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丘迟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丘迟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丘迟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丘迟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丘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丘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丘迟是南朝齐梁时期重要作家,能诗、工骈文,文学成就颇高。他的诗赋作 品在齐梁时已为世人所接受,南朝著名文学选本文选、 玉台新咏均录有其 诗文,钟嵘在 诗品中将其列入中品,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丘迟文集却未能 流存于世,至迟于元代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丘司空集,录其作品2 4 篇。由 于存世的作品数量有限,丘迟在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今人研究也主要集中 于对其代表作与陈伯之书的解读,而其生平及其它传世作品则甚少涉及。本 文将在前人基础上,对丘迟做一较为全面的研究。 本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人物论。本章共分为四节,将结合主要史料与作品对丘迟所处时代 的政治、文化背景进行考察,考证其世系,对他一生的仕历和交游进行梳理。 第二章,作品论。总述部分交代丘迟文集历代著录情况、辑佚情况,第一节 集中解读与陈伯之书一文,第二节至第六节分别对丘迟的现存作品进行分体 研究,探讨其作品风格及与当时文学创作思潮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集中探讨历代文人对丘迟的评价与接受。 关键词:丘迟;生平;作品;评价 丘迟研究 a b s t r a c t q i nc h i i so n eo ft h ev e r yi m p o r t a n tw r i t e r si nq ia n dl i a n gp e r i o d , n a nd y n a s t y h ei sg o o da tw r i t i n gp o e m s ,p a r a l l e lp r o s e sa n dh a s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i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w o r k sh a v e b e e nw e l l r e c e i v e di nq ia n dl i a n gp e r i o d n a nd y n a s t yh a sa l r e a d y w i m e s s e dt h ef a c tt h a th i sp o e m sw e r ei n c l u d e di n t ob o ml i t e r a t u r ec o l l e c t i o na n d f r e s he u l o g yo ny ut a i ,t w of a m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c o l l e c t i o n s z h o n gr o n ga n dq u a l i t yo f p o e m sh a sa t t a c h e dh i g ha p p r a i s a lt oi t h o w e v e r , h i sl i t e r a t u r ec o l l e c t i o nw e l o s c a t t e r e da n de v e nl o s tb e f o r ey u a nd y n a s t y z h a n gp u , aw r i t e ri nm i n gd y n a s t y , h a s w r i t t e na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q i us ik o n g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d2 4p i e c e so fh i sw o r d s q i u c h id i d n ta r o u s ee n o u g ha t t e n t i o n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c i r c l e ,d u et ot h el i m i t e dn u m b e ro f h i sw o r k sr e m a i n e du n t i lt o d a y t h e r e f o r e , t o d a y sr e s e a r c hc a no n l yf o c u s0 1 1h i 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l e t t e rt oc h e nb o z h i ,w i t h o u tm u c ha s s o c i a t i o nt oh i sl i f ea n dh i s o