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陈梦雷易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清初是学术思想转变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民间学者反思明末思想的流 弊,对“空谈心性”的后期理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开始重视经学,注重学术的 经世致用,促成理学向经学回归;而与此同时,官方推崇程朱理学,并定程朱理 学为官学哲学思想,也提倡学术的经世致用,是从明末陆王心学向程朱理学的过 渡。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陈梦雷的易学首尊朱熹易学,又吸收、融合王弼、程颐、 来知德、苏轼、周易正义周易大全等的思想,完成“理、数、象、占”四 个方面兼顾的解易著作周易浅述。 目前对周易浅述的研究较少,仅潘雨廷先牛的论陈梦雷、杨道声的易 学、周振甫先牛的周易译注、汪学群先牛的清初易学等有涉猎。本文在 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周易浅述的易学思想进行深入、系统地挖掘。主要从 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陈梦雷易学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的来源。寻找时代和易学思想的来源,为 系统研究他的思想做准备。这一时代的学术从王学向朱学转变,朱熹理学被清廷 确为官方哲学。他在思想上,以周易本义为丰,兼及周易注疏、程氏易 传、苏氏易传、周易大全、周易集注等易学著作。 二、“不可为典要 的易学解释学原则。通过确定这一开放的原则,打破一家 之说的局限,为更加合理地解释周易奠定基础。在论述陈梦雷易学解释学原 则的同时,探讨他的易学解释学原则的价值。 三、“未有书而先有理”的成易观。陈梦雷通过闸释易之成书、易之 体用、易之乾坤诸方面的问题,提出“未有易之节而先有易之理”、“至 精至变至神,易之体;惟深惟几惟神,易之用”、“易乃写乾坤之理”的 见解,展现自己的成易思想。 四、“壬单数之备于象”的象数观。在“象蕴理数占”的前提下,陈梦雷合理使 用取象方式,接受了八节卦气思想,综合已有的爻象观念利易数学说,形成自己 的象数思想。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五、“万物唯人最灵”的义理观。陈梦雷对太极、无极、阴阳、神、道等一系 列的命题做了解读。在已有思想的基础上彰显人的价值,并进一步讨论了伦理规 范与道德要求,提出“修身与“修心”并重的修养原则。又对“理”、“性”、“命”、 “天地”、“吾心”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六、“抑阴扶阳,以终其身”的经世观。在经世致用的思潮下,陈梦雷通过研 易提出“抑阴扶阳,随时守正”、“改过惕厉,以终其身”作为治世与立命的方针, 展现了他对为官之道与理想政治的构想,体现出易学精神的时代价值。 2 关键词:成易;象数;义理;经世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c a d e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w a si na ni m p o r t a n tp e r i o do f c h a n g e i nt h i sp e r i o dc i v i ls c h o l a r sb e g a nt or e f l e c tt h ea b u s e so ft h o u g h to fm i n g d y n a s t y t h e yb r o u g h ta b o u tf i e r c ec r i t i c i s mo nn o e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w h i c ht a l k e da b o u t o n l yh u m a nm i n da n dn a t u r e ,c o n m e n c e da t t a c h i n gi m p o r t a n c et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n d p a i d a t t e n t i o nt o p r a c t i c a l n e s s o fa c a d e m i c s , a l lo fw h i c ha c c e l e r a t e d n o e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st r a n s f o r m i n gt ob eh a nd y n a s t i e s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tt h es a l t l e t i m e ,t h eo f f i c i a lw h i c ha l s op a i da t t e n t i o nt op r a c t i c a l n e s so fa c a d e m i c sw o r s h i p p e d c h e n gz h u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w h i c hw a sc o