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 角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 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 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 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 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 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i 摘 要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公众和学术界的关注。 2010 年国家推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其中第十九条提到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问题,强调导师责任制对提高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导 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导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整个研究生队 伍的质量。因此,各高校应建设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承担培养优秀研究生的责任,为国家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导师团队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学者的学术成 就,还需要考虑学者们的道德情操;不仅需要政府、高校提供的政策、资金等外部支持, 还需要导师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需要导师团队成员个人良好的学术精神, 还需要将这些精神整合成一种团队文化。 以史为鉴,方可明确方向。时至今日,清华国学研究院这颗明珠仍在学术领域和教育 领域中闪闪发光。清华国学研究院曾汇聚了当时五位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 赵元任和李济,并由吴宓担任院主任,在短暂 4 年内培养出众多国学领域的杰出人才。探 析它何以“名满天下”和“桃李天下”的原因,除对导师个人因素的研究外,还可以从导 师团队建设的视角进行分析论述。 明确清华国学研究院这一研究对象,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以导师团队建设视 角展开研究,从而总结出有关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团队建设的历史经验,并将这些珍贵的 历史经验运用到现今高校导师团队建设的分析论述中。首先团队建设可以从组织行为学理 论中个体、群体、系统三个层次展开论述。在个体水平这个层次中主要强调团队人才的引 入,包括团队成员的能力、人格特点和团队成员的角色配置等问题;在群体水平这个层次 中主要从导师团队的外部支持和内部支持两个维度进行论述,认为导师团队建设的成功需 要学校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系统水平这个层次中,主要强调团队文化的养成。其次,新 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将历史以新的姿态重现,从而得出新的历史经验。结合这些历史 经验,再次从个体、群体、系统三个水平针对现今高校导师团队建设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导师团队;清华国学研究院;制度;团队文化 ii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the postgraduates, the problem of postgraduate quality is given an increasing concern by the public and academic circles. our country enacted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planning programs2010-2020 in 2010, in which the article 19 refers to the question about the reform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utors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postgraduate quality. indubitability, the tutor plays a key role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ostgraduates team depends on the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the tutor team. so all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construct a high-level tutor team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postgraduate, and train more high quality specialized personnel and top creative talents. the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not only needs to consider about the tutors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their moral sentiment. it not only needs some external supports, such as, policies and funds from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need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tutor team. in addition, the members in tutor team should have personal favorable academic spirit, and integrate them these spirit into the team culture. taking the history as a mirror, we can make the clear direction. at present,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studies of qinghua is still a pearl, which already has been shinning in the academic field and educational field. just at that moment, five masters of chinese, liang qichao, wang guowei, chen yinque, zhao yuanren and li ji, got together in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studies of qinghua. in addition, wu mi took charge of the director of academy. they trained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talents of chinese field in short four years. to analysis the reason for fame fills the world and students fills the world, except the research for tutors personal factors, we should discus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utors team construction. so,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tutors team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studies of qinghua, and applies relative theories abou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t analyzes and discu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utors team construction. thus, it makes a conclusion about history experience about the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studies of qinghua. finally, it applies these valuable history experience to the analysis about tutors team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nowadays. team construction can be discussed from three grada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that is, individual, group and system.