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单位代码码 10445 学学号号 2007020216 分 类分 类 号号 g434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 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 学科专业 名称 教育技术学 申 请 人 姓 名 韩瑞东 指导教师 冯学斌 教授 论文提交 时间 2010 年 4 月 21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 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现状 . 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6 1.2.1 研究目的 . 6 1.2.2 研究意义 . 6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7 1.3.1 研究内容 . 7 1.3.2 研究方法 . 7 第二章 教育信息化概述 . 9 2.1 相关概念界定 . 9 2.1.1 信息化 . 9 2.1.2 教育信息化 . 10 2.1.3 信息素养 . 11 2.1.4 信息化教学设计 . 12 22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 13 23 教育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与发展目标 . 14 2.3.1 信息网络 . 14 2.3.2 信息资源 . 14 2.3.3 信息技术应用 . 15 2.3.4 信息技术产业 . 15 2.3.5 信息化人才 . 16 2.3.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 16 24 教育信息化的评价 . 16 第三章 潍坊初中教育信息化调研分析 . 20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20 3.1.1 教师卷 . 20 3.1.2 网络中心卷 . 20 3.1.3 领导卷 . 20 3.2 问卷的设计 . 20 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20 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1 3.5 调查结果分析 . 21 3.5.1 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 . 21 3.5.2 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 . 23 3.5.3 信息素养水平与培养 . 25 3.5.4 管理与运行机制 . 28 3.5.5 学与教的方式 . 31 3.6 阻碍潍坊初中教育信息化发展因素分析 . 34 3.6.1 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 34 3.6.2 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 35 3.6.3 教师信息素养建设与培养问题分析 . 36 3.6.4 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 37 3.6.5 学与教的方式转变与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 38 第四章 促进潍坊市初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39 4.1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坚实信息化发展后盾 . 39 4.1.1 多种渠道吸纳资金 . 39 4.1.2 多种方法提高效益 . 39 4.2 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 40 4.2.1 加快基础设施更新 . 40 4.2.2 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 41 4.3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发展教学资源共享 . 41 4.3.1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 . 41 4.3.2 发展教学资源共享 . 42 4.4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扩大专职教师比例 . 42 4.4.1 分层次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 42 4.4.2 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 43 4.4.3 扩大专职教师比例 . 44 4.5 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做好教育信息化规划 . 44 4.5.1 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 . 44 4.5.2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 . 44 4.5.3 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育信息化 . 45 4.5.4 合理规划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 45 4.6 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开辟新型教育模式 . 45 4.7 平衡教育信息化地域差异,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 46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47 5.1 结论 . 47 5.2 展望 . 47 附 录 . 49 注 释 . 57 参考文献 . 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0 致 谢 . 61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i 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 摘 要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强调运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 心的信息技术,拓展人类的创造能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教育思 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乃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人们 的传统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传统教育模式注入了新鲜活力,为教育 信息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将信息技 术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 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它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极强的时代烙印,是和现代科技的 发展紧密联系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教育信息化,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论文 期刊更是不胜枚举。笔者广泛地阅读相关文献,深刻了解国内外关于教育信息 化的研究现状,掌握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整合多个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 体系,制定出自己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然后,选取潍坊市初级中学为研究 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 用现状进行了调研。 本研究立足于潍坊市的教育现状,通过对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与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发现许多阻碍该市初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如城乡 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校园网建设存在差异;教学资源建设滞后,资源共享发展迟 缓;教师的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能不高,信息技术培训方法不当;学校信息 化建设资金不足,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力度不够;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扭曲,对教学模式改革思想保守等。针对以上 问题,笔者提出七条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策略:第一,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 力度,坚实信息化发展后盾;第二,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第三,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发展教学资源共享;第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扩大专职教师比例;第五,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做好教育信息化规划; 第六,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开辟新型教育模式;第七,平衡教育信息化地域差 异,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ii 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对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模型进行了改造,将学与教的 方式纳入新的评价体系中,强调学与教的方式是决定教育信息化过程成败与否 的关键,将教育信息化的评价重点由基础设施、资源及管理运行等外在的“物” 的因素转移到教师信息素养和学与教的方式等内在的“人”的因素上来;另外, 选取潍坊市的初中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大,具有较 高的效度和信度。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与教的方式 【分类号】g434g434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iii the status survey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eifangs junior high school abstract informatization is the main trend of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it emphasize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hose core technology is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o expand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humanbeings.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ade grate changes in educational thought, educational content, educational tool, education model and even education system.and it als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peoples traditional learning style.besides,it inject fresh vigor on traditional edccation model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opos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means that roundly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structional activity i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and made it compliant to the new request of information-based society.its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has era mark ,and has tight 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wadays,it becomes a important standard of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currently,there are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doing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and the theses abou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are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one by one.the writer widely read a lot of literatures abou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deeply comprehe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ency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integrate many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bou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and then,work out a evaluation criterion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after that,the writer choosing weifangs junior high school as the study object,adopting various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like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finally,do a survey about the current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iv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weifang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study established in weifangs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discovered many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weifang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by the survey on weifangs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i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these