n s i d e r e da so f f i c i a lp h i l o s o p h y t h i ss i g n i f y r e v e r s i o nf r o ml u - w a n gc o n f u c i a n i s mm i n gd y n a s t yt oc h e n gz h u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i n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i st i m e ,c h e nm e n g l e i sy i - o l o g y , w h i c he m e r g e df r o mt h e t h o u g h to fw a n gb i ,c h e n gy i ,s us h i ,l a i z h i d e ,z h o uy iz h e n g y i ,z h o uhd aq u a n w h i c hs h o w sz h ux i sy i o l o g i c a lt h o u g h t f i n a l l yh ef i n i s h e dt h ef a m o u sw o r l 卜_ w h i c hc o v e r e dz h o uy iq i a n s h u z h o uy iq i a n s h uh a s n tb e e ns t u d i e dd e e p l y t h e r ea r eo n l ym rp a ny u t i n g s s k e l e t o n o fc h e nm e n g l e ia n dy ( e n gd o n g s h e n 9 1y i o l o g y ,m r z h o uz h e n f u s 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a n n o t a t i o no f z h o u y f a n dm rw a n gx u e q u n st h es t u d yo fy i o l o g y i n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q i n gw h i c ha r ea b o u ti t t h i st h e s i sc a r r i e so u td e e p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d i s c u s s i o na b o u ty i - o l o g yo fz h o u hq i a n s h u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p r e v i o u ss t u d y 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a r e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a sf o l l o w 1 b a c k g r o u n do ft i m ea n ds o u r c eo ft h o u g h to fc h e nm e n g l e i sy i - o l o g y t r y i n g t of i n dt h es o u r c eo ft i m ea n dy i o l o g y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p r e p a r a t i o nf o rs t u d y i n gh i s t h o u g h t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w i t ht h er e v e r s i o nf r o ml u w a n g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oc h e n g z h u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z h ux i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w a sc o n s i d e r e da so f f i c i a lp h i l o s o p h y ,w h o s e t h o u g h ti ss h o w e dm a i n l yi n z h o uy ib e n y ia n da l s oi nh i so t h e rb o o k ss u c ha s z h o u y iz h u s h u ,c h e n g s h iy i z h u a n ,s u s h iy i z h u a n ,z h o u y id a q u a na n dz h o u h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j i z h u ,e t c w h i c h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l i sm e a n i n g 2 c a nn o tb eu s e da ss t u b b o r np r i n c i p l e :h e r m e n e u t i cp r i