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PPT课件.ppt_第1页
《古书的注解》PPT课件.ppt_第2页
《古书的注解》PPT课件.ppt_第3页
《古书的注解》PPT课件.ppt_第4页
《古书的注解》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通论古书的注解,教学内容,1,一、古注的产生二、古注的发展概况三、古注的体例四、古注的常用术语,清人阮元曰:“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一、古书注释的产生先秦是注释的萌芽时期。先秦的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一)古注兴起的原因1.语言的发展演变由于语言发展,先秦的文献到了汉代人们已经不能完全看懂了2.尊儒读经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易、书、诗、仪礼、春秋)博士。汉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用古文写成的经书,古今文之争3.抢救古籍汉代广开献书、采书之门。,(二)古注的重要性,1、旧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诗经邶风终风)汉郑玄毛诗笺:“言,我;愿,思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3、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墙篱落于粪溷之侧。(梁书范缜传)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返回,(一)传注体传,传:zhun,传述。以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故称传。秦汉之际的注释多称传,传是最早出现的注释体例。,毛诗故训传西汉毛亨,春秋左氏传春秋左丘明,传注体传,返回本章目录,三、古注的种类,(一)传注体注,注:灌注。由于古书难懂,需要解释,如同水之注物,才能使难点消散。东汉郑玄开始称注释为注,郑玄之后,注成为训释的通称。,传注体注,三国志注南朝宋裴松之,文选注唐李善,返回本章目录,(一)传注体笺,1笺:jin,标记,表明。注释者对于前人传注的阐明、补充、说明、订正,都另行标明,不与前人传注相混杂,这种注释称为笺。2笺,始于东汉郑玄的毛诗笺。,毛诗笺东汉郑玄,传注体笺,返回本章目录,毛亨传,传注体释例,郑玄笺,毛亨传,郑玄笺,郑玄笺,返回本章目录,(二)义疏体,疏,疏通,疏导。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解的一种方式。唐人也叫“正义”,正义是解释经传以得出正确含义的意思。义疏有时简称“义”或“疏”。,孟子疏宋孙奭,五经正义(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唐孔颖达,义疏体,返回本章目录,义疏体释例,孔颖达疏,孔颖达疏,孔颖达疏,返回本章目录,(三)章句体,古人往往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分析章节句读,串讲经文大意,有的指出中心思想,这就叫章句。有的在每章后附“章旨”,即本章题旨的意思,概括一章大意。,楚辞章句东汉王逸,孟子章句东汉赵岐,章句体,返回本章目录,章句体释例,返本章,返回本章目录,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四)集解体,解:解析。汇集各家注释,附以己意的注释体例。包括集注、集传、集释。,论语集解魏何晏,诗集传四书集注宋朱熹,集解体,返回本章目录,名为集解,实非集解体:晋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名非集解,实为集解体:唐代颜师古汉书注,(五)补注体,一种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的注释。有补、补疏、补义、补正等名称。,楚辞补注宋洪兴祖,汉书补注清王先谦,补注体,返回本章目录,(六)音义体,将注音与释义联系起来的注释,叫音义。以注音为主,有时兼释义,或指出异文现象。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音义体,四.古注的内容(一)解释词义古今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和词义的变化上。阅读古书,首先遇到的便是识字解词。对古书词义的解释,例如: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毛传:“遵,循也;汝,水名也;坟,大防也。”(二)疏通文句,串讲文意古书传注中的一些译文和串讲,便属此类。如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德。”郑笺:“不肯施德于我。”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郑笺:“言己心志坚平,过于石席。”,(三)阐明章旨章旨,又作章指,指诗文篇章的大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段落大意。古书注释中,阐明章旨能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清楚。使读者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如: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田畯至喜。”郑笺:“此章陈人以衣食为急。”郑玄说此章陈述人们以吃饭、穿衣为急务。另外还有分析句读、提示语法、说明修辞表达方式、诠释典故成语、校勘文字等。,五、古注的常用术语:(一)直接解释1.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解释语+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豕一岁曰豵(zng)”,“豵”是被解释语2.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3.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大致有四种情况: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4.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5.辞(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6.言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如诗经:“黽(mn)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二)说明读音和词义(声训)7.之言之为言既释义又说明读音,一般都是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也。”,8.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倍读曰背”。9.读若读如主要用于注音,起标明音读的作用。如“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10.如字用于注音的术语,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按照它通常的读音来读就叫如字。如: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前面的恶读(取乌的声母,路的韵母)w,后面的恶读它通常的音。前面的好,读呼报反切出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