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白川静《字统》“载书”文字学的译介与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白川静是日本著名的汉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以古汉字研究为核心, 能将考古、民俗、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纳入到古汉字的研究中,独具特色。他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入手,构建了具有白川特色的古汉字研究理论体系,在日 本汉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大陆本土的文字学研究也必然起到独特的借 鉴作用。 本论文共分四个主要部分。 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白川静先生的学术生平和学术成就,对大陆语言文字 学界对白川先生的治学的评介情况作了概括和总结,并重点介绍了白川静的文字 学代表作字统一书的体例及其文字学理论特色。 第二章选取日本版字统中带有“日”形的载书字进行了系统地翻译和研 究,这些字包括口、日、兄、君、命、若、如、召、各、谷、咎、史、事、使、 告、可、名、右、周、兽、唐、商、蟊、高、呈、哀、和、古、固、吉、吾、咸、 含、合、襄、照、嚣、舍、害、言、司、兽等字。根据白川静的注释,我们按义 类将其分成八组,并逐一进行分析,评价白川静载书字理论的特色和优劣。 第三章根据中国大陆传统主流的文字学理论对白川静载书字的理论基础和释 字原则进行了反思。我们认为白川先生的载书字理论虽然新颖,但是在对“拶” 形构件的解释中有着片面和主观的缺陷,对“廿”形的字形来源的渠道进行了单 一化的民俗学界定,这是不全面的。 正文之后的附录,我们对日文版字统中白川静的“白序”进行了有选择 的翻译,以了解白川先生撰写是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关键词:白川静字统载书字目部字 当奎查兰堡主耋! 耋笙塞 a b s t r a c t s m r a k a w 髂h i z u k ai saf 锄o u sc h m e s el i n g u i s ti nj a p 锄w h o s em 血s t l l d yf i e l d f b c u s e d 釉c i 锄tc h j n e s ec h a 豫c t e r s h ea c c o m p l i s h e sa b s o r b i n gt h cs 砌i e so f a r c h a e o l o g y ,f o l kc l l s t o m ,l i t m l r ea n do t l l e rs u b j e c t si n t ot l l es t i l d yo f 锄c i e ma l i l l e s e c h a r a c t e 塔s t a r t i i l g 谢ms 眦i e s 曲o u ti m c r i p t i o 姗o no r a c l eb o l r i 岱锄db m 【l z e ,h e 铭t d b l i s h e san 剀矿t l l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i i lw i t l ls h i r a k a w af r ew l l i c hg r e a n yi l l n u e n c e d t l l es i i l o l o g y f i e l d b o t h i nj a p a na 1 1 d a i l i i l aa i l d 聃憾c h 诟l ld e f i n i t e l y b e u s e d 鹪a s p e c i a l r c 向n c et om ep a l e o 鲫1 1 ys t u d i e si nc t l i n a 砌sl h e s i sc o n s i s 协o f f o i l fm a i l lc h 印t e r s 驰e 胁tc h 印t e rc h i c n y 胛s e i 她也es c h o l 小l i f e 髓ds c h o l a r s h i po f s a , s m m 耐z e st l l ea p p r a i s a i so fm a m l a i l de x p e r t st om ls h i r a k a w aa i l di n n u d u c 嚣血e p a l c o g r a p h y 叩璐o f s l l i 阳k a w a 一一j i t 0 a n dt l 圮f e a t u r e so f z a i s h uc h a r a c t e r , 1 1 l es c c o n dc h a p t e rs e l e c t sm a l l yz a i s h uc h a r a c t e r s 丽t l l “甘”s h a p e 如m j i t o ,o f j a p 锄铺ev e r s i o nf b rs y s t e m a t i c 慨s l a t i o n 锄ds t i l d yi n c l u d i n g 日臼兜君爹- 善如召各谷咎走。事使告霹名、右羁兽、唐商蔼、 高星哀。和。古礁吉吾。成。合合襄、霍。嚣。