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诗含画境画满诗情古代题画诗研究.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含画境画满诗情古代题画诗研究.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含画境画满诗情古代题画诗研究.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含画境画满诗情古代题画诗研究.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含画境画满诗情古代题画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本文意在对古代题画诗进行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从诗学与美 学的不同视角多层面地对题画诗这种独特诗歌形式进行分析论述 它作为诗之一种和画之一体所表现出的艺术特性与思想文化内涵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题画诗的范畴进行了界定指出了 从内容入手才能把握住题画诗的范畴 并对题画诗的常见体裁和形式 作了概括第二章对题画诗的起源进行了考证认为庾信的咏画屏 风组诗是最早的题画诗梳理了题画诗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三章通 过归纳题画诗常见的几种思想主题 阐明了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和文化根源区分了题画诗与一般诗歌在内容表达上的不同第四章 列举了题画诗中常见的几种艺术表现手法 并分析了这些手法针对画 面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 第五章论述了诗画的融合是由中国的传统 文化思想所决定通过对文人画这种诗画结合的完美形式进行探讨 发掘出题画诗所蕴涵的美学价值并总结了题画诗对传统诗画创作 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题画诗; 范畴; 源流; 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 美学意义 ii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hinese ancient poems marked with paintings in this thesis. from some different views of poetics and esthetics, a multi-layer analysis has been given on this special type of poem in which there has been some discussions on its artistic characters and idealistic culture meaning as a sort of poems and a type of painting.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parts. a definition of category on poem inscribed on painting has been given in the first chapter where an idea its category cant be grasped other than considered from its content has been described and some familiar types of literature of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have been gathered up. in the second chapter, a textural research about its origin has been held on. and the group poems screen for praising paintings written by yu xin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ancient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has been looked back. based on conclusion about several pieces of familiar topic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origin where they were created have been clarified and a difference in the facet of description between poems inscribed on the paintings and the general poem has been given in the third chapter. in the next part, some artistic representing methods often used have been listed and their special artistic effect on the paintings has been analyzed. the idea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leaded to amalgamation of poems and paintings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final chapter.