t h e rw o r k s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 ,b a s e do nt h ep r e v i o u ss t u d y , g i v ear e a lp i c t u r eo fq i u c h if r o nm a n ya s p e c t s f i r s tc h a p t e rw i l lf o c u so nt h es t u d yo ft h ef i g u r e t h i sc h a p t e rc a nb ed i v i d e d i n t o4p a r t s b a s e do nt h e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h i sw o r k s ,t h i sc h a p t e r w i l lh a v eac a r e f u ls t u d yo nh i sl i f e t i m ei nt e r m so fp o l i t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a sw e l la sh i sl i n e a g e ,h i sp o l i t i c a ll i f ea n dh i sc o m p a n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w i l lf o c u so nt h es t u d yo fh i sw o r k s h a v i n gg e n e r a l l y n a r r a t e d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h i sr e s e r v e da n dl o s tl i t e r a t u r ec o l l e c t i o n s ,t h ef i r s tp a r tw i l l m a i n l yf o c u so nh i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l e t t e rt oc h e nb o z h i f r o mt h es e c o n dp a r tt o t h es i x t hp a r t ,ag e n e r a ls t u d yw i l lb ec a r r i e do u to nh i sp r e s e n tw o r k s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s t y l eo f h i sw o r ka n dt h et r e n do f h i sl i t e r a t u r ec r e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w i l lf o c u so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a n da c c e p t a n c eo fq i uc h ib yt h e l i t e r a t ei nd i f f e r e n tg e n e r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q i uc h i ;l i f e t i m e ;w o r k s ;e v a l u a t i o n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 组) 经费或实验室的 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声明人( 签名) :蔼才嘉伍 瑚o 年6 其9 e l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i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 i f f 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 签名) :湘未位 知j 年6 只寥b 引言 引言 丘迟( 4 6 4 5 0 8 ) ,字希范,吴兴乌程( 今浙江湖州) 人,南朝梁文学家。初 仕齐,以秀才除太学博士,累迁大司马行参军、西中郎参军、殿中郎、车骑录事 参军,后入萧衍幕府为骠骑主簿,入梁后,历任中书侍郎、永嘉太守、司徒从事 中郎等职。丘迟文学成就颇高,辞采逸丽,能诗、工骈文,其诗“点缀映媚,似 落花依草 rn j 伸瑚,其文 与熊清元先生的 文选) 丘希范公宴诗 无“张字说新证两篇文章进一步就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诗题有无 “张”字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各自见解。尹曙光的丘迟年谱与阮爱东的 同名文章,则是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证,谱定丘迟的生平和作品系年。 综上,前人对丘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乏整体性的研究,作品研 究也主要集中于与陈伯之书一文,对丘迟的其它诗文关注甚少,存在着进一 步研究的空间。 