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2 0 世纪3 0 年代农业生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 无论是亩产量,还是总产量都得到缓慢增长。促成农业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南 京国民政府的扶持与倡导、币制改革的影响、农村合作运动的影响,还有劳动力的增加 和耕地面积的扩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3 0 年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农业生产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农民自身素质的 不高、国民政府的失误以及自然灾害和战争对农业生产都有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 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南京国民政府;合作运动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q u e s t i o no f1 9 3 0 si sp a i dc l o s e l ya t t e n t i o nt ob yp e o p l e i nt h e p e r i o d ,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o fo u rc o u n t r y , n om a t t e ry i e l do fp e rm u ,t o t a lo u t p u ti s i n c r e a s e ds l o w l y f a c i l i t a t ef a c t o r s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t ob ei nm a n ya s p e c t s ,n o to n l y h a sa l r e a d yh a dt h es u p p o r ta n da d v o c a t i n go f t h en a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o f n a n j i n g ,i n f l u e n c e o fc u r r e n c yr e f o r ma n dt h er u r a lc o o p e r a t i v em o v e m e n t ,t h e r ew e r et h ew o r k f o r c e s i n c r e a s e ,e n l a r g e m e n to ft h e c u l t i v a t e da r e aa n dt h eo t h e rf a c t o r s ,t h e s ef a c t o r sh a v e p r o m o t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t h i r t i e s b u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sn o tp l a i nl i k eas t r a j i 曲tr o a d ,i ti si n s u f l s c i e n tt h a tag r e a td e a lo f e x i s t si n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e v o l u t i o n p e a s a n t so n e so w n q u a l i t yo ft h el o w ,t h ef a u l to f n a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 ,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ya n dw a ra l li n f l u e n c e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i t a l , 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 h a m p e r i n g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 sp r o g r e s s k e yw o r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 ;n a t i o n a lg o v e r n m e n to f n a n j i n g ;c o o p e r a t i v es p o r t s i i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仓n 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二垂出4 :一日期:碰年么月卫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a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a 2 、不保密时。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参扒 日期:丝型:年! :月翌日 日期:趁:年厶月- 二坦一日 h u舌 刖吾 近代以来,中国农业问题一赢备受学者关注。2 0 世纪3 0 年代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 不平凡的年代。这一时期,不仅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而且总产量也有缓慢增长, 特别是1 9 3 6 年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最高峰。