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从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大学生中筛选出英语听力水平高、低两组被试,采用意义适合 性判断任务,考察在英文段落加工层面上,插入语对外语听力效果的影响,探讨中国人 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对外在干扰抑制作用的特点。结果表明: ( 1 ) 中国人群外语听力抑制机制的效率与听力水平有关,高水平英文听力人群英 文词汇的心理词典表征稳固、清晰,不易受干扰;低水平英文听力人群英文词汇的心理 词典表征易受干扰。 ( 2 ) 中国人群外语听力的抑制干扰的方式除了“清除 和“限制”的抑制机制后 作用之外,在高水平听力人群中也包括“阻止通达 的抑制机制前作用。 ( 3 ) 本实验发现第二语言的听力抑制机制不同于母语的阅读理解的抑制加工。 关键词:第二语言;外在干扰;抑制机制;阻止通达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 抑制是大脑的一种重要功能,它调节着人的认知和行为。抑制也是语言理解过程中 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加工机制。有关语言理解的研究,过去强调心理表征的建构, 并且用有关概念的激活扩散,无关信息去激活来说明这种建构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 者开始关注抑制在语言理解中的加工机制:抑制在语言理解中是如何进行的,它有何特 点,其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等问题;进而关心抑制和激活这两个过程在语言理解中的 相互关系。 1 1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概念和分类 b j o r k l u n d 与h a r n i s h f e g e r 把抑制定义为一种基本的认知压抑,它阻止与任务无关 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把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排除出去,从而有助于任务的执行乜1 。 h a s h e r 与z a c k s 认为抑制负责监控哪些信息应进入工作记忆,并根据当前加工的要求编 辑工作记忆的内容1 。而g e r n s b a c h e r 所说的“抑制 ( s u p p r e s s i o n ) 是指一种积极降 低已激活了的与当前任务无关信息的激活水平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自动加工和 控制加工这两方面h 1 。总之,抑制是指阻止无关信息进入或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且使无 关信息在总体上不损害认知加工的一种主动压抑过程。抑制受损将导致无关信息的激 活、保持与提取,从而影响目标信息的加工。 对于抑制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加工的目的性或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将抑制分 为自动抑制( a u t o m a t i ci n h i b i t i o n ) 与有意识抑制( i n t e n t i o n a li n h i b i t i o n ) 两类。 自动抑制也需要注意的参与,但并不是有目的的加工过程,可以阻止( g a t e ) 某些信息 进入工作记忆或清除工作记忆中的无关信息。 1 2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有关理论 建构一整合模型(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m o d e l ,c im o d e l ) k i n t s c h 提出的建构一整合模型用来说明人是如何对句子和课文进行理解的。该模 型认为,理解过程由建构和整合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建构阶段(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h a s e ) ,是根据输入的语言信息,结合理解者的目的与知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构一 个原始的、不连贯的命题网络的过程。该过程主要是自动加工的过程,受意识控制较少, 相对不受语境制约,所用规则也极为粗糙,所形成的表征结构松散,混杂着许多无关的 信息。第二阶段为整合阶段( i n t e g r a t i o np h a s e ) ,这是一个受意识控制的,满足各种 限制的加工过程。