n c i p l eo fy i o l o g y b y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i so p e n i n gp r i n c i p l e ,l i m i t a t i o no fo n l yo n ew a yt os t u d yi sb r o k e n , w h i c hg i v e st h eb a s ef o rr e a s o n a b l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z h o uy i w h e nd i s c u s s i n gc h e n m e n g l e i sy i - o l o g i c a lh e r m e n e u t i cp r i n c i p l e ,i e n t e rt h ev a l u eo fh i sy i - o l o g i c a l h e r m e n e u t i co n e 3 t h ev i e wy i sc r e a t i o ni n “l ie x i s t se a r l i e rt h a nt h eb o o kd o e s ”c h e n m e n g l e is h o w e dh i st h o u g h to fy i o l o g yb ye x p l a i n i n gt h ec r e a t i o n ,t h ee s s e n c ea n d u s e ,a n dq i a n k u no f “y i ”w h op u tf o r w a r dt h a t “l ie x i s t se a r l i e rt h a nt h eb o o kd o e s ; t h ee s s e n c eo f “y i ”i st ot u mt os p i r i t ,t oc h a n g e ,t op a r a d i s e ;t h eu s eo f “y i i so n l y d e e p ,o n l yt h i n ,o n l yh e a v e n ;“y i ”i sa b o u tl io fq i a n k u n 4 t h ev i e wo fi m a g ea n dn u m b e ri n “ai m a g ec o n t a i n sl ia n dn u m b e r ”o nt h e b a s eo f “i m a g ec o n t a i n sl ia n dn u m b e r ,c h e nm e n g l e ir e a s o n a b l yu s e dt h ew a yt o c h o o s ei m a g e s ,a c c e p t e dt h et h o u g h to fe i g h ts e a s o n s ,c o m b i n e dt h ev i e wo fy a o i m a g e a n dt h et h e o r yo fy i sn u m b e r , a n df o r m e dh i so w nt h o u g h to fi m a g ea n dn u m b e r 5 l i sv i e wo f “m a ni st h em o s ts p i r i t u a lo n ea m o n gt h ew o r l d c h e nm e n g l e i c o h e r e n t l yi n t e r p r e t e das e r i e so fp r o p o s i t i o n ss u c ha st a i j i ,w u j i ,y i n y a n g ,s h e n ,d a o , e t c o nt h eb a s eo fh i sp r e d e c e s s o r s ,h ee m p h a s i z e dh u m a n sv a l u e ,d i s c u s s e de t h i c r u l e sa n dm o r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h ep r i n c i p l et h a t “c u l t i v a t i n go n e s m o r a l i t y a n d “c u l t i v a t i n go n e sm i n d m u s tg oh a n db yh a n d h ea l s od i s c u s s e d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a m o n g “l i ”,x i n g ,“m i n g ,t i a n d i ”,“w u x i n , a n ds oo n 6 t h ev i e wo f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i n “t or e p r e s sy i na n dt os p u ry a n g ,i no r d e r t op r o l o n gh i sl i f e i nt h ep r a c t i c a li d e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 ,c h e nm e n g l e il o d g e d “t or e p r e s s y i na n dt os p u