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以庙宇为中心.pdf_第1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以庙宇为中心.pdf_第2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以庙宇为中心.pdf_第3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以庙宇为中心.pdf_第4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历史文化地理视野下的清水祖师信仰研究——以庙宇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n a b s t r a c t t e m p l ei sam a t e r i a l c a r r i e ro ff o l kf a i t h ,t h er i s ea n df a l la n d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w h i c h r e f l e c t s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f o l kf a i t h u n d e r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h 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a lg e o g r a p h i c a l , r e l i g i o u sa n d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 lr e l e v a n c et h e o r y , t h i st h e s i st a k e sb e l i e fi nq i n g s h u it h e f o u n d e ra st h eo b j e c to fs t u d y , a n du n i f i e st h em e t h o dt h r o u g ht h el i t e r a t u r em a t e r i a l a n a l y s i sa n df i e l ds t u d y , i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e l a b o r a t i o nt h ec a u s i n go fb e l i e fi nq i n g s h u i t h ef o u n d e ri nt h en a t u r a lg e o g r a p h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m e a n w h i l e ,i ta n a l y z e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q i n g s h u it e m p l ea n df a i t h ,a n dd i s c u s s e se m p h a t i c a l l yo nt h e s p a t i a ld i f f u s i o no ff a i t ha n dt h ed i v e r s i t yb y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d i v i s i o n a li n c e n s e i n a d d i t i o n ,w ea l s oi n t e r p r e tb e l i e fi nq i n g s h u it h ef o u n d e ri nt h ef o l ks o c i e t ya n dt h e p e c u l i a rc u l t u r eo ff a i t hi nt h ec o m p l e xl i n ko ft e m p l e s t h er e s e a r c hs h o w st h a ti ti s p o s s i b l et os t u d yo nt h ep a t t e r no ff o l kf a i t hb yf o c u s i n go nt e m p l e s ,f r o m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a lg e o g r a p h i c a la n g l e k e y w o r d s :b e l i e fi nq i n g s h u it h ef o u n d e r f o l kf a i t h i i i l i n ko f t e m p l e s h 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a lg e o g r a p h y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v : 、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庙宇是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祖庙的兴废,分灵子庙的分布从一个侧面反映民 间信仰的兴衰嬗变。通过对其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神灵信仰的形成与发展 以及地域社会的信仰群体。因此,本文拟将以庙宇为中心,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视 角,对清水祖师信仰进行探讨。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绪论:主要回顾了当前民间信仰的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以及清水祖师信仰研 究的学术概况,介绍了文章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考察清水祖师信仰产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清水祖师信仰作为一 种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就自然地理方面而言, 包括有气候与自然灾害以及山j i i 形胜,在人文地理方面则与区域内的社会文化、经 济、j x l 俗等相关联。 