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以武术和养生体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汲取 了道家思想的许多智慧。今天,道家思想对发展中因传统体育仍在发挥重要 作用。 目f ; ,关于中国传统体育的研究鲜有从道家思想的角度进行。为此,本 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试从道家思想的独特 视角,探讨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实践和理论的影响。同时基于当代中国 传统体育发展面临诸多圃境的现实,提出了道家思想视野下弘扬中国传统体 育的相应对策。 研究结论: ( 1 ) 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传统的武 术理论足在道家的本体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f 逐渐形成的,太极拳、形意 拳和八卦掌等内家拳系更是以道家哲学思想为立论基础。 ( 2 ) 养生体育以道家哲学思想为理论指导,并在其影响下形成了顺心自 然、动静相兼与形神共养的养生原则。导引、行气和存思等形式便足道家思 想影响养生体育的典范。 ( 3 ) 传统体育观念中的气一元论的生命观、性命双修的共练观、天人合 一的整体观、重人贵生的养生观、阴阳统一的辨证观、追求和渚的价值观和 尚美的体育审美观与道家思怨密不可分。 ( 4 ) 中国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基础地位的f 1 渐萎 缩双瞳央击下步履维艰。贫困的理论、脆弱的传承尴尬的嬗变和乏力的吸 纳共尉构成了当代中因传统体育的艰难处境。 ( 5 ) 道家思想中的“知乃容,容乃公”、“返朴归真”、“守中致和”、“重 人贵生”等思想对当代中国传统体靠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锰与启迪。 关键词:道家思想;传统体育;武术;养生体育;危机;对策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w h i c ht a k e nw u s h ua n dy a n g s h e n g s p o r t sa 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h a v ed e r i v e dm a n yi m p o r t a n tv i e w p o i n t sf r o mt a o i s mt h o u g h ti n i t s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 a tt h i s p o i 毗,i t i ss t i l l v e r ys i g n i f i c a n tt od e v e l o p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w i t ht h ea i do f t h et a o i s mt h o u g h tw i s d o m a t p r e s e n t , t h e 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s p o r t sm a i n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o nt h eo r i g i n ,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oo n w ea r el a c ko ft h ec o n d u c t s f r o mt h ec h i n a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np a r t i c u l a rt a o i s mt h o u g h ta n g l e t h e r e f o r e , t h i sa r t i c l e ,t r y i n gf r o mt h et a n i s mt h o u g h tu n i q u ea n g l ea n du s i n gm a n y m e t h o d ss u c ha sm a t e r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s y s t e ma n a l y s i s ,a n ds oo n , s t u d y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t a o i s mt h o u g h tt o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p r a c t i c ea n dt h e t h e o r y m e a nw h i l e ,b a s e d o nt h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h i n at r a d i t i o n s p o r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a c e dw i t h m a n y d i f f i c u l t p o s i t i o n s ,w ep r o p o s e dm a n y d e v e l o p m e n t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a b o u t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s p o r t su n d e rt h ev i s i o n o f t a o i s mt h o u g h tf i e l d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so f o u rs t u d ya r ea sf o l l o w s : ( 1 ) t h ep r o f o u n dc h i n e s ew u s h uw e r e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a o i s t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i t s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h e o r i e s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w u s h uw e r e e v o l v e d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o n t o l o g ya n dd i a l e c t i c so f t a o i s m a tt h es a m e t i m e s ,t a i j i q u a n ,x i n g y i q u a n a n db a g u a z h a n ga l ea l lb a s e do nt h et a o i s t p h i l o