negative factors are varied as the huge different between city and town on base installation and campus network,the hysteresis of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the slow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sharing,the weak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and low information skill of school teachers,the unsuitable wa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the lack of fund on school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the low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 lack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the wrong cognition about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the closing minded on teaching model reformation,and so on. based on this kind of condition ,the writer propose seven pieces of orientiert and achievable strategy. first,increasing the fund 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onsolid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second,accelerating the update of base installation and improving the use ratio of equipment; third, exploiting more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more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sharing;fourth,reinforcing teacher train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xpanding the propor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fifth,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in school and plann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detailedly; sixth, transforming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blazing a way in new education mode;seventh,balancing the differences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innovation of this reasearch is that, reforming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odel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and then,leading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o the new assessing system.it emphasizes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a key factor to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in addition,the writer transfer the key point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assess from things ,as base installations,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to man,as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way of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v teaching and learning.besides,the writer select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of weifang as research objects.so,this research would be more purposive, orientiert, operable,and have high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keyword】informatization;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ize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lassification number】g434g434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世界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信息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同样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开 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已 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程度 越来越深,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研究背景 上世纪 80 年代,教育信息化在我国逐渐展开,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 鲜的活力,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己有近 三十多年的历史,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势态良好,从研究文 献到资金投入,再到社会支持,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提高。在教育改革的推动 下,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普遍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 资源建设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投资。 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师 不仅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而且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尝试 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 全球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 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 息化建设的根本。 潍坊隶属山东,教育整体水平相当突出,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其中,素质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两个项目成绩尤为突出。近期,潍坊 市开展的“阳光 60 分快乐大课间”、初中开设职业指导课、百名家教专家进农 村等活动,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给全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作出了榜样。2008 年 1 月 16 日、17 日,山东省政府在潍坊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 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实施初中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从根本上改变以升学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录 取标准的做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009 年 2 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2 室颁发了潍坊市信息化促进办法的通知,提出了 45 条促进信息化建设与应 用的办法,指出要加强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应用。至此,潍坊市各级中小学也掀 起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热潮。在这样一个积极的环境下,正确引导 初中学校有效实施教育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 1.1.2 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概括为: (1)(1)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中学的教师办公室几乎都配备了计算机,部分学校已经 达到每个教师一台计算机的水平,发达地区的学校甚至给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 脑;大多数学校教室已安装了以计算机、投影机、音箱为主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校的计算机大都连入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学生机房的覆盖率显著提高, 基本满足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要;学校已经开始建立网络病毒防护系统、状态 实时监测系统、信息过滤系统等辅助系统,并由专人负责,提高了网络维护的 效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2)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教育资源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自成立以来,加强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资源 库的建设,完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平台 的研发和测试任务。许多学校都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录像带和光盘资料,有 的学校已加入国家或地方网络图书馆,条件好、规模大的学校配备了装有资源 库的服务器,并且建立了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每年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 给学校购买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此外,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中 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不断发展,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的 比率大幅度提高,各地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区域网络,初步构建了优质教育 资源的共享平台。 我国基础教育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力的资源支撑服务体系, 促进了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一个基本满足中小学教育教 学需要的资源体系正在形成。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3 (3)(3)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教师具 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去,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技术”和“意识”两方 面。目前我国各级中学教师在这两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意识”方面,他们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并能制定获取信息的多种策略; 能够有效地整合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有积 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意识,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具 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 的诱惑和污染。信息素养中的“意识”层面是观念性问题,观念是否正确,决 定了“技术”能否正确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 在“技术”方面,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系统基本技能; 会使用 office 软件进行个人文件管理、教学文件管理以及 ppt 教案制作等;会 利用网络下载各种学习资料和教学软件,并能正确安装和使用这些教学软件; 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信息进行重组,用各种多媒体表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进 行展示、发布、交流和讨论。信息技术的“技术”层面是能力问题,能力不足, 即使有再强的意识,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变革。 (4)(4)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普遍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普遍开展 由于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的各级领导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基础设 施和教学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已基本满足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需要,那么,在教 师教育技术培训上的资金投入和社会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 引导者,是教育的灵魂。如果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师资力量跟不上,所有 的硬件资源都将无法利用,使其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严重失调,造成不必要的浪 费。自教育部于 2005 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以来, 全国各地都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部分省市先后开展了一 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已有近 40 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 育工程实施中,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强。