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 策的行为。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 变更。但是当经济环境、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准则允许企业自行变更会计政策,以提 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活动随之产生。由于企业 尤其是上市公司在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信息披露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产生了不良经 济后果,所以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披露成为专家学者探讨的话题。本文采用规范研究、 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研究。 论文从寻租和博弈论两个 角度阐述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依据, 通过比较我国与美国和国际会计政策变更 准则的异同,总结出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从发生数量、变更类型、披露情况,以及经济 后果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现状,并归纳出分析结论;论文通过对现 状的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经研究本论文得出结论: 上市公司为满足融资条件而滥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行 为对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为了解决此问题,首先应当完善上市公司业 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完善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披露制度,此外, 为防止上市公司滥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要在现有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制 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清晰地诠释资产减值会计中的各个概念,并对资产 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资产销售净价的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等给出 详尽的描述,以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空间,避免政策的模糊性为上市 公司所利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政策 变更准则 博弈论 abstract ii abstract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refer to changing accounting policies from one to another for the same business transactions or events.this article use the latest accounting data on china in recent two years of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whether still have some unreasonable motive, the ultimate aim is to propose solutions accordingly. in this paper, we us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study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y, the idea of the article is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we use rent-seeking and game theory to describe the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secondly, we compare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change in accounting policy. again, we analysis the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in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through four parts, the number of the occurrence, the type and disclosure of changes,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we find the number of the occurrence of voluntary change in accounting policy is small, the type of changes are dispersed, the disclosure of changes are not normative. compare the return on net assets between the company which occurs the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the whole company, one part of the former focuses on 0 %, 6%, indicating there is still a small number of unreasonable voluntary change in accounting policys motive, including the increase of profits and the meeting of the provisions in capital market, the other part focuses on more than 12%, indicating the enterprise likely changes accounting policies which has more profit. change the companys revenue growth of the company which occurs the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non-occur, but not concentrated, volatile, indicating it will affect the companys long-term profitability, imp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f the company occurs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bases on unreasonable cause in order to obtain short-term interest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pointing out the deficiency and putting forward specific proposals. in order to better regulate voluntary behavior change in accounting policy, we should further regulate the disclosure of the contents of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separate the option and supervision of voluntary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improve capital market regul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bstract iii draws the conclusion after the research present paper: to be listed to satisfy the financing condition to abuse the voluntary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 the behavior is specially the young shareholders benefit creates the harm to the shareholder.