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担当山水禅意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担当山水禅意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担当山水禅意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担当山水禅意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担当山水禅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担当山水禅意研究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黄洪平 指导教师苏筵副教授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担当山水禅画的风貌特色。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担当的生平和禅 宗的发展概况。 其研究的结论: 1 ,神韵上是以悲痛的美映射那段苦难的历史人生。 2 ,格调上是超逸。 3 ,造型上不求对象的客观真实,但求主观意趣的表达。 4 ,用笔用墨简练而豪放,很多作品仅有对象轮廓的勾勒和可以认作皴法的墨点,几乎简 练到了极致。 5 ,构图上主要是平远为主,小品山水墨居多。题材内容上往往以病竹、枯松、丑石、衰 翁,来体现自己内心的痛苦、哀伤与坚强;以深山古寺、渔樵隐逸、夏山幽居来体现自己隐 逸的生活。 6 ,意境上,表现为空旷萧索、支离破碎而冷寂沧桑。 其次是研究担当对陈子庄的影响。 笔者除了研究担当山水画的这些特色之外,还试图追根溯源,力求挖掘这些特点背后的 美学根源和审美心理,以及论证这些特点和禅的关系。 关键词:担当禅逸陈子庄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 a n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d a ng a n g sl a n d s c a p e p a n t i n ga n dc h a n a b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i si n t e n d e dt oe x p l o r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n d s c a p ea n dc h a np a n t i n g l o g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i s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o fd a nd a n ga n dt h eg e n e r a l d e v e l o p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c h a n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i n c l u d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 : f i r s t ,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m ,i tc a nr e f l e c tt h es u f f e r i n gb yg r i e v o u s b e a u t y s e c o n d ,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s t y l i s t i cm o d e ,i tc a nr e f l e c tt h er e f r e s h e ds t y l e t h i r d ,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s c u l p t i n gf o r m s ,i tp u t se m p h a s i so n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s u b j e c t i v ei n t e r e s ta n dc h a r mi n s t e a do fo b j e c t i v et r u t h f o u r t h ,t h ed r a w i n go ft h e s ep a i n t i n gi sv e r yc o n c i s e ,v i g o r o u sa n du n c o n s t r a i n e d f i f t h ,t h eo u t l i n eo ft h e s ep a i n t i n g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t h ef e e l i n go fs m o o t h n e s sa n d f a m e s s i l lb a m b o o s ,w i t h e r e dp i n e s ,u g l ys t o n ea n do l dp e o p l ea r eu s e dt oe x p r e s st h e a u t h o r sp a i n ,s o r r o wa n ds e n s eo fs t r o n g r e m o t em o u n t a i n s ,f u r u d e r a ,a n ds e c l u s i o n a r eu s e dt oe x p r e s st h ea u t h o r sl i f e s i x t h ,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i te x p r e s s e st h ef