1 对于2 0 世纪3 0 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研究的学者很多,而且研究的方面各异,主要 有:国家政策、农具改良、农村合作运动、银行投资、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科 技的引进等等,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是多方面合力影响的结果。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是农 作物总产量的提高,还应包括农业产值的扩大。同时促成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不仅有人 口、生产工具、农作物改良的因素,也包括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与扶持、农村合作运动的 发展等许多方面。因而在此对近代农业发展史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以明其中成果与不足, 希望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研究有所推进。 马若孟的中国农民经济一书利用大量的满铁资料和对当年满铁调查人员的访谈, 对华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出近代农业经济问题是广义上的技术落后,没有其他大问 题的观点,这与h 凯的观点相一致。2 黄宗智的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运用满铁 资料,对华北地区小农经济进行较全面考察,引入了过密化理论,指出华北经营式农场 未能导致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改变。3 刘克祥在1 9 2 7 1 9 3 7 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 究中对2 0 世纪3 0 年代中国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耕畜与农具装备;经营规模 和耕作制度以及产量与收成作了详细考察,认为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 恶化态势,同时得出农业产量最高峰为1 9 3 2 年而非1 9 3 6 年。4 夏明芳在发展的幻想 近代华北农村农户收入状况与农民生活水平辨析对华北农民收入状况、手工业进 行了多方面考察。5 徐秀丽的中国近代粮食亩产的估计一以华北为例一文对河北、 河南、山东三省农作物亩产进行了分析,得出华北平原的粮食亩产已经大致恢复到清盛 世的水平,或许还略有提高。6 郑起东的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对华北农 户收入与净利润和净利率、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演变进行考察。 由于引用资料的问题,夸大了近代华北农业发展状况。7 另外还有一些文章对近代农业 生产力、农业改良、以及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如章有义:近代中 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郑庆平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基本估计”;吴存浩中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近代农业危机表现及特点试论;”陈梅芳:试论十年内战时国民政府的农村政策: “邱庆松:略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张丽: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 “曹幸穗: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邓红、李金铮的中国近代农业 增长的一个例证:以清末明初冀中定县为中心一文述及粮食产量与人口问题。他们认 为定县粮食亩产量和总量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 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并指出劳动力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土地收益率较高和劳动生产率较 低的尖锐矛盾。” 这些学者所做的探索是十分可贵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国民政府政策、法币 政策、农村合作等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述较少,一些问题有必要再进行探讨。比如 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这既有土地面积的扩大、农业的改良,也有国 家政策等原因。如何看待这些方面的影响? 农业生产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看 待农业发展中的不足等等,本文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2 0 世纪3 0 年代以来,学者编辑出版了大量有关近代农业史方面的档案资料,如李 文治、章有义主编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许道夫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 计资料,收集了许多和中国近代经济史有关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方面的统计资 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中国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财政经济部分,也记录了 农业政策、农业法规以及水利兴修等方面的资料。