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闽南南安方言结构助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捣建师整厶堂殛堂也丝毫= 摘要 本文根据当代闽南南安方言口语,讨论闽南话的结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闽南方言结构助词的分布和功能作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 和分析。本文逐一描写了“其”( 一5 】、“遣”( 扩) 、“得( 1 帮) 、r 说”( s 3 7 5 1 、伊” i 3 3 】、 “通j 1 f a n ”) 、“着”( t i 0 7 2 4 、“r ” 1 j a u 5 5 ) 、“去” k 、7 5 ) 九个结构助词。“其” 有声调不同的几种形式,其功能既有区别,也有交叉。“递”是闽语特有的成分,作 为助词,闽南话与福卅话的语法意义不同。文章还分析了比较特殊的“其其”、“遘 遘”连用的句子格式。“得”可咀引进表示可能性的补语。“说”是一个引导宾语从 句的标记。“伊”、“通”是虚化程度较低的两个结构助词。“着”、“了”、“去”是从 动态助词进一步语祛化成的结构助词,本文细致辨析了这两种不同的语法意义。 本文关注前贤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力求对前贤论述有所辨析补j 下。 关键词:语法结构助词体标记闽南话 揖建! 匝楚太堂亟堂僮i 金塞 一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b a s e do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p o k e nn a n a nm i n n a nd i a l e c t ,d i s c u s s e s m i r m a nd i a l e c t s s t r u c t u r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a n dt h e i ri n t e r r e l a t e ds y n t a xs t r u c t u r e s o n t h ec a r e f u lf o u n d a t i o nt h a to b s e r v e s ,i tm a k e s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d e s e r i p t i 0 1 1a n da n a l y s i st o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f u n c t i o n o fm i n n a nd i a l e c t s s t r u c t u r a l 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n i n es t r u c t u r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o n eb yo n e :“其” ( ) 、“遘”( ) 、“得”( t i t 5 ) 、“说”( s ) 、“伊”( i 3 3 1 、“通”( f a 矿3 ) 、“着( t i o 钍4 ) 、 “了”( 1 i a u s 5 ) 、“去”( n i p ) “其”h a ss e v e r a lk i n d so f d i f f e r e n tf o r m so f t o n e ,i t s f u n c t i o n s ,s o m ea r ed i f f e r e n c e ,s o m ea r ec r o s s “遘”i sa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m i nd i a l e c t s ,a sa n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 m i u n a nd i a l e c t sa r cd i f f e r e n tf r o mg r a m m a rm e a n i n g o ff u z h o ud i a l e c t t h ep a p e ra l s oa n a l y s e sm o r es p e c i a lf o r m ,w h i c hu s e dt o g e t h e r : “其其”、“遘遘” “得”c a l li n t r o d u c et h ec o m p l e m e n tw h i c he x p r e s s e sp o s s i b i l i t y “说”i sam a r kt h a tg u i d i n gt h eo b j e c tc l a u s e “伊”、“通”a r et h et w os t r u c t u r a l 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w h i c h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d e g r e ei s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l o w “着”、“了”、 “去”a r et h es t r u c t u r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w h i c h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ei n t os t r u c t u r a la u x i l i a r y