s o p h y ( 2 ) y a n g s h e n g s p o r t sw a s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a o i s t i tt o o kt h et a o i s t p h i l o s o p h ya si t st h e o r yg u i d e 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a o i s t ,y a n g s h e n g s p o r t s f o r m e dt h eg o o dp r i n c i p l e so fh a r m o n yw i t hn a t u r e ,s p o r tw i t hs t a t i c ,s h a p ew i t h i m a g e s d a o y i n ,x i n g q ia n dc u n s ia r ea l l t h ee x a m p l eo ft a o i s m si m p a c to n s p o r t s ( 3 ) t h ec o n c e p t so f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c u l t u r ew e r ed e e p l ya f f e c t e d b yt a o i s mt h o u g h t g a sm o n i s ml i f ev i e w t h el i f ed o u b l er e p a ka l t o g e t h e r p r a c t i c e sv i e w ,t h ew h o l ec o n c e p to fu n i f i c a t i o ng o dw i t hp e o p l e h e a v yp e r s o n e x p e n s i v ef r e s hk e e p i n gi ng o o dh e a l t hv i e w ,m a s c u l i n ea n df e m i n i n ee l e m e n t s u n i f i c a t i o no fo p p o s i t e sd i a l e c t i c a lv i e w ,t h eo u t l o o ko fp u r s u i th a r m o n ya n dt h e s p o r tv a l u e so fa d v o c a t i n ga e s t h e t i c a l lt h e s ew e r ei n s e p a r a b l ew i t l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 t a o i s t ( 4 )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h a v eb e e nd e c l i n i n ga n da l ei n a l l v e r y d i f i l e u l tp o s i t i o nu n d e rt h ed o u b l ea t t a c ko fb o t ht h ei m p a c to f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a n ds h r i n k i n go f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c u l t u r e t h ei m p o v e r i s h e dt h e o r y , t h ef r a g i l e h e r i t a g e ,t h e a w k w a r de v o l u t i o na n dm a l a i s ea b s o r bj o i n t l yc o n s t i t u t e dt h e d i f f i c u l t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 ( 5 ) 、h ek n o w l e d g ew a sa l l o w s ,t oa l l o wy o u rf a t h e r ,r e t u r np l a i n r e t u r n st oo r i g i n a lc o n d i t i o n ”,“m o d e r a t ea n dh a r m o n y “r e s p e c th u m a na n dl o v e l i f e ”,a l lt h e s et h o u g h t so ft a o i s tp r o v i d e dag o o dr e f e r e n c ea n d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i n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t a o i s mt h o u g h t ;t r a d i t i o n a ls p o r t s ;w u s h u : y a n g s h e n g s p o r t s ;c r i s i s ;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 以武术、养生体育为例 1 刖昂 1 1 选题依据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莺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 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渗透到中国占代哲学、政 治、宗教、体育等各文化门类,而且影响着这些文化门类的精神风貌和气质 底蕴。李约瑟先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入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 思想。中因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足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郭 沫若先生则说:“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 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体育是历史悠久的中华 民族的体育活动,是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东的。它以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哲学作指导,以心为本、重视伦理、追求和谐,其内容主要包括武 术、养生气功、民俗民间体育和中国传统智力性体育。 中国传统体育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首先,武术、 养生等传统体育实践形式大多是在汲取道家思想理论的摹础上发展、完善起 来的。其次,中国传统体育理论中的诸多观念也无不浸润着道家思想的智慧。