冯和法主编的中国农村经济资料, 千家驹主编的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收录了大量当时经济学者对当时农业发展情况 的调查,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问题的分析离不开统计学理论,但仅以现代统计学理论来 分析中国近代农业生产情况并不完全适宜。1 9 3 6 年中国农业生产发展处于世界经济危机 i n b i j 结束,接着爆发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这使得1 9 3 6 年成为近代中国农业发展史上 的一个分界点。可以说它既是对抗战前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总结,又是战时农业发展的 另一个起点。所以我们应把农业的问题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考察。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在不同地区、地块、农户、年份以及不同作物品种之间差异很大。 如南方水稻、“江苏苏州、无锡、常熟等地的常年亩产可达4 石左右”。”“江苏南康 丰年可达糙米2 7 石,。1 7 折谷5 4 石。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四川 等省,大部分地区亩产一般只有2 - 3 石:蓐西、云南、贵州大部分地区亩产在2 石以下。 如江西吉安,“晚糯稻和早糯稻的亩产在1 - 2 石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地块,亩产量 也高低不同。“云南昆明全县平均水稻产量上田2 2 石,中田1 6 石,下田仅1 0 6 石。” 1 9 不同年份的亩产相差更大。如“湖南沅江草尾第三区1 9 2 6 - - 1 9 3 6 年的水稻平均亩产, 1 9 2 9 、1 9 3 6 年高达6 石,1 9 2 7 、1 9 2 8 年为5 5 石,1 9 2 6 、1 9 3 4 年为4 石,1 9 3 1 、1 9 3 5 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只有1 石和1 5 石”,”高低相差悬殊。 以上说明,各地区、地块农作物的产量于差万别,十分复杂,要对全国的亩产和总 产量做出精确的计算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料对全国农作物的亩 产和总产做一大致估算。就全国范围来说,3 0 年代稻、麦、玉米、高梁等粮食作物和棉 花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因地而异,并随着年成的起伏而波动。 先看亩产量: 表11 9 3 1 - - 1 9 3 7 年全国主要农作物亩产量估计 阜侥:币斤f 币亩 作物 1 9 3 11 9 3 21 9 3 31 9 3 41 9 3 51 9 3 61 9 3 7平均 稻3 2 53 6 63 3 72 7 33 3 43 4 13 4 l3 3 l 小麦1 4 5 1 4 31 5 31 5 l 1 3 6 1 4 91 1 81 4 2 大麦 1 5 31 5 81 5 61 6 81 5 81 6 61 3 21 5 6 高粱 1 7 81 8 71 9 11 7 31 8 81 9 9 1 7 9 1 8 5 小米 1 6 71 6 61 6 71 5 71 6 91 7 11 5 41 6 4 玉米1 8 8 1 9 21 8 41 7 6 1 8 9 1 8 11 8 01 8 4 甘薯+ 9 9 01 1 1 71 0 2 29 5 71 0 7 69 3 21 0 9 31 0 2 7 大豆 1 5 31 5 71 7 81 4 41 3 71 6 01 5 81 5 5 油菜籽+8 2 8 68 09 0 8 88 47 08 3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芝麻+ 8 27 87 68 i 7 2 7 8 花生 2 5 32 3 82 1 92 4 42 3 12 3 7 棉花 2 62 8 3 l3 22 93 32 22 9 烟草 1 5 71 5 21 5 21 5 21 4 91 5 2 东北数字不详 资料来源: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5 7 年版,第 9 2 6 页。 上表是章有义先生以中农所的报告为基础,对原报告中所缺东北数字加以补充,制 成的全国主要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表。表中各年作物是该年实际产量的估计数,而不是常 年产量。如表所示,1 9 3 l 1 9 3 7 年中,各种作物各年的亩产量高低不同。稻谷1 9 3 2 年 最高为3 6 6 斤,1 9 3 4 年最低只有2 7 3 斤,只相当于1 9 3 2 年的7 4 6 ;小麦1 9 3 3 年最高 为1 5 3 斤,1 9 3 7 年最低只有1 1 8 斤,相当于1 9 3 3 年的7 7 1 ;棉花则以1 9 3 6 年为最高, 达到3 3 斤,1 9 3 7 年只有2 2 斤,相当于1 9 3 6 年的三分之二。虽然各年产量不同,但我 们可以从上表中看出,在此期间,稻、小麦、大麦、高粱、小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单 位面积产量呈现波浪式增长,特别是1 9 3 4 一1 9 3 6 年间。 