丘迟研究 第一章人物论 章学诚云:“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 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c 2 】誊兰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 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和写作 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本章将对南朝宋、 齐、梁三代的社会背景、丘迟的家族渊源、生平仕历、交游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期对丘迟其人其行作较全面的介绍。 一、政治 第一节社会背景 丘迟一生横跨宋、齐、梁三朝。公元4 2 0 年,出身寒门的东晋北府兵将领刘 裕废恭帝自立,国号宋,开启了南朝的历史。刘裕从掌权起到称帝,为了巩固统 治,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进行整顿,打击腐朽、黑暗的士族势力, 改善了政治状况,劳动人民的痛苦稍有减轻。刘裕的后继者宋文帝在加强皇权的 同时,也注意督课农桑。因此,宋初政局相对稳定三十年之久,社会生产有了一 定地发展,史称“元嘉之治 。丘迟出生成长于刘宋后期,这一时期刘宋王朝经 历了刘劭的弑父篡位、刘骏自立为帝,已经不复文帝时期的繁荣与稳定,王室诸 子争权夺势,杀戮不断。宋孝武帝刘骏、宋废帝刘子业、宋明帝刘或、后废帝刘 昱皆是荒淫残暴之徒,导致朝政日益腐败,上下离心,国势一蹶不振。公元4 7 9 年,宋顺帝刘准禅帝位于萧道成,刘宋终被萧齐所取代。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 在时间最短的,仅二十三年。齐高帝萧道成借鉴宋灭亡的教训,任用寒人掌权要, 推行检籍法,严令整顿户籍,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并与北方通好,维护边 境安定。其子齐武帝萧颐继承了他的统治方针,为政宽纾,人民得到十多年的休 养生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南朝又出现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武帝 2 第一章人物论 死后,齐国又走上刘宋灭亡的老路,他的子侄发生了争夺皇位的斗争,后来便爆 发为内战,父子、祖孙相杀,皇权频繁更迭。到萧齐末年,萧齐政权在农民起义 的打击和宗室连贯内争的交困下,已无力继续维持统治。公元5 0 1 年,雍州刺史 萧衍起兵攻入建康迫和帝退位,以梁代齐。丘迟死于梁武帝统治初期,这一时期, 萧衍一面极力优容士族,保证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并提高宗室诸王的权力, 力图使宗室重臣的利益得到协调,以避免宋、齐以来一再重演的统治阶级的内乱; 另一方面继续提拔庶族,让他们掌典机要。加之北魏的统治日益衰弱,少有南北 争战,梁初武帝萧衍在位的四十八年间,是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 南朝是士庶势力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寒人势力勃勃兴起,他们凭借才干积 极进取,统治者也往往重用寒人以加强对政治和军事的控制,政局上出现了“寒 人掌机要 的局面。门阀士族由于长期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思想空虚颓废,政 治上腐化堕落,逐渐丧失了统治的能力。士族政治上的失势,致使他们愈加自矜 门第,自相标榜。唐长孺先生在论及门阀士族衰落和寒人兴起问题时曾说:“士 庶区别在晋、宋之间似乎己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那只能是表示士族集团业 已感到自己所受的威胁日益严重,才以深沟高垒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州3 】( 刚这种 对出身门第的自矜,始终无法挽救他们政治势力的衰颓。此外,统治者在经济方 面也采取抑制士族力量的措施,导致士族门阀世族不仅政治上失去许多特权,经 济上的特权也逐渐失去,逐步走向没落。而庶族寒门则逐渐兴起,在政治经济上 逐步取代士族。 二、经济 南朝时期,虽然战乱较多,社会政治比较不稳定,但南方经济还是得到了大 规模的发展。晋室南迁后,为南方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 术,南方农业逐渐摆脱了火耕水耨的落后状态,牛耕和粪田得到普遍推行,农作 物的品种也有所增加。在水利方面也有明显地发展,劳动人民充分利用江南湖泊 纵横,水源充足的特点,兴建了大量水利灌溉工程。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促进 了手工业的发展。如青釉瓷器的烧制工艺和造型技巧,南朝都有出色成就。人口 增加以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着商业的发达。特别是长江沿岸及三吴地区, 3 丘迟研究 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在南方先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商业城市,建康从孙吴以来即 是南方政治经济中心及最大商业城市,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大都会。江陵、 成都等也都是发达的商业城市。“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 馐五是当时南方世景的真实写照。 