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性命双修的共练观、重人贵生的养生观、追求和谐的价 值观、气一元论的生命观、阴阳统一的辨证观、尚美内敛的审荚观等无不体 现着道家智慧的光芒。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步 履维艰,而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价值却f l 渐彰疑。如何积极借助道家思想的 合理成分来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体育,令人深思,意义重大。为此,笔者提 出了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影响这一研究课题。 1 2 文献综述 以武术和养生为代表的中豳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创造,是中圜传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统文化中的一颢璀璨明珠,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所以,对中国 传统体育的研究一直倍受中外研究者关注。目前,我国学者有关传统体育的 研究多集中在对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发展趋势、项目分类、应用性等方 面,而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的则较为零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匿要组成 部分的道家思想,学者们对其研究颇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研 究两个方面。纵向研究指的是对道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的 研究。横向研究指的是对道家思想同传统文化各个层面的关系研究。如道家 与传统哲学思想、传统政治思想、传统文学思想、传统道德观念等关系。而 把同属于中围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道家思想与传统体育结合起来,探讨二者 之间的关系则较少。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2 1 中国传统体育的研究 对于中国传统体育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霞点。有大蟹的学 术专著( 包括教材) 出版和学术论文发表。4 笔者将这些研究成果耙梳整理, 发现主要集中在:传统体商起源、传统体育发展和传统体育特征等方面。具 体地晚: 1 2 1 1传统体育起源的研究 众所周知,现代体育运动方式大多数来源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多 数研究都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生产劳动、古代军事活动的演变、民族 风俗习惯的演变和满足文体娱乐的需要等有关。圆不过也有的学者认为民族 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巫术与游戏在人类原始欲求的诸冈索 中对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影响举足轻蘑。” 1 2 1 2传统体育发展的研究 学者们主要围绕着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等方面进行探讨的。窦拮在其文中指出了中翻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 念,全面论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实施可待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 。周伟良,中牛民筷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敦程 m ,岛等教育i f ;版社2 0 0 3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 体育m 】。北京体育犬学i | 版朴2 0 0 5 2 赵f 1 毂,中周少数k 族传统体育运动发胜鹱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0 0 1 是忠中,我陶少数民族传统体汀静j 探盘州民族研究,1 9 8 6 4 4 胡小明,从左江岩哪右峙族体育的起源年传播,成邢体育学院学报,1 9 9 2 2 2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则。冉学东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结合目前对民族传统体 育的管理与运作现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鹿遵循的一些基本原 则以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郭兰等人则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 中匮体育既有差异也有相近的一面。当前鲢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断深入, 中西体赢趋同的趋势日渐明显。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新形势下中国 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启示。倪依克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逻辑起点, 综合运用现代多学科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体宵的形成基础、 构成形态及特征进行整体把握,以批判地继承、选择地吸收、不断地创新的 思辨观,对自近代以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艰难发展历程和在现代社会发展 中重陷困境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 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重构,以及建证完善的学科发展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设 想。 1 2 1 3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 关于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总 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民族性、传统性、健身性 和娱乐性等特征的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丁明山提到无论汉族还足少数民族, 它们所创造的体育部受所瞒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从体育的思想内涵 和表现形式上都呈现显著的民族风格。