w o r d sf r o mt h ed y n a m i c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s ,t h i sp a p e r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s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 s et w o k i n d so f d i f f e r e n tg r a m m a rm e a n i n g sc a r e f u l l y t h i sp a p e rp a y s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a n dm a k ee v e r ye f f o r t t o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a n da n a l y s e 、a d da n dc o r r e c t k e y w o r d s :g r a m m a r s t r u c t u r a l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a s p e c t m a r km i n n a nd i a l e c t s n 揖建哑煎太堂亟堂僮论塞 中文文摘 除了摘要、中文文摘、结论、参考文献等外,本文的正文分为七节。 第一节是“绪论”。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结构助词的范围、性质与类别”, “本文讨论的南安话结构助词范围”、“闽南话结构助词的研究现状”、“南安方言音 系”( 包括“本文讨论的各个语法成分语音形式列表”) 。 结构助词“的、地、得”一直是语言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可惜的是,汉 语方言的结构助词研究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和其他方言相比,闽南话的 结构助词算是研究得比较多的。不过,各地闽南话,大同中有小异,小异是语法化 过程的一个线索,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补正。 关于助词,历来的争议很大。张谊生先生( 2 0 0 2 ) 说:“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 或句子上的,粘着的、定位的,表示一定附加意义的虚词。”同样地,结构助词是指 不能充任句法成分,粘着的,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固定的,一般没有具体的词汇意 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类。 本文逐一描写了“其”( e 3 5 ) 、“遘”( a 7 5 ) 、“得”( 1 i p ) 、“说”( s a 7 5 ) 、“伊”( i 3 3 ) 、 “通”( r a l l 3 3 ) 、“着”( t i d 协】、“了”( 1 i a u 5 5 】、“去”( k 【i i 5 ) 九个结构助词。“说”( s ,5 ) 是一个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记,在普通话中没有对应形式,但是从语法功能上看,符 合本文定义,归入其他虚词也不合适,因此,我们把它归入结构助词。其中,“遘”( a ”) 、 “着”( t i 护4 ) 、“了”( 1 i a u 5 5 ) 、“去”( k 。o a 7 5 ) ,兼具多种句法功能。并由于功能交叉, 可能造成句法歧义。此外,南安话还存在连用现象,如“其其”、“遘遘”的连用, 很有意思。 我们对一些论述闽南话结构助词的重要论文或著作章节做了一番综述。还附上 了。南安方言音系”的“声韵调简表”。根据南安话与普通话结构助词的对应情况列 了一个表格,即“本文讨论的各个语法成分语音形式列表”,便于清晰比较。 第二节是“其”。首先论述了“其”的读音、本字。其次,把与普通话“的”对 应的南安话的“其”分为“其l ”、“其2 ”、“其3 ”、“其4 ”并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其i ”作定语标记,置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定中短语,读音( e 2 1 ) ;“其2 ” 作转指标记,用在词语后,构成体词性的“其”字结构,读音( e 0 ) ,( e 3 5 ) ;“其3 ”作 状语标记,用在作状语的副词性成分后,读为变调的( e 2 1 ) ;“其4 ”作状态形容词的 i i i 摄毽哑整太堂亟堂焦i 幺塞 后缀,读音( e o ) 。 本节还介绍了南安话存在的“其其”连用的格式:“其3 其3 ”连用或“其3 其4 ” 连用。有时候,同一句中,第四个“其”的词性有两种理解,当“其3 ”或“其4 ” 都可以。普通话中没有这样的格式。 第三节是“遘”( 扩) 。首先,区分了“状态补语”( 如“飞得很高、飞得高高的”) 和“性质补语”( “飞得高”) 。其次,说明南安话没有专门的“性质补语”标记,述 语与性质补语之间没有结构助词,也可以说是零形式。再次,详细描写了状态补语 标记“遘”( ) 。此外,还有个当句首语气助词的( ) 。语音形式与作为补语标记 的“遘”相同,它们在语源上是否相关,还有待进一步考查。这个语法现象比较特 殊,附记在此,以备进一步研究。 南安话同一句中可以出现两个或三个“遘”。“遘”可分为“遘l ”和“遘2 ”。 “遘l ”作结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得”:读音同“鸭”( 扩) ( a 5 5 ) 。“逸2 ”作 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到”;读音为( k a u 3 1 】的变调【k a u 5 5 ) 。