它通过扩散激活或抑制的加工机制,进一步激活与语境一致的信息, 并清除先前命题表征中的无关信息,使不符合语境的命题去激活,并整合词汇、句子和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词汇加工中的抑制 词汇信息加工的“多层次交互作用模型 ( 删l t i l e v e li n t e r a c t i v ea c t i v a t i o n m o d e l ,简称m i a ) 认为,词汇加工包括由低到高的字素、词体、词素和复合词等多个层 次,最后通达词义。视觉呈现一个词时,它将从底层开始激活各层次上的词形单元或“结 点 。激活也将传播到与各层次上词形单元相连接的读音单元和概念表征单元。在层次 结构中,激活既可以往上扩散,也能向下传播来加强低层次单元的激活水平,即交互激 活埔1 。词汇的语音加工依赖于读音单元的激活,字素、词体和词素层的语音加工之间存 在合作与竞争。例如,词的不规则性延迟了命名反应时是因为字素一音素层次的读音输 出与词素层次的读音输出之间发生了冲突,所以词素层次的读音需要抑制字素一音素层 次上的读音。在词体一尾音水平上发生的一致性效应( c o n s i s t e n c ye f f e c t ) 说明词体 激活一个以上尾音后产生了竞争。 在汉语字( 词) 的加工中,亚字声旁激活与整字语音激活之间也存在促进和抑制。 周晓林等认为在汉字阅读中整字与亚字是平行加工的,在汉字的识别过程中,成字声旁 ( 或形旁) 的字形结构从整字的视觉输入中抽取出来,匹配到它们自身的字形,语音和 语义表征上,这种匹配与整字的加工平行进行,导致整字和声旁的语音激活之间的合作 与竞争。如果声旁的语音激活与整字的语音激活一致,它们将相互支持。如果声旁的语 音激活与整字的语音激活不一致,它们将相互抑制。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当启动字( 如 “紫 ) 与合体目标字( 如“猜 ) 的声旁有语义联系时,对合体目标字的命名时间会延 长;即声旁的语音激活对整字的语音激活产生了干扰1 。汉语合成词中词素意义加工与 整词意义加工之间的也存在促进和抑制。如,启动词“华丽”可以促进对目标词“华贵 的加工,但是启动词“华侨 在获得充分的加工时间后,会抑制目标词“华贵”的加工 n 训。以上所述的词汇和亚词汇加工中的抑制一般属于自动抑制的性质。 词汇歧义消解的过程及其抑制机制。在无语境条件下,歧义词多个意义是顺序激活 的。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通达,随后歧义词的次要意义得到激活。如果歧义词得到充 分的加工时间,那么注意将集中指向于歧义词主要意义,次要意义受到抑制。所以,与 次要意义有关的探测词出现后,需要重新引导注意到达心理词典中次要意义的位置口1 j 。 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语境能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与语境不 x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语言歧义消解过程中及其抑制机制。语言理解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有序连贯的心理 表征,所以需要阻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将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清除出去。歧义 词多重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的多个意义都得到通达,随后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受到抑 制。而选择通达模型则认为,语境能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同时阻止其不适 当意义的通达。两种模型都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这表明词汇歧义消解过程中的 抑制有两种作用方式,其一是歧义词的多个意义首先激活,随后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受 到抑制,被排除到工作记忆之外。其二,与语境不一致的歧义词的意义从开始就受到抑 制,被阻止在工作记忆之外。例如,s w i 彻e y 采用跨通道启动技术,从听觉道呈现含歧 义词的句子。在歧义词之后立即呈现探测词或延迟4 个音节后呈现探测词。实验结果表 明,在即时测试点上,歧义词的两个意义都得到激活。在延迟测试点上,与语境一致的 意义保持激活,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受到抑制,即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先激活后被抑制 n 引。也有许多研究表明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从开始就被阻止在工作记忆之外。语境的偏 向性强弱以及歧义词类型可能是影响抑制机制起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以上所述词汇歧义消解中的抑制属于自动抑制。