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文化视野.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文化视野.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文化视野.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文化视野.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文化视野.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 | 1 1 111 111 11 1i i i riiii iii y 1 8 9 0 3 2 3 本论文注重对王安忆小说文本的整体解读,论述了王安忆小说中的不同层面的女性 形象、不断拓展的文化内涵、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从这三方面来分析和讨论王安忆小 说3 0 多年来的衍变和发展,并从一个女性作家的视野观照中国当代文化。 第一章“不同层面的女性形象”主要针对她的小说中丰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有 寻找爱情的、反抗命运的、彰显母性的,从这三个角度揭示出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当理 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进行反抗与挣扎,又如何宁静地顺应。这 些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女子都成了典型人物,反映出女性在不同生存状态下,显示出 来的不同的人性特征。她们的女性主体意识更加强烈,女性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女性主 体价值逐渐体现。 第二章“不断拓展的文化内涵 主要从对平民生活问题的关怀、对反抗传统禁锢 的悲悯、对女性主体价值的重构三方面讨论了王安忆小说在主题内涵上的不断深入和拓 展。王安忆可以说是遍寻世界中的各个角落来挖掘素材反映生活。所以她的视角也很广 泛,她可以关注到普通百姓琐碎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关注到农村与城市生活中不一样的 矛盾冲突以及对传统文化禁锢的反抗,还可以关注到女性在两性交往中逐渐觉醒下的自 我超越与提升。 第三章“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主要从语言、结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王安忆 小说在艺术风格上的不断创新语言上从简约温婉走向叙事化的抽象,近来又加入大量 的哲学范畴的文字,从稚嫩走向了成熟,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结构上,王安忆小说 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线索灵活多变,有单一流线型、双线交叉型、多线平行型。叙事 模式上,她也是不断地创新与尝试。她可以打破传统上的单一叙事,通过不同的视角叙 述故事本身,更加客观。她还可以直接把大量的哲学范畴的文字,穿插在文字叙述中, 让你不得不思考作品本身反映的内容和价值。 王安忆3 0 余年笔耕不辍,造就了丰硕的果实。她不仅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总 能不断地自觉地进行超越与创新,无论在文化内涵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能得到体现。王 安忆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最真诚的情感打动着广大读者。她那种独特宏阔的写作视野, 也让王安忆在当代文坛成为一棵永远的常青树。 关键词:王安忆;女性形象;文化内涵;艺术风格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o nt h eo v e r a l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t e x tw a n ga n y i ,w a n gd i s c u s s e st h e 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o ft h en o v e li m a g eo fw o m e n ,c o n t i n u et oe x p a n di nc u l t u r ea n di n n o v a t i v e a r ts t y l e ,t h e s et h r e ea r e a st oa n a l y z ea n dd i s c u s s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w a n ga n 如sn o v e l3 0y e a r s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h ev i s i o no fw o m e nw r i t e r sf r o mt h ec a r eo fa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i m a g e so fw o m e na td i f f e r e n tl e v e l s ,”m a i n l yf o rh e rn o v e l sr i c h i m a g eo fw o m e na r ec l a s s i f i e di no r d e rt of i n dl o v e ,a g a i n s tf a t e ,h i g h l i g h tm a t e r n a l ,f r o mt h i s p e r s p e c t i v er e v e a l st h a tt h et h r e ew o m e na sav u l n e r a b l eg r o u p ,w h e nt h ei d e a la n dw h e nt h e r e a lc o n f l i c t ,i nr e a ll i f