“遘”的连用情况 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同一句中出现两个“遘1 ”;同一句中“遘l ”、“遵2 ”连用;同 一句中三个“遘”一起用的情况,前两个是“递i ”,第三个是“遘2 ”。 同一句中的“递”还存在两读现象。当“遵”的后面成分是表示时间、地点、 数量等的体词性成分时,“遘”和后面的体词性成分构成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时候, “遘”有两读:( ,5 ) ( a 巧) 和( k a u j 卜贷) ,两者可以起到区别语气强弱的作用。 第四节是“得”( 1 i t 5 ) 。首先比较了南安话与普通话的可能补语结构其次描写 了“得”( 1 矿) 作可能补语标记的用法。最后,论述了普通话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 肯定式可以同形,如。写得好”,但是否定式不同形。在南安话中,不论是肯定式还 是否定式都不同形。 第五节是“说”( s o 拈】。动词“说”( s a 符) 可以兼任宾语从句的标记。这个现象 很特别,值得注意。普通话中没有任何词可以与它对应。“说”语音还没发生弱化, 但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虚化,结构关系也是粘着的,置于宾语从句之前。“说” 字宾语从句前的谓语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表达说话意思的动词。 第六节是“伊”( i 孙】和“通”( t a d 3 3 ) 两个类结构助词。 首先是“伊”( i 3 3 ) 南安话动词后带“伊”字做补语的结构称为“伊”字补语。 “伊”字后往往连接希望发生的结果,带有说话人的某种要求,是祈使语气的标记。 “伊”字后只能带形容词性成分。 i v 揎建匝菹太堂亟堂焦j 佥塞 其次是“通”( t a 日3 3 ) 。“通”有文读音和白读音,文白分读意思和用法不同。“通” 虚化后,用于述补之间,当状态补语标记,相当于普通话的“得”,只读白读音( 住日3 3 ) 。 “通”带有说话人的一种期望和要求。和“伊”( i 3 3 ) 相比,“伊”更常用,“通”比 较少用。“通”还虚化得不彻底。 第七节是“着”( t i o m ) 、“了”( 1 i a u 5 5 ) 、“去”( k , t u ? 5 ) 。 首先是“着”( t i o t m ) 。对“着”的几种不同读音、义项和用法作了介绍。描写 了“着”作经历体标记、起始体标记、状态补语标记的情况。介绍“着”兼任不同 成分时的功能交叉情况。包括:起始体一状态补语标记的交叉;起始体一状态补语 一经历体标记的交叉。 其次是“了”( 1 i a u 5 5 ) 。介绍“了”的基本情况。描写“了”作完成体标记、状 态补语标记的功能。把南安话状态补语标记“了”与台湾闽南话进行了比较。“了” 是兼用的标记,属于功能交叉,既是完成体的标记,也是述补结构的标记。因此, 有时候,带“了”的句子会有歧义现象。本小节举“了”只当完成体标记、只当状 态补语标记、既当完成体标记又当状态补语标记时的例子,说明了不同功能分布上 的差异,除了语感外,“了”定性的依据。 再次是“去”( k m 7 5 】。介绍了“去”的几种不同读音和功能。描写“去”作完 成体标记、继续体标记、状态补语标记的情况。 v 1 绪论 1 1 本文的研究意义 汉语的语法研究,自 马氏文通以来,一直偏重于汉语书面语的语法。方言 语法虽然不时有一些论文发表,但总的情况是问津者少。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差别, 在语音词汇方面较为明显,在语法上则一般不易察知。( 胡裕树,1 9 9 4 ) 方言语法 研究仍在摸索阶段,和语音研究相比,缺乏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和一套现成的操作 手法。方言语法规律还像冰山一样大部分隐藏在水面之下。( 陈泽平,2 0 0 2 ) 语言 是抽象的,它总是由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现代汉语语法自然也就由官话语法、吴语 语法,闽语语法、粤语语法、湘语语法、赣语语法、客家话语法等各方言语法具体 体现出来。如果汉语语法研究只局限在共同语的语法上,从研究对象的范围上看就 还不能说是全面的;而不把共同语语法放在广阔的方言语法背景中去加以考察,从 理论方法的成熟性上看也还不能说已臻完善境界。( 项梦冰,2 0 0 1 ) 方言语法的研 究,对于汉语的类型学研究,对于汉语语法的特点归纳,对于汉语共同语语法研究 的深入,对于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裕树,1 9 9 4 ) 助词是现代汉语各类虚词中最具汉语类型学特点的一类,与各类实词关系最为 密切,而且个性突出、变化最快。通过对现代汉语助词的深入考察和研究,不但能 够掌握汉语助词及其相关实词的功能、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有效地了解 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规律和特点。( 张谊生,2 0 0 2 ) 马建忠的( - 5 氏文通一开 头就注意到虚实划分的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了现代汉语的助词。2 0 世纪6 0 年代 以来,特别是8 0 年代以来,普通话的助词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结构 助词“的、地、得”一直是语言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学者们结合定中、状中、 中补三种结构,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 但可惜的是,汉语方言的助词研究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朱德熙先生曾经说 过:“1 9 6 1 年写说的,花t i i t 大的力气说明的字应该三分。