第二章:围绕祖庙探讨祖师信仰的历时性问题。清水祖师信仰的缘起即为清水 祖师生前身后的种种神迹,而蓬莱清水岩则成为该信仰的根基。本章从祖师生前的 游历切入,描述祖庙中心的确立,进而探讨地域社会中不同阶层与人群围绕这一中 心所展开的活动。其中官方朝廷、地方精英以及民问信徒的三个不同话语权在长期 历史进程中进行着多方的互动,从而构建出一个极富特色的祖庙文化区。 第三章:剖析清水祖师信仰的传播与扩散。这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清水祖师信 仰分布的广泛是透过分灵子庙的分布加以体现的。本章透过历史文献资料及f r 野调 查的材料勾勒出清水祖师传播路线以及分布区域,分为两个时段进行考察,指出清 水祖师信仰空问传播的两种形式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进一步解析影响清水祖 师信仰传播的几个因素,诸如商业经济、交通、环境、方言、人口等,以及不同时 期表现出的一些差异性,认为自宋以来清水祖师信仰地域分布范围逐步扩大,是多 重因素相互促成的。 第四章:解读清水祖师信仰的庙际网络。庙际网络不仅表现为祖庙与分灵子庙 之间的一种维系,同时也表现为与其他神灵庙宇之间的一种交流。在广阔的地方乡 土上,地方的庙宇广布,在功利实用等信仰心理下,民众有着多种多样的信仰。在 以祖庙为中心的信仰空问中,民众对于信仰是如何构建普遍的信仰体系? 为此,笔 者对三个聚落进行深入实地调查,从居民与神灵体系入手,比较个中的差异,指出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方社会中虽存在着庞杂的神灵体系,但其间却有着井然有序的信仰空间。而每年 举行的大型庙会则是这一信仰生态整合的一个很好例证。庙会作为民间狂欢的节庆, 有着极为热闹的活动场面,它体现的是神灵灵力的转移,是清水祖师信仰庙际网络 中不可或缺的纽带。 结语:对本文进行总结,指出以庙宇为中心,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角度考察民 间信仰的模式是可行的。 v l 、二 ? 堪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中文文摘v 目录v i l 绪论1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1 二、学术史回顾2 三、研究内容7 四、研究方法8 第一章清水祖师信仰的地理基础1 1 第一节清水祖师信仰的自然地理基础1 1 第二节清水祖师信仰的人文地理基础1 4 第二章祖庙:清水祖师信仰文化的历史过程考察2 3 第一节清水岩:祖庙中心的确定2 3 第二节宋:信仰的兴起与祖庙权威的确定2 6 第三节元:信仰的发展与祖庙的完善3 3 第四节明清:祖庙文化区的构建与发展3 6 第三章分灵子庙:清水祖师信仰的传播与扩散4 3 第一节宋元时期清水祖师信仰的空间传播4 3 - 第二节明清以来清水祖师信仰的空间传播5 2 - 第四章庙际网络:诸神的领地与民间的狂欢6 7 第一节民众的选择:诸神的领地6 7 第二节庙会:狂欢的节庆- 7 5 第五章结语- 9 l - 附录1 清水祖师南宋时期显圣表- 9 3 - 附录2 南宋一代赐封的禅师9 5 - 参考文献9 7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1 0 5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1 0 7 - 个人简历- 1 0 9 -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i i i - v i i i 、 、一 绪论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其意义 1 、选题缘起: 历史文化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范畴,“研 究内容主要有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历史时期的文化区域、文 化传播、丈化景观以及历史时期各文化要素的空间组合及其规律等。”【1 l 诸如风俗、 宗教、语言等等都属于其研究的范围。作为草根文化的民间信仰抑或民间宗教【2 j 也 不例外,因为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虽不同于正统宗 教那样有着自己严格的教规、经典等宗教因素,但它们都是反映人类社会一种特殊 的文化形态,是普通百姓同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清水祖师信仰作为早期福建民间信仰之一,历经近千年的发展演变,从一尊地 方神灵成为区域性神灵,传播地域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在福建、台湾、东 南亚各地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了独特的信仰文化。在这 一广泛区域中,有着相对稳定的神灵信仰体系、信仰群体社会、相对固定祭祀场所 庙宇,这些要素相互影响,体现着民间信仰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先,特定的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清水祖师文化现象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以祖庙为中心,具有区 域性特征的文化区。其二,在文化区域中信仰群体,对神灵体系的构建,信仰生态 的选择,是地方社会的一个民俗现象,是人们精神信仰和文化心理的体现。其三, 庙宇的建立与分布是信仰扩散与传播过程中的一面镜子。 今天,当我们走在乡间小路抑或步入深山绿水中时,时不时会在某一角落见到 雕饰精美、香火弥漫、颇具庄严的各式庙宇,而这些庙宇作为一个区域或是地区重 要的人文景观,不仅反映了人们的需求,而且隐含着有关文化的源起、传播扩散和 发展整合诸方面有价值的证据,也就是“从各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 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合,以其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与其他人文现象的整 合情况来分析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以现存的文化景观来说明上述过程与关系的 形象表现。”