eh o wt of i g h ta n ds t r u g g l e ,a n dh o wt oa d a p tq u i e t t h e s e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d i f f e r e n tw o m e nh a v eb e c o m et h ef a t eo fw o m e ni nd i f f e r e n tl i v i n gw a n gr e f l e c t e d t h e s t a t e ,s h o w i n g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f e a t u r e so fh u m a nn a t u r e t h e ya r em o r ei n t e n s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w o m e n ,t h ed o m i n a n tp o s i t i o no fw o m e ni sm o r ep r o m i n e n t ,g r a d u a l l y r e f l e c t e dt h ev a l u eo ff e m a l es u b j e c t i v i t y c h a p t e ri i ,”e x p a n d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m a j o ri s s u ef r o mt h ec o n c e r no fc i v i l i a n l i f e ,c o m p a s s i o nf o rf a l s ei m p r i s o n m e n ta g a i n s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t h em a i nv a l u eo ft h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t h r e ew o m e nd i s c u s s e dt h ec o n t e n to fw a n g a n y i sc o n s t a n t l yi nt h e s u b j e c ti nd e p t ha n de x p a n s i o n w a n gc a nb es a i dt ob es e a r c h i n go u te v e r yc o m e ro ft h e w o r l dt or e f l e c tt h el i f eo fm i n i n gm a t e r i a l s os h ei sa l s ov e r yb r o a dp e r s p e c t i v e ,s h ec a n f o c u so nt h et r i v i a ld a i l yl i f eo fo r d i n a r yp e o p l ec a l la l s ob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r u r a la n d u r b a nl i f e ,n o tt h es a m ec o n f l i c ta n dr e v o l ta g a i n s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a lr e s t r a i n t sc a l la l s o b e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t h el i v e so fw o m e ni n g e n d e ru n d e rt h eg r a d u a la w a k e n i n go f s e l f -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a n dp r o m o t i o n c h a p t e ri i i ”i n n o v a t i v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m a i n l yf r o mt h el a n g u a g e ,s t r u c t u r e ,n a r r a t i v e m o d et oe x p l o r e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o fw a n ga n y i sn o v e li n n o v a t i o n m i l d t h r o u g ht h e i ro w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m o r eo b je c t i v e s h e a l s oc a np u tal o to f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a t e g o r i e so ft e x t ,i n t e r s p e r s e di nt h et e x tn a r r a t i v e ,s oy o uh a dt ot h i n ka b o u t t h ew o r ki t s e l fr e f l e c t st h ec o n t e n ta n dv a l u e w a n g sp e nk e p tw o r k i n gm o r et h a n3 0y e a r s ,c r e a t i n gaf r u i t s h ei sn o to n l yal a r g e n u m b e ro f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a n da l w a y sc o n t i n u et ob eb e y o n dc o n s c i o u s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i n t e r m so fc u l t u r a lo ra r t i s t i cs t y l ec o n n o t a t i o n s w a n gw i t hah e a r to fs i n c e r