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商人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商人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商人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商人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商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商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周代的商人在最初以官商为主, 而此时的官商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或后世所 说的官商,他们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至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威权下移,从而使 食官之商与宗法秩序和王朝政治渐次脱钩,官商开始利用官府提供的商业资本, 为官府牟取利润,最终脱离官府,成为自由商人。私商的兴起和发展也有一个过 程, 西周时期私商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他们有自己的组织管理模式, 聚族而居, 职业世袭。春秋时期,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兴起。战国时期,客观上私商分 布的广泛性与主观上抑商的思想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周代商人的身份和地位更是经历了一番变化。 西周时期的官商自然具有 “官” 的身份,而普通商人则以平民身份活动。终春秋、战国之世,其身份无甚大变化, 而其地位颇值得深思。西周时期看不到有贱商的言论,商人的行为至少还没有遭 到社会的非议。春秋时期商人受到重视,不仅社会舆论支持其发展,而且统治者 也提供诸多便利条件。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抑商的言论和行为,这与商人自身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不无关系。 商人对当时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经济方面。 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全国各 地的物资交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经济结构的转变,并为统治者提 供了可观的税收。在政治方面,商人在客观上是大一统的支持者,并且加速了贵 族等级制度的松动。 在经商活动中, 商人不断总结经验, 形成了丰富的经商理论, 社会也在他们营利精神的导向下形成了一种自由竞争的机制。 关键词:周代;商人;地位;影响 ii abstract official merchant was the main merchant in zhou dynasty at first, but at this time they had been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rdinary meaning or later ages said, they had their own particularity.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royal family declined, and authority was descended, which made the official merchant unhook with the patriarchal order and imperial court politics gradually, official merchant began to use commercial capital that local authorities supplied to make profits for it, then separated himself from i t and became free merchant at last. the 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merchant also had a process, at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the private merchant was at the stage of preliminary development, they had their own organiza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model, they inhabited a region together as a clan, and their profession was hereditary. at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merchant sprang up as a independent stratum. at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private merchant s extensiveness objectively and the thought of restraining business subjectively formed contrast. the merchant s identity and status in zhou dynasty also experienced some changes. at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the official merchant had official identity