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研究.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研究.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研究.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研究.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 i i i l l 11 1 1 111 1 1 1 i i i i i i ii!tiil 18 8 717 5 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审查,确认符合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质量要求。 。 答辩委员会签名:( 工作单位、职称) 主席: 委员: 导师: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诈够肥碰大学黝授 阼t p 龇梓黝授 独创性声明 本入声明所量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 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袭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佥毽互些去兰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傲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位敝作者签字:肖釜 签字日期:五l1 年5 月乎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盒墨王些太翌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金 壁王些叁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一峭签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如1 年多月印日 签字日期:少1 1 年如中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 【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研究 摘要 女性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女性发展是社 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关注和推动女性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 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女性作用发挥得如何是与女性的角色定位有 着直接关系的,分析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保证和谐社会女性的双重角色定 位的确立与稳固,不仅有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提高以及女性的事业发展, 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是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女性出现社会地位边缘化的问题,女性的社会权益 受到诸多不公正的待遇。主要表现在,参政领域、公共政策领域、婚姻家庭等 方面存在着性别歧视。同时,在教育问题上,女性也得不到同男性相等同的待 遇,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严重的制约了女性自身的发展。 针对和谐社会中出现的女性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提高女性自身的平 等意识,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品德素质,提升文化素养。其次,要扭转女性地 位的边缘化,加强女性的社会地位。再次,努力消除“就业性别 歧视,维护 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最后,要为女性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女性的教育 权,开展多渠道教育,消除女性的心理障碍。 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女性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人力资源,实现女性的社会价值,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社会的和 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女性教育;参政意识;家庭婚姻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w o m e np r o b l e m si nt h eh a r m 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a b s t r a c t w o m e np l a yav e r yg r e a tr o l ei nb u i l d i n g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t h e ya r et h e i m p o r t a n tm e a s u r eo fs o c i e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p r o g r e s s ,t oc o n c e r na n d p r o m o t ew o m e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e n to fc o n s t r u c t i n gh a r m 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w o m e n s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s h o u l db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r o l ed e f i n i t i o n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b u i l d i n g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t op a r s ew o m e np r o b l e m sa n dg u a r a n t e e t h e i rd o u b l er o l e si sn o to n l yg o o df o re n h a n c i n gt h e i rs o c i e t ys t a t i o n ,b u ta l s of o r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 h o w e v e r ,i nap e r i o do fs o c i a lt r a n s i t i o n ,w o m e n ss o c i e t ys t a t i o nt e n d st o m a r g i n a l i t y t h e r ei ss e r i o u ss e x u a l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a n dw o m e nr e c e i v em a n yu n f a i r t r e a t m e n t s ,s u c ha s ,i nt a k i n gp a r ti np o l i t i c s ,p u b l i cs e c t o r ,m a r r i a g ea n df a m i l y m e a n w h i l e ,w o m e na