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护学专业论文)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ts序列分析.pdf_第1页
(森林保护学专业论文)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ts序列分析.pdf_第2页
(森林保护学专业论文)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ts序列分析.pdf_第3页
(森林保护学专业论文)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ts序列分析.pdf_第4页
(森林保护学专业论文)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ts序列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森林保护学专业论文)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ts序列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签名:囊幺蛆日期:2 鲤z 笸弘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同意:西南林学院有权保留论文的复印件,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论文;提交论文一年后,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馥圣蛙吼蚴 摘要:掺属! 婴幽9 蠹嬲。s p p 0 裹蓖l 属王圭知菌亚陡翼孢级、名孢日丸丝孢弛 木霉除个别种可导致蘑菇生产污染,造成减产外,大多数成员在农业生产上有独特的 生防作履玉木霉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十分重要。云南省因其地理位置特 - _ _ _ m 一 殊,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对于云南省木霉菌菌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少见于报道。 - 一 。 一一 、q v :i 因此,对于云南省木霉菌菌种的鉴定十分必要。本研究对采自云南省昆明、普洱、大 一一,1 理、丽江、保山和昭通6 个地区的腐木和腐殖土壤的木霉进行分离,纯化h 羞对分离。 一一一一, 。1 。 获得的1 1 2 株木霉,采用形态学分类的方法结合i t s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一,r * ,- 7t”jt7v , 采取最大简约法( m p ) 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木霉菌菌种之间系统发育的 1。 关系。为木霉菌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 1 ) 木霉的形态学鉴定。对分离的1 1 2 株木霉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培养性状, ,一一” “ 有1 0 5 株木霉菌鉴定到种,鉴定出9 种木霉菌,有7 株木霉未鉴定到种。鉴定种分别 一_ ,一一 -,。a - - “ 为深绿木霉za t r o v i r i d e ,哈茨木霉zh a r z i a n u m ,康氏木霉zk o n i n g i i ,长枝木霉 z 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里氏木霉zr e e s e i ,钩状木霉t h a m a t u m ,装絮木霉7 = t o m e n t o s u m , 变绿木霉zv i r i d e s c e n s 和盖姆斯木霉zg a m s i i 。其中装絮木霉zt o m e n t o s u m 和盖姆 斯木霉zg a m s i i 为中国新纪录种。变绿木霉7 = v i r i d e s c e n s 为中国大陆新发现中,里 _ ,”? r 。 一“一 b _ _ h 氏木霉zr e e s e i 为首次在云南省发现的木霉种。 ( 2 ) i t s 序列测定结果。1 1 2 株菌的i t s 序列( 包含i t s l ,5 8 s ,i t s 2 ) 长度为 5 1 8 b p 5 5 4 b p ,共4 8 个单倍型。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各组内木霉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小, 其中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组内差异最小。p a c h y b a s i u m 组和t r i c h o d e r m a 组间差异不大。 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组则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较大。 ( 3 ) 根据i t s 区域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_ 将菌株分a ,b ,c3 个群:a 群主要是 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组的7 = r e e s e i 和z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又可分为两个分支a i ( t r e e s e o , a 2 ( r 1 0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 ,两个分支中都包含了它们的模式菌株。