e e l i n go fo p e n n e s s , d e s e r t e d ,f r a g m e n t e dl o n e l i n e s sa n dv i c i s s i t u d e so fl i f e b e s i d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a nd a n g sl a n d s c a p ep a n i t i n g ,t h ea u t h o ra l s o a t t e m p t st of i n do u tt h es o u r c e sa n da e s t h e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sw e l l a st op r o v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h a n k e yw o r y i ,c h e nzd s :d a nd a n g ,c h a n ,i z h u a n g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朋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莒澎,专 签字日期: 沙知年r 月舻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毋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蓖澎呵 导师始 签字日期:扣6 。年,月勺日 签字日期: 日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缘起之一:担当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大家。 担当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大家。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他的书画艺术没有得 到该有的地位,没能产生与他艺术高度相匹配的影响效果,而且研究担当的学者 不多,所以担当值得研究。 缘起之二:对于担当的研究笔者有一些资源优势。 担当是云南人,笔者本科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参加过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 担当书画大展暨担当书画全集发行仪式。对于担当研究有一定的基础积累, 还有一些研究担当的师友,因而我研究担当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和情节。 缘起之三:本人学习写意山水画及个人研读佛道文化的兴趣。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中国化了的佛教禅宗,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 影响是是巨大的。我本人对此很感兴趣,恰恰这是担当山水艺术特色的重要思想 来源。 二、研究现状 ( 一) 美术史家定位 陈传席在他的中国山水画史一书中用了标题为“担当超逸派大家 的一大段文字叙述与评论担当的人及其诗画。认为“明代山水画真正称得上禅画 的只有担当一人而已”。“担当师从董其昌,却能完全摆脱董的束缚,另辟蹊径。 在明末清初,他的画是超逸一派的代表。也可以说,是超逸一派仅见的有成就画 家 。“他和他的老师董其昌都精通画理,都通禅,董其昌对禅的研究也许费力更 大,但在董其昌的画中却很少能显出禅理,至于说画通禅,他大逊于担当”。 陈子庄谈艺录( 画史部分) 日:“担当之画炉火纯青之境,视石涛八大有过 之而无不及 。“何谓逸品? 平淡天真,感情真实,不是有意刻画而达物我两忘 之境界以古今绘画论,八大山人,郑所南、方方壶、牧溪、担当是逸品 。 “担当画的人物极简,又很准,便趣味无穷 。 ( 二) 担当诗书画作品的出版物 2 0 0 1 年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担当书画全集,是收集担当作品最丰富的画 册。同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担当画谱。 9 0 0 3 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担当诗文全集,是收集担当的诗文以及历代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1 年1 月第一版 。陈滞冬陈子庄谈艺录 m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 9 9 8 年第一版,第1 7 页 国陈滞冬陈子庄谈艺录【m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 9 9 8 年第一版,第2 0 页 l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文人对担当诗书画评论最为完备的书籍。 ( 三) 其他学者对于担当的研究 近人方树梅经过考证著有担当年谱一书,为我们研究担当的生平做出了 巨大贡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时间坐标。( 也被收入担当诗文全集) 朱万章先生2 0 0 6 年所著担当一书也许是目前关于担当研究最为完整的一 部专著。但主要是作者收集和罗列了历代关于担当的评论摘录,以及担当的一些 传世作品,有点类似担当书画全集和担当诗文全集之浓缩的嫌疑。 总的来说人们对于担当的研究是不够的,特别是几乎没有研究担当山水艺术 特色的专著。而且研究学者的地域分布也不平衡,云南相对偏多,其他地区则很 少。但2 0 0 1 年云南省博物馆举办担当书画大展暨云南美术出版社的担当书画全 集发行仪式是个明显的转折点,此后对于担当研究的文章数量明显增加。 