l s og e tu n f a i rt r e a t m e n t si ne d u c a t i o nc o m p a r et om a n i ti s s e r i o u s l yr e s t r i c tw o m e n s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s o l v ew o m e np r o b l e m s ,t h ea u t h o rg i v e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 f i r s t l y ,s h o u l d e n h a n c ew o m e n sf a i ra n di n d e p e n d e n t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m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a n dc u l t u r a l l i t e r a c y s e c o n d l y ,c h a n g et h em a r g i n a l i t yo fw o m e n ss o c i e t ys t a t i o na n da d v a n c e w o m e n ss o c i e t ys t a t i o n t h i r d l y ,t r yt od i s p e ls e x u a l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o ni o ba n d m a i n t e n a n c ew o m e n sf a i rr i g h t f i n a l l y ,c r e a t eg o o de d u c a t i o nc i r c u m s t a n c ef o r w o m e na n de n s u r ew o m e n se d u c a t i o nr i g h t a tt h es a m et i m e ,e x p a n dm o r e e d u c a t i o nc h a n n e la n dd i s p e lw o m e n s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b l o c k t oc o n s t r u c t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i so u rp a r t y sg r e a ts t r a t e g i cm i s s i o ni nt h e n e wp e r i o d w o m e na r et h ei m p o r t a n th u m a nr e s o u r c e si nt h ep r o c e s so fb u i l d i n g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t or e a l i z et h e i rs o c i a lv a l u ea n du t i l i z et h e i ri n t e l l i g e n c ew i l l b eu s e f u l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k e y w o r d s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w o m e ne d u c a t i o n ;p o l i t i c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f a m i l ya n dm a r r i a g e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1 1 1 研究背景1 1 1 2 研究意义1 1 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1 1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 1 3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2 1 3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3 1 4 可能的创新点4 第二章和谐社会与女性5 2 1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5 2 1 1 和谐社会5 2 1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6 2 2 和谐社会中的女性7 第三章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9 3 1 社会转型期的女性地位边缘化9 3 2 工作职场中的女性不平等问题1 0 3 2 1 参政领域中的性别不平等1 2 3 2 2 公共政策上的性别不平等1 4 3 2 3 婚姻家庭中的性别不平等1 5 3 3 女性教育问题1 7 3 3 1 女性教育的发展与不足1 7 3 3 2 影响女性教育的因素1 7 第四章女性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 9 4 1 女性在和谐社会中的主体作用1 9 4 2 女性在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作用1 9 4 3 女性在和谐社会的参政作用2 1 4 4 女性在和谐社会的特殊作用2 2 第五章和谐社会中女性价值实现路径2 4 5 1 提高女性平等意识2 4 5 1 1 增强女性自主意识2 4 5 1 2 提高女性品德素质2 4 5 1 3 提升女性的文化素养2 5 5 2 扭转女性地位边缘化2 6 5 3 消除“就业性别 歧视2 7 5 4 创造女性教育的良好环境2 8 5 4 1 保障女性教育权2 8 5 4 2 开展多渠道教育2 9 5 4 3 消除女性心理障碍2 9 第六章结语3 l 参考文献3 2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顺应历史发展变化的需要,是为适应改 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重大 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 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些都需要贯穿着男女两性的协调 发展。 无可厚非,女性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实现男女平等,共创两性的和谐发展。此外,女性的权益 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既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 l 儿! 一o 1 1 2 研究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可持续科学 发展观提出的重大任务。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女性的发展,就没有人类 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从这个角度上说,关注女性问题,是构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女性在市场经济、在公共政策上、在婚姻家庭中、在参政领域中都存在一 定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 为女性在和谐社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起到相关的参考作用。 1 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本文共包括六章的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介绍了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内容框架。第二章,相关理论 概述。主要介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内涵、特征,在此基础 上分析了和谐社会中的女性。