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祖堂集》方位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祖堂集方位词研究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中文摘要 祖堂集是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集的一部禅宗灯录,共二 十卷,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 公元9 5 2 年) ,是现存较早的一部禅宗史。它一度失 传,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重回大陆,是一部珍贵的文献。 祖堂集语言极具特色,半文半白,文白夹杂,并大量吸收当时( 唐五代) 的雅言俗语、方言官话等,其语言形成具有多元性,是研究唐五代语言的重要资 料,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 本文主要以祖堂集方位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分析祖 堂集方位词使用上的特点: 1 、在认真阅读全书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体系构成,首先选取祖 堂集中典型单纯方位词“上 、“下 、“中 、“内 、“间”、“里”、“外”、“前”、 “后 等,探讨其后置用法。按照实指和虚指两方面进行语义和语法结构上的分 析归纳,侧重对这些典型性方位词虚指义的挖掘及语义相似的方位词使用情况上 的比较,并就祖堂集中的某些合成方位做简要性的分析和概括。 2 、按照前人关于后置词的理论归纳出祖堂集后置词系统,并选取典型 性的“处、“所、“边 加以语义和语法结构的分析归纳,概括祖堂集后置 词使用上的特点。 3 、在探讨典型方位词和后置词的基础上,就出现频率较高的固定性词语搭 配“此中 、“彼中”、“此间”、“彼间 、“这里 、“那里”、“眼前 、“目前”、“他 后 、“寻后 、“向后 、“处处”、“随处”、“一切处”、“身边 等进行扩展式的分 析,就其中对现代汉语有较大影响的词语搭配进行溯源性研究。 4 、本文以祖堂集为中心收集其前后代相关文献资料,对祖堂集中 的典型方位词进行历时考察,注重其由实到虚的转化过程,力求理清它们的历史 发展脉络。 5 、基于祖堂集文献性质,本文选取了前代的佛经、后代的禅宗文献及 与之时期相近的俗家文献,进行禅宗文献与俗家文献的对比,力求找出祖掌集 为代表的禅宗文献方位词使用上的特点。 本文综合运用了实词虚化机制、词汇化、认知语言学等当代语言学理论,对 祖堂集方位词进行适当分析。 关键词:单纯方位词后置词合成方位词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a b s t r c t z u t a n g j i ,at w e n t y v o l u m ez e nr e c o r d s ,w a se d i t e db yt w ob o n z e s - - j i n g a n dy u n o fz h a o q i n gt e m p l ei nq u a n z h o ui nt h en a n t a n gd y n a s t yd u r i n g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i tw a sc o m p l e t e di nt h eb a o d at e n t hy e a ro ft h en a n t a n gd y n a s t y ( 9 5 2a d ) ,s oi t i s o n eo fz e na n n a l si nt h ee a r l i e rh i s t o r y t h i sp r e c i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h a v ee v e rb e e nl o s ti n o u rc o u n t r y t h el a n g u a g eo fz u t a n g j ir e f l e c t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h a l f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a n dt h eh a l fm o d e mc h i n e s e ,a n di sao ft h em i x t u r eo ft h et w ok i n d so fc h i n e s e i t s l a n g u a g ef o r m a tp r e s e n t e dt h ep l u r a l i s mf o rt h ep l e n t i f u la b s o r p t i o no ft h er e f i n e d w o r d s ,p r o v e r b s ,d i a l e c t sa n dm a n d a r i nl a n g u a g eo ft h et i m e (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 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 i t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d a t u mt os t u d yt h el a n g u a g ed u r i n g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a n d t h ef i v ed y n a s t i e s ,t h e r e f o r et h el a n g u a g eh a sh i g hv a l u ef o rr e s e a r c h t h ep a p e ra i m st od os o m eg r a m m a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nt h e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 