刘雪松提出一定地域的地理环境足 一个民族长期生息、繁衍的条件,正足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所形成的 占1 定 的生产方式世代相传、沿袭,表现出明显的传统性。但多数学肯还是将两 者分开讨论的,认为“传统性”与“地域性”是两个独立的特征。王其慧提 出民族传统体育总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在“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 优化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科学性”特征。o 熊志冲在 其文章中总结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的特点。”关于 。窦酤,试论中闻传统体育的a ,持续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 0 0 3 6 4 冉学东,民映传统体育町持续发键的思考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 0 0 3 5 4 郭兰,从中西体肯比较看中瑚传统体育的艇鹾趋井广州体育学院学j l i ,1 9 9 7 i “倪依克,当代中f # 民族f 统体育的思考,体肖科学2 0 0 4 4 9 丁u j j 山我网陀族传统体肯钆会特件和功能探讨。北京体育夫学学擞,1 9 9 7 3 8 刘1 松论我删民放体育的特也腱虬赶键,哈尔演体育学院学报。j 9 9 0 ,4 。f j l 慧,试论中# 畦族传统体育的特秆,体育殳史,1 9 9 0 4 6 熊上冲,传统体育j 传统义化体育立史1 9 8 9 5 3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竞技性”特征,胡小明先生认为在上千项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更多的 则是依附于生产、生活、练兵、娱乐和礼教活动之中,没有形成具有独立形 态和独立价值的体育形式,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更是格格不入,缺乏建立在 个人竞技基础上的竞技性特征。m 总之,尽管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但是不难看出,还 主要是局限于就传统体育论传统体育,或者从传统文化的宏阔的大背景下去 研究传统体育,鲜有从更细的角度来审视传统体育,从更深层次上柬探讨传 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底蕴。 1 2 2 道家思想的研究 道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 道家思想文化研究就受到困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著作丰硕,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亮点。经过梳理发现道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道家思想在中困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道家思想的内涵等方面。现将有 关文献综述如下: 1 2 1 1 道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关于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有许多论文对此给 予论述。湔翠蓉指出,道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与儒家文化有着同等重要的地 位。道家文化对传统科学思想的形成有积极影响。同时,道家文化在现代社 会中也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罗映光则认为道家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 值,这主要表现在: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 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文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文艺价值以及 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孟庆耘认为:儒家与道家思怨构成了中 国文化的两翼,儒家的礼教和社会等级思想与道家的返归自然,不为世俗所 累的追求共同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体。佛教作为外柬文化,渗透到了中国 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呵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从 一个侧面说明了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 广州:广州人民i 版针1 9 9 9 2 尉帮蓉道客贮化地仲之我见,湖南人学学擞,2 0 0 5 1 o 罗映光,道家史化投j 0 现代价值,两南帅他人学学报。2 0 0 4 6 “盂庆耘,论中囡上:化传统的土体,文化埘f 究 4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 2 1 2道家思想主要内涵的研究 道家思想是以“道”为其核心内容,以“有”、“无”、“自然”“无为” 等哲学概念为其芋要思想的哲学体系。关于道家思想t 要内涵的研究,也有 许多论文给予论述。霍如涛指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 想内涵,其中对自然主义思想大力张扬的生态伦理,主张自知与知人的伦理 觉悟,提倡淡泊如水的交友之道,均体现着道家思想独有的智慧。道家思想 关于自然和潜统一,保持和发扬人原有的素朴自然本性,实现精神的宁静与 自由,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论述,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蒋雪群从道家对现实与人生真相的批判和揭露,对理想人格与 人生境界的探索和追求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考察了道家人生哲学的理 论内涵。朱哲认为道家社会哲学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社 会哲学主要包括道本论、弃绝论、至德之世论及齐物论。道本沦是道家的社 会本体论,弃绝论足其社会批判理论,至德之世论则是道家的社会理想论, 齐物论是道家的社会价值论。 1 2 3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研究 中国传统体育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关于道家思想 对中国传统体育影响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尚无系统论著,有关此沦题的论善 大多仅限于略有涉及上,纵偶有探讨,既非系统,更非全面。