通过集中培训和送培下乡相结合、 培训骨干教师和全员培训相结合、面对面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已有 100 多万名教师从远程教育应用培训中受益。2007 年 8 月,教育部利用农村中小学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4 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实施了“西部农村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计划” ,共为中 西部 16 个省、100 个县直接培训约 20 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通过不同层 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广大教师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和方法, 增强了教育技术能力,从而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 学中的应用,有力促进了远程教育应用的深入开展 1 。 然而,我们在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取得的斐然成绩的同时,却依然 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落后且利用率较低; 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的认识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不足;教师的信 息素养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 教学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 化支持服务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设相对滞后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 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及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2.国外研究现状 (1)欧美地区欧美地区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其教育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也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国家,目前,美国中小学已普遍开设信 息技术课程,此类课程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 强调学科系统。虽然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课程开课形式 不尽相同,但他们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即不仅强调培养学生 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更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课题。 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信息与通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目的 是实现基础教育领域内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有效地整合。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 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二是在教育领域应用信 息与通讯技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两个目的非常明确,一个体现在学生的 学习上,一个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上,而最终都体现到学生的发展上。英国教育 信息化目标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不但注重教师教的因素,更注重学生学 的因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 在法国,互联网已经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应用,明显地促进了学生的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5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002 年 5 月,法国教育部开始构建中小学信息网,称为 “知识数字空间” 。这一信息网汇集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并允许以标准化和安全 化的条件进入,从而实现以教育为目的免费自由地共享这些资源,并把它作为 进入数字资源宝库的大门。法国中小学充分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另一个创新 之举是“数字书包” 。 “数字书包”是一种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的数字虚拟空间, 是可以在校内与校外获得全部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工具,是在教育中应用信 息与通讯技术的重要形式。 (2)亚洲地区亚洲地区 在亚洲各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日本势头强劲,一度有超美夺魁的气势。 日本初等、中等教育信息化的方向是着力完善计算机的配备和因特网的联接等 基础性建设。教育的信息化是日本中长期国家技术战略规划 “千年工程” 中一个主要的施政方向,这体现在 1998 年 12 月日本政府提出的教育信息化计 划中。教育信息化计划依据信息化将“儿童变化” 、 “授课变化”和“学校变化” 设定为目标 2。1999 年 12 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 。该计 划提出,到 2005 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科目都要实现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中小学 通过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教学,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 变、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和学校管理方法的根本转变。日本教育信息化不 仅重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极为重视软件方面的建设,以期达到总体 推进的效果。日本中小学网络学习呈现出小学、初中、高中三大学段的不同特 点。日本针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准备编写中小学电子 数字化教材,以改变目前日本中小学纸质教材权重过大的文化现状,增加无纸 化教材的比例。电子化、数字化教材的发展是 21 世纪日本中小学电子化教改的 一大趋势和走向 3。 韩国政府认为信息交流技术将在教育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 育必将走向信息化。近年来,韩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2008 年 4 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 20072008显 示:韩国的世界排名由上一年度的第 19 位升至第 9 位,从此,韩国成为继新加 坡之后第二个跻身世界前十名的亚洲国家。而韩国在运用信息通讯技术促进教 育事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绩。2006 年 12 月,韩国自主设计的“中小学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6 网上家庭学习系统”获得了首届“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 。基于国际社会的 广泛认可,韩国教育科技部于 2008 年 2 月描绘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蓝图。韩国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创新为本,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动教育体系的 变革,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体系以促进国家竞争力,从而确立韩国信息化教 育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过程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媒体展示应用到教学 活动中,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科学 技术日渐发展,社会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不再是阻碍教 育信息化发展的绊脚石,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偏低,教师教育理念更新迟缓以及 校方乃至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可和支持程度不高等,都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 发展的主要因素。 1.2.1 研究目的 该研究立足于潍坊市的教育现状,通过对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及应用现状进行调研,找出上述问题存在的可能性,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改善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促进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的发 展。 1.2.2 研究意义 在宏观上,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和主要标志。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 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一线工作者。教师信息素 养的提高势必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肯定会刺激教师努 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7 3培养新型创新人才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前提。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学 生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和问题解决 学习,完成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4完善教育理论 教育信息化是 21 世纪教育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存在许 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必将有效地推动 教育理论的发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深刻了解国内外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现状,整 合多个教育信息化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出自己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通 过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对潍坊市初中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 找出阻碍该市初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运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专门对人类历史 长河中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文献是记录已有知识的一切载 体,是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 料 4 。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了大量书籍资料, 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等相关的论文,整理、分析 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奠 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2.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在自然的情况下以当前的事实为对象,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 搜集资料,以分析教育现状或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通过口 头或书面方式的调查,可以迅速地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8 推理,确定事物间的一定关系、来龙去脉或当前现状,甚至可以预测其发展变 化,筹划未来 5 。 笔者主要使用教育调查法中的问卷法,对潍坊市的初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 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同时结合访谈法,使论据更加充实丰富,使结论更有说 服力。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 寻找其异同,探求教育之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6 。 潍坊市初中学校分布在潍坊市各区、县及乡镇上,地域跨度比较大。笔者 按照地域,将潍坊市所有的初中学校归为城市初中和乡镇初中两大类。其中, 城市初中是指分布在区和县(市)级别的学校;乡镇初中是指分布在区和县级 市所管辖的乡镇的学校。这两类学校由于地域区别,在教育信息化的师资投入、 信息化环境建设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落差。笔者通过比较研究法,发现 问题,寻求平衡这两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山东师范大硕士论文 9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信息化概述教育信息化概述 初中教育连接小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纽带,在基础教育中有 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小,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初中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是非观,生理结构发生改变,尝试接受新事物、新思 想,其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高中。笔者将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 因素归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