第三章,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分别介绍和分 析了女性与市场经济问题、女性与性别平等问题,女性教育问题等。第四章, 女性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其中包括女性在和谐社会的经济地位作用、女性在 和谐社会的主体作用、女性在和谐社会的参政作用、女性在和谐社会的特殊作 用。第五章,在和谐社会中女性价值实现路径。基于女性在和谐社会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以及女性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而探讨提高女性平等意识、扭转女 性地位边缘化、消除“就业性别 歧视,并创造女性教育的良好环境等一些价 值实现路径。第六章,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3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人类先后爆发三次妇女解放运动。1 9 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 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 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第二次妇女解放 运动是从2 0 世纪6 0 年代一7 0 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8 0 年代其基调是要强调 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 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第三次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 2 0 世纪9 0 年代,一直延续至今。提议女性自尊、自省、自爱、自觉、自理、 自治,要求男性辅助女性摆脱蒙昧和压制,走向等位同格。 女性主义就是要实现那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对象。 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 一西蒙娜德波伏娃( s i m o n ed eb e h a v i o r ) 提出著名的“第二性 理论。女性 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 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 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 男性不平等的地位1 。 生态女性主义者格里芬( s u s a ng r i m n ) 指出:我们不再感到我们是这个地 球的一部分。我们把其他造物视为仇敌。森林消失,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很 久以前,我们就已经放弃了自我。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毁掉我们的环境,我们 的肉体,甚至我们的遗传基因2 。 艾米琳潘克斯特( e m m e l i n ep a n k h u r s t ) 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 她试图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 t h e w o m e n ss o c i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u n i o n ) 。在许多成员微罪遭捕,然后因为猫捉老 鼠法案( t h ec a ta n dm o u s ea c t ) 而重复进出监牢数次后,她们被激起进行绝 食抗议。其结果的强制喂食让这些成员病得很严重,使得当时法律体制的残暴 受到社会关注,也因此助长了她们的目的3 。 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 ( m a r g a r e tm e a d ) 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s e xa n dt e m p e r a m e n t i nt h r e ep r i m i t i v es o c i e t i e s ,1 9 3 5 年) 一书。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 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 b e l l a a b z u g ) 所就读的大学。 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 t c h a m b u l i ) 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 没有造成任何问题。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 1 女性主义 e b o l h t t p :b a i k e b a i d u c o r n v i e w 1 8 8 5 1 8 h t m 2 同上 3 同上 2 男性气质( m a s c u l i n i t y ) 与女性气质( f e m i n i n i t y ) 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 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4 。 1 3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对于社会发展与女性问题的研究是在2 0 世纪7 0 年代提出的,经过8 0 年代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科技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并且由于改 革开放政策力求与国际接轨,因此大量的西方学术和积极的思想也普遍的被中 国接受。社会与女性问题的研究基础主要是受到女性权力相关的理论发展而来, 其中包括女性社会地位衡量标准、社会赋予女性的权力义务尺度、女性在社会 发展中的价值和潜在价值以及我国社会主义下女性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展开研 究,并且部分学者在社会发展对女性产生的改变与影响中做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顾秀莲在和谐社会与妇女发展中提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妇女之间存 在的必然联系,妇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妇女的 参与,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妇女发展带来广阔空间。要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关注和和解决妇女问题,充分发挥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社会走向文明、走向和谐的过程中,求得妇女新的发展。她认为目前对于中 国社会主义下的女性存在着就业、男女比例失调、参与高层政治权利弱化和女 性商品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矛盾,并且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新的女 性观,营造女性发展的和谐社会大环境的观点。 陈桂蓉,福建师范大学女性研究所所长。她在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中 指出,在人类社会中,女性始终是作为与男性相依照与的另一半存在和发展的。 作为人类的另一半,她们背负着“第二性”的十字架,与男性发展的距离在渐 渐拉大,而今,我们已经迈进2 1 世纪的现代门槛,平等、和谐、共同发展已成 为人类势不可挡的主流。