概括起来说, 主要集中在武术和养生保健两个方面: 1 2 3 1 道家思想与武术 武术理论很大程度上是起源于道家思想,或者是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关 系的。陈青山指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莺要组成部分,它的认识论、方 法论与道家思想发生了直接联系,形成了“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 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战略理论。道家思想是武术文 化的理论基础之一。“甘毅臻、李荣英通过查阅武j 武术的文献资料许加以 联系对比,结果发现了众多的以武当道教龟神命名的功法、招形名称,反映 。带如涛内蒙占农业人学学撤2 0 0 6 1 2 辑_ 群,论道永的人牛哲学武汉冶台管理十部学院学报2 0 0 5l 4 采忻,遭家f 会哲学思想略沦,利会科学讲究,2 0 0 5 2 4 际青山论道缘思懋时止术战略理论的影响,j i 汉体岢学院,1 9 9 7 1 5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了武当武术中折射出来的武当道教文化内涵,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龟神对武 当武术内功、技击方瓜产生的作用、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对武 当道教门派龟神的崇拜思想。”刘代荣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 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 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上之同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9 李耀霞则指出太极拳是我因独有的一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所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攻防技术受道家文化影响很大。可以说道家的太 极学说构成其理论蘑础,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道家文化在太 极拳演进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进行了分析。 1 2 3 2 道家思想与养生保健 养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家形成了一 套完备的养生理论体系。学者们对于道家的养生理论,论述颇多。吕锡琛着 重论述了老子和庄子的“见索抱扑”、“少私寡欲”、“虚静无为”、“无己无待, 不为物累”、“缘督为经,安将处顺”等养生原则。”邵秀玲指出,道家养生 文化关注人的精神健康,推崇清心无为、见素拖朴、致虚守静、少私寡欲, 不为物累的自然人性思您,强调心灵的内在超越,把人生命的价值放在首位, 提倡内养和外炼结合、静功和动功结合的养生之道,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与 发展,将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而化联系起来,都体现了人学的基本精 神。卢兵则以道家思想为依托,将“道玄一”三位一体的本体 论、“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整体论、“形种俱炼”的复归论、“阴阳 大化”的变化论等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纳入养生修炼理论体系,使道教哲学 这种修炼长生之道的实践哲学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中 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丁晓红指出道家追求身与心、形 与神、内与外的一致性,其“天人合一”、“重人贵生”、“我命在我”、“形神 4 什毅臻、牟荣英,简论武与武术,武当道教龟神的相龟影响作用邵阳师范岛等专科学授学报, 2 1 ) t j 5 5 m 刘代荣等,武与武术养生探源,武术科学2 0 0 5 4 。车帑霞。论道家史化n 太撇肇演进伪程中的深层次影响,武术科学2 0 0 4 4 3 几锡琛老阼养乍伦理,中陶医学伦理学1 9 9 4 1 8 邵秀玲道宋斧t 正化的人学觯读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 0 0 5 6 6 户兵,论道教哲学对其养生修烁理论体系的建构湖北民族学院学撒,2 0 0 5 3 6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相依”等基本观点,构成了道家养生哲学的理论基础。蒋力生指出道教养 生的指导思想直接受到中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当推先秦 的神仙观念、周易阴阳五行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及“天人合 一”的思想。道教在接受这些思想的同时,按照宗教的需要,不断地进行理 论加工和思想改建,相继提出了“尊道崇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形 神相依”、“内外合炼”、“众术兼修”等一系列思想命题,从而构建起道教养 生的思想体系。 虽然通过以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道家思想与传统体育之间交 织着深层次的文化联系,道家思想对传统体育表现出较强的辐射性,客观的 认识道家文化对传统体育的发展所起的凋适、滋养和规范的作用,为多视角, 全方位的考察中国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一分素材。但笔者认为只对道家思想 与传统体育相关联的几个侧面进行阐释,是浮光掠影式的、不完善的。道家 思想对传统体育的影响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实践层面的,也有理沦层面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f 1 渐彰显,如何借助道家智慧发 展中国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从另一方面看,中国传统体 育对道家思想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充实和丰富作用,但囿于篇幅,本文只足以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单向影响为研究对象,而就中国传统体育对道家 思想影响问题暂不探讨。 1 3 与本文相关的几个概念辨析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指在中国近代之自 产生、发展,由中华民族世代实 践并流传或影响至今的体育。”