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individual enlightenment -on foucaults theory of enlightenment candidate : zeng chenxin major : western philosophy supervisor : zhang tinggu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china december, 2011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要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康德与福柯关于启蒙的几篇文章中所论述的观点,抓住福 柯思想中暗藏的理性与身体主线,以及福柯对于理性批判的真正理想,然后以此为纲 深入福柯的作品中,从这个角度重新看待福柯的思想。总体来说,福柯思想的出发点 是批判世俗理性对于差异性和他者的消除的历史,揭示世俗理性在发展过程中为自己 增加的虚假外延,福柯要将理性拉下认识的中心地位,从而从根本上撼动其构建的庞 大的权力控制体系。但是在考察过程中,福柯逐渐发现,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 他以身体为载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践个体,其内部并不存在绝对的理性与差异的区分, 每一个人都既是权力机制的压制对象,同时也是权力机制的构成部分,于是相对于简 单彻底的革新方法,真正的解决途径只能是循序渐进的改良,改变发自于每一个个体 的内部,发散至权力的空间。于是福柯在学术生涯的晚期,着重分析个体的修行与解 放的实践方法。 本文结合全文主旨,对福柯的文本进行梳理概括,提炼福柯批判工作与生活美学 中一脉相承的启蒙思想,并联系社会实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反思,指出福柯个体启蒙 模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启蒙,个体,理性,福柯 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ant and foucaults thoughts on enlightenment in several articles, the author managed to capture both the hidden them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reason and body in foucaults work and foucaults real ideal for reason critique, and then took this theme as a key to explore foucaults work thoroughly, to think of foucaults thoughts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overall, the starting point of foucaults thought is the critique on the history of secular reasons action towards the difference and otherness, revealing the false extensions of secular reason which were added by itself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at that time, foucault wanted to destroy the central position that reason maintained in understanding, so he could shake the gigantic power control system fundamentally. but in the process of inspection, foucault gradually discovered that, for each specific person, who uses his body as a carrier to practice as a complete individual, theres no absolute distinction between reason and otherness in his internal. everyone is both the repression object of power mechanism and an integral part of it, so as opposed to simpl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he real solution can only be a gradual improvement. the change comes from the inside of each individual, and diffuses into the power space. thus in his later academic career, foucault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methods