三、研究路线 只要论及禅,便是十分棘手的事情,因为禅本身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能够描 述清楚的。历代禅宗大师们也都只能自己用心灵去感悟。但写论文,不用语言文 字似乎不可能。那就只能从禅宗的发展历程和历代大师们的经典言论、公案中勉 强的感受一下禅的思想内涵对中国山水画造成了何等影响。此乃研究之首要途径, 亦是研究担当山水画禅意之理论基础。而且笔者在很大程度上还把禅作为美学和 心理学范畴来理解和运用。 第二是从担当的生平( 包括历史背景) 、性格和心理入手。对于艺术作品的研 究,最终研究的是作者这个人。而研究作者也有利于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第三个途径是以担当解担当。担当不只是书画家,而且是位诗人,有大量的 诗文流传于世。其中包含大量的担当对于艺术的理解和主张。研究这些内容,会 使我们站在担当的立场上审视、理解他的山水画。 第四个途径是对担当传世山水作品的研究。主要资料来源予担当书画全集。 第五,历代学者对担当的评论及研究。主要来源于担当诗文全集的附录。 第六,参考其他禅僧画家的研究成果,如法常。 第七,比较担当和其他山水画家的艺术特点,主要是同时期的八大、石涛以 及担当所师承和推崇的董其昌和倪瓒。以深化对担当山水艺术特色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担当山水画的禅意研究,不可能做到去研究担当的每一张山水画到 底体现了什么样的禅意,只能把握其作品的总体特征。 2 登星奎兰至耋茎堡竺耋蓥:翟耋兰:主茎童 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11 担当的生平。 担当( 1 5 9 3 - - 1 6 7 3 ) 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滇西佛教 名山鸡足山僧,明末清初杰出书画家、诗人。担当是他的 法号。 111 青少年儒生时期的“唐泰” 明万历二十一年( 1 5 9 3 ) 3 月1 2 日,担当出生于云 南晋宁( 今昆明晋宁县,郑和的故乡) 唐氏绍箕堂。绍箕 隐含家业永继、世代为官的心理需求。其先世浙江淳安 圈担当像 籍,明洪武初,戍边于云南晋宁州。唐泰上四代的情况:高祖佑,字雪轩,未仕: 曾祖金字子南。号池屿,嘉靖戊于年举人,官至邵武府同知,著有池屿诗集; 祖尧官,字廷俊,号少屿,考中嘉靖辛酉解元。数试春官而不第,绝意仕进,乐 育人才,成就甚众。著有五龙山人诗文集;父懋德,字世修,号十海。以万历 癸卯举人,官至陕西临洮同知,著有十海诗集。唐泰三叔父新德和四叔父进德, 皆以进士及第而为官。唐泰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封建大家庭。 泰五岁开始师从“绝意仕进,乐意育人”的祖父,课阻古诗文。六岁受祖庭 训。1 1 岁考取乡试秀才第一1 6 0 5 年( 万历3 3 年) 1 3 岁的唐泰补博士弟子员。其父 北上应选携之同往,工诗赋,才名噪海内。在金陵还与名姬马湘兰有过一段文 坛佳话。o 可以说担当的童年和少年是很美好的,学业上受家风影响,补博士弟子 员,还为仕途开了个好头。 但唐泰成长的那个时代大环境已暗示着好景不会太长。中央明万历皇帝三十 年不庙不朝,宦官当权:在云南边陲,土司常常起兵叛乱,境外异族屡屡犯境, 百姓流离。而且北方一个庞大的新政权正在崛起和扩张。万历四十六年( 公元1 6 1 8 年,唐泰2 5 岁) ,努尔哈赤已兴兵夺取沈阳,其他地区则农民起义不断。天启朝 短短7 年时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天启六年的陕西“流贼”暴动,更是明末农 民丈起义的直接信号。明朝崇祯元年( 公元1 6 2 8 年) ,固原、宁远兵变,烽烟四 起。高迎祥聚众响应,号称“闯王”,拉开了明来农民战争的序幕。其后张献忠, 李自成先后聚众响应,起义越演越烈。 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满怀抱负的担当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愤然写下 :;i :耋i ;i i 徽锗粼翟嚣臻鬻嚣;嚣盖器;嚣碍。;一牦; 4 9 7 页。 3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了鬻女行:“君不见,不旱不涝民失所,野哭无人不痛楚。十日无食家无黍, 老妇零丁来鬻女。从来母性惟女知,问妇何不卖男儿? 妇云有男三四个,里中征 兵骨肉离。每一荷戈即不还,个个抛尸在军前。老朽失养将垂亡,谓女还值几文 钱。留了去买升合米,今日且把性命延。昨苦无主今有处,女又哀啼不肯去。只 得拾起一枯株,鞭女使女为人奴。从今痛把恩爱割,再不床头唤小姑。 唐泰就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大环境中在家期待了整整2 0 载,度过了他的 青壮年。从而他奋力上进、满腔热忱开始冰释。唐泰心中开始升起的是深沉的杞 忧:叹圣主之不遇,哀民生之多艰;悲家园之颓败,感前程之茫茫。用儒家思想 编织的美好理想开始破灭,他以“宁为腐草萤,不作过淮枳 自警,重新建构自 己的价值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因此,1 6 2 5 年( 次年八大出生) 唐泰进京 应礼部试,这件事在他的自述诗中,只留下一句十分平淡的话:“聊此借公车,实 纵五岳游 。金榜无名,倒成了他自我解脱的动因。行万里路,友天下士。他经泰 安登东岳,之后又畅游天台、吕梁、雁荡、虎丘、普陀以及桂林山水。他执 贽于董其昌之门下学习书画;师谒诗人李维桢,执弟子礼。3 6 岁由鄂、湘、黔回 滇。由于战乱,纡从岭右,访陈眉公于空山,眉公以:“磊落奇男子”称之。名山 大川之秀色,为唐泰增添了不少画意诗情,但江南旅途中的见闻,更深化了他对 社会危机的认识。随着唐泰游历见识的增长,使他认识到明王朝的颓势无可改变, 既然不能“兼济天下 ,“那就独善其身”。1 6 3 0 年,忧时伤世的唐泰,终于在浙 江会稽显圣寺参谒湛然云门禅师并受戒,法名普荷。此时退隐思想可能已经占了 主导地位。因母在堂而未染剃。 1 1 2 受戒到出家期间的“唐泰 1 6 3 1 年唐泰由浙、鄂、湘、黔回滇养母,便“慷慨呈公具”,效乃祖后尘,欲 “永以布衣休”以了余生。