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学会感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冷水江中心学校课题组 摘 要 感恩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学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从分析感恩教育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入手,针对小学生感恩意识的薄弱环节,从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对学生进行实践与研究。并形成家校统一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理念;借助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体验感恩情怀;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实施感恩行动;最终使学生的感恩水准得到提升及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家庭、学校、家校协同、小学生、学会感恩、实践研究 前言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新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使孩子充分了解、感受和体会家庭的亲情、社会的温情,在广大孩子中树立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家乡、感恩社会、奉献社会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我们选定了符合现代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为培养目标的核心感恩教育。通过家长与学校的积极配合,确定了“家校协同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一、课题的提出和依据(一)理论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们进行家校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点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这就说明学生要心有他人,对别人心存感激,为他人着想,感念恩情,这就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很好的依据。2、新的中小学生守则第七条明确提出:学生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这是对“感恩教育”的最好权释。3、现代教育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年04期 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4、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传统美德感恩教育的精华。5、2007年3月两会期间,代表们联合呼吁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再次引起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第二条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就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感恩属于道德范畴,加强道德建设,就包含了感恩教育。(二)现实依据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使人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使人有积极的人生观,有健康的心态,能够善待他人的误解与错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感恩,善待了自己,也快乐了自己。 而当前在部分青少年中却存在着对人不尊重、对事不认真、对物不珍惜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新时期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了民族性,体现了时代性”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第三条指出的。为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并结合学校与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查、深入了解、认真酝酿、选定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感恩教育进行课题研究。课题全称为“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学会感恩的实践与研究”。如果对孩子们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与研究活动,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就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二、研究目标:培养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是为人之道;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同时对家庭养育之情、教师教导之恩、社会培育之恩懂得回报。只有学会了感恩,孩子从内心才会充满温馨,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着重从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家乡、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等方面对孩子进行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实践与研究。三、研究时间:本课题为3年度(2007年3月-2010年3月)的省级课题。总体上分为三个实施阶段:初步实施、深入研究和完善总结阶段。(一)初步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8年2月)(二) 深入实践与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9年6月)(三) 课题结题与研究成果(2009年7月2010年3月)四、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研究原则:主体性原则、沟通互动原则、体验性原则、时效性原则、贴近生活原则、灵活多样原则。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五、研究过程及主要做法(一)健全研究机构,选择研究对象,搞好抽样调查,撰写计划总结,对外学习交流,归纳课题资料。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特聘请了课题研究总顾问:湖南省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院长蒋伟杰教授,娄底市教育局关工委何信之主任,冷水江市教育局王建农局长。顾问:市教育局苏新喜副局长、市关工委任贤主任、市关工委谢贡华秘书长;吴又平校长及行政领导和校关工委人员为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刘桂莲副校长为课题总负责主持,任课题研究组组长,政教处主要研究,各被研究班班主任为研究小组长。