【3 l 在清水祖师信仰中,庙宇作为宗教人文景观亦是成为维系这一信仰各 【1 】雍际奋,论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内容及j e 任务,中困历史地理论丛,1 9 9 4 年第3 期 【2 】国外学者将中国民间的信仰、仪式、象征等现象统称为中国民间宗教。 1 3 】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2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素之间的桥梁。 因此,本文拟将以庙宇为中心,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视野,对清水祖师信仰进 行探讨。 2 、意义: 首先,本文的研究从历史文化地理学角度出发,对清水祖师信仰的文化区与空 间扩散及其地方社会组织结构进行系统地实证研究,不仅是对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研 究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对民间信仰研究模式的一个尝试和创新,希冀对完善中国 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体系做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其二,对信仰群体的信仰状况及信仰中表现出来的多彩民俗活动的研究有助于 了解当地社会,促进地区的社会稳定,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 其三,闽台两地一衣带水,有深厚的“五缘文化渊源,对加强海峡两岸的经 贸往来、寻根访祖、民俗交流有一定意义。 最后,清水祖师在海内外华人社会中占有重要的信仰地位,依托宗教朝圣旅游 的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推动海西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 义。 二、学术史回顾 1 、关于民间信仰的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民间信仰的历史是一种丰富的文化思想史,植根于民间社会,有着深深的地域 性、社会性的烙印。在探讨地域社会的过程中,民间信仰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国外学者对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相当重视,成为中国 学的一大研究课题。不过国外学者往往侧重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涌现出许多著名 的人类学者如王斯福、武雅士、威勒等等。国内人类学家王铭铭在中国民l 日j 宗教 的国外研究综述i l j 一文就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国外人类学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介 绍。在这篇研究综述中,我们了解到国外学者对于中国民间信仰的区域历史地理文 化研究起步是较早的。早在2 0 世纪6 0 年代,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家施峰雅 ( w i l l i a ms k i n n e r ) 就发表一系列论文讨论如何结合人类学、地理学和历史学的观 察来研究中国社会,提出了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以及初步涉 及了民间仪式受社会空间制度制约的论题,后在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中亦 作了相关的研究。之后,在施坚雅文化区域体系的论述基础上,桑格瑞( e s t e v e n 【1 】e 铭铭,中国民间宗教的国外研究综述, 世界宗教研究,1 9 9 6 年第2 期。 , j i 7 一 绪论 s a n g r e n ) 认为,与乡村集市相应,民间信仰的基本地域单位是区庙( p a r i s ht e m p l e s ) , 其中心单位为根庙( r o o tt e m p l e s ) ,亦即不同区庙寄以分灵的大庙。二者之间的关系, 是地域性社区与区域中一t l , 的关系,并以定期的区域向根庙的进香为联系形式。然而 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化探讨庙宇与区域的关系这一论题。八十年代后期,丁荷生( d e a n k e n n e t h ) 开始研究中国民间宗教与区域的关系。其1 9 9 2 年出版的中国东南区的道 教与民间信仰,书中偏重探讨了民间神明分布的地域性与仪式过程,强调道士文化、 地方戏剧团在民间宗教区域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1 9 8 7 年,韩森( v a l e r i eh a n s e n ) 的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1 l 对民间信仰区域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 她认为,唐宋之际发生的商业革命对民间信仰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了相对于地方 神( 一地之神) 崇拜的区域神崇拜的概念,分别介绍了宋代四个重要区域的神祗崇 拜发展过程,对不同时期这四个区域性神祗庙宇分布的比较表明,新庙宇的增加是 沿着水路推进的,区域神崇拜的扩展最先都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商人阶层与科举 出身的官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国外这一系列的研究状况看,学者们十分注重 施坚雅的区域历史和经济文化地理理论,但在涉及文化地理学的要素并没有过多地 深入探讨。 在国内,直至改革丌放后,民间信仰的研究才f 1 渐兴起。近年来,在国外研究 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如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随着民间 信仰研究的深入,以不同视角进行创新,提出新思路,同益受到国内文化地理学研 究者们的重视。2 0 世纪八十年代术以来,国内学者对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的相关研 究虽起步晚但已有大量成果问世:周振鹤秦汉时期宗教文化景观的变迁【7 】一文, 极具开创性地初步涉及了民间信仰空间变迁的议题。