af e w m o d e r nt h e o r i e so fw o r d sa n a l y s i sw e r et a k e nt od e s c r i b ea n da n a l y z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i nz u t a n g j i f i r s to fa l l ,t h i st h e s i sc h o o s e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 ,s u c ha s s h a n g ,、x i a 、z h o n g 、n e i 、 j i a n 、l i 、w a i 、q i a n 、h o u e t c , a n dh a v ear e s e a r c ho ft h e i ru s a g eo fp o s t p o s i t i o n f r o mt h et w oa s p e c t so ft h e c o n c r e t em e a n i n ga n dt h ea b s t r a c tm e a n i n go ft h e s ew o r d s ,t h e i rs e m a n t i c sa n d g r a m m a t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w e r ea n a l y z e d t h et h e s i sp u t sm o r ee m p h a s i so n t h e c o m p a r i n go ft h e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 w i t hs i m i l a rm e a n i n g t h ea u t h o ra l s og e n e r a l i z e s t h eu s a g e so ft h ec o m p o u n d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 s e c o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f o r m e rr e s e a r c ho fp o s t p o s i t i o n ,s o m eb a s i cp o s t p o s i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 “c h u ”、 “s u o ”、 “b i a n w e r ec h o s e nt oa n a l y z et h e i rs e m a n t i ca n d g r a m m a t i c a ls t r u c t u r e t h i r d t h e s ef i x e dw o r dc o m b i n a t i o n ss u c ha s “c i z h o n g ”、“b i z h o n g ”、“c i ji a n ”、 b i j i a n ,、 z h e l i ,、n a l i 、 y a n q i a n 、 m u q i a n 、 t a h o u 、 x u n h o u 、 “x i a n g h o h ”、“c h u c h u ”、“s u i c h u ”、“y i q i e c h u ”、“s h e n b i a n ”e t c ,a p p e a rf r e q u e n t l y i nz u t a n g j i s ot h e ya r et h et a r g e t so ft h i sr e s e a r c h i na d d i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a s t u d yo f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o s ew o r dc o m b i n a t i o n s ,w h i c hh a v ea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 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f o u r t h ,t h r o u g ht h ed i a c h r o n ys t u d yo ft h o s et y p i c a l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 t h ea u t h o r t r i e st of i n do u tt h er u l eo ft h ee v o l v e m e n to f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a n df o c u s e so nt h e s e m a n t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c o n c r e t em e a n i n gt oa b s t r a c tm e a n i n go ft h e s ew o r d s 5 t h et h e s i sm a k e sas t u d ya n dc o m p a r i s i o no fr e c e n td y n a s t i cs u t r a 、z e n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p o p u l a rl i t e r a t u r ew i t hz u t a n g j ia n dp r e s e n t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i nz e n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z et h et y p i c a l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si nz u t a n g j ib yt