未来的世界是两性相亲相爱、并肩携手的世界,女性 将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与男性站立在一起。 肖巍,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 0 0 7 年女性主义教育观及 其实践中对女性主义的教育观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方法论,女性主义视角 以“性别 为分析范畴来重读、解构和重建教育领域,但它并不把建立“女性 主义教育学 作为自己特别的使命,而是要创造一个女性,以及所有边缘人和 被压迫者都能参与其中的更为广阔、更为平等、更为自由的教育和发展空间, 把教育和课程作为“性别文本”来解读,以“性别 来培养一种更符合人性、 更为平等和更能体现出对于所有人关怀的教育制度,并通过它来塑造一个更为 理想和幸福的人类社会。 相对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国内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倡男女 平等的问题,指出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发挥 4 女性主义 e b o l h t t p :b a i k c b a i d u c o r n v i e w 18 8 51 8 h u n - 3 - 的积极作用。 1 4 可能的创新点 目前,有关在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研究涉及很少,笔者主要做以下努力: 一方面,我们提出在和谐社会中女性的内涵,通过对在和谐社会中女性问题分 析,使我们在女性客体环境和主体维度相结合的基础上,去全面关照和谐社会 中女性问题丰富的学术内涵,而且可能从方法论上为深化和谐社会中女性问题 研究提供一种粗浅的尝试;另一方面,我们提出理论研究是为实践服务的,只 有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实践才能使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第二章和谐社会与女性 2 1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这是一种 社会同与自身相联系着的事物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协调的状 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协调。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 社会的和谐、社会各领域的和谐、社会结构的和谐。 2 1 1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早就有的理念,儒家提倡的“致中和”、道家 宣扬的“合异以为同”,还有人提出“大人之际,合而为一”、“天人合一 等思 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是追求社会的和谐。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相当 数量的人依照一种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群体组成,社 会具有结构性,这种结构是指在社会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相对稳 定的模式。只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密切相连、相互协 调,才能使整个社会保持均衡状态。和谐社会是一种总体考虑,要求我们把工 作的着眼点投放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方面面,并通过所能采取各种手 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和谐社会主要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着一种协调关系。就人 的层面来说,让处在社会中小到成员、阶层大到群体、集团之间没有根本的利 害冲突,让他们处于一种相对融洽的关系状态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 和互相帮助,以达到一个人人称赞的良好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一是资源优 化配置兼容共生的社会。资源一定要用的其所,一方面资源短缺,一方面资源 浪费,那不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相互促进又相互配制的 社会。二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社会行为普遍遵循 的准则。法令、条例、法律、制度、纪律以及一部分道德是成文的,法律法令 是刚性、是要强制执行的;风俗习惯以及一部分道德成不成文的。大家都按规 矩办事,社会自然就会井然有序。三是结构非常合理的社会。无论是政治结构、 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结构等,内部各组成部分、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均衡、比 较均称、比较稳定的关系,只有结构合理了社会才能谈得上和谐。四是社会运 筹得当的社会。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不管怎样进步,旧的矛盾总是被 新的矛盾所取代,要想解决不断滋生的矛盾,就必须进行社会整合,调节社会 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手段灵活多样、运用自如、运筹得当、兼顾各方、相得益 彰、皆大欢喜。调动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用尽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社会 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 2 1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社会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它不仅形成了一个 客观的社会结构,还形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状态,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了这三个方 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先条件。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发展,表现为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能耗获得最 大值产出,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社会财富的提高将会大大的改善人们的 生活水平,从而带动和谐社会的发展。然而,当今社会,由于社会财富及其匮 乏,社会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社会中存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很难构成 和谐社会,就像是干涸的水里没有鱼儿一样,在一穷二白的社会里难以构建和 谐社会。我们不是要通过损害自然界的平衡来谋求发展,而是要在维护人类自 身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达到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共同发 展的和谐状态。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和谐发展,就是指单个人与单个人之间、单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 体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5 恩格斯也指出:“每一既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6 。