语言歧义消解过程中更深入的加工 则需要有意识抑制的参与,而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抑制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 g e r n s b a c h e r 在一项研究中要求被试阅读含有歧义词的句子,并判断探测词与句子的意 义是否相符合。例如:实验句为h ed u gw i t ht h es p a d e 探测词为a c e 实验句子后的 探测词与句子的意义不一致,被试要做出正确地判断,需要抑制旬尾歧义词的不适当意 义。即实验任务要求被试有目的、有意识地抑制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结果发现,i s i 为8 5 0 m s 时高理解能力者抑制了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n4 】。陈永明,崔耀曾采用句子验证 任务,探讨了汉语歧义句的解析过程。结果发现,对歧义句主要意思的抑制比对次要意 思的抑制更加困难,前语境在句子歧义解析中的作用优于后语境u 5 | 。 课文理解过程中推理与抑制机制 h a s h e r 和z a c k s 认为,在阅读理解中抑制机制在功能上负责限制进入工作记忆的信 息,抑制效率的下降会导致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在工作记忆中保留较长时间;进 而影响对有关信息的有效加工。h a 唧和h a s h e r 所进行的一个关于段落推理的实验支持 了这种观点。实验以两个段落组成的课文为材料,前后两个段落分别给出课文的最初解 释与最终推论。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课文的中间和结尾处呈现一些探测词。 一部分探测词与课文意思一致( “靶子词”) ,一部分探测词为似是而非的“竞争词( 与 课文意思不一致) 。让被试依次迅速判断这些探测词与课文当前的解释是否一致。结果 发现:对靶子词的判断老年人与年轻人成绩同样好,但对“竞争词”的判断上老年人比 年轻人的成绩差。表现出老年人难以抑制这些“竞争词”u 6 j 。 1 3 2 对语言外在干扰的抑制 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读者或听者还需要抑制来自于语言以外的许多因素的干扰,如 噪音、其它分心刺激、白日梦等。抑制机制是有效理解的重要保障。对外来干扰刺激的 抑制效率与理解能力的高低有关。例如,c o i m e l l y h a s h e r 和z a c k s 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 试阅读短文,短文中插入了干扰材料。干扰材料有3 种类型:无意义的“x 字母串、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所读段落无意义联系的词和短语、与所读段落有意义联系的词和短语。结果发现:在 插入干扰材料的情况下,老年人比年轻人的阅读时间要长;分心材料与短文有意义联系 时对老年人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大,说明老年人对干扰材料的抑制能力较差n7 | 。杨丽霞采 用移动窗口阅读与选择性再认相结合的范式,在要求加工的目标词汇或目标句子中插入 干扰信息。结果发现,抑制机制的效率受到干扰材料性质的影响,有意义的、与目标材 料有关的干扰材料更难以被抑制。干扰材料的性质对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的被试有不同的 影响,低理解能力者更难以抑制与目标材料有关的干扰材料u 副。 1 4 语言理解中的抑制机制与语言水平 语言水平是指个体掌握某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等能力水平。初期的语 言理解的抑制机制研究主要以母语为对象展开的,由于双语学习者的两种语言水平存在 差异,这为探讨语言理解的抑制效率与语言水平间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一些研究表明工 作记忆与外语听力有密切关系【l9 2 0 1 ,而外语水平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研究 认为,语言理解的抑制机制和语言水平的关系与“自动化”和“抑制效率”的关系是平 行的,自动化与抑制都是熟练表现的两个方面,自动化体现出语言水平的高低,而语言 水平提高,工作记忆中留给抑制过程的资源更多,高效的抑制就成了可能。f r e y 根据 g 锄s b a c h e r 和f a u s t 的实验思想,比较先后双语者的第一语言( 简称l 1 ) 与第二语言 ( 简称l 2 ) 语言理解抑制效果的差异,发现l 1 的抑制效率要更高,进一步证明了抑制 效率与语言水平的关系1 2 1 | 。 也有学者指出,听力理解能力差者也可能不是语言理解抑制机制效率低下,而是因为 较低的语言水平使得他们在初级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消耗了过多的有限资源。