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paintings created by literators as a perfect form where poem and painting were combined, the aesthetic value contained in poems inscribed on paintings has been unearthed. there is a conclusion about its energetic effect on the creation of traditional poems and paintings. keywords: poem marked with paintings; category; origin; thought; artistic methods; aesthetic meaning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 论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艺术中诗歌与绘画可谓是关系密切而引人注目的一 对姊妹关于诗与画的关系中西方自古以来各持论点在西方古希腊诗 人西摩尼底斯simonides有一句名言画是无声诗诗为有声画后来 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horace在其诗艺一书中又重申此说但西方关 于诗画关系最具影响的论述却是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lessing所提出 的诗画异质说在拉奥孔一书中他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申说1 而在中国宋代苏轼提出了他最负盛名的隽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他那 诗画本一律 3的观点从此便为广大的诗人 与画家所接受历代都不乏应和者4 应该说诗与画既然同是艺术便有共同性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 应该各具特殊性诗与画以及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都有自己的长 处和局限他们如能珠联璧合借用其他门类艺术的长处以最大限度地发 挥其功能自然是每位艺术家的梦想但在世界艺术史上诗与画这两种艺 术形式只在一个国家实现了成功的嫁接并开花结果生根发芽那便是中 国题画诗就是诗和画两者融合的结晶诗画能在中国艺术史上实现成功 的融合产生独具魅力的题画诗以及更具审美意味的文人画题画诗以绘画 形式的一种存在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这种融合可说是中国传统的文化 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而更直接的动因则是我国古代艺术家和 诗人对传统艺术的大胆创新和对审美的不懈追求 中国古代的题画诗自唐代起在创作上就已形成规模历经千余年数量 上蔚为大观但主要散见于各诗人画家的个人结集中也有一些专门的题画 诗集出现南宋孙绍远编选了我国第一部题画诗的选集声画集编选 范围只限于唐宋两朝而清代康熙年间陈邦彦所编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则收罗广博计一百二十卷约九千首5但这并不是古代题画诗的全部 题画诗作为中国诗歌艺术的一支奇葩它横跨于诗画之间一方面以诗 再现画境丰富画境把画诗化了一方面题诗画上成为画的有机 组成部分把诗画化了如同其他诗歌形式一样对于题画诗中国 古人多的是诗意的鉴赏而少理性的分析即使在当今题画诗的研究内地 也只有一些论文散见于各学术刊物且多为对具体作家的研究尤其集中于 象杜甫和苏轼这样一些大家的题画诗即使有的文章从宏观上进行论述所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选的角度也较为固定在今人编选的一些题画诗集中其序言里有对题画诗 所作的一些相关性介绍可惜其论述不够深入就笔者所见国内迄今尚未 见有全面系统论述题画诗的理论专著出现值得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究 在本文中对于题画诗的研究笔者的思路主要是界定题画诗的范畴 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针对其是诗画融合的产物一方面视其为诗歌的一种 特殊形式另一方面又将其作为绘画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视 角进行研究既从宏观上把握又从微观处分析以凸显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和深厚的文化思想内涵 注释 1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主要包括一题材不同画描绘并列的物体诗 叙述承续的动作二媒介不同画用线条颜色之类自然的符号诗 用语言的人为的符号三艺术感官不同画通过视觉接受诗主要 诉诸听觉四艺术理想不同画再现事物的静态美诗重在表情和显出 个性 2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3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4 孔武仲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东 坡居士画怪石赋) 张舜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跋百之诗画) 叶燮故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 赤霞楼诗集 序) 邵梅臣诗格画品一也( 画耕偶录) 5 见清陈邦彦所编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之序言北京古籍出版社 1 9 9 6年版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第一章 题画诗概述 第一节 题画诗的范畴 题画诗的范畴如何界定迄今尚无定论但这个问题却难以回避正是 由于对题画诗涵义的理解不同导致当前一些题画诗集的选编者在取舍标准 上的不一致关于题画诗辞源辞海及中文大辞典均无条释尽 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遵循 首先题画诗范畴的界定不应脱离传统诗歌的范围中国古代诗人画家 的题跋浩如烟海体式各异为了便于最大限度地收集和鉴赏这些诗歌入 选的标准应宽泛些题画诗的范畴应该具有广义性凡是传统上属于诗之一 体的作品如诗词曲等等都可纳入题画诗的范畴这是从形式上对题 画诗的界定 此外真正对题画诗的范畴进行界定重点应放在对其内容的探讨上面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题画诗的实质所谓题画诗当然是与画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诗歌有言志的传统这意味着题画诗是画家作画之后或诗人观画之 时心中有感而发题画诗应该是以画作为审美对象表现主体观画时的审美 感受的作品这种感受是题诗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等的感受和评定 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 