要是当时讨 论的不是北京话而是某种方言,比如说是广州话,那末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同 样的结论。因为广州话三个的不同音,- - b i t 就可以看清楚可是我是在说的 发表之后二十年才去观察广州话的。”直到1 9 9 3 年,一些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 担建哑踅左堂亟堂僮i 金塞 和日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十几位学者在上海举行“中国东南部方言语法研讨 会”,集中深入探讨了汉语方言中的“体”,涉及到的方言区有吴语、闽语、粤语、 赣语、客家话等,这才真正开始涉及和重视方言助词的系统研究。1 9 9 8 年,同样来 自以上三个地方的2 0 多位语言学工作者( 其中有一些专家是1 9 9 3 年会议的老成员) 在苏州参加了“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计划第五次会议”,论题是“中国东南部 方言的结构助词”。通过学者们的描写和比较,使我们全面了解了中国东南部方言 的结构助词系统。但是,方言的助词研究,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是很薄弱的。 在汉语方言中,闽方言,确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了,和别的汉语方言相 比较,闽方言确实有许多独特的价值所在( 李如龙,2 0 0 3 ) 闽语内部的闽南方言 有着非常大的学术价值,也有很长的研究历史了,研究者也发表过很多十分有价值 的论著。但是相对于语音研究,闽南话语法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一 些方言志和闽南话书籍中,语法所占的篇幅很小。到目前为止,研究闽南话语法的 专著问世的很少,大多数是以论文的形式出现。没有出现研究闽南话助词的专著, 而只在一些著作中有零星的记载或者是以论文的形式来专门论述或涉及到助词( 包 括结构助词) 研究。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的中国学位论文( 硕博士) 全文数据库检 索中,论文年限在1 9 7 7 - - 2 0 0 5 年中,没有人以闽南话助词专题研究作为学位论文。 不过,和别的方言相比,闽南话的结构助词算是研究比较多的,每个典型的结构助 词都有两三位专家研究过。有了这些前贤的材料,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 但是各地闽南话,大同中有小异,小异是语法化过程的一个线索。因此本文主要是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正。 泉州话是闽南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南安靠近泉州,从很多方面看,南安 话可以视作泉州的乡下话。笔者的老家是南安水头镇,有方言语感,也具备调查条 件。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取闽南南安方言结构助词研究来作为学位论文。本文拟在 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和本着务实的态度,根据当代南安口语,力图用简洁明 了的语言,勾勒出当代南安话结构助词的主要轮廓。并采用分析、归纳、比较等方 法对闽南话的结构助词进行比较准确的描写和全面的分析,力求揭示和解释闽南话 结构助词发展的一些规律。笔者希望本选题的研究和探讨对观察研究闽南方言语法 及汉语方言语法有一些参考价值。 2 1 2 结构助词的范围、性质与类别 关于助词,历来的争议很大。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中,助字只指语气词。后 来,有的学者在归纳虚词词类的时候,碰到不好归类的虚词,就把它们归入助词, 现代汉语助词似乎成了一个“收容编余的杂类”。( 吕叔湘,1 9 5 6 ) 到了1 9 5 6 年,吕叔湘先生的助词说略一文,认为“助词”除了语气词“了( 啦) 、昵、 吗、吧、啊”等等外,可以有副词“难道、也许、可、也、又”等等,也可以有“了、 着、的、得、所、第、们”,这样“助词”这个类别还是非常复杂的。 “暂拟体系”把助词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这个观点基本被后 人接受。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1 9 9 7 ) 认为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 句子上面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又把助词表语气的部分独立出来另取个名,叫“语 气词”。黄廖本的现代汉语按照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把助词分为以下几类:结构 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 即语法学界所称的“了l ”:黄廖本把“了2 ” 视为语气词) 、过”;比况助词“似的”;其他助词“所、给、连、们”。其中,结构 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普通话里助词“d e ”,在书面语 里习惯写成三个字: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 成“得”。 