显著差别, f(1,30)=1.41,p=0.245,在 soa=1200ms 时也不存在显著差别,f(1,30)=1.22,p=0.277。 以特征类型为参照、soa 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差异特征,被试在不同 soa 下 的注视频率存在显著差异,f(1,30)=6.26,p=0.018,对于共同特征,被试在不同 soa 下 的注视频率也存在显著差异,f(1,30)=6.47,p=0.016。 (3)平均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时间 4 实验二 语义启动特征判断眼动实验 35 对平均注视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soa 的主效应显著,f(1,30)=14.669,p=0.001,表明在不同 soa 条件下,被试对 各种特征区的平均注视时间存在显著差别,即 soa=300ms 时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区域 的平均注视时间(m=0.276s)显著小于 soa=1200ms 时的平均注视时间(m=0.415s) , 表明随着 soa 的增加,被试对于特征的加工更深入。概念范畴主效应不显著, f(1,30)=0.842,p=0.366。特征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30)=0.077,p=0.784;这表明概 念范畴和特征类型对被试在不同特征区域上的平均注视时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对于平均注视时间,各自变量之间都没有出现显著交互作用。概念范畴和 soa 的交 互作用不显著,f(1,30)=0.613,p=0.440;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30)=1.505,p=0.229;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0)=0.027, p=0.871;概念范畴、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30)=2.804,p=0.104。 (4)总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 对总注视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特征类型主效应显著,f(1,30)=8.053,p=0.008,表明被试对于不同特征区域的总注 视时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别,即被试对差异特征的总注视时间(m=0.817s)显著 短于对共同特征的总注视时间(m=0.972s) ,说明被试激活差异特征要比激活共同特征 更快。soa 的主效应显著,f(1,30)=28.515,p0.001,表明被试对于特征区域的总注视 时间在不同 soa 条件下存下显著差别, 即被试在 soa=300ms 时对特征区的总注视时间 (m=0.579s)显著短于 soa=1200ms 时的总注视时间(m=1.210s) ,说明随着 soa 的 增加,被试对于特征的加工更深入。概念范畴主效应不显著,f(1,30)=2.241,p=0.145, 表明不同的概念范畴对被试在不同特征区域上的总注视时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 对于总注视时间而言,各自变量之间都没有出现显著交互作用。概念范畴和 soa 的 交互作用不显著,f(1,30)=2.208,p=0.148;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30)=0.510,p=0.481;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0)=0.023, p=0.880;概念范畴、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30)=3.567,p=0.069。 (5)回视次数)回视次数 对回视次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概念范畴主效应显著,f(1,30)=8.457,p=0.007,表明被试在不同范畴概念的特征区 域上回视次数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别,即被试对生物的特征回视次数(m=2.378) 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 36 明显少于对非生物的特征回视次数(m=3.038) ,说明被试加工非生物的特征要比加工生 物的特征更难;特征类型主效应显著,f(1,30)=34.279,p0.001,表明被试对于不同类 型特征的回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别;soa 的主效应不显著,f(1,30)=0.568,p=0.457,表 明在不同 soa 条件下,被试对于特征区域的回视次数没有显著差别,即被试对差异特 征的回视次数(m=2.414)显著少于对共同特征的回视次数(m=3.002) ,说明被试激活 差异特征比激活共同特征更容易。 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显著, f(1,30)=7.511, p=0.01, 表明在不同 soa 条件下, 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的回视次数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其余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概念 范畴和 soa 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0)=0.115,p=0.736;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型的交互 作用不显著,f(1,30)=2.852,p=0.102;概念范畴、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也不显 著,f(1,30)=0.339,p=0.565。 