但区别是,尧官绝意功名有难言的苦衷,而泰却是心安 理得。其后,虽有“圣明下辟贤之诏,他却坚决谢绝推荐,并幽默的说:“一无 忠言奇谋,二老,三病,四懒”。他在家奉母,隐身诗、书、画,却在士林中却声 誉日隆,引来了令他心烦的官府额旌,如“云中一鹤 、“南中高士 ,等等。崇祯 9 年( 1 6 3 6 年担当4 4 岁) 其母丧,享年八十一,同年董其昌卒,年八十二。 1 6 3 7 年丽江纳西族土知府木生白增,慕名请他为自己文集山中逸趣作序。 1 6 3 8 年徐霞客经黔至滇,囊已罄,道路不前,持陈眉公信函到晋宁拜访唐泰,两 人相聚甚欢,二十天中他赠诗3 0 首,从“只许一人知,何须天下识”的诗句中, 看出唐泰对徐霞客的敬仰。徐霞客则在滇游日记中写下:“既见大来,各道相 思甚急”等语。他们一见如故的真诚友谊,被传为士林的美谈。1 6 4 1 年8 月,唐 泰为盟兄振侯画设色山水,并草书题跋前赤壁赋其上,借苏东坡的“哀人生 回余嘉华、杨开达点校担当诗文全集【m 】云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11 月第一版。 4 西南大学硕_ = 学位论文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宣泄其内心积郁:国事日非,大厦将倾,回天乏术。尘 世污浊既无法忍受,因而心灵解脱的要求就愈加显得迫切。1 6 4 2 年担当在他五十 生日时作诗云:“人生宁有几喜秋,忽过半百不自由从此日月但西坠,何处江海 非东流! 诗书凭谁可尚论,子孙于我无后忧。窃喜腕与年俱老,终然右军岂一筹” 。也正是这一年担当正式出家为僧,出家后结庐于鸡足山罔错斋。戒师是无住,他 改名通荷、号担当。 113 出家后的“担当” 壁 担当的出家是有些无奈的,出家后还一 直关心国家和族人的命运。他自己的诗句 “只日奈尔不何,所以惟我齄尊。”( 担当 诗丈全集) 也表明了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态。 崇祯十七年( 担当5 2 岁) ,李自成进北京, 明亡。吴三桂髓即降清引清军入关。清军 图1 2 鸡足山 又大败李自成军趴,并于六月七日攻入北 京,闯军土崩瓦解。十月,清世祖顺治帝登基,建立清朝。此后,偏安一隅的南 明小朝廷如弘光、陛武、永历几个政权的也存在一段时间。 此时,云南的政治局面同样十分复杂。在整个明朝统治时期内,云南管理体 制和内地各省有很大的区别,世代镇守云南的沐氏家族实际上是云南的土皇帝, 不仅掌握了的兵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处于统治地位。公元1 6 4 4 年至公元1 6 4 5 年,明亡,张献忠率余部窜入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虎视云贵意欲南下懦弱无 能的黔国公沐天波与巡按吴文瀛、巡抚吴兆元会商决定征调土司和汉族军队北上 拒敌。公元1 “5 年9 月,武定土司吾必奎趁机叛乱。沐天波借蒙自沙定洲等土司 之兵力平定叛乱后,反而被野心勃勃的沙定洲所乘,昆明失路,沐天波不得已向 大西军败军将领李定国、孙可望求助。清顺治四年( 公元1 6 4 # 年) ,孙可望以支 援沐天波为由,率部击败了沙定洲夫妇,又顺势生擒沐天波,自立为王。接着孙 可望、李定国又追于形势归顺了南明王朝,却因内讧而在广西、云南一代相互攻 伐交战。方树梅担当年谱称:“在这场斗争中,担当本来想借助沙定州的实力, 代沐氏以扶明社,而不知沙其人也。大西军旋入滇,沙拜走死。担当逃亡滇西 鸡足山”。 担当在鸡足山为僧2 0 多年,7 5 岁移届大理感通寺。虽然此间对明朝江山的光 复有过期盼,却更多是愤世嫉俗和对山河破碎的悲痛。顺治七年担当( 5 8 岁) 在鸡足山,有关山月乐府云:“关山月,才圆又复缺,掉女未三载,与夫永决 绝。更固明月太孤寒,致使花柳无颜色花柳多情不耐秋。排徊只见月当头不 。余嘉华、橱 达点拉担当诗文全集) 【呻i 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i l 月第一版。 , 西南大学硕_ = 学位论文 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知边塞征人苦,可与闺中一样愁剪刀声碎虫曼哽,少妇停援清夜永,解衣怕上 合欢床,有恨都成明月影欲报朝廷廿自弃,士流饶有丈夫气若得挥戈建大业, 妻愿居孀尔尽瘁。”。虽遁入空门,所作诗歌,故主放国之思,仍时时流露。 “天涯不可问,终日上高楼谁识予怀抱,凭栏一片秋1 。乱一片秋景非客 境,而是心境。心境因“天涯”而生。那么,天涯为何不可问呢? 见其诗便知分 晓:“一苦都归雨雪时,天诬近状有谁知? 江分左右书难致,粤有东西路曼歧客 计随风驱舴艋,军声祷日乱旌旗去来总在艰危里,何处逢人不九疑”诗以雨雪 起兴,引发对天涯近状不安的感叹。用人心叵浏、时势艰危作结极言人民彷徨 无计之苦。三四两旬则直说“时事”五六两旬概述战争离乱,即“不可问”的天 涯近状。“江分左右者,指南明的隆武、弘光二帝:朱由崧为明神宗之孙,1 6 4 4 年 由马士英拥立于南京,建元弘光,称帝后荒淫无道,排斥忠良、偏信奸佞造成 内部危机,一年便国破身亡:朱聿键是明太祖= 十三子后裔,1 6 4 5 年在福州被郑 芝龙、郑鸿逵等拥立为帝,国号隆武。他虽有北伐复国之志,惜因郑芝龙拒不给饷 发兵,终无所作为,福州陷落被俘,亡。“粤有东西”者,指绍武和永历。朱由榔 为明神宗之孙,1 6 4 6 年为吕大器、瞿式耜拥立于肇庆,建元永历;朱隶系隆武弟 隆武被俘,他从闽逃粤,被苏光生等拥立于广州称帝,国号绍 武,与永历抗衡。永历派兵讨之,对峙数月。永历虽被击退,= ;:, 广州却陷于清兵之手,绍武被俘自缢。至此,南明便剩下一个 ,。:。f 永历。 囊。: 与此同时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张献忠相继身亡,余:i t ? 。 部大西军在李定国、孙可望等率领下攻占重庆,又连下遵义、 j :j 贵阳。于1 6 4 7 年入滇,危难的局面使大西军与永历联合抗清。;i 但孙可望是卑鄙的野心家,既不坚定联明抗清,又极力排斥李拿 定国等人,使得军心涣散、内部矛盾激化。故而担当有“何处;气嚣:l 逢人不九疑”的感慨。u 、,声q 。j 三驻图是幅政治讽刺画,款署庚寅( 1 6 5 0 ) 三月,即永历 t - ! 篡。