b 群为p a c h y b a s i u m 组下的木霉,由4 个分支组成,其中b l 包含了哈茨木霉( s w f c 8 7 0 0 ,s w f c 8 7 1 0 , s w f c 8 7l8 ,s w f c 8 7 2 6 ,s w f c 8 7 31 ,s 、肝c 8 9 2 7 ,s w f c 8 9 2 9 ,s w f c 8 9 5 2 , s w f c l 0 2 3 6 ,s w f c l 0 3 2 1 和s w f c l 0 3 2 2 ) 和哈茨木霉1 1 1 1 群的参考菌株以及装絮木 霉( t t o m e n t o s u m ) s w f c 8 6 6 7 。b 2 中主要是哈茨木霉( s w f c 8 6 6 4 ,s w f c 8 6 7 2 , s w f c 8 6 9 3 ,s w f c 8 9 4 5 ,s w f c 8 9 4 7 和s w f c 8 9 5 4 ) 和哈茨木霉的模式菌株。b 3 为 i 哈茨木霉s w f c l 0 2 1 6 ,t h 2 群和t h 4 群哈茨木霉的参考菌株以及装絮木霉的模式菌 株。b 4 分支则是未鉴定到种的s w t c 9 1 0 9 和卷曲木霉的模式菌株。本次研究中 s w f c 8 6 6 7 与装絮木霉的模式菌株i t s 序列有一定的差异。c 群为木霉属下的 t r i c h o d e r m a 组,由5 个分支组成,c l 主要是本次鉴定的深绿木霉及其模式菌株以及 t h 3 型的哈茨木霉。c 2 为康氏木霉( s w f c 8 6 6 5 ,s w f c 8 6 7 4 ,s w f c 8 6 7 5 ,s w f c1 0 3 1 7 , s w f c1 0 31 9 和s w f c 8 6 8 5 ) 及其的模式菌株、盖姆斯木霉和两株参考盖姆斯木霉菌株 以及未鉴定到种的s w f c l 0 3 1 9 。c 3 则是由康氏木霉s w f c 8 6 7 6 、变绿木霉及其模式 菌株组成。c 4 由未鉴定到种的木霉s w f c1 0 1 6 4 ,s w f c l 0 2 1 0 和s w f c l 0 2 3 5 组成。 c 5 为钩状木霉分支,包含了鉴定的钩状木霉及其模式菌株。 ( 4 ) 通过i t s 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划分出了三个不同的组。其中 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组在发育进化中,与其他两组关系比较远。t f i c h o d e r m a 组和 p a c h y b a s i u m 组在进化分支中,处于同一个进化群中,关系比较近。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组为单系组,t r i c h o d e r m a 组和为p a c h y b a s i u m 组为多系组。i t s 序列在组间关系上, 划分比较明确。 ( 5 ) 本研究利用i t s 序列辅助鉴定,将形态上相近的里氏木霉和长枝木霉鉴定出, 1, 明确了里氏木霉和长枝木霉为两个不同的种。对于集合种,完全利用i t s 序列分析种 p 一一一一 一 。 。一 一_ 间关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木霉,形态鉴定,i t s 序列测定,系统发育 i i a b s t r a c t :t r i c h o d e r m as p p a r ef u n g iw h i c hb e l o n gt ot h ef a m i l yo fm o n i l i a c e a e ,t h eo r d e r h y p h o m y c e t a l e , t h e c l a s sh y p h o m y c e t e sa n dt h es u b p h ) r l u md e u t e r o m y c o t i n a e x c e p t s o m eo ft h e mi n f e c tm u s h r o o m st od e t e r i o r a t ec o m m e r c i a lf a n n i n g , m o s to ft h e ma r eu s e d a sb i o c o n t r o la g e n t sa g a i n s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i s e a s e so fc r o p s ,v e g e t a b l e s ,a n df r u i t s t r i c h o d e r m as p p 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h u m a np r o d u c t i o n , l i v i n ga n d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t h e i rs p e c i a lg e o g r a p h i cp o s i t i o ni si n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a n d t l l e yp r o v i d e dw i t hv e r ya b - u n d a n tb i o - d i v e r s i t y t h e i rp h y l o g e n ya n db i o d i v e r s i t ya r es t u d i e di n f r e q u e n t l yi ny u n n a n , a l t h o u g ht r c h o d e r m as p p a r et h em o s ta b u n d a n ta n dt h em o s to fn e wr e c o r d so fc h i n aa r e r e p o r t e di ny u n n a n i nt h i sp a p e r , 112s t r a i n so f t r i c h o d r e m as p p w e r ei s o l a t ef r o ms o i l a n dp l a n ts a m p l e sw h i c hc o l l e c t e df r o mk