表21 9 3 4 1 9 4 2 年农作物收获成数统计 历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收获成数( 当十足年成之百分比) 十足年成= 1 0 0 年度别 作物种类 1 9 3 41 9 3 51 9 3 61 9 3 71 9 3 81 9 3 91 9 4 01 9 4 11 9 4 2 小麦 6 65 76 45 17 16 76 85 36 6 冬大麦7 06 56 85 56 97 26 95 86 9 季豌豆 6 75 96 34 86 56 7 6 3 5 6 6 3 作蛮豆 6 86 56 45 4 6 77 16 6 5 9 6 6 物油菜籽6 96 56 35 56 17 06 86 26 2 燕麦 6 95 96 35 9 6 3 6 86 56 26 3 夏籼梗稻 5 77 07 17 17 37 46 36 67 2 季糯稻 5 56 8 7 17 0 7 4 7 l 5 96 36 9 4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作高粱 6 16 47 16 46 7 6 96 56 4 6 1 物小米 6 36 46 55 86 26 36 l6 25 8 糜子 5 65 96 25 96 46 46 26 46 3 玉米 6 16 66 26 l 6 36 76 56 3 6 2 大且 5 65 16 16 06 76 06 l5 76 l 红薯6 56 96 07 47 56 86 86 96 6 k 棉花 5 55 46 55 05 86 35 65 45 9 花生 6 25 96 36 46 6 6 8 6 6 6 7 6 5 芝麻 5 75 56 05 65 96 86 l6 05 6 烟叶 6 25 96 36 4 6 7 6 76 76 46 4 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 八) 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3 2 3 3 3 页。 表31 9 3 4 1 9 4 2 年全国当地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产量统计及估计 单位:千市宙千市担 主要稻麦棉花1 作物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 1 9 3 42 7 5 ,9 8 27 6 4 。8 6 73 8 8 ,4 7 26 0 9 8 1 7 4 1 ,6 4 3 1 3 1 0 6 1 9 3 52 7 8 ,9 9 6 9 6 0 ,7 9 34 1 1 ,7 9 45 8 4 ,1 6 43 2 ,4 3 49 ,5 2 7 1 9 3 62 7 2 , 2 3 29 6 0 ,2 9 8 4 0 3 ,6 4 2 6 2 4 ,3 0 45 2 0 5 l1 6 9 7 5 1 9 3 72 7 9 ,4 3 l9 8 2 4 3 1 3 6 6 ,5 4 64 4 5 ,4 6 5 5 9 3 1 61 2 7 1 4 1 9 3 82 2 7 7 6 l8 1 4 2 3 3 1 7 0 ,6 4 43 0 0 ,6 0 93 3 。7 0 28 ,4 3 2 1 9 3 92 2 4 1 9 48 0 9 ,9 21 6 5 0 5 42 8 9 7 2 22 5 3 4 l 6 ,5 6 6 1 9 4 0 2 1 4 ,4 7 1 6 6 2 ,2 1 1 6 9 1 6 82 8 6 9 4 l 2 8 ,2 2 4 6 ,7 6 8 1 9 4 1 2 1 2 3 1 4 6 8 4 ,1 5 31 7 6 6 2 12 3 8 9 1 7 3 1 ,2 5 47 ,9 9 6 1 9 4 2 2 1 6 ,1 5 4 6 7 3 ,1 7 21 8 7 ,1 4 1 3 1 1 6 7 3 3 2 ,8 9 6 8 ,8 6 2 资料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 八) 江苏吉籍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3 4 3 4 3 页。 ( 1 ) 棉花资料来源丁i 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 第2 0 9 2 1 2 页。 ( 2 ) 本表稻类指籼梗稻及糯稻。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本表1 9 3 8 年起以后各年,苏皖冀晋鲁绥七省及浙省二十一县,鄂省三十县,豫省六十四 县等,沦入战区,未便查计,应有之数暂未估入。 再看总产量: 如表2 、3 所示:1 9 3 6 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是呈现上升趋势的,稻麦一 直持续增长到1 9 3 7 年。稻作产量以1 9 3 7 年为高,达到2 7 9 4 3 1 千市担;而小麦、棉花 则以1 9 3 6 年的产量达到了最高为6 2 4 ,3 0 4 千市担,棉花为1 6 ,9 7 5 千市担,较上年增长 约7 8 2 t 而较1 9 3 4 年增长了近3 0 ,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表41 8 4 0 - - - 1 9 4 9 年粮食产量统计 单位:千市担 农作物 1 8 4 01 8 9 4 1 9 1 11 9 2 01 9 3 3 1 9 3 61 9 4 61 9 4 9 粮食 2 1 6 8 0 0 02 3 5 7 5 9 7 2 4 0 6 2 0 01 8 7 9 7 4 32 7 2 9 6 1 62 7 7 4 0 0 02 3 8 1 4 0 02 1 6 1 9 0 0 棉花 9 6 3 09 9 8 l7 8 8 96 7 5 01 1 8 2 61 7 3 5 77 4 3 08 9 0 0 大豆5 3 3 34 9 5 9 0 6 1 2 3 l8 5 2 9 62 3 8 8 0 5 2 0 3 0 8 6 1 6 8 0 0 01 0 1 7 0 0 油菜籽 l 1 0 1 02 0 1 6 42 1 5 5 73 0 5 0 04 2 1 8 54 9 6 2 56 4 5 6 91 4 7 0 0 芝麻 4 6 7 77 7 3 18 2 1 41 6 4 2 91 9 3 2 81 7 3 6 01 4 4 2 86 5 0 0 花生 7 9 2 14 4 6 6 2 4 7 5 8 74 2 5 9 16 0 9 3 l5 3 9 4 04 4 8 3 22 5 4 0 0 烟叶 3 8 4 04 8 0 06 2 2 87 6 5 61 2 7 4 51 2 8 6 51 2 9 9 22 5 4 0 0 甘蔗3 6 5 2 22 5 4 0 3 63 2 1 7 7 92 7 0 9 7 22 3 8 7 1 52 3 8 7 1 51 7 7 8 2 51 6 9 6 4 3 鸦片 3 9 08 7 61 8 7 78 7 68 7 62 9 21 1 6 8 茶叶2 5 8 34 8 4 3 4 0 8 23 3 2 04 9 5 0 4 5 0 0 2 1 9 28 2 0 资料来源:莫日达1 8 4 0 - - 1 9 4 9 年中国的农业增加值,财经问题研究2 0 0 0 年第1 期,第1 0 页。 