of individual practice and liberation. sorting through foucaults text, this paper refined foucaults thoughts of enlightenment out of his critical work and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and tried to analyze and reflect on the reality, showing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oucaults model of individual enlightenment. keywords: enlightenment, individual, reason, foucault i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目录目录 摘要摘要 . i abstract . ii 引言引言 . (1) 1 1 概述康德与福柯的启蒙观点概述康德与福柯的启蒙观点 1.1 理论理性:理性的认知角色和局限性 . (3) 1.2 理性的实际运用 . (4) 1.3 福柯:什么是批判 . (7) 1.4 福柯:什么是启蒙 . (10) 2 2 福柯前期思想中的理性观福柯前期思想中的理性观 2.1 理性与非理性 . (13) 2.2 知识的构成 . (16) 2.3 权力对个体的改造 . (20) 3 3 福柯后期思想中的个体解放福柯后期思想中的个体解放 3.1 个体的改良 . (24) 3.2 生活的技艺 . (26) 4 4 对福柯启蒙思想的总体评述对福柯启蒙思想的总体评述 4.1 福柯启蒙思想对康德的继承与发展 . (29) 4.2 对福柯启蒙思想的现实反思 . (30) iv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结论结论 . (33) 致谢致谢 . (3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6) 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引言引言 自欧洲启蒙运动至今,理性明晰的历史已经走过了两个多世纪。康德当年对理性 的深刻剖析似乎为理性的发展做出了最为明确的指导路线,然而理性在发展的历史中 却把必要的界限推展了很远,直到人们不得不重提理性的批判,重新考察在理性的发 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衡。 事实上,伴随着理性的发展过程,对理性的批判之声从未停息,但面对二十世纪 的现实格局,面对世俗理性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混乱格局,福柯认为只有回到其 出发前的原点,才能厘清改变的线索。就福柯的整个作品历史来看,福柯的思想按照 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分别是对疯癫史的考察、对知识的批判、对权 力机制的揭示和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进入后期后对个体技艺的关注。在福柯晚年曾发表 过这样两篇文章,一篇为 1978 年的一篇演讲稿什么是批判 ,一篇为 1984 年的文章 何为启蒙 。通过对福柯的这两篇文章的主要思想的把握,以及两篇文章相隔 6 年所 反映出的福柯观点的异同,再联系福柯所一再强调的康德当年对启蒙的应用所提出的 观点,便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贯穿于福柯整个思想历程中的批判与期待实际上是着力于 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即理性与身体。身体始终作为差异与他者的载体与作为思想主 体的理性不断交锋,而福柯认为二者的关系应该从这种漫长的割裂中复原,回到一个 完整的个体来体验与实践真正的合理性。 本文希望能够将福柯作品中隐藏于对史料、现象、方法的梳理与论述之下的理性 与身体的历史线索提炼出来,从完整的个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福柯的启蒙理想。这实 际与福柯本人的思想发展脉络也是一致的,在福柯前期对于理性历史的全面而彻底的 批判中,身体一直处在若隐若现的位置,一方面它始终作为理性的倾轧的受动方而存 在,另一方面它并没有被明确的提出来有直接思考的必要,然而当福柯从古早的前理 性迷雾中失望而返,回归到现实的权力关系中细致勘测,他终于看到了身体一直默默 存在的表象下所凝聚的巨大动力,他回溯古希腊哲人的思想,认为被弃置遗忘了千年 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的自我中存在着改变的真正力量。其实个体生命从未远离他批判的中心,但他前期太 过重视其作为被动存在所受到的不合理待遇,而直到最后才意识到在个体之内理性与 差异的必然共存。但是,正是他前期对于权力关系毫不留情的批判结果,为个体的解 放揭示了方向,这不是令人兴奋的彻底革新模式,也没有绝对的自由作为光明的允诺, 整个过程将充满谨慎的现实顾虑,但是在这种胶着缓慢的态势中,在生命原初动力的 驱使下,个体会逐渐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启蒙也会逐渐从个体内部推广至整个权力 关系网络。 