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must first consummate to be listed achievement appraisal the indicator system; next, consummates to be listed voluntary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n addition, to prevent to be listed to abuse the voluntary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 must in existing property depreciation accountant in the standard foundation, the formulation have the strong feasibility guidance standard, annotates in property depreciation accountants each concept clearly, and to property whether to have the depreciation sign, the property sale net price determination, the future cash flow estimate and the discount rate determination and so on gives the exhaustive description, by will reduce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s artificial estimate and the judgment space as far as possible, will avoid the policy the fuzziness using for to be listed. key words voluntary change in accounting policy, rent seeking, game theory 第 1 章 绪 论 1 第 1 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不断成熟,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各类会计 现象,希望从中能够得出一些结论,既丰富了理论上的不足,也为实践会计活动提供了 借鉴。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当中,都被当作是一种 盈余管理的手段,因此许多人开始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实证研究,例如:李振 (2006)通过研究 20012004 年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结果发现:我 国上市公司在总体上存在利用自愿性会计变更的收益平滑、 巨额冲销和扭亏式盈余管理 行为;郑雯 (2007)根据契约理论,以 20012005 年执行与未执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与负债权益正相关,和报酬契约、 规模正相关,与所得税、国有控股负相关,与存货资产比、股息分配率、高层人员更换 正相关。 诸如此类的实证研究结果都证实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动 机,但是这些实证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研究中所选用的数据大多数集 中在 2006 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研究结论是否还适应近年来企业自愿性会计 政策变更的特点有待进一步证实;其二是在许多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学者将会计估计 变更也归属到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范畴,没有真正理解会计政策变更的内涵,以此做 出实证研究的结论,其正确性值得怀疑,可能会由于会计估计变更使得研究结论偏离自 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方向。因此基于上述两点的考虑,有必要重新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 更进行研究,本文拟从 2008 年和 2009 年两年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数据开始研究, 探究现行准则下企业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新趋势和呈现出的新特征。 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随着企业会计活动的不断规范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一定的要求。为了保 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的财务报表时,能够 李振.上市公司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郑雯.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动因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 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当经济环境、客 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准则允许企业自行变更会计政策,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 息,因此,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活动随之产生,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 探讨的热门话题。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发生必然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之社会财富也会得到 重新分配。因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调整,这种调整机 制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控制和规范,不仅影响企业本身的会计信息质量,还影响到整 个会计环境的良性发展, 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的角度研究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都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 理论界对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 假说、企业契约理论等问题上,对研究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盈余管理和契约动因提供 了理论基础,随着各种理论的推陈出新,我们发现寻租理论和博弈论能从某种角度上用 来分析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寻租和博弈论如何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 更中得以体现。这种角度的研究能够从理论上解决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中存在的问题。 更多理论的支撑,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本质,丰富规范 研究,提高我国会计理论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能力,而且研究的结论也有助于构建实 证研究假设,能够多角度地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证研究,使研究结论更具有针 对性,有助于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 1.2.2 实用价值 我国会计制度和实务操作的不断完善,有赖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市 场上的上市公司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然而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存 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多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活动的真实动机,作 为企业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信息更是如此。 通过梳理以往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实证研 究成果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不完全是“客观环境”的变 化,而很可能是企业管理当局为粉饰会计报表的需要而做出的随意性调整,但是一些理 论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把会计估计变更归到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范围里, 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偏差。 为了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本文结合上市公司 2008 年和 2009 第 1 章 绪 论 3 年两年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现状,从宏观角度阐述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状况,对 具体指标进行深入分析,考察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经济后果,剖析我国目前自愿性会 计政策变更准则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评价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与评价 国外关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研究的成果有很多。 其中涉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假说 选择性不实财务披露假说 (the selective financial misrepresentation)是美国西北大 学的财务会计学教授 lawrence (1991)在总结前人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的基础上提 出的。