h em e a n so f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l e x i c a l i z a t i o na n d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2 k e y w o r d s :b a s i cd i r e c t i o nw o r dp o s t p o s i t i o nc o m p o u n dd i r e c t i o nw o r d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5 i i j j n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砜驿蚺腩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豸芬日期蜥弓期) 埔 上海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祖堂集的重要价值 祖堂集是唐五代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集的一部禅宗灯录,具有很 高的文献价值和语料价值。 祖堂集成书于南唐保大十年( 公元9 5 2 年) ,比后来在中国流传甚广的 另一部禅宗著作景德传灯录早了约半个世纪。祖堂集被认为是“现存最 古的禅宗灯录”,是灯录体的开山之作。祖堂集成书百年后即在本土失传。直 至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关野贞、小野玄妙从韩国庆尚道陕川郡伽耶山海印寺所 藏高丽版大藏经藏外版的补版中发现祖堂集后,才使这本在中国本土失 传约九百年的珍贵禅宗史书回归本土。现在我们所见的是1 9 7 2 年在日本学者柳 田圣山的指导下日本京都出版社据京都花园大学图书馆藏书影印的祖堂集。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还出版了柳田圣山所编的 语汇索引, 随着该书的传入,中国掀起了研究祖堂集的热潮。 就语言研究而言,祖堂集又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吕叔湘在近代汉语 指代词中,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语言形式,将汉语发展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 汉语两大阶段,将现代汉语作为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这两大阶段的分水岭 就是晚唐五代,祖堂集正出现于此时,因此它在汉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略 的。祖堂集主要记载福建雪峰义存禅师一系在福州、漳州、泉州的历史,内 容包括对禅门诸法师源流谱系的介绍,更多的是各禅师在开堂,上堂,小参,普 说等各种场合的说法记录以及师徒间的问答。因此,记载禅师口头语言的语录占 了相当大的比例。日本汉学家太田辰夫( 1 9 9 1 ) 曾评价说“从汉语学的角度看, 此书是系统了解早期白话的唯一资料。同时,由于禅师们多活动于福建、浙江、 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区,故祖堂集的语言带有南方方言色彩,是进 行南北方言对比的重要文献资料。作为现存较早的一部禅宗史料,它也是研究禅 宗语言、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祖堂集的语言极富特色,半文半白,文 白夹杂,“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禅宗史料和唐五代时期的口语材料,具有很高的研 究价值 袁宾( 1 9 9 5 ) 。同时张美兰( 2 0 0 3 ) 也指出祖堂集的语言“继承沿 用了中古魏晋六朝时期常用或新见的语言现象;。以当时的通语为基础,参带有禅 僧个人或编者个人、禅僧集体所在地的方言特色;出现了具有禅宗语言个性特征 的语言现象。 可见,祖堂集语言承前启后而充满新鲜活力,其语料价值不可 低估。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祖堂集语法研究的必要性 1 2 1 祖堂集语法研究的必要性 在语言的发展中,语音、语法、词汇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语法的发 展较缓慢,其演变的过程十分复杂。为了理清语法发展脉络,断代语法研究十 分必要,它是语法史研究的前提,而专书研究又是进行断代语法研究的基础。 唐五代是汉语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语法的新旧交替及综合演变 的重要时期,新语法形式表现为质的新生和质的变化,故祖堂集作为这一 时期重要的文献,我们有必要对其语法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1 2 2 祖堂集新语法现象的出现 在祖堂集中一些新的语法现象初露端倪。 “被”字句研究 袁宾( 1 9 8 9 ) 对祖堂集“被 字句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祖堂集7 6 例 “被 字句中,有5 9 例引入主动者,这种比例到隋唐五代是首次出现的。 孙锡信 中的疑问代词( 1 9 9 7 ) 论述了祖堂集疑问代词体系已发 展得相当成熟。吴福祥敦煌变文语法研究( 1 9 9 6 ) 一书亦以祖堂集作为 参照系进行对比研究,张美兰也于2 0 0 3 年出版了 语法研究一书。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以肯定的是,祖堂集的语法现象反映了中古近代汉 语语法新旧交替的特点,在近代汉语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不断 深入研究 1 3 方位词研究的重要性 时间、空间是人类概念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两个范畴,二者相对独立又密不 可分。