i t y ,t oi m p r e s st h e m o s ts i n c e r ef e e l i n g sr e a d e r s b r o a da n dh e rw r i t i n gt h a tu n i q u ev i s i o n ,b u ta l s ot ow a n go n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引言1 一、不同层面的女性形象3 ( 一) 寻找爱情的女性形象3 ( 二) 反抗命运的女性形象5 ( 二) 彰显母性的女性形象7 二、不断拓展的文化内涵9 ( 一) 对平民生活问题的关怀9 ( 二) 对反抗传统禁锢的悲悯1 l ( 三) 对女性主体价值的重构1 2 三、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1 5 ( 一) 阶段鲜明的语言特色一1 5 ( 二) 复杂多变的结构模式1 8 ( - - ) 由主观到客观的叙事方式1 9 结语2 1 参考文献2 2 致谢2 4 i v v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回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文学家,都是以他们笔耕不辍的勤奋与洞察生活的敏 锐,以及不断超越的自觉,深深打动着中国广大的文学群众。王安忆无疑继承并发扬了 这个光荣传统,成为女性作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不仅多产而且多变,从上世纪7 0 年代末步入文坛以来,迄今为止,已结集出书7 0 多部,其中短篇小说7 0 余篇,中篇小 说4 0 余篇,长篇小说1 0 多部,还有若干散文和文论,合计5 0 0 多万字。她勤奋踏实的 创作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作理念,使其小说的主题意蕴和文化价值逐步提升。 王安忆在文学园地里三十余年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本次列车终点曾 获1 9 8 2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曾获1 9 8 l 1 9 8 2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 鲍庄曾获1 9 8 5 1 9 8 6 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叔叔的故事和我爱比尔都曾获 上海中长篇小说三等奖,长恨歌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及国内长篇小说的最高奖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正是由于王安忆小说的多产多变和阶段性特征,让批评界对王安忆小说的研究一直 处在某一个阶段或是某一个作品,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却相对缺乏。 王安忆小说的初期创作是以“雯雯”系列小说为代表的,如雨,沙沙沙、一个 少女的烦恼、小院琐记等,讲述着像雯雯一样的清纯女孩在思考爱情问题上的种种 哀愁,单纯又感性,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其中不乏作者自身的感受,语言上自然流畅, 简明清丽。 这种创作风格转变的标志之作就是小鲍庄。1 9 8 3 年王安忆与母亲茹志鹃的美国 之行给了她极大的震撼,让她走出了个人的经验世界,尝试着用中西方对照的文化视角 进行小说创作。正如她自己所说:“从蜗居中走出来,看到了世界的阔大,人的众多, 对自身的位置和方位有了略为准确的估价,再不至于为了一点小悲欢搅得天昏地暗,死 去活来,似乎博大了许多,再不把小小的自己看在眼量而看见了普天下的众生。 小 鲍庄、大刘庄等作品都是在这次国外之行之后创作的,都是王安忆站在中西方文化 冲突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试图通过具体的来反映抽象的,反思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内在矛盾。此时的王安忆放弃了“雯雯”的单纯与感性,转向了理性的思 考与审视,笔法上较之前更加细腻缜密,视野也更加开阔了。 1 9 8 6 年,王安忆发表了“三恋”( 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 等表 现性爱的探索人性中的“自然属性”的系列小说,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特别是普通女 性,冷静地表现她们原生态的生活状态。王安忆曾说:“如果写人不写性,是不能全面 表现人的,也不能写到人的核心,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有深度的作家,性这个问题是 无法逃避的。” 2 0 世纪9 0 年代,王安忆更偏重于对历史的书写,通过历史时空的变幻更深刻地反 映人性的特点,把人物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观察、描摹并加以探讨。比较典型的作品 是叔叔的故事和长恨歌。叔叔的故事可以说是王安忆对一种新的叙事策略的 尝试和自我挑战。作品通过“我的叙事视角兼容叔叔故事的演绎过程,双重叙事文本 组织成为两个平行的线索,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身。叔叔的故事一部分来自于传闻 和他本人的叙述,还有一部分是“我”亲眼目睹,还有许多空白的地方需要想象和推 理。长恨歌展现的是上海这个大都市4 0 多年的变迁,运用种温婉的笔调,选取一 个女性的视角,通过王琦瑶的一生的起伏变化来书写上海的历史。 王安忆生活的形式【j 上海文学,1 9 9 9 ,( 1 3 ) 王安忆,陈思和两个6 9 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 j 】上海文学,1 9 8 8 ,( 3 ) 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的小说又达到新的高度,她在不断地尝试着创新与自我超越。 她或是用简单书写着复杂,如富萍;或是用抽象的哲理书写着大都市之间渐行渐远 的人心,如月色撩人。