naturally, but the ordinary merchant acted as common people. at the en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ir identity almost had no changes, but their status deserved careful pondering. at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we couldn t read opinion about despising merchant; merchant s action didn t suffer social reproach at least. the merchan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as taken seriously, not only the social public opinion supported its development, but the ruler supplied many convenient conditions. but at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re appeared views and action about restraining merchant, this had something with the effect that merchant s development had on the society. the maximum effect the merchant had, about society s developing, was on economic respect. their activities promoted goods and materials flowing between regio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urged the commodity economy s developing, impelle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s changing and provided considerable revenue for the rulers. on political respect, the merchant w ere supporters of union objectively, and their activities accelerated the aristocratic system s releasing. the merchant, in their business activities, summarized experience continually, and formed abundant business iii theories and a free competition system was formed under the guiding of their profit- making spirits in the society. key words: zhou dynasty, merchant, status, effect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绪 论 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考察周代商人的情况:首先,界定周代商人的概念并 分析其性质。其次,探讨商人的活动状况。 “工商食官”的官商不同于一般意义 和后世所说的官商,这从其职掌上可见一斑。他们又与“工商食官”制度紧密相 联,无论诸家所论“工商食官”制度是否长期存在于有周一代,与其紧密相联的 官商却始终存在, 并且职掌发生嬗变。 与此同时, 私商有着自己的组织管理模式, 其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至战国时我们能清晰看到其分布的广泛性。这些仅仅从某 些方面或一个侧面还原了周代商人的历史面貌。 接下来再探讨周代商人的身份和 地位及变化。依照时间的脉络,本文分别探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身份 和地位。这不是简单地依照传统的历史分期而作出的决定,而是根据商人自身的 发展变化做出的分析。 这一点可从本部分探讨的商人身份和地位变化的原因得到 解释。最后探讨商人的社会影响。商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经历了历史的种种磨 难,同时他们也在客观上为历史的发展增添了些许光彩。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 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可见他们的影响存在。 2 、研究现状 前人对本课题已作过些研究,但尚未发现专门论述周代商人的著作。有关这 一问题的研究多为某一著作的一个章节,或附属于某一问题的探讨中,或从某一 方面探讨该时期商人的情况。 早在 2 0 世纪 4 0 年代初,钱穆就在国史大纲中提出“工商食官”解体说。 认为: “春秋时期工商皆世袭食于官,盖为贵族御用,非民间之自由营业。 ”战国 时“封建贵族渐渐崩溃,而自由经商者乃渐渐兴起。 ”童书业春秋史有对社 会等级的论述,其中认为工商大多是附属于官府的执事人员,也有私人从事工商 业的,工商属平民阶级。郭沫若 1 9 5 2年出版的奴隶制时代认为西周春秋时 期的工商业者身份是奴隶,或者说是“野人” 。在七、八十年代中国古史分期论 战中,伴随着“国人”的阶级属性问题的讨论,也可以看到探讨商人问题的蛛丝 马迹。何凡 “国人暴动”性质辨析认为,商皆为官府隶属,西周尚无独立的 平民工商业者,其后“百人”脱籍,才形成新的工商阶级,此时正值春秋时期。 郝铁川西周的“国人”与“彘之乱” 认为,工商是国人的组成部分,但不是 主体。任常泰、石光明 西周春秋时期的国人一文认为工商是国人的主体之一。 何清谷论战国商业的发展将当时的商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坐列贩卖的小商 2 小贩,另一类是富商大贾。