不同语言对于两种范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就汉语而言,方位词是空 间概念的核心表达方式,看似简单的方位词却在人们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因此,方位词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当今语法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国内外诸多语法学家对于方位词问题都有过精湛论述,但关于方位词的归 属及性质问题,语法学界至今仍没有定论。迄今为止,语法学界对于方位词的 归属处理上主要分为如下三种观点:归入名词一类,并指出其特点;强调后附 功能,对立成为一类体词;看作是介词,归入虚词。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相对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较多,包括黎锦熙、丁声树、胡裕树、邢福义、黄伯荣、廖序东等。现代汉 语词典对方位词的解释也是“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分单纯 的和合成的两类。川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则是第二种观点的支持者。吕叔 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1 9 7 9 ) 中提到“方位词一般作为名词的一个附类, 其实也可以考虑单独作为一类”2 ,而朱德熙在语法讲义( 1 9 8 2 ) 中则将方 位词作为体词的一种与名词并立。由于西方语法学理论的引进,近二十几年语 序类型学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也涉及了汉语方位词的分类界定。运用该理论 刘丹青( 2 0 0 2 ) 将汉语方位词看作为后置词或框式介词的后半部分,从而将方 位词归入了虚词。 虽然关于方位词的身份至今仍众说纷纭,但是就方位词的本质特征而言却 有着不变的两点:首先是表述功能上指称方向和位置,其次是词法和句法的语序 方面具有较强的后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上两点也是本文研究 的基础。 以上所谈是关于方位词归属和性质问题的几家不同观点。关于近几十年方 位词的其他方面的研究陈瑶在其论著方位词研究五十年( 2 0 0 3 ) 中已进行了 归纳性的论述。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来看,近五十年方位词研究中,现 代汉语方位词的研究较为系统、成熟,古代汉语方位词研究还不充分。5 0 年来, 除了一般的现代汉语语法学著作和现代汉语教材用专章或专节来研究方位词 外,还有一些论文从方位词与处所词的区分、个体方位词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方位词的性质、范围、语法功能、使用状况等若干方面对现代汉语方位词进行 了深入细致的研究。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还出现了现代汉语方位词的专著。 与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的系统性、丰富性相比,古代汉语方位词的研究就显得 相对单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古代汉语方位词的研究较为零 散,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和方法。 3 其二,“方位词的溯源工作做得不多, 每一个方位词发展的历史脉络还不明晰,古代汉语方位词的整体状况目前还未 弄清楚。 “古代汉语方位词成员数量的研究还有待深入。4 中国文法要略 ( 1 9 5 4 ) 是以文言和白话作为分析对象的,但其列举的方位词与现代汉语的方 位词基本一致:“上 、“下 、“左 、“右 、“前 、“后 、“内 、“外 、“中一、 “旁 、“东、“西 、“上头”、“底下 、“前头、“头里、“后头”、“面前 、“背 后”、“里头 、“外头 、“左边、“右边”、“旁边 、“东边、“西边”。 1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 修定版) 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3 5 4 页 2 几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3 6 页 3 j j i 白陈瑶方位词研究五十年,深圳大学学报,2 0 0 3 年第2 期 网1 3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本文的写作内容及方法 如上所言,当前对专书方位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祖堂集方位词 的全面研究也尚未深入。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以历 时描写为主要方法,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力求勾画方位词整体概貌,注重探究 各方位词的来源演变情况,并对某些方位词的用法特点及发展演变作出一定的 分析和解释。 1 本文根据前文所提到的方位词的两点本质特征“指称方向和位置 、“较 强的后附功能 ,挑选出祖堂集中典型单纯方位词“上 、“下 、“前 、 “后 、- “中一、“里”、“间 、“内 、“外 ,对它们的语义及语法特点 逐一进行较细致的分类及微观描写,着意描写典型单纯方位词在后附使用时语 义的分化,并与前后代及同时期俗家文献进行比较研究,意在展示出祖堂集 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法的基本状况。 2 依据董秀芳( 1 9 9 8 ) 的后置词理论,就祖堂集中的几个典型的后 附提示处所的后置词“处”、“所”、“边 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就三者具体 语法及语义特点加以归纳,力求构建出祖堂集后置词系统。 