富萍以平实的笔调,渐渐地书写出一种温情,细心勾勒出 一个朴实的乡下妹子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里的一次次蜕变,最终以坚毅的性格走向成熟, 其间弥漫着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她不再追求那种结构上缜密的编织,而是走向细小微 妙之处,仿佛在向人解剖细胞一样,剖析着她们的内心世界。月色撩人则让人真的 能够感受那流萤从钢筋水泥大厦的窗口飘出来,在被霓虹灯照得璀璨的夜空中飞舞的画 面,向你娓娓道出都市生活的不易、那种不便于为旁人道的哀伤和深藏于人们心底的寂 寞。毕竟,城市还是一样的城市,真正疏离的是人们的心,在繁华却落寞的城市喧嚣中, 渐行渐远 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不同层面的女性形象 女性作家出于一种天然的了解,确实能够在塑造女性形象、表露女性心态、探究女 性生存现状等方面表现出独到之处,王安忆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安忆的笔下,呈现出、一 不同层面的女性形象。她从对自我个体情感的生存体验,转向对芸芸众生的生存观照。”t : 从最初的雨,沙沙沙到之后的“三恋”,再到后来的长恨歌,作者都在展示人。一 的最本质的生存景象,揭示这不同女性形象中的真实人性。 ( 一) 寻找爱情的女性形象 爱情是王安忆小说的主要题材之一。她的小说中,有很多女性形象用她们不同的方 式寻找着生活中真正的爱情。从她刚入文坛的雨,沙沙沙中的雯雯到锦绣谷之恋 中的那个女编辑,再到大刘庄里的迎春,长恨歌里的张永红和富萍中的富 萍等等。她们有的寻找的是精神上爱情的满足,有的需要的是欲望的宣泄,有的需要的 是稳定的婚姻,她们有的是待嫁闺中的少女,有的是有夫之妇,却同样寻找着各人心中 的真爱。正是由于她们的这种不懈地追求,彰显出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 1 寻找纯美的理想爱情 、 这一类的女性形象,最突出的代表是雯雯们,也就是王安忆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 象。她们是单纯可爱的少女,憧憬着那至高无上的爱情的到来,永远相信爱情是确确实 实存在的,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等着她。在她们的心中,爱情就像是一幅透明的画,一 首无声的歌,虽然虚无,却可以抚慰她的心灵。她们对爱情的梦想与追求,不因为现实 的残酷而动摇,执著地认为假如生活中没有了爱情,那么一切都会黯淡无光。 雯雯期待的爱情是绝美的,是理想中的,是那种橙黄色的路灯与天蓝色的路灯交相 辉映下的梦境。在雨,沙沙沙中,从那个骑车的小伙子在雨夜里送雯雯回家开始, 雯雯逐渐就走进了自己关于爱情的理想想象之中。小伙子成了雯雯诠释自己爱情的对 象,“一个白云红帆送来的人,不知是从天边,还是海上来的,想起他的时候,就像是 他站在满地的碎玻璃片上。阳光照在玻璃上,将五光十色折射到他身上一样”所 以,当雯雯在校园中再次遇到他时,他们理所应当地恋爱了。雯雯全身心地投入了这段 感情,她是沉醉的,忘记一切的。她期待的爱情降临了。那透明的画,有了色彩;无声 的歌,有了旋律。雯雯爱得忘记了自己,他成了她的全部。 尤其是当现实牛活与理想中的爱情发生冲突的时候,她仍然坚信她的爱情会到来, 她坚信的不给自己留后路。在妈妈哥哥的劝慰下,更加坚决,甚至歇斯底里地捍卫自己 的观点。当哥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就是生活,生活! 而你是青天白日的做大梦! 你不能为那朦胧缥缈的幻想耽误了生活,你已经付出过代价了。”国雯雯坚决地不信, 她认为生活中有很多乐趣的,当然也包含着梦想的权利。她还是坚持要她的爱情,虽然 痛苦过,但是还是要,执意地要。假如没有那些对事业的追求,对爱情的梦想,对人与 人之间有爱相帮的向往,生活便会黯然失色。这样的信念,当然也是王安忆在小说创作 王安忆雨,沙沙沙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1 2 9 露王安忆雨,沙沙沙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1 3 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初期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些不成熟,却很真诚单纯。 一个少女的烦恼塑造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选择寻找自己理想中的真 爱的女子。虽然这样的爱情不被母亲和众人祝福,但是只要和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生 活就变得有意义,过日子也变得有了奔头。最后,主人公在母亲卧床的情况下,毅然地 走向了成都路和情人约会的地点。王安忆的早期小说,都和爱情相关,小说的主题 围绕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往往都是插队、户口转移等问题,让理想中的爱情被现实沉 重地打击,而油粮关系、财产移交等问题,往往成为长辈们关注的重点,也成了阻碍这 些少女们追求理想爱情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她们敢于违抗父母的安排,追求自己理想中 的爱情,也反映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2 追寻失控的婚外爱恋 王安忆的小说中,有这样一些女性形象,她们是有夫之妇,却不满于现有的稳定的 夫妻生活,而后陷入了婚外恋,而这样的女子又分两种:一种是理智的持续着精神出轨, 一种是无法自拔最后用牛命为自己的爱情陪葬。 锦绣谷之恋中的那个女编辑常年安守于日常的秩序和乏味的家庭中,她厌倦了 琐碎的生活,她用不停地抱怨和絮叨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崇高的爱情不在了,只有那乏 味的现实生活,这些平庸的生活琐事,让女主人公渴望能够在世俗之外的锦绣谷,实现 自己那爱情的理想。在一次笔会上,她遇见了一位男作家,并爱上了他,之后发展成为 婚外精神相恋的故事。那个偶遇的男作家吸引了她,也唤醒了她生命的激情。小说在女 编辑的精神层面通过感觉和联想展开,女编辑既保存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又享受着自我 满足的精神恋爱。他只出现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是她和丈夫之间的隐形人,只在精神层 面上满足她对理想的爱情的渴望,给予她“温暖的凝视”。