杨一民战国秦汉工商业者身份的变化与统治者的经 济政策 ,除认为此时工商业者身份地位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过程外,还对统 治阶级扶植工商业的一面作了重点论述。吴慧先秦时期官商和私商的考察对 官工商解体、私工商代兴的过程作了更为具体的描述。9 0年代以后,对于周代 商人的研究角度多元化。郭仁成在其著作楚国经济史新论中,依据左传 宣公十二年随武子对楚国“四民”的排列顺序“商、农、工、贾” ,认为商贾在 楚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桂芳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兴起的原因从 土地制度变革、专制主义与统一王权的不发达、社会经济的变迁三个方面探讨了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兴起的原因。 祝军 先秦时期商人阶层的精神世界与家庭生活 认为, 先秦时期商人阶层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家庭生活。 朱红林 周代 “工 商食官”制度再研究 、 论春秋时期的商人“工商食官”制度与先秦时期商 人发展形态研究之二对先秦时期商人发展的演变形态分了阶段,并提出了可资 借鉴的、不同于前人的新观点。其著作 周礼中商业管理制度研究在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专辟一章探讨周礼所载商人。 前人的研究很有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问题: (1 )研究缺乏系统性。前人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多附属于其他问题的讨论中。 例如探讨中国商业的发展,西周、春秋时期“国人” 、 “庶民”的身份以及周代社 会性质时会涉及商人的一些情况。或者是从某一方面讨论该问题。例如,探讨商 人的精神世界、 “工商食官”制度、商人的社会身份、不同地区商人的情况等。 但尚未发现有人系统地、全面地对周代商人进行研究。 (2 )某些观点有待商榷。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存在争议。例如,对于商人 的身份,有认为是奴隶的,有认为是平民的。又如,对“工商食官”本身字义的 理解、 “商”的身份、这一制度的发展演变,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使周代商人的历史面貌系统、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自己能 力的基础上,对前人成果合理部分予以肯定,疏漏之处进行补正,以利于更深入 的研究。 意义: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时期,探 讨“古今一大变革之社会”下的商人,有利于我们了解商人在社会转型期所扮演 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 “商人对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 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它应当是这个世界发 3 生变革的起点。 ” 1 因此,对周代社会的商人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2 )中国自秦汉开始“重农抑商” ,尤其是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盛, 打击商人措施严厉。而在周代,直到战国末年始出现“抑商”思想。探讨周代商 人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了解后世“抑商”政策的由来。 (3 )商人是商业活动的主体,商业的发展由每一个商人的具体活动来体现, 探讨周代商人的社会活动,有利于了解周代商业发展的情况,从而为今天商业的 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5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第 1 6 2 页。 4 第 1 章 周代商人概念的界定及性质 商人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是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 阶级” 。它是不同生产者、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之间产品交换的“不可缺少的 中间人” 。 2 不搞生产,专作买卖;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牟利,这就 是商人之所以成为商人的两个基本标志。 3 这一概念,基本反映了商人的本质。 但商人作为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环境下有其自身的特点。周 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时代,商人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4 为了 更好地把握周代商人的概念及性质, 笔者拟从史料所见商人之称谓入手分析其职 能特点,对周代商人作一概念上的把握。 1 . 1 史料所见商人之称谓 在一些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中,从事商品交换的这一类人的称呼有“商” 、 “贾”之别。那么,商、贾的区别何在呢?郑玄注周礼天官大宰曰: “行 曰商,处曰贾。 ” 司市曰: “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 ” 白虎通曰: “商贾何 谓也?商之为言商也,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 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 ”由此可知, “商” 、 “贾”的区 别主要在于活动地区不同。