实际上各家对题画诗理解的分歧正是集中于这样的两点题画诗 的形式和内容由于题画诗有的是题在画面上的有的并不直接题在画上 因此对于题画诗的形式而言一种观点认为直接题在画面之上的诗才算作 题画诗否则只能称作赞画诗关于此种看法翻翻中国古代的题画诗集就 会清楚我国古代第一部题画诗的选集声画集只收录了唐宋两代的题画 诗其他题画诗集的编选年代大多上迄六朝而目前所见第一首真正题在 画面上的诗是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在芙蓉锦鸡图上所题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可知唐代以及 唐以前的诗人那些标为题的诗并不是直接题在画面上的而历代 编选者都将它们选入题画诗集中因此这些诗从传统意义上讲都属于题画诗 的范畴 从内容上看许多诗歌都表现了诗人观画时的审美感受如杜甫的这首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堂上不合生枫树, 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 乘兴遣画沧州趣 画师亦无数, 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 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 笔迹远过杨契丹 得非玄圃裂, 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 耳边己似闻清猿 反思前夜风雨急, 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 真宰上诉天应泣 野亭春还杂花远, 渔翁暝踏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 欹岸侧岛秋毫末 不见湘妃鼓瑟时, 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 爱画入骨髓 自有两儿郎, 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 能添老树巅崖里 小儿心孔开, 貌得山僧及童子 若耶溪, 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读此诗时使人如临画境神奇飘渺, 有如仙境这无疑是一首题画诗的佳 作 近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汉代与壁画相配合的铭赞也应算是题画诗1汉 代壁画上的铭赞多为四言而诗经中的诗也是四言诗单从形式上看并 无不妥可是中国古代有影响的诗文选本总是将颂赞归于文而不是 归于诗自梁萧统的文选直至清人所编的全唐文全唐诗都是 如此而当今所编古代诗歌史著作中也没有汉代铭赞的一席之地这已成为 一种定见并且从传统 诗言志文载道的角度看这类画赞更多的 是寓有一种政教的味道而缺少一种对画面的诗意描绘如曹植的班婕妤 赞有德有言实惟班婕盈冲其骄穷其厌悦在夷贞艰在晋正接 临飙端翰冲霜振叶内容为称美画中人物并不具体涉及画作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基于以上一些观点一些选本所选的诗歌是否应算作题画诗值得商榷 如甘肃人民出版社 1 9 8 6年出版的 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 所录的东晋桃叶 答 王团扇歌云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据 说桃叶乃王献之妾女诗人以团扇自比言能为郎消除暑热希望暑热过后 郎君不要冷落自己这实际上是一首以扇为题的情歌再来看该书选录的另 一首隋朝大义公主的书屏风诗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 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乐讵有声余本皇 家子飘漂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大义公主是北周宇文氏之女原封千金公主 下嫁突厥沙钵略北周亡后隋文帝赐姓杨氏改封大义公主隋书 列传 卷四十九载平陈之后上隋文帝以陈叔宝屏风赐大义公主主心恒不 平因书屏风为诗叙陈亡自寄这首诗借陈被灭亡的事来抒发自己的兴亡 盛衰之感 上面两首诗咏的显然是扇屏而非画所以不能算作题画诗为了进 一步说明问题不妨看一下另外两首咏扇屏的题画诗唐代袁恕己的咏 屏风云绮阁云霞满芳林草树新鸟惊疑欲曙花笑不关春山对弹琴 客溪留垂钓人请看车马客行处有风尘这首诗咏的是屏风上的画描 写的是画面的景物显然是一首题画诗再看看宋代黄庭坚的题郭熙山水 扇郭熙虽老眼犹明便面江山取意成一段风烟且千里解和明月逐人 行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赏画时的审美感受而不是咏扇之作由此可见 同样是咏扇屏的诗有的是一般的咏物诗而有的却是题画诗 第二节 题画诗的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画家的题跋浩如烟海体式各异其中的题画诗无论从体 裁句式以及创作来看都显现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局面 从体裁上看在古代大量的题画诗中最常见的诗体形式是近体诗即 律诗和绝句这其中又以绝句最多需要指出的是题画诗大盛于元明 清三代这一时期里牢笼画坛的是讲求诗画一体的文人画当时的题画诗大 多题在这些画上由于是画上题诗诗的篇幅字数难免有所限制故小巧的 绝句便成了诗人题画的最佳选择清代陈邦彦所编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一书中其所选题画诗律诗绝句占到了十之七八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除近体诗外题画诗中的古体诗及歌行也为数不少孔寿山编选的唐 朝题画诗注对唐代的题画诗收集较为全面共计二百三十二首据笔者的 统计其中的古体及歌行有八十七首超出了三分之一数量可谓不少这 主要是由于唐代的题画诗并不直接题在画上字数上并不受限制故多洋洋 洒洒之作其中以杜甫最为典型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他现存的二十二首题 画诗中大多是古体长篇没有一首绝句 受题画诗的影响五代出现了题画词当时的画家卫贤绘有一幅春江 钓叟图南唐后主李煜在其上题有渔父词两首2 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 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 由 全词意境清雅传画中之真不失为题画之佳作这是据画史所载最早 