舍、害吉、司、 考明do m c rc h a r a c t e f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l l en o t 铺m a d eb ys l l i r a k a w 鹊l l i z i l 玉m ,、ed i v i d c 1 1 l e mi n t 0e i 曲tg r 0 1 j p si nt e n n so f m e 觚缸岛a i l a l y z et h e mo n eb yo n ea n da p p r a i s et 1 1 e f b a t u r e s 嬲w e l la st h ea d v 锄t a g 髂锄d n so f me觚缸岛ailalyzet h e mo n eb yo n ea n d a p p r a i s et 1 1 ef b a t u r e s 嬲w e l l a st h ea d v 锄t a g 髂锄d disadv锄ta喀鼯arising f 如mt h et h e o r y o fz a i s h uc h a i a c t cr s t h e t l l ir dc h a p t e r p o n d e r st 11eb 舔i so fz a i s h u t h e o r ysystem卸d1e pfincipalofiiltelpretillgwordsiilaccoid柚cewim曲lemaills仃e锄a|linese仃lditionalsiilologytheo够weregardthatthou曲thezaishucharacter血c0巧isofhi业novel劬tllercarestinsomeunilaterala11dsubjectiveiimitationi11tlleinteipr捌onofcharactcrswitli“日shapenis硫ompreh黜ivetodcfinemechamcters谢tlld”shapeonlyu血gfoll(10rcmemo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白川静学术生平与国内对其研究状况 一、白川静的学术生平 白川静1 9 1 0 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1 9 4 3 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1 9 4 8 年发表首篇论文h 辞的本质,1 9 6 2 年以论文兴的研究获文学博士学位,同 年开始在白鹤美术馆志上发表金文通释,1 9 6 9 年至1 9 7 4 年陆续发表说文新 义1 5 卷,期间开始为一般读者出版汉字、诗经、金文的世界、孔子传 等普及性读物,1 9 8 4 年出版字统,1 9 9 1 年出版字训,1 9 9 6 年出版字通, 2 0 0 4 年因其在古文字领域研究的杰出成就而被日本政府授予“日本文化勋章”, 2 0 0 6 年1 0 月3 0 日病逝。 白川静是日本汉学界的汉字学泰斗,他的研究立足于汉文字学,涉及考古学、 民俗学和文学等多个领域。白川静对我国商代甲骨文和商周金文的考释具有自己 的鲜明特色,创造性地从中国的古代宗教和巫术的角度进行解释汉字的构形,在 日本被称为“白川文字学”,在国际汉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大陆语言文字学界对白川静著作的翻译和研究现状 中国大陆学界对于白川静的介绍和研究非常少,据笔者统计只有下面几种: 日本的中国学家吐一书中对白川静有简短的介绍;研究论文主要有西周断代 和年历谱圆、白川静( 金文的世界) 的翻译与校补 、白川静( 金文学史) 的汉语文字学成就o ;翻译的书籍有:( 金文通释) 选译 等。台湾的语言文 字学界则对于白川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翻译出版了其部分的著述,主要有:诗 经研究 、甲骨文的世界。、中国古代文化 、对于训诂的思维形式鸯、 严纲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0 年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固学研究所: 武王克殷之年研究,1 9 9 7 年。 白冰:五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0 3 期。 曹兆兰: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3 月。 白冰:江西社会科学2 0 0 4 年l l 期。 杜正胜译:台北幼狮文艺研究社,幼狮月刊丛书) 1 9 7 4 年9 月。 蔡哲茂等译:巨流图书公司1 9 7 7 年9 月。 加地伸行、范月娇共译:文津 “版社,1 9 8 3 年5 月。 徐复观译:民主评论,1 9 5 8 年4 月。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文新义、金文通释。及怀念董作宾教授 等。 第二节宇统文字学理论及其“载书”字简介 一、字统简介 字统是白川静编纂的字源辞典,初版于1 9 8 4 年3 月,迄今无中译本。白 川静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专门探究汉字字源及其意义,通过探明字的初形初义,追 踪字义的推移,进而探求语言文字史的发展历程。 字统全书共收录6 8 3 8 个汉字,共计1 0 7 2 页。全书体例是首先列出每个 汉字的说文小篆字形,接着是甲骨文字形、其前加符号,然后是金文字形、 前面加符号,最后是其它字形、加。符号,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国古代汉字的演 变史。随后标以“六书”的类型,最后是白川静的文字学说解。