从表4 我们可以看出1 8 4 0 - - - 1 9 3 6 年,粮食产量呈现上升趋势,只有在1 9 2 0 年出现 下滑,粮食、棉花、油菜籽的产量在1 9 3 6 年达到最高,分别较1 9 2 0 年增长4 8 、6 3 和1 5 7 ;大豆、芝麻、花生、茶叶则以1 9 3 3 年为最高。1 9 3 7 年以后,由于日本全面侵 华战争的爆发,以及华北、华中等地大范围的旱灾,农业生产再次遭到破坏,粮食产量 下跌至1 9 3 4 年的水平。 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战前农业生产仍有缓慢增长。“1 8 8 7 - 1 9 3 6 期间,农业生产 总值由1 1 9 5 2 亿元增加到1 9 9 2 2 亿元,年增长率达1 0 5 ,农业收入由9 9 8 5 亿元, 增至1 6 6 4 1 亿元,年增长率为1 0 4 。”2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导致我国传统农业缓慢增长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如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扶持与倡导、 法币政策的影响、合作运动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善、农田耕作技术的改进、新 生产力要素的引进等等。 (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扶持与倡导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稳定,所以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视,积极 进行农业改良,主要是发展农业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扶持农业改良和建立农业行政机构。 北洋政府时期我国曾有岭南大学、金陵大学等四所农业大学,“此外农业专门学校八 所,其中国立一所,省立七所。”8 这些学校中绝大多数仅设农林科、蚕科等,学科设置 很不完善,专业人员也很稀少,就当时规模较大的金陵大学而言,据不完全统计,“1 9 1 4 年至1 9 2 7 年间的毕业生只有1 1 9 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首先发展各类农校,农 业科技大学由以前的4 所发展到9 所。自1 9 2 9 年颁布大学组织法之后,大学农学 院、独立农学院、农业专门学校、农工学院等相继设立。据1 9 3 5 年1 月发布的高等教 育统计,全国各公私设有农学院者共9 校。各地农学院是农业改良的最初试验地,而毕 业生成为农业改良的骨干力量。其中,“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和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在 农业改良中的功绩尤为显著”。“同时学科设置也日趋完善。各学院开设农艺、生物、植 物、病理、昆虫、土壤等数十科。抗战爆发前,全国2 1 所农业院校,设有2 7 个科系。 抗战爆发后,为加速人才培养,又新建了一些专修科,从而使农业科系增加了许多。据 1 9 4 2 年9 月统计,“1 5 个大学农学院及独立农学院,2 所农工学院中,总计科系7 1 个。” “除了农业人才的培养外,建立健全的农业组织也极为重要。据1 9 3 6 年申报年鉴记 载,从1 9 2 6 年至1 9 3 6 年,我国的农业行政机构大致情况如下:“中央直属机构有全国 经济委员会、行政院实业部、建设委员会、农村复兴委员会、华北战区救济委员会等。 省政府实业厅,县政府第三科均有相应的农业行政机构设立。另外还有直属于实业部的 研究机构和实业机构,如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种畜场等。”“1 9 3 1 年全国“2 2 个省市 都有专门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的特种及普通农事试验场”,”据1 9 3 4 年实业部统计,全 国共有5 5 2 个。农业学术和农业改良的交流也有所发展,除中央农业试验所每年举行的 农作物技术改良讨论会外,乡村工作讨论会,1 9 3 3 1 9 3 5 年连续召开3 次全国会议,1 9 3 4 7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时,出席会议的有中华职业教育社、金陵大学农学院等7 7 个机构。上述机构和组织 或政府支持,或民间组织,或从事科研,或从事推广,或从事合作运动与社会改良。中 央政府的科研机构,“设备完美。规模宏大,广延中外专家,改良全国农业,同时各省 均设农事实验场,各大学多设农学院,对于稻、麦、杂粮、棉花、园艺、土壤、肥料 等,多方面研究改良,理论与应用并重。此时各部门多有专才,应用新进的改良方 法,孜孜奋勉,进步甚速,真是我国农业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4 此种说法虽有溢美之 嫌,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对促进农业发展所做的努力。 在这个国民政府推广体系的努力下,农业科技的推广,就全国范围而言,是有一定 成绩的。以中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棉花和重要农副业之一蚕桑叶为例: 表51 9 3 4 年一1 9 3 6 年棉业推广统计 单位:亩 年份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湖北河北甘肃合计 1 9 3 43 3 0 2 0 44 0 4 2 71 9 1 0 0 08 5 6 95 7 0 2 0 0 1 9 3 54 6 3 1 1 21 9 2 3 9 65 4 8 2 0 86 4 4 4 12 0 2 9 7 1 2 8 8 4 5 4 1 9 3 66 0 8 7 6 03 4 5 5 2 21 0 2 6 9 1 39 0 0 0 02 0 0 0 04 0 0 0 0 04 7 7 02 6 7 6 0 2 5 资料来源:邹秉文:棉统会棉产改进工作概况,棉业月刊第1 卷第1 期:( 1 9 4 8 年1 月) 转引自王树槐:棉业统治委员会的工作成效( 1 9 3 3 1 9 3 7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抗战前 十年国家建设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1 9 8 4 年版。 