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晋赠答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晋赠答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晋赠答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晋赠答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晋赠答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晋赠答诗研究 摘要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概述部分,简要论述西晋赠答诗的研究现状,在西晋 诗歌中所占地位、独特审美风尚以及本文的研究重点与价值。 第一章论述西晋赠答诗兴起的原因以及对汉魏赠答诗的继承与演变。第一节, 文人集团形成以及宴饮酬唱之风。从邺下文人的酬唱赠答到西晋浮华宴游之风下 的华林园、金谷园宴饮赋诗,游宴高会不仅构成了建安至西晋赠答诗的外在创作 环境,而且决定了其审美风尚与范式;第二节,魏晋四、五言诗歌的发展以及对 建安、正始赠答诗的继承与演变。西晋赠答诗的兴起与魏晋诗歌的发展密不可分, 四言诗所焕发出的新活力以及文人五言诗的腾踊,使得文士以诗相酬答成为了可 能。又作为赠答诗发展的早期阶段,建安、正始赠答诗在文本以及文本所蕴含的 社会符号意义上对西晋赠答诗产生了直接的示范性影响。 第二章论述赠答诗与西晋文人的政治、私人交游生活。第一节,赠答诗与西 晋文人的政治生活。文士与政治的胶着是整个传统文学赖以产生的外在条件,西 晋文士声名俱泰的人生追求使得他们与政治的依附关系更为密切。总的来说,西 晋文士的政治生活在赠答诗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征伐祖饯场合的应诏酬答, 豪门权贵的结交与攀援酬答,寒门士子的干谒。除寒士干谒赠答之作较有兴寄之 外,上述赠答诗的思想艺术价值普遍不高,但却对西晋典雅华丽诗风的形成有着 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二节,赠答诗与西晋文人的私人交游生活。赠答诗与士大夫 文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不同时代的赠答诗因文人生活方式、思想内涵等 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西晋赠答诗中所反映的文士生活大致有四个方面: 以文会友、揄扬延美、款诉心曲、谈玄论道。 第三章论述西晋四言赠答诗繁盛的独特原因及其与西晋典奥雅正诗风的关 系。第一节,西晋儒学的短暂复兴,儒学气象的彰显以及作为象征符号和仪式行 为的四言赠答诗与西晋文士阶层“儒玄结合,文明柔顺群体人格模式塑造之间 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四言赠答诗中所体现的“雅音之韵,四言为正”的诗体观, 以颂美为主的诗教观,以及它对西晋诗坛尤其是四言诗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论述五言赠答诗的雅化以及拟代赠答与西晋绮靡华丽诗风之关系。第 一节,五言赠答的雅化。受四言雅正诗风的影响,部分五言赠答诗内容形式上进 一步雅化,出现了以五言赠答写祖饯之诗、教化之义的作品。同时,由于大量使 事用典,征引经史古语,风格趋于典正深涩。第二节,以二陆拟代赠答诗为例, 通过考察它们的创作场合与氛围,揭示西晋五言赠答诗与绮靡华丽的太康诗风之 关系。 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西晋赠答诗是西晋文士独特的政治生活、交游生活之产物。在研究西 晋诗歌尤其是西晋赠答诗时,只有置身于对当时的创作环境、氛围的想象,以及 其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创作风尚的考察,我们才能更客观地评价认识西晋赠答诗, 而不只是将其作为建安、正始诗歌的一个反面对照亦或者作单纯的道德批判。 关键词: 西晋赠答诗;政治及私人交游生活;赠答诗与西晋诗风 i i i 西晋赠答诗研究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 f i v es e c t i o n s t h ef i r s t p a r ti sa no v e r v i e wo ft h e w e s t e r nj i nt h a n k s f o r g i v i n gp o e m s ,b r i e f l yd i s c u s s i n gt h es t a t u so fp o e t r ys t u d y ,t h e i m p a c t i o no fw e s t e r nj i nd y n a s t yt h a n k s f o r - g v i n gp o e m so nt h e 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 p o e t r ya sw e l la so nt h ef a n s i o no ft h ep o e t r y c h a p t e rim a in l yf o c u so nt h eo r i g i no ft h ew e s t e r nj i nd y n a s t yt h a n k s - f o r - g i v i n g p o e m sa sw e l la s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b l o o mo ft h eh a na n dw e id y a n s t y t h i sc h a p t e r 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i ,t h i ss e c t i o nc o n s i s tt h r e ep a r t s ,f i r s t ,t h el i t e r a r y g r o u p sa s w e l la st h ef e a s t t h em a i ne x t e r n a l c r e a t i