张谊生先生( 2 0 0 2 ) 说;“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的,粘着的、定位 的,表示一定附加意义的虚词。”同样地,结构助词是指不能充任句法成分,粘着 的,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固定的,般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类。 张先生从比较宽泛的角度确定了现代汉语助词的范围,归纳出了5 9 个,把助词分 成七个大类,每一类又分为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他列出的表格中,结构助词的 典型成员有“的i 、地、得”,非典型成员有“之、所、个”。他认为,除了语气词 “的”外,助词“的”至少可以三分:结构助词“的1 ”( 如“我的i 书”) 、时制助 词“的2 n ( 如“你什么时候学的2 汉语”) ,列举助词“的,”( 如“他买了很多水果 瓜子饮料的3 ”) 本文采用张谊生先生对助词的定义来界定南安话的结构助词。 1 9 9 3 年,东南方言比较研讨会在讨论“动词的体”的问题时曾经提出,汉语方 言动词的体标记有四条标准:1 意义的虚化2 结构关系的粘着3 助能上的专用4 语 音上的弱化( 轻声或合音) 。语音的弱化还可表现为声母的脱落、声调的促化这 四条标准也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南安话结构助词类别的参考 摄毽纽煎厶堂亟堂焦i 金塞 1 3 本文讨论的南安话结构助词范围 本文主要讨论与普通话最典型的结构助词“的、地、得”相对应的南安话的结 构助词 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相对应的南安话的结构助词是“其”( e 3 5 ) ;与 普通话“得”对应的是“递”( a 7 5 ) 、“得”( 1 i t j 、“伊”( i 3 3 ) 、“通” t a 0 3 3 】、“着” ( r i o t m ) 、“了”( 1 i a u 5 5 ) 、“去”( k , m 7 5 )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南安话置于宾语从句 前的标记“说”( s o r 5 ) ,“说”( s ) 在普通话并没有相对应的虚词,这是南安话特 有的,值得注意。其中,“遘”( ) 、“着”( t i 扩4 ) 、“了一( 1 i a u s s ) 、“去”( k t u s ) , 兼具多种句法功能。并由于功能交叉,可能造成句法歧义。南安话还存在连用现象, 如“其其”、“遘遘”的连用。本文也作了相应的分析并尽量总结规律。具体论述详 见各节内容。 1 4 闽南话结构助词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研究闽南话助词的专著。利用闽方言研究专题文献辑目 索引( 1 4 0 3 2 0 0 3 ) 一书以及清华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来的前人专门研究 闽南话助词或者涉及到闽南话助词研究的比较重要的论文或著作章节如下: 李如龙先生的闽南方言的结构助词( 2 0 0 1 ) 、泉州方言的“体”( 1 9 9 6 ) 、 闽南话的几个虚字眼儿( 2 0 0 4 ) ;黄丁华先生的闽南方言的虚字眼“在、着、 里”( 1 9 5 8 ) ;张振兴先生台湾闽南方言记略( 1 9 8 3 ) 第四章主要语法特点 中的相关部分;杨秀芳先生台湾闽南语语法稿( 1 9 9 1 ) 第三章构词及第四 章句法中有关助词的论述;陈法今先生的泉州方言的述补结构( 1 9 9 2 ) 、闽 南话的中补结构( 上下篇) ( 1 9 9 0 、1 9 9 1 ) 、福建惠安话的动态助词“者、日卖、咧” ( 1 9 9 1 ) 、泉州话动词附加“者”、“目卖”、“咧”( 1 9 9 2 ) ;王建设先生的博士学位 论文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的语言研究( 2 0 0 2 ) 中助词一节;林连通先生的 福建永春方言的述补式( 1 9 9 5 ) ;郭锦桴先生的漳州方言动词的体( 2 0 0 1 ) ; 陈垂民先生的闽南话的“去”字句( 1 9 9 3 ) 、闽南话和普通话述补结构的比较 ( 1 9 9 6 ) ;郑良伟先生的台湾话动词重叠式的语义和语法特点( 1 9 8 8 ) ;周长揖 先生的厦门话带“了、去、着”补语的述补结构( 1 9 9 6 ) ;施其生先生的吴、 闽方言持续貌形式的共同特点( 1 9 8 5 ) 等等。 4 在李如龙先生的闽南方言的结构助词( 2 0 0 1 ) 中,李先生首先对闽南话相 当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的三种说法做了十分细致而周全的描写。这三种说法 即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结构标记【e 2 4 - 2 2 1 ;附加在其他成分后面读为轻声的( e ) , 使意义转化为所指的人、事、物,也就是相当于普通话“的字结构”的“的”;与 普通话连附在代词、称谓词或单位名称之后表示所有的“的”对应的闽南话的( e ”) 。 李先生考出了( e 】的本字是“其”他细致描写了普通话、闽南话在用不用助词、 用什么样的助词上的差异。他说,普通话的结构助词“得”可用于可能补语酊,也 可用于状态补语前,而在闽南话,两种补语的句式截然不同,接着展开具体论述。 李先生认为,综观闽南话状态补语句的句式,所用助词比较稳定的是“遘”( 甲、鸭) , 其语音的弱化也说明其虚化程度较高。除了“去”的说法不为多见之外,其余助词 大体都可以相互替换。从闽南话的情况看,动补间的助词是后起的,至今还以不用 助词为地道纯正的说法。最早虚化的助词是“遘”,后来虚化的“了”、“着、“去” 还兼用作动词体、态的标志,至今尚未完全分化开来。