从事贩运贸易的商人称为“商” ,在当地活动、聚集 商品、贱买贵卖的商人称为“贾” 。 (1 ) 商 商人究竟出现于何时?对此,学界尚存歧见。郭沫若认为是在商代,并且认 为将商业经营者称为商人与商民族善于经商有密切关系。 郭沫若 十批判书 曰: “殷人的商行为无疑是已经开始了。 周书酒诰称妹土人肇牵车牛远服 贾, 肇者始也, 可见在周初人的眼目中认为商行为是始于殷, 大约就因为这样, 所以后世称经营这种行为的人便为商人的吧” 。 5 其实,这里的“肇”应按孔 安国传的解释: “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 ” 6 酒诰说周公让“妹土”之人“肇牵车牛远服贾” ,只是要求殷民在“纯其艺 黍稷”之余,再“肇牵车牛远服贾” 。这表明殷人有经商的传统,所以周公以殷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1 6 2 页。 3 吴慧: 中国古代商业史第 1 册,中国商业出版社,1 9 8 3 年,第 7 6 页。 4 三个阶段分别是:春秋以前,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参见朱红林: 论春秋时期的商人“工商食官” 制度与先秦时期商人发展形态研究之二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 0 0 6 年第 1 期。 5 郭沫若: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 十批判书 ,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第 1 8 页。 6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 尚书正义卷 1 4 酒诰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年, 第 3 7 6 页。 5 俗治殷民,但不能表明殷民的祖先开创了商业。 徐中舒则认为商人出现在周初。 “周公迁殷民于成周,成周居四方之中,可 耕之土田少,又压迫于异族之下,力耕不足资生存,故多转而为商贾。商贾之名, 疑即由殷民而起。 ” 7 吴晗也持此说。 8 若依此说,殷遗民是在无法生存的状况下才 去经商的。但尚书多士载,周公让殷遗民“今尔惟时宅尔邑,继而居,尔 厥有干有年于兹洛。 ”笔者以为,殷人善于经商,应在周灭商以前就是如此,而 不是亡周之后无可奈何的选择。 朱红林以左传为例,认为“商”或“商人”作为经营商业者的称呼,最 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文献。商、贾之别亦见于此时。 9 (2 )贾 “贾”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即已出现,但意义尚未得到明确。金文中的“贾” 字已有了指代商人的意义。但据说文贝部 , “贾”最早是商品买卖的代称: “贾,从贝,市也。两声。一曰坐卖售也。 ”段玉裁注曰: 市,买卖所之也。因之凡买凡卖皆曰市。贾者,凡买卖之称也。 酒诰曰: “远 服贾。 ”汉石经论语曰: “求善贾而贾诸。 ”今论语作“沽”者,假借字也。引 申之,凡卖者之所得,买者之所出,皆曰贾,俗又别其字作价。 “一曰坐卖售也”六字, 盖浅人妄增。 司市注: “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 ” “居卖物”谓居积物亦兼卖之也。 居非谓坐。此以坐与下行相对,又赘以说文所无之“售”字,殊无文理。 西周金文中多有“贾”字出现(如下图) : 金文中多次出现的这些字,学者或释贮或释贾,笔者倾向于释其为贾。根据 李学勤、彭裕商研究, “贾”字意义较为明确的主要有三:其一,动词。交换、 交易之义,包括商业性质的交易乃至买卖。其二,名词。指与商贾有关的贾正、 贾师等一类人。其三,名词,指国名。 1 0 如:鲁方彝铭文“肇贾休多赢” ,其中的 7 徐中舒: 从古书中推测之殷周民族 , 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 ,中华书局,1 9 9 8 年,第 2 9 页。 8 吴晗: 从商品生产联想到中国商人的起源 , 吴晗文集卷 4 ,北京出版社,1 9 8 8 年,第 1 5 9 页。 9 朱红林: 中商业管理制度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3 年,第 3 3 3 5 页。 1 0 彭裕商: 西周金文中的“贾” , 考古2 0 0 3 年第 2 期,第 5 8 页。 五祀卫鼎 颂鼎 裘卫鼎 贾爵 贾子己父匜 中山王舋壶 十一年库啬夫鼎 6 贾字为动词,指从事商业性质的交易, “属商贾行为。 ” 1 1 兮甲盘铭文中的“贾” , 应为周礼 、 仪礼 、 礼记等书提及的官府内部及诸侯百姓中主管市买的贾 人。颂鼎铭文“令女官司成周贾廿家,监司新造贾” ,彭裕商释其为“贾正、贾 师和周朝官府内部的贾人一类人物” , 1 2 善夫山鼎铭文中的“司贾”也与颂鼎铭文 中的“贾”字意义相同。一般认为鲁方彝、 1 3 颂鼎是周恭王时器皿,兮甲盘、善 夫山鼎为周宣王时器皿。 亢鼎铭文记载了用贝币买玉器之事, 其铭文云:“乙未, 公太保买大 于 亚, 才五十朋。公令亢归 亚贝五十朋。 ” 1 4 亢鼎器形流行于周初,铭文提到的公太保 即召公奭,年代当属成、康之际。 遽伯睘簋云: “遽伯睘作宝尊彝,用贝十朋又四朋。 ” 1 5 李学勤认为,这是记 其本身的造价。 “厥贾,其舍田十田。 ”这是说交易值八十朋贝的瑾璋,遽伯付给 了裘卫十四田。遽伯睘簋由其铭文字体来看,也应属于西周早期。 鲁方彝铭文证实西周确有商贾存在。颂鼎、兮甲盘、善夫山鼎证实了西周晚 期已设置管理商贾的官员, 或某些官员已开始兼管商贾。 可以看出, 至迟在周初, 就已有专门从事长途贩运的商人了。 (3 )商贾、贩夫贩妇 据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 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里出现了“商贾” 、 “贩夫贩妇”的 称谓。 郑司农注: “百族,百姓也。 ”贾公彦疏: “此据市人称百族,故以百姓为百 族。 ”孙诒让曰: “百姓谓平民自赍货物买卖于市者。 ” 1 6 司市曰: “凡万民之 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之叙。 ”孙诒让曰: “万民即上文 之百族,通市中诸往来买卖者而言。 ” 1 7 胡寄窗认为“百族”为一般消费者。 1 8 马 洪路、 1 9 李普国 2 0 等皆以“百族”为平民,无异议。对于“贩夫贩妇”的身份,诸 家没有明确论述。 笔者认为, 这些人当以农业劳动者为主。 孙诒让认为这些人 “所 赍货物不多,无肆立持,不豫储,不久居。 ” 2 1 他们在夕市活动是由于在城市中没 有住所,自然是居住在“野”的农业劳动者。长安沣西张家坡劳动者居住区陶窑 1 1 彭裕商: 西周金文中的“贾” , 考古2 0 0 3 年第 2 期,第 5 9 页。 1 2 彭裕商: 西周金文中的“贾” , 考古2 0 0 3 年第 2 期,第 5 9 页。 1 3 李学勤: 鲁方彝与西周商贾 , 史学月刊1 9 8 5 年第 1 期。 1 4 马承源: 亢鼎铭文西周早期用贝交易玉器的记录 , 上海博物馆集刊第 8 期,2 0 0 0 年。 1 5 罗振玉: 三代吉金文存第 6 卷第 4 6 页第 2 器,1 9 3 7 年影印本。 1 6 清 孙诒让撰, 周礼正义第 4 册卷 2 7 地官司市疏,第 1 0 6 1 页。 1 7 清 孙诒让撰, 周礼正义第 4 册卷 2 7 地官司市疏,第 1 0 6 5 页。 1 8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6 2 年,第 3 7 页。 1 9 马洪路: 中国远古暨三代经济史 ,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第 1 9 3 页。 2 0 李普国: 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思想 ,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 6 6 6 7 页。 2 1 清 孙诒让撰, 周礼正义第 4 册卷 2 7 地官司市疏,第 1 0 6 1 页。 7 遗址的发掘 2 2 表明,民间一般民众中亦有善于制陶的专业陶工,他们制作的陶器, 至少有一部分是为了交换,即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据国语郑语记载, 周宣王时“有夫妇”用山桑木做弓、用箕草做箭囊,而自“鬻是器” 。因此, “贩 夫贩妇”应以农业劳动者为主。值得讨论的是“商贾” 。 管子轻重乙也载有 “商贾” : 桓公曰: “吾欲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为此有道乎?”农夫辟其五 谷,三倍其贾,则正商失其事,而农夫有百倍之利矣。 据赵守正解释:“正商贾” 就是指专事经商的商人。 2 3 这也可以解释 周礼地 官司市 “商贾”之意。从周礼地官司市对“商贾” 、 “百族”及“贩 夫贩妇”的区分,可以看出当时国家对于职业商贾是专门管理的。 2 4 郑玄注曰: “商贾家于市城。 ”孙诒让也认为: “贾居于肆,商虽行,亦有邸舍在城市。 ” 2 5 正 如秦汉简牍所说市场上的商人有列伍组织一样, “商贾”在市场上有专门的组织。 (4 )贾民 周礼地官司市曰: “以贾民禁伪而除诈。 ”郑玄以为: “贾民、胥师、 贾师之属。 ”另据周礼地官叙官可知, “胥师” 、 “贾师”等并无爵位,郑 玄认为: “自胥师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 ”又云: “胥及肆长,市中给徭役 者。 ”可见, “胥师”以下的各类市场管理人员是由为官府服役的商贾来担任,被 称为“贾民” 。 综上所述,周代对商人的称呼有“商” 、 “贾” 、 “商贾” 、 “贩夫贩妇” 、 “贾民” 等。西周时期被称为“贾” ,春秋时期被称为“商人” 、 “商” 。 “商贾”之称主要 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至于“贾民” ,则仅见于周礼 。虽然周代商人称谓众多, 但在职能上有着共同的特点。 1 . 2 职能特点 1 . 2 . 1 从事商品交换 周礼天官大宰曰: “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 地官司市 : “以商 贾阜货而行布。 ” 地官大司徒 : “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六曰通财。 ” 冬官考工记曰: “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 ” 荀子儒效曰: “积 2 2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沣西发掘报告 (1 9 5 5 1 9 5 7 年陕西长安县沣西乡考古发掘资料) ,文物 出版社,1 9 6 3 年。 2 3 赵守正: 管子通解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 9 8 9 年,第 5 0 2 页。 2 4 赵冈、陈钟毅: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 9 8 6 年,第 5 4 1 页。 2 5 清 孙诒让撰, 周礼正义第 4 册卷 2 7 ,第 1 0 6 0 1 0 6 5 页。 8 反货而为商贾” 战国策赵策曰: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 文献通考 卷八钱币一考八三曰: “周制:以商通货,以贾易物。 ”上述记载表明,周 代的商人已经成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 ” 大量的考古发掘表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交换即开始发生。在周代,不论 是周王室,还是诸侯国,对于地区间经济上的互通有无都非常重视。周文王时四 方游旅“旁生忻通,津济道宿,所至如归。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资贵贱, 以均游旅。使无滞、无粥熟、无室市,权内外以立均。 ” 2 6 周人看到商旅对于经济 发展的重要性,认为, “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 2 7 春秋时期,卫文公即位以后,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2 8 使卫从国破家亡、 荒凉衰败的困境中摆脱出来。