由此可以得出 以下结论:抑制机制、工作记忆和语言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外语听力的好坏,它们之间还存 在复杂的内在联系( 如图1 ) 。虽然有比较好的统计软件如a m o s 和l i s r e l 等做结构方程 建模的路径分析,但目前因受限于实验条件等因素,没能更全面的收集数据以估计这些变 量之间具体的贡献率,因此无法做出更为具体的描述,但这也是后续研究的内容。 图1 抑制机制、语言水平、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的关系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问题提出 从以上综述来看,语言理解可以看成是一种“双重加工过程,即读者或听者需要 激活有关的信息,并抑制无关的或干扰的信息,以便建构句子或话语的适当心理表征。 例如,鼬n t s c h 提出的建构一整合模型认为,语言理解过程由建构和整合两个阶段组成。 建构阶段( c o n s t m c t i o np h a s e ) 根据输人的语言信息,结合理解者的目的与知识,以自下而 上的方式建构一个原始的、不连贯的命题网络。该过程主要是自动加工的过程,受意识 控制较少,相对不受语境制约。所形成的表征结构松散,混杂着许多无关的信息。整合 阶段( i n t e g r a t i o np h a s e ) 是一个受意识控制的,满足限制的加工过程。它通过扩散激活或 抑制的加工机制,进一步激活与语境一致的信息,清除先前命题表征中的无关信息,使 不符合语境的命题去激活,并整合词汇、句子和课文的信息,逐渐形成一个有序连贯的 稳定的心理表础2 2 j 。由此可见,无关信息先激活,而后受到抑制。 g e m s b a c h e r 提出的结构建造框架( s n l l c n eb u i l d i n gf r 锄e w o r k ) 模型则对语言理解 中的抑制机制作了更为明确的说明,该模型认为,语言理解的目的是要建构一个连贯的 心理表征或结构,包括奠基( 1 a y i n gaf o u n d a t i o n ) ,映射( m 印p i n g ) 和转移( s m r i n g ) 三个过 程。结构表征的建造材料是记忆单元( c e l l s ) ,这些记忆单元由输人的信息自动激活,信 息一旦激活便传递加工信号,增强有关记忆单元的激活,同时抑制其他无关记忆单元的 激活。如果记忆单元所表征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建构的心理结构所必须的,则得到增强; 反之,受到抑制。记忆单元的激活水平受到增强( e n h a n c e m e n t ) 与抑制( s u p p r e s s i o n ) 两种 认知加工机制的调节旧引。 g e m s b a c h e r 以英语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为实验材料考察了不同理解能力被试 的抑制效率,研究表明:即使在获得充分加工条件下,高理解能力者能够抑制同形歧义 词和同音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低理解能力者也难以完全抑制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 的不适当意义口4 2 5 1 。g e m s b a c h e r 认为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中,对歧义词的不适当意 义的抑制属于熟练性抑制( s k i l l e ds u p p r e s s i o n ) ,并认为这种抑 x 东北师范大堂硕掌位论塞 嚣;妻萋萋雾 堰薹为语言交际;薹醒m 鲢疆薹钚谙学蓁苗葡俐3 3 爵繇爱禽;雾罐一溺州鳇骺罐 蓬露型蕞型蛰尝;医熬彭均强蔷鼋塞酉薹锆锾! 囊强墨蓬藩霉掰珲磷薹掣薹希功哥砑j 爱也。羹萎i | 墓孽薪薹蹈琳博强御囊嚣羹罐i 葶嘤趱厦道访篓那掣卿醐燃黉墼鄯鞭f 毫i 慧藤肖! 亍虽i 耋| 髫耄;i 薹墓孽季茎茎季l 勤耋蓄堕薹非戆呀翅;烈型丛蒸圳签冀馨羚觞i 甄耋醚拜 懿蒜咒醛裂鞴协韩刊力;彩崔墨域贺薹习二雾匿哥蟹鼠匠蓉b 錾蕊甜翁熊;理在话 蠢撰礁裂j 经骈罂菇堡雾萄藕;俐嚼劬薹菇聪端豆醮鹩j 羲錾鍪蠖靠德蕉弱副葫,赫删 融m i ;鋈i - 垂j l l 吩蠢冀塞孽孽l 鬈一勤划涌墓君羞囊。锱搿菇潲倦鐾衍霾鹜i 掣l 怼钔耋种典型 的实囊辅刮嚣漆i 滔罐猬停谧巍臻一猫萎售蠹;诺咖j 餐付甚键蕞雾刀尘嚣簧k ;韵 粥裂耐能耐督掣桐当引耕;黼爱锄荆岂j 鎏人在英语听力段i 洛加王慧罂嚼倒慑臌霎 x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方法 3 1 被试 从第二语言学习是英语的1 8 0 名大学生中筛选出外语听力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共 3 0 人( 女1 4 人、男1 6 人) ,平均年龄2 1 4 岁,高低两组学生各占一半。筛选工具为“大 学英语非专业四级原题中的听力测验”( 满分为1 4 2 分) ,筛选标准确定为2 次听力测验 平均得分总体排名前2 0 和后2 0 中各抽取1 5 人,得分分别为:1 2 0 5 与9 0 6 。