文字的排列形式 是按照汉字在日语中的音读读音 ,以五十音图固的顺序进行排列。 例如“以”字( 原文照片剪辑见下图) ; 译文:象形、假借 说文十四下认为“以”是“已”的向左之形,即是 “已”的反文,并引证其师贾逵的薏苡之形进行说明,但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明 周发高:金文诂林补,1 9 8 2 年。 粱荚茂译:巾围文字,1 9 6 5 年1 2 月。 汉字在日语中大致有两种读音,音读是汉字原有的字音,训读是汉字的日语式读音。比如“秋”的音读是 “s h u ”,训读是“a 韬” 五十音图是日语假名的排列表,辅音相同的列为同行,元音相同的列为同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显是“耜”的象形。但是没有被用作原义,字形也分化成“以”和“已”两个不 同的字。“耜”的形状又被写作“厶”,矣、私、台等字包含这个字形。“已”在金 文毛公鼎中用作感叹词“啊”,在叔夷镩中被用作动词“已”。 二、字统的文字学理论特色 1 、对于“六书”中转注和假借的独特理解。 在传统的“六书”理论中,转注和假借被大多数人认为不是文字的构成原理 而是文字的使用方法,但白川静有不同的理解。 假借,说文所谓“本无其字”是指不容易用形状来表达的字,比如代词、 助词或否定词等,我、也、无等字属于这个范畴。“我”是锯,“也”是水器匝,“羝” 是舞的初文,这些字不用作各自的本义锯、匝、舞,而只用作假借义。因此已经 失去了字的本义,不是临时的假借字,是本来假借字,说文总结为“本无其字, 以声托事”。白川静认为假借是使用假借法而造的字,也应该是造字法。 转注,说文“建类一首”指建立部首,根据限定符号之外、以声符为主的 文字系列来研究字的构造。白川静认为,“各”是祈祷神灵降临之意,以此为意符 的字有:貉、格、恪、客、悫。祈祷时神圣的氛围叫做“容”,欲、浴、俗、裕等 是其系列字。殴打架尸( 人牲) 来避邪叫“放”,保存的头骨叫“敫”。多在边徼 ( 边境) 举行祈祷仪式,檄、嗷等字都继承了“敫”字的声义。“真( 真) ”是表 示颠死者的字,为抚慰其灵魂而郑重地举行仪式,宾、填、镇、慎、麒等均为继 承了“真”字声义的系列字。从部首法看这些字,各自属于不同的部首,并不表 示其自身的系列,使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转注法,可以恢复它们的系列。 白川静认为转注是以意符体系的方法来补足部首法欠缺的造字法。 2 、将汉字纳入体系研究的视野,以字群的形式对古文字进行整体性研究。 白川静认为古代的汉字如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观念习俗等现象, 所以有必要从古代社会文化的各个角度分类别系统地理解汉字。也就是说把每个 汉字放到各自的体系中去解释,形成具有形音义等方面都有联系的字群,并把这 些形成体系的文字叫做系列字。白川静的古文字研究大概可以总结为下面一些字 群: 1 ) :载书系列字 白川静认为古代祝告以及盟誓的文书叫做载书。甲骨文、金文的字形中,多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见从“日”的字形,说文中尽以为是口耳之口,而白川静认为“目”是“载” 的初文,读音同于“载”,日语的音读为“s a i ”,是盛放载书的器物的形状,称之 为“祝告之器”。“日”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作稍稍打开器盖之形“日”,强调器物 中盛有载书。白川静认为文字是古代巫师为了记录祈祷仪式才形成的,含有“口”、 “日”、“言”、“音”字形的会意字以及早期的象形字都是与载书相关的字,某些 后出的形声字除外。口、日、兄、君、命、若、如等字表示祝告之器和祝告之人; 召、各、谷、咎等字表示神灵应祝告而降下;告、史、事、右、可、名、呈等字 表示祝告之法;古、固、吉、吾、周、咸、含、合等字表示隐藏和保护祝告之法; 舍、害、言等字表示毁坏祝告之器;品、襄、霞、嚣、哭等表示排列祝告之器; 唐、商、蟊、高、哀、和等表示祝告地点;司、倍等表示打开祝告之器。 2 ) :巫祝系列字和占h 系列字 商代的鬼神信仰非常兴盛,巫祝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占h 是重要的活动,这 是汉字产生的原始动力。白川静认为巫、筮、若、匿、如、天、笑、吴、而、需、 令、巽、兄、祝等字都是巫祝的形象;卜、占、鼎( 贞) 、卦等字都与占h 相关。 3 ) :宗庙系列字和圣器系列字 白川静认为“”部首表示的不是普通房屋,而是宗庙。宗、庸、客、安、 完、冠、宽、宥、家、寅、宿、容、寡、寇、寝等都是与宗庙相关的字。兵器或 圣器必须进行修祓才可以使用,营建建筑物或制作器物时也要施行祓除的雾礼。 “成”甲骨文字形作“竹”,从戈从i ,戈作成时为了辟邪而加上矮饰;“咸”字从 戊( 钺) 从口,“拶”是祝告之器,加圣器一钺以保卫祝告,加钺完成缄封;“戒” 从戈从升,升为双手之形,双手高举戈形,有警戒之意。圣器的系列字有成、咸、 威、诚、秘、戒、哉、臧、吉、王、士、父、尹、君、宰、侯等。 4 ) :祭祀系列字和裸鬯系列字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古代社会中最重 大的事情。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原始宗教非常盛行,鬼神信仰和祖先崇 拜无处不在。祭祀是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仪式,如卜辞和金文等最古老的汉字都 是记录祭祀的工具。白川静认为祭祀的系列字有:史、事、使、吏、祭、祀、有、 宜等。史、事、使、吏是祭祀的使者,祭、有、宜与祭肉有关。