u n m i n g ,p u e r ,d a l i ,l i j i a n g ,b a o s h a na n dz h a - o t o n g t h em o r p h o l o g ya r es t u d i e df i r s t , a n df o l l o w e db yi t ss e q u e n c i n ga n dp h y l o g e n t i c c l a d o g r a m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r e s u l t sc o n c l u d e da sf o l l o w s : ( 1 ) t h r o u g h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a n a l y s i s ,n i n es t r a i n sa m o n g11 2w e r ei d e n t i f i e da s t a t r o v i r i d e , zh a r z i a n u m , zk o n i n g i i , z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 zr e e s e i , zh a m a t u m , zt o m e n t o s u m , zv i r i d e s c e n sa n dzg a m s i i zt o m e n t o s u ma n dz g a m s i i s e v e ns t r a i n so f t h e ma r er e p o r t e da sn e wr e c o r d si nc h i n a i na d d i t i o nt o ,t w oo fs t r a i n si n c l u d e dz 俯扛 d e s c e n sa n dzr e e s e ia r en e wr e c o r d si ny u n n a n ( 2 ) t h ei t sr e g i o n sr a n g i n gi nl e n g t hf r o m518 b pt o5 5 4 b pw e r es e q u e n c e d ,112 s t r a i n sw e r ed i s t r i b u t e di n4 8h a p l o t y p l e s t h eg e n e t i cd i s t a n c eb a s e do ni t ss e q u e n c e s s h o w e dt h e r ew e r el i t t l ed i f f e r e n c e si ns a m es e c t i o n s t h em i n i m a ld i f f e r e n c ea p p e a r e d a m o n gm e m b e r so fs e c t i o n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t h e r ew e r el i t t l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t r i o - c h o d e r m aa n ds e c t p a c h y b a s i u m a m o n gs e c t i o n s ,t h es e c t 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w a sm o r e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o t h e rs e c t i o n s ( 3 ) ap h y l o g e n i cc l a d g r a mb a s e do ni t ss e q u e n c e sw e r e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p h y l o g e n i c c l a d g r a mr e v e a l e dt h a ta l lo fs t r a i n sw e r ea s s o r t e dt h r e ep h y l o g e n e t i cg r o u p s ( a ,ba n dc ) w i t hs t r o n gb o o t s t r a ps u p p o r t g r o u pa c o m p r i s e dt w oc l a d e s ( a 1a n da 2 ) c l a d e sa 1i n - e l u d e dz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a n dt h eh o l o t y p es t r a i n s ,c l a d e sa 2c o v e r e ds t r a i n szr e e s e i a n dt h eh o l o t y p es t r a i n s g r o u pb c o m p r i s e dt h r e ec l a d e s ( b 1 ,b 2a n d8 3 ) c l a d e s b 1 i i t c o v e r e dt h e i rh o l o t y p cs t r a i n sa n dt t o m e n t o s u m ,zh a r z i a n u m c l a d e s b 2c o v e r e dzh a r - z i a n u m c l a d e s b 3c o n t a i n e ds w f c 9 1 0 9 t h e yb e l o n g e dt os e c t p a c h y b a s i u m g r o u pc c o m p r i s e df o u rc l a d e s ( cl ,c 2 ,c 3a n dc 4 ) c l a d e c 1i n c l u d e dzh a m a t u m c l a d e c 2c o m - p r i s e dt h r