题在画上的题画词可惜原画已失传 北宋最早的题画词是俞紫芝的临江仙 题清溪图在他之后很长一段 时间宋代题画词的创作并不是很多词人只是偶尔为之如苏轼的苏幕 遮 咏选仙图秦观的蝶恋花 题二乔观书图张元干的渔家傲 题玄真 子图等直到宋末的张炎才写了较多的题画词全宋词收录他的题画词 共三十六首 元代的题画词也不多见如萨都剌创作了酹江月 题清溪白云图题 画词写得最多的是张翥到明清两代题画词的创作较为兴盛并且出现 了题画的组词明代董其昌所题的题秋兴八景图册组词就有六首这一 时期的题画词在风格上也教为活泼象晚清赵之谦的这首满江红 题钟馗戏 鬼图 什么东西是纸扇遮将面孔可怜见满腔恻隐周身懵懂黑地 昏天翻旧谱朝更暮改装冤桶大老官不费半文钱凭挪动 仗师父方填空赖兄长且增重打灯笼本有外甥奉承细作神 通军帐坐喽罗鬼溷天门洞凑眼前节物写端阳题词总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这首词讽刺挖苦黑暗现实其诙谐幽默倒很类似于元代的散曲 元代散曲擅一代之胜偶尔也有作家用之尝试题画创作乔吉有一首小 令题为越调 小桃红 孙氏壁间画竹 月分云影过邻东半壁秋声动露粟枝柔怯栖凤玉玲珑不堪岁暮 关情重空谷乍寒美人无梦翠袖倚西风 类似的小令还有邵亨贞的越调 凭栏人 题曹云溪翁赠妓小画等在 元代题画诗还有洋洋洒洒的套曲如洪昇的中吕粉蝶儿 题徐虹亭枫江渔 父图 明清的题画诗创作由于十分活跃其体裁并不只限于以上几种象楚辞 古乐府都可为他们所用于题画明代姚绶在他的墨竹图上题有一首具有 楚辞风格的诗 竹梢梢兮石齿齿 其下水流兮清且驶 吁嗟岁寒兮此君子 清代金农在他的苍松凌霄图上自题有一首仿乐府的老少相倚曲 凌霄花挂松上天梯路可通 仿佛十五女儿扶阿翁长袖善舞生回风 花嫩容松龙钟擅权雨露私相从 人却看花不看松 转眼大雪大如掌花萎枝枯谁共赏 松之青青青不休三百岁寿春复秋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活泼颇得乐府神韵 从句式上看题画诗的字数从三言开始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 言都有 题画三言诗中较早的如宋代陈容的题云龙图骑元气游太空普 厥施收成功扶河汉触华嵩其中较为成熟的作品如清代戴熙的题秋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山访友图 秋风起白云飞 木叶凋雁南归 怀之子闻扣扉 谓当是而更非 夙昔约违复违 岁云暮将何依 虽每句只有三言但表达上却毫无滞碍全诗情景思交融极具韵 味 关于四言诗前文中曾将汉代四言铭赞排除在题画诗的范畴外这里列举 一首清代的四言题画诗与汉代铭赞作一对比 水云之际渔翁活计 以手穿鱼雨风色丽 清 石涛题风雨渔翁图 该诗虽只有寥寥十六个字作者却将画中所描绘风雨忽至时的渔翁捕鱼 场景刻画了出来生活味十足所具之诗情远非汉代铭赞所能比拟 由于吟诵时的节奏感不强难于传播再加上过于讲求对仗的工巧题 画诗中的六言诗显得较为少见唐代尚未见六言题画诗宋代出现了六言题 画诗如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陈造的题野渡风烟图等有的诗人表 现出了高超的创作技巧我们看元末贡性之的这首题画扇 鸭觜滩连溪尾羊肠路转山腰 云气晴晴雨雨泉声暮暮朝朝 此诗写来自然浑成对仗工整是六言诗中的佳作 至于五言七言题画诗在各种题画诗集中可谓俯拾即是这里就不再赘言 但也有的诗语言显得极为活泼生动如清代石涛的这首睡牛图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牛睡我不睡我睡牛不睡 今日请吾身如何睡牛背 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 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 此外还有一种是杂言诗其中除了我们常见的乐府及歌行体外有一些是名副 其实的杂言作者似乎是率性而为很难讲是什么体但却是诗并且诗意盎然清 代的金农曾在罗聘所画的疏瘦萧简图上题过这样一首梅花诗 耻春翁画野梅 无数花枝颠倒开 舍南舍北处处石黏苔 最难写天寒欲雪水际小楼台 但见冻禽上下啼香弄影不见有人来 从创作上讲绝大多数的题画诗是画家或诗人的即兴题画之作这其中的画 家诗人可能是同一人或者不是诗作的原创中存在一种例外情况即并非作者的 即兴所题如扬州 八怪之一的黄慎所作忆蛟湖草堂诗在当时为人们广为传 诵他便常把此诗题在自己得意的画幅之上诗云夜雨寒潮忆敝庐人生只合老 樵渔五湖收拾看花眼归去青山好著书寄托了他那厌世的情绪一心只想归去 著书过着樵夫渔父的生活 也有些题画诗是引用古人的全首诗词或只取其中的一两句石涛曾画重九 登高图题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他的另一幅江上渔舟图则题 有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不过在画幅上他却误标为是北宋寇准的诗 前面提到的明代董其昌的题秋兴八景图 册组词中他除自己写了几首外还引用了两首前人的词即秦观的木兰花和 元代白朴的渔父词 注释 1 周锡韦 复论画赞即题画诗文学遗产2 0 0 0年第 3期 2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 版社1 9 8 2 年版第 1 0 3 页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第二章 题画诗的起源与演进 第一节 题画诗的起源 关于题画诗的起源问题学界争议颇多最早谈到这个问题的是清人沈 德潜他在说诗晬语中说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 1 现在看来这个结论未免有些武断其实在杜甫之前已有多人写过题画诗 但如果着眼于题画诗这种艺术形式的成熟及作者在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来 讲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题画诗的确是到杜甫手里才变得更加完善和 颇具影响的 有一种观点提出屈原的天问是中国第一首题画诗其理由是诗歌 和绘画的结合从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看我认为屈原天问是运用诗 歌这一艺术形式概括记叙和评论了楚国先王之庙和士卿祠堂的大型历史题 材壁画和它的艺术技巧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首长篇题画诗 2 这种见解是根据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注释而来的 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 问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旻旻仰天叹 