芝孝鬯夏题尊日:。 驼仲竺毛与季驼,三个驼驼是一窝,图1 3 担三驼图, 偶然相见抚掌荚,直人何少曲人多”( 如图13 ) 顺泊九年,( 担当6 0 岁) 南明永历帝进至云南,给了担当光复明社一线希望。 担当作秋江无尽圈此画有十余人题署,旨署以永历。次年,永历驻云南省垣, 以五华山为行宫。担当在滇西鸡足山有忆盘龙莲峰师祖遣蜕诗云:。故乡路断 老难归,遥指盘龙忆翠微。欲扣死心焉可得? 漫劳生面未全非。帝从日下颁新旨, 谁在堂前捧旧衣。惹得灵山开笑口,人天百万有光辉。”1 6 5 8 年,永历于昆明大封 :;:| :i ;黧g 嚣嚣蓉:器i 喜;:黪裟黜:i 二嚣: 6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功臣,举行乡试,南明小朝廷取得暂时的偏安。九月担当作太平有象图, 其意甚明。( 如图14 ) 惜好景不长,顺治十六年( 担当6 7 岁) 正月,清兵抵云 南,二月,永历帝败走缅甸,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吴三桂带 l 兵入缅,缅甸新酋莽猛自来言许献永历。担当诗曰:。僧手披。 霜邑有无,千层林麓尽皆苦。尚留一千坚如铁,画里何人识;囊、 董狐? ”o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史官。周人辛有的后裔,世袭 一 矿 太史职。晋灵公十四年( 公元前6 0 7 年) 晋卿赵盾因避杀害灵公 。 而外出,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灵公。董狐认为罪贵在赵盾,) 即在史策上写;“赵盾弑其君。”旧时誉为“良史”。显然担当 - 是要站在良史的立场上,以评判此事。“ 次年正月,缅甸酋长杀明宗室及竦天波等数百人,献永m 。- i i 蒙淼霖嚣妥淼篇鑫茹懒,当这个明朝的遗民而言,无疑是个莫大打击,使他心理更加 的荒凉和悲痛,往往在诗画中寄托自己的情怀、在经禅中获取些许安慰。 康熙9 年六月,七十九岁的担当,作有画一幅画山峦似倒状。自题云:。已 近八十翁,老眼偶在纸画中摸索,不知翻正然夸e l 世界,不曾翻转过来,既不 得手,亦岂得气之先者耶? 一叹! ”。可见担当的内心一直是思念故国的,一直盼 望着世界翻转过来。 对于担当来说,出家为僧是他高洁人格的自我实现。也正因为出家为僧,使 他对于掸有了很深刻的体悟。使他愤世嫉俗的性格中也带有几分的平淡、自然的 成分。这些性格特点在他的诗文和山水中明显的表现为禅意。担当诗日:“离俗已 变形,安能有善状? 垢面是家风,拉沓为榜样。素譬莫知盖高枕耒有恙于耷 但相亡,聃用与阮宗,谁云尽虚王坐此一室中,前踪俨在 。: 望。何越更访师,当仁不相让敛息人自然,焚檀领情况。4 表明他安于浈泊乐于自然的清虚。 :j f 型黧嚣慧等嚣嚣嚣竺灞。筒 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 ”遂圆寂于太理蕾- i l 感通寺,终年8 1 岁。骨塔至今狁存。 j 8 7 担当的一生都在完善和实现他自己的理想人格,而他的 了训 艺术和他的人格是相统一的。他的艺术体现着他的人格他 的人格成就了他的艺术。 团1 5 担当骨塔 担当所处的鄢段历史是悲痛的,担当的人生是苦难的,由此决定担当山水画 :嚣:i ;慧i 拦i ;鬻器i 2 | 秦:姥勰黜:;二: 7 登喜銮兰警:兰吝蓦:耋墨壹箸:主登誊 的主调足咀悲痛的美映射郏段苦难的历史1 1 2 担当艺术思想来源 担当山水画艺术思想的主要有师承、前辈大师和时代背景这几个方面的影响 但禅宗思想是贯穿这几个方面的主线。 1 21 师承关系 师承关系对担当山水画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担当在青年时代是拜过明末大家董其昌和陈继儒为师学过书法绘画的。董氏还 为担当的诗集倚园集做过序: “大来诗温淳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 、t 必赋前后出塞而有少隍之法。曩予所求之六馆而不得 , 。 者,此其人也。”。 。 _ 矗。f r 陈继儒也同样为担当的诗集作过序: 。一:,f 毒一 。大来深沉于师,其悔园集灵心异想,丽藻英 圈1 , 6 担当仿董源山水 词,雕激丽不叫号,死苦而不呻吟,大雅正始而不入于鬼怪,童谣语里方言之俳 陋,即长吉玉川复生能惊四筵,岂能惊呆大来之独坐乎? 太来神用清审,志意贞 立当安奢煽祸,贵筑为梗。大来从蛉右同茧足万里访眉道人于空山,谓友天下士, 方自此始,真磊落奇男子也。”o “陈继儒和董其昌的山水画和差不多,他们的基本 精神也有一致处。影响后世甚深的。南北宗论”见于董 其昌的著作,同时也见于陈继儒的著作。”o 由此可见担当的两位老师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之深。 12 2 前辈大家的影响 圈1 , 7 担当仿米芾山承 担当是比较推崇倪瓒和米芾的。从他的诗文和作品我们可以察觉。担当有诗 曰:“大半秋冬识我心,清霜点点是寒林。荆关代降无 - 踪影,幸有倪存空谷音。”是对倪瓒的推崇,担当另一 ! 。 首题画诗日:“袖里苔生处,米家抄不传。移来在纸上, 。:, 有爱总成颠。”可以看出担当受米芾的影响。而米芾和、 倪瓒被世人称为“倪迁”“米颠”其艺术思想受禅宗的 。b 影响是非常大的 田1 8 担当仿倪瓒山水 :;臻箍誊黼;:菇:淼 ;器:蓑;嚣; 。陈传席伸国山水商童 咖津 民美术出艇社。2 0 0 1 年1 月第一鼠第4 1 6 厩 8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1 2 3 时代的原因 担当所处的时代和他的遭遇对他的艺术思想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逃禅隐逸是古代中国文人的一惯情节。在社会动荡,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的 时候,文人士大夫往往选择隐逸或逃从而禅寄情于艺术或禅门。魏晋南北朝时期 就有大批的文人隐遁山林,元初和清初都是由于社会原因,大批文人成为遗民, 隐逸世外,进行艺术创作或修禅悟道。所以国难的时候往往就是出艺术大师的时 候。对于担当而言逃禅也许是他完善自我人格最好的方式。