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1 3 】, 是国内首部区域文化地理方面的学术性著作,为我国其他区域或省际的文化地理研 究提供了借鉴。之后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 4 1 、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 究【5 1 ;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6 j ;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f 7 】;薛 j 下昌宁夏历史文化地理黄河文明的绿洲1 8 j 等等都涉及了民间信仰的区域地 【1 】韩森善,包伟民译变迁之冲:南采时期的民问信仰,浙江人民 | j 版 i :,1 9 9 9 年。 【2 】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口人学 i :版社,1 9 9 7 年。 3 1 d 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广东人民版社,1 9 9 3 年。 f 4 】4 张伟然,湖南历史义化地理研究。复且人学n j 版社,1 9 9 5 年。 【5 1 5 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人学出版社,1 9 9 5 年。 【6 】6 蓝勇,两南历史文化地理,两南师丈 i ;版社1 9 9 7 年。 【7 】张晓虹,文化区域的分异与整合上海书店:版社,2 0 0 4 。 【8 l 薛正吕,宁夏历史义化地理黄河文明的绿洲,宁夏人民i l j 版社,2 0 0 7 年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特性。此外,高曾伟中国民俗地理1 1 】一书则借助文化地理学新兴的分支学科 中国民俗地理将中国分为七个民俗地理区,并将民间信仰民俗地理作为一大章节分 别从其起源、类型、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对福建民间信仰进行区域历史文化地理学分析应该起于林拓文化的地理过程 分析福建文化的地域性考察。全书分上、下两篇,从学术形态、信仰形态两方 面探讨福建文化地域特色,认为“文化的发展既是文化内在逻辑演进的历史进程, 同时又是空间形态变迁的地理过程,并由此产生众多的地域差异及一系列文化区 域。”【2 l 在下篇作者提出了福建民间信仰区域体系的文化周期观点。而在此前,林拓 在关于地域宗教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兼评王荣国著( 福建佛教史) 就提出在研 究地域宗教史应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历史地理原则,即充分考虑文化区域发 展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另一个是历史宗教学的原则,即全面分析该地区内宗教发展 的相近性与关联性。1 3 】之后林拓又发表多篇论文对福建民间信仰进行了一系列的历 史文化地理考察,福建早期宗教信仰的地域形态( 宗教学研究,2 0 0 4 年第2 期) ; 唐代以前福建宗教信仰的地域分布格局(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5 年第1 期) ; “边缘一核心转换”:区域神明信仰策源地的形成及特征以福建为例( 宗教 学研究,2 0 0 5 年第3 期) ;地域社会变迁与民间信仰区域化的分异形态以近 8 0 0 年来福建民间信仰为中心( 宗教学研究,2 0 0 7 年第3 期) 。郑衡泌妈祖信 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1 4 j 则是又一新作,本文将妈祖信仰放到以宋代 以来的千年的历史过程为经,从湄洲、福建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空间过程为纬的 宏观的历史地理背景中进行考查,全面分析评价妈祖信仰的形成和发展的时空过程 及推动这一过程的各种因素,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论证。 2 、关于清水祖师信仰研究 清水祖师信仰的研究亦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受到学界人士的关注。 研究初期,清水祖师信仰研究比较零散,数量不多。侧重于在闽台、海外的传 播状况:1 9 9 2 年,黄永治从对清水祖师的信仰看泉台的神缘关系1 5 j 一文,略述 了清水祖师信仰,阐述了安溪籍移民对清水祖师在台湾传播情况,探讨了泉台问不 i i 】高曾f l j 。中困民俗地理,苏州人学:i ;版祉,1 9 9 6 年。 【2 】林拓,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福建文化的地域性考察,i :海书店j j 版 i :,2 0 0 4 年,第1 5 页。 【3 】林拓关十地域宗教史研究的若十思考谦计e 荣因著 福建佛教史) ,宗教学研究,1 9 9 9 年第2 期 【4 】郑衡泌,妈祖信仰传播和分布的历史地理过程分析,2 0 0 6 年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5 】载十泉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泉州文史资料( 新九、 辑合刊) 。1 9 9 2 年 一 _ 矿 , 、i 绪论 可分割的神缘关系。同年,詹冠群清水祖师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影响( u k 桂侨史,1 9 9 2 年第2 期) 介绍了清水祖师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影响状况。此后 还有李玉昆略论闽台的清水祖师信仰( 世界宗教研究,1 9 9 3 年第2 期) 陈元 煦、黄永治闽台及东南亚之清水祖师信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1 9 9 5 年第2 期) 。 至1 9 9 3 年,业师林国平福建民间信仰l l j 一书出版,首次对福建民间信仰进 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在该书的第六章“佛教俗神崇拜”,在史料和田野考察资料相结 合基础上,首次对清水祖师信仰进行了相关梳理及阐述。