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it mainly stresses on bringing in the team talents, which includes team members abilitie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les configuration of team iii members, etc. in the group level gradation, it mainly discusses two dimensions about external support and internal support of the tutor team, and it thinks that the success of tutors team construction needs the school and leadership vigorously support. in the system level gradation, it mainly focuses on developing team culture. the base of new theory and perspective of analyzing reappear history with new posture so that it can get new history experience. ultimately, 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se history experience, and comes up with specific suggestion about tutors team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nowadays from three levels of individual, group and system. key words:tutor team;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studies of qinghua; institution; team culture 1 目 录 前 言 . 1 (一)问题提出 . 1 1清华国学研究院本身研究价值 . 1 2对当下高校导师团队建设的价值. 1 (二)文献综述 . 2 1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研究 . 2 2导师团队建设的当代研究 . 4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5 1研究思路 . 5 2研究方法 . 6 (四)论文创新研究视角新颖 . 6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6 (一)清华国学研究院 . 6 (二)高校导师团队的概念界定 . 7 1. 导师 . 7 2. 团队 . 7 (三)高校导师团队建设之组织行为学理论 . 8 1.个体 . 8 2.工作团队 . 8 3.组织文化 . 9 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发展演变 . 9 (一)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背景及聚散过程 . 9 1.成立背景 . 9 2.聚散过程 . 11 (二)清华国学研究院创新及影响 . 13 1.学科带头人四大导师引领团队 . 13 2.制度创新中西会通 . 15 3.文凭与实学 . 15 4.团队影响 . 16 三、清华国学研究院历史经验探析 . 18 (一)团队人才个体水平 . 18 1.能力 . 18 2.人格特点 . 19 3.角色配置多样性 . 20 4.灵活性 . 20 5.对团队工作的偏爱 . 20 (二)团队管理群体水平 . 21 1.内部支持 . 21 2 2.外部支持 . 26 (三)团队文化系统水平 . 28 1.团队使命:寻国魄 . 28 2.团队传统:享自由 . 29 3.团队责任:育人才 . 30 四、启示借鉴 . 34 (一)人才引入 . 34 1.聘请专家 . 34 2.志同道合 . 34 3.和而不同 . 35 (二)制度建设 . 35 1.校方长期而有效的支持 . 35 2.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章程 . 36 3.明确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 36 4.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 36 (三)文化形成 . 37 1.教学功能 . 37 2.道德教育 . 38 结 语 . 39 参考文献: . 40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2 致 谢 . 43 1 清华国学研究院发展探析 基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 前前 言言 本部分首先提出论文选题背景,明确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对本课题的相关研究 进行综述,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问题提出(一)问题提出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和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应具 备很多积极因素,其中主要因素应是高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因为大学教师团队是典型 的培养人才的群体,而且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水平” ,加大教学投入以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些要求表明 大学教师在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导 师队伍是一个关键而特殊的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所以关注高 校导师队伍的建设问题逐渐进入更多学者的视野。 1 1清华国学研究院本身研究价值清华国学研究院本身研究价值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先生在 2009 年 11 月 1 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 之日对记者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回答,他认为短短 4 年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在梁 启超先生等著名国学大师指导下,培养出像吴其昌等优秀的学生,很少会有哪个学府能达 到这样的水平,即使是哈佛那样的学府,也难以保证它可以在 4 年内招收的 70 多个学生 当中,培养出多达 40 个以上的知名学者。由此可见,清华国学研究院对清华大学和社会 的影响和贡献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在 80 年之后,清华大学再次成立国学研究院,传承老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优良传统,为培养兼具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学知识的拔尖创新人 才创造更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因此对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本身的价值,自不待说。以清华国学研究院或清华国学研究 院四大导师为对象的研究颇多,其中虽多为文学研究,但也体现学者们希望能从我国已有 辉煌历史中寻求为当下借鉴之处,正如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 所以在符合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前提下, 从历史中寻找精华, 取而用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 2对当下高校导师团队建设的价值对当下高校导师团队建设的价值 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角度看,高校导师除了物质等需要还有高级需要,如自身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 2 展、学术追求、组织认同需要等。如何引导教师产生这些高级需要并实现这些需要?通过 团队的影响力来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导师教学科研质量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因此 对历史上优秀的导师团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个案研究和深度分析可以对此提供帮助。 (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 因为从导师团队建设视角来分析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很少, 所以本文将搜集到 的文献根据资料特点,分为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和导师团队建设为研究对象这两类进行综 述。 1 1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研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研究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相关历史研究成果可以分为回忆录和文献著作两大类。 (1)回忆录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师生们和接触过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一些人将清华国学研究院 4 年间 的点滴回忆记录成文,具有文献价值。