男人就像是一个木偶,当她 需要的时候就会想起他,不需要的时候,就会没有顾虑的隐形。这样的精神恋爱是安全 的,不用承担责任的,女性意识更加强烈了。女性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完全独立于男 性,拥有了自己的完整人格。 荒山之恋中金谷巷的女孩,她的婚姻可以说是没有爱情做基础的,男人是为了 独享她的美丽,征服她的傲气,女人也是为了征服他的傲气,互相征服,互相满足,所 以才结合在一起。工作的调动,使大提琴手和她成为同事关系,他们之前都是互不认识 的。由于工作非常清闲,他无精打采地拉那破手风琴,琴声吸引了她的注意,他也吸引 了她。于是在她的人生中,她第一次主动和男人聊天、逗嘴。他从不敢正视她,直到后 来才会主动去她的办公室找她。一天不见,就会魂牵梦萦,之后就发展到两人偷偷约会, 慢慢地情不自禁,慢慢地堕落沦陷,最后她邀他到郊外的荒山,亲手喂他吃下7 瓶安眠 药,她自己也吃下7 瓶安眠药,绑在一起,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曰死,双双结束了生命。 他们的爱情不止于精神层面了,所以是世人所不齿的,是社会道德不容许的。当众人发 现了他们偷情的时候,只能挥起狠毒的棍棒,将他们强行拆散。而他们的殉情,仿佛也 成了不能更改的宿命。小说中从他们相爱、相知,直至殉情,都是金谷巷的女孩占尽主 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存在着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3 追求完美的真爱婚姻 这一类的女性形象,她们对爱情是要结果的,努力地要走向婚姻的殿堂。她, f r i t h 道 自己要寻找的究竟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 斗。她们的婚姻里可以是贫穷的,可以是吵闹的,但是都有着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她们 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 大刘庄里的迎春,一出场就和父母闹翻了天,非要嫁到小牛家去。被父亲追着 打,满世界的跑,这些都改变不了她嫁给小牛的决心。父母这边态度坚决,无法更改, 干脆就趁着夜里跑n 4 , 牛家。虽然后来他们的婚姻里,也是经常地争吵,甚至迎春还挨 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揍,但是依然不能磨灭那初始的爱情。生了女孩的迎春,没出月子就会下地干活,还 要为小牛设想,“你知道,小牛家是四代单传,我得给他生儿”,“我得让他家这条根传 下去 。或许迎春还是觉得幸福的,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小说中小勉子也是一样,父母给介绍的人,她们根本就不认识,那可不行,这种没有感 情做基础的婚姻,她们不要。小勉子选择的反抗方式就是出走,宁可出走,也不会陷入 没有感情的婚姻中。她们都是农村中的女孩,她们追求和反抗的方式,虽然有些野蛮, 但是她们的宗旨就是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婚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能不一定会幸 福,但是绝不后悔。这其中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体意识就显著了。 这样的女性形象不仅在农村有,在城市中的文工团里也不断地涌现着。小院琐记 中的几对夫妇。他们有的为了柴米油盐而争吵,有的为了争风吃醋而哭闹。这样的婚姻 还能继续维持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真正的爱情,那爱情是坚韧的,它禁得起生活的风吹雨 打。生活就是这样,有痛苦,同时也有快乐,而且往往是有了痛苦才会有快乐。任嘉和 海平就是这样的结合。海平可以说是一个俊男,却总要忍受妻子没有证据的怀疑。这样 一个美男子,要忍受一个平常的、小心眼儿的女人这样无边无际的醋意,要不是为了爱 情,又何必呢? 连珠和计小中也是这样。他们可以说是小院里最一贫如洗的住户了,唯 一的财产就是一张床和一个书桌。他们虽然物质上有些贫乏,但是精神上却非常富庶。 那一封封的两地书,成了他们在人世间彼此寻找的,彼此联络的一张共同结成的爱情之 网。那网很坚韧,很结实,可以经历一切苦难的揉搓。当然,也包括生活的拮据,然而 连珠却把这样的状态赋予的新的涵义“其实我们并不穷,只是没有钱。” ( 二) 反抗命运的女性形象 王安忆的小说人物中,不乏有这样一些形象:她们对命运绝不低头,积极地面对生 活中的种种不幸的遭遇,甚至走到了男性的前面,登上了表演的前台。她们机警泼辣, 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维护好自己的家庭,不受任何外界的侵犯,为此她们可以 起早贪黑的主持家务,成为当家人。而当她们的生活有些起色的时候,她们又心甘情愿 的不计功劳,走下舞台,把荣耀留给男性们,自己依旧是顺从的妻子。她们不仅显示出 了女性的独立,也书写了女性坚强大度的人格魅力和处变不惊的处世态度。 流逝中的欧阳端丽就是这样的典型。本是大家闺秀的她,在文革的家庭变故中, 勇敢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和责任,像一把保护伞一样,保护着家里的老老小小。在这 样的变故中,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她以非常快的速度, 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转换,做起了自食其力的管家婆。为了生活,她可以像村妇一样和卖 菜的斤斤计较;为了温饱,她可以忘记以前优裕的生活,廉价寄卖掉以前的衣服;为了 家庭,她可以做带孩子的保姆,可以给邻居织毛衣。她不辞辛苦地想尽一切办法,来与 现实中的不幸抗争,她是坚强的,从来没有屈服过。她甚至可以到工厂车间去当学徒, 只为了保护那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庭。也许最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羞怯,怕伤及面子, 这表现在她在买鱼的时候,让卖鱼的把号写在衣服的里衬上。可是,当工宣队来搬东西 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泼辣,是那种为了家庭可以不顾一切的与来犯之敌搏斗的英勇。