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 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 泄愤懑舒泄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 根据王逸为天问所作的序言从仰见图画因书其壁来看是 屈原观画而生感赋诗书壁似可属于题画诗之列天问当可看作中国题 画诗之肇端但近代我国研究楚辞的学者对于王逸为屈原天问所 加之注颇多疑问他们认为屈原写天问尚在青壮时期所以思想中消 沉的东西比较少待到写离骚时那已经是要出游了可见天问当 作于离骚之前为屈原早期学术思想的总结 3 因此王逸所后加的序 言不足采信游国恩在天问纂义中引述胡浚源一句话庙与祠当在郢 都何云放逐彷徨山泽岂庙祠尽立于山泽间乎大抵说古人书不过情理 二字情理不可通者不可强解郭沫若在翻译天问之后更直截了当地说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这篇相传是屈原被放逐之后看到神庙的壁画而题在壁上的这完全是 揣测之辞任何伟大的神庙我不相信会有这么多的壁画而且画出了天地 开辟以前的无形无象据我的了解应该是屈原把自己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批 判采取了问难的方式提出 4因此 认为天问是中国最早的一首长篇 题画诗的观点当属揣测臆断难以成立 题画诗自然应与绘画的发展密不可分屈原处于战国时代还未能产生 山水人物花鸟皆能的画家也就不可能产生天问中如此丰富内容的 壁画故也不能产生题画诗根据史籍记载绘画入汉以后翔实可征的较多 最初为人物肖像多见于功臣画像西汉宣帝东汉明帝分别图画功臣于麒 麟阁与云台从中国绘画发展史来看绘画最早以人物题材为主如汉代最 常见的圣贤图帝王图列女图之类前文提到的汉代铭赞即大多 题在这类人物肖像画上赞颂所画之人物并未涉及绘画本身汉代铭赞虽 不是真正的题画诗但可看作是中国题画诗的萌芽这一时期的绘画更多 是一种简单的伦理教化的工具正如潘天寿所说魏晋以前之绘画大抵为 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可以说直到魏晋六朝绘画观念由审美蹈入自 由制作之境地使吾国绘画史上渐见自由艺术之萌芽 5 六朝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非常兴盛的时期在画论方面有宋代宗炳的 画山水序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陈代姚察的续画品等重要论著 问世六朝时代显著的特色是文学书画音乐艺术等领域互相关联 互相刺激使艺术感性大举扩张并使各种艺术在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得到发 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显示绘画与文学的相互关系的题画诗的出现应该 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是在这个时期直接以绘画作为文学素材的作品较少 如文选所收西晋夏侯湛的东方朔画赞同时代傅咸的画像赋 6 这些都是以人物为主题而且并非诗歌体裁这一时期最早出现以绘画为对 象的诗歌是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古山海经有图有文而六 朝和宋代以前的山海经古图佚失了只有文字流传下来现在所能见到 的图画是明清人所绘单从这些图来看多是单独的奇人异兽的像背景没 有或几乎很少这些图象穿插在洋洋洒洒三万一千字的经文之中显然是文 多图少7例如第一首云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乃是山海经图 中种种奇异的鸟兽神怪之象激发了陶渊明的想象力才使他创作了这样一组 富于幻想色彩的诗其中有的诗句如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其二使 人感到是用文字来表现画中之景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一组诗都是陶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渊明幻想的产物如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其九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其十 这些诗篇更象是读经后而不是观画时所作那种认为陶渊明的读山海 经诗是最早题画诗的观点也值得商榷 在笔者看来 我国最早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题画诗是北周诗人庾信的咏 画屏风诗二十四首这些诗在形式上较为统一除最后两首外其他均 系五言八句至于诗的内容描绘了各种不同的情景但其中还有一个主要 的倾向即构图以阳春山水为背景的欢乐场景为最多这里列举几首 消遥游桂苑寂绝到桃源 狭石分花径长桥映水门 管声惊百鸟人衣香一园 定知歌未足横琴坐石根其四 这里生动地描述了在与外界隔绝有如桃源胜境的深山中的游宴管声 惊百鸟可知画中吹笛者不在少数人衣香一园则说明了园中百花盛开 香染人衣的因果关系间接地烘托了繁花齐放的气氛 三危上凤翼九坂度龙鳞 路高山里树云低马上人 悬崖泉溜响深谷鸟声春 住马来相问应知有姓秦其十九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此诗描绘了重重的山峦险胜有水墨画的意趣第一二句写登上凤翼 似的三危山越过龙鳞般的九曲坂次联路高云低写山峦威仪堪 称秀逸 今朝好风日园苑足芳菲 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面红新著酒风晚细吹衣 跂石多时望莲船始复归其二十二 夕暮时分面红新著酒跂石多时望的可能是一位年轻女郎正久 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时采莲船冉冉近前这首诗把多种细腻的情景 包括时间的流逝缓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可以说结句虽仅十字却呈现 了戏剧性的场面 总的说来庾信的这一组诗与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的最大不同乃 是对各种画面采取具体写实的态度用画论中的话来说即是最重形似 可以说庾信继承了宋代以来山水诗中的写实传统把它变为自己的创作方法 庾信以这些屏风上所绘之画为审美对象在模写画中景色的同时巧妙地将 自己的主观思维和判断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饶有风趣的作品因此庾信 