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引言部分会对整篇论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大致的写作脉络做一 个概括说明。 然后进入主体部分,第一章会针对康德和福柯的启蒙观点进行分析,主要以二人 所写的论述启蒙观点的论文为基本材料,并会对二人关于理性批判的主要观点进行阐 述,由此对福柯的启蒙思想获得一个总体把握。 第二章会深入对福柯前期思想中所体现的理性观的提炼与分析,从而建立福柯启 蒙思想中的理论基础,即对世俗理性的彻底全面的批判。这一章的内容将对应福柯本 人工作的阶段重点而分为对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世俗理性的理论发展与世俗理性的 权力应用这三个问题的论述。 第三章会在前文所总结出的世俗理性的诸多问题上引出福柯本人的解决方法:一 方面改变世俗理性的现状不可能在理论上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循序渐进的改良必须建 立在现实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一章的内容分为对个体解放的理论分析和方法总结 两个部分。 第四章是对福柯启蒙思想的一个总体评述。其中第一节将总结福柯在启蒙问题上 对康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二节将结合现实实施来思考福柯的启蒙主张。 结语部分会对福柯启蒙思想进行最后的概述和评说。 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概述康德与福柯的启蒙观点概述康德与福柯的启蒙观点 1.1 理论理性:理性的认知角色和局限性理论理性:理性的认知角色和局限性 康德的批判哲学中两个最突出的问题都关于理性。第一个问题,他的理论哲学的 中心,是解决早期唯理论哲学家尤其是莱布尼茨和笛卡尔的哲学中的理性概念的难以 证明的自命不凡。第二个问题,他的实践哲学的中心,是改变由英国经验论者们尤其 是休谟给予理性的从属地位,休谟宣称理性彻底是消极的,根本不可能成为像良心或 道德感这样积极的原则的来源。 于是就有了他的两部关键著作的标题: 里程碑式的 纯 粹理性批判和作为他的道德三部曲的中点的实践理性批判 。 我们随时都会对周遭的一切产生判断,不需任何迟疑,康德的很大一部分哲学工 作都是在试图揭示所有的判断都依赖于范畴,比如说原因和结果,必然确定了我们感 知印象的秩序。只有当一个信仰符合所有这些条件时,它才能在形式上被称作真理。 感觉不会犯错,因为感觉不包含判断,但在感觉之后,从发生判断开始,谬误便开始 被混杂在我们的认知过程中,要剔除这所有的谬误,唯有依靠理性原则,利用理性对 无数判断的统一性进行厘清考证,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真理。 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我们完全依赖于感官和理解。然而,理性是确定概念和原 则的来源,康德由此定义它为原则的能力,或是基于原则的理解的规则的集合的能力。 但是这不是将理性定义为知识的断言,相对作为知识的来源(组构它们) ,理性更像是 在指导我们该如何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下去(运用它们控制它们),比如改正错误 和获取更多综合理解,以及为行动确立统一的目标。这个统一的目标必须具有优先地 位,因为它不是通过感觉的来的,相反它是被预先假定的,它的任务就在于寻求最大 可能的完善性和系统性规律性,将客体和事件纳入最完善的法则。我们不能提前预知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会成功,不能从根本上说这些法则的根基为真理,但在行事范畴之 内,它们是可靠的标准。 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于是理性在康德的陈述范围内是有界限的,这条界线首先保证了理性的实践地位, 同时要理性不会越界乱事。康德在第一批判中推翻了一系列对于上帝(纯粹理性的理 想)和灵魂存在的假定证明。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同时代的很多人称康德为终极破坏 者,因为他摧毁了理性对于自己超越的洞见力的自吹自擂。康德要清理场地,但康德 也看到了重新建立牢固基础的失败可能,这恰恰比任何批判的作用都更加深刻。在神 学家和形而上学家的手里,理性宣称了它所不具有的知识,导致了争抢地位的无谓争 斗,甚至引出了彻底的怀疑论。康德肯定理性应有的地位,但他认识到要为理性规定 明确的应用法则,如此才能使理性的效用得到合理的发挥。意即,理性地运用理性。 首先,理性需要自我反思;其次,需要确立某种外在的力量来确保这种秩序的维持。 对于有限度的生命来说,理性对于知觉并不是显而易见或绝对可靠的,就好比它 不能提供超验的真理。因此理性需要在澄清的过程中向它自身表明自己的工作。这里 除了必要的理性法则,根本上是预设了一种批判的精神,一种理性的态度。康德认为, 形而上学虽然不能预设某种确定的前提来作为一切问题的根基,理性虽然不能回答根 本的超验问题,但是在经验范畴内,理性的批判态度是消除谬误的唯一认知途径。人 们在试图学习运用理性法则来认知的过程中,绝不能舍弃的,便是对理性的批判,对 自我的反思,这正是自我所能最后坚持无误的一部分,正是理性最核心的要素。它不 是根本回答,而是根本方法。 回到关于开头两个问题的回答,就康德的努力而言,就是为理性确立一个适当的 地位,在认识领域承认人的认知能力局限性,在实践领域肯定理性原则的可靠性,为 人类的认知能力即理性,划定界限,规定秩序。