该假说认为:影响企业绩效的事件虽然无法控制,但是绩效评价者感知企业绩效 的方式却是可以控制,因此,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通过操纵财务报告来影响人们 对企业绩效的评价。该假说是研究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盈余管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2)企业契约理论 有助于分析会计作用的企业契约理论发端于 berle and means 、coase、simon以 及 cheung 的著作。这些著作的研究重点虽各不相同,但其基本观点都是将企业看作是 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认为契约可能是显在的,也可能是隐含的;可能是短期的, 也可能是长期的。主体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不同的资本、技能和信息禀赋,但主体却是 理性的,这意味着在他们的机会和信息的约束范围内,他们不会故意地选择不太情愿的 行动方针。 (3)实证研究 bos and donker (2004)收集了 19901998 年间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并 且发生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 194 家荷兰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并随机地选取 lawrence,r. the selective financial misrepresentation hypothesis, accounting horizon, november,1991 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 commerce clearing house,1932 ronald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s,new series, november,1937 simon,h. a comparison of organization theorie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51 cheung, steven n s,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april, 1983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了 90 家未发生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荷兰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控制样本,运用二元逻辑 斯蒂回归模型(binary logit model) 和多元逻辑斯蒂回归方法, 从契约动因和公司治理两 个层面实证检验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契约动因和公司治理特征, 得出了以下三点基 本结论: (1)外部大股东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增加当期利润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可 能性; (2)管理者持股比例的上升显著地降低了增加当期利润和减少当期利润的自愿性 会计政策变更的可能性; (3)企业规模越大,减少当期利润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可 能性越小。 beatty,khurana and weber(2002)直接针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和债务契约的关 系,收集了 19941996 年间美国上市公司的 206 份借款协议和上市公司的基本数据, 利用正交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借款者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来维持,可见进 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灵活性。同时,beatty and weber(2003)还在前文结论的基础 上,进一步收集了 19952000 年间存在债务契约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 125 家美国 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均值检验和正交分析方法,得出了直接证实债务契 约假设的进一步证据,即若债务契约允许进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则借款者往往变更 为增加当期利润的会计政策。 kachelmeier (2003)则运用实验法来评估会计政策变更问题,得到自发性会计政 策变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市场波动。olek (2003)通过对会计政策变更信息披露和分 析家预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能对未来预测产生积极作用。 arunachalam and beck(2002)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直接投资者也存在功能锁定 的问题,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当期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反馈(即自愿性会计 政策变更公告后的年度财务报告所披露的该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金 额)并不降低其功能锁定程度,而股票价格决策模型所计算的价格差异程度则可显著的 降低其功能锁定程度(即差异越大,其功能锁定程度越小) 。 haldma (2004) 针对欧洲具体环境下的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了研究, 而 wong (2005) kachelmeier,us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accounting policy issues,accounting horizons,2002 olek, accounting policy disclosures and analysts forecas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 haldma. development of the estonian accounting policy within the european framework.the congress of the baltic accounting educators.2004 wong.determinants of the accounting change for income tax. journal of business 第 1 章 绪 论 5 则从税收角度考虑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影响。 评价:关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研究除了取得理论成果外,在实证方面也取得很 多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内涵理解不清,误把 会计估计变更当作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来处理,使得研究结论不具有说服力。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与评价 (1)理论研究 学者张鸣 (2001)运用规范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会计政策变更的本质和形 式,介绍了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寻租理论并提出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即本文所称 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可比性理论,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大于会计政策的一致性, 亦即应坚持“有限的一致性”,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经济影响等。 赵世君 (2004)从财务管理学中的股票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出发,分 析出不会引起现金流量变化的会计政策的采用与变更, 理应不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和市 场参与者,如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关注;又从美国准则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许多事件,资 本市场中的诸多案例出发, 发现这些事件和案例又都从不同侧面有力证实会计政策的采 用与变更具有强烈的经济后果,从而提出有效市场悖论这一问题。然后作者从经济后果 的现象入手,进而剖析了经济后果形成的原因,并最终讨论了经济后果对会计准则,尤 其是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的指导意义。 (2)实证研究 李振 (2006)通过研究 20012004 年样本和控制样本的配对检验、wilcxono 符号 检验以及 logistic 回归方法检验了我国上司公司收益平滑、巨额冲销、扭亏盈余管理的 产生动因。