的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可称作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题画诗当然 这组诗虽然有其魅力实际上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诗中的天地不够成熟 过于平稳再借用画论的话来说即是有欠气韵生动还未能具备以后杜 甫题画诗中那种生动的气韵 第二节 题画诗的发展演进 虽然最早的题画诗出现于六朝但综观这一时期却少有其他的题画诗 作品直至唐代以前许多诗作都只能说是题画诗这一艺术形式的萌芽题 画诗真正成为一种体裁并且得到发展是在唐代全唐诗中共保存了九十多 名诗人的题画诗二百二十来首这并非现存唐代题画诗的总数孙绍远编选 的声画集中有唐人的题画诗六十一首其中萧翼的题山水障歌吴融 观题画山水障歌均不见于全唐诗孔寿山编选的唐朝题画诗注有 诗二百三十二首收集较为全面和其他题材的诗相比这二百多首题画诗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在近五万首唐诗中所占的比重实在不大但作为一种新出现的诗歌形式其 规模也很可观在唐人的诗文集中可以看见许多题画的作品王维既是唐 代的大诗人又是大画家他自称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8 但他却 不曾把自己的诗题在自己的画面上并且除十五岁时有一首题友人云母障 子的五绝和另一首五绝崔兴宗写真咏外再没有其他的题画诗而 且上面两首与画有关的诗并没有涉及到画面的意境不能算作题画诗王 维现存的诗集中没有一首是题画之作宋代葛立方便说王维 集中无画诗 9 这应算作是个例外但是其他象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创作题 画诗的好手且数量不少尤其是杜甫他的题画诗最为丰富在清代仇兆 鳌所著的杜少陵集详注中就有二十二首无论从数量与质量来说终唐 之世未有出其右者沈德潜认为杜甫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 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开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又如题 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 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本老杜法推广之才是作手 10清代力主 神韵说 的诗论家王士祯也有类似的意见他在蚕尾集写道杜子美始创为画松 画马画鹰画山水诸大篇搜奇抉奥笔补造化子美创始之功伟矣 都认为在唐代杜甫的题画诗是写得最好的为大家所公认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代全唐诗中所记载的作家即达二 千二百多家而中国的绘画发展到唐朝更是黄金时代仅就唐代张彦远著的 历代名画记所载历代画家自轩辕至唐会昌凡三百七十二人其中唐 代的画家就有二百零七人11画圣吴道子塑圣杨惠之山水画南北 宗之祖的王维与李思训仕女画名家张萱与周昉画马名家曹霸与韩干画 牛名家戴嵩与韩滉花鸟画家边鸾与刁光胤等都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可谓 群贤毕至唐代题画诗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才取得了如此的成就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代院体画兴盛一时所谓的院体画是指宫廷画院 的御用画家所作之画这些院体画讲求形似工笔写实细腻工整富丽 堂皇宫廷画院的设置肇始于五代滥觞于汉唐汉代虽无画院却有画 室唐代虽无画院之名实有画官应奉禁宫五代的西蜀南唐等国正式设 立宫廷画院继五代之后画院制度在宋代得到了巩固和健全称为翰林图 画院画上题写诗文大约开始于五代即前文提到的南唐后主李煜为画院供 奉卫贤春江钓叟图所题的渔父词但现在未能见到目前所见我 国第一首题在画面上的诗是赵佶在芙蓉锦鸡图上所题的一首五言绝句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而这幅画就是一幅院体画宋中兴馆阁储藏载宋徽宗御题画三十一轴其 中前八幅花鸟是在自己的画上题诗后二十三幅是在别人的画上题字 12 从实证的角度看题画诗发展到此时终于和绘画在形式上结合在了一起 宋代画坛还有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现象便是文人画的兴起明末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里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13这一提法已为 人们所认同但文人画风真正形成规模并对画坛产生巨大影响却要归功于 北宋苏轼文同等文人的大力提倡这种绘画是古代文人以其余力留意画笔 业余创作的在他们那里绘画的目的是游戏情怀并非象以前的绘画那样 以政教鉴戒为目的他们创作的意图如苏轼所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而已 14通过作画 他们觅得了笔情墨趣中所隐含的深层意趣获得了内在 情怀的愉悦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有文同的墨竹苏轼的木石以及米芾父子 的梅菊山水等当时这类作品的影响还不大作者本人也没有真正全心为 之然而这类画却比院体画多了一种生气和韵味据统计苏东坡一生创作 的题画诗有一百零五首15其中就有许多是直接题在文人画上的虽然没有 见到实物但通过他的诗中可以推断他有一首诗题为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序中有故人文与可为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 瞻来令做诗其侧与可既殁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斯人定何人 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举世知 珍之赏会独余最知音古难会奄忽不少待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这很明白地说明文与可活着的时候就在画上留下一块空白地方让苏轼题诗 因为苏轼乃绘画行家他题的诗最能传达出文与可的画中深意苏东坡曾说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画传神 16诗之能为画点睛 苏轼堪称最早的 文人画题诗专家除苏轼外宋代的其他大诗人象黄庭坚陆游甚至朱熹 都创作了许多题画诗 尽管宋代的题画诗已具一定规模但直接题在画上的诗至少从实物来看 