祭祀时,奉献给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神灵和祖先不可或缺的东西是鬯酒,以鬯酒进行清洁的字有敢、殿、侵、衩、爨 等。 5 ) :神梯系列字和圣域系列字 “自”在甲骨文中写作“j ”、“ ”,白川静认为是神灵赖以上下的神梯,从 左“b ”部首的字均与此相关。神梯系列字包括陲、踢、陟、降、除、隐、陈、 隙、隔、阿、限、陋、隧、壁、防、隈、隙、隘、陵等。“险”、“赐”表示在神梯 前进行招魂的仪式;“降”的甲骨文字形作“荫”,从自从年,“台”是神灵降临的 神梯,“年”是“步”的倒文,“步”为“陟”、“年”为神灵降下时的左右两足。 白川静认为“土”是堆土而成的土地神之形,是“社”的初文;“才”是圣域的标 志一树权之形;“封”是神灵所凭依的社树之形。其他表示神灵所在圣域的字还有在、 廷、者、禁、坐等。 6 ) :生子系列字和纹身系列字 古代社会中,传种接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白川静认为“字”表示孩子出生 后要在家庙举行报告孩子出生的仪式,并在这时起字;“育( 毓) ”的甲骨文字形 作镰”、“再一,完全是女人生子的整体象形;“保”的金文字形作“j 兰,”、“够一 等,象反手负子于背。其他与生子相关的字还有名、虚、孟、存、案、褒等。古 代男子成人以后要进行纹身才可以成为家族的成员,“文”的甲骨文字形作“食”、 “食”,为正面人形的胸部加纹身的象形,表示纹身的字有文、踅、彦、颜、斐、 章、彰、爽、爽、雨、凶、兜、匈、胸等。 7 ) :盟誓系列字 盟誓是争取朋友孤立敌人的手段,自古以来被广泛地应用。盟誓是相关双方 在神灵面前进行的盟约,“盟”的甲骨文字形同“血”字,字形作“盟”、“岔”, 象器皿中有牲血之形。白川静认为“盟”字从明从血,“明”指神明,表示在神明 面前歃血为盟。“誓”从言折声,h 辞中有的字形作折矢之形,表示在神灵面前折 矢为约;“哲”字的立意与“誓”相同,只是从言与从口的区别;“知”字从矢从 口,表示在神灵面前祈祷并盟誓。这些都是有关誓约礼仪的字,与盟誓有关的字 形有矢、折、誓、哲、赏、剖、剐、智、贼、盗、赎、契、约等。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 :修禊系列字与圣火系列字 古人在重大的神事活动之前,要在水边清洁身体,以避邪除恶。表示以圣水 进行修禊祓除的字有攸、修、滁、先、前等。“攸”的金文字形作“拽”、砷气”,白 川静认为字形的意义是从人的背后以圣水清洁身体;“修”从攸从乡,“攸”表示 祓禊,加“乡”表示清洁的样子。古人的心目中,火是神圣的东西。与圣火有关 的字有火、主、交、燮、荧、裁、密、烈、光、炎、舜等。“主”小篆字形作“星”, 说文认为是“灯中火主”之形;“交”字从“、火、又,“”代表宗庙、“又” 是手,在宗庙祭祀时手持圣火的人只能是耆老,所以“交”是“叟”字的正字。 9 ) :狱讼系列字和刑罚系列字以及徒隶系列字 关于狱讼系列字,除“法”、“去”两字外,还有狱、曹、飙、亟等字。白川 静认为“狱”字从言从二犬,言是向神灵盟誓,二犬是向神灵贡献的犬牲,以此 进行裁判。“辛”字形是带把手的大针,用以纹身;“意”字形的上部是“害”,也 是带把手的大针之形,用以刺害罪人的眼睛,所以有刑罚之意。表示刑罚的系列 字还有辜、辞、刑、副、辟、黥、孰、圈、鞭、械等字。“童”、“妾”上部均为“辛” 形,表示受过刑罚的男女,被当作神灵的奴仆使用;“民”字的金文字形作“职”、 “呷”,刺割眼睛之形,同样是奉献给神灵的奴仆。表示徒隶系列字还有臣、宦、 竖、臀、俘、奴、馔、蒜等字。 1 0 ) :死葬系列字和鬼神系列字 “死”的甲骨文字形作“鼎”、“1 i i ”,从歹从人,白川静认为“歹”为残骨之 象,“人”好象是向残骨参拜之形,祭奠死者之意。古代社会的葬俗中,人死之后, 首先把尸体丢弃在草丛中待其风化,然后安葬风化后的入骨,一般采取二次葬的 形式。“化”字从人从匕,甲骨文字形作“帮”,死人倒错之形;“久”字以木支撑 尸体之形:“真”旧字作“其”,从匕从果,“匕”为“化”的初文表示死者,“果” 为“首”的倒形,合起来表示因疯狂而死亡的人;“尸”甲骨文字形作“、”象尸 体横卧之形,“尻”字的初文;“哀”字为在衣襟部挂上收藏祷文之器一口,给死者 招魂之形。其他表示死葬的系列字还有葬、区、颇、填、琪、颂、惯、喷、莫、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仓廪的象形,“鄙”是指用于农耕的土地, 农耕的系擎2磊8。濠陋 俅:鸣。形,咽二落;剧;鞑。姚。 噌演拐型噬蝠# 话鼽;认为是形声星稚驰影 酣豺弱替隋衔渤陵? 薹奄馐 驾函静。隧雾叠曩;阿潸嘲海罐臻孺绰豪萌群簪割引谚缓僻葱。硼5 滏8 善 鬓 同工。“兄”为会意字,毫无疑问。其中的“口”形作 为会意字的部件,是作为口耳之口解释,还是作为祝告之器“d ”解释,都可讲通。 “君”字由“尹”字加“目”孳乳而来,“日”仅仅是孳乳新字的区别符号。“命” 字,马叙伦认为是形声字,戴家祥认为是会意兼形声。此字由“令”字孳乳而来, 金文中“命”“令”通用,也就是说金文字形有无“目”形无关紧要,而是装饰性 的符号。“若”字,白川静认为是象形,女巫通过舞蹈降神之形,此字甲骨文中不 见“甘”形,西周中期以后才加“目”形。依据白川静的理论,加“日”形则表示 女巫在祝告之器前跳舞降神,应该是会意字,与他自己的解释有些矛盾。“d ”形 是作为装饰性符号而保留下来。“如”字在h 辞中为族名,字形中的“甘”形有时 横写、作咳,有时写两个“d ”、作甥。马叙伦认为是形声字,从女得声。女为从 随者,故应释为“从也随也”。这里的“目”形与祝告之器联系不大,不如看作与 “女”字一起孳乳新字,“口”形作为区别符号而已。 第二节宇统“召”组字翻译与考正 第二组:表示神灵降下的字,包括召、各、谷、咎等字。白川静认为通过祷 告而招神,神至为“召”;降临之形为“各”,神灵降于宗庙为“客”f 模糊仿佛为 “谷”,在宗庙为“容”,迎接“容”为“欲”;神灵降下的灾祸为“咎”。 