3 就“头”、“面”与单纯方位词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方位词“上头 、 “下头 、“前头、“后头 、“里头 、“外头”、“上面、“下面、 “前面 、“后面”进行相近年代的禅宗文献与俗家文献使用情况的比较,意在 寻求单纯方位词与合成方位词使用上的特点。 4 在方位词平面展示的同时,本文注意兼顾每个方位词的历时演变情况, 包括来源、发展及流变情况,注重展示典型方位词在五代、两宋时期使用上的新 现象。 5 在探讨祖堂集方位词语义、语法特点的同时,注重禅宗语言与同时 期俗家文献用词上的比较,力争找出禅宗语言方位词使用上的特点。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主要采取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于解释相结合、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方位词进行分析。 关于本文第三章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法的描写和分析中,分类i :部分借鉴了蔡言胜( 世说新语 方 位词研究复旦大学2 0 0 5 年博士学位论文的戏点。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二章祖堂集方位词使用概况 第二章祖堂集方位词使用概况 2 1 前人研究成果 祖堂集被发现后,r 本学者作过很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包括柳田圣 山和太田辰夫等人。中国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祖堂集的语言进行了研究, 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专著和论文,如蒋绍愚 词语试释( 1 9 8 5 ) 、袁 宾 被字句研究( 1 9 8 9 ) 、曹广顺 中的“底( 地) “却 ( 了) “着( 1 9 8 6 ) 、陈宝勤 总括副词研究( 2 0 0 4 ) 等等, 内容涉及词语考释、方言问题以及多种语法现象。与其他语法现象相比,对祖 堂集方位词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倒是前人关于断代方位词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 祖堂集方位词研究的诸多启发和思路。其中主要有唐启运论古代汉语的处 所方位名词( 1 9 9 2 ) 、张世禄先秦汉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 1 9 9 6 ) 、侯兰生( 世 说新语 中的方位词( 1 9 8 5 ) 、王镆唐诗方位词使用情况考察( 2 0 0 4 ) 、蔡言 胜 方位词研究( 2 0 0 5 ) 等。 方位词对于人类空间概念系统表达作用极其重大。方位词的研究有助于汉语 词法的深入研究。近代汉语时期是汉语词汇、语法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祖堂 集又是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口语代表文献,我们选择祖堂集的主要方位词 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对近代汉语方位词的发展情况有更全面而深刻的了 解,同时也将使我们对方位词在整个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 于整个汉语史方位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2 祖堂集方位词使用概况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语法的演变是比较缓慢的。唐五代是汉语史发展的一 个重要时期,新旧语法交替情况愈发明显,很多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在这一时期 开始出现。方位词在汉语系统中虽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类别,但从上古汉语到中 古汉语再到近代汉语,一些典型的后附方位词在意义与用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体现在:虚化程度更高;与其他词组合更加自由广泛。祖堂集作为 五代时期口语化程度颇高的禅宗文献,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时期方位词使用上的这 两个特征。 后附是方位词的典型功能。方位词的结合能力很强,祖堂集中方位词不 但可以后附于多种词类,还可以附于短语之后。以下列出祖堂集中典型单纯 5 第二章祖堂集方位词使用概况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位词后附的使用情况。 祖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例情况( 重复不列) 1 上 顶上头上山项上山上路上石上天上腹上座上头上背上岭上殿 上锦上枯木上水上眼睫上雪上桥上门上金牌上身上地上堆上炉上 床上世上性上分上书上斋卷上舌头上三寸上会上理上事上 下 林下树下杖下床下厨下廊下座下松下山下灯下门下川下阶下 剑下地下墙下权下塔下棒下纳衣下脚下足下弥勒下天下马祖下和 尚下师下神秀下夫子之下大众下众才下西天下曹溪门下手下日下当 下言下语下旬下意下 1 上 刖 窟前亭前座前门前房前庵前殿前堂前面前眼前目前师前身前 驴前群生前大众前皇帝前人前父母前年前毛前声前无量劫前 后 背后他后刹利帝后灭度后灭后百年后月落后日出后斋后自得五音 后和尚自从岭南出后寻后归去后悟后葬后年后句后 中 途中衣中潭中空中堂中髻中篮中蛤中国土中山中母胎中窟中 心胸中棺中苑中林中洲中空中雪中水中泽中寺中地中径山中浙中 闽中京中苏州中佛土中囊中庭中潭中旷野中珠中冰中室中眼中掌 中盘中饼中书中庵中园中瓶中 生死海中轮中镜中劫中无量中佛法中梦中睡中法中教中虚空中三藏 中禅定中相中心中四威仪中暗中明中经中道中妙中玄中玄妙中生 死中一语中相貌中旬中千万中非中世中教中法界中宗乘中尘中因中 菩提中声色中贵中宗脉中细微中宗门中家中王中祖中众中八千仙中 三子中身中此中彼中其中当中 个别用例在语义i - 十分近似,此处作重复用例处理,不予详列。 