出家后的担当,经禅 之暇,以冰雪为骨,以山水为命,进行山水画的创作,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这 个创作过程,带有禅宗思想是顺理成章的事。 由此可见,无论是前辈的大师、还是担当的授业老师,还是担当自己的逃禅, 禅宗思想是担当整个艺术以及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1 3 禅与画 禅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担当说:“画本无禅,惟画通禅”。那么禅 与画的关系是什么昵? 本章试图讨论清楚这个问题。 1 3 1 禅宗的发展概况 公元六世初梁武帝普通七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由海路来到中土,向梁武帝 萧衍传授佛法: 帝问日:“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祖( 达摩) 日:“并无功德。”帝日:“何以无功德? 祖日: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 随形,虽有非实。 帝日:“如何是真功德? 祖日:“静智妙圆,体自空寂,不以 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日:“廓然无圣。 帝日:“对朕者谁? 祖日:“不识。 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 五灯会元卷一) 于是,达摩一苇渡江北上,转至北魏的洛阳,入嵩山少林寺,在后山五乳峰 的一个山洞里面壁打坐九年,终日默然,是人称为“壁观婆罗门 ,创立了中国佛 教史上重要流派禅宗。 其后,禅宗的衣钵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而至五祖弘忍,已是大 唐王朝。禅宗道场也迁至黄梅东山寺,弘忍大师门徒甚多,时称“东山法门 。一 天弘忍集合门人,要大家做各做一偈,以查看个人的见地,以便付法。上座神秀 做“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一偈于表示对禅宗佛 法的理解,慧能以为神秀偈未见本性,随即也做一偈。请人写在墙上。其偈日:“菩 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发现慧能的见地,便 。本小节内容主要参考徐建融法常禅画艺术【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9 年1 0 月第2 版 9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在半夜为他说法,付传法衣,传承祖位。并连夜送慧能离开黄梅回岭南。 慧能禅宗与以往禅宗的根本不同,在于后者讲求“渐修 ,即“集劫方成菩 萨”;而惠能倡导“顿悟”。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渐修一派由神秀上座在北方 继续传播,史称“北宗”;而以慧能倡导的“顿悟 一派以南方为据点,迅速席卷 全国,史称“南宗 。今天一般所称禅宗,主要指南宗。 六祖慧能后,在法嗣中以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两支法系繁衍特别旺盛。青原 一支经石头希迁等数传,由洞山良价开创了曹洞宗,由云门文偃开创了云门宗, 由清凉文益开创了法眼宗。南岳一支经马祖道一等数传,由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 宗,由沩山灵祜开创了沩仰宗。曹洞、云门、沩仰、法眼、临济合称禅宗“五家”, 也就是“一花五叶 。 五家中以临济宗的传播最为兴盛,经兴化存讲、慈明楚圆等数传,由慈明的 弟子黄龙惠南开创了黄龙宗,另一弟子杨岐方会开创了杨岐宗。这两宗加上五家, 合称“禅宗五家七宗”。 1 3 2 禅的原始含义 禅,为梵语d h y a n a 的英译“禅那”的略称,意译作“思维修 、“静虑”即安 定的沉思。大智度论日:“诸禅定功德,总是思维修也;禅者,秦谓思维。 圆 觉经疏云:“梵语禅那,此言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禅,本来是古代印度 许多宗教的修行方法,而这一方法也被佛教所采用。不过在印度却没有相当于中 国“禅宗 的宗派。禅宗,是中国的产物。他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儒学、道教 和魏晋玄学相柔和,而成为最适合于中国士大夫文人胃口的宗教形式。 南禅宗主张“自心是佛”,因而强调“外遇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动 ,“内见自 性不动”,( 坛经) 即把自性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同时禅宗也反复强调“自性 本静的道理,人人都有佛性”。( “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狨獠身与和尚不同, 佛性有何差别”( 坛经) 到了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后,禅宗进一步强调“平常心 是道”,如:“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 眠。 ( 古尊宿语录卷五) 既然人人皆有佛性,那么人的本心就应该是清净的;而平常心是道,那就很 自然而然的“要困即困,要眠即眠y j o 由此我们便能理解禅宗的顿悟法门不需要向 外界的圣人、佛祖、经典去讨教,而只需证悟自心清净。一旦悟了道,见了自心, 便可以放开手脚,随心所欲,一切外在的束缚,权威偶像,都可以打破。甚至是 “喝佛骂祖”也是理所应当。