在理论层面,这是康德所能给出的最 好回答,但是在现实层面,在涉及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涉及到群体,理性的应用则 需要更具体的指导。 1.2理性的实际运用理性的实际运用 在第一批判的先验方法论部分的开篇,康德提及了圣经中通天塔的故事,人妄图 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造一座通天巨塔,于是上帝造成一种语言混乱来惩罚他们,使人无法理解彼此也无法 在冒险中协作。 1 理性一再使人妄想一些基本理念的变更不朽的灵魂、 上帝和自由, 它更使人或多或少产生对此确信的证据。个人难以拥有对于世事的普遍有效的经验, 人们对这些理念必然会形成各种矛盾的观念,然后他们要么说服旁人,要么陷入冲突, 或者,按照康德的担心,人们会被迫服从一个不合理的权威。这是在理性运用超越理 论层面深入实践领域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训而陷入的混乱领域。为了克服这个状况, 人们确立各种认识规范来限定理性地运用,在理论层面上批判,这可以联系到学校的 专制,因为这局限了理性的自主,且不能确保理性认知的发展;然而,当我们转向实 践领域,专制却毫不荒唐,它是在不合作人群中寻求某种共存的最后也是最无情的手 段。理性是一种超越个体交流障碍的普遍原则。适用所有人的原则是不存在的,但是 共识倾向对极端个人倾向的代替是可行的。为了使整个社会共同体可以在进步的轨道 上行进发展,共同体内部的驱动模式便必然具有严格的限定,使得个体之间可以在和 谐共存的基础上一定程度的保证创造性的激发。于是,康德会提到当某种强大的君主 力量统治了社会的全体成员时,和平的秩序才有可能实现,个体的生存发展空间才能 得到保证。 康德强调开明君主的重要性。在他的答复这个问题: “什么是启蒙运动?” 一 文中,他明确的提出一位伟大统治者的存在是对于社会民智发展的重要保证。引申到 现代,这里康德同时期的统治者可被看做是统治制度、法规等社会构建的基本结构, 作为决定社会的运行方式、构成内容、发展方向、前进空间的核心架构,掌握着共同 体的命运。在具体谈到人的理性运用时,康德区分了私下运用和公开运用两种模式。 这也就是对理性在社会运行模式中的两种具体存在方式的联系与分析。康德认为对于 理性的“私下运用”必须经常加以严格的限制,而对于“公开运用”的理性则应该消 除一切障碍,确保其自由。具体来说,人在其公职岗位上,或者说,在社会共同体中, 他的地位以及社会关系是与某种社会契约相关的,只有每个人都如约履行自己的职责 1 德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 549 页。 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义务,社会秩序才能稳定,社会机器才能持续运行,社会机制才能保持在正常的循环。 但是社会要发展,就意味着现存机制中必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每个人又有 义务和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促进这个社会的改善,但是这必须是在保证现有机制 的完善运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这就是要求每个人首先执行好自己的公共职责,然 后再以纯粹学术讨论的身份来发表观点的缘由所在。社会制度的权威,体现在其确保 社会秩序的有序稳定上,个人必须保证其社会身份的可靠,从而保证社会机制的正常 运行。在大环境有序的基础之上,个人理性的自由运用,即公开发表观点的能力才能 得到运用的保证,这样的模式是对理性正面效用的最大限度的发掘,对理性乱用的现 象也能起到最大程度的压制。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全社会的普遍启蒙将会缓慢而坚定地逐步成为现实,这样一 种启蒙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君主和政府在确定了基本规则后,不能假借监督插手其 间,其发展完全由理性和思想主导。要使一个政府建立起这种观念和信心同样是一个 缓慢的思想发展的过程,统治者的启蒙和社会民众的启蒙是同步在发展的,彼此的吁 求相辅相成。 “人是否能够通过在一切事情上都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使自己摆脱自己加 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2 这是康德对于启蒙的本质界定。启蒙主义高擎理性万能的 大旗,康德则要在呼吁确立人的理性尊严的同时,克服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康德的启 蒙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蒙,认识上的解放,更是道德的启蒙,向善的巨大跨越。这意味 着对未成年状态的根源懒惰和胆怯的克服,实际上就是某种德性的增有,加强个 人的自律。个人的自我审查是社会启蒙机制下的重要内容。理性自律进一步的关键就 在于能否坚持知性的法则和界限,从而保证理性运用的效用。理性并不仅是认知概念, 而应是个人智慧的完整体现,个人的完整存在包括个人内部状态、个人与他人共存、 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等一系列关系的处理,康德谈到解放人的理性,便是要使人达到 可以正确处理个人所维系的全部关系,成为独立成熟的个体存在,拥有全面的个人生 2 赵广明, 康德的信仰:康德的自由、自然和上帝理念批判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 178 页。 