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21世纪以来,金融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国特有“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本文对我国金融供给现状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正规金融的供给现状和非正规的供给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接着提出问题: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一方面,“三农”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农村中的很多正规金融机构又像“抽水机”一样吸走、输出大量资金给非农业。另一方面,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作为补充机构,由于其存在的不规范性而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使得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出现并没能有效地缓和农村金融供求的失衡。最后指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形成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系列相关的建议。关键词: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 供给Abstract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financial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the rural finance to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problems peculiar to our country, the key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which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epend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and suppor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us of Chinas financial supply,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mainly from the supplies of the formal financial and non supply situation normal two aspects the analysis, then proposed the problem: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upply cannot satisfy the rural financial needs. On the one hand, the three rural construction needs a lot of money, but in many rural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s a pump, as from a huge amount of money to non agricultural outp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rural in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a supplementary mechanism, because of irregularities of its existence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which makes the rural formal finance and non imbalance could not effectively ease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rural finance. Finally pointed out the reason to cau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upply of rural finance in China,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roposals and accordingly.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rural finance supply目 录1、引言(1)2、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2) 2.1农村金融供给主体(2) 2.2农村金融供给结构(3)3、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形成的原因(5) 3.1正规金融机构方面(5) 3.2非正规金融机构方面(6)4、结论及建议(7) 4.1结论.(7)4.2建议(8)参考文献(10)致谢.(11)41、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工作重心。新农村建设资金用途广、量大,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一方面农村正规金融由于各种原因支农力度不够,出现农村资金流出农村,流向城市的现象;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不规范的存在,破坏资本市场,扰乱经济秩序。正确认识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包括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供给现状,分析农村供给现状形成的原因,完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合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都是本文所探讨的话题。所以,本文力求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来发展农村经济。本文在形成过程中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的新古典派(Neo-classical)经济增长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重要内容。虽然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三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从宏观发展过程来看,显然资本资金因素是农村经济发展薄弱的环节之一,这就需要农村金融发挥它信贷上优势1;Mark Drabenstott和 Larry Meeker(1997)分析了资本在农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发现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分别从扩大社区银行的可贷资金、发展农村二级市场和开发农村股票资本市场这几个方面发展农村资本市场以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2;Claudio Gonzalez Vega(2003)具体分析了贷款难的主要问题在于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3;Hans Dieter Seibel(2001)指出,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模、延伸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他认为应该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更广阔的金融市场,提出了使非正式金融正规化的观点4;何广文(1999)把我国农户分为贫困农户、维持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他们的信贷需求、信贷能力和承贷机制具有鲜明的多层次性特征,不同的需求,应该有不同的金融组织和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来满足,但是,由于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的单一性和垄断性,无法满足农户多层次的信贷需求5;张杰(2003)研究农户借贷问题,由于较高的信息成本以及不可能提供抵押等等原因很难从正规金融得到金融支持,指出小农借贷在农业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生计的情况下向家庭圈层内的亲友寻求借贷,进行家庭内源融资,这一融资方法普遍适用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6;盛洪(2004)指出在无法从农村正规金融取得所需资金的情况下,就必然要出现所谓的地下金融7;邹节庆(2004)则认为充裕的民间资金供给、旺盛的民间资金需求加上弱化的正规金融为民间借贷提供了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8。2、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 2.1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农村金融界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界定向来存在众多说法,但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主要来自亚当斯和费特奇特(Adams and Fitchett)。他们认为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指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的金融机构。2.1.1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主体 在我们国家,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业发展银行这四大银行组成。