ry a n g ,k e e p i n gf i g h tp o s i t i o na l lt h et i m e ,“r e m i n d i n gh i m s e l fa n d c o r r e c t i n gm i s t a k e s ,i no r d e rt op r o l o n gh i sl i f e w h i c ha r er e g a r d e da st h ep r i n c i p l e o f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a n dm a k i n gal i v i n g ,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h i sm a n n e ro fb e i n ga no f f i c i a l a n dh i si d e a lp o l i t i c s ,s h o w i n gt h em o d e mc o n s t r u c t i v em e a n i n go fy i o l o g y 4 k e y w o r d s :y i sc r e a t i o ni m a g ea n dn u m b e r t h ep r i n c i p l et h ep r a c t i c e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豇歪拯 日 期:幽。缸:! q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益嗵导师签名:怛日 期:嫩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垦吉 寸口 陈梦雷生于顺治七年,卒于乾隆六年( 1 6 5 0 一1 7 4 1 ) ,字则震,号省斋,晚 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人。康熙九年( 1 6 7 0 ) 与李光地同年中进士,授官翰林院 编修。耿精忠叛乱时,因“蜡丸案”,于康熙二十一年( 1 6 8 2 ) 谪戍沈阳。康熙 三十七年( 1 6 9 8 ) 得赦免返京,被启用为三阿哥胤祉的侍读。在此期间,丰持编 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帝病逝后因陷雍正帝胤稹和三阿哥胤祉的皇位之争, 于雍正元年( 1 7 2 3 ) 再次问罪,被贬到黑龙江船厂,最终卒于此地。除易学著作 周易浅述外,陈梦雷还著有松鹤山房集、闲止书堂集钞。 陈梦雷是在坎坷人牛的低谷谪戍沈阳时完成周易浅述,必定深刻体悟 圣人作易的价值,对易学“天道”、“地道”、“人道”相贯通的精神更好地理解和 把握。体现为周易浅述融汇象数与义理的思想。 周易浅述尽管是身为康熙帝臣子的陈梦雷完成的,但并不能由此而划归 为宫廷易学一类( 如李光地、熊赐履等等) 。因为,那些重臣都曾有直接与康熙帝 讲解和讨论易经的经历,在其易学著作中会更多体现官方的偏好,而陈梦雷 多年戍守边疆的经历则让他更多地思考忧患之道。因此,会有不同于宫廷易学的 特色。 周易浅述的思想有综合象数与义理的趋势。在宗本朱熹的周易本义 这一象数、义理兼顾的易学著作下,又广泛吸收王弼的周易注、周易正义、 程氏易传、苏氏易传、周易大全、周易集注等重要易著,进一步融汇 象数与义理,形成“理、数、象、占四者尽之”的解易思路。 周易浅述一书在成书后并没有得到人们太多地关注,或许与他坎坷的仕 途生涯有关系。四库全书提要中讲到:“持论多切于人事,无一切言心言天支 离幻冥之习。其诠理虽多尊朱了而不取其卦变之说。取象虽兼采来氏而不取其错 综之论。亦颇能扫除穆猫。惟卷末所附三十图,乃其友杨道声所作。穿凿烦碎, 江厌枘:清代人物,上卒年农北京:人民文学版社,2 0 0 5 年( 第4 5 8 页) 陈梦宙耿精忠叛变而受胁迫,但他私f 和李光地约好阳朗延呈送蜡丸密封的叛军消息,为朝延镇压叛乱 出力,不想李光地在疏i :删去梦宙的名字,由此蜡九致使陈梦宙险螳斩肖,后被历史称之为“蜡丸案”。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与梦雷书不相比附。以原本所载,且说易原有此家,姑仍其旧存之,置诸不 论不议可矣。j 这里,已经明显与陈梦雷本来的思想有了偏差,如陈梦雷常用来 知德“综卦”解易,尽符批评“错卦”,亦有取用之处。周易浅述凡例:“一、 易之有图,原列于经首,盖卦画在未有经之先也。今所附杨了道声图说,则有先、 后天配合,及方、圆卦分合之图,多后人之论矣。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然不 读全经亦未能究图之蕴。故附图说于后,使人先从诵读,求其文义,然后探其本 原也。 从这段论述就足以看出作者对河图、洛书的态度,通读全书同样也见于 经文的解释之中。可见,在编修四库时,周易浅述并没有被人们重视,以至于 负责编修的馆臣都不能完全通晓此书的大意。 在当今学术界,对于陈梦雷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集中讨论陈梦雷易学的文 章及专著丰要有潘雨廷先牛的论陈梦雷、杨道声的易学锄、汪学群先生的清 初易学以及石海英硕士的学位论文陈梦雷研究 等。潘雨廷先生对陈梦雷 的易学做了概略性介绍,有益于我们把握周易浅述的脉络,但缺少对于象数 与义理详尽深入地探讨。汪学群先牛和石海英硕士对陈梦雷易学的义理思想做了 较为系统地研究,对于象数问题则较少捉及。周振甫先牛在周易译注中,充 分注意到周易浅述中象数的特色,大量吸收其中的观点来注解周易,更多 地把浅述当作象数解易的著作,而忽略其本身具有的义理价值。