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存能力,并在群体中确定立足之处。在这种完整人格的构建中,道德是无法省略的一 环,它填补了在理性认知体系尚未完善的过程中的诸多缺漏,在社会规则无法到达的 地方,道德自律是立法到个人的表现。 1.31.3 福柯:什么是批判福柯:什么是批判 在谈到福柯直接回复康德的何为启蒙一文前,我想先来看看福柯在 1978 年的 一篇演讲什么是批判3,这次演讲要比何为启蒙一文略早几年,在福柯的理性 观上有更为详细的表述。批判是伴随启蒙以来在近代西方逐渐为人重视的一种特殊的 行为方式,人们以之思考、说话、行事,针对既存的种种现象、思想、社会文化等等, 福柯认为我们可以把这些统称为“批判的态度” 。批判建立在种种由哲学、科学、道德 规范、法律、社会文化等组成的认知基础上,作为一个工具,指向前方真理的方向, 这种方向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理想存在,它并不会被实际的达到,而是秉持这个方向不 断前行。这当中不会必然的消除错误,但这种态度会消除满于现状的怠惰,会保证清 醒的步伐前进,福柯认为这种意义上的批判是一种美德。4 福柯大致梳理了构造这种批判态度的历史。从教会对人的全方位统治到这种统治 的世俗化带来的整个公民社会的统治, 15 或 16 世纪的历史就是统治艺术的发展史。 从 真理的统治到法则的统治,各种新型统治机构和统治技术的发明,在实现更精到的统 治的迫切愿望与对通知方法的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与之相对在发展的则是不愿被“这 样”统治的愿望,这里可以是细节的反叛、对象的反叛、原则的反叛、模式的反叛, 各种程度的反叛中,提炼出的就是批判的态度。这是一种反对的态度,无论表现在反 思、质疑、改造、限制抑或是推翻置换上。福柯认为,如果纳入统治是借真理之名行 权力之实的压制个人,则批判的本质就是消除服从。 福柯认为自己这种对批判的定义是和康德当年对启蒙的定义在本质上相差无几 的。康德当年所谈到的启蒙,是要将人从宗教的权威压制下解放出来,可以自主自由 3 美詹姆斯施密特,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88 页-420 页。 4 美詹姆斯施密特,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89 页。 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的使用自己的知性,正是过度的权威导致了个人的勇气的缺失,导致了盲目的服从。 但是福柯提出了必须区分的一点就是,当康德在文中将宗教、法律、知识都援引来例 证人类的不成熟状态时,他所论证的启蒙就是要消除人类对于它们的依赖,消除对于 所谓真理的迷信,这正是一种批判的态度,但是,当他提出要有一位开明的君主来主 导这一切时,君主的态度也许正像腓特烈二世所说的话一样: “只要他们服从,随他们 怎样辩论吧。 ”5 这在康德看来,却是一位自己已经启蒙的伟大统治者为民众所营造的 自由理性的公民社会环境,在政治秩序下给予较小的公民自由程度,维持政治秩序的 稳定,以服从换来精神自由的余地,这样反而比高度的公民自由带来的限制要更为有 利,并且在未来甚至有可能促进政治秩序的超越。康德认为这是真正完整了人的尊严, 这种程度的服从对于个人、社会和统治者都是最为有益的。这种服从是以自主性为基 础的,是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有了充分了解时自然形成的原则,它不是过去那种盲 目的或畏惧的服从,而是自主做出的正确选择。福柯认为康德的启蒙观念中的这种思 想是最根本的,即真正的理性并不会自认为无所不知,认识的勇气就在于探索求知的 同时会认识到自己的限度,自主与服从并不是对立的,但批判是永恒的。 康德在他所在的时代所给出的启蒙的最好的答案并没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事件 的模型,批判的精神未曾消亡过,但统治的技术随着理性的发展而日渐尖端,发明出 各种合理化的程序作为最好的工具将权力控制发展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哲学家们开始 思索,理性对于过度的权力和统治该负有何种责任呢?福柯分别就德国和法国的不同 情况进行的分析。德国与法国各自的哲学活动以及政治反思的条件有相当大的差异, 在德国,大学和科学、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机构之间有着历史悠久的一致联系,于是, 人们怀疑也许在理论的理性本身中就有与过度权力相协同的要素,这种怀疑发展出了 庞大的学术讨论规模和历史;而在法国,对于自负的理性(不完全的理性)及其特殊 的权利效应所进行批判的方式则十分不同。在德国启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法 国却被低估为哲学史上的一个次要事件,于是启蒙及其附属问题在法国并没有德国那 5 美詹姆斯施密特,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 ,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92 页。 