由此电可以说明体助词的虚 化要比结构助词的虚化更早些。闽南话相当于“得”的助词还处于从无到有、多种 助词混用、有的助词则兼有多种功能的阶段。这篇文章对于了解闽南话的结构助词 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李如龙先生的闽南话的几个虚字眼儿( 2 0 0 4 ) 中,李先生主要讨论了闽 南话的四个虚字眼儿“遘”、“得”、“通”、“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来自动 词;都用来连接述语和补语;大多发生了语音的弱化( 在厦门话为普遍弱化, 泉州话多半弱化,潮州话未发生弱化) ;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说,前三个“遘、 得、通”都相当于普通话的“得”,大体上和普通话的助词虚化是同步的,而“讲 ( 说、叫,咀) ”等在普通话并没有相对应的虚词,这是闽南话特有的。其中,“遘” 和“讲”不但可连接述补结构,也可连接述宾结构。李先生认为这又一次说明汉语 的补语和宾语确实有密切的关系,有时是不好划分的他还提出,因为这些助词其 后所连接的补语主要是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对述语来说也有说明其情态的作用, 也许也可以称为情态助词。最后,他认为,语法化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从纵向说是由量变而质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先后表现;从横向说,不同地点也会 显出共时的差异。这篇文章对于了解南安话的结构助词“遘”、“得”、“说”等的语 法化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振兴先生台湾闽南方言记略( 1 9 8 3 ,1 3 3 1 3 4 页) 一书对与本文的结构 ! 揖建! 匝范太堂亟堂僮i 金塞 助词“其”相当的【e 】采用俗字写法,记为“兮”,音【c 2 4 】。他把台湾闽南话的“兮” 字分为当量词用的“兮l ”、当助词用的“兮2 ”、当词尾用的“兮3 ”三种。兮l ” 用在数词之后,当量词,读原调,如“一兮侬( 一个人) ”。“兮i ”相当于普通话的 个体量词“个”。但是“兮l ”比普通话“个”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可以临时替代“一 头猪、四只羊、五支笔”等里面的“头、只、支”等量词。“兮2 ”用在代词、一般 名词和表示国名、地名、人名的名词,以及动词之后,当助词,读原调,相当于普 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如“我兮、铁兮、中国兮、写兮”等等。“兮2 ”结构常常 放在其他名词或代词之前当修饰语,表示领属和性质,所举例子为:“我兮笔、中 国兮货;柴兮桥,绣兮花”等等。“兮3 ”附于一般形容词、姓氏或单名以及动宾结 构的名词之后,当词尾,读轻声。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i 作形 容词词尾,使形容词所表示的事物性质更加突出,包含了一种更加肯定的语气。相当于 普通话感叹词“啊”。例如“这领衫是好兮( 这件衣服多好啊) ”。i i “兮3 ”作表示 姓氏或单名的词尾,表示爱称或尊称。例如“张兮、王兮、玉兮、英兮”。他还比 较了“兮3 ”尾与“仔”尾的差别情况。m “兮3 ”作动宾结构的名词词尾,表示 一种职业,或者一种特殊关系,这时候往往包含着一种轻视,瞧不起,或者自卑、 自谦的意思。称呼他人时表示轻视、瞧不起,称呼自己则表示自卑和自谦。如“夷 猪兮( 宰猪的人) 、掠龙兮( 澡堂里按摩的人) 、做木兮( 木匠) 、牵手兮( 夫妻) ”。 最后,张先生还举了三种书面上写作“兮”,实际上他认为只是音误,并不是真正 “兮”的现象。 杨秀芳先生台湾闽南语语法稿( 1 9 9 1 ,1 6 7 1 7 0 页、2 9 6 - 2 9 9 页) 第三章 构词的第二节词的结构中,杨先生说,形成合成词的方式有重叠、附加、 复合三种类型。附加是指词根和词头或词尾粘合的构词方式。词头词尾只有语法意 义,没有实质意义。词尾包括“囝( a 5 3 ) 、( a o ) 、头( t a l l l 3 ) ,( e 1 3 ) 、( 1 e o ) ,了【l i a u s 3 ) 、 ( k a ) 、着( t i o 啪) 、矣( a o ) 、( a 0 ) ”等十个。其中,“( e 1 3 ) ”接在修饰语之后,用 以修饰后面的成分。如“狗( e 1 3 ) 耳囝真利( 狗的耳朵真灵敏) ”“( e ) ”后面的 成分也可省略,用在人名后或用在谓词后面。如果接在形容词后,有名语化的作用, 如“大( e o ) ( 大的) ”;如果接在动词后面,可以使动词名语化,如“阿英开( c o 】 ( 阿英开的) ”。“了”( 1 i a u 5 3 ) 作动词词尾,后面再接上结果补语,用来评断动作的 结果。几乎所有的动作动词都可以构成这样的语式。如“阿英走了伤紧( 阿英跑得 太快了) ”。“( k a 】”作动词词尾,后面接结果补语,用来描述动作的状况。“着”( t i 3 ) 6 作动词词尾,后面接结果补语,用来肯定动作的能力。“( k a 4 4 ”、“着”( t i o n 3 ) 所 附加的动词条件与“了”( 1 i a u 5 3 ) 一样。杨先生还举例比较了“了”( 1 i a u 5 3 ) 、“( k a 4 4 ) ”、 “着”( t o p ) 三者的微妙差异。我们要说的是,实际上,杨先生所说的这十个词 尾中,我们认为“( e 1 3 ) ”、“了”( 1 i a u 5 3 ) 、“( k a ) ”、“着”( t i 护3 】相当于本文讨论 的南安话结构助词“其”( e 3 5 ) 、“了”( 1 i a u 5 5 ) 、“遘”( 驴) 、“着”( t i o 钍4 ) 。在第四 章句法的第四节语句结构的“述补结构”部分中,关于“能性补语”和“谓 性补语”的分别;结果补语和主要述语之间存在“第二述语”的论述;说明述语动 作的方向的“方向补语”等等都与本文讨论的南安话结构助词有关系。 