三、思想文化 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学术思想文化也出现新的面貌:两晋时期流行的 玄学热潮在此时逐渐降温,代之而起的是佛教的风靡,儒学也大有复兴之势,以 致出现了儒、释、道并行的趋势。 南朝玄学已一改净化和修正名教的思想初衷而向名教回归,虽然表面上玄风 仍劲,服之者众,但实际上已呈衰变之势。张海燕在论析南朝玄学向礼教回归 中说道:“南朝的玄学虽然保留了挥麈谈玄,善言老、庄,剖玄析微等玄学 的外在特征,却失去了用道家的自然主义来纠偏甚或否定儒家礼教的玄学的思想 主旨。在自然与名教的较量中,自然为名教所吞噬所同化。玄学已被掏空了内容 而徒有其躯壳,这种名教俘获自然、自然归顺名教的趋向始于东晋,到了南朝, 这一转化则基本完成。“胡准确地阐述了玄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较予玄学的式微,儒学则在统治者的推动下日益兴盛。南朝以儒学为正统, 宋武帝永初三年( 4 2 2 ) 就诏命“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宋齐两代,儒学与文、 史、玄并立为四学。梁武帝时更是大肆兴儒,南史儒林传对梁武帝振兴儒学 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逮江左草创,日不暇给,以迄宋、齐,国学时或开置,而 功课未博,建之不能十年,盖取文具而已。是时乡里莫或开馆,公卿罕通经术, 朝廷大儒独学而弗肯养众,后生孤陋,拥经而无所讲习,大道之郁也久矣乎。至 梁武创业,深愍其弊,天监四年,乃诏开五馆,建立国学,总以五经教授, 置五经博士各一人。于是以平原明山宾、吴郡陆琏、吴兴沈峻、建平严植之、 会稽贺场利博士,各立一馆,馆有数百生,给其饩禀,其射策通明经者即除为吏。 于是怀经负笈者云会矣。又选学生遣就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江何胤。分遣博士、 祭酒到州郡立学。七年,又诏皇太子、宗室、王候始就学受业。武帝亲屈舆驾, 此小节观点主要参考自六朝思想史一书 4 第一章人物论 释奠于先师先圣,申之以谦语,芳之以束帛,济济焉、洋洋焉,大道之行也如是。一 l 七卜n 圳梁朝时期儒学之复兴可见一斑。 南朝儒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礼学的复兴。这一时期,统治者尤其重视礼仪礼 制的重建,举凡郊祠,明堂、宗庙、祭祠、社稷、释奠、籍田、封禅、巡车、诏 令、朝觐、交聘等都要引经据典,求索礼学根据,严格遵循礼仪规定。这种对儒 学实用价值的重视实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统治需要而确立的。 长期依附于玄学的佛教在这一时期也壮大了声势,蓬勃发展起来,“自帝王 至于庶民,莫不归心,经诰充积,训义深远,别为一家之学焉州力馐九十七一。晋 宋之际,讲法性实相的般若学渐渐发展成为讲佛法妙有的涅粲学,般若学的本体 论转向涅粲学的人生论,从抽象概念转为具体实践,在讲义理的同时,更加重注 教行。佛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后佛教的宗派增多,探讨也更加深入,与现实 联系更加密切。佛教在南朝风行,主要还是依赖于统治者的倡导。宋临川王刘义 庆崇尚佛学,在其名著世说新语中,多记载两晋名僧和名士往来之典故。宋 以后,齐竞陵王萧子良在齐高帝时主掌国政,他门下多聚集文人,且常召集名僧 宣讲佛法。萧子良提倡佛教义理,自名净住子,曾手书佛经七十余卷,并有维 摩义略、杂义记等著作。到梁武帝时,佛教则俨如国教了。萧衍几以佛法治 国,注重佛典的翻译整理,数次舍身事佛,大兴建寺、造像之风。在统治者的倡 导下,佛教已经全面渗透到南朝社会生活。 道教也在此时完成了从民间原始道教向完备的南北天师道的蜕变,其理论和 组织,日臻完备。经过北魏寇谦之,南朝陆修静、陶弘景等人的努力,道教借鉴 吸收佛教的教理、戒律、科仪和组织形式,制作了大量道教经典,开始形成可以 和佛教相抗衡的“宫观道教”。随着道教的逐步完备,其思想开始得到当时统治 者以及士族文化的广泛接受。据华阳陶隐居内传记载,在陶弘景出世成为道 教上清派茅山宗的领袖后,“齐梁间侯王公卿从先生授业者数百人,一皆拒绝, 唯徐勉、江祜、丘迟、范云、江淹、任防、萧子云、沈约、谢瀹、谢览、谢举等 在世日,早申拥彗之礼,绝迹之后,提引不已。,【的罄中嘲耵其中丘迟、范云、江淹、 任畴、沈约等都是诗文名家,这些名士争相拜陶弘景为师,可知道教思想在当时 已得到了广泛地传播与接受。 南朝时期在思想上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儒、道、佛三者之间互相攻难、 5 丘迟研究 排斥的状况时有发生,夷夏之争、沙门礼敬王者之争、白黑之争和神灭神不灭 之争,论争不断。然而当时的君主士大夫又往往兼修儒、道、佛,三教相杂的 现象也时时可见。总体而言,南朝学风呈现出了儒、释、道三家互相对立又交 错融合的趋势。 第二节世系 梁书丘迟传载:“丘迟,字希范,吴兴乌程人也。州9 3 馐四十九嗍旧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 2 6 6 ) 置郡,治所在乌程( 今浙江湖州) 。相当 于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省宜兴县地。 吴兴丘氏是六朝吴兴郡的大族。吴兴丘氏以西汉丘俊为开基祖。唐元和姓 纂卷五载:“丘,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姓,世居扶风。( 扶风) 汉平 帝时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属王莽篡位,后俊遂留江左,居吴兴。( 吴兴) 丘俊居 吴兴乌程。 