如德山宣鉴才:“这里无佛无主,达摩是老臊胡,释 迦老子是乾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桀是系驴 橛,十二分教是鬼神薄,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 ( 五灯会元) 1 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云门禅师“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这些思想言论其实是“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 金刚经) 。的现实诠释。金刚经一切有为法,自然也包括佛法;应无所 住,心中也不要执着佛与祖。 一旦有所执,便无解脱相。而解脱是一切宗教,包括禅宗的根本目的。而一 旦解脱则超凡脱俗。担当的出家也无非为解脱现实的苦难,求得心灵的安乐。 禅宗本有渐悟顿悟两个法门,后来由于有了道家思想的渗透,顿悟才成为不 二法门。顿悟,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引发的突 然感悟。俗话说的“情急智生 “灵感 则与之近似。参禅时意守丹田、心注一境, 高度专注促使生理、心理潜能超常发挥,而出现奇迹。“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 罕马斯洛( 1 9 0 8 1 9 7 0 年) ,用“高峰体验”解释这种心理现象。”他认为在高峰体 验状态下,人的主体性并未丧失,而是主体能量无限的展开。这就是说艺术家在高 峰体验的忘我状态下,创造了超越的条件,从而可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整 合的最高艺术境界,即我国称为“天人合一 。 在艺术上我们认识事与物的方式不像科学上的理智认知。而是感官的直觉和 心灵的感悟,那么,悟又是什么? “悟是感悟、觉醒,与一般的感知有区别。知, 仅是对客体存在的肯定;悟,是以心灵把握事物,带有更多的主体性,属于深层 内心的体验。 担当在一幅草书立轴写道:“一下被它抓着了,半生痒处一时消”。道明担当 在禅悟灵感来临时的心理状态。 1 3 3 禅与画的关系 隋唐五代以后的“狂禅之风”深深的影响了禅僧和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禅宗为僧俗追求心灵自由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在僧和世俗文人的绘画中同样鲜 明地表现出来。绘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在佛教与中国绘画一文就指出,当时禅 僧和文人,皆以木石花鸟、山云海月,墨戏人生,以此作为因缘悟道的机缘:“五 代及宋,都属于禅宗盛炽时期禅宗的宗旨,主直指顿悟,世界的实相,都足 以解脱苦海中的波澜,所以雨竹风花,皆可为说禅者作解脱的好材料,而对于绘 画的态度,因与显密之宗,用作宗教奴隶者不同,可是木石花鸟,山云海月,直 到人事百般实相,尽是悟禅者自己对照的净镜,成了悟对象的机缘,所以这时候 佛教在方便的羁绊绘画以外,并迎合其余各种材料,使得当时的绘画,随禅宗的 隆盛,而激成风行一时,盛行文人禅僧所共同合适的一种墨戏,如僧人萝窗静宝 等的山水、树、石、人物,都随笔点染,意思简当,表现不费装饰的画风,又僧 回余嘉华、杨开达点校担当诗文全集【m 】云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11 月第l 版 l l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人子温的蒲桃,圆悟的竹石,慧丹的水丛竹,都有名于墨戏中”在此潘天寿对 于禅画的内涵和外延见解精辟。 在这股狂禅之风的吹拂下,禅僧或世俗文人的绘画,大多强调创作主体的心 灵对外物的决定性作用,心为物宰,不为物役。通过感悟而超越外物,进入绝对 自由的人生境界。及禅家所谓“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 所以担当也说:“画本无禅,惟画通禅。 担当还说:“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禅禅俨然。 禅既通画,还通诗。其通 在何处呢? 在方法上三者都需要用心感悟。禅的本意也是静虑的意思。而在艺术 上,诗和画也是要用心悟的,禅悟禅旨,诗悟诗意,画悟画境。了悟之后,禅可 以不立文字,但诗却要托诸文字,画要托诸笔墨。 还有担当的自题画云:“若有一笔是画,也非画;若无一笔是画,亦非画。”可 以想象担当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哲理深邃的理解和认识。即绘画不只是在于他本身, 而是在于画背后的内涵,在文人画家那里也许是诗意、意境、情感等,在担当这 里则更多的表现为禅心。担当的画中,形和色,他都可以视而不见,但见空、冷、 寂、清的气氛,就是禅意。若以形、色而论,担当的画,形不形、色不色确实无 一笔是画。但以画背后的内容而论,比如表现禅心,也就是说,所谓画,应该是 禅,每一笔都该有笔意,而这个笔意就是禅意,这样的画才是好画。所以“若无 一笔是画也非画”。 “太白子美皆俗子,知有神仙佛不齿。千古诗中若无禅,雅颂无颜国风死。 惟我创知风即禅,今为绝代剖其传。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诗禅俨然。从此作 诗莫草草,老僧要把诗魔扫。那怕眼枯须皓皓,一生操觚壮而老。不知活句非至 宝,吁嗟至宝声嘏长。洪钟扣罢扰泱泱,君不见严沦浪。”( 卷十,诗禅篇) 此外,担当在风响集序中又说:“凡僧诗皆以偈颂为能事,设使有句不禅, 有等衲僧。读之,不甚欣快。此但知禅而不知诗者,难与言诗。诗文通禅, 不过镜花水月,在若有若无之间。非是句旬不离僧相之谓诗文。 在这里担当已经 点明禅和诗的关系,在若有若无间。而诗画本一律,担当亦云:“画本无禅,惟画 通禅。那么画与禅的关系也应该是在若有若无间。 1 3 4 禅是一种美 “在某种意义上说来,禅是一种排除了赏罚毁誉、内外阻抗而得以升华净化 的崇高之美。禅境就是一种艺术境界。” 禅师画禅也许重在禅境的心里体验 和感悟,但艺术家研究禅画也许更注重禅境之美。在担当的禅画里,充满的是痛 快淋漓、空旷悠远、简洁明快、平淡自然的“禅气 之美。 西徐建融,法常禅i 画艺术【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8 9 年1 0 月第一版,第1 2 页 国李哲良说禅话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8 8 ,第1 4 1 页 1 2 登霍銮:要:箸鲨三蓥:耋耋:主耋耋 1 4 “禅与逸” 就担当而言,他的画“在明末,真真称得上禅画”。