由上表可看出,在这几年里被统计各省的推广面积几乎每年成倍增加,特别以河南、 山西、陕西、河北等省增长最快,1 9 3 6 年较1 9 3 4 年改良棉种种植面积增加了近3 7 倍。 而且,改良品种棉花从沿海地区向内地逐渐发散推广,种棉产棉中心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这为后来内地成为全国棉花中心奠定基础。另外从棉花的进出口变化也可证明棉业改良 与推广的成就。据统计, 3 0 年代以来棉花出口一直维持在6 0 0 - 7 0 0 千担左右,而进口 1 9 3 5 年已降到1 0 0 0 千担以下,”4 1 9 3 7 年基本做到自给。虽然这有币制改革和世界各国 为战争作准备的因素,但也可以看出农业改良技术推广的影响。 国联蚕丝专家意大利人玛利在中国调查后报告说:“过去数年研究及试验工作,进展 极速,使人觉得中国人育蚕及种桑事业,在世届上将据相当地位,且可步意、法、日后 尘,自成一中国学派。”。表6 是中央政府和江苏、浙江省政府桑蚕制种场及制种数量在 1 9 2 7 1 9 3 5 年间的变化情况,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蚕丝改良生产的兴衰起落。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表61 9 2 7 - - 1 9 3 5 年桑蚕制种场及制种数量统计 单位:张 年份 1 9 2 71 9 2 81 9 2 91 9 3 01 9 3 1 1 9 3 2 1 9 3 31 9 3 41 9 3 5 场数 3 94 55 41 5 62 3 92 0 01 3 31 4 11 1 7 数量 9 4 4 0 03 6 0 5 0 08 3 1 5 0 01 8 8 1 0 4 13 5 3 4 1 4 71 8 8 6 9 6 43 0 6 7 3 3 93 0 5 1 0 0 83 4 0 5 8 5 7 资料来源: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南京扶轮日报社1 9 3 7 年版,第4 8 5 0 页。 1 9 2 7 年,中国合众蚕丝改良会所办镇江蚕种制造场制秋蚕杂交种一万数千张,“乡 人饲此秋种,警科学万能,信改良种之有利,需求激增,于是推广改良春种,亦益顺利。” “1 9 3 0 年制种场骤增,销售见好,1 9 3 1 年制种太多,加之生丝下跌,于是销路滞塞, 价格大跌。其后有所起伏,1 9 3 4 年成立了蚕丝改良委员会,努力推进蚕丝改良,使得蚕 丝业又得到发展,1 9 3 5 年基本赶上了历史最好水平。 ( 二) 法币政策的影晌 1 9 2 9 - - - 1 9 3 9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转嫁危机对本国的影响,外国列强 展开了激烈的货币战,实行货币贬值政策。美国1 9 3 3 年实行的白银法案,提高白银价 格,在国外大量收购白银,造成银价大幅度上涨,“伦敦银价每盎司从1 9 3 4 年6 月的 1 9 6 6 便士上涨到9 月的2 1 8 7 便士,1 2 月份更上涨到2 4 4 便士,上涨了2 8 。纽约银 价,1 9 3 4 年6 月每盎司是4 5 4 美分,9 月份为4 9 4 9 美分,1 2 月更上涨到j 4 3 9 美分, 上涨了1 6 ”。“世界银价的上涨,造成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仅在二十三年上半年内 竞达二万万元之巨。”“3 银价的提高必然会造成物价低落,货物滞销。中国由于实行银本 位制,造成了“物价惨落;生产( 农业) 停顿;人民对租税及负债感觉过重,无力负担。” “据统计,1 9 3 2 1 9 3 5 年上海物价下跌的百分率是:“1 9 3 2 年跌1 1 4 ,1 9 3 3 年7 ,1 9 3 4 年5 5 ,1 9 3 5 年较1 9 3 2 年下降了1 0 ”。“同期中国的生丝、茶叶等出口物资,“1 9 3 2 年以后销路大减,出口货值1 9 3 5 年较1 9 2 9 年减少6 5 左右,若以1 9 2 9 年指数为1 0 0 , 1 9 3 5 年为4 6 3 ,”因此进行币制改革是刻不容缓的。 国民政府为了克服银两与银元并用所造成的混乱状态,统一银本位币,在1 9 3 3 年3 月1 0 日,下令废两改元,不再以银两为计量单位,又规定每元含纯银2 3 4 9 3 4 4 8 克, 银币的铸造机关为中央造币厂。废两改元为以后的币值改革准备了一定的条件。1 9 3 5 9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1 1 月3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规定了法币政策的六项施行办法。 并且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挂钩,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2 5 便士或0 2 9 7 5 美 元,据统计:“抗战前,存在英国伦敦的法币准备金有2 5 0 0 万英镑,存在美国纽约的约 有1 2 亿美元,合计约法币8 亿元。” 法币的实行,确定了法币的对外汇率,从而稳定了法币和外币的关系,促进了中国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币值改革后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自上年十二月起至本年二月份止, 各月出超自数百万至千万元不等,为近数十年所未有”的现象,虽然总体来说还是入 超,但农产品出口额较以前增加,而进口额则出现下降。如“1 9 3 6 年全国出口总值为7 亿多元,比1 9 3 5 年增加1 3 亿多元,而入超额仅增加3 0 0 0 万元,入超减少i 亿多元, 1 9 3 7 年上半年达到1 9 3 5 年同期的两倍左右,贸易赤字逐步缩小”。 由表7 、8 中我们可以看出粮食的进口数在抗战前最多的是1 9 3 2 年,粮食净进口 7 8 4 9 8 千市担,为1 9 2 4 - 2 9 年平均净进口数的2 6 7 3 ,大米净进口2 6 7 8 4 7 4 5 担,面粉 净进口1 2 6 2 7 1 7 7 担;进口最少的是1 9 3 6 年,粮食净进口9 3 4 4 千市担,为1 9 2 4 2 9 年 平均净进口数的3 1 8 ,大米净进口5 6 3 3 5 4 8 担,面粉净进口4 3 5 7 9 2 担。