由此,本文 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对陈梦雷周易浅述中的易学思想进行系统地 分析和梳理,尝试呈现陈梦雷易学思想的全貌。 陈梦岱:周易浅述i :海:i :海山籍版社,1 9 8 2 年( 第2 3 负) 小文存象数观部分详细论述。 陈梦宙:周易浅述i :海:i :海占籍版社,1 9 8 2 年( 第8 贝) i i | ;m 延:论陈梦宙、杨道声的易学周易浅述北京:j t , j 1 1 “j 版社2 0 0 4 年( 第1 1 6 页) 汪群:清初易北京:商务版i t ,2 0 0 4 年 石海蜒:陈梦甫研究硕十学位论文:榀建师范人学,2 0 0 7 印 周振甫:周易译汁北京:r f l 华fsj n j ,1 9 9 1 年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学术背景与思想来源 每一位先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酝酿a 己的思想,陈梦雷同样也是在清 初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形成a 己的观念。因此,探讨陈梦雷易学思想首先从认 识清初学术的特点着手。 ( 一) 清初学术的特点 清初学术是从1 6 4 4 年清军入关为开端,直到乾隆帝文化思想成熟而形成整个 文化特色为终结。这一时期处于新旧王朝转换之中,学术思想也因此王朝的更替 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特色。明朝的灭亡使一批名儒拒绝与新的政府接触,从此隐 居,他们在痛斥明朝政权无能的同时,也反思明末思想的流弊,并进行改造。而 在官方思想上,清朝政府为了安定社会、加强统治,也对明以来思想进行选择, 这时,程朱理学因得到清廷的认同而取代了明代心学的地位。 明朝的灭亡让当时的儒者极为痛心,要么,他们直接组织力量抵抗清廷,要 么,隐于山野,不与新政府合流,同时,开始对原有学术进行反思。但在当时, 理学的影响依然很大,尽管受到了学术界的批判,王学仍有流传,但也开始内部 的修正,不乏黄宗羲、孙奇峰等名儒。而另一批不愿固守理学约束的名儒,不拘 于理学四书的系统,重视经学与经世致用的思想。 黄宗羲是王学弟子,在这一时代问题下,他对王学空谈的流弊进行反思和痛 斥:“今之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里: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生之章句, 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之从违。薄文苑为词章,惜儒林于皓首,封己守残,摘索不 出一卷之内。其规为措注,与纤儿细士不见长短。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犹 且说同道异,a 附于所谓道学者,岂非逃之者之愈巧乎? 表达了他对理学病痼 的愤恨。从而丰张用经学和史学来挽救日益败坏的学术风气。强调治学以经术为 本,注重经世致用的学术,以回应“空谈心性”的理学危机。 黄宗羲:黄宗裁个集第1 0 册杭州:浙江占籍版社,2 0 0 5 年( 第6 4 5 - 6 4 6 页)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顾炎武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清军入关之后,曾在自己的家乡江苏昆山参 加抗清斗争。在学术上,批判明末王学的流弊,认为他们“陷于禅学而不自知, 其去尧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离开了圣人之道。主张重视经学,重视学术 的经世致用。提出“理学即经学”的重要命题。指出:“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故日: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 矣。今之所渭理学,禅学也,不取诸五经,而但资之语录,较诸贴括之文而尤易 也。” 批判空疏理学为禅学,表达出真理学应该回归经学的思想倾向。 整个民间在野的儒者们,都以类似的情怀反思明末学术的问题,并寻找着突 破的途径。正如史革新先牛的总结:“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其末流无 不体现为对于心性理道的空谈妄论,离开六经、古学而空发议论,被人们斥为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导致了人们对经学、诸子学以及史学的复归心理与追 求,表达出部分学者不满理学、突破理学的强烈愿望。” 满清从入关以后,为了统治需要,也开始注意汉人的思想文化。经顺治、康 熙对文化政策的调整,使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的哲学思想,但这一时期的官方程朱 理学已与宋明时期有所不同了,更多地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清军入关之初,无暇关注学术文化问题。尽符宋明理学在明朝是官方哲学, 在入关之前,并没有得到满清帝王的重视。随着满清王朝的统治需要,开始重视 汉人的学术思想。顺治十二年( 1 6 5 5 ) 开始实行宋、元、明时期为皇帝讲解经传 的制度经筵、日讲,此年只有日讲。直到顺治十四年九月七日( 1 6 5 7 年l o 月 1 3 日) 开始恢复经筵,所讲内容涉及四节、五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 大学衍义,皆为体现“二帝三王之统”的“圣学”。