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总体上存在利用自愿性会计变更的收益平滑、巨 额冲销和扭亏式盈余管理行为,其混合方式下的收益平滑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成 本、债务契约、报酬契约、政策变更前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离度和报告收益与预期收益 的偏离度等;在利用单一方式,其中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自愿性会计变更进行收益平滑行 为的影响因素为管理者报酬、政策变更前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离度、报告收益与预期收 finance&accounting.2005 张鸣.会计政策变更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 (8) 赵世君.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经济后果j.国际商务研究,2004, (3) 李振.上市公司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益的偏离度等; 其中利用固定资产进行自愿性会计变更进行收益平滑行为的影响因素有 资产负债率、报酬契约、政策变更前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偏离度、报告收益与预期收益的 偏离度;公司巨额冲销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层变更、资产负债率;公司扭亏行为盈 余管理影响因素包括政治成本、债务契约、st 等因素。 韩慧 (2007)研究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性问题,汇总 了上市公司 20012004 年会计政策变更的数据,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变 更一般来说都有其目的性,而且大多数是为了掩饰其经营的弊端,而非单纯地从企业发 展角度出发。所以发生会计政策变更的企业总体来说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具有可持续 发展能力的企业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不会改变其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在很大程度上 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彭凌 (2007)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引起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意见分歧的动因 分析,其中,上市公司的债务与报酬契约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诉讼风险与稳健 主义是产生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但具体到每一个特定的上市公司,情况又有所不同。 如果避免产生分歧,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沟通的方式以达到双方均可 接受的程度。 杨丹 (2007)通过运用方差分析、事件史研究法和横截面回归分析法,对我国沪 市全部上市公司中筛选出的 20032005 年发生会计政策变更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进 行统计分析,计算其非正常收益率和累计非正常收益率,并与控制样本进行比较研究。 得到以下结论:有盈余管理动机的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其产生的市场反应更大;自发 性会计政策变更中,减少会计盈余的上市公司,其市场反应小于增加会计盈余的上市公 司;相比于控制样本,研究样本的短期市场反应更大。 郑雯 (2007)根据契约理论,以 20012005 年执行与未执行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进行了 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 (1)通过线性加权二值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虚拟变量做进一 步的精确,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的契约动因,负债权益正相关,和报酬契约、规模 韩慧.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性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彭凌.会计政策变更引起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意见分歧的动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 (5) (上旬刊) 杨丹.上市公司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郑雯.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动因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第 1 章 绪 论 7 正相关,与所得税、国有控股负相关,与存货资产比、股息分配率、高层人员更换正相 关。 (2)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有较大关联的因素是所得税、股息分配率和经理年 薪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的报酬契约,存货规模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略有影响,其他的 因素影响较小。这说明,不但可以通过报酬契约对管理层及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激励,而 且也可以通过对政治成本契约中的所得税进行监管,引导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杨久利 (2008)为了分析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及股东、经理人利益分 配的影响,分别建立了 felthamohlson 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以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 结论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无关;进行增加企业收益的自愿 性会计政策变更时,经理人的收益会增加,股东的利益因此会减少;进行减少企业收益 的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时,经理人的收益就会减少,股东的利益因此会增加。 刘斌、熊运莲 (2008)认为在股权分散和股权集中的两类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不 同类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前者主要是全体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单层委托代理关系,而后 者则是大股东与经营者、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因此他们将会计 政策变更作为一个可观测变量,针对这两类上市公司,分别建立单委托、双重委托代理 模型,分析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哪类上市公司 中,如果将会计政策变更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写入激励合同,就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提高公司价值。 金乐茹、熊运莲 (2009)为研究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影响企业价值、是否影 响企业相关各方财富转移的基本理论问题, 借鉴了基于成长期权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和 基于效用理论的讨价还价模型, 详细分析了企业价值变化的方向以及企业相关各方财富 转移的途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的收益平滑、巨额冲销和政 策诱增式盈余管理, 增加了企业的总价值, 降低了债权人价值, 增加了股东的权益价值, 并且,股东权益增加的一部分是来源于企业总价值的增加,而另一部分是来源于债权人 的价值降低,即债权人的部分权益被转移给股东。 杨久利.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及股东、经理人利益分配的影响j.财会月刊(理论) , 2008, (5) 刘斌,熊运莲.会计政策变更、信号传递与代理成本j.财贸研究,2008, (6) 金乐茹,熊运莲.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对企业价值以及企业股东与债权人间财富转移的影响研 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 (4)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颜敏、张永国、王秀芬 (2009)以 2007 年上市公司 1498 家发生自发性会计变更 的公司为样本, 对自发性会计变更与强制性会计变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 2007 年发生自发性会计变更的公司之所以主要进行调减利润的变更, 造成与当年强制性会计 变更相关性不复存在的原因是大亏公司的大清洗动因所致。 同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确实 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 并为抵消上市公司调减利润自发性会计变更对当期 利润的影响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93 家调减利润自发性会计变更公司中, 有 24 家公司 (调 减利润数额占 93 家的 88.96)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数额来弥补。 