上述正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主要面向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基本可分为储蓄、贷款、结算这三大类,具体包括农户生活储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生产建设贷款、农村信用卡结算等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营业网点多、金融产品传统,对农民来说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但是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技术手段落后,出现向农村抽离的趋势。接下来我们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体进行具体分析: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它将农村闲散资金筹集起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对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银行:本身是由我国政府出资,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对农村GDP的贡献巨大。农业银行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 邮政储蓄:立足于农村的根本利益,利用自身特有的网络优势,为广大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农业发展银行: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国家指定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它主要利用国家信用来筹集农村发展所需资金。2.1.2农村非正规金融供给主体我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民间借贷为主的金融机构。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同样向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本文所提及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包括自由借贷;合会;银背、钱庄、典当行;民间集资、民间商业信用和民间票据市场;基金会;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资金交易主要依赖“地缘、血缘”关系,无须严格担保条件便能进行交易,我国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合法性未得到我国法律法规的确认。以下对几种比较重要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进行介绍: 自由借贷:包括农户间自由借贷、农村经济组织之间的自由借贷和农户与农村经济组织之间的自由借贷这三种,是一种直接发生的无息或者有息的借贷活动;合会:是我国民间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一般是有某个人召集若干人组成,召集者为会首,参加者为会员,约定每隔一段时间举会一次,每次聚集一定款项,首期款项归会首所得,以后各期可按一定规则分别由会员轮流所得,各期金额相同;钱庄:是指采取合伙制和股份制成立的、为借贷双方提供担保、以中小企业为放款对象的组织;典当:指出当人将其拥有所有权的物品抵押,从当铺取得一定当金,并在一定期限内连本带息赎还原物的一种融资行为。 2.2农村金融供给结构 2.2.1 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结构 首先我们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额对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结构进行分析:以某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指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供求现状,下表为我国某省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额: 表2-1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额 单位:亿元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存款1582.921652.051724.121884.912185.951992.16贷款1110.951165.051265.721406.4716151458.14存贷差额471.97487458.4478.44570.95534.02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局从表中我们可以得知:除2010年外,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表中一个明显的信息是存款数额和贷款数额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大致上处于不断加大的趋势。我国农村1/3的贷款需求是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的,很显然,它并不能满足农村对资金的需求,说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资金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农户是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全部贷款,多数农村经济组织生产所需资金也严重不足。到2012年年底,农村全部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为14.5万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9.7%,但是只能达到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的21.6。所以我们要加大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量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从几大主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分析农村金融供给机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业发展银行这四大银行组成。这些主体的农业贷款余额有多少以及这些主体农业贷款所占的比例如何都会影响农村金融的供给情况,以下我们就以农业银行为代表进行分析: 图2-1农业银行农村投放余额及占比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农业银行年度报表 农村投放余额是指农业银行的农村贷款余额:农村投放余额占比是指农业银行农业贷款所占比例;2009年至2012年农村投放余额分别为:84764亿元、107162亿元、145476亿元、165764亿元;2009年至2012年农村投放占比分别为38.1%、36.9%、 38.5 %、39.3%。 上述图形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业银行的农村贷款余额虽然逐年增长但是贷款余额增长幅度并不是非常大;农业银行每年在农村的投放比例小且变动不大,基本稳定在30%多。由农业银行的状况推出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状况可知: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有限,具体情况如下述: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余额在这四大银行之中最高的,农村经济绝对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它发展方向不明确且开拓业务能力不足,存在资金外流现象。所以,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功能正在弱化,难于促进经济的增长;农业银行自21世纪以来,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其市场定位发生变化,贷款重心发生严重偏移。农业银行县级以下营业机构逐步撤离,城市工商业贷款大幅度增加,呈现一幅淡出支农服务的惨淡画面; 邮政储蓄的贷款余额在这四大正规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三,目前在农村具有相当普遍的营业网点和极具先进的结算体系,但是它并不能像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将其所吸收的存款返还给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它所吸收的存款会转给人民银行进而上划,这样更是摆脱不了农村存款资金被抽离的命运;农业发展银行虽然从2012年起对农户的发放贷款条件有所放松,但是这个变化也不能否认长期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只对某些收购企业发放收购贷款,没有发挥本应发挥的扶持作用并将本应承担的扶持责任推给农村信用社,使农业发展银行变成单纯的收购银行。2.2.2农村非正规金融供给结构 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由于种种自身因素,它的贷款能力已经无法与农村经济发展与日俱增的资金量要求相适应,使得非正规金融机构开始出现。由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自由性,我们难以收集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相关供给信息,以下是借用张慧茹老师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研究中的数据所做的图表:图2-2农村贷款市场份额 上图我们可看出:在农村贷款市场中,正规金融贷款份额达到90%左右,非正规金融贷款份额占10%左右。虽然非正规金额贷款份额不能与正规金融贷款份额相比,但是作为民间金融,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了,我们应当引起重视。(此数据与上文提及的数据存在一些出入,但是并不影响本文的分析与判断)3、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形成的原因3.1正规金融机构方面 分析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供给现状形成的原因依旧从上述提及的四个方面入手: 农村信用社:发展方向不明确且开拓业务能力不足,存在资金外流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资金供给既有国家政策性、合作性的功能,又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使得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给目标呈现多样化。