但只举行一次后就停滞了, 直到康熙十年( 1 6 7 1 ) 才再次开始实施。但这象征统治者崇尚儒学,为后来程朱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做准备。 康熙帝时期,程朱理学的地位达到提升,并最终被定为官方哲学。其中,转 变的标志性有:康熙九年( 1 6 7 0 ) 正月,令宋儒程颢嫡裔程宗昌、程颐嫡裔程延 祀袋五经博士。康熙十二年( 1 6 7 3 ) 八月,康熙帝谕讲官等日:“朕平日读书穷理, 踬炎武:同知采集释巾册i :海:i :海占籍版社,1 9 8 5 年( 第1 6 页) 顺炎武:坝睾林诗文集北京:巾l 仁l5j n j ,1 9 8 3 年( 第5 8 页) 史革新:清代耻学史广州:广州教育版社,2 0 0 7 年( 第5 页) 史单新:清代理学史广州:广州教育版社,2 0 0 7 年( 第3 7 3 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是要讲求至道,见诸实行,不徒空谈耳。”康熙二十五年( 1 6 8 6 ) 十一月,康 熙帝亲书“学达性天”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 祠堂和白鹿洞书院、岳麓节院等处。康熙二十九年( 1 6 9 0 ) ,下令科举考试论题除 出孝经外,“兼用”性理大全、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等 理学著作。康熙五十三年( 1 7 1 4 ) ,钦定朱子全节六十六卷编成,是专门收录 朱熹论理学的著作。康熙五十一年( 1 7 1 2 ) ,清廷决定将朱熹配享孔庙,升大成 殿十哲之次。从这些重要的历史记录中,可以看出康熙帝推崇程朱理学,并没有 提及陆王心学。加入科举考试、修订理学的著作都可看作对朱学的重视,程朱理 学在此时期成为官方哲学,但康熙帝更加注重理学的生活日用、国家管理以及政 治智慧等方面的价值,且u 经世致用的一面,抨击假理学,表彰真理学。作为统治 者,实效是最重要的参照,所以更重视经世致用,而理学的精髓心性思想并 没有得到足够地重丰见,这是此阶段官方程朱理学的特点。 从整个学术大背景看,这一时期的理学是从陆王心学向程朱理学的转向。梁 肩超先牛所说的“综观二百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者,一言以蔽之,日以 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这“第一步”就是清初 学术的描绘,即从尊崇王阳明到尊崇朱熹,从明代学术向宋代复古。尽管民间和 清廷官方的追求有所不同,大致归宿是一致的:反对明末以来的理学流弊,使理 学回归经学,即经道合一。提倡学术的经世致用,不管民间大儒还是朝廷重臣, 无不看重学术的现实意义,即明清实学化的学术倾向也多体现在经学之中。 周易作为五经之一,在宋明理学“推四书、退五经”的时代,也是理学 系统的经典,特别是易传受到广泛地重视,有关易学的注疏、著作层出不穷。 到了清初经学得到重视的时期,学者们把周易作为自己著述立说的对象是极 其自然的事。这为陈梦雷一代的儒者们提供研易的知识准备,经世致用的时代要 求同样也融合于周易著述之中。 姜肿利:清史纪粤小末第二卷i :海:f :海人学版社,2 0 0 6 年( 第8 6 6 8 7 3 页) 萧越夫、许苏l 屯:明清艏蒙学术流变沈阳:辽宁教育版 ,1 9 9 5 年( 第2 7 8 页)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 :海:1 :海山籍版社,1 9 9 8 年( 第7 贝)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易学思想的来源 在这种朱学走上前台的学术背景下,陈梦雷的易学思想酝酿而成。所以,他 的易学对朱熹易学极为看重。以这一思想来源作为支撑,融合王弼、周易正义、 来知德、程颐、周易大全等思想,梳理、整合成一本独特的易学著作周易浅 述。 首先,朱熹的周易本义是陈梦雷易学思想的首要来源。周易浅述凡例 云: “一、是书虽参注疏大全及苏氏来氏之解,而要以本义为主。 亦有本义所云,大全中朱子又存疑义者。则本义尚有朱子未定之 解自宜参之他家,以求其归也。间有注疏大全所无,妄附臆见者,必 明言与本义异同之故。非敢立异,正以心有未安,又不敢以己见托之先儒, 故明言附一知半解,以待高明指摘耳。”。 在此简短的凡例中,陈梦雷已明确指出朱熹本义在其易学著作中的重要 地位。本义为主,又参照明代胡广等人撰修的周易大全中朱子之说,在 存有疑问参照其它注疏时,要做明确地解释。这一态度可说明朱熹易学是陈梦雷 周易浅述最丰要地参照。 学术理路上,陈梦雷也是借鉴朱熹易学。象数与义理之争是历代易学讨论的焦 点,朱熹不拘于门户之见,在继承程颐易学的基础上,追求象数与义理的统一。 特别对邵雍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以及河图、洛书问题给予肯定,并纳入易学体系 之中。“易本卜筮之书”的论断,重新正视了易学的本来面目。余敦康先生总 结为“朱熹以太极为理,以阴阳为气,他太极阴阳之妙归结为一个理与气的关系 问题,理属于形而上之道,气属于形而下之器,二者不理不杂,由此构建了一个 包容性极大而可以集象数与义理两派易学之大成的理论。”而陈梦雷“易之 为书,义蕴虽多,大抵理数象占四者尽之” 与朱熹易学的象数与义理兼顾的理路 一致。 陈梦喾:周易浅述i :海:i :海山_ 籍版社,1 9 8 2 年( 第6 7 贝) 余敦康:汉宋易。