担当师从董其吕,却能 完全摆脱董的束缚,另辟蹊径。在明末清初,他的画是超逸一派的代表。也可以 说,是超逸一派仅见的有成就画家”。也就是说“超逸”是担当山水画的主要禅 意特色。 141 “逸”的概念来源 对于“逸”,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论语微子章: 逸民t 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日:“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谓柳下惠、少年,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 图i9 季唐采蕾囤,局部 其斯而已矣。谓虞伸、夷逸,隐居放言,身中 清,废中权何晏集解:“逸民者,节行超 选也。”“由上面的正文及注,对遣字可以得出 几种意义;( 一) 孔予说伯夷、叔齐不降志辱身, 这是不肯被权势所屈辱不肯受世俗所污染的 高逸。( 二) 孔予以虞仲、夷遣是“身中清 是说他虽然隐居放遣,但生活都是纯洁的,这是清逸。( - - ) 何晏总括这是。超逸”。 由超脱世俗之上的精神,而过着超脱世俗之上的生活,这即是逸民。逸民对政治、 社会的黑暗混乱所作的消极而彻底的由人生价值、人格尊严所发出的反抗,在中 国文化历史中,形成另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生活态度。”o 庄子田子方日:“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而立,舐笔和墨,在外 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值值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表般 礴,裸。君日:可矣,是真画者矣。”这位不 、 拘礼节,放浪形骸的画家被看成是真画者,其 一。 实质在于提倡超越利害,无所顾忌的精神状、。 态。晋唐以降“解衣般礴”成为文人画家着 t j 。 意追求的境界。 _ 。 、 一 鬻 f42 画论中的“逸”及含义 田l l o 孙位高遗田 局部 南齐谢赫提出。出入穷奇,纵横逸笔”把“逸”的概念引人茴论,继而唐代 朱景玄确立了“格外不拘常法”的遣品画,至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日: “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 :g 籀僦凛端器l 替;:嬖;i 箍韫嚣景 器急, 1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担当生平与禅宗 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日逸格尔”。称孙位是“性情琉野,襟抱超然,蔑视 权贵 ,誉为“天纵其能,情高格逸”。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评定为逸品的王墨、李灵省、张志和三人,或“性多 疏野”或“不知王公之尊重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自古善画者 时,除了“衣冠贵胄 ,还特地推出了“逸士高人 。被担当的老师董其昌奉为逸 品第一的倪瓒,世称“倪高士,更是十分典型的逸才,他的字号也反映出其为人 处世的态度:懒瓒、净名居士、萧闲郎、云林子。他清高孤傲,洁身自好, 浪迹太湖一带,与僧人、道士、隐者相交游。曾有自述诗日:“逸笔纵横意到成, 烧香弄翰了余生。窗前竹树依苔石,寒雨萧条待晚晴。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 气耳,其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与涂抹久之,他人视为麻 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 ”( 题画竹) 清代布颜图就曾说过; “高士倪瓒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水残山,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我 观其画,如见其人。 ( 画学心法问答) 此外担当的老师董氏还说:“画家以神 品为终极。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日,处于自然而后神( 按:当做图逸) 也。 此诚为笃论。 清恽南田南田画跋日:“香山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 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无无处恰是有,所 以为逸。 等等。 无论是“逸品 、“逸格”、“逸气 、“逸笔还是“逸才 等这些理论。 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到这么几个方面:画家本人“情高 、“疏野 ( 创作主体) ,作 画往往“不拘常法”甚至“草草 ( 创作状态) ,其作用是抒写作者胸中的情感、 聊以自娱( 创作功能) ,其作品表现为“不求形似 、“自然天成 ( 作品形式) 。“绘 画由人物转向自然山水,本是由隐逸之士的隐逸情怀所创造出来的,因此,逸格 可以说是山水画自身所应有的性格得到完成的表现,而其最根本的条件,则在于 画家本身生活形态的逸。 1 4 3 对担当“逸”的研究 在担当所传世的诗文中,关于“逸”的话题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山中逸 趣序这篇文章: “生白先生,以山中趣问诸山中人此置子。次置子曰:苟有所遇,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