6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祖堂勉壶垡递使坦概猩 年中月中时中 里 心里雪里堂里村里火里寺里棺里房里耳里碓坊里西侠里宅里 水里肚里眼罩手罩草里室里碗里口里畲里雾里盘里店里云里庵里 院里冷灰里阁旱卵子里山里波里门里故纸里皮袋里闾里佛界里鬼趣 里合盘里方便里生死海里性海里义教里圆相里尘里句里暗里睡里 这里那里 内 河内家内国内京城内域内海内大洲内室内宇内三界内房内汝心 内亲党内岁内五阴身田内三千里内 间 一时间年间一二载间不久之间非久之间须臾间刹那间顷间停 腾之间倏忽之间良久之间暂时间夜间近半载间三五日间宇宙之间胸襟 间咫尺之间世间人间云间林间山间石壁间冢间双树间石间第二第三 座间此间中间其间 外旁侧 户外峰外空外院外江外城外法掌外云霄外云外三门外身外物外 金裥外方外二乘外二界外三句外一切事外教外分外一尘尘外量外名 外声色外文外四句外一c , , ;7 t - 佛外六句外教外年外里外万丈外 此外祖旁路旁河侧树侧座侧 祖堂集中还有“处 、“所”、“边三个提示方位的后置词。它们的用法 与典型的单纯方位词近似,但在意义上有些许的差别。以下是这三个词的使用情 况。 祖堂集后置词后附用例情况( 重复不列) 1 处 行李处枢要处身心处深处高处切急处闲处绝人烟处最亲处奇特之 处巧处重处富贵处异处不思议处甚好处大师处六祖处和尚处师处寺 个别用例在语义i - i 分近似,此处作重复用例处理,不了;详列 7 第二章祖堂集方位词使用概况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主处师兄处师伯处禅师处专甲处石头处院主处老宿处见处庵处眼处 答话处无雪处到处不到处佛缘不到处重玄不到处智不到处佛魔不到 处行处合杀处用处遍处坐处无分付处识别处补处会处栖处不了 处相见处商量处什么处何处当处一切处此处彼处一处两处三处四处 无处数处别处本处是处住处某处随处大悲示教所礼处示我礼教处得 道处成道处菩萨托生之处拣一生处预取之处泊处来处做佛之处不生不灭 处无求处著力处没迹处藏身处下手处出头处省要处有人处问处无草 处无牟处出身处学处传处得入处 所 所 茶毗所如来所王所帝所师所和尚所大愚所庵所宝所其所何所彼 边 江边坛边涧边栏边路边天边灯边绝痕边缝边雨边地边身 边人边侍者边王边汝边头边佛边祖边法边父边子边迦叶边沙 门边圣边达摩边东边西边左边右边一边二边三边两边末边诸边这 边那边世边外边傍边侧边 8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祖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洼 第三章祖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法 方位概念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最古的史料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许多表示方位概念的词出现了。关于方位, 在甲骨文里,东、西7 、南、 北、上、 下俱全。” 语言从古到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些古老的方位词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逐 渐产生了新的意义及用法,其中最为突出的演变就是由实指方位处所向指示时间 的转化,即由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投射,进而转向更虚的指示范围、对象、来源等, 进而方位词意义和用法趋向复杂多样。因此吕叔湘先生说:“将方位词放在名词 里,未免太忽视他们有时表现的附着性;全算词尾或后置词,又太不照顾它们能 作名词用的事实。2 由于方位词具有“较强的后附功能”,方位词的后附用法是其较常用的形式。 因此针对方位词的后附用法加以研究,可以分析出方位词语义和语法的特点及发 展演变的脉络。祖堂集中典型方位的后附用法很明显也很有特色。本章将就 “上 、“下、“中 、“内、“间 、“里、“前 、“后 等典型单纯方位词的后附 用法进行详尽的归纳和分析。 3 1上 现代汉语方位词“上。后附于名词,主要表示物体的顶部或表面,如:“山 上”、“桌子上”等;表示范围,如:“世界上、“课堂上”等;表示方面,前常 用介词“在”、“从”。如:“事实上问题不难解决、“他在庄稼活上是能手。 “上 还可以用在表示年龄的词语后,相当于“的时候”,如:“他五岁上死 了父亲 3 。祖堂集中的“上 与现代汉语的“上用法有所异同。 “上 是祖堂集中典型的单纯方位词,出现频率很高。其中附于其他成 分之后的用例高达2 0 4 处。几乎都是后附于物质名词,实指方位。也有个别用例 附于抽象名词之后,意义有所引申,虚指抽象的范围。 1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 0 0 4 年3 月第2 版5 7 1 页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2 7 8 页 3 关于。上”的现代汉语用法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4 7 1 4 7 2 页 9 第三章祖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厉附用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1 空间实指 ( 1 ) 指事物的顶部 “上 不仅简单的指示事物的上方,由于其前的特定名词,“上在某种意 义上特指“事物的顶部、顶端”。这里的特定名词主要为“顶、“头: 顶+ 上 。当生之时,顶上有珠,珠光照曜( 4 3 ) 1 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 9 9 ) 师日:“顶上还有人不? ”( 2 4 2 ) 师云:“我将谓汝他时后日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播扬大教,犹作这个 语话。”( 2 7 3 ) “顶+ 上 之所以能够表示“顶部、顶端之意,与“顶 本身所表达的词 义有很大关系。通过检索文献2 ,我们发现“顶最初见于周易“上六,过涉 灭顶,凶无咎。”( 周易第二十八卦大过泽风大过兑上巽下) ,后见于先秦的诸 子散文。“顶 的最初义为“人头部的最上端”,说文中解释顶为“颠也。 ( 颠的意思为头顶;头3 )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卷十三,尽心章句上) 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於齐,肩高於顶,句赘指天( 庄子大宗 师) 到了西汉意义有了引申,由最初的“人头部的最上端”虚化为表“事物顶端”: 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 ( 淮南子,卷十九,修物训) 东汉时期更有“头顶”、“山顶 的用法,表事物顶端的含义已经很普遍地应 用。为了表示方位处所,六朝佛经中开始在“顶”后加方位词“上 ,明确处所 概念: 唯愿如来以百福庄严佛之两足置我项上( 悲华经,卷五,北凉,昙无 谶译) 这种用法在以后的典籍中大量应用,一直流传到现代汉语。 由此可见以上祖堂集中的“顶上 其实可以省略“上 ,意思也可以表 达得清楚。加上“上 其顶端的含义被强化了,这正是语法化理论中强化机制的 最好体现。 1 本文以同本京都出版社据京都花园大学图书馆藏书影印的祖堂集为准,句读参照吴福祥与张华点校 本进行标点,例旬后括号内数字代表影印本中的页码 2 检索及统计主要依据汉籍电子榆索系统( 第二版) 3 参见汉语人词典2 0 版商务印书馆 1 0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祖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法 头+ 上 祖堂集中“头上”也包含了“事物顶端 之义: 师日:“檀越踏毗卢头上行。”( 1 1 4 ) 由对云:“佛头上宝镜。”( 3 1 9 ) 云:“头上戴角,身著毛衣。”( 3 2 2 ) 师临迁化时云:“老僧有事问诸人,若道这个是,头上更安头,若道这 个不是,斫头更觅活”( 3 4 4 ) 我们通过检索稍后的禅宗文献五灯会元中发现这样的句子: 檀越蹋毗卢顶上行。( 五灯会元,卷二,南阳慧忠禅师) 同样的句子在祖堂集中用“头上”而在五灯会元中却使用了“顶上 , “头 和“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应该缘于“顶 的本义。由此也可 以看出“头上”同“顶上 ,指称事物的顶端。 ( 2 ) 指事物的表面 指事物的表面是祖堂集中“上 最普遍的用法。这里的表面又分为延展 性表面和局限性表面。 延展性表面 延展性表面即方位词“上”前的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没有可以固定范围的表 面,具有广泛的平面范围。多见“水上”、“路上 、“地上 等: 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 3 4 3 ) 有康、德二僧来到院,在路上遇师看牛次,其僧不识。( 3 5 2 ) 师开门,便于地上作圆相,圆相中书“水”字顾示,其僧无对。( 6 7 5 ) 局限性表面 局限性表面与延展性表面正相反,方位词“上”前的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具有 固定范围的表面: 每日在长连床上,恰似漆村里土地相似! ( 2 7 2 ) 娘云:“今日便是锦上更添花。”( 3 6 9 ) 两脚若子大,担得二硕,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伊倒地,且是什摩物? ( 6 7 1 ) 于山高处林中,见行者在石上坐( 6 8 1 ) 以上的表面均指水平面,“上 也可以指封闭物体的整个外表面,如: 师问僧:“作什摩云扫佛身上尘? ”( 4 3 5 ) ( 这里的“身上竹指整个 身体外表面) ( 3 ) 指事物的内部 祖堂集中的“上 指事物内部空间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里”。既然是指内部,“上 前的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就多具有相对封闭性、具有 第二章祝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法 上海师范人学硕+ 学位论文 一定的内部空间,如: 无影树下合同舡,瑁璃殿上无知识( 1 2 7 ) 欢喜即不敢,如粪扫堆上拾得一颗明珠。( 1 9 9 ) 师曰:“这里如石上栽花。斗( 1 6 7 ) 山上有嫩融,身著一布裘,见僧不解合掌。( 9 9 ) 恰去到岭上踢著石头,忽然大悟。( 3 7 2 ) 前两例中的“上表示事物的内部空间很好理解,第三例表达的意思不是在 石头表面栽花,而是在石头里栽花。后两例山和岭的表面植被构成了相对的内部 空间。 3 1 2 虚指用法 方位词“上 的虚指用法是由方位词实指用法虚化而来的,这种虚指可以分 为两种,即“上 附于实义名词后,但指称的是抽象的方面、范围概念。另一种 情况则是“上”附于表抽象概念的名词之后,因而也不再表示实义的具体方位。 ( 1 ) 后附于实义名词 虚指“”方面 这种用法与上文提到的实指用法在形式上是相同的,所以表面上说的是事物 外表面,实则指的是与“上”前名词所相关的某方面,含有“就方面而言 的意思: 切嘱第一莫向舌头上取办,记他了事言语,有什摩用处? ( 1 93 ) 师云:“在三寸上,何处有事在? ”( 2 5 8 ) 这里的“三寸 、“舌头”同义。方位词“上”并非指舌头的上部,而是指抽 象的“口头方面”。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上 和某些表示人体器官名词组合表 虚义的用法相同,如现代汉语有“面子上过不去”、“这两天手上有点紧 等。 虚指范围 形式上说的是事物表面或内部,实则虚指范围: 於他人见闻及经卷册子上,记得来者,吾不问汝( 7 0 0 ) 有一日造书,书上说:“石头是真金铺,江西是杂货铺。”( 173 ) 问:“灵山会上,法法相传。未审齐云将何付嘱于人? ”( 4 3 3 ) “书上 、“卷册子上”并不是把书看成实实在在的“硬件”,而是侧重书作 为“软件 的方面,把“书”和“卷册子所记载的资料看作一个范围,所以这 里的“上”指的自然是范围概念了。而“灵山会上 更涉及了空间和时间双层范 围含义。 。 ( 2 ) 后附于抽象事物名词 “上 附于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之后,如:“性 、“分”、“理”等,词义更 1 2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三章祖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法 加虚化: 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 5 3 ) 是你三家村里男女、牛背上将养底儿子作摩生投这个宗门? 