晋文公即位之初,采取“轻关易道,通商惠农” 2 9 等 政策,吸引外来商人,促进跨国贸易以壮大本国的经济实力。齐国在立国之初, 就把商、工之业视为国家的根本。太公望采取了“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3 0 的 措施。这些重视工商的政策正是注重商品交换之意。战国时期市的普遍设立,更 是为交换提供了便利,商人则担负起交换这一职责。 1 . 2 . 2 使用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 商人的出现与货币的使用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 的。西周时期就已使用贝、金属、珠玉等作为货币,这一点有金文记载、考古材 料可以说明。春秋时期,金属铸币广泛通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流通区域,如: 北方以周、晋、郑、卫为中心的布币区,滨海以齐国为中心的刀币区,南方为楚 国的蚁鼻钱流通区域。及至战国,金属铸币流通的范围不断扩大,北至长城外, 东北至辽东檄外,东抵海,西到陇蜀,南至长江流域的吴越、襄郢、长沙等广大 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周代各种形式的货币是客观存在的,此不赘述。这些 货币都是商人用来充当交换媒介的。 据周礼记载,城内市场上的交易必须使用货币。 地官司市曰: “以 商贾阜货而行布。 ”郑司农注: “布,谓泉也。 ”也就是说,在国家管理的各级市 场上,商贾必须使用布币来进行交易。 夏官羊人曰: “若牧人无牲,则受布 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也就是说,官商在采购商品时也要使用布币。 史 记循吏列传曰: “ (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 2 6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李学勤审定, 逸周书汇校集注卷 2 大匡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第 1 6 7 1 6 9 页。 2 7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 礼记正义卷 1 6 月令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 第 5 3 0 页。 2 8 杨伯峻编著, 春秋左传注闵公二年,中华书局,1 9 9 0 年第 2 版,第 2 7 3 页。 2 9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点校, 国语卷 1 0 晋语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第 3 7 1 页。 3 0 汉 司马迁: 史记卷 3 2 齐太公世家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 1 4 8 0 页。 9 市令曰: 三月顷。 相曰: 罢, 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 朝, 相言之王。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使用货币还处 于国家监督之下。如此刻意约束商人,显然为了维护市场正常运转。强制商人在 交换活动中必须使用货币,这在当时已经被纳入了国家的管理之中。 10 第 2 章 周代商人的活动状况 史料中所见众多商人称谓,不仅反映了商人出现的时间早晚,更为重要的是 揭示了商人不同的经营方式。周代的商人使用货币,从事商品交换。仅此而论, 与一般意义上的商人无别。但周代的官商,与后来的利用政治特权、在流通领域 里牟取暴利的官商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最初,他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商人,也不 同于后世一般意义上的官商。这里有一个嬗变的过程。 2 . 1 官商 考察周代的官商,势必联系当时的“工商食官”制度。 “工商食官”语出国 语晋语四 :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 官宰食加。 ”三国韦昭曰: “工,百工。商,官贾也。 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 知物价。食官,官稟之。 ”前辈学者多依此解进行阐发,但此解有不确之处。由 于韦昭注较为偏颇,学者们对于周代的“工商食官”制度莫衷一说,因此应按朱 红林的分析 3 1 对其进行重新解释。 从前引国语晋语四可以看出:公、大夫、士、庶人、工商、皂隶、官 宰皆属于不同等级的群体。 “食”表明其生活来源。阎步克从稍食到月俸 战国秦汉禄秩等级制新探指出:周代存在着一种“稍食” ,它是按月发放或领 取的,并且在发放时要通过考功计劳来定其额度。领取稍食者主要是宫中的各种 官府胥吏,直接为周王服役的士庶子及男工女仆之类。工商属于领取稍食者。 3 2 显 然,这里的商指的是官商,即韦昭注所说“商,官贾也。 ”有的学者就此得出结 论:西周时期不存在私商。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让我们注意一下这条材料前 面的一段话: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债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 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这里也出现了“商” 。韦昭只解释了后者,没有注意 前者。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商”不但包括官商,也包括私商。韦昭注: “轻关,轻其税。易道,除盗贼。通商,利商旅。 ”如果民间商人没有一个相当 的数量,统治者是不会将商业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的。这种情 况不独晋国为然。