抗战后,各国 忙于战争,对华经济侵略放缓,甚至出现了1 9 4 2 年面粉出超1 0 0 3 7 8 担的情况。 表71 9 2 4 一1 9 3 7 粮食产量及外粮进口数量对照表 单位:干市担 年度粮食产量指数外粮净进口指数 1 9 2 4 - 2 92 5 7 0 7 2 71 0 0 02 9 3 6 71 0 0 0 1 9 3 11 8 4 0 4 8 5 7 1 6 4 5 3 4 21 5 4 4 1 9 3 2 2 0 2 5 5 4 87 8 87 8 4 9 82 6 7 3 1 9 3 31 9 6 6 6 3 9 7 6 5 6 2 6 0 3 2 1 3 1 7 1 9 3 41 7 7 5 1 6 26 9 13 3 0 8 51 1 2 7 1 9 3 51 9 7 1 0 8 8 7 6 7 4 6 5 7 2 1 5 8 6 1 9 3 63 0 1 7 2 5 87 8 59 3 4 43 1 8 1 9 3 71 8 3 9 4 3 97 1 69 6 0 53 2 7 资料米源: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1 月版,第 1 4 9 页。 1 0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 i ) 粮食产量包括米、麦及杂粮等谷物,不包括杂豆及薯类。 ( 2 ) 1 9 3 6 年原数为3 6 5 ,经查为资料上书写错误,现已更正。 表81 9 3 0 1 9 4 7 年大米及面粉进出口数量 单位:担 大米面粉 年份进口出口差额进口出口差额 1 9 3 02 3 7 4 3 2 5 33 2 7 4 3- 2 3 7 1 0 5 1 05 1 8 8 0 0 05 5 9 25 1 8 2 4 0 8 1 9 3 22 6 8 4 1 2 0 34 3 0 4 2- 2 6 7 8 4 7 4 5 3 2 7 3 3 1 6 6 4 6 1 3 9- 1 2 6 2 7 1 7 7 1 9 3 41 5 4 2 1 2 2 21 3 6 5 7 81 5 2 8 4 6 4 41 1 9 1 4 9 61 2 9 1 4 4- 1 0 6 2 3 5 2 1 9 3 66 2 0 6 9 7 05 7 3 4 2 25 6 3 3 5 4 86 3 0 1 3 6 1 8 4 3 4 4- 4 3 5 7 9 2 1 9 3 88 1 2 2 4 6 29 4 2 68 11 3 0 3 65 0 9 5 5 6 61 4 5 7 8 64 9 4 9 7 8 0 1 9 4 01 2 9 9 0 5 3 81 0 0 4 8 4一1 2 8 9 0 0 5 4 6 4 0 6 9 8 6 4 1 5 3 6 6 - 5 9 9 1 6 2 0 1 9 4 22 4 2 4 6 5 21 5 6 0- 2 4 2 3 0 9 22 3 3 6 0 63 3 3 9 8 4+ 1 0 0 3 7 8 1 9 4 72 2 9 6 7 4 01 6 9 7 0- 2 2 7 9 7 7 0 1 9 6 2 3 0 8 5 3 8 1 9 6 1 7 7 0 资料来源: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2 3 、 1 4 1 页。 新的法币政策对中国农业经济起到了复苏的作用。1 9 3 6 年,中国农业除川、豫、粤 三省受灾外,其余的均获丰收。据中国银行估计,实行法币政策后,1 9 3 6 年主要收成价 值达到法币弱亿元,比1 9 3 3 - 1 9 3 5 年的平均值高出1 7 亿元,即几乎增加4 5 。“1 9 3 6 年的总产值为1 9 8 9 千万元,比1 9 3 5 年的1 8 7 9 千万元增加了5 9 ,1 9 3 6 年棉花产量比 1 8 3 5 年增产6 成,小麦增产0 8 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币制改革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 的促进作用。 ( 三) 农村合作运动的影响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关心农村发展的知识分子就接收了农村合作运动思想。 1 9 1 9 年,留学法国的薛仙舟在上海复旦大学创办了“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成为我 国第一个信用合作社。但对于后来合作运动有直接影响的是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组织 的信用合作社。1 9 2 0 年华北五省大旱,部分驻华外国公使和外国友人在各地发动募捐救 灾。次年恰逢丰收,直接的救灾工作结束。但赈款尚余2 0 0 3 0 0 万元。鉴于救灾不如防 l l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墨1 1 | 鼻置詈曼曼墨鼍! 皇! 兰量皇鼍詈詈詈墨墨寡篁堂皇曼自墨| 詈詈阜曼! 量e 鼍暑寡! 皇! 鼍詈皇皇皇量詈詈暑曼曼曼曹曩舞摹自寓鼍詈量! 兰g 灾的认识,这些义赈团体成立了由中外人士组成的“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该会于 1 9 2 2 年对直隶、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山西等地2 4 0 个村调查后认为,高利 贷、金融桔竭是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时的利率根据用途、期限等不同从1 到1 0 不等。根据该会1 9 3 1 年的调查,“月息达3 以上”,信贷困难是中国农民的普 遍现象。华洋义赈会认为,以德国雷发巽平民银行( 成立于1 8 6 4 年) 为样板的信用合 作社最适合当时中国的状况和该会的宗旨。1 9 2 3 年该会在河北香河县成立了第一个信用 合作社,从此指导和审核合作社便成为该会的日常工作,到1 9 2 7 年“该会共批准合作 社5 6 1 个,社员1 3 2 1 7 人”“。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向合作社发放低息0 6 - 0 7 贷款, 再由合作社以卜l - 2 的利息贷给社员”“。义赈会对发放的农赈贷款严格规定必须应用 于农业生产。据1 9 3 3 年安徽雀统计,“农民将贷款用于买牲口的占3 0 5 9 ,买农具占 2 6 4 4 ,买种子占1 5 4 4 ,买肥料占1 2 6 ,四项合计占8 5 0 7 。