v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e c o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o fp o e mf r o mw e it oj i nd y n a s t y ;t h i r d ,t h ed i r e c ti m p a c t i o no ft h e p r e v i o u sp o e t r i e sa n d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c h a n g eb e a ri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 w e s t e r nj i nd y n a s t yt h a n k s f o r g i v i n gp o e m s c h a p t e ri i :t h i sc h a p t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i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o f t h et h a n k s f o r g i v i n g p o e m sw i t ht h ew e s t e r nj i nd y n a s t yp o e t r i e s p o l i t i c a l l i f e b e c a u s et h e ya r ed e p e n d e n to nt h ep o w e ra n da r e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w i t ht h ep o l i t i c a l , t h e i rp o e m sa r em a i n l yr e f l e c t e di nt h r e ea s p e c t s ,s u c ha so f f i c i a le x i l eo r p o l i t i c a l m i s s i o na n dc e r e m o n y ;i n h e r t e n c et ot h eu p p e rl a y e rs o c i e t y ;p o e r t yf r o mb o t t o mo f s o c i e t ya s k i n gf o r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p o l i t i c a lp o w e rc e n t r e s e c t i o ni i i s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o ft h et h a n k s - f o r - g i v i n gp o e m sw i t ht h ef r i e n d s h i p so ft h e p o e t r i e s p e r s o n a ll i v e s ,w h i c hg e n e r a l l yh a v ef o u ra r e a s ;t oc o n s o i d a t ef r i e n d s h i p sw i t h e a c ho t h e r ,s h o wp r a i s i n gf o rt h er h e t o r i co fp o e m s ,s h a r ei n t i m a t ef e e l i n g s ;t a l ka b o u t p h i l o s p h e r c h a p t e ri i i :t h i sp a r t i s m a i n l yt a l k i n g a h o u t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o ft h e t h a n k s - f o r g i v i n gp o e m sw i t ht h et w om o s ti m p o r t a n tk i n d so fp o e m s t h i sc h a p t e ri s 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i ,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w e s t e r nj i nd y n a s t yp o e m s w i t ht h er e v i v a l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s e c t i o n l i ,t h eb i b a lp o e ms t y l eh a sc u l t u r a ls y m b o l s a n d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np o e t r y s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i ti sc o n s i d e ra sap r o m i n e n t s o c i a ls t a t u s ,s p e c i a la e s t h e t i co fs y m b o l i ca c t sa n dr i t u a l so f u p p e rc l a s s ;f i n a l l y ,t h e s e c t i o n l i i ,t h e w e s t e r n j i n d y n a s t yt h a n k s - f o r g i v i n gp o e m sh a si n s e p r a b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w i t ht h e o r t h o d o xp o e m c o n c e p t i o na n di th a sa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 i o no ns o n gd y n a n s t y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t h i sc h a p t e rc o n s i st w os e c t i o n s s e c t i o ni ,t h ef i v ec h a r a c t e r s t h a n k s f o r g i v i n gp o e n sb e c o m em o r ee l e g a n tb yt h ei m p a c to ft h eb i b a lp o e m t h e r e a r et w ok i n d so fn e ws t e r e o t y p e s ,s u c ha su s i n gf i v ec h a r a c t e r st ow r i t ep o e m sa b o u t i v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币复 日期:加。