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还存在惜贷心理,与此相对应,它们感觉到资金充裕,但实际上农村信用合作社接收的存款增量均无法满足资金需要,邮政储蓄等机构在这点上都比它强,而且农村信用社还存在严重的资金外流现象。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支农的主要商业性银行,支农力度却有限。农村生产所需资金无法得到满足是因为近些年农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发展出现过分的追求商业化行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政策性金融支持,且农业银行存在不断缩减农村基层业务,退出农村基层市场的趋势都是造成供求矛盾的原因。自身定位不清晰及缺乏政策的支持造成农业银行有限的支农力度。 邮政储蓄:是农村金融的“抽水机”,它使农村金融资金外流严重。因为邮政储蓄不通过自身发放贷款,在某些情况下,它所吸收的存款会转给人民银行进而上划,所以农村储蓄资金会流出农村,流向城市。虽然邮政储蓄部分资金由中央银行作为中间人通过再贷款贷给农村信用社,间接实现对农村资金的返还。但总的来看,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性质使农村金融资金外流严重。农村发展银行:虽然贵为政策性银行,但是农村发展银行经营效率低下。由于受到贷款资金来源的限制且自身发展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农村发展银行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例如,我国农村发展银行农村支行一般有15至20位职员,而城市分行职员人数却是农村支行职员人数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不合理的发展机制,容易产生问题,滋生腐败。此外,农发行建行十多年来,至今没有一部健全的、完整的或是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明确农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地位、权利和义务,从而致使农发行经营效率越来越低。 3.2非正规金融机构方面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行为不受政府相关机构的控制监督,其极大的自由性容易破坏农村经济秩序,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非正规金融机构供给现状形成的原因如下:首先,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出现的原因:出于“血缘、地缘”的关系,人们在手头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会第一时间寻求亲戚、邻里好友的帮助;农村地区闲散资金运用渠道单一,缺少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等适宜的投资增殖方式,部分富裕农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拥有的临时性剩余资金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而存款利率的多次下调,影响了农村储户储蓄的积极性;有些农户个人和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非法高息吸收存款,这就使希望资金增殖的农村居民逐渐看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特别是高利贷,从而使这些剩余资金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提供了资金来源。其次,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需要重视的原因: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始终处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使得农民的资金供给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它导致农户进入金融市场的机会不均等,而且存在个别亲戚邻里好友的融资能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出于“地缘、血缘”的考虑,农户在筹集资金时首先会选择向亲戚邻里好友借钱,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农户都有富裕的亲戚邻里好友, 所以一些农户就丧失了金融市场的机会;非正规金融贷款主体缺乏金融风险意识,融资渠道风险较大。又不能得到法律保障和社会机制的认可,导致它缺乏有效监管的手段措施和有效的引导规范,有些民间金融活动甚至被视为非法活动,存在较大的风险,容易造成损失,严重阻碍民间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在提出结论之前,我们先对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分析农村金融需求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 期限上:农户或者是农村经济组织希望他们的还款期可以延长。大部分的正规金融机构是不会提供中长期贷款给农民、即使是贷款数额很小,但一般贷款的还贷期限仍然小于1年,还贷期限的限制暴露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难于发挥大作用、小于3个月的短期贷款期限或者依据日历年度年底前应还清贷款,因此需要在产品生产结束之前、产品成熟之前、产品出售之前还清贷款的情况,所以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期待延长还贷期,对严格的贷款期限放宽处理。 规模上:农村金融的需求规模在扩大,资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规模跟上轨道,资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而农村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的高标准,既有上限要求,又有期限限制,根本无法促进经济的发展。自身条件:在农村金融需求防范风险上,需求主体自身贷款条件不够。借款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比如提供资产抵押和担保,无疑剥夺了许多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权力,需求主体自身贷款条件不够,贷款无法满足,不能有效带动经济朝前发展。 需求结构上:以生活性与生产性需求并重。农户既有生活上的需求,又有生产上的需求,所以农户既需要生活贷款,又需要生产贷款。正规金融机构的种种约束条件,农户只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寻求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帮助,进行民间借贷,有时甚至不惜高利贷。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量大且得不到满足,因此在供求矛盾下,我们可以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方面得出结论: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正规金融机构功能定位的不合理,正规金融渠道对农村融资供给量少,根本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量。据统计,正规金融机构只能满足25%的农村资金需求,70%以上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我国非正规金融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影响大,且金融活动主体多数是农民个体,贷款只能依靠道德和信用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其规模相对较小、结构简单、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内控机制不完善,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护。4.2建议根据上述,我们给出如下建议:4.2.1规范农村正规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对农村金融机构机制进行改革,提高支农服务能力: 进一步深入改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推进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变,提高二者的基层营业网点的覆盖率。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牵动“三农”的大局,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降低贷款要求,提高贷款监督能力,限制农村金融的资金外流,并将大量资金投放支农建设,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深入农村。农村信用社要扎根农村,安心服务“三农”,更好地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对农业银行进行改制的同时应明确农业银行的自身定位,摒弃片面追求利益化的行为。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银行应增加基层建设资金,拓宽农村基层市场,支持农村基层业务,强化农村基层服务,提高支农力度,发展农村经济;改变邮政储蓄“抽水机”现象,开通邮政储蓄开放贷款的功能,增加贷款业务,拓宽服务范围。严格限制农村支农资金外流;发挥农村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拓宽农村发展银行资金来源,完善农村发展银行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发展银行的经营效率。拓宽信贷资金的来源,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发展银行的经营效率。 控制农村金融信贷风险,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安全运行:各农村金融机构应遵照法律法规,结合政府政策,采用正确的农村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机制,促使城乡发展朝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农村金融的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管理农村金融信贷风险,既要明确农村金融贷款分类,又要采取农村金融风险防御性措施,降低不良贷款风险,严控信贷资金挪用。 4.2.2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并配于适当的外部条件来进行: 内部:强化农村非正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