人的一切行为源于 利益,在人们获得的利益与自己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率不对应时,就会产 生矛盾、利益冲突,作为相互依赖协作的人类,社会应当及时地协调这种矛盾 和冲突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看他们彼此间有没 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而并不是单一的看彼此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一样的,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里的人与人间的利益关系,不是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矛盾, 而是该怎样的正视矛盾并寻求一种方法解决它。现阶段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其他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系,导致了多种多样的阶层和利益,也多样化了人与 人之间的利益差距。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利益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被包容,并要提倡公平、公正的准则,通过诚信友 爱的社会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来解决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主体间的 较为复杂多样的矛盾。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就人与社 会的关系层面来说,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 各种社会关系,一经建立就被固定化、程序化、习俗化、就或多或少地会制约 和影响着人。因而,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互为制约、互为作用,所以人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 :2 9 4 5 同上。 - 6 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执政者致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目前我国正处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新旧矛盾不断转换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各样的 社会要素不断分化和重组,社会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且具多样化,比如东西部发 展不平衡问题、社会阶层差异问题、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等都直接关系到社会的 安全运行。应该看到在当下社会,矛盾和摩擦甚至冲突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 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协调化解矛盾,防微杜渐,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的 状态之中。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一种健全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的机制,使全体国民和谐相处、共享改革发展的硕果,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让全体社会成员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劳动的合作和利益的共享。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是在保护一切对社会进步有利的创造理 想的基础上,最大潜能的发挥创造才能,最大力度的支持创造活动,使人们获 得越来越多的创造成果的社会;二是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得到切实落实,社会 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三是具有健全 的组织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公共秩序,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四是 能有效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能切实的维护社会的公 平和正义,能妥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的社会;五是应该是全体人民平 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社会;六是生态良好,生活 富裕,生产发展的社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概括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2 2 和谐社会中的女性 今天的社会,女性已经被认为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既是推动经济发展 的力量,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而社会发展的进程离不开这种资源。因为女性 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女性发展需要社会发展作为条件和平台,同时 女性发展也是衡量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女 性的发展,而女性的发展离不开女性在社会中的参与程度。旧中国时期,女性 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更别提发展,她们地位低下,没有自由、在家没有话语 权、没有独立的人格,更谈不上参政议政,未嫁之前听父母,出嫁之后听老公, 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女性的活动空间只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虽然从近代开始有许多社会贤达人士提倡妇女解放,大胆尝试改变女性地位低 下的局面,却终因未果,几乎没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多大的积极影响。新中国成 立后,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婚姻法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保护政策的制定与 实施,从制度层面上消除了男女不平等的障碍,从法律上为男女平等提供了保 障,各级政府部门明令要一定数量的女性同志参与管理政府事务,形成比较稳 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n i 人民日报, 2 0 0 7 - 1 0 15 - 7 定的女公务员队伍,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中国女性人力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发, 从而使得中国女性的实际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男女平等的法律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女性受教育的状况明显改善,女性和男性一样均能获得受教育机会。