王建设先生博士学位论文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的语言研究( 2 0 0 2 ) 中,王 先生联系明刊闽南方言戏文荔镜记、满天春来考察结构助词“其”及“伊”。 闽南话中的结构助词“其”( k i 2 4 ) 、“个( 的) ”( g e u e 2 4 ) ,用于定中短语的定语之 后或与其他词语组成“的”字短语。荔镜记“其”( 共3 例) 、“个”( 习见) 、“的” ( 偶见) 并用,满天春只见。个”,“的”则只出现于“端的”一词。他认为,荔 镜记用“其”很有可能正是古代用字的残存,现在闽南话的结构助词“个( 的) ” ( g e 2 4 ,e 2 4 】是“其”( “2 4 ) 语音弱化的结果,并且认为这种弱化从明代就已经丁f 始 了王先生还说,结构助词“伊”( i 3 3 】,是由单数第三人称代词虚化而成的助词, 用在动宾或动补短语之同,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现在闽南话的用法与明刊闽南方言 戏文的情况是一样的。 陈法今先生的泉州方言的述补结构( 1 9 9 2 ) 、闽南话的中补结构( 上下篇) ( 1 9 9 0 、1 9 9 1 ) 介绍了闽南话( 泉州话) 表示结果关系、程度关系、可能关系、估 诘关系、比较关系、期望关系等的补语。这些补语不但可以由形容词、动词、数量 词、副词等谓词性词语充当,而且还可以直接由一些名词性词语充当。 林连通先生福建永春方言的述补式( 1 9 9 5 ) 一文把永春方言与普通话不同 的一些述补式归纳为五类二十一式。这五类是表结果、表状态,表程度、表可能、 表趋向的补语。他也详细论述了永春话的结构助词“遘”【k 一) 、“去”( k u l 7 0 ) 等 在不同补语中的不同用法和功能。他还举例说明有一些述补式存在着交叉现象,对 述补式的分类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归类。 陈垂民先生闽南话和普通话述补结构的比较( 1 9 9 6 ) 一文详细论述了闽南 话在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变化补语,进程补语、状态补语、动量补语、“有、无 补语”等方面的特点,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7 摄建! 匝燕太堂亟堂僮监塞 周长楫先生厦门话带“了、去、着”补语的述补结构( 1 9 9 6 ) 一文讨论了 厦门话带“了”( 1 i a u 5 3 ) 、“去”【k i 2 1 ) ,“着”( t i 0 7 s ) 补语结构的些特点。 这些论文或著作章节对闽南话的结构助词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研究方言语法,语料取自调查收集到白话口语,很难一次性地穷尽各种各样复 杂的情况。闽南话内部也不可避免在某些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分歧。笔者通过对南 安方言结构助词的研究,希望在前贤描写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所补正希望借助前 贤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努力工作,尽可能对南安话的结构助词系统做一番详尽的描 写和解释。 1 5 南安方言音系 南安市位丁祸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二国尔吴置县,距今已有一 千七卣多年的历史。 南安市方言属闽南方言的泉州音片。口音冈市境北山南海皂长条状,和邻县交互渗透而成 著异。主要有东片( 梅山、洪濑等乡镇) 、两片( 市中部备乡镇) 及北部( 诗山、码头,九都、 向阿l 、蓬华) 、南部( 水头、j i 井) 之分。单字音七凋,连读变调则成平上去入四卢八调。词汇 方面,各地也有一些小差异。可以说,南安方言在闽南方言中比较有代表性,它集中反映了泉 州音片的闽南方言各种特点。( 见李如龙,1 9 9 3 ,南安县忠方言卷,8 2 3 页) 笔者属于南部 水头口音。水头啸单字音只有六个调,连读变调后是七个凋。 南安( 水头) 话有1 4 个卢母,8 6 个韵母,6 个单字调。 ( 一) 声母 南安( 水头) 话有1 4 个声母( 包括零卢母,用口表示) 。 p 步布别盘巴把贝鞭病杯p 抱拍派偏叛泼普篮攀评b ( m ) 闻武漫袜闽买民无米尾梦 盟金fj 吐丛每迈 t 道夺同题弟帝斗郑丹冬 f 太梯体头毯塔探盔听通 t s 精节齐左姐借租争曾剪 k 到贵跪交垫咬侨见肩跟 公秋醋粗彩腹次翠餐千春 p 开葵去敲巧旦扣坑遣昆 h 灰符化显贤向享韩花休p 延约运案话危药安鞋央 说明: 8 ( n ) 姬兰冷乱练林蓝拉米汝 生簸榄猫 s ( 9 ) 修税旋虽三辛慎生孙 g ( 日) 元语言且芽义鹅眼颜我 雅傲硬 1 【m 】,【n 】,豳】是时、【l 】、囡的音位变体当【b 】、【i 】、嘲与鼻化韵相拼时,分别变成【m 】、【n 】、 【蚰 i m 】出现的条件是当韵母是鼻化韵时,如例字“眠”【m t 勺、“每” m u i 5 5 】: 啷出现的条件是当韵母不是鼻化韵时,如例字“闻” b u n 3 5 】、“买” b u e 1 、“民” b i n ”】 但是也有个别字的声母出现【m 】【b 】混读,例如。门”字。有人读成【均”】,也有人读成【m d 3 ,】。 【l 】【n 】和嘲,幻】出现的条件与【b 1 、【m 】同,不过还没发现个别字混读的情况。 2 发【b 】、【g 】时听起来不是标准的浊塞音,【b 】( 【m 】) 的浊音性质不明显,有消化的倾向;【9 1 听 起来没有清晰的爆破。 3 喉擦音啷实际发音部位偏前,与舌根擦音【x 】接近。 4 】,【阏腭化不明显,【s 】已经明显腭化。与【9 1 构成音位变体。 5 例宇下加“一”表示自读音:加“”表示文读音 ( 二) 韵母 南安( g 头) 话有8 6 个韵母。 a 饱巴亚霸诈柴昨 。