7 年月牛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沦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囤。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尔辛磋 刷醛氆磊琶砀q 眇y 卜 今日 j 一日 月月 厂d ,b 年年 d,q, 加 加 期期 j 日 硕士学伊论文 本文研究对象之范围以及研究现状 汉末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地位提高,文学批评、总集、别集编纂日 兴,文学的各类体裁,尤其是诗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单从诗歌这一体裁内部 来说又出现了诸多新题材,如述志、咏怀、招隐、游宴、赠答等,其中又以赠答 诗的兴起尤为引入注目。文选赠答一门共收录7 2 首,魏晋时期就占了5 0 多 首。学术界关于魏晋赠答诗的研究是近十年来才开始的,总的来说,研究专著尚 不多,主要是一些单篇论文,或论述其兴起的现象、原因,或总述各个发展阶段 的总体特征,或研究个体之间的赠答往及其创作心态。从时段上来看,多侧重于 建安、正始以及南朝,关于西晋赠答诗的研究甚少,只是泛泛提及。 事实上,晋代赠答诗在整个晋代诗坛上占据着重要且特殊的地位。首先,从 数量上看,在西晋( 2 6 5 - 3 1 6 ) 短短5 2 年中留传下来的赠答诗大约有1 4 0 多首, 而建安时期的赠答诗据统计总共只有2 6 首。数量上,不仅远远超过建安,就西晋 各类诗歌来说也都堪称大宗;其次,从成就影响上来说,在研究西晋文坛上三张、 二陆、两潘中任何一位名家之时,我们都无法回避对其赠答诗的研究。 其次,就诗歌发展本身来说,自建安以来,文士赠答以五言为主,这与五言 腾踊的诗歌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然而,至于西晋却出现了四言赠答诗异常兴盛的 局面,据笔者统计大约有7 0 余首( 其中大部分为一首多章,有的甚至多达十章、 二十章) 。内容上既有与政治活动相关的赠行祖饯之作,又有亲朋之间的私人酬 和赠答。风格上率皆崇尚典雅,辞藻华美,个性色彩趋于消解。 本论文试图通过置身于对西晋赠答诗的创作环境、创作氛围的考察,来解读 西晋文士的政治生活、交游生活与魏晋士风、诗风转变之关系,从而更加客观地 认识、评价西晋诗歌的独特审美追求与创作风尚。其中,四言赠答诗是本文的研 究重点,通过对四言赠答诗异常繁兴这一“反常”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四言赠 答诗的繁盛背后所隐藏的更本质、更深层原因,以及它对西晋雅正诗风的影响。 此外,在以四言赠答诗作为研究重点的同时,本文还简要地论述了西晋五言赠答 诗在内容、风格上的雅化,并以二陆的拟代赠答诗为例,考察西晋绮靡柔丽的太 康诗风的转变与形成。 西晋赠答诗研究 第一章西晋赠答诗的兴盛以及继承与演变 西晋赠答诗紧承汉末建安赠答诗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魏晋政权的更迭并没 有阻断这一新兴诗歌类型的继续发展。因此,要探讨西晋赠答诗蔚然兴盛的深层 次原因,就必须要追溯到作为其源流的汉末建安赠答诗的兴起。总的来说,赠答 诗的兴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文人集团的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宴饮酬唱之 风( 外部条件) ;第二,四、五言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诗歌内部发展规律) 。 第一节文人集团的形成及宴饮酬唱之风 自汉末至于西晋,天下一直处于纷争状态,征战连年,瘟疫流行,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在大动乱中,原本依附于大一统皇权的士人们不得以转向对高门豪 族、地主军阀的依附。这一依附对象的转变,对士人身份的转变以及文学的自觉 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汉代经学取士模式下所培养出的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为期许的士人们,在沧海横流的乱世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经典教育 中所熏陶、积淀出来的副产品一一文学才华却因此崭露头角。于是,这一以精英 自诩的群体由三公卿相转变为文学侍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晋文学的 自觉与繁荣背后正隐藏着士人阶层群体价值的失落。另一方面,作为士人依附对 象的军阀豪族,或本身具有浓厚的家学渊源,或作为文学创作活动的组织者、参 与者甚至是特出者。因此,当这些兼具僚臣以及文学侍从双重身份的士人们聚集 到这些军阀豪族的帐下,形成文人群体、文学集团的时候,也必定会对整个诗坛 风气产生重要影响一一高会宴乐、诗文酬唱之风。 其实,作为礼乐文化、贵族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宴会赋诗之风由来己 久。诗经中就有专供宴饮时演奏的笙诗,又如小雅中最有名的宴会之诗鹿 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然而,真正有意识地将宴 会游乐作为文学创作的外在触媒,以激发诗情、诗兴、诗思,并对整个时代的文 学风貌产生决定性影响则应当始于邺下文人集团。