z 解溃北京:扛复版十t ,2 0 0 6 年( 第4 9 2 贝) 陈梦雷:周易浅述f :拇:i :海占籍:l j 版社,1 9 8 2 年( 第5 贞)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周易浅述对经传的解释中,能明显看出来自周易本义的痕迹。以 对蒙卦初、二两爻的解释为例: “初六。以阴居下,蒙之甚也。欲发其蒙,利用刑人,谓痛加惩责,使知 敬学也。用说桎梏,谓暂去拘束,以待自新。坎为刑为桎梏故有其象。然坎初 变为兑,则为毁折,又有脱之之象。桎梏用之未刑,刑时未有不脱桎梏者。若 既刑又桎梏,一往而不舍,拘束太苦,则失敷教在宽之义,必致羞吝矣。” “此一爻而具三象也。包蒙对上下四阴言,纳妇克家皆对六五言。九二以 阳刚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然物性不齐,不可一概取必。唯刚而得中故能有 所包容而吉也。坎中阳而五阴,以阴应阳,二能纳之,纳妇之象也。五位尊, 有父之象二居下位而能任上事,又为子克家之象也。时解谓大臣能敷教以宽, 以无负君之委任。善教之良臣,犹克家之肖子也。亦通。”( 周易浅述) “以阴居下,蒙之甚也。占者遇此,当发其蒙。然发之之道,当痛惩而暂 舍之,以观其后。若遂往而不舍,则致羞吝矣。戒占者当如是也。” “九二以刚阳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当发蒙之任者也。然所治既广, 物性不齐,不可一概取必,而爻之德刚而不过,为能有所包容之象。又以阳受 阴,为纳妇之象。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为子克家之象。故占者有其德而当其 事则如是而吉也。”。( 周易本义) 从行文中,足以看出浅述大量借鉴了本义,这两爻的解释基本上延续 了本义的说法,通过增加一些“易象”的解读,丰富了原有的解释,却并没 有削弱本义的内涵。而诸如“以阴居下,蒙之甚也”“物性不齐,不可一概取 必”等原文借用,在全书屡见不鲜,可见,朱熹本义对陈梦雷易学的重要影 响。 其次,来知德易学也是重要来源。来知德是明代重要的易学家,在继承程朱易 学的同时,发展了取象思想。抛弃了朱熹的卦变说,提出了错综说、中爻说、爻 变说等新观点。这些理论被陈梦雷选择性吸收,成为周易浅述中的取象方式。 在刷易浅述凡例中讲到:“一、解易数千余家,未能广览。来氏独于取象最 详然。一卦之中内卦,外卦,二互卦,六爻变卦,变卦中耳卦取象己博。若再以 陈梦宙:周易浅述i :海:f :海l l i 籍版社,1 9 8 2 年( 第1 2 9 1 3 l 贞) 萧汉明:( 周易小义 导凄济l 妇:齐眢i5 社,2 0 0 3 年( 第8 6 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错综卦取象,亦太泛矣。愚意渭耳变犹未卦也,错综则己属意求之。如震为龙, 乾亦言龙,正不必过拘也。”o 尽鸺;,这是在说明来知德取象繁琐的问题,互体、 错综、爻变、大象等相瓦叠加运用,使表达显得复杂,这种详解并不能给予人们 清晰的答案。陈梦雷否定这利,多次取象,却并不反对来氏的取象方式,在自己的 易学著作中大量运用。陈梦雷在凡例中做论述,足见他对来知德取象思想的 重视。以蒙初爻为例,看来氏易学对陈梦雷易学影响。 “初六。以阴居下,蒙之甚也。欲发其蒙,利用刑人,谓痛加惩责,使 知敬学也。用说桎梏,谓暂去拘束,以待自新。坎为刑为桎梏故有其象。然坎 初变为兑,则为毁折,又有脱之之象。桎梏用之未刑,刑时未有不脱桎梏者。 若既刑又桎梏,一往而不舍,拘束太苦,则失敷教在宽之义,必致羞吝矣。”。 ( 周易浅述) “蒙者,下民之蒙,也非又指童蒙也。发蒙者,启发其初之蒙也。刑人者, 以人刑之也。刑罚立而后教化行。治蒙之初,故利用刑人以正其法。桎梏者, 刑之具也。坎为桎梏,桎梏之象也。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中爻震为足,外卦 艮为手,用桎梏之象也。因坎有桎梏,故用刑之具即以桎梏言之,非必主于桎 梏也。朴作教刑,不过夏楚而已。本卦坎错离,艮综震有噬嗑折狱用刑之象, 故丰旅贵s - 圭l - 有此象皆言狱。说者,脱也。用脱桎梏,即不用刑人也。变兑为 毁,折脱之象也。往者,往发其蒙也。吝者,利之反。变兑则和悦矣,和悦安 能发蒙? 故吝。”。( 周易集注) 在此一爻的解释中,来氏运用了中爻( 中爻震为足) 、错卦、综卦( 坎错离、艮综 震) 、变爻( 变兑为毁) 来说明爻象与爻辞统一。而陈梦雷只用爻变( 坎初变为兑) 亦能解决这一问题。这里既能看出陈氏对来知德取象思想的1 殁收,也明显体会到 对繁琐取象的简化。因此,来知德易学也应该被看作陈氏易学主要的思想来源。 最后,凡例中提到的程传、苏传、大全、注疏( 王弼周易注、 孔颖达周易正义) 作为对易学疑难的参照,皆多次出现在周易浅述中,亦 是陈梦雷易学思想的来源。据本文约略统计,出现的次数分别为程传2 1 次、 陈箩雷:周易浅述1 :海:i :海占籍版什,1 9 8 2 印( 第8 - 9 灭) 陈梦锰;周易浅述h 海:上- 街占箱版 ,1 9 8 2 , t - ( 第i 2 9 1 3 l 贝) 来知德:周易集注一h 北京:几州版什,2 0 0 4 年( 第2 0 3 负)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苏传1 2 次、大全3 2 次、王弼周易注1 4 次、孔颖达周易正义3 次。 这些易学著作的运用正是为了补充本义理论中的不足。作为周易浅述的 理论来源,这些著作都与朱熹易学的某种联系,朱熹本人就认为他的周易本义 同王弼和程颐易学属于一派。正义是对王弼周易注所做的疏,之间的联 系不必赘语,苏传尽毹;不同于程朱理学的一派,但毕竟也是同为理学大系统下 的易学。大全是对包括朱熹易学在内的宋明时期易学的汇总,同样有一致性。 由此可看出,陈梦雷选择的偏好。 