还不是很多画上题诗还不能称为一种风气象宋徽宗那样题画的只属少 数画上题诗成为一种时尚是从元代开始的这里我们列举元代的两首绝 句以见一斑吴师道有一首题玉涧禅师山水云玉涧诗多画上题如何 此画不题诗依稀树石皆游戏一笔全无却更奇诗人以此画无诗为奇并 补题以臻完美元末贡性之也有一首绝句王郎日日写梅花写遍杭州百万 家向我题诗如索债诗成赢得世人夸 17贡性之是杭州一带名声很高的诗 人当时王冕善画梅花凡得王画者必请贡性之题诗不如此则不贵重题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画诗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也说明了题画诗在元代普及的程度元代画上题 诗风靡一时数量之多令前代望尘莫及元四家中的倪瓒几乎没有一幅 画不写上题识明沈颢画麈说迂瓒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后系诗 随意成致 18画必有题诗 就成为倪画的特征其他象著名的大画家黄公望 吴镇还有王恽柯九思等都写了相当多质量高的题画诗有些文人象刘因 虞集等都把题画诗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 题画诗发展到了明清则堪称全盛时期明代有许多画家差不多到 了每画一幅就要题诗的地步以文徵明为例他的题画诗共计有四百多首 几乎倍于全唐的题画诗而且在诗体上已发展到以绝句为基本形式了绝句 确实是题画的最好形式既适合于构图又能比较洗练地表达画的主题象 唐寅的题画诗以七言绝句为主在六如居士全集中的七绝诗就不下一二 百首可见他对这种艺术形式已经驾轻就熟了到了清代题画诗的发展更 是鼎盛至极文人莫不善于此道象清代著名诗人吴伟业查慎行朱彝尊 王士祯皆长于题画诗即如桐城派的古文家刘大櫆姚鼐大文豪袁枚也都 写了不少题画诗画家中象清初的四王吴恽石涛以至于扬州八 怪均善于在画中题咏其中特别是郑板桥他的题画诗多数在内容和形 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纵观中国的题画诗概括的可以这样认为它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从汉魏六朝的酝酿产生到唐代正式形成经过宋元的发展定制至明清 终于迎来了它的繁盛期 注释 1 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7 8年版清诗话下册第 5 5 1页 2 温肇桐浅谈题画诗见陈履生编明清花鸟题画诗选注之序言 四川美术出版社1 9 8 8年版 3 见姜亮夫的楚辞今译讲录北京出版社1 9 8 8年版 4 郭沫若屈原赋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年版第 1 0 8 1 0 9 页 5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3年版第 2 9页 6 见艺文类聚卷七十四 7 参见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1年版 8 王维偶然作六首其六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9 见韵语阳秋卷十五 1 0 沈德潜说诗晬语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7 8年版清诗话下 册第 5 5 1页 1 1 见历代名画记卷四至卷十 1 2 见佩文斋书画谱卷九十七的历代鉴藏七 1 3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 9 8 2年版第 2 5 3页 1 4 苏轼书朱象先画后 1 5 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3年版第 2 0 4页 1 6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 1 7 邓绍基元诗三百首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9 1年版第 2 7 7页 1 8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 9 8 2年版第 2 3 8页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第三章 题画诗的思想内容 题画诗历经一千多年这其间随着朝代更迭时世变迁题画诗所包含 的内容及所反映的思想极其丰富即便是同一时代达官显贵和闲云野鹤的 隐士所题之诗也迥然有别但无论如何诗作为言志的一种文体总是 诗人心迹的表露题画诗亦然古代题画诗所涵盖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节 迥绝世尘超脱澹泊 中国的山水画滋育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 1魏晋时玄学盛行 引起人们艺 术精神的普遍自觉当时的名士在山水之形中间发现了山水的清高玄远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正可以作为他们人生的安息之地而山水的精神实即自己的精神照射 而出中国以山水为主的自然画是成立于自然的感情化之上 2正如孔子所 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3这一传统在后来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读古人的那些山水画及小景图题诗仿佛让人置身于画中澄净清澈的意 境并能感受到诗家的淡远情怀 画精禅室冷方暑久徘徊 不尽林端雪长青石上苔 心闲对岩岫目净失尘埃 坐久清风至疑从翠涧来 宋 司马光观僧室画山水 江空秋月明夜久寒露滴 扁舟何处归吟啸咏佳夕 宋 朱熹江月图 这类风格的题诗在元代犹多这自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元朝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 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 从而也就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这是他们与司马光朱熹这些前代文人最为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不同的地方元代文人的人生观念审美情趣由此发生了与以往所谓士 人明显不同的变化他们不能在现实中自由生存便遁迹于书画等艺术之 中借艺术来寻求心灵的平衡如同魏晋的先哲们那样在自然和山水中求得 精神上的调剂和解脱归隐成为了他们的重要选择我们看元人的题诗 溪路迢迢绕碧峰白云迷却旧行踪 