它是相对于起源于希腊,发展成熟于西方文 化氛围中的现代西方体育而言的,主要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本民 族居住地区内共同刨造、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 征的传统体育活动。根据其历史文化内涵和发展的民族特性的不同,其内容 可分为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两部分。 中国传统体育:从文化学上说,是指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体育活 动,是一种主流体育的概念。首先,传统体育是参与人数多,跨越地域广、 “丁晓红,论道,采的体育养生哲学,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 9 9 7 1 。蒋力生。道敦捧生内容述篮。江西中学院学撤,2 0 0 3 i 。脚f 1 j 窿,中 比款 统俸茸概论l m j ,北京:岛缓敦程,乜等敦育 版社2 0 0 3 7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社会影响大且时阃延续长的项目。其次,传统体育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体育可分为中华武术、中华气功养生、中华民俗体育和中国传统 智力性体育活动四大类。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 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融 技击性、艺术性、健身性、娱乐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的代表。 养生:古代称“道生”、“摄尘”、“养性”等,是通过各种方法保护生命、 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使青春常在,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盏寿延年的一种医疗 体育健身活动。养生包括吝神、爱气、养形、导引、饮食、房室、医药和禁 忌等。 养生体育:养生中的吝神、爱气、导引、养形等属于人体的自我运动和 锻炼方面的活动。它们以养牛保寿为目标,有其独特的理论、方法和运动方 式,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养生体育。”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体育,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实践和理论 发展的影响,如何借助道家思想来发展当代的中国传统体育。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相关的网站,如:中因期刊嘲( h t t p w w w c n k i n e t ) ( 中国期刊 网数据库和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 、中国传统文化网 ( h t t p w w w c h i n a c t w h c o m ) ,寻找出中国传统体育与道家思想的结合点:查 3 李鸿旺中嚼传统体育甘论。mj ,北京:中冈修籍m 版朴2 0 0 0 4 温力中固武术慨论l m l ,北京:人民体育:i ;版 2 0 0 5 钱厶苏长束中华养生体f i l m ,北京:人民体育版社1 9 9 7 8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阅近十年国内核心期f u 和权威争著中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文献,其中论著2 0 余部,论文2 0 0 余篇。 2 2 2 历史分析法 全面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历史资料。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体育的内容宏 富、层商复杂,精华和糟粕并存。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辩证地 分析材料并加以鉴别,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论点。 2 2 3 系统分析法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从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全面p 二l 纳了 中国传统体育和道家思想的相关要点,对中园传统体育与道家思想进行了系 统分析,探讨了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并指出道家思想町为当代 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 2 4 专家访谈法 请教道家思想研究方面和传统体育学方面的专家、教授多人。通过对道 家哲学方面专家的访谈,深入了解到道家哲学的发展研究历史与现状,道家 哲学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想:通过请教传统体育方面的学者,了解到中国传 统体育发展的基本概况及未来走势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与论文的撰写。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1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实践的影晌 具有5 0 0 0 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灿 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勤劳、智慧的中国占代各族人 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在其世代相传和广泛普及中逐渐发展成 为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传统体育内容丰富,主要 包括武术、养生术、智力性游戏和民俗民间体育等方面。同属于传统文化重 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思想对这些传统体育实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对武术和养生体育的影响最为明昆。所以本文主要以武术和养生体商为 9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例,就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体育的影响进行剖析。 3 1 1 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道家学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道家学术的发展,在历史上大致 经过了五个阶段:即先秦的老庄哲学、秦汉的黄老之学、魏晋的玄学、宋元 及以后的内丹生命哲学。