两组 被试英语专业水平测试均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3 2 实验材料 从英语中级听力学生用书( 作者:何其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4 年2 月版) 中筛选出材料的长度、难度相当的4 8 个英文实验段落,每个段落由4 6 个句子 构成。段落是以客观情境、现象的描述,或者是某一思想、观点的陈述为内容的叙述性 材料。每个段落中插入2 个干扰词,将其分别置于首句后和末句前的位置。一半的段落 ( 2 4 个) 插入真词,另一半段落插入假词。 在两种干扰情况( 真、假词) 下,各有8 个段落使用段落中的一个主要词作为探测 刺激,即“是”反应的探测刺激,这类刺激不是本研究考察的对象。 本研究关心的是两类“否 反应的探测刺激的反应状况,即干扰性和控制性探测刺 激的反应差异。在两种干扰条件下( 真、假词) ,各有8 个段落包含其中一类探测刺激。 在真词干扰条件,控制性探测词与插入干扰词在读音上不同,词频上相近,词义与段落 主题无关;在假词干扰词条件下,构成两类“否”反应探测刺激的字母串的读音不易与 真词混淆,且控制性探测刺激字母串与插入假词的读音不同。 在再认反应后,视觉呈现一个中文测试句子来检查被试对段落的理解情况,让被试 判断该句与刚才所听英文段落的意思是否一致。测试句由1 2 1 5 个汉字组成。 为了平衡“是与“否”反应的比例、削弱干扰词插入位置的反应定势,另编写了 结构相同、干扰词插入位置随机、且探测刺激判断反应为“是”的1 6 个英文填充段落, 真假词条件各半。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否”反应的英文实验段落例示 假词 ( n w ) 真词 ( w ) g o a t sh a v ep r o v i d e dm e a ta n dm i l kf o r p e o p l el o n g e rt h a ns h e e po rc o w sh a v e n a k et h e r ea r es e v e r a lh l l l l ( h d1 1 1 i 1 1 i o n g o a t si nm ew o r l d e a c hv e a rt h e y p r o v i d e 血n i o n so ft o n so fm e a ta n d 1 1 1 i l k b e l a r ka 1 s o ,t h eh a j r 舶m9 0 a t s c a nb em a d ei n t ow o o lf o rc l o m i n ga 1 1 d b l a n k e t s t h e r ea r es e v e r a lw a y st 0h e l pg o a t s p r o d u c em o r e锄db e t t e rm 订k r o o n o n ew a yi s t 0 2 i v et h ea 1 1 i m a l s 1 1 i 曲- p r o t e i np l a n t s 1 i k e a l f a l 乜 g r o u l l d l l u tg r a s s e sa n dv e g e t 山1 e1 e a v e s t oe a t t h ec o v e r i n gf 如mr i c ei sa l s o l l i g h i i l p r o t e i n 二d e l a r kp r o v i d i n g a s p e c i a ld i e tf o r 留o a t si sb e t t e rt h a n l e t t i n gt h ea n i m a l sf i n dt h e i ro 、7 i ,i lf b o d a l lt h et i m e w a l ls t r e e tn o wi sk n o w na r o u n dt l l e w o r l da st l l ef i n a n c i a lc e n t e ro f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 t a b l es o u ms 仃e e t w r a t e r s t r e e ta i l dp e a r ls 仃e e ta r es t i l lt h e r e t o o ni sw i t h i nt h i sa r e ao fm a n h a t t a n t h a ts o m eo fm ef i r s te u r o 口e a ns e t t l e r s t r i e dt 0d e v e l o pb u s i n e s s e si nn o n l l a m e r i c a t r e et o d a vi ti sm eh o m eo f t h es o u t hs t r e e ts e a p o r tm u s e 啪 m o s t “s i t o r st 0t h es o u t hs t r e e ts e a p o r t m u s e 啪c o m et os e et h es h i p s n 0 0 d l e t h ep 出n gi sah u g es a i l i n gs b j p 。