综上所述,陈梦雷的周易浅述是在吸收周易本义的基础上,批判性地 改造了来氏集注的取象方式,辅以程传、苏传、大全、注疏等加 以整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易学。 在这一时代学术背景下,陈梦雷宗朱熹易学的理路,网罗多种著作进行参照、 综合,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著作周易浅述。其中,他在学理上,并非 一切都尊崇官方哲学,在周易浅述中,亦存在阳明心学的痕迹。所以,广泛 吸收清初时代学术,兼收多家易学是陈梦雷易学思想来源的合理概括。 二、“不可为典要 的易学解释学原则及其价值 中国学术思想的呈现大都是依托于已有经典,通过对经典的注疏与解读闸发 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从先秦到清代经典注疏的传统。而这一传统之所以能够延续, 与中国传统社会对儒家圣人孔了、孟了等先圣所具有的崇拜与重视有着不可分割 的关系。从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出现后,儒家经典( 五经) 得到了空前的关 注,历代儒者思想的展现大都以经典解释的形式出现。对经典的解释同样能够体 现作者自己的思想,因为先哲在解渎经典的同时,并不拘泥于文本,把时代的精 神、个人的倾向融入其中,是“以述代作”的形式。如何解释,即解释的原则问 题就成了展现作者思想的关键。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较早就了1 二始出现对其的诠释与解渎,易学解释学原 则的问题也就随着此类著作的问世而出现。周易是一部不同于其它经典的著作。 朱们昆:易学哲学史第三卷北京:昆仑版社,2 0 0 5 年( 第4 6 5 贝) 在后面义理观部分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腱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它包括由爻画、卦画组成的符号系统和对这些符号进行说明的卦辞、爻辞两个部 分。这种符号与语言具有内在的联系,共同构成周易的系统。从历史发展看, 易学解释学的原则围绕着象数与义理问题发展,与周易的符号和语言两个系 统组成相一致。对象数与义理的不同侧重,形成了不同时期易学解释学原则。先 秦时期是易学解释的萌芽与初创时期,而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为易传。易传 作者提出了以“道”为依据“为变所适”、“见仁见知”的解释学原则,是早期象 数与义理结合的成果。到了两汉时期,象数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期的易 学解释学原则为象数学与卦气说相结合,注重取象。而到了魏晋,象数又被易学 家所摒弃,取义原则得以确立。这一期的大家王弼提出了两条易学解释学原则: 一是取义原则,二是整体原则。这两个阶段各自选取周易的一个方面来解读 其内涵,片面之处明显可见。由此,唐代易学开始对这两种极端发展进行整合, 综合象数与义理。这一时期,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是典型易著,孔颖达取王弼 易学中的原则,同时兼采两汉的取象原则而提出了“不可- - 侈, j 求之,不可一类取 之”的易学解释学的总原则。这正是从易传诠释就有的象数与义理相结合的 易学解释学原则,为后世制定易学解释学原则奠定了基调。到宋代,又对唐以来 的象数与义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发展,经过程颐的推进,到朱熹易学之后,易 学解释学原则趋于成熟。朱熹的易学解释学原则既坚持了义群派的基本立场而又 兼采了象数派的释易方法,既坚持历史丰义原则而又肯定了历代易学的理论价值, 既强调推究易之本意而又主张触类旁通,活解易理,并且他还注意到诠释者人生 阅历的重要性。这一原则包罗已有的周易象数与义理两个系统的问题,是象 数与义理进一步融合的代表。朱熹这一易学解释学原则也就成了此后易学诠释的 重要参照,明清易学的解释原则大都是对唐宋以来成熟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展现。 ( 一) 易学解释学原则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注疏周易的背景中,陈梦雷宗本朱熹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易 林忠罕:i | 1 旧f j 期解释学:( 易f 0 ) 解释学的二个转向学术h 刊2 0 0 7 ( 7 ) 卒霞:易学论释原则与办法的演变孔子研究1 9 9 9 ( 4 ) 刘卡建:孔颖j 厶易。价释。z 原! i ! | j 及意义管子学刊2 0 0 4 ( 1 ) 李霞:易学论释原则与办法的演变( t l 子研究1 9 9 9 ( 4 )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著作,必然沿着朱熹以来注重象数与义理有机结合来注解的原则。尽符,每一 个时代都有偏重象数或义理的著作问世,从朱熹以来成熟的解释原则却一直是注 疏的丰流。陈梦雷的解释学原则就是在这一要求下的具体展现。 在周易浅述中,陈梦雷并没有明确指出他的易学解释学原则。f 日- 通过对 全书整体梳理和研究可以发现,“不可为典要”是贯穿全文的易学解释学的总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统摄下,他对象数与义殚的问题就不拘泥于某人或某一本易注,达 到统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