买舟归去山中住终日茅亭坐听松 元 仇远题燕肃画卷 远树疏林映晚霞江山雁影度平沙 谁人写我村居乐付与岩前处士家 元 吴澄题山水图 匹马冲寒踏落花杏园深处曲江涯 何如相对风轩坐唤得渔船傍酒家 元 程钜夫赵大年小景 诗人在日出日落花谢花开中领悟到宇宙的自然变化面对山水的默 默无语他们从现实的悲哀和愤怒中安静下来在隐居之中得到了乐趣 在传统文人画的闲适题材中有一类描绘渔樵生活的作品 长松如盖复如轮袒腹支颐倚树身 谁谓樵夫避辛苦乾坤许我一闲人 元 贡师太题樵渔图 著我春江听雨眠鸥波亭下水如天 当时度得参差玉吹起春风满钓船 明 虞堪题盛子昭临吴兴公钓船 秋水渚莲落残夕阳沙鸟飞去 渔歌欸乃一声人在芦花深处 清 赵翼题恽南田画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0 在这些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在他们眼中渔樵是隐 者的化身是他们超脱澹泊生活的寄托让人丝毫体味不到现实生活中樵夫 渔夫那种历经风雨艰难度日的生活景况苏轼有一首书王晋卿作烟江叠 嶂图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多妍画人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 知田此诗道明了画中深意是画家或诗人融合进去的画家的山中人已非一 般的山中人而是画家自己的山中人也即是画家自己的化身渔樵身上 被打上了诗人本身的鲜明的思想和性格烙印与其说是表现渔樵的生活不 如说是表现诗人自己的理想生活更为恰当 第二节 讽世嫉俗体恤民瘼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风雅精神一直是主流反映现实民间疾苦的优良传 统也一直得以延续在古代题画诗中同样也可以见到这种精神的流播并 不乏此类题材的优秀作品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宋 苏轼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茅舍新蚕作茧迟邻家桑柘尽空枝 持筐欲向街头买更恐豪门索旧丝 明 蒋冕村田图杂咏 我们注意到的是这些诗歌所题之画多是风俗画而在传统文人画的领 域内至少在宋元明三代人的题诗中听不到这种反映民间疾苦的声音即 使是个人的反抗意识也很淡薄明代的徐渭可说是开了这种反抗思潮的先声 他运用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性引入到文人画从其题画诗中 可以明显见出这种情绪的流露其画蟹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 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对统治者可谓一种绝妙的讽刺 和咬牙切齿的咒骂他的葡萄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心中的悲愤叹惋之情他画掏 耳图题诗做哑装聋苦未能关心都犯痒正痛仙人何用闲掏耳事事人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1 间不耐听分明是对罪恶社会的谴责 这种传统在清代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清初八大山人的题孔雀孔雀 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通过对 癞毛孔雀尖底石头的描绘对清庭统治者对迎驾的奴才们极尽了揶揄挖 苦之能事而扬州八怪更是笔峰锐利李方膺有一幅风雨钟馗图画 一个撑着雨伞腰系钱串的钟馗题诗道节近端阳大雨风登场二麦卧泥 中钟馗尚有闲钱用到底人穷鬼不穷年时不好庄稼歉收可是还有这 样峨冠博带的阔鬼腰缠丰裕优游过日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抨击金农 题鸡冠花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李鱓题松鼠图劲 直苍松拔太清绝无攀跻与逢迎岂知老鸩营巢外也许穿窬鼠辈行画家 对小人当道邪风四起的社会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刚直不阿遗世独立的 清正品质予以高度赞扬可以看出同样是清高的表现比之前世文人画家 其批判的成分是不言而喻的 也是扬州八怪在文人画领域里他们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正是烹葵八月天一年鸡黍足秋田 布袍未典官粮纳敢谓村愚是古仙 李方膺葵鸡秋足图 前文提到的渔樵类题材中此时也出现了反映现实的主题稍晚于扬州 八怪的李霁有一首自题雪樵图 两束柴薪仅十钱雪深泥滑自堪怜 市城谁念青山瘦尽日厨头不断烟 由此可见在文人画的题诗里终于第一次听见这种反映民间疾苦的声 音在意识形态里文人画返归到了现实的世界里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2 第三节 阐幽发微寓含哲理 宋代的哲学被称为理学其中有一派特别重视儒家的格物所谓 格物就是对每一件事物都用非常认真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找出构成这 件事物的道理而这种格物精神也影响到绘画绘画中的这种理趣也反 映在其题画诗中如欧阳修的盘车图诗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这里所说的意即理是超越物象之外的内在之理指出了宋画的 理性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4 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 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 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 乐乎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作什么用如水流心不竞云 在意俱迟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 不断树交花等句 只把做景物看亦可 把做道理看 其中也尽有可玩索处 大抵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 这位理学家正是指出诗人可游心于物中所寓涵的理的精神发现自然以 至作为第二自然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韵味从而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