e eu n i d e n t i f i e ds p e c i e s c l a d e c 3i n c l u d e dt a t r o v i r i d ea n dzv i r i d e s c e n s , a l s o c o v e r dt h e i rh o l o t y p e s c l a d e c 4c o v e r e dzg a m s i ia n dz k o n i n g i ia n dt h i sh o l o t y p c t h e y b e l o n g e dt os e c t t f i o c h o d e r m a ( 4 ) t h r o u g ht h ep h y l o g e n t i et r e e ,t h r e es e c t i o n sw e r ed i s c r i m i n a t e d s e c t 1 力n g i - b r a c h i a t u mw a sf a rr e l a t i o n s h i p 、析ms e c t t r i o c h o d e r m aa n ds e c t p a e h y b a s i u m s e c t t r i o c h o d e r m aa n ds e c t p a c h y b a s i u mw e r et h ec l o s e s tg r o u pi np h y l o g e n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e c t 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w a sm o n o p h y l e t i cc l a d e ,s e c t t r i o c h o d e r m aa n ds e c t p a c h y - b a s i u m w e r em u l t i l i n e ( 5 ) i t ss e q u e n c i n gc o u l d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b e t w e e nzr e e s e ia n dz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a l t h o u g ht h e y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t h es a m e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s b u tt h em e t h o di d e n t i f i e d s o m ea g g r e g a t es p e c i e si n e f f i c i e n t l y i t ss e q u e n c i n gw e r ed e f i c i e n tt oi d e n t i f yt r i c h o d e r m as p p k e yw o r d s :t r i c h o d e r m a , m o r h o l o g o c i a l ,i t ss e q u e n c e ,p h y l o g e n t i cc l a d g r a m i v 2 1 1b i s s e t t 系统4 2 1 2g a m s & b i s s e t t 分类系统5 2 1 3k u l l n i n g 等建立的分组系统。6 2 2 我国木霉研究现状7 2 3 现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霉分类上的应用9 2 4i t s 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学在分类中的应用1 2 2 4 1i t s 序列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1 2 2 4 2 系统发育学在分类学中的应用1 4 3 木霉的分离、纯化、保存及形态学鉴定1 9 3 1 材料与方法19 3 1 1 标本来源1 9 3 1 2 主要仪器设备1 9 3 1 3 木霉分离、纯化及保藏1 9 3 1 4 木霉的形态鉴定j 2 0 3 2 结果与分析2 0 3 2 1 木霉菌的分离结果2 0 3 2 2 鉴定结果2 2 3 2 2 形态学分类依据2 2 3 2 4 鉴定各种特征集要2 7 3 2 5 未鉴定到种的菌株4 2 3 3 结论与讨论4 5 4i t s 序列测定4 7 4 1 材料与方法4 7 1 3 2 j 4 1 1 材料来源4 7 4 1 2 试验用主要药品和仪器4 7 4 1 3 实验方法4 8 4 2 结果与分析。5 0 4 2 1d n a 的检测结果。5 0 4 2 2i t s 序列p c r 扩增结果5l 4 2 3i t s 序列测定结果5 2 5i t 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5 3 5 1 方法5 3 5 2 结果与分析5 4 5 2 1 测定菌株单倍型统计5 4 5 2 2 遗传距离计算结果5 7 5 2 3i t s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5 8 5 3 讨论6 4 5 3 1 木霉的种间关系及组间关系“ 5 3 2 木霉属真菌的分支群划分6 5 。 6 结论与展望6 6 6 1 结论6 6 6 2 展望6 6 参考文献一6 8 致 射。7 5 附录。7 7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前提和基 在国际科技竞争和商品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种质资源不仅 是传统育种的基础材料,还是基因工程等现代育种的重要必备资源,也是未来生物经 济时代基因工程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原材料。目前,国际上对种质资源的抢占、基因资 源的争夺愈来愈激烈。