对特征类型和 soa 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以 soa 为参照,特征类型为自 变量分析,结果显示:soa=300ms 时回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别,f(1,30)=4.91,p=0.034, 而在 soa=1200ms 时被试对不同类型特征的回视次数也存在显著差别,f(1,30)=36.93, p0.001。这表明,随着 soa 的增加,不同类型特征之间的加工难度差异增大。以特征 类型为参照,soa 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差异特征,被试在不同 soa 下的回视 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f(1,30)=2.32,p=0.138,对于共同特征,被试在不同 soa 下的回 视次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f(1,30)=0.04,p=0.844。 4.3.5 实验讨论 眼动测量指标, 大体上可以划分时间和空间的两类指标。 前者主要指各类注视时间, 如总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时间等;后者主要指注视次数和眼动轨迹,包括总注视次数、 注视频率和回视次数等。考察某种心理行为的眼动特点需要综合分析这两方面的数据, 以期获得全面的结论。因此,本研究从这两个角度对实验结果加以总结。 (1)眼动的时间指标 本实验中采用的眼动时间指标有总注视时间和平均注视时间两种。实验结果显示: 在总注视时间上特征类型的主效应表现显著,在平均注视时间上特征类型的主效应 边缘显著。进一步均数比较显示,被试对于差异特征的总注视时间要比对共同特征的总 注视时间更短。这表明,在语义加工网络中差异特征和对应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共同特征 4 实验二 语义启动特征判断眼动实验 37 要更紧密,所以被试激活差异特征的速度更快,反映到眼动行为上即为对于差异特征的 注视时间短,对共同特征的注视时间长。另外在总注视时间和平均注视时间上 soa 的 主效应也表现显著。被试在 soa=300ms 时的总注视时间和平均注视时间都要短于在 soa=1200ms 时的总注视时间和平均注视时间。这表明,随着 soa 时间的增加,被试 对于启动概念的加工时间更加充分,语义加工的层次更深,在概念对应的特征节点之间 扩散的更远,对特征的激活加工时间出现延长,反映到眼动行为上就是在短 soa 时对 特征区域的注视时间短,而在长 soa 时对特征区域的注视时间长。 (2)眼动的空间指标 本实验中采用的眼动空间指标包括总注视次数、注视频率和回视次数,结果显示: 特征类型的主效应在总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上显著,被试对差异特征的总注视次数 和回视次数都要少于对共同特征的总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这表明,被试对差异特征的 语义加工比对共同特征的加工更容易,激活差异特征相对更直接,而激活共同特征相对 复杂,反映到眼动行为上就是被试对差异特征的注视次数较少也不需要重复注视,而对 共同特征则需要重复注视增加了注视次数。 在总注视次数和注视频率上 soa 的主效应显著。soa=300ms 时被试对特征区域的 总注视次数要少于 soa=1200ms 时的总注视次数;soa=300ms 时被试对特征区域的注 视频率要小于 soa=1200ms 时的注视频率。这表明,启动时间的延长,提供给被试了更 多特征激活的准备时间,对启动概念的加工更深入,引发的概念对应特征更多,反映在 眼动行为就是随着 soa 增加,对特征区域的注视次数和注视频率都表现出增加趋势。 在回视次数上概念的主效应显著,被试在生物的特征区域中回视次数要少于在非生 物的特征区域。这表明,不同范畴概念与其对应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程度存在差别。相对 非生物概念而言,生物概念与其特征之间的联系可能更接近,更直接。反映到眼动行为 上就是被试对于非生物概念的特征区域出现更多的重复注视增加了回视次数。 另外,特征和 soa 的交互作用在总注视次数、注视频率和回视次数都表现显著。 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soa=300ms 时被试对不同特征区域的总注视次数、注视频 率和回视次数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别,soa=1200ms 时总注视次数、注视频率和 回视次数存在显著差别。这表明,随着启动时间的增加,被试对于启动概念的语义加工 更充分,激活对应的特征就越多,概念与特征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全面也更加复杂。这样 在加工与概念联系程度不同的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上就表现出更明显的差别。反映到眼 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 38 动行为上就是在长 soa 时被试对不同特征的总注视次数、注视频率和回视次数上差别 显著。 最后从眼动轨迹上也可直观地发现,被试对不同特征区域的注视具有不同的眼动特 点。 综上可以看到,实验二眼动结果与实验一的反应时结果相互印证,分别从在线加工 和离线加工的不同角度反映出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存在差异性效应。 5 综合讨论 39 5 综合讨论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语义加工过程中汉语概念是否存在特征的差异性效应, 即差异特征是否比共同特征被更快激活。实验一采用反应时范式,结果显示被试对差异 特征的反应时比对共同特征的反应时间更短,更快;这种差异效应在生物概念上表现显 著;同时随着 soa 的增加,概念特征的差异效应更加突出。实验二采用眼动实验法, 结果显示被试对差异特征短语注视的眼动行为指标也要明显小于对共同特征的眼动行 为指标;并且随着 soa 的增加,被试对不同特征区域注视的眼动指标差异更加显著。 