译文 1 、召 :召、占、鲁、毪、翟 会意,从人从口。人从上方降下之形。“口”是日,收藏祝告文书的器物之形。 祈祷以招致神灵,神灵有所反应而降临为“召”,是“招”的初文。神灵降临叫做 昭格,召各是其初文,“各”是看到降临神灵的足( 久) 部之形。说文“召,呼 也”,言部“呼、召也”,两字互训。说文认为召字从口、刀声,但甲骨文、金 见字统第4 、金见字统第4 3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质上是相对于神灵的概念。 三、白川静宇统的“载书”字 如上所述,白川静把古代祝告以及盟誓的文书叫做“载书”,并认为“口”是 “载”的初文,读音同于“载”,日语的音读为“s a i ”,是盛放载书的器物的形状。 “日”在甲骨文、金文的字形作稍稍打开器盖之形日,强调器物中盛有载书。白 川静认为文字是古代巫师为了记录祈祷仪式才形成的,含有“口”、“日”,“言”音” 字形的会意字以及早期的象形字都是与载书相关的字,后出的形声字除外。 自川静字统序言: “日为祭祀祈祷之器的解释,不仅含有口形字的全部,对其派生字形的全 体有必要进行检查证实因此我又写了载书关系字说。因为古代把祝祷盟誓的 书叫做载书,d 作为载的初文( 才、在、哉等都是从d 的字) ,读音与之相同, 我的书主要论述其系列字的字形和字义。另外日是在载书之器d 中放入书的 形状,打开器盖阅读载书就是日。另外言是在日上添加文身用的辛( 针) 表示向神灵立誓的字形,所谓言是与神灵的誓约。都是目的派生字,甘和日、 言是一脉相承的字。另外,日也有其系列字,言也有其系列字。通过所有 的这一类宇,确定了留是祝告之器。” 我们把这些字称为载书字,载书字是白川静文字学说的核心和出发点。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称作“天君”的也是妇女。作册晨卣中的王姜大概是成王的夫人,作器者爰称 王姜为“君”。碉生簋把母氏称为君氏。左传襄十四年“夫君神之至也”, 从事神事的人为“君”。后来演变为君臣之义,君子之义。金文晋姜鼎有“绥 怀远迩君子”,大概是指多君、里君百生的意思。君子后来则指在位做官的人。 5 、命国:命、岔、拿、奔、令 会意,从令、口。“令”为头戴礼冠跪听神谕的人,故有神灵启示之义。“口” 是日、收藏祝告文书的器物,向神灵祈祷所得到的神灵指示叫做命。说文“使也, 从口,从令”,释为以口发号施令之义,但字的本义是神灵的命令。甲骨文、金文 中“令”用作“命”义,“令”是“命”的初文。至西周中期以后,才出现“命” 字。“命”与“令”原为同一个字,“命”是由“令”分化孳乳出来的。“令”是聆 听神意之形,金文中用作“命”义,大盂鼎“受天有大令”,也簋“有显显受 令”,晋公蓥“膺受大命”,都是天命之义。天命的思想亦见于尚书周书 诸篇,是周王朝独创的思想理念。人的寿命也是天所给予的,金文中习见“永命 眉寿”“令命难老”等语句。洹子孟姜壶中可见“大司命”的神名,楚辞九 歌有“大司命”、“小司命”的祭祀歌谣。祖灵作为神灵向后人发布命令,金文 中习见“先王之命”。王或者上级的命令也被称为“命”,金文中有明命、休命、 嘉命等词语。又有恩赐之义,初期金文中。令”的意思多为“赐予”。例如:献 簋“令厥臣献金车”,康鼎“令女幽黄”。“命”原义为神灵的命令,是上天赐 予的东西。论语、尧日的末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的五十而知天 命就是这个意思吧。具有一世英明的人叫做命世,其才能叫命世之才,赵岐在孟 子题辞中称孟子为“命世亚圣”。 6 、若 :萄、譬、髻、觜 象形,表示年轻的女巫张开双手一边跳舞一边进入与神灵交通的沉醉状态。 现在的字形中,把挥动着的双手写成了“帅”,把舞动着的身躯写成了“又”,后 来又加上了祝告之器“日”。说文“择菜也。从舯右;右,手也”,形、义具误。 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笔之0 传云“笔,择也”,与“若” 同训,但是“若”在文献中没有用作此义的例子。“若”字与“帅”完全没有关系, 见字统第8 1 7 页。 见字统第3 9 7 页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的是女巫的姿态。甲骨文、金文中有此字形,为女巫进入沉醉的状态,举起双 手、跪受神意的形态。其本义是神灵应诺祈祷的请求,为“诺”的初文。h 辞中 多见“王作邑,帝若”、“帝弗若”、“帝降若,降不若”等h 问的语句,“不若”意 为没有得到帝的应允。“帝若,受又”,“若”为得到天的保佑,“不若”指灾凶。 后代的文献中把邪神叫做不若,左传宣三年日:“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若”顺应帝意,故有“若顺”之义,这最接近字的本义。 神谕凭借女巫来传达,女巫叙述神意叫做“若日”,后来用作传达王者之语的形式。 金文中,传达王命也采取这种形式,大盂鼎、师虎簋、牧簋、蔡簋、扬 簋、大克鼎、毛公鼎、师询簋等长篇册命金文均如此。尚书周书诰 命篇中成书很早的大诰、康诰、酒诰、多士、多方等也采取了这样 的形式。顺应王命是臣下之道。大盂鼎“若文王命二三正”、“若敬乃正”,毛 公鼎“告余先王若德”,用作“若顺”之义。神灵的指示为“若”,这具有非常强 烈的指示性语法意义。尚书大诰“尔知宁( 文) 王若勤哉”,论语宪问“君 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也”等均为这种用法。这种很强的指示、比况之意被加以形式化,用作麦尊“于 若二月”、“于若翌日”,经籍中用作发语词“日若”、“越若”,也用作者减钟“若 召公寿”、叔夷钟“灵力若虎”。字书中“若”的训义达到三十余条,其基本义 为接受并顺应神意,其余数十义均为引申或假借义。“如”的声义与“若”相通, 也是指祈祷的女巫。