发达国家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将森林遗传资源的保护列入本国战 略计划,投资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开发【2 4 】。 我国已被列为世界上1 2 个高度生物多样性的国家和地区之一,但作为生物多样 性重要组成部分的真菌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远落后于许多国家,我们目前很难准确地 说明我国或任何一个地区的真菌物种种类的分布和生态坏境等。真菌有1 0 0 余目,我 国研究涉及到的不及一半,许多目、科在国外已有专著,而我国却知之甚少。可以说 我国在真菌物种研究上空白颇多,家底严重不清。 另一方面,随着地球上人口膨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已直接和间接地威胁 着现存生物的生存,许多珍稀真菌正在从它们的原分布区逐渐消失,热带和亚热带的 许多物种很可能在我们确定它的存在及对其价值做出判断以前就灭绝了。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复杂的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生境条件, 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真菌资源。但目前对云南省真菌多样性的研究较少, 特别是对微真菌的研究更为欠缺。 微真菌因研究力量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缺乏调查研究资料,难以谈及对其经济 价值的研究。所以加快对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真菌,尤其是微真菌种类及其经济价值的 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保存是十分重要的【5 6 1 。 木霉属( t r i c h o d e r m ap e r s :f r ) 真菌,在a i n s w o r t h 系统下属于,真菌门( e u m y c o t a ) 半知菌f - j ( d e u t e r o m y c o t i n a ) ,丝孢纲( h y p h o m y e e t e s ) 、丝孢n ( h y p h o m y e e t a l e s ) ,丝 科( h y p h o m y c e t a e e a e ) 1 7 1 ,是自然界分布广,数量大的一类真菌。它既是土壤微生物 的重要群落,也容易从植物的根际、叶片、种子及球茎表面、植物残体及腐朽木材上 1 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 t s 序列分析 都分离到o l 。 木霉除个别种可导致蘑菇生产污染造成减产外,大多数因其在农业生产上越来越 重要的生防作用,以及通过发酵所产生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几丁质 酶和蛋白酶等,被食品、卫生、饲料、制浆、纺织、造纸、生物基因工程和环保等领 域广泛应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些木霉菌还能通过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诱导并激发植物自身免疫功能。对于木霉菌生活史的研究,有助 于查清子囊菌和半知菌类的对应关系。木霉在科学研究上也有重要价值。 由于木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十分重要,而云南省因其特殊地理位置, 物种多样性丰富,对于云南省木霉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却少有报道。因此,研 究云南省木霉菌菌种的多样性十分必要。 本实验采用形态学分类的方法,对云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木霉进行分类鉴定,结 合i t s 序列分析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的研究。采取最大简约法o v t p ) 和贝叶 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木霉菌菌种之间系统发育的关系,为木霉分子系统学的深 入研究,提供依据。 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国家科技基础平台项目子项目“西南地区资源 真菌菌株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 的一部分内容。供研究的菌株及其数据库提交国 家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永久保存,对于木霉属种种质资源的异地保护,其意义重 大。 2 2 文献综述 2 文献综述 2 1 木霉的分类历史沿革 木霉属是p e r s o o n 于1 7 9 4 年建立的。最先描述的有4 个种:za u r e u mp e r s ,z n i g r e s c e n sp e r s ,zr o s e u mp e r s 和z 俯娩p e r s ,种间的区别是不同的分生孢子颜色。 现已证明p e r s o o n 当时所研究的4 个种只有绿色木霉zv i r i d e 仍属于木霉属,p e r s o o n 当时并没有认识到木霉的有性型【l l , l :z 。 1 8 6 0 年t u l a s n e t l 3 1 第一个阐明了zv i r i d e 和其有性型h y p o c r e ar u f a ( p e r s :f r ) f r 的关系 1 8 7 1 年h a r z 提出了第一个精确的木霉属界定,强调微观特征,特别是产孢瓶体 ( p h i a l i d e ) 的重要性。 1 9 0 2 年,k o n i n g 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得到木霉。 