这些回忆录按回忆对象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清 华国学研究院为对象的文章,此类文章多为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生所撰,他们从不同角度 回忆印象中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例如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学生吴其昌 于 1927 年夏编撰 的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是珍贵的一手资料,现已收藏在国家图书馆。此册记录了前 两届学生的名单,按当年录取名次进行排序,对他们逐一进行了介绍,包括每位学生的学 习、生活情况,其中还对同学间的对话进行了整理,书后还记录了梁启超先生在北海之游 时对学生们的一番讲话。第二届学生姜亮夫 撰文忆清华国学院 ,从入学考试、清华的 生活环境、清华园的教与学、清华院的风波四部分对他记忆中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做了星点 的回忆。第三届学生蓝文征(孟博)先生 的文章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始末 ,对清华国 学研究院发展过程、院内管理和师生情谊几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回忆,此文章多被研究清华 国学研究院及四大导师的学者们引用与参考。 第二类是以四大导师为回忆对象,此类文献的作者多为清华国学研究院里的学生,他 们在不同时期记录下导师们曾经的言行或生平事迹以怀念恩师。如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 学生吴其昌先生 在王国维先生去世十多年后做过一次题为王国维先生生平及其学说 的演讲,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以介绍王国维先生生平和学术成果为主,其中也记录了研究 院课程开设的珍贵史料和王国维先生治学方法。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学生周传儒先生 于 1981 年的追忆回忆梁启超先生一文,分四部分对梁启超先生进行追忆,其中第三 部分谈到了梁任公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学情况。此部分记录了梁任公先生开设的课程及 上课情况,其对学生的教诲与关爱,和梁任公先生弟子在校期间的情况。第二届学生王力 吴其昌.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a. 夏晓红,吴令华.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457-549. 姜亮夫.忆清华国学院a. 陈平原,王枫.追忆王国维增订本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320-331. 蓝文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始末j. 清华校友通讯,1970,(32). 吴其昌.王国维先生生平及其学说a. 夏晓红,吴令华.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2009:423-432. 周传儒.回忆梁启超先生a. 夏晓红.追忆梁启超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308-317. 3 先生 曾撰文怀念赵元任先生 ,由于王力先生在他们那一届中是唯一一个同赵元任先生 学习语言学的同学, 所以他和赵元任先生的关系特别密切, 加之王力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因此其对赵元任先生的回忆也更具有史料价值。但遗憾的是这篇回忆精短,对于清华国学 研究院时期的描述则是少之又少。第三届学生蒋天枢(炳南)先生 于 1986 年撰文陈寅 恪先生传 ,以求学时代、在清华园和南迁岭表三部分展开。其中在清华园这一部分中按 时间对陈寅恪先生教学活动的展开和院内事宜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其与学生的玩笑之 话,答记者问,在期刊上发表文章等。 第三类是以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生为回忆对象,关于这部分的文章已经被我国学者夏 晓虹与吴令华先生 收录于她们所编撰的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一书中。这些文章多为 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生的再传弟子们所做,内容包括对老师的赞扬和对老师们教学生活的 回忆等,其中很多作者都提到四大导师对他们的老师一生为学的影响。书中还有一部分是 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生们互相回忆的文章,此类文章多为歌颂同学友谊和赞扬同学品质的 文献。 作为回忆录,这些文献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四大导师的授业弟子们所作之回忆录融 合了自己的情感,多为生活记事,如果除了个人感情理解带来的偏差之外,通过甄别,选 取贴近历史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也可重现历史原貌。所以一方面需要认真分析,如果 经得起考证则更好,另一方面则要从中发掘出尽可能多的关于导师团队建设的史实则最好 不过。 (2)文献著作: 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并不多,且多将清华国学研究院作为整体来 研究,从宏观上论述研究院的辉煌。孙敦恒先生 所著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一书可以 视为研究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主要代表著作。 此书从清华国学研究院创办旨意趣、 筹建经过、 艰辛历程、教学概况、科研硕果、师生情谊等多个角度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资料进行 了详实而又细致的研究整理。此书史料详实、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成为后来研究清华国 学研究院的学者和读者必选之作。还有一本是由苏云峰先生 编撰的从清华学堂到清华 大学 1911-1929 ,这本书在第十章中专门论述了清华国学研究院,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搜 集,从研究院的聚散过程、师生的具体信息、研究院的教学情况和生活情况这几个角度进 行整理和分析。何炳棣先生为此书所做序中说道: “几乎可以另成专刊的第十章清华国 学研究院 ,更是研究汉学的国际学人必读之作。 ” 这些著作中从整体上梳理了清华国学 研究院的相关史料,加以分析论述,得出自己关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独特认识。 王力.王力文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527-530.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传a.张杰,杨燕丽选编.追忆陈寅恪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453-470. 夏晓红,吴令华.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孙敦恒.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话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 而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可谓是硕果累累。但其中大多数 是对四大导师个人的研究,包括四大导师个人的年谱编辑、文学成就的研究、人格魅力的 探索、生平书信的史料搜集等等,如现已出版的梁启超先生年谱长编 、 陈寅恪先生年 谱长编 、 王国维传和赵元任生活自传等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献。陈平原先生于 1995 年组织编写的学者追忆丛书 ,也从不同角度搜集有关大师们的文献资料,整理成籍。 关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研究多局限于研究院的聚散和它辉煌的成就及宏观原因的分 析,对于某些微观原因的深入探析较少。例如,很多学者在研究四大导师在清华国学研究 院中的重要性时从他们个人学术成就的角度寻找原因,但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并不是他 们其中一人之力就可以取得如此之成就,而是需要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优 秀人才, 让清华国学研究院如此耀眼光辉。 所以从众多原因中寻找某一重要因素深入探究, 也是值得尝试的方法。其次,因为四大导师的独特和不可复制,所以对他们的分析讨论也 多局限于文史方向或是大师们个人一生的贡献这个角度。如今,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也多 注重借鉴其它成熟理论来分析史料,因而本文欲从组织行为学中工作团队的相关理论重新 梳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资料,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取得成功的众多原因中,从团队建设 的角度发掘导师团队这一因素所发挥的影响力,从而为当代高校导师团队建设提供可参考 的方法。 2 2导师团队建设的当代研究导师团队建设的当代研究 导师团队作为高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 研究生教育的推广与发展,导师团队建设的问题也日益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主要分为以 下三个角度:以导师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外导师制度比较研究的文献、以师生关系为研 究对象的文献。 (1)以导师为研究对象的文献 此类文献主要围绕导师梯队的发展问题、遴选制度的改革、考核激励制度的完善等角 度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