钟嵘诗品序日:“降及建安, 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 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除建安七子之外, 邺下文人集团中还聚集了许多其他在当时颇有文采的文人,如颍川邯郸淳、繁钦、 陈留路粹、沛国丁仪、丁虞、弘农杨修、河内萄纬等。他们皆以僚臣与文学侍从 的身份,陪着曹丕、曹植两位贵公子赋高会、美邀游,留下了大量或慷慨或忧愁 的诗歌。 。钟嵘诗品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1 7 2 硕士学位论文 邺下文人集团的游宴以及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于南皮、西园之游。南皮之 游,见于曹丕与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 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白 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 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而西园,指的是铜雀园,也即曹丕与吴质书 中所说的“以游后园 之“后园”,位于邺都西郊,园中有铜雀台、芙蓉池。“西 园”曾多次出现在二曹与王徐应刘等的诗中,如曹丕芙蓉池作云:“乘辇夜行 游,逍遥步西园” ,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又如王粲杂 诗:“日暮游西园,冀泻忧思情” 其杂诗四首其一:“吉日简清时,从君出 西园”等等。 据俞绍初先生在南皮之游与建安文学创作一文中考证:南皮之游与西园 宴乐实际上是“同一游乐过程的首尾两端” ,南皮之游发生在建安十六年仲夏五 月,而西园宴乐则发生在同年的六月,两者在时间上恰好紧相连接。作为两次游 宴核心的二曹,尤其是曹丕,其文人气质淡化了无形中笼罩于成员身上的等级、 地位、尊卑,再加上当时任情使气之风,这两次游乐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群基 于热情、理想的青年诗人的自由狂欢一“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和颜既以 畅,乃肯顾细微。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为且极毽情,不醉其无归。( 应 砀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建安赠笞诗中的绝大部分正产生于上述“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 的创作环境中。据统计,建安赠答诗共2 6 首,成于邺下时期的就达1 7 首。其中 既有曹丕、营植两兄弟与邺下文人的赠答往还,如曹植赠丁仪王粲诗、赠丁 仪王粲诗、赠徐干,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徐干赠五官中郎将等; 也有邺下文人之间的赠答,如刘浈赠徐干诗、徐干刘桢诗、邯郸淳赠吴 处玄等。公蒜游乐作为赠答诗创作的外在环境,同时也构成了建安赠答诗的重 要内容之一,建安的很多赠答诗与公燕诗,在内容、风格上几乎没有分别。试看 刘桢的公燕诗与其赠五官中郎将诗: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辇车飞素盖,从者盈 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芙蓉散其华,菡萏 山明张溥辑评三曹集长沙:岳麓挡社,1 9 9 2 ,1 6 1 圆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4 0 0 逯饮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许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4 4 9 逯钦立先秦汉魏署南北朝诗魏诗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3 6 4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3 0 4 俞绍初南皮之游与建安文学创作一一读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文学遗产2 0 0 7 ( 5 ) 。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涛魏诗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3 8 3 西晋赠答请研究 溢金塘。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粱。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生六未始闻,歌 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 公燕诗魏诗卷二) 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四节相推斥,季冬风 且凉。众宾会广坐,明镫嬉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垫含甘醴,羽觞 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太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 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其一同上) 飞盖相追随的欢乐遨游,作为建安赠答诗与公宴诗的共同素材,二者共同塑 造并彰显了建安诗歌任情恣肆的风气。邺下文人集团的欢宴赋诗活动随着建安二 十二年的一场疾疫,徐刘应陈一时皆殁之后,宣告了终结,建安赠答诗也随之暂 时走向沉寂。 