面 对无能的丈夫、倔强的小叔、幼稚的小姑和自己还未成人的三个孩子,她只能像一个战 士一样,勇往直前。面对生病的文影,她劝服犹豫的婆婆,把文影送入精神病院治病; 面对婆婆给文影说的亲事,她果断地建议放弃,为的也是怕文影到那边受欺负。这个时 候的端丽,已经不是一个妻子、一个儿媳、一个母亲,她就像这个家庭的大家长,一艘 王安忆大刘庄 m 北京:作家出版社,1 9 9 6 2 2 7 王安忆小院琐记【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8 1 1 2 7 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破木船的掌舵人,她要关照到家庭里所有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成了她的责任,她也成 了家人们的精神支柱,有了她,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依靠。 叔叔的故事中叔叔的妻子,本来也是娴静温婉的,是叔叔的学生。可是,当叔 叔和别人发生了不光彩的事情,在那个夜晚宣扬出来的时候,她可以衣衫不整地跑出 来,和对方大骂。她可以不顾廉耻地选择最肮脏的语言,使得女学牛的爸爸和哥哥们不 知所措,没有还击之力。这个时候,她只求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她渴望保护自己的丈 夫,她渴望维护自己的家庭。这样的女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有着坚毅的性格。 她不允许不幸的事情降临到她的家庭。即使事情无可更改,她也要做出最后的挣扎,即 使于事无补,也决不让对方占到一丝便宜,有点鱼死网破的意味。经过她的反抗,周围 的人不敢在她面前议论纷纷,他们害怕她会把那样恶毒的语言用到自己的身上。所以, 叔叔的妻子通过这异样的反抗方式,令自己的家庭在小镇上获得了尊严。 伤心太平洋中的几个女性形象,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她们在马来西亚的那个岛 屿上,都是女性们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兴衰,在困境中寻求生活的道路。曾祖母到了大洋 彼岸,就要动工盖一座大房子,却遭到爷爷的极度阻挠和谩骂,而曾祖母全然不顾,找 了工人,买了材料,说盖就盖了。她的这种坚毅顽强的性格,才使这个家中的人们,不 至于生活的惨淡。婶婶也是这样的性格。虽然她的公公每天只知道谩骂和找人出气,可 是婶婶依旧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支撑起这个家。这种性格,不为年龄所拘束。就连 年仅九岁的小堂姐也会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仅要好好读书,还要每天烧三顿饭。这是 一种女性与生俱来的魅力,她们坚韧,在网难面前绝不低头,习惯于在各种恶劣的状况 下,把自己的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又不图任何回报。这就是一种天性,一种上天注定 了的反抗命运的天职。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她的一生都在与命运作着抗争。当年作为一个漂亮的上海 少女,王琦瑶的心高气傲也是自然而然的。只是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距离,她的生活环 境像是上天安排好来糟蹋她的美丽的,现实的压迫使得她不得不时时泼自己的冷水,好 叫心里的不满与不甘渐渐熄灭,只要抓住力所能及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就注定 了她所走的一条道路是势利的人生之路。她不乏青春少女对于未来的诸多憧憬,怀有着 许多美好的欲望,但她故意绕开这些“障碍”,回避自己真实的心灵。她是弄堂里生活 的小户人家的女儿,环境教会了她冷静而现实的处世策略。她既不象吴佩珍,傻乎乎一 派天真;也不象蒋莉莉,文艺腔、做作。年纪小小的她已经在生活的磨练下,养成了工 于心计、欲擒故纵、迂回曲折的性格。在那个年代,像她这种出身的女孩子是不受重视 的。她的出路几乎可以说是狭窄到一条:那就是嫁人。好在上天还算怜惜她的美人胚子, 给她安排了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她的心里不是风平浪静的,一直存着的那份与命运抗 争的不甘与挣扎,以一种表面上的不动声色静伏着;等待着机遇的来i 临。她带着“乖觉” 的面具生活,用她那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处世态度,来给人制造出一种假象,她是安 静的,耐心的。她在日常生活中又锻炼出了审时度势和察言观色的本领。王琦瑶有着古 典的含蓄之美,不矫揉造作又不乏妩媚和风情,而这种为人的姿态,总是小心翼翼的, 不会引起轩然大波,也不会危及到他人。更令人不易察觉的是,这种情愫中,带有着那 么一点讨巧的味道。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命运,既没有老本可以吃,又没有优裕的家庭 可以依靠,她只有依靠她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她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孤独地向前走, 没有退路。而她可以依傍的就是自己仅有的武器:美丽和智慧。她需要靠这两样宝贝去 换取光辉灿烂的体面牛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也知道这难度很大,但是她并不气馁, 她总是鼓起勇气,与不幸的命运做着顽强的斗争。这使她周围的人们都成了陪衬鲜花的 绿叶,或者是铺就道路的垫脚石,难得的是她们又那么心甘情愿。这四十年当中,王琦 瑶不仅与四个男性发生感情纠葛,同时也与同学蒋莉莉、与长她十岁的严家师母、与小 她三十岁的女儿薇薇、与薇薇的同学张永红等四个女性在不同的时间争风头。王琦瑶以 她特有的矜持、忍让而又不失体面的以退为美的方法,悄然胜出身边的所有女人,包括 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长她的、与之同龄的和比她小一辈的。王琦瑶一生中的起起伏伏,书写了上海这座大 都市几十年来的变迁,让人穿越历史的禁锢,勇敢地站在命运的面前,真的有一种“天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悟。 ( 三) 彰显母性的女性形象 在所有的女性魅力中最圣洁的部分,就是母性的力量了。这力量不仅伟大,而且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抵御人世间的一切寒冷,可以保护懦弱的幼小的心灵,真的就 像神灵赐予的武器,圣洁光辉。这些女子虽有着柔弱的外表,却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可以安抚那些胆小懦弱的男性,投身于她们温暖的怀抱,就像是驶进一片无风的港湾, 换取片刻的宁静与安详。 这些女子原本也是那样的娴静,在生活中处于弱者的地位,也具备着男权背景下的 边缘意识。可是当爱情来临,当她所倾心的对象,在现实牛活中,是那样的懦弱胆怯的 时候,她们的母性就会被唤醒,她们渴望着保护这些害怕受伤的灵魂,就像一个家园、 一个依靠,收容了这些无家可归的可怜灵魂。她们表面上柔弱宁静,内心却无比强大, 那种母性的力量可以包容一切,庇护一切。母性的觉醒促使她们毅然放弃少女的矜持, 她们变得成熟智慧,坚决主动。没有她们禁不起的困境,也没有她们过不了的磨难。 小城之恋中的女舞蹈演员,发现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很是倔强地否认孩子是他 的,不向众人承认,不惜背负骂名,因为她怕失去这个孩子。她不怕牺牲自己,一个曾 经连死都不畏惧的女人。她任性地认为,他会杀死孩子,所以一个人在隐忍、在吞噎 剧团的人可怜她。孩子是龙凤胎,但她坚信这一男一女是心灵相通,不离不弃的,固执 地不愿将其中一个送人。剧院把死去的看门老头的工作交给她。他则终日沉迷赌博、喝 酒之中,虽然结了婚,似乎并不幸福。这对可怜的人,偷偷地上演了一场畸形的爱情, 却因为男性惧怕承担责任,不能再继续走下去了。世人的眼光误导了他们,不能因为他 们身体上的异样,就不能拥有完美的爱情,但是他们的确是把这样的思想刻进了自己的 心里,认为这是羞耻的,是在犯罪。他们不仅不能光明正大的恋爱,甚至还要忍受世人 无情冷漠的白眼,直到她生了那对龙凤胎。她的母性被唤醒了,她作为一个母亲,决心 要把他们抚养成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虽然性行为可以使人疯狂,但是母 性的力量却可以使人宁静。作者在这篇小说里,真正要赞扬的是母性的伟大,它可以超 越世俗,可以超越物质,神圣无比。这种母性的力量可以战胜男女之间的欲望,无疑是 对女性和母性的价值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荒山之恋中大提琴手的妻子,同样也具备着这样的母性力量。她首先是被树林 里的哭声吸引,直至后来脆弱的大提琴手在她面前讲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不堪的罪恶过 去,他又哭了,哭得像个犯错的孩子,把自己心底最深的秘密倾诉给了爱情的对象。这 就激发起了她的母性,她愿意抚慰他,收容他,她可以用自己广博的胸怀,来庇护这个 受伤的灵魂,她愿意给他一个可以停留的依靠的地方,不用面对那曾经屈辱的过去,所 以他们结婚了。婚后,他没有表现出丝毫作为丈夫的责任感和强势,只是她默默的照顾 他。其实当他第一次与妻子谈起那个金谷巷的女孩时,成熟的妻子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可是她不说破,就像是等待孩子自己来改正错误,她害怕他禁不起事后的伤害。而当他 心怀愧疚,抢着做家务时,妻子几乎可以确认了,他的确是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智慧 的妻子只是随便地聊天,就让他开始夸奖起那个金谷巷的女孩,这是与他之前的话语背 道而驰的。连他都无法解释这其间的变化,究竟因为什么,可是大家谁也没有说破,彼 此心照不宣而已。她仍旧不把这层窗纱挑开,但是却预见了他们悲剧的到来,很平静地 接受了丈夫和别人殉情于荒山的事实。与此同时,她还清楚地了解到,这样大胆又决绝 的做法,绝不是她的丈夫可以想出来的,一定是那个金谷巷的女孩。她就像一位慈祥的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母亲一样,安抚着一颗幼小又脆弱的灵魂,而知道这个灵魂走入歧途的时候,她也努力 的想把他拉回来,为他谋了另一份工作,可是还是挽救不了这个被爱情桎梏的灵魂。除 了拯救,最后剩下的,也只有包容。 流逝中的欧阳端丽,在动乱的时代,不仅照顾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还庇护着那 个家庭,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了她的孩子,需要她的照顾,需要她不停地为她们的生 活操心。年迈的公婆,文耀、文光、文影,从他们的起居饮食,到上山下乡的地方,到 说亲的对象,事无巨细全由端丽一个人扛起来。她是坚强的,她不能倒下,她只有加倍 努力,才能不让自己家人的生活太过拮据,所以十年的动乱让她变老了,成熟了,也习 惯了。她是在用自己的行为作答,“有一个人,终生在寻求生活的意义,直到最后,他 才明白,人生的真谛实质是十分简单,就只是自食其力。” 伤心太平洋中的曾祖母,奶奶和婶婶,都表现出母性的关怀。这个家庭中不乏 男性,爷爷、父亲、叔叔、小叔叔,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爷爷除了每 日每夜的谩骂,对家庭做不出什么切实的贡献。这就需要女性的力量。曾祖母,奶奶和 婶婶,她们就像母亲一样,容忍着孩子们的坏脾气,还要为支撑起这个家而努力。作为 一个母亲,怎么能同自己的孩子较真,讲起家庭的重任呢? 只有靠她们自己来扛了。可 见,母性的力量之所以伟大,不仪因为它们的无私和包容,还因为她们的深刻与广博。 这些女性形象就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就出没在街头巷尾,为我们所熟 悉,而她们表现出来的是作为女性个体的欲望、追求和向往。无论她们是在寻求着理想 的婚姻和爱情,还是在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还是在用一个母亲的胸怀包容人世间的寒 冷和怯懦,其实都是在实现她们自己作为女性个体的价值。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而是 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坚韧的品格和伟大的力量。这既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色彩,也不是 西方的女权主义,而是属于王安忆自己的女性文化。