春秋时期,宋武公曾以城门之征赏战胜入侵之狄者耏班, “使 食其征,谓之耏门。 ” 3 3 可见,门征收入不少。春秋中后期,各种关卡增多。除国 家税收之外,往来商旅还要受到当事者的盘剥。如齐景公时,齐国“逼介之关, 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 ” 3 4 所有这些都只能是针对私商而进行的。因此, 3 1 朱红林: 周代“工商食官”制度再研究 , 人文杂志2 0 0 4 年第 4 期。 3 2 阎步克: 从稍食到月俸战国秦汉禄秩等级制新探 , 学术界2 0 0 0 年第 2 期。 3 3 杨伯峻编著, 春秋左传注文公十一年,第 5 8 3 5 8 4 页。 3 4 杨伯峻编著, 春秋左传注昭公二十年,第 1 4 1 7 页。 11 我们说,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既有官商,又有私商。 2 . 1 . 1 官商的职守 所谓官商应当是商业资本由官府提供,商业利润完全归官府所有,商人只得 到他为官府经营商业的劳动报酬,至于他把商品卖给谁,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或 者是如后世所说利用政治特权在流通领域里牟取暴利的商人。但是, “工商食官” 下的官商却有其特殊性。 周礼所载的一些贾人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详细情况。 周礼所载设贾 之官有:庖人下属贾八人,大府下属贾十六人,玉府下属贾八人,职币下属贾四 人,典妇功下属贾四人,典丝下属贾四人,泉府下属贾八人,马质下属贾四人, 羊人下属贾二人,巫马下属贾二人,犬人下属贾四人。他们的职守是“主市买, 知物贾。 ” 关于“主市买”者, 周礼夏官羊人曰: “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 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沉、辜、侯、禳、 衅、 积, 共其羊牲。 若牧人无牲, 则受布于司马, 使其贾买牲而供之。 ” 地官牧 人 “掌牧六牲” ,王室及政府所需六牲,包括羊人所需羊牲,首先由“牧人”这 个机构提供。 “牧人无牲” ,指的是“无毛物纯色,角体完具中法式之牲。 ”在这 种情况下,羊人就要“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 周礼夏官羊人 设贾二人,就是专门执行这项任务的。 周礼天官庖人曰: “掌共六畜、六 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槁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 子之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 ” 天官庖人职下设 有贾八人。郑玄注曰: “贾,主市买,知物价。 ”贾疏曰: “此特有贾人者,庖人 牲当市之故也。 ”这就是说,庖人所需的牲畜,通常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因此, 要有专职商贾来办理此事。 关于“知物贾”者, 周礼天官典丝曰: “掌丝入而辨其物,以其贾楬 之。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颁丝于外内工。皆以物授之。凡上之赐予, 亦如之。及献功,受其良功而藏之,辨其物而书其数,以待有司之政令、上之赐 予。岁终,则各以其物会之。 ”典丝下设官贾二人,其职责是对本部门的原 材料进行成本计价,同时,对手工业者的纺织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然后,将产 品上交典妇功。 周礼天官典妇功曰: “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 之事资。凡授嫔妇功,及秋献功,辨其苦良,比其大小而贾之,物书而楬之。以 共王及后之用,颁之于内府。 ”典妇功是王室纺织机构的最高负责人,管辖典丝 和典枲两个部门,属下有官贾四人。在发放原料时,典妇功属下贾人要对原材料 进行计价,以便计算成本。两个下属部门将产品上缴后,典妇功贾人则对产品质 12 量检查验收, “辨其苦良,比其大小而贾之,物书而楬之。 ”郑玄注曰: “贾之者, 物不正齐,当以通泉计功。 ”这就是说,贾人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检查,标以不同 的价格,以此评定产品的优劣。 此外,周代国家派出使者出使他国,如需携带礼品,使团中则有专职官商相 从,他们主要负责礼品保管。据仪礼聘礼载: “君揖使者进之;上介立于 其左,接闻命。贾人四面坐启椟,取圭垂缫,不起而授宰。宰执圭屈缫,自公左 授使者。 ”这是国君派出使臣时,国库掌管圭玉的贾人,把圭交给宰,宰再交给 使臣。 “使者受圭,同面授上介。上介受圭屈缫,出授贾人。 ”这是使臣在接受圭 之后,把它交给上介,上介则交给贾人保管。这里的“贾人” ,是使团中的贾人, 即专职的官商。 到达出使的国家后, 使团要三次检查所携带的礼品, 称为 “展币” , 以示郑重。 “入竟,敛旃,乃展。布幕,宾朝服立于幕东,西面;介皆北面,东 上、贾人北面,坐拭圭,遂执展之。展夫人之聘享,亦如之,贾人告于上介, 上介告于宾。有司展群币以告。及郊,又展如初。及馆,展币于贾人之馆,如初。 ” 因为贾人是礼品的实际保管者,在三次展币仪式中,均先由贾人检查礼品无误, 然后报告上介,上介再报告使臣。使臣在首次拜见出使国的国君时,贾人也随同 参加。 “贾人东面坐启椟。取圭垂缫,不起而授上介。上介不袭,执圭屈缫,授 宾。 ”这是说,在拜见仪式中,贾人取出圭交给上介,上介再次交给使臣,使臣 持圭晋见该国国君。由此可见,贾人在聘礼执行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由此我 们也可以发现,当时此类官商的职责不单纯从事商业活动,而是担任外交使团的 一些行政事务。 官商应当是出身于商贾, 受雇于政府, 利用自己一定的经商经验和商品知识, 为官府服务的人员。正如荀子解蔽所说: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 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 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非精于物者也。 ” “食官”的商正是精于道的一类,他 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商人,也非后世所说一般意义上的官商。 2 . 1 . 2 官商的长期存在 早在 2 0世纪 4 0年代初,钱穆就认为, “春秋时期工商皆世袭食于官,盖为 贵族御用,非民间之自由营业。 ”战国时期“封建贵族渐渐崩溃,而自由经商者 乃渐渐兴起。 ” 3 5 其后,郭沫若奴隶制时代进一步引申说: “古代重要的工商 业,都和农业一样,是官家经营的。春秋中叶以后,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建立, 国家政权逐渐转移到地主手里,工商业也就逐渐离开了官家的豢养,而成为私营 的经营了。 ”从此, “工商食官”解体说在学术界流行开来,特别是吴慧对官工商 3 5 钱穆: 国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第 8 9 9 0 页。 13 解体、私工商代兴的过程作了更为具体的描述, 3 6 几成不易之论。主张“工商食 官”解体说者,大多认为“工商食官”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解体的:商业乃官府经 营,后渐渐移至私人手中,终为解体。后来,有学者认为“工商食官”制度在周 代一直存在。西周时,交换关系尚不发达,在社会经济成分中所占比重不大。春 秋战国时,私营商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貌。官府商业虽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 但未占主导地位。 它们之间只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决不存在所谓 “工商食官” 解体后谁取代谁的问题。 3 7 实际上,无论“工商食官”制度是否解体,官商也是 长期存在的。 首先,从对市的管理中可以看出,官商始终存在。市,是西周商品交易的场 所,在中国古代出现很早。传说“神农日中为市” 、 3 8 “祝融作市” 。 3 9 据周 礼考工记匠人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 市。 ”这段话反映了周王朝国都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市被视为珍宝、货物荟萃之 地,所以成为国都中与祖庙、社、朝并列的四个居民重要活动地点之一。这说明 周代对市是非常重视的。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便于对城市商业活动进行管理和 控制,要求城乡居民的交易活动必须在指定的“市”进行。宣王时期兮甲盘 铭文载: “王命甲政司成周四方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畮人,毋敢不出其帛、 其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唯我诸侯 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入蛮宄贾,则亦刑。 ”到了春秋时期,在市场经商 的已有了官、私商之分。官商除固定职责外,又开始为官府经营商业。从左传 的记载可以看出,春秋时代的市官,鲁国叫“鲁正” ,宋、郑、卫叫“禇师” ,齐 国叫“市掾” ,楚国叫“市令” 。又据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载,战国时,张 若“城成都,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阓, 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 ”从齐 国印文还可以看出: “齐官之长称市师,副职称市相,对于某些任务,市吏大概 还有分月轮值的制度。 ” 4 0 周礼更是详细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市的行政管理 体系。据周礼记载:地官其属六十,其中分管市场的职官有十余个,统归司 市管理;司市为市官之长,掌理市肆的一切政务。各职司人员编制为:司市,胥 师,胥,肆长,质人,廛人,司稽,司虣,掌节,司关,司门,泉府等。这些市 官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从而保证了商品交换活动的正常进行。 管子乘马 曰: “贾知贾之贵贱,日至于市,而不为官贾者,与功而不与分焉。 ”说明官商这 时已进入市场经营。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关市载: “为作务及官府市,受 3 6 吴慧: 先秦时期官商和私商的考察 , 经济学集刊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2 年。 3 7 杜勇: “工商食官”解体说献疑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 9 9 3 年第 4 期。 3 8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李学勤主编, 周易正义卷 8 系辞下 ,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 2 9 8 - 2 9 9 页。 3 9 陈奇猷: 吕氏春秋校释卷 1 7 勿躬 ,学林出版社,1 9 8 4 年,第 1 0 7 8 页。 4 0 裘锡圭: 战国文字中的“市” , 考古学报1 9 8 0 年第 3 期。 14 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一甲。 ” “官府市”即为官府出售 产品。 4 1 此时已是战国末年。从整体上看,直接反映整个周代官府在市上经营商 业的材料很少,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私商在市上的经营活动,官府在市上的主要活 动是进行管理。因此,西周市未见有官府经营商业的活动,官商是从事管理的人 员。 春秋战国时期虽有官商入市经营的记载, 但其主要活动仍然是对市进行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