文章首先对清水祖师信仰 源起进行介绍,阐明清水祖师从民间高僧演化为佛教俗神的演变过程,接着阐述清 水祖师信仰的发展演变及其地方迎春绕境习俗。通过对清水祖师信仰的阐述,使人 们得以窥见清水祖师信仰的梗概。同年,徐晓望福建民间信仰源流一书第四章 第三节“禅师崇拜 中,提到清水祖师作为唐宋时期闽中三大禅师之一,其崇拜现 象对后世极有影响,并在第五章第五节从闽佛教巫觋化过程介绍清水祖师从僧到神 的缘由,认为是“由于闽人巫觋文化的作用,他们当做神灵受到百姓的崇拜”,“逐 步上升为某一地区的保护神。”1 2 j 1 9 9 6 年,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主编的泉州文博第3 期( 安溪专辑) 中收录 了郭志超泰国华侨华人的清水祖师崇拜一文1 3 】。该文探讨了清水祖师在泰国的 状况及影响,并认为华人华侨寺庙的建立是早期华侨华人社区形成的重要标志,而 清水祖师在整个马来半岛的闽南籍乃至闽籍华侨华人社区中是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清水祖师信仰旅游资源的丌发,清水祖师信仰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1 9 9 8 年1 2 月,在安溪清水岩举行的“清水祖师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一次对清水祖 师信仰最为集中全面探讨的学术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清水祖师文化进行了多 方面讨论,有从文化角度分析清水祖师文化的特征、内涵:王荣国普足禅师成神 的文化透视、李国宏清水祖师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其启示、吴乔生清水祖师信 仰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等:介绍闽台间的信仰传播状况:陈在正台北县市清 水祖师庙与安溪移民、清水祖师信仰在台湾的传播、清水诅师信仰的发展和传 台等;探讨清水祖师的宗教属性:蔡柏年三论清水祖师信仰的宗教属性、郑梦 【1 】林困f ,福建民问信仰,福建人民 :版社t1 9 9 3 年。 【2 】徐晓簟,福建民问信仰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第3 7 3 页。 【3 】郭忠超,泰国华侨华人的清水祖师崇拜,泉州文博第3 期( 安溪专辑) ,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编,1 9 9 6 年。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星还我如来真面目对清水祖师是佛是道的辩识、郑焕章安溪清水岩属佛不 属道等;从旅游角度对祖师文化的开发:粘良图、何振良发展清水岩旅游业之 我见、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颜亚玉试论清水岩历史之旅游资源的 开发。而张宏明多重视野中的清水岩历史人类学的解读则透过历史人类学 角度,从官方、士绅、百姓三个视野对清水岩进行解读,认为面对传统的时候,应 “依照传统自身的逻辑去展现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真正理解传统本身,客观地对 待 ,清水岩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事物,值得做出多重意义的解 读,以增旅游之资”。【1 】颜立水从同安“祖师公庙 的分布看清水祖师信仰长期 流传的历史原因一文通过对清水祖师庙宇的在同安分布梗概,认为清水祖师信仰 长期流传的历史原因是清水祖师作为医神和雨神从而受到当地社会人们的敬仰。文 后还详细地列出同安清水祖师庙宇分布表,使我们直观地了解同安清水祖师信仰的 状况。1 9 9 9 年该研讨会的论文集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在香港出版( 陈国 强、陈育伦主编) 。 1 9 9 9 年1 2 月,业师林国平在( 台湾) 圆光佛学学报第4 期发表了清水祖 师信仰探索一文,全文共分八部分,在福建民问信仰一书篇章的研究基础上, 对诸如清水祖的生平、封赐、职能、神话传说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作了更为精辟和 深入的论述。如在生平中对他的俗名、家世、生卒年月、出家成道历程、主要功绩 做了系统的考辩,在封赐方面通过考证证实清水祖师敕封的可信性。另外,他在闽 台信仰源流1 2 1 - - 书中则立足于闽台之间共同的信仰文化,介绍了清水祖师信仰在 闽台问的传播状况。 2 0 0 4 年,李天锡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研究1 3 l 出版,这是第一部研究海外华侨 华人信仰的学术著作。作者把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置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多 层次、多角度地对华侨华人民间信仰在海外传播的背景、情况、原因进行详细考察。 在该书第八章就介绍了清水祖师及其成神原因,并收录了其此前发表的论文略论 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清水祖师信仰及其现代价值( 华侨大学学报( 哲社版) ,2 0 0 3 年第2 期) 阐述了清水祖师信仰在东南亚各国的传播情况,指出清水祖师信仰在海 外社会中的现代价值,不仅“密切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而且“促进华侨华人 融合于当地社会”,认为“清水祖师信仰日后必定会完全融合于各国的宗教文化之 【1 】载于陈固强、陈育伦主编,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香港闽南人出版有限公i d ,1 9 9 9 年。 【2 】林国甲,闽台信仰源流,福建人民 版社,2 0 0 3 年。 【3 1 李天锡,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研究,中国文联:版社,2 0 0 4 年。 产t 。 - 。 鳓含 中”,“以华侨华人与当地人民的融合的进程和程度为前题 。【1 】 2 0 0 8 年,陈联真清水祖师文化与安溪人精神探究【2 l 一书,是第一部对清水 祖师信仰文化进行人文探讨的专著。