以班级为单位,确定2至6年级的一、二班学生与其对应的家长为被研究班;参加研究的学生和家长共1600人。课题组在初步研究阶段重点向学生与其对应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状况,我们抽样调查了600张问卷。围绕培养学生“感恩、知恩、报恩”思路设计。从调查学生情况分析:了解到现在的孩子少部分具有感恩意识,大部分缺乏。如父母生病有13%的学生不懂得关心,家务活有36%的学生从不帮忙;遗憾的是对培育他的老师有10%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感谢,认为教育是老师的责任。还有18%的学生从来都不会向父母和长辈的付出表示感谢。从调查家长表明:86%的家长经常告诉孩子要学会感谢他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具有感恩意识,91%的家长觉得感恩意识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并且有65%的家长以实际行动为榜样,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这是绝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所达成的共识。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每个学年初、末都撰写了阶段性研究计划、总结报告。课题组每月召开一交“研究会”,研究实施的内容和采取的措施,布署具体明确的任务。对课题的主研人员,在每个阶段实施前,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安排实验教师外出交流。近三年来,外去听课学习的教师达30多人次。(二)统一家校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感恩理念。1、利用家长学校给家长上感恩教育辅导课,使家长们达成共识。我校原有30个教学班,家长参学率百分之百。由班主任组织学习感恩教育实施方案,使家长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掌握实施方法。会上我们给家长发一封感恩教育公开信,要求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我们还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信息反馈。家长感言甚多,李宁慧家长说:“学校开展感恩活动,其实不光是教育孩子感恩。作为家长,我们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愿感恩之心伴随一生!”此后,很多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一是捕捉感恩教育信息;二是找到最佳切入口进行感恩教育;三是用感恩行动感化教育孩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深入研究与实践“家校协同培养孩子学会感恩”课题,使家长明白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之基,而感恩情怀则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最初根基。我们于2008年11月特邀华东交大母亲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家庭教育”专家吴万紫先生做了“构建和谐社会,从幸福家庭开始”的专题讲座;2009年11月又高薪聘请了全国巡回演讲的深圳再东文化高飞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这两次讲座阐述了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怎样成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幽默、诙谐、精彩的演讲博得家长、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家长听了讲座后感慨道:“幸福和谐的家庭是建立在家人相互感恩基础之上的。一句温馨体贴的问候,一杯清淡的热茶就能打动一颗感恩的心。”2、利用家校信息平台和学校的教育场所以及教学资源,共同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学校通过电信局,建立了家校信息平台,方便家长与老师的联系。每天班主任交待信息员,向家长发送班级或学校的活动方案,要求家长根据感恩教育内容,在相应的时间内指导孩子完成活动项目。再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反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我们课题组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队刊、班刊向学生宣传感恩理念;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层次性;充分利用每周五的班队课和课前三分钟,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教师例会和周三的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与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管理,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活动。(三)借助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体验感恩情怀。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结合这些特别的日子,开展感恩教育体验活动。国际“三八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节。如:(1)“三八节”。要求学生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语,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演绎着一幕幕亲情的温暖。(2)“九月十日”教师节。同学们用真诚的话语,深情的赞歌,别致的贺卡,表达对教师的爱。同时,通过学校组织排练“福娃喜庆教师节”方块队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六(1)班的段世文同学所写的“愿为春蚕吐尽银丝,美景甘为人梯献出碧血育英才”书法。他说,为了表达对老师多年来的教育之恩,决定将这幅蕴含赞美歌颂老师的字画通过精心装裱,赠送给他的班主任谢老师。(3)“过元旦”是最佳的“感恩”教育契机。课题组通过政教处发出活动方案,以班为单位按各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精心策划,融入感恩情节,使学生们欢度一个快乐祥和富有感恩特色的主题班会。有些班主任还特意安排了“我和爸妈过大年”的主题班队活动,与孩子同台表演精彩的节目。(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实施感恩行动。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实践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把感恩情感化为感恩行动。在5. 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全国人民为之痛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关心、帮助、奉献的行动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着。首先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各班同学踊跃捐款,特别是王民权同学,他把多年积攒的零花钱500元全部捐了出来。