实验一的反应时结果和实验二的眼动实验结果相互印证,分别从在线加工和离线加工的 不同角度反映出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相对于共 同特征,差异特征能够更有效地激活概念,在概念语义加工当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 5.1 概念特征与语义加工 层次网络模型认为,概念是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各个概念具有各自的特征;特征 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统 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水平上, 这样节省了贮存空间。 因此在层次网络模型的理论框架中, 概念的差异特征被储存在最低一层的节点上,而共同特征则储存在更高级别的节点上。 由此我们可推知,当看到一个概念时,最先在人脑中激活的将是差异特征,而不是共同 特征。这一推论与 cree & mcrae (2006)的实验结果相一致,也与本实验结果一致。但是 扩散激活模型则认为,在语义记忆网络中,表示概念的节点和表示特征的节点之间是通 过一定关系连接在一起。当一个概念出现时,其特征的激活程度将会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从概念出发的连接数目,连接的数目越多,每个连接的激活程度就越低;二是特征 对于概念的必要性。因此,与一个概念连接的特征数目越多,每个特征的激活程度就越 低;对于一个概念的必要性低的那个特征,其激活程度也就越低。因此可以推知,如果 选择合适的材料,使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在以上两个因素上等价,那么差异特征和共同 特征的激活程度将不会出现差异,两类特征也将不会表现出判断时间的差异。在本实验 中采用的材料是不满足上述假设的,首先某一概念对应的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的数目难 以匹配相等,其次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作为某一概念的特征连续体上的两个对立维度, 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 40 在概念的必要性自然存在差别。因此,本实验结论没有表现出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的激 活程度无差的情况。 概念结构理论模型提出,每个概念都由一系列特征来表征。其中一些特征具有特异 性(只被一个或两个概念所具有),另外一些则被若干概念共同拥有。 “相互联系比较强的 特征能够相互激活”(devlin et al., 1998)。不同概念范畴的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相关联系 的系统性差异。其核心推论是: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特征来说,生物类概念的差异特征 在认知加工中存在劣势效应。因为生物类概念的差异特征和其他信息的联系比较弱” (randall, moss, rodd, greer, & tyler, 2004)。randall 等人(2004)使用快速特征验证任务对 概念结构理论的推论进行了论证,结果显示,对生物差异特征的验证时间要长于对共同 特征的验证时间。支持了概念结构理论模型的这一推论。 而联结主义吸引点网络认为,语义信息是按照一种平行分布式特点加以表征,并形 成一种多维空间的稳定状态。语义信息之间交互作用,存在级联关系。在这种多维度多 节点的语义空间当中,一个特征就构成一个维度(节点) 。差异特征就是其中一种重要 的维度(节点) ,用来区分相似的概念。在这个复杂而巨大的连接联结网络当中,维度 (节点)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当一个词语引起的网络中的初始语义激活时,该激活模 式就会向最邻近的语义特征 (如差异特征) 靠近或被其吸引, 这就是吸引点操作 (operation of attractor) 。接着从差异特征再激活其它特征,最终形成概念。由于联结主义吸引点网 络的交互作用,差异特征也会抑制其它特征(共同特征)的激活。避免因为概念之间共 有的特征激活泛滥而产生的歧义混淆等概念错误。 cree 等人(2006)基于联结吸引点网络对概念特征差异效应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与 randall 等人(2004)不同的结论:在词义加工过程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差异特征都具有优 势,也即差异性特征比共同特征更加有力地激活相应的概念。cree 等人指出,出现结论 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 randall 等人没有仔细匹配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以及 randall 等人选用的语义常模中生物的差异特征生成频率要低于其它三类特征(生物的共同特 征、非生物的差异特征和共同特征)的生成频率。 既不同于语义记忆的概念结构理论模型推论和 randall 等人(2004)的实验结果, 也不同于 cree 等人(2006)的实验结论,本研究中没有发现对于生物范畴共同特征的 加工具有优势作用。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不管是反应时指标还是眼动指标都显示出在 生物范畴上存在显著的特征差异效应,即差异特征比共同特征能更有力地激活相应概 5 综合讨论 41 念。并且随着 soa 的增加,差异特征在汉语语义加工过程的作用更加突出。之所以会 出现与已有研究不同的结论,可能的原因在于这几个方面:首先,前面二者研究的都是 英语,而本研究针对的是汉语。由于社会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当中概念与特征之间的联 系很可能存在不同,概念联系的特征数目也不一致。这样一来,不同范畴的概念其对应 的特征也表现出不同的联系必要性,进而影响到语义信息的加工。其次,实验材料并不 统一。 虽然本研究是参照英语语义特征常模(mcrae et al , 2005)编制实验材料。 但由于汉 语是音形义综合的语言形式,远比英语这种表音符号要更复杂。所以在语义加工中可能 存在不同,影响到不同范畴概念的特征的激活程度。 综合前述的语义理论,可以认为基于联结吸引点网络这一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本研 究中结论。