口o 】眷五聊丘俊持节安抚江淮,遭王莽篡位,后定居吴兴。王莽篡 位在初始元年( 8 ) 十二月,则吴兴丘氏大致源于是年。 自西汉定居吴兴到南朝,前后历经四、五百年的历史,子孙繁衍不息,成为 吴兴郡一大显族。丘俊的后代,据王俭姓系、唐吴兴图经、北宋吴兴 统记、新唐书等正史和地方文献记载有名人三十余人,汉魏六朝间出了不 少人才,仅南史中记载的吴兴丘氏族人便有十余人。其后代子孙在吴兴最出 名的是丘腾,丘腾以武力起家。王莽篡位后,群雄纷纷起兵。丘腾于“光武帝初, 起义于南阳( 在今河南) ,助刘秀建立东汉朝,官至大司马,“历公卿二千石, 后归隐乌程,”退栖旧乡,乃于先茔,与其弟、子筑城而居。其后丘氏名人辈出。 东汉时有交趾( 今越南河内市东) 太守丘聪,阳羡县( 今江苏宜兴南) 令丘昭。 晋代有尚书郎丘混,散骑常侍丘询、驸马都尉丘敬、祠部郎中丘裕、隐士丘昂、 给事中丘夷、太守丘矩,新安( 今浙江淳安) 太守丘道护、建安( 今福建建瓯) 太守邱道成,以及响应孙恩起义,被任命为吴兴太守的丘旭。由东晋入南朝,吴 兴丘氏更是饱学艺文之士辈出。他们或以文章显,或以政绩著,或以孝义传。以 后文所引梁书丘迟传同此条,不再一一标示 6 第一章人物论 文章显者,有入宋丘道护、丘珍孙和丘景先、丘渊之和丘愿,齐梁间丘灵鞠、丘 迟,以及丘令楷、丘国宾等;以政绩著者,有入宋丘寂之、丘仲起,齐梁问丘仲 孚,梁丘师施等;以孝义传者,有宋丘杰,齐丘冠先、丘雄父子等。而吴兴丘氏 家族在六朝影响最大、文学成就最高的人物就是丘迟。 丘迟世系中可考者不多,王伊同五朝门第附表 高门权门世系婚姻表 中列丘迟世系如下: 丘俊 仲孚 ( 灵鞠从孙豫章内史) ( 秘书监) 真( 护军长史) 灵鞠( 正员常侍) l 迟( 司徒从事中郎) 仲升( 五代孙唐武l 临尉) 丘迟曾祖为丘系,南史丘灵鞠传与南齐书丘灵鞠传中有相同记 载:“( 丘灵鞠) 祖系,秘书监。 宋书潘综传云:“潘综,吴兴乌程人也。综乡人秘书监丘继祖、 廷尉沈赤黔以综异行,荐补左户令史,除遂昌长。以7 誊九卜1 删此处提及“综乡 人秘书监丘继祖 ,应为丘系。潘综乃东晋人,晋末孙恩之乱时,综以死救父免 于匪祸。考查其生平当与丘系世代相仿,秘书监一职在晋朝统著作局,掌三阁图 书,位列三品,品级甚高。在相关史书记载中,东晋末年为秘书监之吴兴乌程人 唯有丘系一人,所以此处所载“丘继祖 当为丘系无疑,“继祖 可能为丘系之 表字。另南史孝义传载:“潘综,吴兴乌程人也。乡人秘书监丘系祖、 7 系道ll 丘迟研究 廷尉沈赤黔以综异行,荐补左户令史,除遂昌长。舡们l 七十列洲此处“乡人秘书 监丘系祖一与宋书记载不同。考之两书的成书年代,宋书早于南史, 因此以宋书为据。 丘迟祖父为丘道真,官至护军长史,仅见南史丘灵鞠传,无更多史料 记载。 迟父丘灵鞠,南齐书、南史有传。两传皆不载生卒年,曹道衡、沈玉 成先生在中古文学史料从考一书丘灵鞠行年一节中考证得之,灵鞠约生 于元嘉初( 4 2 4 年左右) ,卒于齐武帝永明八年( 4 9 0 ) 左右。据南齐书丘灵 鞠传记载,丘灵鞠“少好学,善属文。 有此赞语的,丘氏家族中仅丘灵鞠和 丘迟父子二人。丘灵鞠,字明士。“宋时,文名甚盛 ,“举秀才,为州主簿,累 迁员外郎。 宋孝武帝时,殷贵妃亡,丘灵鞠献了三首挽歌,其中“云断广街暗, 霜深高殿寒 二句,被孝武帝“摘旬嗟赏 。后为乌程令,不得志。宋末升明中 迁为正员朗领吴兴郡中正兼中书郎。正值齐高帝登位,使之“参掌诏策 ,建元 元年( 4 7 9 ) 转为中书郎、郡中正,“敕知东宫手笔 ,后又“掌知国史次年, 出为镇南长史、浔阳相,升尚书左丞。齐武帝即位后,任通直常侍领东观祭酒。 永明二年,领骁骑将军。入齐后,迁长沙王车骑长史,太中大夫,卒。著 江左 文章录序,起太兴,讫元熙。文集行于世。 据汪征鲁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三世以上为五品者,或父、祖均 为八公者,亦可划为高门。或父、或祖官位为六品以上二品以下者,均为低级 士族亦即一般士族,简称士族。 1 2 丘迟曾祖丘系,官秘书监,考之通 典职官志,秘书监在晋官职中列第三品。丘迟祖父丘道真,官护军长史, 考之通典职官志,护军长史当为六品职位。丘灵鞠官至太中大夫,根据 通典职官志,太中大夫一职在梁时位列十一班,参照与九品中正制,为 从三品、四品官职。齐代官制当与梁时相差不大。而丘迟曾祖以上是否为官、 官职为何皆不可考。推断可知,丘氏虽然是历史悠久的世家,但在当时并非高 门,而只是属于一般士族。 见南齐书丘灵鞠传 8 第一章人物论 第三节生平仕历 关于丘迟的生平仕历,梁书、南史皆有传,然而记载较为简略。今人已 有部分相关研究。曹道衡、沈玉成 中古文学史料丛考一书中有 为本 1 0 第一章人物论 马,故丘迟在萧嶷薨之前,即永明五年至永明十年之间,迁为大司马行参军,理 论上皆可成立。 丘迟在大司马行参军任上,其父丘灵鞠过世,丘迟为守父丧而离职。梁书丘 迟传:“迁大司马行参军,遭父忧去职。一据大司马萧嶷的卒年推断可知,丘灵 鞠当死于永明十年前。丘迟父亲丘灵鞠史书未记载其卒年。l :南齐书则日:。灵 鞠宋世文名甚盛,入齐颇减。蓬发弛纵,无形仪,不治家业。王俭谓人日: 丘 公仕宦不进,才亦退矣。迁长沙王车骑长史,太中大夫,卒。 南齐书长 沙王晃传记载,萧晃于永明初为车骑将军,卒于永明八年。丘灵鞠在长沙王车 骑长史任后,还任过太中大夫。可以推知丘灵鞠在王晃死后,转任太中大夫,而 后卒于任上。故丘灵鞠当死于永明八年到永明十年间,定为永明九年最为合理。 如此则丘迟“迁大司马行参军 时间定为永明七年( 4 8 9 ) 较为合适。 丘迟在父忧服阙后,“除西中郎将参军,累迁为殿中郎。 南朝时,统治者 大力发展儒学,尤其重视礼仪礼制的重建,所以对于守丧的年限有着严格限制。 宋书礼志:“泰始元年,诏诸将吏二千石以下遭三年丧,听归终宁,庶人复 除徭役。州力馐十五髓1 将两千石以下官吏的守丧时间定为“三年 。虽宋书礼志 中亦有“夺情 制的记载,但通常适用于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丘迟不在此列。