不是你分上 事。”( 1 12 ) 又时上堂云:“理上通明,与佛齐肩;事上通明,成同诸圣;事理俱通, 唤作什摩。”( 3 6 9 ) 由此可见,祖堂集中的“上用法已经很成熟。实指主要表示事物的表 面,也可以指事物的内部,同时“顶上 、“头上”又包含了“事物顶端 义,虚 指可以表示方面义和范围义。这些用法都和“上 现代汉语的用法几近相同。 3 2下 现代汉语方位词“下 表示位置低。通常后附于名词表示方位,如:“楼下 、 “月光下一等;还可以后附于个别数词,指几个处所或方面,后面经常跟“里 , 如:“往四下里看了看”。现代汉语“下 还可以用在指节令的词后,如:“节下”、 “年下”。此外,还有一些虚指用法,如:“他手下有十个人 、“我们私下讨论 在盘i 守o “下是祖堂集中典型的单纯方位词,出现频率比“上 略高,其中附 于其他成分之后的用例高达2 8 6 处。后附于实义物质名词,实指方位。也有附予 人称名词及抽象名词之后,分别表示抽象的时间义和范围义。 3 2 1 空间实指 ( 1 ) 表示位置在低处 “方位词在多数情况下表示相对固定的方位,方位的坐标就是位于它们前面 的名词。就是用于指示时间的情况下也有一个基准。2 这里所说的“方位标就 是参照物,“下 所表示的处所与参照物有很密切的关系。 在空间关系上方位词“下表示位置在低处,即低于参照物。祖堂集中 的“下 表示位置在低处主要有两种,即相对低于参照物和垂直低于参照物。 相对低于 “下 相对低于的情况比较好识别,即指“下”前名词所指的事物本身的下 部,在祖堂集用例比较多: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1 6 6 ) 关于。下”的现代汉语用法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第5 6 3 5 6 4 页 2 王镁唐诗方位词使用情况考察,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散论,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1 4 0 页 1 3 第三章祖堂集典型单纯方位词后附用法上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有一目,大师领大众出西墙下游行次,忽然野鸭子飞过去( 5 6 2 ) 后二十载,塔下有水淹浸,乃发看( 5 8 2 ) 学人到山下,有人问著和尚近日如何,作摩生祗对? ( 5 9 7 ) 垂直低于 “下 表垂直低于的用例不是很多,垂直低于即指“下”前名词所指事物的 下部空间: 你若不见吾,不得床下大斧”( 1 4 7 )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1 6 7 ) ( 2 ) 表事物内部 祖堂集中有些“下一虽然其前名词看似与( 1 ) 中的某些用例相近,但 经过仔细分析,其中的“下 已不仅仅表“低于 之义,而是由“低于引申为 “在内部 之义,相当于“中”或“间 : 有一日,廊下见一禅师,号日神策,年近六十有余:( 1 3 7 ) 忍仙林下坐禅时,曾被歌王截四支( 6 4 0 ) 前一例中的“廊 可以看作为近似封闭的空间,所以“廊下 表示的是“廊” 内部。同样道理,后一例中的“林中 也表示的是树林内部。在祖堂集中我 们还检出来“林中 、“林间”的用例,这更印证了“下”表内部空间的用法: 一坐林中,四十余载。( 3 4 ) 见出没者在乎机缘,机缘应即菩提树下而出现,机缘尽即娑罗林问而涅 桀。( 2 2 6 ) 3 2 2 虚指用法 祖堂集中“下”的虚指用法很多,有的用在实义名词之后表次序和时间 在后或表示抽象的范围、条件;有的用在抽象名词之后当然也就表示抽象含义。 ( 1 ) 抽象名词+ 下 目前无寺成椿橛,句下相投事不然。( 2 0 3 ) 若也未逢匠伯,低首侧聆,意下寻思,卒摩搔不著( 3 6 8 ) 这里的“下由于其前名词的抽象化本身也趋向虚化,前一句可以勉强说是 “某种条件下 ,后一句则有范围含义。 ( 2 ) 实义名词+ 下 表次序或时间在后 “下 表次序或时间在后通常是附于人称名词之后: 思和尚下出石头和尚,忠国师下出航源和尚。( 4 ) 神秀下普寂,普寂下懒瓒和尚。( 1 0 6 ) 不见四祖下有牛头融大师( 6 1 5 ) 1 4 上海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祖堂集典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第七批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2025年4月29日发布)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大班保育员工作总结15篇
- 安全个人工作总结
- 数字版权签约作者合同6篇
- 2025年物联网设备安全漏洞应对策略与防护技术深度报告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供需矛盾与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纺织服装制造业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生产设备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售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报告:售后服务与品牌口碑管理研究
- 购房资金不足借款协议6篇
- 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报告
- 新人教版《海水的性质》课件
- NB-T+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 【新课标】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三套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 公关经理培训课程
- 异博定治疗方案
- 申请法院司法赔偿申请书
- 锻造操作机安全检查表模版
- 400字作文稿纸可修改模板
- 防排烟系统施工安装全程验收记录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