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种广泛的历史影响。但是,在看到启蒙问题对德国思想产生的如此重要的影响之后, 人们也开始回头寻找法国思想史上的线索。特别是在现象学和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问 题之后,启蒙的问题似乎又摆在了人们的眼前。应该如何构建意义?如何把握合理性 的限度?当初理性化的过程如何最终导致了权力的扩张乃至失控,如今理性与权力的 问题便再次被发掘出来。 在这种对意义、合理性及至理性的再次思考中,强制性结构的模式凸现出来,当 历史筛选出合理性的答案之后,当中不可避免的渗透着过度的权力,以至于人们为其 因为理性过多还是缺乏而争论不休。理性化的结果涉及个人、社会、经济、政治等各 个层面的组构,这种结果凭借着庞大的科学与技术体系已然形成了全新的统治格局, 在这种统治之下自然涌现的新吁求需要新的批判,不同于前一次启蒙的批判,真理与 历史的内容都已变换,要如何找到新的批判方法呢?在前一次启蒙过程中,批判的切 入点为知识问题,直接考察理性本身的错误,这也是与当时宗教控制的社会背景相适 应的。那么在当前的背景下,福柯建议不从知识切入反思,而是从权力切入,从强制 机制与知识相结合的地方,即知识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统治的领域,作为知识的载体, 这些强制机制如何获取了过分的合理性支持以及技术层面的辩护。这实际上是在针对 权力与知识间的那种联动的关系,单纯的讨论知识或者权力都不是目的,而当它们联 系在一起成为一种作用机制时,那种激人批判却奇异的在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连结点, 就是这一次批判所要针对的内容。也就是说,要考察的是一个结合体如何从其经验领 域被观察到发展为历史领域被接受进而进入被有效贯彻的阶段的全过程。这里不再站 在合法的高度解决问题,而仅仅先从合适的层面,即大环境中与之相适相生的基础是 什么,与之不能共存的又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是这种结合体得以发展壮大,然后从这 种发展脉络中再梳理它的应然与或然。 福柯谈到的权力并不是指借助某个确定的基础或规则而进行的统治或操纵,他所 指的权力是一种关系,在一个交互领域内,个人与群体间、个人与个人间、或者各种 社会构成要素之间的一种流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中密不可分的掺入现代各种形式的知 10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识体系,这种相互作用具有一种微妙的强制性,它不像一般意义上单向的刚性操控, 双方的接受度纠缠在一起,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同时存在的既有彼此相适相生 的共存结构,也有冲突相对的交战领域。这种批判难以产生简单的消除谬误的效果, 因为在这种交缠共生的关系中无法明确分出双方界限,无法直接准确的切除明确有害 的组织,或许唯一的方法,是输入新的要素,从内部清理。 无论如何,重新出发的起点,便是找回批判精神,鼓起改革的勇气,面对已然存 在的庞杂局面和其中各种相生亦相斥的关联力量,努力找到能作用到基本的药。福柯 在几年之后的另一篇文章中,重拾这一主题,并且这一次他选择了之前未敢启用的标 题,何为启蒙。6 如此看来,福柯似乎是摸索到了新的出发之处来冲破这重重关系缠 绕。 1.4 福柯:什么是启福柯:什么是启蒙蒙 福柯晚年的这篇文章,比较概括的表述了他对于关于启蒙这个问题的思考的最终 态度。启蒙这个问题自从又一次被提上西方思想界的关注之后,在随之的两个多世纪 中,就再也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各个学派和学者们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反复地思索 着启蒙与理性的问题。福柯本人的前期思想渗透着他对于理性的反思、对于理性化过 度的权力统治的批判,但到了晚年,他的思想重心却掉转为个体生存的艺术,他回溯 古希腊哲学中体现的生存艺术,指出人的存在是以身体为根本载体坐位于生存关系情 境之中,身体的功能与需要是形成这种网络的原初动力。因此,从身体出发,认识自 己,掌握自己,创造自己,是为人之道的根本所在。福柯晚年的这种思想将他多年对 理性化批判中渗透的理性观转化为个体主动行为,是他对每个人作为个体如何实践启 蒙精神的深化思考。 福柯的何为启蒙一文就概括体现着这种思想。在文中,他仍然首先回顾了康 德当年对于启蒙的论述,福柯之所以每论及此都会重提康德,正是因为他看到自己对 6 福柯何为启蒙一文, 福柯集 ,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年版,第 528-543 页。 1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理性所做的批判与康德当年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福柯认为,虽然在两个 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理性化的社会并没有像康德当年论及的一样合理运行,各种过 度统治的权力与过度的服从扰乱了公私平衡,社会现象也与当年大相径庭,但从理论 框架上来说,仍然可以回到康德出发。 康德当年的文章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对理性的各种划界,在对理性的内涵进行了规 定之后,他要求人们区分出人们何处必须要勇于使用自己的理性、发展自己的理性, 何处又必须选择服从,选择限制自己的理性。