故 而丘迟守父丧当为三年,守丧结束后,丘迟在齐隆昌元年除西中郎将参军。 如 考南齐书,在齐昌隆元年左右任过西中郎将的有以下四人: 1 、( 萧) 遥欣建武元年,进号西中郎将,封闻喜县公。n n 誊叶五咖卜 2 、巴陵王昭秀隆昌元年,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事、 西中郎将、荆州刺史。c i i 】誊五十嗍 3 、桂阳王昭粲延兴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军 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m 眷五十嗍 4 、江夏王宝玄建武元年,为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封江夏郡王。仍 出为持节、都督郢司二州军事、西中郎将、郢州刺史。n 1 1 眷五十嗍 据南齐书文二王传,巴陵王昭秀、贵阳王昭粲于隆昌、延兴间相继为 西中郎将,南齐书宗室传载,萧遥欣以明帝建武元年为西中郎将。南齐 此处南史 与南齐书 的记载不相符南史 载日:。位长沙王车骑长史,卒”取南齐书 之 说法 丘迟研究 书明七王传亦载,建武元年江夏王宝玄为西中郎将。公元4 9 4 年,是南齐最 为动荡不安的一年,政权多次更迭。先是皇太孙萧昭秀即位,改元隆昌。萧昭秀 在位不久,西昌侯萧鸾引兵入宫,以太后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迎立其弟新安 王萧昭文为帝,改元延兴。不到四个月,萧鸾废萧昭文为海陵王,随后将其暗杀 自立为帝,史称齐明帝,改元建武。隆昌元年、延兴元年、建武元年实际上同为 一年。距丘迟除父丧时间相近,于情理亦合。阮爱东在丘迟年谱中根据丘迟 曾为吏部尚书何昌寓做为何尚书重让侍中领骁骑表以及侍中吏部尚书何府 君诔认为丘迟与何昌寓关系非同一般。而根据南齐书何昌寓传何昌寓曾为 萧昭秀西中郎长史,丘迟可能在同时任西中郎参军,两人同事。判定丘迟所侍西 中郎将为萧昭秀,此一观点颇为可取,可参阅。 根据上述材料,任职西中郎将的顺序应为巴陵王昭秀一贵阳王昭粲一萧 遥欣- 江夏王宝玄,而且任职时间皆不长。如果丘迟此时的府主为萧昭秀,则 丘迟应该在同年即累迁中郎将。 齐建武四年( 4 9 7 ) ,丘迟“以母忧去职。 梁书丘迟传载日:“( 母忧) 服除,复为殿中郎,迁车骑录事参军高 祖平京邑,霸府开,引为骠骑主簿,甚被礼遇。 可知,丘迟在高祖平京邑( 5 0 1 ) 前,丘迟守母丧三年,后复出任殿中郎,迁车骑录事参军。此间守丧、升迁,按 常理推断应当不少于四年,故丘母卒期当不晚于齐建武四年( 4 9 7 ) 。又丘迟有侍 中吏部尚书何府君诔,为何昌寓死后为其所作,言辞古雅,应是公祭诔文。据 南齐书何昌寓传:“( 昌寓) 建武二年,为侍中,领长水校尉,转吏部尚书。 复为侍中,领骁骑将军。( 何昌寓) ( 建武) 四年,卒,年五十一。赠太常,谥简 子。州“棚十三阮何昌寓卒于建武四年( 4 9 7 ) 年。可以推断,丘迟丁母忧,解官 应在作侍中吏部尚书何府君诔之后。若此时丘迟居家守丧,便不应参与朝廷 公祭并写作诔文。故丘迟母丧当在建武四年( 4 9 7 ) 。 齐永元二年,( 5 0 0 ) ,丘迟母丧服除,再次被起用为殿中郎,迁车骑录事参 军。齐中兴元年( 5 0 1 ) ,当时任雍州刺史的梁武帝萧衍起兵攻入建康逼迫和帝退 位,南齐书和帝纪日:“( 中兴元年) 九月乙未,诏梁王若定京邑,得以便 宜从事十二月丙寅,建康城平。“1 1 畚几九1 3 此年丘迟正式入萧衍幕府,而且 得到了萧衍的赏识。梁书本传日:“高祖平京邑,霸府开,引为骠骑主簿,甚 1 2 第一章人物论 被礼遇。时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一 l :梁书本传日:“高祖践阼,拜散骑侍郎,俄迁中书侍郎,领吴兴邑中正, 待诏文德殿。时高祖赋1 :连珠,诏群臣继作,迟文最美。一萧衍于公元5 0 2 年建 立梁朝。丘迟于此年拜散骑侍郎。又梁书到洽传:“天监初,沼、溉具蒙擢 用,洽尤见知赏,从弟沆亦相与齐名。高祖问待诏丘迟日:到洽何如沆、溉? 迟对日:正清过于沆,文章不减溉,加以清言,殆将难及。即召为太子舍人。一 阳1 l 二十七嗍到洽为太子舍人在天监元年,则丘迟待诏文德殿也在本年。丘迟待诏 文德殿期间,曾坐事免官,南史丘迟传日:“坐事免,乃献责躬诗,上优辞 答之。“们l 七十二n 责躬诗现已不存,从丘迟坐事免官,上书自责的行为,大 致可以看出丘迟对于仕进的坚持,也可由萧衍的反应推知他对丘迟的信任及宠 爱。 梁天监三年( 5 0 4 ) ,丘迟为永嘉太守。梁书本传:“天监三年,出为永嘉 守。在郡不称职,为有司所纠。高祖爱其才,寝其奏。”丘迟是万历温州府志 中南梁五十五年内入志的两位郡守之一,曾经写过永嘉郡教一文劝农。丘迟 的政绩史书记载较少,“在郡不称职,为有司所纠一事原因为何,现已不可考, 而武帝萧衍再度因为丘迟的才华而不追究其过失。 梁天监四年( 5 0 5 ) ,梁朝开始反攻北魏。农历二月,梁武帝萧衍下令卫尉卿 杨公则进攻寿县,六月令豫州刺史王宗超进攻含山县,两军皆败。十月萧衍任命 六弟临川王萧宏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尚书 右仆射柳恢为副手,统领大军进驻洛口( 今安徽淮南东北) ,大举北伐,兵力总 计数十万。丘迟被任命为北伐军谘议参军,领l 临川王记室。梁书本传载日: “四年,中军将军临川王宏北伐,迟为谘议参军,领记室。随后,丘迟奉命作 了与陈伯之书,劝降魏平南将军陈伯之。梁书本传:“时陈伯之在北,与 魏军来拒,迟以书喻之,伯之遂降。与陈伯之书中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可见时间应当实在梁天监五年( 5 0 6 ) 三月。丘迟成功劝 降陈伯之立下大功,北伐军得以继续前行。萧宏本非将才,既无谋略又无胆识。 在屯兵洛口时,遭遇暴雨而落荒而逃。