作者从以忠孝慈勇、普救贫病、保民济世为核 心的清水祖师文化和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诚信仗义为核心的安溪人精神找到了 共同结合点,认为二者在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是在互促互融、互荣互通中并行发展 着的,对安溪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年,李莉闽台祖 师公信仰研究1 3 】一文则将清水祖师和发端于漳州平和的三坪祖师作为闽台祖师文 化的一个整体,从其起源、形成、发展、特质、宗教属性、社会教化功能、社会作 用、文化旅游等角度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从清水祖师信仰目前的研究现状上看,学界学者们主要借助于对史料的考证、 历史文本的解读等历史学方法发掘事实的真相。因此,在关于神灵的来龙去脉、生 平事迹等等之类论述颇多,但在地域因素等相关内容却鲜少涉及,有些研究成果有 但却没有进行系统的探讨。 综上所述,随着学术界从历史文化地理学角度在民间信仰领域不断地深入研究, 如果从历史文化地理学的视角研究清水祖师信仰,将有助于将这一信仰的研究水平 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研究内容 1 、清水祖师信仰文化景观 历史文化景观是历史文化地理区域特性的典型体现,是指历史时期某文化集团 为了某种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于是利用文 化景观留下的遗迹探索地区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很有意义的。作为文化的一面镜子, 它不仅反映了该文化集团的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了该文化集团的精神文化特征。 清水祖师文化的文化景观以庙宇为表征。从清水岩祖庙的建造到各地分灵子庙的广 泛兴建,通过对庙宇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在同一信仰文化在不同区域内的信 仰状况,还有助于分析庙际网络之间的联系。 2 、清水祖师信仰传播与扩散 一种文化在其形成后,文化就会通过各种因素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 1 李天锡,略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清水 h 师信仰及其现代价值,华侨人学学报( 哲社版) ,2 0 0 3 年第2 期。 【2 】陈联真,i 青水祖师文化l j 安溪人精神探究,e e l 巨l q 4 籍出版社,2 0 0 8 年。 【3 j 李莉,陋i 台祖师公信仰研究,高校教师任职攻读硕j :学位论j = 【= ,2 0 0 8 年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造成文化在空间上的扩散。文化的扩散是文化现象的空间移动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 的体现。清水祖师信仰文化区的传播方式,主要依靠扩散传播和迁移传播,从清水 祖师文化兴起初期的宋代借助扩散传播于闽南区域。随着历史的发展,信仰文化不 断扩展,通过信仰群体的迁移扩散,促成清水祖师信仰在闽南方言区的传播。 3 、清水祖师信仰文化各要素间的解析 在清水祖师信仰文化地理的研究中,根据其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环境、信仰群 体、神灵、庙宇四个文化要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一个文化的产生与特定 的环境分不开。研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其 次,信仰群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神灵信仰的构建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到庙宇的建造上, 于是庙宇成为地方信仰文化的载体之一。因此在地域文化系统中,信仰群体在环境、 庙宇与神灵文化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是文化整合的一个现象。 四、研究方法 历史文化地理学作为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其内容十分丰富。掌握和运用科学有 效的研究方法,对明确研究的主体与方向,保持本学科的研究特色,促进历史文化 地理研究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 、方志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历史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采取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重视历史文献资料的 收集与整理。在本文的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地域的原因,查阅方志文献是 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发展脉络。 2 、实地考察的方法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有用于世”的学问,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将文献资料与实地 考察相互结合。故笔者将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选取其中3 个聚落作 为案例进行比较,并制订调查问卷做成文化现象的定性分析。此外,通过民间收集 的疏文、碑刻、寺庙志、地方文人著作、访谈等材料,为挖掘、整理、分析研究提 供了可能性。这种置身于其问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有亲身的感受,从而增加了对研 究对象的感性认识与理解,有助于课题的深入。 3 、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结合 历史文化地理学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学科性质。地理学 研究方法也是历史文化地理学采取的主要方法之。历史地理学家阿兰贝克认为 “历史资料的地图再现,在增进我们的地理与历史知识以及地理学与历史学认识方 一 绪论 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还指出“图表对于现象的时间历史分布的描绘,为现象的 空间地理分布的图卷潜在第增添了重要加之。”