至于正始,其时文人虽然也喝酒,也游乐,也写诗,如嵇康酒会诗:“乐哉 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 丸毙翔禽,纤纶出鳞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u 然而,身处政权更迭之际,面对政治上的高压与险 恶,正始诗人喝酒但求酣醉避祸,作诗则多意在自我排遣,故诗文多旨意遥深、 归趣难求。与邺下文人之间的酒酣耳热则仰而赋诗相比,正始赠答诗显得格外寂 寥,与此相对的此期的咏怀诗、杂诗却格外发达。其实,赠答诗与咏怀诗、杂诗 的这种此消彼长恰恰反映了传统文士精神生活中两种迥然不同的心态和交流方 式。 西晋代魏、平吴之后,政治上的短暂安定,带来了经济上的一度繁荣。大庄 园经济下的豪门士族们,经济上富可敌国,生活上也极尽骄奢淫逸之能事,斗富 夸豪,一时之间骄奢侈靡之风笼罩朝堂。与这种浮华奢靡之风相应的,西晋一朝, 上自最高统治者、权臣豪贵,下至一般的士族文人都热衷于交游宴饮。除华林园 宴饮、金谷园宴饮之外,原本民问流行的以祓禊沐浴为主,带有祭祀色彩的上巳 节,也被娱乐化成为君臣权贵们宴饮高会的盛大节日。据吴均续齐谐记载: 晋武帝问尚书挚虞仲洽日:“三月三日曲水,其义何旨? ”答曰:“汉章帝时, 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为怪,乃相与至水滨盥洗,因流 以滥觞,曲水之义,盖自此矣。”帝曰:“若如此谈,便非嘉事也。 尚书郎束皙曰: “挚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请说其始。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泛酒。故逸诗 云:觞随波流。王三月上已,置酒河曲,见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涛卷九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4 8 6 4 硕士学位论文 制有西夏。及秦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二汉相缘,皆成盛集。”帝曰:“善! ” 赐金十五斤,左迁仲洽为城阳令。 一擢一贬,晋武帝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伴随着统治 者的提倡,在大晋初立、歌舞升平的虚无狂欢中,权贵、僚臣、文人们恣意地欢 宴着。唐人韦应物曾作金谷园歌:“晋武平吴恣欢燕,余风靡靡朝廷变。嗣世 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目日空追游。”,沉痛地嘲讽并反思了西晋一朝的奢华游宴 之风。 作为礼乐文化传统的承载者以及文学创作与模拟的主体,身居高位而又热衷 风雅的西晋文士在高会宴饮之时,很自然地要追慕、模仿其前代朝贵文士的雅游 赋诗活动,所谓“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在最高统治者与朝臣频繁奢华 的宴饮中,出现了大量华林宴饮诗,如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苟勖从武 帝华林园宴诗,王济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诗、从事华林诗,张华太 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酞堂有令赋诗等。作为宫 廷、宴饮、祖饯场合的应诏之制,华林宴诗形式上全是典重板滞的四言,内容上 则多歌功颂德天命之辞:“时文惟晋,世笃其圣。钦翼昊天,对扬成命。九区克 咸,讴歌以咏。( 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酞堂有令赋诗) ;“于时上帝,乃顾 惟眷。光我晋祚,应期纳禅。位以龙飞,文以虎变。玄泽滂流,仁风潜扇。区内 宅心,方隅回面。 (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这类诗歌既满足了统治者 美化政权、装点门面的政治需求,同时也成为了文士们逞辞炫才,以文辞获赏于 权贵并以此作为进身之阶的一种有效途径。 除了以朝贵为主、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华林宴饮外,西晋的私人游宴也很盛 行。其中最著名的是石崇的金谷园宴游赋诗。金谷园乃石崇的私家庄园,晋书刘 琨传载:“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 以赋诗。与贾谧以权势网罗才士不同,石崇凭借着其庞大的财富以及“颖悟有 才气,而任侠无检行 的性格魅力将当时的众多文人吸引到金谷园中。而且,石 崇本人也确实较有文才,作为金谷园的主人,他与宾客( 僚属) 多有赠答往还, 如赠欧阳建、答曹嘉诗、赠枣腆诗、答枣腆诗等。石崇的很多诗纯以 气势夺人,如赠棘腆诗:“久官无成绩,栖迟于徐方。寂寂守空城,悠悠思 故乡。恂恂二三贤,身远屈龙光。携手沂泗间,遂登舞雩堂。文藻譬春华,谈话 国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王根林,黄益元,曹光甫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1 0 0 7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许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6 7 1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涛晋诗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5 8 0 唧 唐 房玄龄晋书列传第三卷三十二刘琨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 1 6 7 9 固房玄龄晋书列传第三石崇传曾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刘舆兄弟少时为王恺所嫉,恺召之宿,因欲 坑之。崇素与舆等善,即闻有变,夜驰诣恺,问二刘之所在,恺迫卒不得隐。崇径进于后斋索出,同车而 去。语日:年少何以轻就人宿i ”石崇身上的这种赴人急难、扶危解困的豪侠之气凭添了其性格魅力。 西晋赠答请研究 犹兰芳。消忧以觞醴,娱耳以名娼。