1 9 3 9 年,a i s b y 研究了木霉的变异性,认为这些形态变异的木霉菌株都可描述为 一个种,即zv i r i d e 。主张木霉属为单种属( m o n o t y p i cg e n u s )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凡是产绿色孢子的木霉都被定名为zv i r i d e l l 2 】。 r i f a i t l 4 1 依据微观特征,界定了t r i c h o d e r m a 属。即分生孢子梗为重复多次分枝, 排列成规则的树状结构;最早形成的分枝较长,后续形成的分枝随着离基部距离的增 加而逐步变短。产孢瓶体为安瓿形至烧瓶形,基部常常收缩,在中间部位稍微膨大, 在近顶端突然变细而形成近柱形的颈部。产孢瓶体的排列为轮状,位于分生孢子梗分 枝的终端,有时单生,位于靠近分生孢子梗与其分枝分隔的下方。在鼬f a i 发表有关 专论之前,一直没有发现可用于属下分类的特征。 1 9 6 9 年r i f a i t l 4 1 提出木霉属的第一个分类系统,将木霉属分为9 个集合种( s p e c i e s a g g r e g a t e s ) 。即绿色木霉( zv i r i d e ) 、康氏木霉( zk o n i n g i io u d ) 、黄绿木霉( za i r - r e o v i r i d er i f a i ) 、哈茨木霉( zh a r z i a n u mr i f a i ) 、长枝木霉( z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r i f a i ) 、拟 康氏木霉( zp e u d o k o n i n g i ir i f a i ) 、钩状木霉( zh a m a t u m ( b o n ) b a i n ) 、多孢木霉( z p o l y s p o r u m ( l i n k :f r ) r i f a i ) 和小球木霉( zp i l u l i f e r u mw e b s t e r & r i f a i ) 。他将集合种定义 3 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 t s 序列分析 为“形态上非常相似而且难以彼此区分的集合 ,例如,zh a m a t u m ,zh a r z i a n u m , t p o l y s p o r u m 和t p i l u l i f e r u m 集合种各具有类似的分生孢子梗分枝方式,具有短的侧 枝以及短而膨大的瓶体。z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和zp s e u d o k o n i n g i i 都具有不规则分枝的 分生孢子梗,分枝和瓶体常常单生而不是呈轮状排列。这个系统至今仍然在木霉分类 系统中使用,尽管现在已经认识到集合种不能容纳所有的形态变异。 此外,鼬筋、w e b s t e r 和d o ie ta l 研究了木霉与其有性型肉座菌属( h y p o c r e af l ) 的联系1 2 , 1 5 - 1 9 。s 锄u e l s 【1 刎和其同事进一步研究了有性型的分类。2 0 世纪8 0 年代中 后期到9 0 年代初b i s s e t tj 2 0 - 2 4 1 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在其分类系统中引进了组 的概念,他将木霉属分成了5 个组: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组、s a t t l m i s p o r u m 组、t r i c h o d e r m a 组、p a c h y b a s i u m 组和h y p o c r e a u m 组,组下设若干个种。b i s s e t t 的分类系统都是以 无性型形态性状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而形态性状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同塑性进而导致 趋同进化,从而可能错误地确定性状的同源性,不能真正反映木霉属各类群间的亲缘 关系和演化系统。以生物大分子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不同分类水 平的遗传变异可以被描述并用作木霉属级、种级的界定0 2 1 。 结合当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g a i n s 和b i s s e t t 2 5 j 于1 9 9 8 年重新修订了木霉 的分类组,在专著 t r i c h o d e r m aa n dg l i o c l a d i u m ) ) 中的形态学部分有详细论述。将5 个组降为4 个组,取消了s a t u m i s p o r u m 组。其分组的主要依据是产孢区的形状、分 生孢子梗的分枝方式及大小、瓶体的着生方式、形状及数量。k u l l n i g e ta 1 【2 6 j 于2 0 0 2 年将h y p o c r e a u m 组并入p a c h y b a s i u m 组。由于木霉分类单位的不断变化,而且木霉 种之间在形态上的相似性,美国农业部植物菌物系统学实验室建立了一个在线的木霉 分类鉴定系统( h t t p :n t a r s g r i n g o v t a x a d e s c r i p t i o n s k e y s t r i c h o d e r m a l n d e x c f m ) 。这个 系统描述了4 5 个木霉种,包括没有无性型名称的肉座菌。 2 1 1b i s s e t t 系统 b i s s e t t 在研究了木霉菌的形态变异后,认为m 筋集合种的分类系统中有的种概 念过宽,有必要从形态学上进一步细化。