由该模型可推知,实验中被试首先看到启动刺激概念时,就会在头脑的 语义网络中激活与启动概念相联系的特征。由于差异特征处于低层网络等级加上联结主 义网络中“吸引点操作” ,即该激活模式会向最邻近的语义特征(如差异特征)靠近或 被其吸引,这样就导致差异特征被首先激活。接着随着激活在语义网络中扩散,对应的 共同特征也能激活。这样一来,被试对差异特征的反应时间要快于对共同特征的反应时 间。而且因为被试首先激活了差异特征,所以在完成了概念与差异特征的联系之后,自 然就不会继续注视差异特征区域,对差异特征区域也无需重复检索,注意程度消退。这 样表现在眼动行为指标上就是相对于共同特征区域而言,被试对差异特征区域的注视次 数更少,注视时间更短,注视频率更少,回视次数更少。当语义启动时间增加时,被试 对于启动刺激概念的语义加工时间更充足,语义激活的特征项目也随之增加,特征 项目之间相互影响,既会产生相互促进也会导致相互抑制,从而造成对激活特征的时间 的增加,错误的增多。另外,由于启动时间的增加,被试产生了一定的预期,由于差异 特征更容易被激活导致预期多为差异特征,一旦目标刺激呈现后于预期相符反应时间就 较快,而一旦目标刺激与预期不同就会进一步导致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在眼动行为的表 现就是对特征区域的重复检索,对特征区域的注意程度增加,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也随 之增加。 表现在眼动行为指标上就是对特征短语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间上的延长。 同时, 不同类型的特征对于不同范畴的概念的必要性是不同的,根据有关范畴特异性损伤的研 究表明,生物概念和差异特征的联系比生物概念与共同特征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差异特 征对于生物概念的必要性更强。因此,在语义加工中,生物范畴概念更容易激活差异特 征,从而使特征的差异效应在生物范畴上表现的突出。 语义加工中汉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 42 当然,本研究结果并不是要简单否认语义加工中共同特征的作用,而只是在此侧重 于强调概念特征连续体的一端差异特征在语义加工方面的重要性。 5.2 反应时和眼动的数据对比 在本研究中结合反应时范式和眼动研究方法,对概念特征的语义加工这一共同主题 从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行探讨。一方面来看,虽然两种技术手段截然不同,但从同为行为 研究层面方法以及使用时程指标的角度来说,二种研究方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在反应时范式中主要的因变量指标为反应时和错误率,眼动研究中采用的时程指标为总 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时间。反应时是指从目标刺激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那一刻的时间; 总注视时间是指被试对于某区域的所有注视时间的总和。从定义看出,二者都反映出了 对目标加工的时间。一般可以认为“总注视时间类似于传统的反应时、词汇判断、命名 等传统方法测得结果” (白学军等人,2004) 。本研究中概念特征的差异性效应在实验一 中表现为被试激活差异特征的反应时显著比激活共同特征要短。而在实验二中特征差异 效应则表现为被试对于差异特征区域的注视时间也显著短于对共同特征区域的注视时 间。这不仅显示出反应时指标与眼动的注视时间的良好一致性,更充分地说明了差异特 征在概念语义加工中的优势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眼动研究结果对反应时范式的结论提供了有力地补充。认知加工 可以分为即时加工(或称在线加工,on-line processing)和延时加工(或称离线加工, off-line processing) 。 “即时”是指认知加工在阅读或听语言材料过程当中动态持续; “延 时”是指在阅读或听的过程结束后完成特定任务的时候发生。显而易见,反应时范式就 是一种延时加工,眼动技术则是一种即时加工的方法。因此,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壤质量与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洞察及研究
- 矿产资源高效开采技术-洞察及研究
- 互联网医疗知识普及策略-洞察及研究
-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洞察及研究
- 塑料家具法规体系构建-洞察及研究
- 电子商务支付风险防控-洞察及研究
- 2025黑龙江黑河北安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8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直招(98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三中学竞聘部分学校副校长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河堤建筑施工规划方案设计
- 浙能笔试题库
- 2023年航空公司招聘:机场安检员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道路车辆清障施救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港口机械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考核试卷
-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
- 地方病防治技能理论考核试题
-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经典案例
- 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毕业生登记表001汇编
-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DB35T 2054-2022 智慧消防 信息平台通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