由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教育极度落后,中国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非常低,能够有 上学机会的妇女是极少数,这种历史的积淀表现为目前中国人口受教育水平依 然普遍偏低,在分析中国妇女的受教育水平时,不应当脱离历史背景。在 1 9 31 1 9 4 5 年间,只有7 8 0 多万女性受过初等教育,当时的女性文盲比超过9 0 。 l9 31 19 4 5 年的16 年间,全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仅占女性总人口的0 4 6 。 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扫盲和普及中小学教育,使很多妇女识字、脱盲,使女 童能够上学,女性人口中的文盲比例逐渐降低。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九年制 义务教育逐渐在全国普及,大部分青少年能够升入初中,而9 0 年代以来,高等 教育的快速发展更促进了高等学校入学率的快速上升。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的 结构改善,是与教育发展的历程紧密相连的。例如,中国高校在校女生占学生 总数的比例从1 9 8 0 年的2 3 6 上升到1 9 9 5 年的3 5 4 ,到2 0 0 4 年,女生占本 科在校生的比例已经上升到4 5 7 ,女硕士和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 4 2 和 3 1 4 ,比1 9 9 5 年分别提高了1 3 6 和1 5 9 个百分点,其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 的8 。现在时间己到2 0 1 1 年,通过近7 年时间推移,女性受教育面,受教育的 层次会远远高于2 0 0 4 年的水平。中国女性受教育的发展速度是以前所没有的。 女性普遍受教育和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大大改善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为 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目前,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就业渠道的拓宽,女性参与经济建设的 程度显著提高,女性就业机会更是大大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女性已经成 为一支主要的生产力,像保险、金融、通信等高新技术行业再也不只是男性的 垄断行业,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其中,并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8 谭琳等1 9 9 5 2 0 0 5 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6 版,第2 6 页 8 - 第三章和谐社会中的女性问题 3 1 社会转型期的女性地位边缘化 在我国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社会面临着全面 转型。如何在社会转型中完成女性的角色认同以及重新定位,如何处理妇女与 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研究女性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新 时期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政治角度上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女性确立了一个主体地位, 并且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大大地促进了女性向主体地位迈进 的步伐。然而,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为发展女性的主体地位提供了很多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 挑战。与政治和法律为女性赋予的种种地位以及权利相比较,在现实生活中会 更多的倾向于女性的地位。虽然不是各个阶层以及各个职业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都如此,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女性地位的失衡,还有部分女性的地位甚至有边 缘化的倾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产生: 首先,劳动的性别分工决定了女性社会地位的从属性。基于自然的最早的 人类社会分工就是性别分工,从一开始这种分工就以缩影的方式将所有后来在 社会及其国家中发展起来的对立包含在一起。来自分工的背景下所催生出来的 父权制以及私有制是女性受支配的根源。至于性别分工的结果,列宁曾经指出: “即使妇女们得到充分的权力,她们事实上也仍旧是饱受压迫,因为所有的家 务劳动都留给了她们。多数情况下,家务劳动是妇女所从事的最无生产性、最 无人性和最艰巨的工作。除了小有趣味的以外,它不包含在任一方面推进妇女 发展的任何东西。”9 男子因为性别分工而控制着生产资料,从而占据了比较有 利的地位。在社会转型期,大部分女性的工作性质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实质性的 改变。很多女性所从事的不是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就是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一 也就是辅助男性的工作。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曾经说过在职业组织内部,女性 扮演的角色相当于在家庭中所扮演的妻子或者母亲的角色。这种女性家庭角色 的社会延续是由市场对性别选择的模式化所造成的。当前,女性从社会接受的 许多工作,就其数量以及类型可以看出,女性仍旧处于从属地位。目前我国的 社会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不能保证所有的潜在劳动者都能得到工作,而且 就业的人数比率也是上下波动变化的。因此,应该确立某项标准,使得可以把 主要劳动者和次要劳动者区分开来。虽然学历以及技术可以作为标准来使用, 但是,在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思想使得性别仍然是划分劳动者的持久、普 遍和自然的标准。 9 列宁选集( 第4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6 0 7 3 其次,科层制社会结构和社会性别分层塑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边缘性。我 们通常是用社会性别来界定性别的等级。这种界定标准不仅要把男女分类,而 且把男女安排在社会等级结构的不同等级上,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这种男女 地位的不平等外化为个人需求、努力程度以及天赋的差异上,进而在男女之间 确立了一种不平等的价值标准,使得我们从客观上认为男女地位差异就是与生 俱来的。这种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社会性别制度,它所主张的男尊女卑思想 对于女性的社会地位边缘化具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的阶层全面分化, 这种阶层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了性别的分化,在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中,男 女之间不是平等地分配资源,而是女性失去的要比男性多的多。在这个男性依 旧居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传统的性别歧视意识与现代科层制结合,更加扩大了 性别的不平等。