“若”、“如”都是训义很多的字,应该从基本义上贯通其它训 义。 7 、如:啦泰、慕 会意,从女、口。女是女巫,“口”是目、祝告之器形,女巫在祈祷之器前进 行祷告之形。说文“从随也”,认为是会意字,解释为女子应该服从命令,“日” 意为命令。字的构造与“若”相似。“若”表示女巫在祝告之器前跳舞祈祷并进入 沉醉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神灵附身,从而接受神意。故有“若顺”意。“如” 字所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义。尔雅释诂“如,谋也”,郭注与“茹”同音,“茹” 应该是“若”的异体字,上部都不是“卿”,而是伸手跳舞之形。h 辞中有“王唯 如”、“勿如”等用法,祈祷而咨询神谕之义。所以字的原义为“咨谋”、“顺应”, 见字统第4 3 2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故有“如同”之义。 考正 “甘”为象形字,毫无疑问。但是到底象什么形状,各有各的说法。 我们认为“日”形的来源不一,不可能武断地说是某种东西的象形,应该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曰”字,许慎认为是形声字,高鸿缙认为是指事字,赵诚认为是会 意字或者指事字。白川静认为是象形字,象载书在器中之形。徐中舒认为是木铎 倒置的象形,与白川静异曲同工。“兄”为会意字,毫无疑问。其中的“口”形作 为会意字的部件,是作为口耳之口解释,还是作为祝告之器“d ”解释,都可讲通。 “君”字由“尹”字加“目”孳乳而来,“日”仅仅是孳乳新字的区别符号。“命” 字,马叙伦认为是形声字,戴家祥认为是会意兼形声。此字由“令”字孳乳而来, 金文中“命”“令”通用,也就是说金文字形有无“目”形无关紧要,而是装饰性 的符号。“若”字,白川静认为是象形,女巫通过舞蹈降神之形,此字甲骨文中不 见“甘”形,西周中期以后才加“目”形。依据白川静的理论,加“日”形则表示 女巫在祝告之器前跳舞降神,应该是会意字,与他自己的解释有些矛盾。“d ”形 是作为装饰性符号而保留下来。“如”字在h 辞中为族名,字形中的“甘”形有时 横写、作咳,有时写两个“d ”、作甥。马叙伦认为是形声字,从女得声。女为从 随者,故应释为“从也随也”。这里的“目”形与祝告之器联系不大,不如看作与 “女”字一起孳乳新字,“口”形作为区别符号而已。 第二节宇统“召”组字翻译与考正 第二组:表示神灵降下的字,包括召、各、谷、咎等字。白川静认为通过祷 告而招神,神至为“召”;降临之形为“各”,神灵降于宗庙为“客”f 模糊仿佛为 “谷”,在宗庙为“容”,迎接“容”为“欲”;神灵降下的灾祸为“咎”。 译文 1 、召 :召、占、鲁、毪、翟 会意,从人从口。人从上方降下之形。“口”是日,收藏祝告文书的器物之形。 祈祷以招致神灵,神灵有所反应而降临为“召”,是“招”的初文。神灵降临叫做 昭格,召各是其初文,“各”是看到降临神灵的足( 久) 部之形。说文“召,呼 也”,言部“呼、召也”,两字互训。说文认为召字从口、刀声,但甲骨文、金 见字统第4 3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咎:都,孕,” 会意,从人从欠从口。人和欠是神灵从上降下之形。“口”是甘,收藏祝告之 器,意为上奏的祈祷文,此处大概有诅咒之义。诅咒之后神灵降下之形就是“咎”, 也就是说字义为神灵带来的咎祸。说文释为“灾也。从人各。各者相违也”, 但字的上部人与文为相连之形,字形并不从各,因此不可能含有各异之意。咎是 来自上天的,应该理解为天的责咎。这种责咎有时会带来疾病,字作瘩。齐器国 叔罐祈祷“侯氏无咎”。尚书洪范的咎征指自然灾祸的征兆。字的本义为 因诅咒而带来的祸殃。 考正 “召”字为“蓐”字形的简化,徐中舒认为字的上部“以手持匕挹取 酒醴”形,我们认为酉中应为鬯,以匕舀取鬯酒用于降神。故有“呼”意,“招” 意。“各”字的初形作匕,下部不从“目”,而是从“u ”,上部为足形已成定论, 问题是下部u 或d 形表示什么。“出”字甲骨文作凶、偶尔也从口写作园,下部字 形也作u 或日,字义正好与“各”字相反。裘锡圭认为“古人穴居,u 或d 象坎 穴。各”字形脚趾向穴表示来到,“出”字形脚趾离穴表示外出圆。其说可信。“咎” 字,甲骨文写作讷若 气,并不从口。如李孝定所说“日”只是后来添加的无音义 之装饰性符号,白川静以后出的从“甘”字形解释,有些牵强附会。我们认为很 多时候把“d ”看作是装饰符号更合理。 第三节字统“告”组宇翻译与考正 第三组:表示祝告之法的字,包括告、史、事、右、可、名、呈等字。白川 静认为把祝告之器甘栓在树权上是“告”,栓在大的木杆上挂起来是“史”,外出 祭祀时在杆的上部系上风幡是“事”,是“使”的初文。“事”的原义是祭祀,大 祭也叫大事。以“工”祈神为“左,、以“日”祈神为“右”,左右一起为“寻”; “呈”的下部原为“壬”,人站立奉祝告之器祈神之形。 译文 。、告 :告、当、苦、苦、苫、苗 象形,把收藏祝告文书的器物一目悬挂于小树枝之形。把祝告之器挂在树枝上 见字统第1 7 3 页。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1 2 8 页。 见字统第3 2 0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示向神灵祈祷,因此“告”意为告诉神灵。说文解释为从牛和口的字、“牛 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牛想有什么告诉人的时候就以衔着横木的嘴挨近 人。但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明显表明字形上部不是牛,而是悬挂东西的小树枝之 形,而且“日”形字是祝告器物之形,放入祝告文书悬挂在树枝上奉献给神灵。