博弈逞妙思,弓矢威边疆。”其为人的豪放 奢华与才情恣肆,宛然如见。 石崇与宾客之间的酬答之作在金谷园赠诗中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这些赠答诗 在内容上或溢美金谷园主人石崇,或抒写游宴高会欢乐,间或夹杂以劝勉之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曹摅赠石崇诗 : 昂昂我牧, 蜗,滋兰江皋。 朝。虽欣嘉愿, 人亦有云, 天,必假羽翼。 轼。愿寻尘轨, 美兹高会, 林,荡荡洪源。 鲜。仰接温颜, 嘉我乃遇, 茂,乐川之深。 金。敢敷中怀, 德惟人豪。 朝采芝蕙, 惧忝班僚。 上明下直。 咨余承乏, 以除其逼。 凭城临川。 津人思济, 俯听话言。 遭彼频烦。 太阳移宿, 贡之所钦。 作镇方岳,有徽其高。英风远扇,峻迹遐招。攻璞荆 夕玩琼瑶。岂乏砥石,乃收艾萧。髦俊在位,多士盈 匪唯具臣,谔谔在侧。谠言既奏,朝有正色。翰飞冲 与属备职。曾无补益,徒竭心力。龙旗反旆,鸾驾回 峻墉亢阁,层楼翩轩。远望长州,近察重泉。郁郁繁 舟士戏舟公。得厕大欢,屡蒙宾延。饮必酃绿,肴则时 浮萍依水,寄生附林。托根清流,委积重阴。愿树之 葵藿倾心。至诚苟著,虽微难禁。况与夫子,利齐断 永熙元年( 2 9 0 ) 年,石崇出为南中郎将,而曹摅时任参南国中郎将,故他与 石崇之间不仅有宾客之谊,还有僚属之份。因此,此诗首章即从对石崇的溢美之 辞写起,次写自己备职僚属的补益之责,再写高会宴游的欢乐,末章以葵藿、太 阳来比喻自己和石崇的关系,重申忝列僚属的感念之情。全诗不仅极为贴切主客、 臣僚的身份,文辞亦典雅有致。除石崇与宾客之间的酬答之外,参与金谷之游的 宾客相互之间也时有赠答,如曹摅赠欧阳建诗,挚虞答杜育诗,杜育答 挚仲洽诗等,内容上以揄扬延美为多,杂以隐逸玄思劝勉之言。 金谷园中规模、影响最大的一次宴饮赋诗发生于元康六年( 公元2 9 6 年) 。石 崇金谷诗序日:“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 将军。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 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 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 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这次宴会留下了大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6 4 5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7 5 1 7 5 2 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三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1 6 5 1 6 硕士学位论文 量的赠答之诗,又因临别在即,故多惜别、劝勉之言:“言念将别,睹物伤情。 赠尔话言,要在遗名。惟此遗名,可以全生。 ( 石崇答枣腆诗) 又如曹嘉 赠石崇 :“文武应时用,兼才在明哲。嗟嗟我石生,为国之俊杰。入侍于皇 闼,出则登九列。威检肃青徐,风发宣吴裔。”较之华林宴诗,金谷园宴游赋诗私 人化色彩较为浓厚,时或有真情流露之语。然而,诚如罗宗强先生所说: “西晋 士人的宴集,实是他们寻欢作乐行为之一部分,山水琴诗,俱佐宴之需。他们之 于诗文,主要是从娱乐角度考虑问题,求华美,求悦情即使他们常常在诗文 中叹人生之短促与岁月之流易,大体也不出此一范围。 四年之后,永康元年( 公 元3 0 0 年) 石崇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潘岳、欧阳建,名倾一时的金谷园宴饮酬 答也随之风流云散。至于永嘉之乱,士人( 尤其是寒素文人) 几乎凋零殆尽,西 晋赠答诗随之走向消歇。其后的东晋进入门阀政治极盛时期,赠答诗只限于名士 之间的玄言赠答。 综上,魏晋( 尤其是西晋) 赠答诗的兴盛与文人集团的兴起以及文士之间的 宴游赋诗风气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众多的文采之士因此得以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宴饮酬笞的外在创作环境,同时也营造了文人之间彼此竞争,驰藻逞辞的 创作氛围,促进了诗歌自身的发展。然而,以政治依附攀援为基础而形成的文人 群体,其相互之间的赠答往不可避免地流于歌功颂德、揄扬延美,辞藻的典雅华 美成为诗歌创作的最终追求。邺下赠答诗就已经显出了这一迹象,只不过这一小 股潜流被掩盖在了建安诗歌慷慨激荡的气势之下。西晋一朝,士人、文人与政权 过于密切的攀援依附关系,轻于操守、果于进取的士风以及奢华、频繁的宴饮交 游,使得建安赠笞诗中的潜流渐成滔滔之势。 第二节魏晋诗歌的发展以及对建安正始赠答诗的借鉴 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末,士大夫、文士之间的交游活动已经非常盛行,汉 书、后汉书等对此多有记载,赠答诗产生所必须的外在环境已经具备,但 此期朋友之间以诗作唱和赠答的现象却极为罕见。据统计,两汉4 2 6 年间( 前2 0 6 2 0 2 年) 仅有四言诗九十余首,而五言诗则直到东汉末才兴起。赠答之诗则更少, 严格意义上能考定作者的只有9 首。其中,东汉著名学者、文学家兼书法家、音 乐家蔡邕有答对元式诗、 答卜元嗣诗两首,朱穆与刘伯宗绝交诗一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6 4 5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5 8 ,6 2 6 o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9 6 ,9 9 见逯钦立先豢两汉魏晋南北朝许汉诗卷七:答对元式诗其一:“伊余有行,爰戾兹邦。先进博学, 同类率从。济济群彦,如云如龙。君子博文,贻我德音。辞之集矣,穆如清风。”答卜元嗣诗其二: “斌斌硕人,贻我以文。辱此休辞,非余所希。敢4 i 酬答,赋诵以归。” 7 西晋赠答诗研究 首。从内容上看,蔡邕之诗是传统的临行赋诗之作,朱穆之诗则意在讽刺劝诫, 都是典型的汉代四言雅诗。另外6 首是秦嘉与徐淑夫妇之间的赠答诗,其中秦嘉 有诗5 首,徐淑答秦嘉诗l 首。