就大部分的职业女性而言,在科层制社会中,她们所要面对的 是带有男性特征的标准体系以及挑战,不公正的待遇经常降临于女性,加上女 性私人生活方面的重担,使得女性很难在追求权利和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再次,性别权力关系的市场化加固了女性地位的边缘化。从理论上说,市 场经济理应会破坏传统社会关系以及性别等级秩序,而且市场经济从本质上, 并无性别之分,它推动了性别的均质化发展。然而,在发展中国家的早期市场 经济时期,却存在着种种因为性别权力关系的市场化而导致的各种性别不平等 的现象。早期的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将理性化的市场竞争作为原则,而 是在它里面同时存在着并发挥着很大作用。从本质上看,市场经济理应决定着 就业机会的结构性调节以及在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等级关系,但是,在 我国市场经济仍不完善的条件下,对转型期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竞争性优势的形 成起着重要作用的仍然是性别差异观念,这导致了女性始终处于劳动力市场上 的不利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官方有意的意识形态强调要求男女平等, 但是社会性别等级观念深厚,并没有改变这一局面。在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 的性别差异现象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国家保障女性权益的行政性力量 被削弱,以及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使得此前的性别歧视文化又重新崛 起。当前关于女性的主要话语都是强调要有女人味以及女性性感,女性的特征 似乎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事实上,性别差异文化所构建的主流话语对 女性的权利仍然缺乏足够的尊重。在改革所经历的余痛中,人们依旧习惯于让 女性去承担改革失败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而不是与她们一起分享改革的丰硕成 果。因此,可以说性别权力关系的市场化加固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边缘地 位,并进一步加深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从属地位。 3 2 工作职场中的女性不平等问题 当今,女性不再满足于做“家庭主妇”的身份,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 从事各种工作。然而,许多用人单位存在着“宁要庸男,不要才女”的选聘观, 在招聘时明确表明只录取男性;有的单位虽男女不限,但实际上却是同等条件 下优先录取男性,故意提高女性应聘者的条件,对女生提出了除了职业要求之 外的一些要求,如身高、体重、容貌的要求,有的签约时规定三到五年内不得 生育;且男女同工不同酬。工作职场中的歧视随处可见,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择业中的性别歧视。“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思 想观念对劳动力市场有影响作用的一个特征,属于劳动力市场上客观存在的制 度因素之一。所谓歧视,可以定义为仅仅由于与劳动力生产率不相干的个人特 征,如种族、性别、宗教、相貌等所导致的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性别歧视 是仅仅由于性别而非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从而导致的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工资或 职业差异。 二是在市场需求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同需求的厂商,他 们在招聘以及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性别歧视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相对 于男性,女性就业更艰难,有的甚至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诸如女职工在几 年内不得生育,而且更有甚者是合同到期都不能生育的歧视条款。根据全国总 工会在1 9 9 3 年对7 个省以及l0 个省级市的1 2 3 0 个公有制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 所有这些企业总共有9 2 万名职工,其中有大约3 7 的女职工,失业以及下岗 的女职工有2 3 万人,大约占职工总数的2 5 ,而占失业以及下岗职工总数的 6 0 。全国总工会在2 0 0 0 年底再次统计显示,在下岗员工中女性所占比例约为 5 9 2 ,也就是说,在职男性远远多于女性1 0 。 三是在工作时间分配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从工作时间方面的歧视来看,一 方面就是纵向上的年龄增长的威胁。因为女性员工一旦过了3 5 岁,除非她非常 杰出,否则是很难实现工作的自由流动,就更别提能否放弃原有的职位。现实 中,类似“男性优先,年龄3 5 岁以下 这样的招聘广告到处都是,这反映出了 就业难,而再就业更是难乎其难的社会现实。很多优秀的女性白领在3 0 多岁之 后更多的是选择放弃事业而回归到家庭中,这不仅是由于逐渐增大的年龄使得 她们丧失了竞争力,而且提升的机会也日趋减少,更多的还是不断加大的压力 让她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是横向上的劳动时间的不平等。从我国公众的劳动 时间调查结果来看,男性的平均工作时间大约为每天8 6 8 小时,工作时间在每 天8 小时的有4 9 7 ,也有大约占1 6 2 比例的人工作时间在每天1 0 小时以上, 而只有2 1 的人每天工作时间维持在1 2 小时以上。相对比而言,女性的工作 时间则较短,她们的平均工作时间大约为每天7 8 4 小时,虽然也有大约1 3 4 的女性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 0 小时,但总体与男性相比较而言,这个比例要小很 多。然而,女性在家庭劳务时间上面所花费的时间平均每天为4 2 小时,也就 说,女性一天劳作的时间总和是1 2 0 4 小时,相比之下,男性一天的工作家务 ”张抗弘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行为分析 j 财经问题研究9 0 0 4 4 1 l - 时间总和仅为1 0 7 小时,合计女性每天比男性多劳动1 3 4 个小时1 1 。 四是在男女两性的工资报酬差异方面所存在的性别歧视。对同一职业的男 女之间工资差别影响最大的,并且可以被观察到的生产率特征,是其在劳动力 市场上的工作经验。对于在年龄、职业以及教育程度等方面都相仿的男女性来 说,事实上存在的女性工作经验相对要少一些,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普遍性的 性格局限等客观原因外,还因为女性是家庭中主要养育子女的人,因此这些都 影响到她们的工作经验积累。不仅如此,有时女性还会因为生育而不得不中断 工作经验,这样她们获取晋升的可能性也就更小。男女之间的平均工资报酬差 距以及职业分布不平衡,不仅有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生产率特征导致的,也可能 是由于虽然他们拥有一样的生产率特征,但他们所获得的报酬却不同而引起的, 而且后一种差距是由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所造成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有1 2 到3 4 比例的男女之间的工作差别可以用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经验差别来 解释,剩下的1 4 到1 2 的比例则可以用性别歧视以及其他一些不可测因素解 释。 五是退休年龄的性别歧视。关于退休年龄,我国实行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 政策:男职工6 0 岁,女职工5 5 岁,女工人5 0 岁。这一规定从1 9 5 8 年起定型,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