在江西省买种子占 9 8 ,买牲口的占1 7 3 2 ,买农具占i i 4 2 ,买肥料占2 3 9 6 ,四项合计为贷款总额 的6 7 5 。”同时义赈会对灾后合作社发放的贷款为长期低息贷款,“大都为一年期左右, 其中2 年期为1 1 9 ,1 年至2 年为1 9 9 ,半年之1 年为4 8 5 ,利率一般为年息1 分 2 厘,”“大大低于社会上普遍l o 分年息的通行规则,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 极作用。 但是,2 0 年代合作社的发展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发展速度也十分缓慢。到1 9 2 8 年底全国合作社仅7 2 2 家,1 9 2 9 年为1 6 1 2 家“。合作社分布的地区也主要集中在河北、 江苏和浙江几个省。当时“一般人士尚多视其为救灾恤贫的工具,并未视其为改造社会 的手段。”从3 0 年代开始,合作事业在中国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运动。1 9 3 0 年3 月国民 党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方针案,规定“应特别注意农业之发展”,“竭力提 倡农村合作”4 8 01 9 3 1 年6 月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四章“国计民生”篇 中规定:“设立农业金融机关,奖励农村合作事业”4 9 01 9 3 2 年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救济农村案,规定提倡农村合作。1 9 3 4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合作法,确定了“合 作运动”的合法地位,并采取措施,奖励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首先,合作社的数量迅速增加。1 9 3 0 年全国合作社数量2 4 6 3 个,1 9 3 1 年为5 3 3 5 个,1 9 3 7 年为4 6 9 8 3 人,1 9 4 0 年为1 3 3 5 4 2 个,1 9 4 5 年激增到1 7 2 0 5 3 个。”社员人数 1 9 3 1 年5 6 4 4 3 人,1 9 3 2 年为1 5 1 2 1 2 人,1 9 3 5 年为1 0 0 4 4 0 2 人,1 9 4 0 年为4 3 6 6 7 5 8 人,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 1 9 4 5 年达1 7 2 3 1 6 4 0 人”。其次,合作社分布地区迅速扩展。1 9 3 2 年有合作社的省份8 个,1 9 3 5 年发展到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广西、 福建、山西等1 6 个省。再次,从1 9 3 2 年起,更多的金融机构参加到合作事业中来。在 2 0 年代,除义赈会外只有专设的省、县农民银行为支撑合作社的金融机构。1 9 3 1 1 9 3 3 年义赈会先后同上海银行、中国银行、金城银行订立合同为合作社提供贷款。1 9 3 3 年国 民党政府设立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其后更名为中国农民银行。这些新的、强有力的 金融机构参加,合作社的资金数量大为改观。1 9 2 2 1 9 3 1 年十年义赈会提供给合作社的 全部资金累计仅1 1 2 2 0 0 元,而1 9 3 3 年一年就达2 0 0 0 0 0 元。1 9 3 4 年上海的商业银行提 供给合作社的贷款达5 0 0 6 0 0 万元,“1 9 3 6 年中国农民银行提供的农业贷款达1 4 8 0 5 0 9 1 元”“。最后,合作社的形式多样化。除信用合作社外,生产、运销、供给、利用、劳 动、运输、消费、公用和保险等十种合作社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3 0 年代,中国合作运动以信用合作社为主,占8 0 s 以上,除运销和农业生产合作 社有所发展外,其他类型的合作社显得微不足道( 见下表) 。其原因有两个。其一,义 赈会提倡的合作侧重于信用合作,对全国各地具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其二,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据安全培训题集解析
- 2025年无人机操作员应急面试模拟题集
- 2025年安全员安全培训考试重点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食品管理员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全生产禁令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工业互联网面试题及解析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企业管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酒店客房管理师岗位素质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JC-T 2586-2021 装饰混凝土防护材料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临床医学工程-题库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PDF解密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招投标书范本
- 2000-2015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详细解析
- 体检中心礼仪培训课件
- 独立基础教学课件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页100题)
- 会计从业资格基础知识汇总
- 项目干系人管理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