这些可爱的女性,热爱生活,珍爱 、生命,把自己投入到生活中去,这再不是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而是有着女性主体地 位和女性主体价值。 王安忆流逝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3 8 3 8 王安忆对于思想和精神的探寻与追求,有着高度的自觉。在这个观念与形式泛滥的 时代,王安忆却更多的关注作品的主题意蕴和精神内涵,她珍视观念与形式之下的内 容。“我们这些人的工作对世界恐怕没有直接的功效,我所能做的就是提供精神的东 西。作家创作的不是一个物质存在,而是精神存在,所以要求作家有更高的品质。” “我知道的只是,当我们在地球上行走的时候,能够援引我们的,在黑暗来临时能够照 耀我们的,只有精神的光芒。精神这东西有时候大约就像是宇宙中一个发亮的星体,光 芒是穿越了冰冷的内核,火热的岩浆,坚硬的峭壳,最后才喷薄而出。 罾正是她对精 神的不懈追求和探寻,成就了她不断拓展的更加宽广深入的文化内涵。 ( 一) 对平民生存问题的关怀 王安忆的小说,大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注重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 感,从中挖掘生活。我们从王安忆的作品里不难感受到一种宽厚的爱,表现人物美和善 良的方面。她以敏感而高超的领悟力来控制故事微妙的气氛发展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细腻精准。她的作品讲的都是平常故事,柴米生计,可她深入探讨的却是故事背后强大 的自然规律,这是她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也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意 义。 王安忆一直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反映一些人性的东西,所以她经常如哲学家一 样的思考,人生究竟是否值得活着,活着究竟又为了什么。可是她根本找不到合理的答 案。相反,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从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他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就 是日常牛活中的普通百姓。王安忆仿佛找到了突破口,反其道而行之,书写这些平凡人 物的普通生活,从这些细枝末节、繁杂琐碎的日常牛活中,来探讨他们的生存问题。 妹头中的妹头和小白,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顺理成章地结为了夫妇,却 在婚后的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变得形同陌路。尤其是当小白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文 论家,妹头成为一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之后,逐渐和妹头无话可谈。小白这个人,一方 面对自己的精神世乔抱着守护而防卫的态度,像某个领地上的国王,但另一方面,却又 安然地享受着各种各样的尘世的乐趣,两套思维并行不悖。他时不时地会深有感触地提 出,如何处置玄思和肉体生存的关系的两难问题。这其实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阿五 头的思想工作激起了他全部的热情。而妹头需要小白这样的人,需要一些模模糊糊、朦 朦胧胧的东西,来让自己觉得安全。但小白永远只是陪衬,由于他们实在太过稔熟,她 在心底里又并不把他的写作看成多么了不起。妹头确信,自己是现实生活中的女王,才 会安然无恙地与小白在一起的。妹头是热爱生活的,你从她身上可以闻到柴米油盐的气 息,从她的眼中可以看到小弄堂里陈年的风景和记忆,从她的口中可以了解到永远年轻 又永远苍老着的那些关于上海的世故人情。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上海女子,就像出现 在街头巷尾的那些女孩,精明世故,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妹头懂得生活的哲学,把生活 归结于对物质的依赖,这样她感到安全,相反她也是浅薄的,当理想世界与世俗生活冲 王安忆忧伤的年代 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 0 0 2 3 9 8 王安忆重建象牙塔 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 9 9 7 3 1 9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突时,她便迷失于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大潮中。妹头与小白的分手,看起来是由于妹头的 婚外恋,实际上就是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冲突。小说是从文革时期一直叙述到九十年代, 王安忆用擅长的笔法,在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描绘出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 香港的情与爱中的逢佳,为了能够出国,便利用自己的青春与肉体和美国华侨 老魏作交易。逢佳想得到一张去往美国的通行证,而老魏,则希望从她身上得到失去的 青春,抓住人生快乐的末梢。他年过5 0 ,已经没有激情去和女人周旋,于是他选择了直 截了当的逢佳,虽然她大红大紫、俗不可耐,却浑身洋溢着真实的热情、真实的蠢笨。 凯弟的高雅气质、精明世故、左右逢源对他而言是镜中花水中月,只有逢佳的乱七八糟、 错漏百出才是实在的、真真切切的情。于是,两个漂泊的旅人经过试探后开始了一段为 期两年的同居生活,丽晶酒店北角出租屋买房子。此后的日子虽然有些跌宕起 伏,却也风平浪静,按合同办事,毕竟,老魏是个有良知的人,他对逢佳的承诺最终也 实现了,不过,他送她去的是澳洲,而不是美国。逢佳是大胆的,目的明确的,不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