资治通鉴卷一四六:“( 天监五年) 秋,七月巳丑,夜,洛口暴风雨,军中惊,临川王宏与数骑逃去乘小船 南史丘迟传 作中书郎,因粱书 成书离丘迟生活年代较近,取粱书 的说法 1 3 丘迟研究 济江,夜至白石垒,叩城门求入时昌义之军梁城,闻洛口败。与张惠绍皆引 兵退。 1 3 1 酾计螂萧宏逃回建康,丘迟作为临川王记室也同返建康。此后,北 伐军主将为曹景宗、韦毅。丘迟在虽萧宏回朝后,拜为中书郎。 梁天监六年( 5 0 7 ) ,丘迟“迁司徒从事中郎 ,此时的府主仍为萧宏。资治 通鉴卷一四六:“六年冬,十月闰月乙丑,以临川王宏为司徒,行太 子太傅。婚1 嗍 梁天监七年( 5 0 8 ) ,丘迟卒于司徒从事中郎任上。梁书本传:“七年卒官, 时年四十五。 第四节交游 丘迟大半生沉浮于宦海,与其交游者应不在少数,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史 书中并无其交游状况的记录,我们只能对零星史料以及相关作品进行梳理以考得 一二。 一、何点、谢超宗 何点,字子皙,庐江浮人。梁书何点传载日:“点雅有人伦识鉴,多所 甄拔,知吴兴丘迟于幼童,称济阳江淹于寒素,悉如其言。州钉誊五十一嗍谢超宗, 陈郡阳夏人也。祖灵运,宋临川内史。南齐书谢超宗传称其:“好学,有文 辞,盛得名誉。州n 】( 誊三十六麟此二人在丘迟幼年时便发现了他特殊的才华与灵性。 南史丘迟传记载:“迟字希范,八岁便属文。灵鞠常谓气骨似我。黄 门郎谢超宗、征士何点并见而异之。”何点、谢超宗二人“见( 迟) 而异之 的 契机当是与迟父丘灵鞠的交往。刘宋泰始末年,何点征太子洗马,正式踏上了仕 途,此时丘灵鞠刚好为褚彦回赏识复入仕,谢超宗也在朝为官,时间上提供了交 游的条件。此外,丘灵鞠、何点、谢超宗三人在性格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谢超 宗为人恃才傲物,南齐书谢超宗传称其“为人仗才使酒,多所陵忽 ,是狂 放不拘小节之士,颇有其祖父谢灵运之风。何点则“容貌方雅,博通群书,善谈 南史丘迟传 作中书侍郎 1 4 第一章人物论 论。家本甲族,亲姻多贵仕。点虽不入城府,而邀游人世,不簪不带,或驾柴车, 蹑草镨,恣心所适,致醉而归,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号为通隐。“们誊酣一嗍 ( 梁书何点传) 丘灵鞠“好饮酒,臧否人物灵鞠宋时文名甚盛。 ( 南 史丘灵鞠传) 三人同为当世之俊杰负有盛名且性情相近,故而有所交往也在 情理之中。由于谢超宗、何点皆为当世名士,而何点又以“雅有人伦识鉴 著称, 他们的赏识在某种意义上为丘迟的少年显名以及后来的闻达奠定了基础。 二、何昌寓 何昌寓,字俨望,庐江灞人丘迟现存作品为何尚书重让侍中领骁骑表 与侍中吏部尚书何府君诔都是为他而作。 为何尚书重让侍中领骁骑表写 于建武二年,是丘迟为何昌寓捉刀而作的推辞侍中领骁骑一职的官表。侍中吏 部尚书何府君诔则是建武四年何昌寓死后,丘迟所写的哀悼文。生前写官表, 死后作诔文,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在前文丘迟仕历考中提到,丘迟在隆昌元 年曾任西中郎将巴陵王萧昭秀的参军,而同一时期何昌寓为西中郎长史,两人同 事。应该正是这段共事经历,使丘何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三、范云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范汪六世孙。范云与丘迟之交游, 史书无载,然可考知。丘迟现存诗文不多,却有为范卫军让梁台侍中表、 :为 范尚书拜表以及为范云谢示毛龟启三篇与范云有关。天监元年,范云任侍 中,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封宵城县侯。梁书范云传载:“天监元年,高祖 受禅,柴燎于南郊,云以侍中参乘。礼毕,高祖升辇,谓云日:朕之今日,所 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云对日:亦愿陛下日慎一日。高祖善之。是日,迁 散骑常侍、吏部尚书;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邑千户。, 们馐十二嘲为范卫军让 梁台侍中表是范云被封梁台侍中时丘迟为他所作的让官表,为范尚书拜表 则是在范云封宵城县侯时,丘迟代他写的谢恩表。丘迟自齐中兴元年入萧衍幕府 以来,就颇受萧衍赏识。天监元年,丘迟待诏文德殿,这段时间内,丘迟常常参 与各种公宴。范云早年便与萧衍有私交,萧衍建梁以后,颇为看重范云,萧衍常 丘迟研究 招范云侍宴。丘、范两人皆是文才出众之士,互有往来当在情理之中。为范云 谢示毛龟启恐亦是此时酬唱之作。 四、柳愤 柳恢,字文通,河东解人。丘迟有为 9 p f l - 射让光禄表及敬酬杉p 4 1 - 射征 怨诗。丘迟与柳恢的交游不晚于天监四年。梁书柳恢传:“天监四年,大举 北伐,临川王宏都督众军,以恢为副。军还,复为仆射。以久疾,转金紫光禄大 夫,加散骑常侍,给亲信二十人。州9 】卷十二嘲8 此年丘迟也以谘议参军领记室的身 份随临川王萧宏北伐。两人同在萧宏北伐军中,当有私谊。敬酬柳仆射征怨诗 应是两人在北伐军中的酬唱之作,为柳仆射让光禄表则是天监五年丘迟替病 中的柳恢上表辞金紫光禄大夫之作。 五、柳恽 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据梁书柳恽传记载,柳恽善弹琴,竟陵王 萧子良曾赞其:“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岂止当世称奇, 足可追踪古烈。嗍漕十五嘲丘迟和柳恽的交游至迟在梁天监三年( 5 0 4 ) ,丘迟任 永嘉太守的时候就曾于吹台山采伐制琴嘉木送给柳恽,方舆胜览载:“丘迟为 守,尝于吹台山采琴朴寄吴兴柳畅。” h h 九此外,丘迟还写有题琴朴奉柳 吴兴诗赠与柳恽,将柳恽比作“清心有素体,直干无曲枝”的制琴嘉木,以此 来颂扬柳恽。 