启蒙之前的历史是理性压制的历史,所 以启蒙带来了理性的张扬,而在启蒙之后所涌现的诸多问题中,实际界限的混乱是导 致名不副实的根本原因。福柯对于权力所做的批判中,论述的就是这种理性化的失控 所呈现的现象。于是批判的对象实际就是康德当年文章中的后一个重点,为理性划界。 康德当年提出的理性之公私区分运用,是他为理性现实运用中立下的一杆标尺,这便 从单纯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政治问题,私下运用中的服从与公开运用中的绝对自由, 是从表面的他律深化入个人的自律的。理性的人应该懂得自己在一个共同体中的位置, 所应发挥的作用,所应负起的责任,这与单纯的追求个人的意愿和绝对自由是不同的, 在个人意愿中已然建立了集体和他者的观念及考量。福柯指出,这种理性的公私运用 的区分的度的难以把握,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方面,要求个人绝对服从以保证秩 序,一方面,要求公开言论自由以促进进步,也许只能从理想的理论模型中才能获取 平衡。康德在文末是向开明统治者提出契约的要求,以作为这种平衡的保证,即“有 理性的专制主义同自由理性之间的契约”7 ,当他律与自律原则一致时,则个人的吁 求与集体的利益相和谐,社会统治与个人发展都能顺利维持。但这到底是一种理想的 理论模型,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难以实现。面对这种庞大的失衡现状,福柯谈到了几 点他看来应该有所转变的方法。 福柯多年的研究重点都放在对权力机制的考察上,之后他转向个体的生存艺术, 正是因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还得还原到每个个体之上。 那么个体的启蒙从何处做起呢? 7 福柯何为启蒙一文, 福柯集 ,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年版,第 533 页。 1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福柯认为,首先,是对“启蒙”这个观念的解放,在传统的认识理念中,启蒙与理性 的简单挂钩应该得到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个体为单位的,个体应该对自身进行重新分 析考察,对于自身生存状态进行评估,对于自身认识结构进行评估,对于自身所应用 的各种理性原则进行评估,对于各种以简单化的形式或权威形式表现出来的要求进行 评估,这是一个“现代性”的人对于现时一切应有的总结态度。其次,这种对自身的 长期批判要注意对人文主义和启蒙之间的区分。福柯认为,一直以来有太多将人文主 义与启蒙态度混为一谈的倾向,启蒙促进了人的解放,但是人的地位应该客观对待, 不能像传统人文主义中那样刻意拔高,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不利于端正我们对于自 身的意识,更无法建立起新的历史出发点。第三,面对庞杂的现状,机制上的改革将 是缓慢而困难重重的,在大的架构上无法做到康德所倡导的那种契约规范时,只有从 更小的单位出发,福柯的建议,就是回到每一个个体内部,驱动每一个个体的创造力, 从每一个人的批判、自省、解放、重构来发挥作用,通过每个人的自我塑造、每个人 的生活、每个个体的历史来改变。在时弊庸积的情况下,这是一种个人的试验性的改 革,这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与大层面的全盘改革不同,这种摸索是确定且确切的。第 四,要如何处理个人层面的改变与社会层面之间的冲突呢?这种极其局部的力量的命 运会是怎样?它会否被更广大的背景力量轻易抹除呢?福柯认为这种工作不会永远保 持在混乱或偶然的状态,在特殊的个体间必然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而从个人向外辐射 的动量也是具有系统结构的,个体通过行使或承受权力关系以及作为道德伦理主体带 动自身周围的关系情境。 福柯认为, “启蒙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使我们变成成年”8,两个多世纪过去了, 我们在通往成年的道路上开辟了广阔的田地,建立了宏伟的城池,但理想的终点并不 在这片繁华之中,也许现在将方法由宏观形式推论转变为微观事实改造不失为一种新 的探索模式,从个体实践开始耐心的改变。 8 福柯何为启蒙一文, 福柯集 ,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年版,第 543 页。 1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福柯前期思想中的理性观福柯前期思想中的理性观 在第一章中,本文分别考察了康德的启蒙思想中对理性的批判以及理性的实际运 用的界限,并最终得到他律到自律的期望;以及通过细致分析福柯的名为什么是批 判的演讲稿和何为启蒙的文章,来概括阐述福柯如何借助康德启蒙思想的观点 来阐述自己的启蒙观念。康德当年的文章一方面是为了鼓励人们运用理性,另一方面 是为理性运用确立一些必要的界限;而福柯如今的文章则是面对理性化权力的过度统 治的局面,希望寻求一种方法能够撼动重重机制的包围,或者像他最后选择的那样, 从个体的反思认识开始,去除冗余的观念和做法,由点及面的净化与创造。福柯一生 致力于考察知识和权力的统治,本章将具体阐释他对于权力的研究成果,并且分析这 其中蕴含的他对于理性的思考,从而转向他所寻求的改造之路。 