王宾 (2009)选取了 20032004 年间利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巨额冲销的上 市公司数据,目的是为了研究这种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巨额冲销与企业资 产负债率和独立董事人数正相关,与企业规模和“清洁”(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 报告负相关。具体而言就是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越大,越 容易发生巨额冲销;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不愿进行巨额冲销的盈余管理,发生巨额冲 销的公司往往也会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评价: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的研究成果与国外研究成果相似,但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既有规范性研究,又有实证性研究,因而并不能 保证上述所有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都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中,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上 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可能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次,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 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性研究的阐述,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自愿性信息披 露水平有所不同,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存在主要动机,本文将对我国上 市公司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进行实证性研究, 找出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 主要动机。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 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颜敏,张永国,王秀芬.自发性会计变更与强制性会计变更相关性基于 2007 年新会计准则 执行后的检验j.当代财经,2009, (2) 王宾.基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巨额冲销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下) ,2009, (3) 第 1 章 绪 论 9 第二部分: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寻租理论和博弈分析。分别从寻租理论以及博弈 论的角度来阐述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我国会计政策变更准则的内容及其国际比较。对我国会计政策变更准则 的内容与国际以及美国会计政策变更准则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异同点,不同之处是否 有参考价值。 第四部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现状分析。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自愿 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现状; 其次通过对于某些指标的分析来阐述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经 济后果,比如: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是否是为了盈余管理或是资本市场的需要; 对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分析可以得知自愿性 会计政策的变更对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有什么影响。 第五部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从现状分析得出的我国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包括准则本身以及变更企业自身的问题。针对存在的 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以达到提高会计政策变更准则的执行效果的目的, 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减少不合理动因的发生。 图 1 研究结构 1.4.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 结合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的现状 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 存在的问题 对策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行研究,对比分析体现在对我国、美国以及国际准则中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具体准则进 行比较研究,研究异同点和可借鉴之处。统计分析体现在本文选用了 2008 年和 2009 年 发生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司的数据,对我国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指标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后果,指出准则及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 了合理化建议。 1.5 本文创新 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 2008 年和 2009 年年报资料, 严格区分应归属于自愿性会计政 策变更的事项,从宏观层面的变更数量和变更类型到微观层面具体指标的分析,从而研 究准则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来提升准则的执行效果,规范上市公司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行为。 第 2 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依据与国际比较 11 第 2 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依据与国际比较 2.1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依据 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理论有很多, 本文从寻租理论和博弈论两个角度对自 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理论分析。 2.1.1 寻租理论 寻租由美国经济学教授克鲁格 1974 年提出,起初用来分析垄断行为产生的社会成 本。随后,1967 年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创者塔洛克教授在一篇题为关税、垄断和盗窃的 福利成本中提出了著名的寻租理论和分析寻租的方法,第一次系统地对寻租概念进行 了理论研究。 相对于寻利而言, 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竞争行为,它所涉及到的经济资源并 不是额外创造出来的, 而是通过改变原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使得经济资源产生了非 公平性的转移和不恰当的配置. 寻租理论应用的领域很广,将它运用在会计中则称之为会计寻租,我国用寻租理论 来解释会计问题始于 2000 年。会计寻租的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 (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或者影 响行业规范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 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 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求利益的活动(颜敏,2004) 。 会计天然具有经济后果, 会计变更也天然具有寻租功能。 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来改变会计信息,进而改变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结果 (颜敏,2007) 。企业寻租通常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以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 各种手段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引导或促进会计准则朝着有利于该企业的方向发 展,在默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既有权力的前提下,寻租者可能寻求的则是准则具体事 项中有利于自己的规定;二是企业管理当局以经济人的身份,通过具体会计政策的选择 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缓新准则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后者即被可以看作是自愿性会 计政策变更的寻租行为。 