1 1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采用地 图模式与图表模式,直观形象表达清水祖师信仰的区域空间分布及传播。此外由于 本文的选题涉及到民间信仰,借助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统计学 等研究方法,也对本文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而抓住区域地方社会的人文历 史脉络,探讨基层民俗文化。 【1 】阿兰贝克著,阙维民译,地理学和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商务印书馆,2 0 0 8 年。第4 7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0 第一章清水祖师信仰的地理基础 第一章清水祖师信仰的地理基础 任何一种文化并不是凭空产生,是人们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 中,而慢慢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地理环境包括有自 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基础、舞台,而人文地理环 境则是文化产生、发展的动力。清水祖师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也必然与 信仰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第一节清水祖师信仰的自然地理基础 每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都不同程度地给予区域内的人群、经济、政治、 文化以一定的特质,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清水祖师信仰形成,就自然地理环境 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气候的异变与自然灾害的频繁 气候史研究表明,五千年来的中国气候经历过五个气候异常期,即5 世纪前后 ( 当东晋南北朝时) ,1 2 世纪上半叶( 当北宋术南宋初) ,1 4 世纪初( 当元代中期) , 1 5 世纪末( 当明代中期) ,1 9 世纪中期( 当清代晚期) 。1 1 】清水祖师信仰形成于两宋 时期,而此时我国证处于气候异常期寒冷期,气候寒冷干燥。 气候的异常,往往又伴随着诸多自然灾害发生,邓拓先生在其中国救荒史 一书中对两宋自然灾害进行了统计: 两宋前后四百八十七年,遭受各种灾害,总计八百七十四次。其中最多的是水 灾,达一百九十三次;其次是旱灾,达一百八十三次:再次是雹灾,达一百零一次。 其余风灾有九十三次;蝗灾有九十次;歉灾有八十七次;地震有七十七次。此外还 有疫灾三十二次;霜雪之灾十八次。【2 l 可见,在两宋宇宙期,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水旱灾问题最为突出。此时, 处于寒冷期的福建亦是如此。宋史虽载福建“民安土乐业,川源浸灌,田畴膏沃, 无凶年之忧。”【3 】但据福建地方志资料记载,宋代福建各主要灾害:水灾6 4 次;旱 【1 】竺町帧,中固近五t 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1 9 7 3 年第2 期。 【2 】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 版社,1 9 9 8 年。第2 6 页。 【3 】( 兀)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第2 2 1 0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灾3 8 次;风灾与潮灾2 2 次;雹灾与冻害9 次;饥荒与瘟疫1 9 次。川 表中体现了如下特点:宋以后,福建各主要自然灾害频度加大,水旱灾问题依 旧是重灾之源;影响日益突出,饥疫问题急剧增加。饥疫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水旱灾 过后,由于大范围的受灾以及救灾的不及时而引发出的新灾害。福建自然灾害的频 繁,不仅仅因为是气候变动带来的异常,同时还与福建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宋至清福建主要自然灾害情况表 单位:次 、 频类 、 雹灾、害 一 水灾旱灾冻风灾、潮灾饥疫总计 两宋 6 4 3 892 21 91 5 2 兀1 9833 1 l 4 4 明 1 6 59 38 07 31 0 81 9 6 消2 1 61 4 91 2 51 4 2 1 4 07 7 2 总计 4 6 42 8 82 1 72 4 02 7 8 资料来源:戴启夭编,福建省灾害饥荒瘟疫辑录,福建省民政厅( 内部资料) ,1 9 8 8 年。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季风影响。在季风影响下, 福建的干旱具有季节性的特征,分为春旱、夏旱、秋冬旱三种,尤以夏旱最为严重。 水灾则多发生于雨量丰沛的春夏之际。而到了夏秋之交福建一地又多受台风影响, 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亦是频繁发生水灾的诱因。因此,福建各地常常发生“雨多则 涝,雨少则旱的季节性灾害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在安溪一邑则有“溪头虹,溪 尾水;溪尾虹,饿死鬼”、“八月初八,八仙过海;有雨则旱,无雨则浸”、“春甲子 雨,赤地千里”等气候谚语。【2 l 福建水旱灾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福建各地神灵大多具有“祈雨治水 的职 能。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水旱问题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古时候以农为 生的众多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面对天灾人们并无法科学认识自然的规律,认为这 些都是由“天”或“神”主宰着,在束手无措的情境下,人们只能求助于“天”或 “神”以祈祷祥异。在传统社会中,这种消弭救灾思想,便在受灾地区涌现出了众 【1 】娥启天编,福建省灾害饥荒瘟疫辑录( 内部资料) ,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民政学会,1 9 8 8 年。 