2.1 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与非理性 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福柯主要通过论述三个主题来提出对疯癫本质的重新 思考,分别是关于疯癫的政治经济学;疯癫在文学与艺术中的表现;疯癫与科学的关 系。虽然这本书在历史细节上一直争论不断,但福柯的论述确实向我们揭示了当代对 精神疾病的综合理解是由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认识论历史逐渐塑造而成的。 9 福 柯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现有偏见的合理化外壳打破,然后深入探寻历史的脉络, 找到偏见形成的线索。 关于疯癫的历史有三个焦点相异的发展阶段。在中世纪时期,疯癫的主角是麻风 病人,当时由于麻风病的泛滥,欧洲兴建了大量的麻风病院用于隔离麻风病人。麻风 病人扮演着中世纪社会中的他者的角色,但是这种隔离中参杂着恐惧、憎恶甚至畏惧 的情感,却没有鄙薄的成分,病人进入隔离机制后得到了足够的物资捐赠用于赡养, 这种隔离是初级意义的隔离,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附加意义尚未形成。福柯认为,中 9 英罗伊博伊恩著, 福柯与德里达理性的另一面 ,贾辰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5 页。 1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世纪社会的这种他者形象具有由畏惧感抬升的一定地位。之后进入文艺复兴时期,麻 风病的泛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经过了一段过渡时期之后,麻风病院中的被隔离 对象发生了全面的改变,到文艺复兴之后,隔离的焦点已经转变为了不具备生产性质 的贱民,他们包括穷人、乞丐、罪犯、疯子和流浪汉。福柯认为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 有经济、政治、伦理、宗教导向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前一个阶段,欧洲基本上处于 经济扩张的时期,而到了 17 世纪,这个趋势走向了终结,经济开始衰退,由饥荒、瘟 疫、战争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欧洲大陆。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在这一 时期掀起高潮,资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第三,伴随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剧烈 变化,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也开始发生改变,在中世纪时期,行乞伴随着某种对于贫 穷的赞颂,而教会亦致力于对贫苦群众的援助;而到了十七世纪,行乞开始受到谴责 和驱赶,教会亦转变了对穷苦者的援助态度,欧洲宗教改革过后,贫穷在教诲里被打 上了罪恶的烙印,是违反天职的行为。于是,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诞生的大批乞丐和流 浪者们,在新生的劳动伦理和政府扩张的掌控权限制下,组成了一个新的群体,他们 受到绝对的道德谴责,正常社会中没有他们的生存之地,政府将他们组织起来集中收 容,福柯把这称作“大禁闭时代”的到来。在麻风病人消失之后,非生产者成为了整 个社会的他者的象征。被禁闭者被排斥在市民社会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无财产分割的财产权益处置方案协议
- 离婚房产分割及共同债务处理补充协议范本
- 《房地产项目担保形式详述与标的开发投资合同》
- 离婚协议模板:离婚后子女教育经费与生活费用合同
- 研发机构员工劳动合同签订及知识产权归属协议范本
- 智能家居空调设备定制、安装及远程控制服务协议
- 离婚协议签订后财产分割及债务承担合同
- 校园安全教育系列排名
- 税务顾问专项服务协议范本:税收筹划与合规咨询
- 浙江学车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诊疗指南
- 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 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
- 喷砂检验报告
- 旅游英语ppt课件(完整版)
- DB32-T 4062-20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高清现行)
- 城乡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乡村振兴培训课件
- 最新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 供应商分级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T∕CTWPDA 06-2019 橡胶木指接拼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