它既是先哲们在长期社会实践和修炼活动中获得的 对于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经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蕾人们修身养 性、立身处世、建功立业、治国安民,深刻地影响着中凼人的思维方式、人 生念度和行为原则。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起着重要的陶冶作用、在中国古 代政治舞台上留下了巨大的投影,并广泛渗入到中因传统文化的其它各个领 域。武术这一根植于中华沃土上的传统文化奇葩,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 更明显接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引导和影响。武术无论足在它的运动形式、拳理 理论,还足道德规范、攻防技击方法无不折射着道家思想的光芒。 3 1 1 1武术发展概述 武术办称国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是在广泛吸取了睹如古代哲学、兵学、中医学和导 引养生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成果而形成的。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 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且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套路。武术内容丰富, 主要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两部分。武术的特点一是“击”,二是“舞”。“击” 就是“技击”,即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在民间有根深 蒂同的传统;“舞”就是“武舞”,即现在流行的套路,它与“技击”的搏击 性不同,而具有表演性。在其流传的几千年中,武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 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对社会的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呈现出旺盛 的生命力。 3 1 1 2 道家思想对武术理论的影响 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的本体论和辩证法思想在其长期的发 展和演进过程中对武术理论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相对于处于 正统地位的儒家丽占,道家思想赖以成长的环境和土壤是民f s j 文化,而武术 。徐才,武术学概论i m 北京人民体育出敝社。1 9 9 6 1 0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从兵家军拳武艺中逐步分化出来,也主要是在民i 白j 文化环境中发展,并形成 了自身体系。所以共同的民间文化基础为道家思想与武术的沟通、交流、渗 透提供了历史契机。在道家思想与武术文化的相互渗透中,道家精深丽系统 的哲理在武术发展的实践中不断的得到应用和推广,而武术自身体系的形成 和完善、创新和传播州样也需要不断的吸纳道家思想为指导。道家思想对武 术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3 1 1 2 1道家本体论对武术理论的影响 “道”与“气”作为道家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兼有本体论和本原论双 重含义。在道家看来,“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是万物之根本。“气”是宇 宙自然和一切生命体之间充斥着的一种至精至微、无所不在、运动变化的物 质实体,构成了宇宙的本体及规律。正是这种双莺特性决定了“道”、“气” 在整个道家思想中的特殊地位。所以,讨论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就不能 不探讨“道”与“气”这一道家本体论对武术理论的影响。 首先,道家“道”论对武术理论的影响。“道”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 认为道是万物之源,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变化部是“道”作用的结果。老子 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名,字之 】道。”老 子还认为“道”即是“无”。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9 所以 力物的生成过程就呵表示为“道”( 无) 、“一”( 有) 、“二”( 阴阳) 、“三”( 阴 阳合和) 万物,简化为“无”、“有”、“力物”。道生万物,万物门根于道, 武术拳理也是如此。武术虽然变化月端,而理为惟一,拳技的千变万化贯穿 个“理”,实质上是老子所谓的“道”。拳家认为由这个根本的“理”,生 出了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种种相反相承、互为因果的千变月化。 道家所说的“道”其实是非常玄妙、不可捉摸的。老子说:“道可道、 非常道也。”这个“道”其实就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 的无形无声的超感知的东西。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思辨方法特色 是重知觉、重悟性,以形象感知来把握事物,理解事物。武术的思维方式也 是如此,武术的一招一式,是可以传授的,可以观摩习练的,而武术的意境, 4 老r 第二t 。五章 。老f 第v q 卜孥 曲阜师范大学颐上论文 神韵,武术之道的精微之处,则是只可意会不呵言传的,要求学习者用直觉 去领悟、体验。 其次,道家“气”论对武术理论的影响。道家为了体现“道”,还用“气” 来代表力i 物的本源。庄子浇“气变向有形,形变而有生“,认为气是宇宙 万物的本源,世界上的力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人也是如此。庄子又以气的聚 散束解释生命之形成。 道家“气论”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传统武术理论。“气”在传统武术理论 中往往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根本,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许多武术理论家 对此均有阐释。清乾隆年问著名武术家茛家拳的创立者凄乃周,在其拳法理 论中即以“气论”为根本,认为气在武术中既是武术的本源,又是武功的对 象与目的。正因为如此,历代武术家都非常注莺对气的修炼,他们把养气、 集气、运气、练气作为习武的基础。太极拳讲究以意调息、以意导气;形意 拳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都是通过气沟通了武术内练与自然 的融合。 