ni s o n eo fm el a 唱e s ts a i l i n gs l l i p sl e r6 o m at i m e 、v h e nt h e s ew e r et h eo i l l vs 1 1 i p so n l es e a s i ti sm o r et h a no n eh u n d r e d 觚o m e t e r sl o n g s u ni th a sf 0 1 l rt a l lw o o d m a s t st h a th 0 1 du pi t sm a n yc l o t hs a i l s n a k e 或 b e l 踟k t a b l e 或 t r e e n e i l u n c l e 9 1 o 厶f _ j 月,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实验设计 实验为2 ( a ) 2 ( b ) 2 ( c ) 的三因素混合设计。a 为英语听力水平,分高、低两水平 “h ”( h i g h ) 与“l ”( l o w ) ;b 为干扰材料的意义性,分为真词与假词两个水平 “w ” ( w o r d ) 与“n w ”( n o n w o r d ) ;c 为探测词类别,分为干扰性探测词和控制性探测词 “d p ”( d i s t m c to rp r o b e ) 与“c p ”( c o m r o lp r o b e ) 。前一项是被试间设计,后两项 是被试内设计。实验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即要求被试判断探测词的意义与所听英 文段落的含义是否相符合,因变量是判断为“否 的反应时间( r t ) 和正确率( c r ) 。 3 4 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前被试端坐在计算机前,双耳戴上耳机,左右手拇指放在鼠标左右键上。 实验后被试先听到引起注意的提示音“嘟 ( 1 0 0 m s ) ,间隔5 0 0 m s ,听觉呈现一个英文 段落,要求被试理解英文段落所表达的情节或观点的内容( 女性声调) ,并忽视干扰项 目( 男性声调) ,呈现后延迟5 0 0 m s ,出现提示音信号( 1 0 0 m s ) ,再延迟5 0 0 m s 后,由 显示器视觉呈现探测词,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判断探测词的意义与英文段落的内容是否 相符。“是用右手拇指按鼠标右键,“否 用左手拇指按鼠标左键( 反应时间限定在 4 0 0 0 m s ,超过这个时限仍没有反应的被认为是错误反应) 。反应后,显示器给被试一个 判断“正确”或“错误 的反馈信息( 7 5 0 m s ) ,再次出现提示音信号( 1 0 0m s ) ,视觉 呈现一个中文测试句,要求被试依据所听英文段落,回答中文测试句所提出的问题( 反 应时间限定在5 0 0 0 m s ,超过这个时限仍没有反应的被认为是错误反应) 。 全部实验材料分8 个试验组,实验分组进行,中间有7 次休息,每次休息时间平均 3 分钟,正式实验f j 有2 次练习,整个实验大约持续7 0 分钟。实验程序用心理学通用软 件“e - - p r i i n e ”编制。 l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结果与分析 在数据统计分析之前,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由于实验中1 名被试未完成任务,数 据不完整,则该被试的其它实验数据没有录入;为免除极端数据的干扰,删除在平均数 三个标准差以外的反应时数据,这部分数据约占全部资料的2 0 8 。 本实验通过比较英文听力水平不同的两组被试对英文段落外在干扰的抑制效率差 异,探讨中国人的英文听力中受抑制活动影响的作用及特点,因此实验结果的分析以被 试理解英文段落为前提,即以中文测试句子来检查被试对英文段落的正确理解。下表为 2 9 名被试正确理解英文段落前提下,两类探测词“否 反应时及正确率的平均数、标准 误。 不同实验条件下探测词“否”反应的反应时与正确率 分别对高、低英文听力水平组( 以下称“h 组”和“l 组”) 的探测词“否 反应的 反应时做探测类别与干扰意义性2 2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在h 组上,探测类别主效 应显著,尺1 ,1 4 ) = 6 4 l ,p o 0 5 ;两者 交互作用显著,只1 ,1 4 ) = 6 2 8 ,0 0 5 。做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在真词条件下,探测 词类别效应不显著,只1 ,1 4 ) = o 7 6 ,p o 0 5 ;而在假词条件下,探测词类别效应显著, 尺1 ,1 4 ) = 1 0 7 7 ,矽 o 0 1 ,且干扰性探测词的反应时低于控制性探测词的反应时。这表明仅 从反应时上看,在真词条件下,高水平英文听力的中国人群没有表现出对英文段落中插 入词干扰作用的敏感性;相反,在假词条件下,表现出对英文段落以外新异刺激较多的 关注。