【2 1 林泗水编, 安溪县忠附编i 一、安溪气候俗谚辑录,中乍民国五卜六年( 1 9 6 8 ) ,台北安溪删乡会 第1 9 8 页。 第一章清水祖师信仰的地理基础 _ - - _ 。l l - - 。- 。- l _ _ - 。_ _ _ _ 。- 。- l - _ _ - 。一一! 多以祈雨、祈晴为主的习俗、仪式。后来随着各种神灵信仰的掺杂,人们就会选择 求助能够解决问题的神灵加以祈祷。因此,具有“祈祷雨呖”功能的清水祖师就极 易被安溪人们所寄托。 2 、山地、丘陵众多,水系发达 安溪境内多山地、丘陵,属于戴云山脉向东南部的延伸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 南倾斜,山间谷地面积不大。东半部多低山丘陵,地势相对较平缓,海拔高度在5 0 0 米以下,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其间。西半部山峦起伏,山势陡峭,海拔高度7 0 0 米 以上。故史载安溪“岩邑也禳接汀、漳之交,箐密蒙丛”1 1 1 1 安溪古地名为清溪,即是以水为名,“清溪山峻而水洌,其水至武荣( 南安) 与 他水汇,独莹然如碧,故得名清。其民安土乐生,不作浪游想,故又改名安”。【2 】 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广布繁杂,分属于晋江水系和九龙江水系。东部河流属晋江水 系,干流为西溪,流经剑斗、白濑、湖头、金谷、蓬莱、魁斗、城厢、凤城、参内 等乡镇辖地,在墩坂坂项出县境入南安市仑仓镇东南流,于井兜与晋江东溪汇合, 经泉州湾入海。其主要支流有官桥溪、龙潭溪、坑仔口溪、双溪、余谷溪、龙门溪。 西部河流属九龙江水系,蓝溪“又有派出崇信里之九峰山,有水逆流东北,则入于 漳州龙溪县之九龙江;叉一派出还集里之同发山,有水逆流,西是入于长泰县”。【3 】 主支流有福美溪、白荇溪、祥华溪、龙涓溪、举溪,因地势影响,呈格子状分布。 一一飞“f ,一 、一” 鲻 埔 、木 舞。, 7 。t ,_ 气 安 - :一、 ; :琢 辘j 薹蜒; 葑、( 藤 蔓蛾 燃。爹 氚山 交礁 t 斟 鼍 o 厥 三可 p 测瓣渺鳃氧!琉 佻 圊 藕礓蠢 i 毒一 厂t _f 翳警斟兰j 瑚慈怒; 二。乒,墨i 。 :;j 。 :,二,? o 下鼍? :_ f i :。, 1 。,t ”- ” 【1 】( 清) 谢宸荃修,洪龙见纂,安溪县志,卷首序一,福建师范火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渍康熙- 1 二年刊 本。 【2 】( 清) 谢宸荃修,洪龙见纂,安溪县志卷首邑人李懋侩序福建师范人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清康熙i 二年刊本。 【3 l ( 清) 谢宸荃修,洪龙见纂,安溪县志卷1 山川形势,福建师范火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清康熙一i - - f t 刊奉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t h ) l l 的分布看,安溪一地山多,水力丰富。在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山往 往成为人们交流的阻碍,使安溪与外界容易处于“隔绝”状态,容易形成一个相对 独立的地理单元。且山的边界往往也会成为清水祖师信仰文化区与其他地域文化的 自然分割线。而发达的水系则成为信仰区域内各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正如黑格尔所 说:“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势使人和,山势使人离”。1 1 】因地势产生的安溪 山水分布无不影响着清水祖师信仰文化区的形成与扩展。 第二节清水祖师信仰的人文地理基础 同本地理学家和迁哲郎认为:“人类所以能存在,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性和风土性 的背景。1 2 】可见,人文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因此,清水祖师信仰作为一 种植根于地方社会的信仰文化,同样蕴藏着独特的历史性和风土性背景。 1 、从“业儒者寡”的穷乡极谷至“文治彬彬”的文物名区的演变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为古闽越之地,由于远离中原正统文化区,保留着浓厚 而独特的闽越文化。直至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中原一些衣冠大族 纷纷南避福建等南方各地,中原j 下统文化重心不断南移,促进了福建文化的发展。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 9 5 5 ) ,南唐使詹敦仁以“地沃人稠,溪通舟楫”始置安溪 县治。建立县治之初,虽然“风淳而俗朴”,但是“地华人质,业儒者寡”,因此詹 敦仁建议进行教化易俗,希望安溪之文教能够“齐变至鲁,鲁变至道。盛事鼎来, 以答山川之灵:雄名目起,以续龙虎之号。日教之,令固不敢不勉;而从今之教, 尔邑之人当交相劝勉。”1 3 】而安溪文教的发展则肇兴于宋代。宋代,是一个以儒立国、 以文治国的朝代,儒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在福建则出现了以朱熹、杨时为代表的闽 学,福建文化发展迅速,成为这时期帝国边陲重要的文化区,有“惟昔瓯越险远之 地, 为今东南全盛之邦”1 4 j 之誉。 儒学的兴盛以庙学的兴建为基础。于是在尊孔重道的宋代,各地文庙拔地而起, 安溪文庙也成为传播中原萨统文化的媒介。宋成平四年( 1 1 0 1 ) ,县尉宋文炳代县令, 与主簿弭忠信始建文庙于县治西南隅。宋宣和五年( 1 1 2 3 ) 重修,次年迁建于城东。 【1 】( 德) 黑格尔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1 9 7 3 年,第1 2 4 页。 【2 1 转i 自( ii ) 藤冈谦二邸著,i i 凌云等译,人文地理学,南开人学:l j 版社,1 9 8 9 年,第5 8 页。 【3 】( 五代) 詹敦仁,五代初建安溪县记,安溪县忠卷1 0 风俗人物t 福建师范人学图书馆古籍部藏,1 9 6 3 年,i :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嘉靖本。 【4 】( 宋) e 象之修,李勇先校点,舆地纪胜卷1 2 8 福州四六明川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