再次,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武术的影响。老予提出了“道”的概念 以后,进而又描述了以“道”为本体的世界生成模式。指出“道”以及由它 所派生的阴阳这一对矛盾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宇宙万物是以“道”为 其最大共性和最初本源的有机统一整体,天地力- 物乃至人类皆足列源f d 构 的。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人本是 合一的。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 社会和人自身和谐统一三个层次,它对于武术追求和谐思想的影晌是显而易 见的。 第一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武术是人体的运动,只有恪守自然法则, 顺应自然变化,遵循自然规律,爿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武术练功十分 重视按自然界四季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应的练功 目的。因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 只有顺应四时气候变化,t 能提高锻炼效果,达到“练之以筑其基,清虚其 体”的目的。如流行于广东的“少林八卦五行功”,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人体 “序了:知北游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内五脏的变化,分别进行卧功、坐功、站功、走功的各种练习。春季主练肝, 使之有助于心:夏季主练心,使之有助于脾胃;秋季主练脾胃功,使之有助 于肝;冬季主练肿功,使之有助于肾。此外,还有如武术内助练习中有所谓 的“朝练寅、夕练酉”。也就是说在每天早上5 点,晚上7 点进行功法练习。 因为寅时和西时分别是人体肺气旺和肾气旺之时,此时练功有利于练肺、。肾 二脏先后天之气,达到力随气生的境界。此外,道家强调要达到天人合一, 就应该委遵从自然。在此影响下,武术主张应该“师万物、法天地”,从大 自然的生化衍变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武术创造中将各种飞禽走兽的形 象、动作、攻防意蕴,融入拳术之中。如大鹏展翅,白鹤凉翅,金鸡独立, 燕子抄水,青龙出水,黑虎伸腰,会豹漏爪等拳术术语。 第二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天人合一”思想中所主张的人与 人、人与社会和谐,在武术理论中则表现为追求“人际和谐”。武术非常注 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提倡武德,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宽厚、容忍。如:“未 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学德”,“学拳以德行为先”,“以涵养为本”,“善 修其身,善于其心,善慎其行,善守真德”,强凋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 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之间的和谐。 第三层就足人自身的和谐。即强调人身体内部的和谐与平衡。个体的身 心和谐足武术最根本的特征。武术视人体生命为一大系统,心与身是统一的, “心者身之主”而心不离身,“身者心之躯”而身不离心,将人作为一个整 体来看待和锻炼。 总之,以“天人合一”为价值取向的道家思想,渗透到整个武术文化的 体系之中,表现为武术的“身心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甚至还 贯穿到武术技法形态中的动静、刚柔、虚实、丌合等一系列范畴中。 3 1 1 2 2 道家辩证法对武术理论的影响 道家哲学中蕴含着“阴阳辩证”、“反者道之动”等丰富的辩b e 法思想, 这些辩证法思想对武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道家“阴阳辩证”思想对武术理论的影响。阴阳学说起源邈远, 是中国占人对两种对立属性或事物两两相对的认识基础上逐渐产生的。尽管 在道家之i ;i f 人们对其已有认识,但道家却对其也作了精微阐释。老子曰: 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在吸取了周易“一阴一阳渭之道” 的阴阳辩证法思想,并继承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策略思想后,提出 了当时在徒手相博中的一种取胜之道,即“以巧斗力”的理论。庄子说:“以 巧斗力者,始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4 此后,这一理论被广泛 运用于武术中,如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理论,丌创了中斟哲学解释武术 拳理的先河。 道家“阴阳辩证”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内家拳术,形成了武术的“拳法阴 阳”理论。从拳技上讲,内家拳术的一招一式都是以阴阳为根本的。王宗岳 在太极拳谱中指出太极拳是以“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 则和”的变化为基础的,演练太极拳的关键在于领会阴阳的变化。此外,形 意拳的整个理论体系也足建构在“阴阳辩证”思想之上的。两仪歌说:“鹰 熊竟志,取法为拳,阴阳暗合,形意三源。”总之,内家拳术及山其衍7 e 出 的太极、形意等拳种的每一个动作,是丌足合,是动是静,是刚是柔,是虚 是实,都是基于阴阳辩证这一根本法则而变化的,不懂阴阳法辩证,就无法 习拳。 其次,道家“反者道之动”原则对武术理论的影响。老子认为“正复为 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根掘这一规律,老f 提出 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 的原则。意思足 兑,道的运动是“反”,是 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强大了就会衰老,有意造成事物的强大足违反道的 原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走向共赢停车场协议
- 2025合同协议样本范本
- 农村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合作契约书
- 广告宣传代理合同书
- 模特摄影服务协议
-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资料库构建模板
- 蚊子也疯狂400字8篇
- 终身电器维修合同
- 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工具集
-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250字(9篇)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