相对于士大夫阶层的蔡邕、朱穆,下层文士秦 嘉的五首赠答诗,除赠妇诗( 暖暖白日,引曜西倾) 一首为四言外,其余四 首均为五言,而徐淑的答秦嘉诗则实是带兮字的四言诗:“妾身兮不令,婴疾 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 伫立兮徘徊。”留除此之外,整个两汉时期,甚至是处士横议、士风张扬、士人交 流频繁的东汉,赠答诗也是寥寥无几。 导致上述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两汉诗歌发展的相对滞后。众所周知,两汉 时期最盛行的体裁足赋,汉大赋的逞辞炫才、铺张靡丽,直至魏晋仍余波未远。 就诗歌来说,四言诗在汉儒手中逐渐僵化板滞,文人五言诗才刚刚定型。上述诸 人赠答诗体式、风格的多样混杂,正是此期诗歌发展现状的最好注脚一一四言的 亟待新变、五言优势地位的尚未确立。而与诗歌的这种发展滞后相对的,汉末文 士阶层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走出经学迷雾的士子文人,身逢乱世之艰虞,对生命 的短暂无常以及人身的羁縻与不自由有着异常痛切的体验。诚如钟嵘所说:“凡斯 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 于是,魏晋诗歌的 新发展便在文士的相互交流倾诉的内在需求中逐渐孕育起来。 首先,四言诗一反两汉四言诗以劝诫讽谏为主旨,整饬典雅却伤于质木呆板 的局面,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曹父子,尤其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抒 情志,写下了大量的四言乐府古诗。如曹公深沉博大的政治情怀:“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短歌行) ;又如曹丕情韵婉转的生命感叹:“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 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尤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 善哉行二 首其一) 这些四言乐府古诗直接复归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抒情传统, ”此诗附于与刘伯宗绝交书后。其书日:“昔我为丰令,足下不遭母忧乎? 亲解缘经,来入丰寺。及我 为持书御史,足下亲来入台。足下今为二干石,我下为郎,乃反因汁吏以谒相与。足下岂丞尉之徒,我 岂足下部民,欲以此谒为荣宠乎? 咄! 刘伯宗于仁义道何其薄哉! ”其诗日:“北l l j 有鸱,不洁其羽。 飞不定向,寝不定息。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呜呼风。 谓凰无德。凰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绝,各自努力。”又范哗后汉书朱穆传载:“( 穆) 常感 时浇薄”作绝交论矫时,其略日:“世之务交游也久矣,敦千乘不忌于君,犯礼以追之,背公以追 之。其愈者,则孺子之爱也:其甚者,则求弊过窃誉,以瞻其私。事替义退,公轻私重,居劳于听也。 或于道而求其私,瞻矣。是故遂往不反,而莫敢止业。”此论可与书、诗互证。 圆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8 8 周振甫诗品今译北京:中华书局,l9 9 8 ,2 0 遽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请魏诗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3 4 9 露逯钦立先秦汉魏舀南北朝涛,魏请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3 9 7 8 硕士学位论文 或风骨斐然,或情调婉转。至于正始诗人嵇康,更是将超远的玄学精神与浪漫疏 放的个人气质相融合,开拓出了一种风格迥异于汉魏,清隽雅丽、飘逸玄远的四 言诗:“良马既闲,丽服有辉。左揽繁若,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 厉中原,顾盼生姿。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硌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 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可以说,汉末以来,四言诗自身在内容和形式 诸方面的开拓以及此期名家时以四言酬赠的示范性影响,二者共同造就了西晋四 言赠答诗的蔚然大兴。诚如钱志熙先生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中所指出的: “汉代张蔡诸家,时以四言雅诗酬赠,至王粲颇作雅篇,曹植亦时有所为。中散 赠秀才入军诗亦用四言。西晋雅尚复古,此题更为大行,可称四言之中兴, 而直接下启东晋玄言雅颂之风,此亦西晋诗之一大源流也。 其次,文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成熟。文人五言诗兴起于汉末,经过建安文 人的大力创作,其内容与题材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与宽度,出现了咏怀、咏 史、招隐、杂诗、咏物、山水等各种新兴题材。艺术形式上,则更加自觉地探讨 诗歌自身的创作规律,辞采逐渐走向雕琢,注重对仗和用典。此外,文人五言诗 与乐府诗也逐渐走向了分离,乐府诗多援引旧题、旧事敷衍辞藻,而五言诗则被 更广泛用来反映文人生活、精神的各个方面。以五言诗咏怀、咏史,承载深广的 历史、哲学、人生思考,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等。至于西晋,承建安、正始 之基,诗才琳琅。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日:“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 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 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固才略篇又日:“晋世文苑, 足俪魏都。 