他结合d o i 等以及其他学者对肉座菌属 ( h y p o c r e a ) 的研究成果,对木霉属进行重新划分,在木霉属下设5 个鲤t ( s e c t i o n ) - 木霉 组( t d c h o d e r m a ) 、长枝木霉( l o n g i b a c h i a t u m ) 、粗梗缍 ( p a c h y b a s i u m ) 、肉座组 4 有性型是肉座菌 特征归入了不同 康氏木霉( z 幻一 组包含桔绿木霉 ( zc i t r i n o v i r i d eb i s s e t t ) 、拟康氏木霉( zp s e u d o k o n i n g i o 、长枝木霉( zl o n g i b r a c h i a t u m ) 和疏枝木霉( t p a r c e r a m o u mb i s s e t t ) ;p a c h y b a s i u m 组包含t f a s c i c u l a t u mb i s s e t t 、哈茨 木霉( zh a r z i a n u m ) 、棕孢木霉i t f l a v o f u s c u m ( j m i l l e r , g i d d e n s & f o s t e r ) b i s s e t t 、假 绿木霉( zc r a s s u mb i s s e t t ) 、粘绿木霉 zv i r e n s ( j m i l l e r , g i d d e n s & f o s t e r ) v o na r x 、 zp o l y s p o r u m 、zp i l u l i f e r u m 、zc r o c e u mb i s s e t t 、小孢木霉( z = m i n u t i s p o u mb i s s e t t ) 、 装絮木霉( zt o m e n t o s u mb i s s e t t ) 、顶孢木霉( zf e r t i l eb i s s e t t ) 、卷曲木霉( zs p i r a l e b i s s e t t ) 、长孢木霉( zl o n g i p i l eb i s s e t t ) 、方孢木霉( zo b l o n g i s p o r u mb i s s e t t ) 、粗状木 霉( zs t r i g o s u mb i s s e t t ) 、短孢钩状木霉( zs t r i c t i p i l eb i s s e t t ) 、钩状木霉( zh a m a t u m ) 和 柔枝钩状木霉( zp u b e s c e n sb i s s e t t ) ;本组还包括早已命名的两种胶质肉座菌暇舻 1 a t i n o s a ( t 0 d e ) f r 】和半圆肉座菌瞄s e m i o r b i s ( b e r k ) b e r k 】的无性型,但该无性型没有予 以正式木霉菌种名名称:h y p o e r e a n u m 包含肉座菌hl a c t e a ( f r :f r ) f r 的无性型; s a t u m i s p o r u m 包含土孢木霉( zs a t u r n i s p o r u mh a m m i l ) 和加纳木霉( zg h a n e n s ed o i ,y a b e & j s u g i y a m a ) 。b i s s e t t 虽然从属的层次将木霉菌与肉座菌联系起来,但多数种 的有性型并没有阐述;该系统保留了硒陆系统中定义的种名,但种的范围相对窄, 并为zh a m a t u m 选定了新模式标本( n c o t y p c ) ;还通过对里氏木霉( zr e e s e ie g s i m m o n s ) 和假钩状木霉( zi n h a m t u mv e e r k a m p & w g a i n s ) 的模式标本的形态观察研 究,认为此二者分别为zl o n g i b a c h i a t u m 和zh a r z i a n u m 的异名。与融蹦仅用一种培 养基培养观察木霉菌株不同,b i s s e t t 通过不同培养基对同一菌株进行培养,以确定其 变异特征;并且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绝大部分种类的孢子进行了扫描观察,使木霉 各种间区分的形态性状更加精细准确,种的范围变窄,同时也使木霉的分类鉴定工作 变得更为复杂1 2 , 2 0 - 2 4 。 2 1 2g a m s & b i s s e t t 分类系统 2 0 世纪9 0 年代末,g a i n s 和b i s s e t t p 5 1 对b i s s e t t 分类系统重新进行了修订,保留 5 云南省部分地区木霉属真菌多样性及i t s 序列分析 了原系统的绝大部分核心内容,仅将部分内容作了调整。新系统将s a t u r n i s p o r u m 组 并入l o n g i b a c h i a t u m 组,使原系统的5 个组降为4 个,其分组依据仍是产孢方式及产 孢区的形态、分生孢子梗的分枝方式及粗细、瓶体的着生方式和形态以及孢子的形态、 颜色等;还根据k u h l s l 2 7 】等对r d n a 的i t s 序列分析,重新承认zr e e s e i 为一个种。 此外,依据g a m sw 等在对zh a r i z i a n u m 种进行的新模式标定中,与zi n h a m a t u m 的 前模式标本两者在r f l p 和i t s l 序列分析上的微小差别,以及与zv i r i d e 和za l t o v i r i d e 的关系,将zi n h a m a t u m 重新建立,并将zh a r i z i a n u m 归入t r i c h o d e r m a 。另外, 在t r i c h o d e r m a 组中还增加了酒红肉座菌( hv i n o s ac o o k e ) 的无性型,该无性型也没有 予以正式的木霉菌种的名称。g a m s & b i s s e t t 系统包含的木霉菌种类有3 4 个。该系统 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现有种的有性型资料进行了总结,虽明确的种类仅限于zc i t r i n o v i r i d e ( 有性型为月= s c h w e i n i t z i i :f r ) s a c c ) 、zr e e s e 故有性型为月= j e c o r i n ab e r k & b r ) 和z 即6 印d ,“小( 有性型为hp a c h y b a s i o i d e sd o i ) 1 1 2 2 洌。 2 1 3k u l l n i n g 等建立的分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