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结果发现仅在真词干扰条件下,低水平英文听力的中国人群出现显著的探测词类别 效应( 正效果) ,而仅在假词干扰条件下,高水平英文听力的中国人群出现了探测词类 别“反 效应( 负效果) ,即控制性探测刺激反应时长于干扰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时。这 表明对于高水平中国英文听力人群,无意义的干扰材料更容易被关注,也更难以被抑制。 这一结果用干扰刺激去激活的抑制后作用过程是难以解释的,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中国 人英文听力中抑制机制特有的一种现象干扰刺激去激活的抑制前作用过程。也就是 说中国人第二语言的抑制机制作用除了清除和限制外,也是阻止干扰信息的进入。 1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1 ) 中国人群外语听力抑制机制的效率与听力水平有关,高水平英文听力组英文 语汇的心理词典表征稳固、清晰;低水平英文听力组英文语汇的心理词典表征易受干扰。 ( 2 ) 中国人群外语听力的抑制干扰的方式除了“清除 和“限制”的抑制机制后 作用之外,包括“阻止通达”的抑制机制前作用,至少在高水平听力人群表现如此。 ( 3 ) 本实验发现第二语言的听力抑制机制不同于母语的阅读理解的抑制加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等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研究概况心理科学进展第1 0 卷第4 期 2 0 0 2 。 2 b l j o r k l u i l ddf ,h a i l l i s h f e g e rkk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i n l 曲i t i o nm e c h a i l i s m sa i l dt l l e i rr o l ei l lh u m 锄 c o 印i t i o na 1 1 db e h a v i o r h l :d 锄p s t e rfn ,b r a i l l e r dcj e d i l l e 疵r e n c ea n di n l l i b i t i o ni 1 1c o n 嘶t i o n 。s a i l d i e g o :a c a d e n l i cp r e s s ,19 9 5l - 2 4 3 7 h a s h e rl ,z a c k srt w b r l 血gm e m o r y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a i l da g i n g :ar e v i e wa i l dan e w v i e 、m h l :b o w e rghe d 1 kp s y c h o l o g yo fl e a m i n ga 1 1 dm o t i v a t i o n :a d v a n c e si nr e s e a r c ha i l d m e o 、,0 1 2 2 s a nd i e g o ,c a :a c a d e i l l i cp r e s s ,1 9 8 8 1 9 3 2 2 5 4 g 锄s b a c h e r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车检车员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宴会定制服务师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竖井钻机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膏煅烧熟化工艺改进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露天采矿单斗铲司机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3单元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一)
- 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语文
- 印刷机械公司合同付款管理办法
- 银行总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账户试题及答案
- 高级微观经济学
- led显示屏售后服务承诺书
- 兽医药理学各论(抗微生物药物)课件(同名386)
- 作文-曼娜回忆录全文小说
- 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 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 酒店前厅部岗位工作流程
- 数学课题研究报告PPT模板下载
- (1.2)-气一元论中医学概论
- 《幼儿园中班家长会》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