六、萧1 经4,、雨 萧衍即梁武帝,字叔达,南兰陵人( 今江苏常州) 。齐和帝中兴二年( 5 0 2 ) , 以“禅让 形式从齐东昏侯手中取得政权,成为梁代的开国皇帝。在他统治期间, 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获得了较快地发展。梁武帝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 不仅在东晋南朝历史上,成为一个颇为关键的阶段,在文学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萧衍以帝王的身份提倡和组织文学活动,其文学观念、创作喜好深刻影响了梁代 此处有脱字,“柳畅”应为“柳文畅” 1 6 第一章人物论 文学创作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他又以文士身份亲身参加文学创作,在齐梁文 学永明体诗歌高潮向宫体诗高潮的嬗变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丘迟与萧衍 的交往始于齐中兴元年( 5 0 1 ) ,梁书本传:“高祖平京邑,霸府开,引为骠骑 主簿,甚被礼遇。时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 萧衍出身子“竟陵八友 ,对 文学颇为重视,所以他大权在握后,广泛地提倡文学,奖掖文士,当时萧衍集团 政治上的中坚力量,在文学上亦是萧衍文学圈的主将。萧衍在选士方面偏重文采 的高低,丘迟被萧衍纳入麾下且甚被礼遇,主要还是因为他文学上的才能。在萧 衍的提携下,丘迟的文学才能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梁书本传载日:“时劝进 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待诏文德殿,时高祖著 连珠,诏群臣继丘迟数 十人,迟文最美。一萧衍爱惜丘迟之才甚至到了偏袒的程度,梁书本传中有这 样的记载:“天监三年,出为永嘉太守,在郡不称职,为有司所纠,高祖爱其才, 寝其奏。弦可见,萧衍与丘迟之间的关系除了君臣关系外,更多了一种惺惺相惜 的“文友”关系。正由于萧衍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使得萧衍身边文士云集,钟 嵘:诗品序云:“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 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纥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连肩,握珠者踵武。 口h 3 虽有溢美之词,却也反映出梁初文坛文学之盛,文士之多。 七、徐勉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南齐时历任太学博士、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 入梁后深得萧衍器重,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吏部尚书、特进右光禄大夫等,为 官清廉,资治通鉴称梁朝称得上良相的唯有徐勉与范云二人。徐勉深谙艳诗 之道,曾编过妇人集十卷,留存作品中也有宫体诗作。丘迟的闺怨诗答徐 侍中为人赠妇诗便是与徐勉的酬唱之作。 八、何逊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人。何逊位居下僚而交游甚广,与其相交甚好的知名 文士有沈约、范云、王僧孺、刘孝绰、柳恽、吴均、刘孺等人。丘迟也与他交往 甚密,互有赠答。丘迟赠何郎诗一诗便是赠与何逊的,此诗不同于一般酬唱 1 7 丘迟研究 赠答诗,情感真切。何逊亦于丘迟北伐归来时作 :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日: “龙马鱼肠剑,躞蹀起风尘。结客葱河返,喧喧动尚邻。入墟犹忆旧,德卷复疑 新。窥见应门出,遥识下机人。相悲泪欲下,离别方自陈。汹“揪表达了对 丘迟深切地思念。国 此外,丘迟还与道士陶弘景圆、高僧法开 有所交往。从可考的丘迟交游状况 看,丘迟的交游范围甚广,有名士、权臣、道士、高僧,特别是入萧衍幕府以后, 与萧衍文学集团的文人们有了更为深入地接触,这些交游对丘迟的文学创作都有 所影响。 另诗纪于赠何郎诗下注:何逊答丘长史诗见本集。以为何逊答丘长史诗一诗乃是为酬答丘 迟而作。此处有误丘长史当指丘仲孚,据梁书丘仲孚传,“高祖践昨,复为山阴令”。后任“安 西长使、南郡太守。迁云摩长使、江夏太守,行郑州府事。”又据 一诗酬答的 对象并非丘迟。 华阳陶隐居内传:“齐粱间侯乇公卿从先生授业者数百人,一皆拒绝,唯徐勉、江祜、丘迟、范云、 江淹、任防、萧子云、沈约、谢瀹、谢览、谢举等在世日,早申拥彗之礼,绝迹之后,提引不已。” 续高僧传卷六:“释法开,姓俞,吴兴余杭人永嘉太守吴兴丘迟,皆揖敬推赏愿永勖诫,后还 余杭止于西寺。” 1 8 第二章作品论 第二章作品论 梁书本传云:“( 迟) 所著诗赋行于世。 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 国子博士丘迟集十卷,并录,梁十一卷。州坫“棚九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 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十卷。宋史艺文志未见著录,可能到元代丘迟 集已散佚。明代冯惟讷古诗纪辑存侍宴乐游苑等诗凡十一首。明代张 溥辑其集题为丘司空集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