钟嵘诗品序亦云:“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 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 鲫五言诗到了西晋文士手中,或析文以为 妙,或流靡以自妍,愈加绮丽藻饰,华美流利。五言诗自身的不断发展成熟及其 “众作之最有滋味者”地位的确立,最终促使以四言为主的两汉赠答诗向以五言 为主的魏晋赠答诗之转变。 如果说魏晋四、五言诗歌的发展是西晋赠答诗繁兴的前提条件,那么作为赠 答诗初兴阶段,建安、正始赠答诗,则无疑对西晋赠答诗有着更为直接的示范性 影响。梅家玲先生在论建安赠答诗及其在赠答传统中的意义一文中将这种示 范性影响大致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文学方面的示范意义,形式上四言正体与五 言流调并用;内容、功用上将传统赠答诗的两大传统一一政治生活中的临别赠诗、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许晋诗卷九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3 3 l 圆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7 3 o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 8 6 ,4 0 6 周振甫诗品今译北京:中华书局,i9 9 8 ,1 7 9 西晋赠答诗研究 赋诗言志与私人化的朋友离别述怀和谐地融于一体;二、社会方面的示范意义, 将文士阶层与政权、豪贵通过赠答酬唱这一“仪式行为联系起来,并赋予了这 一仪式行为以“象征符号的意味。从整体上来说,西晋赠答诗没有超出建安诗 歌上述两方面的影响。诗歌形式上依然四五言并用,且时常同一赠答对象而分别 以四、五言各一首赠答,如傅玄答程晓诗即四、五言各一首。然而,与建安 时期五言赠答占优势相比,西晋赠答诗则以四言赠答诗居多,某些作家如挚虞、 曹摅等人的赠笞诗几乎全是四言。就社会示范方面的意义而言,西晋赠答诗刻意 发挥了赠答诗本身固有的社交性,并使之变成纯粹的颂美揄扬之作。雅篇丽辞之 下,建安赠答诗中强烈的个性色彩、自我性情的恣意流露在西晋文士看来不仅突 兀,而且要竭力避免。 就单个作家来说,对西晋赠笞诗产生重要影响的首先是王粲。王粲赠答诗共 五首:赠蔡子笃、赠孙文始、 赠文叔良二首( 一首为残句) 、 赠 杨德祖,纯用四言。除赠杨德祖外,其余四首均作于邺下文人集团之前, 属于建安赠答诗早期的代表作。内容上主要有两类,一征伐饯行,如赠文叔良。: “翩翩者鸿,率彼江滨。君子于征,爰聘西邻缅彼行人,鲜克弗留。尚哉君 子,异于他仇。人谁不勤,无厚我忧。惟诗作赠,敢咏在舟。”( 魏诗卷二) 二 朋友离别述怀,如赠蔡子笃诗: “我友云徂,言戾旧邦悠悠世路,乱离 多阻嗟尔君子,如何勿思。”( 魏涛卷二) 总的来说,在王粲的四言赠答诗 中,穆穆雍容的军国大事与真挚深笃的私人情感浑然一体,故读来典雅淳厚,颇 为历来的学者所称道:“得赠人以言之体”( 张风翼文选纂注卷十一) ;“犹 得古人赠言遗意” ( 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卷三) ; “文情温厚大雅,可以 上比吉甫之流。”回(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七) 。由于西晋统治者提倡儒学, 崇尚穆穆雍容礼乐之风,王粲以雅润为本的四言赠答诗就成为了西晋士大夫文人 社交应酬场合极力推崇与模仿的范本。 此外,对西晋赠答诗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曹植。曹植赠答诗主要集中于前期 与邺下诸子的赠答唱和,但对西晋赠答诗产生重要影响的却是其后期的赠白马 王彪诗。藩王生活的隔绝压抑,使得曹植的心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由前期的不 及世事但美邀游一转而为悲慨抑郁。此种心境之下,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外在物象皆转化、融合为其内在心象:“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 流潦浩纵横”,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 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曹 参见梅家玲汉魏六朝文学新论一一拟代与赠答一书论建安赠答诗在赠答传统中的示范意义一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1 4 9 15 7 曾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3 1 7 留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曹资料ir = 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3 2 9 蜘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三营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3 3 l 蛤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许魏许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4 5 3 1 0 硕士学位论文 植诗歌长于通过对外在景物的细腻描摹来渲染烘托内心世界的悲愤沉郁,这种艺 术表现手法开西晋感物兴哀之风,且对西晋述行类的赠答诗产生了重要影响。陆 机有很多离别、述行类的赠答诗,如于承明作与士龙一首、赠从兄车骑一 首等都采用这种手法。 较之建安赠答诗在文学、社会功能方面的开拓之功,正始赠答诗对西晋赠答 诗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在内容上拓展出抒写隐逸、玄思的面。由于其时严酷复 杂的政治形势,玄学的兴盛,老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