故雨赌吐素五户 0 河保桃稿号枣刀 a 过倍短火货坐退 e 爬第架礼启厦一门系 m 资虚师去语鱼书 i 支耳以医戏是易 i a 野塑谢写爷斜惹 i o u 烧斗口卮叫摇庙 i u 丑秋修首又愁 a i 介太差解害爱赛 a n 流到绕走哭喉操i 帅条饿要侨晓要苗 m 蝗橱口母不不饕魍帕母 a m 三盒站担暗感斩 a m 参欣森箴 蜘难兰按简汉案灿 日酸光床卷劝亨盘 m 林心沉忍熊音甚 j a m 减检炎念歉险欠 i n 紧邻新信印轻亲 i e n 连廉延善显研玉 i 日灵星胸庆幸永升 9 u 符里武务旬父府 l l a 蛇纸蔡篮外华我 u e i 地最花扭会卫改 u i 桂贵费类毁危非 u a i 盟怪快拐歪乖槐 u a n 准稳昏运根温君 u 姐箜担越愿怨完 揭建匝蒸太堂亟堂位途塞 卸筮麴丝降杭奎房 加盐望丝广康旺总 胆三担衫笪捺敦 5 冒怒吴俄傲好受好悟 a 妹 五i 凰煎拣乃闲王先 i 柚速堕饷亮兰迸砰 u a t 3 荒区 b d 昌雄向上重中凰 1 圆年硬院坑争壹 i i 丙饼搓正城影请u 五竿官线赶换烂塞 i “u 让场张盟样墙鸯 i 蟊u 猫蛲皇 i i i 羞县横缝每星厘 u 夏i 室口p 矗i ”敲诈的意思 1 7 捏薛堑什么晓眨盟 i 2 盒金语气词口( s 宣k ;根喜欢;快) i 矿口( 1 i r 日玮开 艰晴睁歼) ) 口( h 留衫( 拿农服) ) 孑口( b 孑5g i ”定型水) ;痍( 多指脸消瘦) ;口( b 孑5 ,相当予普通话的动i 司。打一仅瞅1 :从人身上发出的动作如 伊口我一下他打了找一下) ) 矿口羊唉吼:哭声 磊i l 哇( 遗憾的意思) 唉( l q ) u 百产 弯rj 开或关的卢音 矗r 嗷唠叨;口( ma r 5 喙;嘴瘪的样子) ;口( s a t l 让- 4 。唠叨) i a r 蛲 垣拍搭铡甲插鸭 这些) ;口( h u a i 7 口甜那些) ,呕 0 7 桌落索生! 盏薄卓 a 组郭塑l 丝诅咒的词袜置匿 ,且客格隔麦值蛊 7 渍足坍向前跌倒 a u 勉一纸( 折纸) 炮笃a 自 日氆2 魁呛 ,舌铁滴蚯型鳖l 口削拆吃勺只赤页 i j 药尺石惜着着火烧歇箬 i a 矿避哑挠打约 i u 礓我藏也啾鸟呜 1 0 避发煦嗍趾暂停 u f 活割阔挖活辣钵 u a i t 口( t s u a i ? 口 u ,八拔窄划笠巡 u i 直接烈 a p 合十纳汁磕压盒 砒达值左蜜隧苤 a k 北百搭觉蕴:i 这 。k 恶塑乐各国毒服 说明: j p 急入湿习给及集 i a p 接夹涉粒业协叠 i t 直日笔七乞乙匹 l e t 切灭哲杰穴芏设 i k 竹积逸极屈玉逸 i 出欲约盗祝蕴足筑 1 【a 】,【a 】【q 】韵母的实际发音位置偏后,介于【a 】和叫之间 2 【o 】韵母的实际发音接近于f o u 】 3 i o n 的【u 】比较轻微,不是很明显,有的学者记作【i o 】 4 【e 】韵母的实际发音介于【e 】和【e 】之间,差不多是【e 】 5 【1 的实际发音部位前移。与【i 】接近 6 【i u j 发音斟j 】和【u 】之间有个流音【a 】,可记成【问 7 【m 】是声化韵,自成音节,不与其他声母相拼,出现的频率很低。 8 u 9 n 】韵母中的【a 】发音时比较弱比较短。 9 抽】的严式音标为n 】 ( 三) 声调 南安( 水头) 话有6 个单字调。 u t 术滑忽佛秃出术 n a t 旦缺罚夺乏越匿 调类调值例字 阴平3 3 诗梯衣灯开佳街壶帮鳔 阳平3 5 时题移棉桃萄朝俄罗眠 上声5 5体椅等以表走我马码使 去声 3 1 事侍第盛聘近是柱父拖坐杜仝货榨大败寨骂卖 阴入 5 识滴一得铁发拍搭尺法拨 阳入2 4 石食笛逸灭型舌直麦脉 说明:一般认为泉州话有7 个声调,上声分为阴上和阳上但南安水头话只有一个上声上 声大部分派入去声。例如:阳上字“近”“柱”“是”等,读3 i 调值,和去声字相同,派入了去声 但有极个别的阳上字,如“鳔”,读3 3 调值,和阴平字相同,派入了阴平 担建哑董占堂亟堂鱼i 金塞 附:本文讨论的各个语法成分语音形式列表 本文讨论南安话的结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本文所称的南安话结构助 词,除了宾语从句标记“说”( s a 符) 外,其他的都指与普通话“的、地、得”对应 的成分采用的例句和标音以泉州南安水头话为根据。 按照“中国东南部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计划”的调查表设计,普通话的结构助词 按其分布和功能分析为: 的1 1 作状语标记,附在副词性成分后面,通常写作“地”。如:非常的高兴、 三番五次的说。 的2 :作状态形容词的后缀。如:红红的、漂漂亮亮的。 的3 :作转指标记,即构成体词性的“的字结构”。如:吃的、中国的。 的4 :作定语标记,出现在“定中”之间。如:新的衣服、刚出版的书。 得l :作可能补语标记。如:上得去、吃得完。 得2 :作状态补语标记。如:睡得很香、洗得干干净净。 得3 :作程度补语标记。如:好得很、怕得要命。 南安话与普通活结构助词对应表如下: 南安话普通话 其l ( e 2 1 )的i 其2 ( e o )的2 其3 ( e 0 ) ( e 3 5 )的3 其4 ( e 2 1 ) 的4 得( 1 i t s )得1 遘c d 5 】、伊【i 3 3 ) 、通( t a b ”)得2 着( t i o 掰) 、了( 1 i a u 5 5 j 、去( k , m 7 5 ) 遘( ,5 ) ( a s 5 )得3 宾语从旬标记“说”( s 0 7 5 】无对应 2 “其” 2 1 关于“其 “其”本音为( e 3 5 ) 。连读音变中,( e 3 5 ) 有两种变调情况:“其”作定语标 记时,置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读为( e 2 1 ) 。南安话3 5 为阳平调,阳平在连调组的 非末音节都变为2 1 。定语标记“其”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其”作转指标记时, 附加在词语后面,构成体词性的“其”字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