“告” 字的初义为告祭,即向先祖祈告之意。h 辞中有下列用法:“贞。告上甲土方”、“贞。 有疾,告羌甲”、“告河,若”。金文中也用作令彝“告周公之宫”,意为在宗庙 祈祷。原义为向神灵祈告,后来引中为向上级伸告之义,相对应来自上级的告知 叫“诰”。舀鼎“告匡季于东宫”,指向上级中诉;毛公鼎“告余先王若德”, 也指告诉君王。“告”是在小树枝上悬挂祝告之器,悬挂在大树枝上祭祀先祖之神 灵叫做史祭,挂在更大的树枝上并插上偃游( 旗帜) 的祭祀使者叫“事”。“事” 有“使者”和“祭祀”两种含义。告、史、事是同一系列的字。 2 、史:美、专、才、毒、舄;事:尹、鼍、长、虱 会意,从中、又。“中”为把祝告之器甘置于木上之形,以手持之向神明告祭 的仪式叫史祭。h 辞中可见“又史”的祭名,“又”为“侑”,“史”为祈祷。用作 “今六月又史,七月又史”等,对于祖灵的月祭为史祭。商代史祭的对象是大乙、 祖丁、小丁等祖先。史祭也就是内祭,外祭即祭祀河、岳、山川诸神时要派遣祭 祀的使者。使者把祝告之器“甘”置于大木枝上,奉之出使。木枝的上部分叉为 丫字形,又在上面挂旗帜或风幡。这种字形为“事”,是“使”字的初文。“使” 为祭祀的使者,其字形“事”同时具有祭祀的意义。h 辞“使人于岳”、“使人于 河”是指派遣使者去进行外祭。重要的祭祀活动被称为大事。王朝的支配权表现 在内祭的史祭、作为外祭的使者派遣、祭祀活动的执行等政祭合一的方面。这些 活动统称王事。王事的起源意义是诸氏族接纳由王所派遣的祭祀使者,承认并实 施这种祭祀活动。p 辞中有“召啪王事”的h 问。“彬”为载的初文,意为执行, 与“史”类字形有关联。h 辞中见到的“召”就是后来的召公爽家族,商代被称 作“召方”,武丁时期附属于商。“召”接纳商王的使者,所谓“蜘王事”意味着 服从商王的管辖。此类h 问的例子非常多。“史”在金文中用作使役意。西周失去 了商代的政祭合的形态,字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叔隋器“王姜史叔事于大 保”、禹颇“史禹事胡侯”,都是使役用法。采用虬”史事”的形式。“史” 见字统第3 8 l 页。 2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来演变为史官、执掌纪录之义,史祭时的祝告词要作为先例保存和记录下来, 所以“史”是掌管文书和记录的职务。掌管祝告词和王之诰命的人被称为作册、 内史,后来两者结合演变成作册尹、命尹、作命内史、作册内史、内史尹、作命 臣工等职务。在政祭合一的时代作为祭祀的执行者,“史”拥有最高的地位,随着 政治行政机构的分化,“史”仅仅掌管宫中的仪礼和内外祭祀,地位也有所下降。 随着圣职者地位的丧失,作为下级祭祀的执行者出现了周礼的史系诸职,大 史、小史在周礼中已经是礼官宗伯的下属。论语雍也“文胜质则史”,巫 史大概有这种倾向。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解释为史官 的职责是记录中正,但中正之中写作甲,为旗杆之形,并不从够形。江永周礼疑 义举要已经怀疑说文的解释,把“中”释为簿书之形,“史”释为执掌簿书 之人。王国维继承了这种解释,根据周礼大射仪记载史官计算射中的箭数, 把“史”解释为“饰中舍箅”,也就是手持矢器之义。几乎与此相同,内藤湖南。认 为“史”源于武事,手持盛箅之器的形状。但如上所述,从“史”的演化来说,周 礼所记述的是史官最落魄的时期,史官最初和神巫一样是最高的执政官。解释 字形字义时,不但要追寻字形的演化,还要知道当时的社会状况。 3 、右 :泵、氛、摹、文 会意,从又从口。“又”是右手,“口”是拶、收藏祝告文书的器物,右手拿着 祝告之器,左手持着祈祷之工具,以左右之具寻访神灵,把左右两字上下重叠起 来是“寻”,意为寻求神灵所在。说文“助也”,没有理解“左”、“右”字的原 义是有关祈祷和祝告的仪式。h 辞中,“又”被用作右、佑、侑之义,其文如“受 又”、“受又又”。金文仪礼中的“右者”以及“左右先王”都用作辅佐之义。“左 右”原来是祭神之用语,后来用作手的左右之义。 。、可 :可、刁、可、萝、。丕、岁 会意,从口和树枝之象“丁”。“口”是甘,祝告之器,指祝告文书。向神灵奉 献祷文并用斧柯( 斧柄) 、柯枝( 树枝) 对祝告器物加以斥责,以迫使愿望实现, “呵”的初文。神灵听从祝告为“可”。说文“胃( 肯) 也”,尔雅释言“胃 ( 肯) ,可也”,两字为双声之训。但是,胃为肯綮之肯,字义不同,是以声相通 日本汉学家,1 8 6 6 1 9 3 4 年。 见字统第3 6 页。 见字统第7 l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字。谁何谴呵也是“可”的引申义。另外,祈祷时祷告的声音是“诃”,是“歌” 的初文。讴、歌两字均指祷告的声音。书金滕中,周公祈祷替代武王之疾时, “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琏,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硅”,使用了威迫 性的言辞,这是古代祈祷的方法。“神之许我”叫做许可,进而引申为可否之意, 左传襄三十一年“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大概是寻求神意的意思。得到神意 的准许为“可能”,因为可以估计揣测,所以论语为政说“虽百世而可知也”。 5 、名。:衙、君、署 会意,从祭肉和祝告之器形,“甘”为祝告之器形。孩子出生三月,要在家 庙举行告礼。这时才可以取名,成为家族的一员。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 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但金文字形的上部为祭肉之形,下部为祝 告之器“日”的形状。