本次捐款共60000多元,这是师生的一片爱心。像这样的捐款活动,三年来共举行了四次。 2008年3月下旬为学校的一位身患重病的学生捐款10000多元;2007年5月为学校的建设捐款5万多元。其中一位家长捐款20000元,另外一位家长捐新课桌凳100套。2008年底新建了明德教学楼,2009年下学期已经正式使用。学校由原来的25个班扩到了 30个班。由于经费紧张,教学楼还有些设施没有及时到位,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多媒体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家长学校委员会召开了专项筹备会议,重点研究了解决资金方案。在委员们的倡议下,决定召开各班家长会,大家自愿支持多媒体建设。11月下旬,各班召开了家长会,会上很多家长感慨地说:学校想方设法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学校建设多媒体室,为的是更好地让我们的孩子了解更多教育信息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网络教学,能够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愿意支持。家长们纷纷从腰包里掏钱,你捐800元、我捐1000元、家委会成员积极组织,各班不到半个小时, 15个班总计金额达10万多元。这就是学生家长爱心与奉献的真实写照,也是学生家长感恩学校之举。六、课题研究的成果(一)学生的感恩水准的提升及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通过感恩教育,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改变,涌现了许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的动人事例。五年级刘晨同学是一位成绩很优秀的女孩,父母是下岗工人,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每天早出晚归做点小生意。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刘晨主动承担了做饭、搞卫生等家务活。每天父母回家,热腾腾的饭菜就端到了饭桌上。晚上还要给父母做一些按摩腰腿的保健工作。睡觉前,孩子必定还有一句暖心的话:“爸、妈晚安!”,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孩子的这些举动,深深地打动了父母,父母也体贴孩子,尽量减少孩子的负担。一家人和睦相处,充满了温情。在学校开展“我的感恩故事”征文活动中,这样会感恩家人的好孩子在我们中心学校枚不胜数。在孩子们的举动中,感恩是孙子给爷爷买的多功能削水果皮机,给奶奶买的热水袋;感恩是孩子给爸爸一杯温暖心田的茶,一把妈妈在雨中得到孩子送去的伞这一切一切的举动,都蕴含了孩子们对长辈的一片感恩之情,演绎着一幕幕亲情的温暖。还有把买麦肯基的钱捐给行人路上的残疾老人;还有把一件件好衣服送给比自己条件困难的同班同学;把好吃的巧克力分享给好朋友;把午餐的一半给了不能回家吃饭的同伴。这都是写在他们的生活实际中,处处洋溢着孩子们助人为乐的情怀。他们觉得在帮助他人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感恩教育同时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了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开展。近三年,有300多户家庭分别获得了省、地、市优秀学习型家庭荣誉称号。感恩教育也使教师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二)以唐宋诗文为主渗透“感恩教育”的校本教材开发。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举措。我校以唐宋诗文为切入点,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主题,将“感恩教育” 渗透到开发的1-6年级经典诗文福娃伴我学经典校本教材之中。并根据不同年级的认知特点和感恩教育的层次性,选编了有“感恩”内容的唐宋诗文与名言警句。为了把福娃伴我学经典的教学落到实处,学校每周为各班安排了一节校本经典教学课,老师们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家长在家指导孩子诵读这本经典书籍。(三)论文的发表和获奖。1、刘桂莲、邓松涛等30多位老师、家长、学生撰写的论文在湖南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四、五、六届全省家庭教育教研科研成果评选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同时还有100多位老师、家长、学生分别荣获各级各类竞赛奖项。2、刘桂莲老师撰写的感恩是和谐社会的风帆登载在全国第三届社区与学校家庭德育工作论坛专辑上。吴又平、潘周雄、刘红霞等老师撰写的论文在家庭周报发表。3、段斌云等五位教师荣获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华诗词进校园校本教材研讨课一等奖。李思等13位教师在冷水江市感恩教育主题班队活动课观摩研讨活动中荣获一等奖。4、汇编了班主任的感恩教育教案、谁言寸草心(学生征文)、感恩美德故事(家长篇)感恩名言警句集锦、家长心语录等集子。七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及社会影响。开展了“感恩教育”公开课和观摩研讨活动,在冷水江市城、乡全面推广。2009年3月1 6日-26日,学校成功举办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比武。全校30名班主任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所上的课主题鲜明,生动感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课堂上,通过观看动画、现场表演、讲述故事、讨论交流、调查汇报、作品展示等活动,把参与听课的师生、家长融入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地球、感恩大自然的情怀中,让人深受感染,产生共鸣。历时九天的公开课,每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二年级上册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四)
- HR招聘与配置模块重难点探素
- 2025年小学词语辨析真题及答案
- 国有企业党委2025年度党建工作总结暨2026年工作谋划报告
- 2025年潮州统考日语真题及答案
- 吉林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小公司面试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育师晨检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单招郑州试卷及答案
- DB1306T 289-2025 简化沟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十五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 建筑工程质量员课件
- 风机维修合同协议
- 酒类公司食品安全培训
- 汽车维护与保养作业指导书
- 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 2024年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浙商证券】餐饮系列研究之茶饮+咖啡深度:茶饮方兴未艾品牌格局渐明
- 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和流程
- 青马工程笔试题库及答案
- 《跨境电商》课件-跨境电商法律法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