会计活动与相关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企业有适应环境变化而重 新选择会计政策的必要性,即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本质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这种自愿性会计政策的变更改变其真实收益以取得不应得的资源或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财富(宋樱,2005) 。 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 企业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真正动因是否如准则中规定的 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不得而知,但鉴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所具有的寻 租功能,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应是极易发生盈余管理的领域,企业管理者会通过变更会 计政策改变财务报告收益来达到其寻租的目的,实现财富的非生产性转移。 2.1.2 博弈分析 在经济学上博弈论 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与传统经济理论研究的不同点在于博 弈论中个人的效用函数除了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还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 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 2.1.2.1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博弈前提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人们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一个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 方的几种可能性的反应,此时所做出的决策可能比单独思考自己的需求更具有价值。在 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市场中买卖双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 双方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 就会采取不同的手段为自己谋利,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的博弈过程。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常广泛,包括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供应 商等。由于他们所追求的利益不同,因而所关注的也是不同方面的会计信息,所以在会 计生活中只要双方的利益有差异就会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博弈。 就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而 言,涉及到的主体大致可以分成两方,一方是政府,另一方是上市公司经营者。因此我 们通过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博弈,能看到博弈论如何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起到作用。政 府一方面希望利用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信息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 另一方面也扮演着上 市公司投资者的角色,此时政府的利益就和一般的投资者没有分别。因此,无论从哪一 方面来看政府都对真实会计报表具有强烈的需求。 上市公司经营者则更关注与自身利益 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比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费用水平和有关薪金报酬等方面的会 计信息,这必然会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之一的政府与提供者之间的矛盾,从而产生了博 弈。 其立足于理性经济人假设, 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 策的均衡问题, 亦即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又影响其他主体选择时 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第 2 章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理论依据与国际比较 13 2.1.2.2 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博弈的要素 (1)博弈双方政府作为博弈甲方,上市公司经营者作为博弈乙方。 (2)博弈规则会计规范体系。 (3)裁判注册会计师。裁判是一个中立的角色,他通过接受委托服务于博弈 的一方,公正地做出评判(郑雯,2007) 。 2.1.2.3 博弈过程分析 由于政府更希望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所以它要求上市公司采取效率型会计政策,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 益有时可能会通过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变更达到少披露、不披露,甚至歪曲披露企业的 某些会计信息的目的(郑雯,2007) 。 因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其公开信息时,就要了解政府在此信息公开后会做出 的反应及对策。而政府在做出决策时,也需要考虑上市公司通过机会主义会计政策变更 实现歪曲披露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初始模型 博弈方乙 上市公司经营者 策略 e 0 a (9,6) (4,8) 博弈方甲 政府 u (4,3) (5,4) 其中:e上市公司不采取机会主义会计政策变更; o上市公司采取机会主义会计政策变更; a政府采纳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 u政府不采纳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 表中各组数据代表政府及上市公司分别在不同情况下所得的好处。首先分析 ae (9,6)是否为均衡点。如果政府选择采纳(a)的策略,则上市公司通过比较(e)与 (o)的好处会选择(o)点,获得最大的利益 8,即会采取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变更, 所以,ae(9,6)显然不是均衡点。同样,对 ao(4,8)及 ue(4,3)进行分析,可以 发现它们都不是均衡点。而在 uo(5,4)的情况下,政府采纳(u)的策略,上市公司 通过比较(e)与(o)的好处就会选择(o)点,获得最大的利益 4,即会采取机会主 义的会计政策变更,歪曲披露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当上市公司采纳(o)的策略,政 河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府通过比较(a)与(u)的好处就会选择(u)点,获得最大的利益 5,即会做出不采 纳的决策,从而该博弈的均衡点为 uo(5,4) 。 这种双方都采取消极方式对待出现问题僵局,显然对于经济发展不利。因此,要制 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上市公司适度公开会计政策变更情况,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 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又要以不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等不可公开的信息为限,这便是博 弈的一个新“均衡点” 。上述博弈均衡点持续发展下去的唯一结局是最终会导致上市公 司采取机会主义会计政策变更下所得好处减少为零,我们重新得到一个新的均衡点 ae (9,6) ,即上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亲玉案贺铸课件
- 眼下脸内翻倒睫护理查房
- 《让他们自由生息》课件
- 文学名著《活着》讲解
- 精神科护理与法律
- 软件部门工作总结
- 脑梗死的后遗症的护理
- 急性肾破裂切除的手术护理配合
- 进修护士年终总结个人2025
- 《联欢的风波》课件
- 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竞赛题库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高级无线路由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中建八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口袋书~基础、主体结构、装饰分册》
- 银行外包服务管理应急预案
- 2025新修订《代表法》五大亮点解读
- 通信有限公司FY02绩效考核办法
- 【西安交通大学】2025年电力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创新技术及应用报告
- 宪法伴我们成长主题班会课件
- 2024抖音护肤行业白皮书
- 商铺转租赁合同范本
- 《足球裁判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