“多”为多肉之形,“祭”为以肉祭祀之义,“夕”为祭肉之 形。礼记内则详细记述生子之礼,“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 皆立于阼阶,西乡。世妇抱子升自西阶,君名之,乃降。”这大概是后世的简略礼 法。具体的礼法应该是孩子出生后首先告庙取名,过一段时间后举行命名仪式, 冠礼的时候才取字。命名的仪式在祖灵的面前举行,同时也是加入家族的仪式。 名是个人专有的,取字是让人呼叫的,以避讳实名。 6 、呈 :岔 会意,旧字从口从壬,“甘”是祝告之器。人站立奉祝告之器祈神之形。说 文“平也”,广雅释诂“解也”,但文献中没有这样的用法。甲骨文、金文中 不见此字,“壬”也出现在圣、望、闻等字的初文字形中,均为探听神谕的意思, “呈”是表达向神灵呈示、呈上等行为的字。用作向上级呈献之义,又用作呈现 在外部的露呈之义。 考正 “告”,象形字,为告祭义,白川静由此认为本义为向神灵祝告。明义士、高 田宗周对字的告祭本义早有论述,徐中舒则认为是倒置的木铎。我们认为“告” 字形有可能和“壹”字有密切的关联,“壹”的甲骨文字形作显、豆,省去底座 即为“告”字。众所周知,“直”是“鼓”的初文,击鼓告人其义可通。“史”、“事” 见( 字统第8 1 6 8 1 7 页。 见 字统第6 1 3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两次,和“御”声意相近,所以通用。 5 、咸。:碡、譬、锰、镁、序 会意,从戌( 钺) 从口。“甘”是祝告之器,添加上圣器一钺是保卫祝告之意, 加“钺”完成缄封叫缄终。说文“皆也,悉也”,解释为从戌从口,“戌”是“悉”、 意为所有人异口同声,但“戌”没有“悉”的意义。此字上部为“戊”,是与“吉”、 “吾”等以圣器保卫祝告之器的意象相同。金文中,“咸”指廷礼的结束,例如班 簋“赐攸勒,咸”,令彝“舍四方命,既咸命”,叔夷钟“咸有九州”。国语鲁 语“少赐不成”是动词用法。通过祈祷而得到神的感应叫“感”。左传僖二十 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是感知之义。另外,很大程度地改变别人的心意 叫“撼”。“咸”是“缄”的初文。“感”、“撼”为继承其声义的孳乳字。 6 、周 :岗、填、圉、圉、囝、皆、浔 会意,从圉、口。“国,是有花纹的方形盾牌之形,“口”是甘、收藏祝告文 书的器物之形。“周”字原作嚣埘,后来加上了祝告之器一日,是表示周王朝国号的 字,h 辞中用作潮侯的名称。说文解释为“密也”,周密之意,用、口的会意。 段注“善用其口则密”释为言辞周到,但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并不从用,这些 完全是望文生义的解释。金文的图象幽为施以雕饰的方形盾牌形状,盾牌表面有 雕饰所以有花纹周密之意。周王朝以这种方形的盾牌作为国号,正如“商”在台 座上树立辛器以夸示其赏罚权一样,大概是以显示武威的盾牌来夸耀自己。“壹” 是在“周”上添加用于刻画的肇,刻画花纹的“割”也由此而来。影纹之美叫做 “影”。也就是说,周、彤、宣、割属于同一系列的字。金文中见到的“周玉”既 是“彤玉”,“玄周戈”即为“玄彤戈”。表示在玉器上施加彤纹的字是“碉”, 周密、周币均为表示纹饰周至全面,表示其繁文缛节的字是“稠”、“绸”,周到、 周致意为无微不至,周旋为照顾绍介之义。 7 、含 :舍 会意,从今、口。“今”为有栓的盖形,“口”是日、收藏祝告文书的器物之形。 加盖以保护祝告,促使其效能在器内充分发挥为“含”。说文“赚也”,意为含 在口中。含在死者的口中叫“玲”,为了祈求起死回生而使用雕刻成蝉形的玉。墓 见 字统第1 2 0 页。 见字统第4 0 6 页。 见字统第1 3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出土的“玲”大多含在死者的口中。含蓄、含德、含弘都意为深含而不外露。左 传宣十五年“国君含垢”,意为国君应该有度量可以忍辱负重。 8 、合。:合、合、岔 象形,祝告之器甘上加盖之形。说文“合口也”,释为从厶、口,“”为集, 集众口为合。字形为祝告之器加盖之形,表示把约定文书放在祝告之器里面,契 约、盟誓的完成叫“合”。碉生簋“碉生又事,召来合事”,表示碉生和召之间 的协约成功。含“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旅游元宇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水增氮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粮库课件
- 智慧城管数某省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课件(内嵌视频)
- 行业标准合作协议
- 金融证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 人力资源代理合同6篇
- 合同范本之牛羊肉销售合同7篇
- HR数据分析应用-洞察及研究
- 全球低空经济2025年技术规范与实施白皮书
- 贵阳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城市燃气储气罐采购安装与运营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病房消毒及卫生管理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城市管理笔试高频考点
- 艾滋病科普宣传课件
- 水泵房巡检流程培训课件
- 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无人机培训招生宣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